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英将碗筷拿出来,又将衣裳拿出来拧干才搭在火堆旁烤,一口气做完这些,才得闲坐下,看看锅里的玉米稀饭熬得差不多了,又将就赵三郎拿回来的碗,随意擦了擦就盛了三碗。这时候也没有那么多的讲究,没有碗时,三人就就着锅你一口我一口,也吃得乐呵。
饭后赵三郎迟迟没有睡意,看着身边熟睡的妻儿,不禁又想起了白天在村里的事。
赵三郎刚冒着雨下山就看见王大郎急急向他跑来,跑到他跟前顾不得喘口气就惊喜的说道:“三郎真的是你?!太好了,呼,”大口喘了喘气接着道:“你们昨天在哪里避雨?”
赵三郎回道:“在后山山洞。”
闻言,王大郎总算放下心来,他是知道赵三郎嘴里说的那个山洞的,只是从来没有去过。
“弟妹和小石头呢?他们还在山里?”
“嗯,路滑。”
两人边说边往王家走去,脚刚踏进王家院门,张氏就飞奔过来,也顾不得什么男女大防,拉着赵三郎的衣角,便一叠声的问道:“弟妹和小石头没事吧?有没有受伤?”
赵三郎知道张氏这是担心他们,也不生气只是拉过自己被张氏拉住的衣角。
张氏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连忙放开手,向后退了两步,仍定定望着赵三郎想从他嘴里得知秦英和小石头的安危。连张氏自己也不知道她怎么就和秦英那般要好,或许是投缘吧,特别是病好后的秦英,自己更把她当做亲妹妹一般,所以昨夜不见了秦英一家人的踪影她才会那么着急担心。
赵三郎摆出对待外人一贯的冷硬表情,即使这人是在关心他,他也做不出来在面对秦英和小石头时的模样,“嫂子不用担心,英子和小石头都很好。”
张氏听了自己最想听到的答案,立刻双手紧合,嘴里念叨着:“谢老天爷保佑,谢老天爷保佑!”感谢完了老天爷又接着问道:“他们现在在哪儿?咋不叫他们一起来我家?”
“在山洞……路滑。”
张氏听了似有怪罪的对赵三郎道:“咋让他们去了山洞呢?怎么不来我家?”
不待赵三郎回答,王大郎接话道:“快让三郎兄弟进屋去,这还下着雨呢!”
自家爷们儿都发话了,张氏只得放下话头,做势要引赵三郎进屋。
赵三郎却拒绝道:“不了王大哥、嫂子,我还有事。”说罢就问王大郎借了蓑衣和背篓不顾他们的挽留就走了。
出了王家院子,赵三郎犹豫片刻后还是向赵家方向走去,他有些放心不下赵老头和赵婆子两个,虽说他们对自己绝情,但不管怎样说他们也是自己的爹娘,这种时候肯定会担心他们的安危。
第7章 山中生活(1)
到赵家的时候,赵家一家老老少少正在冒雨扫院子里深深的积水。
赵婆子是最先看见站在院子外面的赵三郎的,心里自然而然的就认为他是来投靠他们的,于是不管不顾的就扯开嗓子骂道:“给老娘滚,以为什么蛇鼠马怪都能来我家院前讨债啊!咱家没有多余的地方给那起子不要脸的!”
听见赵婆子的骂声赵家其他人都向院外看去,赵老头看见赵三郎也不叫他进屋,任由赵婆子骂,自己就埋下头来继续扫积水,其他人看见赵老头如此做派,也没有谁愿意做那个出头鸟,都依葫芦画瓢装作没看见赵三郎继续干着手里的活,心里同时想到:他们连自己都顾不过来,哪里还有心情管别人的闲事。此时此刻赵家人没有一个人意识到他们心中的“别人”是和自己血脉相连的至亲。
赵三郎冷冷看着赵家一大家子的做派,毅然决然的转身离开,心里暗暗发誓:从今往后不管发生了什么事,他都绝不再管这家人的闲事了。
赵婆子见赵三郎走了仍阵阵有词的骂着,直到赵老头吼了一声她才闭了嘴,赵三郎仍一直埋头大步的向前走,念及秦英和小石头脚下不禁又快了三分……
“想什么呢?还不快睡。”秦英迷迷糊糊醒过来,借着火光见赵三郎正目不转睛的盯着自己看,可思绪却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赵三郎愣过神来,“这就睡了,怎么醒了?是不是冷了?”说着就将秦英往自己怀里搂了搂。
秦英摇摇头,“没有。”忆起赵三郎方才空泛的表情,猜测道:“是不是今天在村里遇到了什么不愉快的事?”
