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小地主 作者:弱颜(起点vip2013.12.13正文完结)-第1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八犊子,他现在他眼睛里还有谁啊?……别给我饺子,给我我就扔地下,我这老不死的,我不配吃人家的东西……”
  骂着骂着,周氏就委屈了,眼圈就红了。
  连蔓儿在门口瞧的一清二楚,心道,周氏这样,也应该算作是一项了不得的本领了吧。真是不知道,她的那个主观世界是怎样一个奇妙的存在。不仅能拿不是当理说,而且她来从心里往外地,觉得她有理,都是别人不对,都是别人心眼子狼。这天底下,就只有她一个是好人。是心善的。
  “好好的,老四过个生日,还给咱送饺子过来了,你咋又打雷下雨的?”连老爷子看着周氏,气闷的不行,“这又是那根肠子不对劲儿了。你又找人撒气啊?吃饭,都吃饭。老四。这没事,你娘就这样,你回家吃你的饭去。啥也别往心里去。”
  “哎。”连守信答应了一声,急忙就出了上房。
  上房屋里,周氏见连守信走了。气的又骂了几句,被连老爷子给喝止了。
  “你那是干啥那,活多大岁数了。你看你这对老四,这一出一出的,你也不怕人讲究你。”连老爷子说完,打了个唉声。
  周氏从屁股底下扯出一块大帕子来,擦了把脸,又响亮地擤了一把鼻涕,完全无视古氏、蒋氏、赵秀娥几个瞬间扭曲的脸。
  “老四丧良心,他以为他吃点啥好的。就往这送,他就是孝子了?他丧良心啊周氏指手画脚地道。
  “得了,得了,跟你说不清楚。吃饭!”连老爷子不耐烦继续和周氏掰扯。果断地打住了话题。
  连守信回到西厢房,连蔓儿已经先他一步,将在上房看到的事都跟张氏说了。
  张氏看见连守信一脸的丧气,就忍住了也没盘问他,只是劝解。
  “他奶这个脾气,一百个人里也挑不出一个来。咱答对不上她。咱就做自己的本分,她爱咋地就咋地吧。”张氏道。
  周氏的脾气是古怪,但是追根究底,其实也简单。如果连守信和张氏还像过去那样,周氏说啥是啥,这就太平了。周氏总挑刺、作,就是因为这夫妻俩不再受她摆布了。
  这让连蔓儿想起以前看过的一篇文章,具体的文字她已经记不清了,但大致的内容她还记得。
  统治阶级习惯了他的统治地位,当意识到被统治的人要脱离他的掌控的时候,统治阶级必将进行惨无人道的反扑。而当统治阶级感觉到,他已经失去了统治地位的时候,他也不会就此甘心,必将会为了夺回统治地位,而使出浑身的解数,进行垂死的挣扎。
  四房脱离了周氏的掌控,惨无人道的反扑阶段其实已经过去了,现在不过是因为还不甘心,存了些绝望和希望,而进行的挣扎。
  黎明前的黑暗,挺过去这段时间,愿意不愿意的,大家都会习惯这新建立起来的秩序。
  所以,真的没什么好在意的,她们反而应该高兴才对。
  想到这,连蔓儿瞧了连守信一眼,见他脸色还有些抑郁,就扭头对小七使了个眼色。小七立刻放下手里的书,几步跳过来,猴到连守信身上。
  “爹,我们私塾门外来了个卖糖人的。那糖人做的可好了。爹,你给我俩钱,我买糖人呗。”
  被小儿子抱住要钱,连守信并没有生气或者不耐烦,反而高兴起来。
  这爷俩说了一会话,连守信脸上的阴云就完全散开了。
  饺子都蒸出来了,张氏又打了一个鸡蛋海木耳汤,一家人放了饭桌,开开心心地吃饺子,给连守信庆生。
  …………
  给沈六捎过信之后,很快连蔓儿就收到了回信。是钟管事捎来的口信。说是让连蔓儿定好了收地瓜的日子,他到时候会来。
  连蔓儿就掐着指头算了算,将日子定了下来。
  没几天,就听山上的老黄传来消息,说是沈家的六爷要来查看山上工程的进展情况。老黄所说的沈家六爷要来查看的日期,正是连蔓儿定下的那个日子。
  连蔓儿心里就明白,沈六肯定是要去山上查看,然后“顺便”看看她家收地瓜。
  转眼,就到了这一天。
  巳末时分,沈六一行的车马就到了三十里营子。这次,更与前几次不同,队伍中多了好几辆马车,都有穿官衣的侍从护卫,看前面开道的摆出来的回避牌子,除了沈六的征虏前将军、辽东府总兵官,还有知府、布政司、盐运司等。
  沈六这次的排场更大了。
  沈六的车马队伍从早点铺子前面经过,直奔山上。钟管事从队伍中拐出来,到早点铺子与连守信打招呼。
