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贫女持家 作者:十三生(晋江vip2014-06-07完结)-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丫家太穷了,必须要想办法挣钱,要不然,七八年之后,当林琪十五六岁的时候,就会被嫁入同样穷的人家,或者为了换点银子给儿子们娶妻,把她卖了都不一定。
  挣钱,挣钱,一定要挣钱,只要自己手里有钱了,才能决定自己的人生。
  只是五丫太小了,才六岁的孩子,要怎么去赚钱呀?
  如果她表现的太过火,在这个男尊女卑又愚昧落后的国家,没准就会悲剧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她没有本钱。
  虽说朱七娘刚得了二两银子,但林琪不用想也知道,急遽缺钱的朱七娘能给她两个铜板就不错了。
  年龄太小,没有本钱,又住在乡下,这要如何挣钱呀?
  林琪想的头都破了,也是什么办法也没想出来。
  知道这事儿不能急在一时,林琪索性放开了手,还是先把伤养好了再说。
  晚上临睡前,朱七娘和林守平照样说了一会儿子话才睡的。
  在这次谈话中,林琪听到这夫妻俩商量,这二两银子先不动,要攒着盖房子,预备二柱娶媳妇儿用。
  林琪知道,本钱的事情,是彻底没戏了,她还得另想办法。
  接下来几天,林琪就专门在家养伤,哪也没去。
  到三月十七这天,朱大舅李氏带着林瑜来了。
  林瑜一身粉色锦锻,满头簪钗,胳膊上还带了一对白色的玉镯,一走路叮当作响,香风扑鼻。
  朱七娘一看到女儿穿戴的这么富贵,又想起女儿长这么大,自己什么也没给她买过,心里又是酸又是涩。勉强挤出一个笑容,朱七娘说道:“大哥大嫂大丫,你们咋来了。”
  林瑜这次倒没因为朱七娘叫她大丫不高兴,而是喜气洋洋的说道:“不要再叫我大丫了,我从明天起就正式改名叫朱冰瑜了,你们叫我冰瑜就行了。”
  朱七娘张了张嘴,冰瑜这两个字还是没有叫出来。
  朱大舅径自落座,对朱七娘和林守平说道:“明儿是大丫过继的大日子,我和你大嫂寻思你们也不能白生养大丫一场,这不,就带大丫过来,特意和你们好好道个别,和弟弟妹妹们玩一玩。”
  林瑜来到林琪旁边,看了看炕沿,又看了看自己的新衣服,皱了皱眉头,就那样站在炕沿下面,从头上摘下一根最小的簪子,扔给林琪道:“五丫,这簪子姐送给你了,你留着戴吧。”
  见林瑜竟然送出了一根簪子,大舅母李氏不由皱了皱眉头。
  她这表情,背对她的林瑜没看见,可正坐在炕上的林琪却是看了个清清楚楚。
  林瑜毫无所觉,仍在对林琪趾高气昂的炫耀:“我现在首饰多的都戴不过来,还有衣服,什么颜色的都有,可贵可漂亮了。”
  通过与李氏的几次接触,林琪看得出这位大舅母绝对不是爱心爆棚的好人,从要赖掉过继费就可以看得出,她也不是个大方的人。就这样一个人,会好心的为与她毫无血缘关系的、和她关系也不好的小姑子家的孩子打算?不仅要过继过去,还要陪十六台嫁妆,这怎么可能!