赵三郎想也没想的就否认道:“没有,只是在想这场雨不晓得什么时候才会停?咱们恐怕要在这山里住上一段时间。”
既然赵三郎不想多说,秦英也不再刨根问底,顺着他的话回道:“住山里有什么不好,这里环境幽静,风景宜人,最重要的是还可以自给自足,野菜遍地都是,想吃了摘来吃就是,肉也满山跑,这样想想这山里可遍地都是宝。”
秦英像是捡了什么大便宜的模样,不管是出于真心还是只是想安慰他,都实实在在的让赵三郎一颗满怀愧疚的心好受了不少,感动的说道:“也只有你会这么想!”要是其他婆娘早哭哭啼啼怪自家男人没有本事,连累她和娃儿跟着男人在山洞里当野人。
秦英装作没有看到赵三郎掩在眼底的几分不信,心想“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到时候你自然就会明白我说的话是出于真心,还是只是安慰你的言语,仍笑着道:“那是,也不看看我是谁的媳妇儿!”
逗得赵三郎放下心事,心里也轻松起来,搂着秦英一夜安然好眠。
这场大雨淅沥沥下了四天,终于在第五天的时候放晴了,秦英他们暂时落脚的“新家”也终于迎来了它的第一位客人。
“嫂子咋来啦,快进来坐。”秦英欣喜的迎进张氏,顺手倒了一碗山泉水递给她。
张氏接过水来就咕噜噜一口气喝了个干干净净,放下碗,用袖子擦擦嘴角,感慨道:“还是弟妹这里好啊,凉快!外面太阳毒辣的很。”
雨过天晴后太阳像火似的炙烤着大地,让饱受大雨摧残的人们又接受这样的酷暑,真真是苦不堪言。
“嫂子这会儿觉得舒服,可不知早上和晚上冷的很,跟冬天似的。”虽然秦英说的有点夸张,但事实也相差无几,早上和晚上他们都要升起火堆取暖,幸好他们住在山里烧柴火方便,不然光拾柴都要费不少功夫,在这山里生活了这些时日也让秦英真正体验了一把“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生活。
张氏笑着啐道:“你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要是我呀,宁愿多穿两件衣裳,也不想被这太阳晒得心里发慌。”
秦英笑着提议道:“嫂子要是喜欢何不在这里住上两天。”
“我倒是想,可要是真留下来那三郎兄弟还不把我恨出个窟窿来。”张氏促颉道,见秦英羞红了脸,自己笑了两声便不再打趣她,转而说道:“说真的,这地方可真难找,我早早就出门了,走了几回冤枉路,这会儿才到,真不知道三郎兄弟是怎么找到这里的,要我说就是村里的老人也没几个晓得这里还有这样一个山洞。”
秦英不欲多说这个话题,只草草道:“他一年有多半时间在山里跑,晓得这里也不稀奇。”遂又问道:“嫂子家里一切还安好吧?从那天进了山我就没在出去过,也不知道村里的情形。”
张氏也是个见机的,立刻接话道:“都好。”算是绕过了方才的话题,遂又愁眉不展起来,“可地里的庄家却是全毁了,正抽穗的玉米全倒了,稻田里的秧苗也被水淹了。咱们庄家人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到头就指望着地里的那点粮食糊口,可老天爷偏要早早的就收了回去,家里有存粮的还好,要是没有的……唉,也不知道真到了那会儿有多少人要挨饿?只盼着朝廷到时候能开仓赈粮,帮咱们过了这道坎。”
玉米被风刮倒了,秦英是知道的,千万不要去扶,指不定就连根折断了,再说那么多玉米你就是去扶也扶不过来,还不如顺其自然,等到了收成的时候还能收点儿粮食回家,至于水稻秦英就不太清楚了,好像是开花期不能被水泡,不然影响它受粉,如果她没有记错的话这个时间正是水稻开花的季节,希望这场大雨对它的影响不大,不然真是要了庄稼人的命啊。
同时也希望其他地方没有遭灾,这样一来还可以买粮来吃,否则的话外面没有粮食运进来,那真是老天爷要绝了大家的活路啊!