  “一会六爷回来,就跟着你们下田。……六爷最近事忙,怕是不能多留。”钟管事道。
  “好,我们这都准备齐全了。”连守信忙道。
  随即连记早点铺子就打了烊,一家人准备了铁镐、大箩筐,还有一杆大称,都用小牛车拉到了地瓜地的地头。之前,连蔓儿已经各方面放出话去,说这天要收地瓜。庄户人家,爱看个新鲜,尤其是这新鲜的作物,更对他们有极大的吸引力。一会沈六这些人也会去,连蔓儿相信跟去看热闹的人肯定不会少。
  约莫两刻钟的工夫,沈六的车队就从山上浩浩荡荡的回来了。
  这次,沈六没有下车,只是让钟管事带了连守信过去说了两句话,就让连守信在前面带路,一行人就往地里来。
  等沈六这些人纷纷在地头下车、下马,连蔓儿这边已经准备好了,就等着沈六发话。
  沈六站在地头,先是指着大片的玉米地,让跟随前来的众官员都看看。
  “……前日已经写了加急的奏章上报朝廷,只等万岁爷批复。托赖万岁爷的鸿福,若这玉米果真高产,则我大明将再无饥民……”
  一番话说完,众官员都点头附和。
  沈六又将连守信招去问话,因连蔓儿也在跟前,就一起跟了过去。
  “免礼吧。”沈六见他们过来,作势要拜,就摆了摆手,“这在外面,一切礼仪从简。”
  连蔓儿是巴不得的,这个年代,人动不动就要跪拜,她还是有些不习惯。以前见沈六,多是私下的场合,在礼节上并不大讲究。今天的场合不同,要与沈六说话,就先要跪拜。好在沈六说了这句话,连蔓儿也就乐得只福了一福。
  “六爷,请你看看我们收地瓜。这地瓜能吃,还顶饿,产量比玉米还要高。”连蔓儿就笑着道。说话的同时,连蔓儿忍不住往沈六身后看了看,果然没有看到沈小胖。
  今天沈六这次出行,完全是公事,还带了许多辽东府的官员,是不方便将沈小胖那只小尾巴带在身边的。回想起刚才在铺子里,钟管事还特意地提了一句,说是“九爷很不高兴,在家里闹脾气”。
  不知道沈小胖在家里是怎么闹脾气的,连蔓儿想,如果是躺在地上打滚,就他那圆滚滚的样子,还真是,只想想她就忍不住要笑。
  跟随在沈六身边的众官员,此时都注目在连蔓儿身上,他们心中都很惊奇。这开口说话的是个农家小姑娘,一身普通的半旧袄裙,不过十来岁的年纪,样貌却已经是清丽无双,说话声音清脆,丝毫不拖泥带水。虽然面对着他们这些人,这小姑娘的父亲都有些畏缩,偏这小姑娘不卑不亢地,一点怯意都没有,实在是让人稀罕。
  沈六看了连蔓儿一眼,嘴角微微翘起,随即又恢复如常,只是向着连蔓儿他们点了点头。
  连守信立刻就带着五郎、小七,还有请来的林阿水、小石头等几个人翻开地瓜秧,开始刨地瓜。
  连蔓儿则和张氏、连叶儿、赵氏几个抬了箩筐,跟在后面往箩筐里捡地瓜。
  一会工夫,地瓜地刨完了大约三分之一,四五个大箩筐里都装满了地瓜。连守信等人就将箩筐一只只地抬出来,就在地头,当着沈六和众人的面过秤。
  小七端了个算盘站在旁边,等连蔓儿报出数字,他就拨动算盘珠,一笔一笔地加起来。
  “总共三百二十七斤。”小七用还略有些奶味的声音,高声地报出最后的数字。
  沈六的微微眯了眯眼,跟随他的官员中,却有好几人惊叹出声,站在稍远处观望的村里人,更是一下子轰动起来。
  第三百五十九章 崭露头角
  “这块地有几分?”一个年长的官员,就捻着有些花白的胡须问道。
  “刚刨开的这一块,大概有三分地。”连蔓儿就道。他们已经刨开的是差不多三分之一的,这整片的地瓜地,大约是有九分地。
  “就三分地?”那官员似乎不信,又追问了一句。
  “大人,没错的,就三分,只少不多。”连蔓儿就道。
  “去丈量一下。”沈六就对身边的几个随从道。
  也不知那随从怎地就随身带了尺,真的就进了地瓜地,开始丈量起来。
  “回大人,是二分九厘挂零的地,整片地瓜地,是一亩二分。”那随从丈量完了之后,回到地头,叉手向沈六汇报。
  立刻,地头上的惊叹声响成了一片。刚才站的略远的那些村民这时也不怕官了,都往前面拥挤了过来,多亏有随从的护卫挡着,要不然肯定就要“冲撞”了前面的官员们。
  三分地,就能收三百二十七斤的地瓜,那一亩地的产量,岂不是要超过一千斤?一千斤,这是什么概念。在辽东府,最有经验的庄稼把式,一年辛苦的劳作,一亩地能收上三百斤的高粱、或者糜子,那就是丰收了。一亩地一千斤,相当于三亩多地的产量,这让人怎么能不激动!