  这里面,如果没问题,林琪绝对不信。
  如果不是那男方的家境已经贫困不堪了,就是那男孩有什么缺陷,或者说他家里出了重大丑闻,让李氏舍不得将自家女孩嫁过去受苦。若真是书香门第的长子嫡孙,家境又好又富裕,李氏肯定会巴巴的把自家女儿送去,这等好事儿哪轮得到林瑜啊。
  朱大舅朱炳臣和李氏一共育有五个子女。大女儿已经出嫁多年,大儿子和二儿子也已经成亲,三儿子今年十六,已经订了亲。小女儿朱冰婧,才十一岁。
  朱七娘的父亲是一个落魄的读书人,读了一辈子书就考了个秀才。幸好朱老太太会经营,朱家虽不是大富之家,却也小富有余。膝下儿女虽说自幼都读过书,但没有一个人走科举之路。现在朱家众兄弟,虽一直宣称自己是读书人,其实在暗地里,都各自经营着商铺,这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儿,只不过铺子没有挂在他们兄弟几人名下,所以没有沦落入地位低下的商贾之流。
  由此可见,那个世代书香的人家竟然上赶着要和这样朱家结亲,这其中,必有隐情。
  推论是推论,可林琪手里没有证据说那家有问题,而且就算她有证据,又有谁会听一个六岁孩子的话呢?林琪相信就算她现在和林瑜说了她的怀疑,急于摆脱贫穷家庭的林瑜,也根本不会听林瑜的话,没准还会反咬林琪一口,说她是嫉妒呢。
  林琪识相的保持了沉默。
  朱七娘看着花枝招展的女儿伤感,李氏却得意的笑道:“七妹,明儿个是过继瑜儿的正日子,我和你大哥可是专门来请你们参加宴席的。这是高兴事儿,明儿个你和妹夫把孩子们都带去,让孩子们也吃顿好饭,大鱼大肉管够。”
  朱七娘从女儿身上收回目光,擦了擦眼角道:“我们就不去了,万一孩子们失口叫错了,再惹大丫不高兴。明儿是她的好日子,就让她风风光光的过一天吧。”
  李氏也不再说这件事,显然她也不是真心的让破衣烂衫的小姑子一家去,说这话不过是意思意思罢了。
  朱大舅从怀里掏出一小锭银子,递给朱七娘道:“七妹,大哥知道你家想起房子还差点钱,这二两银子你拿着,早点把房子盖起来,二柱也不小了,该为孩子打算了。”
  李氏一看朱大舅竟然给小姑子二两银子,那脸刷的一下就沉下来了,显然,朱大舅事先并未与她商量此事。
  “大哥,这钱我不要,你留着,给大丫添妆吧!”见自家兄长还是惦记自己,朱七娘说话都哽咽了。
  朱大舅把银子塞到朱七娘手里,叹气道:“七妹,我是你大哥,咱们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妹,你和大哥客气啥。拿着,不拿大哥就生气了。”
  朱七娘抹着泪,把银子收了起来。
  李氏不高兴的把脸一扭,不看那兄妹俩了。
  又待了没一会儿,一脸不耐烦的李氏就站起来说要走,林瑜欢快的跟在了李氏后面,头也不回的走了。来了这么长的时间,从始至终,林瑜一句爹也没叫,一声娘也没喊。
  似乎眼前这对贫穷的夫妻,她从不认识一样。
  林瑜走后,朱七娘和林守平大概心里都不好受,两个人默默的干着活,一句话也没有说,一点也不象平日里那样连说带笑的。
  林琪知道林瑜伤了他们的心,这个女孩太没有良心了。想过好日子,这没有错,错的是,她不应该忘了是谁生了她,是谁养了她。
  不忍心看他们难过,为了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林琪开口道:“娘,这么多钱,够咱家盖新房了吧?”
  一提起盖新房,朱七娘提起了点精神:“林守平,钱够了,你说咱们盖新房吗?”
  林守平仍是那句话:“我听你的。”
  朱七娘想了想道:“马上就种地了,怕不好找帮工的。等夏天再盖吧,那时候闲人多。”
  “行,我听你的。”
  林琪憧憬的问道:“娘,咱们盖几间房呀?我要自己睡一个屋。”
  朱七娘一句话就打破了她美好的愿望:“咱们盖三间房,以后二柱和三柱成亲就都有地方住了。你这个小丫头嘛,还得和爹娘住一起。等你大了以后,娘给你盖间厢房,你就可以一个人住去了。”
  等她长大了,怕是就要订亲出嫁了,破厢房盖不盖还有啥用啊。
  还是想想,怎么赚钱吧,自己赚钱养活自己,自己赚钱给自己盖间房,那才现实啊。
  作者有话要说:  分~雷~人~一个都不能少~大家帮我冲冲那个月啊榜吧~谢谢~
  为什么发了不显示,我网速慢了,还是JJ抽了?


☆、第 22 章

    三月十八,是朱家正式过继林瑜的日子。
  如果是过继嗣子,那得大张旗鼓的通知族人,还要把嗣子的名子载入祖谱。
  嗣女嘛,由于不记入祖谱,就没有那么正式了。
  朱家也不过是自家摆了几桌酒席,让林瑜改口认认亲。
  这种场合,做为林瑜的父母,朱七娘和林守平应该是要去参加的。
  不过为了自己那一点点可怜的自尊心,朱七娘很坚决的没有去。
  在她看来,因为家里穷而把孩子过继出去,是一件颜面无光的事情,这让她在娘家人面前,有些抬不起头来。
  不过她人虽然没去,心可是去了。
  一整天在家里魂不守舍的,拿东忘西,前言不搭后语。
  看来,她对这个大女儿还是极有感情的,想想也是,哪有当娘的不惦记自己孩子的?好歹也养了十四年,现在女儿去喊别人爹娘去了,这让她心里如何能好受?