至于依赖官府的救济,秦英并不看好,遇到个好官还好,否则到时候当官的犹自顾不过来,哪还在乎百姓的死活。
不行,等赵三郎回来一定要让他去镇上打听打听,好早早做好准备。
然而现在还不了解外面的具体情况,所以万万不能将她心里的猜测说出来,否则造成恐慌,官府治她个妖言惑众的罪那就不妙了。
但是可以给张氏提个醒,因而问道:“嫂子家是否也有存粮?”
此话刚一出口张氏却误会了秦英的意思,面上略带为难的道:“虽然不多,但是给小石头从嘴里扣出一口粮食还是有的。”
张氏能这么说秦英已万分感激,要知道这时候家家户户收的粮食除了留够自家的口粮,其余全都会拿出去卖掉,毕竟地里的出息是这一年过日子的重要收入来源。这些年风调雨顺,像张氏一家这样还要留存粮的本来就少,可是即使留也留不了多少,毕竟陈粮会影响粮食的价格,庄稼人勤俭惯了,就是少收入一文钱也会让他们心疼老半天。
秦英知道张氏说能给小石头一口饭吃,已是她尽的最大努力了,因而笑道:“嫂子你误会了,熟话说'有粮在手心不慌',遇到这样的天灾手里有粮食总是好的。”
闻言,张氏不自在的笑了笑,略显尴尬道:“是这个理。”心里却并没有如秦英一般深想。
这年头像张氏这样的大有人在,只要眼前有粮吃他们就不会考虑到以后,都是走一步是一步,绝不会如秦英一般考虑的那么多,他们的内心里其实很依赖朝廷,自然而然的认为官府总会管他们的,到时候没粮吃了自有官府在。却不懂得自己为自己谋划,俗话说的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张氏又坐了一会儿见秦英待她亦如以往那般亲热,就明白刚才秦英的话根本没有试探的意思,纯粹是为他们着想,心里的疙瘩就去了,相处也如往常一样,有什么就说什么。
“弟妹养的鸡可都捉回来了?”
秦英不明白张氏为何突然问起这个,但还是老实的摇头道:“没有。”
“那弟妹可晓得你家的鸡去了哪里?”
“都趁着大雨跑了,这些鸡倒聪明,还晓得像咱们一样自己逃难去了。”赵三郎是如此对她说的,可这会儿张氏这样问她,她就觉得事情可能并不像赵三郎说的那般简单,但是面上却不显。
张氏见秦英真的是一副毫不知情的模样,于是说道:“哪能自己跑了,就是咱们顾不上它们,它们自己跑去躲雨了,那雨停了也会自己回窝,弟妹也是养惯了鸡的咋还不清楚这些畜生,不回窝,恐怕是被哪个给捉了去。”张氏不想秦英和赵三郎吃亏,所以才会这般对秦英说道。
可看秦英一副没有听懂她话的模样,张氏索性挑明道:“我都这样说了你还不明白,那我就直说了,你们那些鸡是被赵婆子给捉了去。”她也是才听人说的,那人亲眼看见赵婆子和她的几个媳妇儿一起去秦英家捉的。
张氏真是看不上赵婆子一家,不顾赵三郎一家的死活就算了,还这般不要脸的趁火打劫。
张氏的话倒是让秦英愣了愣,片刻后才淡淡的“喔”了一声,遂又堆起笑对张氏说道:“麻烦嫂子还专程来告诉我。”
就这一会儿秦英心里就转了几个弯,这事也只能是他们吃亏了,这会儿去问赵婆子她也不会承认,说不定还要被她倒打一耙,弄得他们一身臊,赵婆子耍泼使浑的本事她可是晓得的,而且她也不想这事被赵三郎晓得了心里不好受。
于是说道:“还要拜托嫂子和王大哥不要把这事告诉三郎。”意思就是想让这件事不了了之,但是她不会任由赵家总是这样嚣张的欺负自己一家,她会找机会好好整治他们一番,非叫他们不敢或者再没有理由这样张狂的对待赵三郎。
接下来就是秦英自家的家事了,张氏也不好再指手画脚的说些什么或是做些什么,于是点头道:“弟妹放心吧,回去我就对娃他爹说叫他不要在三郎兄弟面前多嘴。”
接下来两人又开始闲扯起别的事来,不久后,张氏见时辰不早了便起身回去了,走时还不忘叮嘱秦英带着小石头到她家去玩。
第8章 山中生活(2)