  “能把这片地都挖开吗?”那年老的官员有些颤巍巍地问道,似乎是亲眼看到刚才那些还不够,还要亲眼看到这一亩多地的整个收成,他才能相信这高产的事实。
  地瓜的生长期是一百天到一百二十天的样子,连蔓儿家的地瓜已经长了一百一百一十天了,现在收获,也不算早。而且,她们本也打算就在今天,将全部的地瓜收了,并当场称重。制造一个轰动的效果。
  众人亲眼所见,不用她们去说,肯定这地瓜就能推广开来。当然,向他家买地瓜做种的人也会更多。
  连守信就又带着人。进了地瓜地里开始刨地瓜,等将所有的地瓜都刨了出来,上称称重,一亩二分地,地瓜的总产量是一千三百六十二斤挂零。
  “大人,这地瓜人能吃,地瓜秧子能喂猪。现在空出来的地。还能再种上一茬大豆。”连蔓儿见那年老的官员颇懂农事,对此事的关切溢于言表,这句话就特意对着他说的。
  那官员正有些手舞足蹈,听了连蔓儿的话更加兴奋。
  “小姑娘,你怎么知道的这么多?”兴奋过后,这老头终于意识到跟他说话的是个看样子才十来岁的小姑娘,就有些差异地问。
  “大人,你别看我年纪小。我也是老庄稼把式了。我这都是跟着我爹学的。”连蔓儿就笑道。
  听连蔓儿称自己为老庄稼把式,众人无不莞尔。
  “你们这不是第一次种地瓜吗,就算是你爹。怎么就能知道的这么多?”这老头就又问道。
  沈六在一旁,只任由他发问,也不阻止。连蔓儿就知道,这老头在沈六跟前,应该是受到信任的。她回话也就没有隐瞒。
  “大人,这地瓜是我们家的叫法,这东西,在福州府叫做番薯。因为福州府有人种过,我们求来了,也学着种。所以才知道这些。”说到这,连蔓儿就将地瓜是从王家王幼恒那里得来的话,又说了一遍。
  五郎这时也走上前来,恭恭敬敬地托了一份札给沈六。
  “详细情形,已经写在札中了,请六爷过目。”
  沈六就让人将札接了过去。他打开札很快地看了一遍,就递给了身边花白胡须的官员。
  “李老,你看看。”沈六道。
  李大人赶忙将札接过去,从头到尾细细地看了一遍,连连地点头。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好,太好了。”连说了几个好字,李大人就抬起头来,问五郎,“这札,是谁写的?”