  可不管她怎么悲伤,林瑜还是过继出去了,日子还得照样过。
  朱家人来闹了一场,虽说压住了林老太太的气焰,但在朱家人走后,林老太太就开始想法子往回找失去的面子了。
  在朱家人走后第二天,林老太太就对外宣称生了病。
  不仅让儿子儿媳去伺汤伺药,还要儿媳妇们天天做好了饭送过去,而且做的饭菜稍不顺心,就骂儿子儿媳不孝顺。
  好在林老太太有三个儿媳妇,妯娌三人一人一天轮流伺候,还能稍微减轻一些负担。
  大儿媳背了贼名让林家丢了人,她看不上眼。三儿媳带娘家人给她难堪,她看着就生气。四儿媳品行不端,看都懒得看她。
  三个儿媳她统统看不上,整天连骂带训的,没有多长时间,就让三个媳妇苦不堪言。
  朱七娘受委屈回来后,总要骂林守平出气,林守平知道自己的娘亲这是在找茬,也不敢还嘴,不仅全部承受了妻子的怒火,还天天陪着笑脸陪着小心。
  林琪看不惯林老太太欺负朱七娘,只得给朱七娘支招,送饭这差事,交给林守平,然后让林守平说五丫这几天头疼的厉害,朱七娘在家熬药没空送饭。
  面对自己儿子送来的饭,林老太太挑剔的次数明显减少了,这让朱七娘大大的出了一口气。
  林老太太的折腾,再加上林瑜过继的事,让朱七娘心力交瘁,没过几天就病倒了。
  长年辛苦劳作,有病都是硬挺,再加上连续生了六个孩子,让朱七娘的身体亏空的厉害,这一病就病的很沉重。
  偏偏在苏大夫诊脉的时候,又诊出朱七娘怀了第七胎,既要治病,又要安胎,苏大夫怕自己拿捏不好分寸,没敢下方子。
  林守平没有办法,只得借车拉了朱七娘去城里医馆,请一位名医给诊了诊脉。
  结果诊费和药钱加在一起,不仅新得的四两银子花费一空,就连林守平和朱七娘多年的积蓄也花了个一干二净。
  当朱七娘得知她的病已经花掉了盖房子的钱时,她愤恨的用双拳捶打着肚子,哭骂着这个害她花掉了所有积蓄的小生命。
  怕她把孩子打掉了,林琪赶紧拉住了她的手。
  不管从哪方面说,这个孩子都是无辜的。
  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间,不是它能选择的。
  要怪,只怪这个落后的世界没有TT这一伟大的发明。
  一场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钱,给二柱盖房娶媳妇成了泡影,这让朱七娘心如死灰,整天躺在炕上一动也不动,连话都懒得说了,偏偏孕吐又很严重,吃什么吐出什么,每当把她折腾惨了的时候,朱七娘就会使劲的捶打肚子,恨肚子里的小生命让她吃这么多苦头。
  林琪知道,朱七娘这是拿肚子里的孩子泄愤呢。
  攒了一辈子的钱,本以为能给儿子盖房娶媳妇呢,可结果,因为要顾忌肚子里的小生命,大夫给开的药都是好药,家里那点银子,能够支付那些药费已经是万幸了。
  朱七娘彻底消沉了,林守平只得接下了照顾孩子烧火做饭的担子,天天忙的团团转。
  四个柱子只要吃饱就行,在二柱的带领下,仍是在外面疯跑。
  只有林琪不敢出去,天天在屋里看着死气沉沉的朱七娘,生怕她发疯了,真把肚子里的小生命捶掉了。
  枯坐无聊的时候,林琪又开始琢磨挣钱的路。
  家里已经快吃了上顿没下顿了,不挣钱怎么行啊。
  这一天,三柱生日,林守平给三柱煮了两个鸡蛋。
  三柱很懂事的一个也没吃,分给了六柱一个,又递了一个给林琪。
  林琪心道,家虽然穷,但这些小哥哥真的挺懂事的,从来没有吃过独食,都知道让着弟弟妹妹。
  “三哥你吃吧,我还不饿呢。”林琪又把鸡蛋塞给了三柱。
  三柱把鸡蛋壳剥掉,送到林琪嘴边道:“五丫,你先咬一口。”
  不忍拂了小哥哥的意,林琪小小的咬了一口,连鸡蛋黄都没露出来。
  三柱又把鸡蛋送到了四柱嘴边:“四柱,你也咬一口。”
  这边兄妹几人正在友爱的分一只鸡蛋,那边已经快把一个鸡蛋吃光的六柱嘟囔道:“真好吃,就是没味,蘸盐吃就更好吃了。”
  这普普通通的一句话,竟然让林琪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了。
  对呀,鸡蛋没味不好吃,她可以卖有味的鸡蛋呀。
  茶叶蛋,卤鸡蛋,这些都不用什么本钱,虽然利润也薄一些,但总比一家子坐吃山空好啊。
  只是不知道这个社会有没有卤鸡蛋或茶叶蛋,不过即便是有,她还是可以卖的,大不了,她和二柱他们走街串巷卖去。
  想到这里,林琪先问了问二柱:“二哥,你吃过茶叶蛋吗?”