待张氏走后,秦英见小石头在外面玩的望乎所以,不知道回来,就去了离山洞不远处的草坡处寻他,那里是赵三郎允许他独自带着小黑出去耍的地方,因离山洞不远,没有什么凶猛的动物,只偶尔看见几只野兔,说也奇怪他们在这里住了这么几天,根本没有蛇的踪影,按理说这个时节是蛇出没最频繁的时候。
秦英最怕蛇,因此对这方面特别敏感,可几天后就察觉了不同寻常之处,忍不住把心里的疑问告诉了赵三郎,赵三郎肯定的说这山洞附近根本就没有蛇,从发现这个山洞开始,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他还没有在这山洞周围发现过蛇的踪迹,还不忘安慰秦英不要多想,要是这里有蛇出没他是万万不会让她和小石头两个单独待在山洞里的。
其实赵三郎曾经也有过如秦英这般的疑惑,那时候他还费力地在附近的各个洞里石头缝里找过,最后终于确定这里确实没有蛇,甚至年少无聊时还专门去外面抓各种无毒的蛇放到这里,可后来那些蛇却自己跑光了,因此他断定蛇不喜欢这里的环境,这里也就没有蛇。
秦英想应该是这里有植物与蛇相克,就像硫磺克蛇,所以蛇害怕硫磺是一个道理。秦英虽然不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但却特别感谢它,就是因为有它这里才没有蛇鼠虫蚁,不然她恐怕连山洞都不敢踏出一步。
眼尖的小石头马上就发现了走近的秦英,高兴的跑到她面前,举起手,献宝道:“娘你快看,这是黑黑抓的鱼!”
秦英看看小石头高举起的小手,只见他手里一条小鱼已经奄奄一息,只有两腮偶尔动一下,心想:小黑还那么小怎么就会抓鱼,而且有狗会抓鱼的吗?她咋从来没有听说过。喔是了,小黑还有一半狼的血统,但这对她来说也有些匪夷所思。因而含笑道:“真的?小黑呢?”
正处于兴奋中的小石头丝毫没有听出秦英话里的怀疑,用没有拿鱼的手拉起秦英就向前跑,还边跑边说道:“黑黑在那边,我带娘去。”
秦英跟在后面,担心道:“慢点,当心摔了。”
高兴的小孩子哪里会听大人的话,依然顾我的跑着,直到跑到一条小溪边才停下,“娘,黑黑在这里抓鱼。”小石头放开秦英的手,指着说道。
秦英定睛一瞧,果然见小黑站在岸边前爪时不时的伸进溪水里,因该是玩的正起劲,她和小石头的动静这么大也不见它回头看一看,只一心的观察着水里的动静,秦英走近小溪,在小黑不远处蹲下,发现溪水不是很深,流的也不急,虽然刚雨过天晴但溪水仍很清澈,能清楚的看见水里成群结队悠游自在的小鱼,应该是没有人来这里捉过鱼,所以这些鱼也不怕生,听了人声也不跑,秦英瞬间明了,这么多又这么笨的鱼难怪小黑能捉住。
但是秦英却低估了这些鱼,她手才刚一伸进水里鱼儿们就受惊的开始四处逃散,谁说这鱼笨的,秦英暗骂,可恶,她就不信她捉不到鱼,于是信誓旦旦的冲小石头说道:“娘这就去找东西给你捉多多的鱼,咱们今晚喝鱼汤!”秦英前世在农村长大,对于捉鱼自有一套方法。
“好嘞,有鱼汤喝了。”小石头对娘亲的话深信不疑,立刻高兴的蹦起来。
秦英也是信心大涨,豪迈的说道:“等着,娘马上就回来。”
说着就会山洞找来了背篓,这背篓编的密实,只要鱼跑进去了也不怕它从四周跑掉,秦英找了下游一个河道较窄的地方将背篓口朝上游横着固定在水里,又将背篓口稍稍的垫高,防止鱼从背篓口逃跑,这才搬来石头将背篓口外面的溪水堵住又扯来野草将石头间大的缝隙堵好,这样一来鱼也很难从石头缝里逃生到下游去。
然而这样一来上游的水位就变高了,但是所幸水小背篓还算大,就是这样也没有将背篓口全部淹没,不然也不能用这法子捉鱼了。
等一切准备工作做好,秦英脱了鞋袜拉高裤腿,拿着事先准备好的一把树枝对小石头道:“你就在岸上好好看着,娘这就给你捉鱼。”
说完就走到上游,下水,用手里的树枝在水底扫,企图将鱼往下游的背篓里赶,当走到下游放背篓的地方又重新回到上游继续,如此这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