  “大人,这札就是我哥写的。”连蔓儿就指着五郎,对李大人道,“我哥在镇上的私塾念,明年就要参加童子试了。”
  “是的,是我写的,还请大人指教。”五郎又对着李大人行了一个礼。
  一个普通的庄户人家,出了一个面对权贵不卑不亢,应付自如的小姑娘,已经不易,又有一个不到弱冠的小生,还懂得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他们是如何种植地瓜的方法写成札上呈,这可实在令人惊叹了。
  “孺子可教,……后生可畏……”李大人捻须笑道。
  “大人,这件事依下官之见,还需速速上报朝廷。……虽说福建已有种植,但我等都没有耳闻,况且,这件事,在本府,还是首例……”李大人就向沈六施礼,进言道。
  旁边的几个官员也都跟着附和。
  “这是地方下辖的事情,我不便插手。便交给知府大人与李大人吧。”沈六道。
  知府和李大人都忙推辞。
  “这事是百姓禀告给六爷,也是六爷因玉米一事才发现的,理应由六爷上报。我等不敢功。”
  连蔓儿就没在旁边继续听下去,而是跑去帮着收拾地瓜。她不用听,也能猜到结果是什么。
  自然是沈六牵头,其他官员沾光。
  沈六要走,让人捧了一托盘的银子给连守信,又让人搬了两箩筐的地瓜,这才上车。沈六上了车坐下,不知想到什么,又让人掀起车帘,将连守信、连蔓儿、五郎和小七几个都叫到车前。
  “六爷有什么吩咐?”连守信恭敬地问。
  “嗯。”沈六的目光扫过来,在连蔓儿的脸上略作停留,抬起右手,轻轻地转了转左手大拇指上的白玉扳指。
  “启程吧。”沈六最终却什么也没说,只吩咐道。
  连蔓儿几个忙向后退开,车帘落下,隐去了沈六略有些幽深的目光。
  沈六的车队离开,连蔓儿一家赶忙往家里运送地瓜。地瓜还没完全运到家里,就有人带着银子上门了。
  第一个上门的是王举人,没错,是王举人亲自来了,他要买地瓜。
  这让连守信有些发愁,不卖给他不好,可是要卖,这地瓜能不能卖,应该卖多少钱合适,这都是个问题。
  “举人老爷,我们是乡里乡亲,我爹娘常念举人老爷的仁义,对乡亲照顾。我家这地瓜,如果是能卖,举人老爷肯定是头一份,这没说的。”出来送茶的连蔓儿,就笑着说道,“只是,这地瓜能不能卖,该咋卖,你得容我们点工夫,让我们先制定出个章程来。”
  王举人听侄子王幼恒,还有家里的管事、仆役们说起了连家的连蔓儿,他自己,却算得上是第一次看见连蔓儿。见这小姑娘果然如传闻中所说的聪慧、利落,这话说的入情入理,对他又极尊重,又亲切,让人听着舒坦。
  “也好。”王举人就起身告辞,却将银子留了下来。
  连守信自然不肯,退让了几番,王举人就是不肯将银子拿走,连蔓儿想了想,就做主收了下来。王举人这才满意地走了。
  “蔓儿,六爷走的时候,也没留个话,这地瓜咱能卖吗?留下王举人的银子,这不太好。”连守信就道。他是老实人,留了王举人的银子,如果到时候又不能卖给人家地瓜,他会觉得非常不安。
  “能。”连蔓儿点了点头,确定地道。沈六若是对他们收的地瓜有安排,走的时候必定有所示意。沈六什么都没说,那就代表,他们可以自己决定。
  这地瓜在辽东府或许他们是独一份,但是在福州府,应该已经有大面积的种植了。要在辽东府推广地瓜,单靠他们一家这一亩多地的地瓜,那当然不行,势必要从别处调运。
  他们能够自行决定如何安排这些地瓜,那首先,就不能忘了王家。因为王幼恒的关系,王举人家要买地瓜,那肯定是要优先照顾的。
  至于这地瓜该怎么卖,连蔓儿心中一动,就看向沈六给的那几封银子。
  “爹、娘,咱先看看这银子是多少?”
  “银子就在那,跑不了,咱还是先商量地瓜的事吧。”连守信道。
  “爹、不看这银子,咱没法决定地瓜的事啊。”连蔓儿就道。
  “这银子里,它还有啥别的?”连守信诧异道。
  张氏和连守信就将银子抱过来,放在炕上,让连蔓儿一封封地数了一遍。沈六给他们留下了 六封银子,每一封是两个大银元宝,一个银元宝重十两。
  “一共是一百二十两银子,咱那两箩筐的地瓜,有多重?”
  “一箩筐能有六十几斤,两箩筐加起来,也就一百三十四斤吧。”连守信估摸了一下,就说道。
  “咱就按一百二十斤来算吧,”连蔓儿想了想,就道,“一百二十两银子,一百二十斤地瓜。”
  “那地瓜就核一两银子一斤?”连守信说话的声音都有些变了。
  连蔓儿干咳了两声,在她前世,一开始地瓜并不值钱,后来随着粗粮的身价一直在上升,当然里面也有通、货、膨、胀的因素。不过,一两银子一斤地瓜,这价格是有些离谱。
  沈六给的钱,不是买,里面有犒赏他们的功劳的意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