  “啥是茶叶蛋?”二柱很疑惑的问道。
  “卤蛋呢?”
  “没吃过。”
  问完了之后,林琪就觉得自己问的都多余。
  林家这么穷,估计带孩子们进城的机会都少,就算城里有卖茶叶蛋卤蛋的,也不可能花那闲钱给孩子们买。
  “二哥,咱们这里离城里几里地呀?”林琪想着,如果离的不远,她就去城里实际考察一下。
  大概是以前谁带他去过城里,这个二柱还真知道:“十几里吧。要走半天才能到呢。”
  十几里路要走着去,想想都觉得脚疼。
  不过为了了解一下市场,林琪觉得她有必要去一趟。
  怎么去城里,这还是一个问题。
  让林守平带她去,这根本不太可能。一是林守平得照顾生病的妻子,二是没有正经事,林守平肯定不会带她去的。
  林琪想了想,把主意打到二柱身上了。
  二柱已经十二岁了,是个半大孩子了,应该能带她去一趟城里。
  第二天吃罢早饭,林琪就对林守平说,她想姥娘了,让二柱陪她一起去姥娘家看看。
  这不过是个借口,因为朱家就在城里住,这样说起来方便。
  林守平本不想让林琪去,可女儿在家养病闷了这么长时间了,出去散散心也好。
  他本想带孩子去,可看了看炕上躺着的妻子,只得嘱咐二柱路上要注意安全,带着妹妹走路边,千万不要被车撞了之类的话,然后看着两个孩子走上了去城里的路。
  林琪倒不怕车辆,她怕的是被拐卖了。
  不过在路上和二柱闲聊时她才知道,这个社会人贩子很少,附近几个庄里就没听到过谁家丢孩子的。
  想想也知道,这个社会一对夫妻少说也有三四个孩子,多的七八个,人贩子就是拐来孩子,卖给谁呀。随便真有人贩子,人家肯定也是挑长得好看的孩子拐,象他们这种长得不出众的孩子,人家是看不上的。
  而且这条路上走的人都是南北几村的,谁家孩子基本都能认个差不多,即便真有危险,也能帮一把手的。
  知道没什么人贩子后,林琪就放了心。
  一路上和二柱两个,顺着进城的土路往前走。
  刚一开春,杨柳吐芽,鹅黄满梢,微风轻拂,原野缀绿,一派生机勃勃的春光盎然。
  这些词听起来很美好,但当林琪走在这春天里的时候,她可一点也没觉出美好来。
  土路太难走了,路上灰尘大,没走一会儿,鞋子上就蒙了一层土。而且路太长了,要一步步走去,对一个六岁的小孩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走了一个多小时吧,林琪就觉得双腿发酸,累的不想走了。
  二柱心疼妹妹,非要背着林琪走,不过到底他也不大,走了没多远,就背不动了。兄妹两人只得找了个地方坐着休息。
  林琪本想着能不能搭个车什么的,结果走了一路,也没碰到几辆牛车马车,大多数人都和他们一样,是走路前进的。
  走一会儿,歇一会儿,走一会儿,歇一会儿。
  兄妹两个累得气喘吁吁,林琪脚上都打水泡了,才终于在中午的时候,赶到了城里。
  还别说,这个城还真不小。
  那高大雄伟的城墙,不知有几里长,反正林琪是没看到头。
  城门口有一个高大的门楼,上面题着两个雄浑大字:宛阳。
  正当林琪在脑子里翻她知道的历史上有没有宛阳这么个地名的时候,激动的二柱已经拽着她跑进了城里。
  城门口虽然也有兵丁把守,不过没有收入城费。
  城内很整洁,街道上全都是黄土硬路,平整的很。两边的房屋鳞次栉比,没有象林琪家那样又矮又小的。城内,店铺林立,车水马龙,十分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