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里随波行 作者:金波滟滟(晋江2013-12-17完结)-第1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又想到了一起。
  “不过,我最担心的是孩子。我们带不带她们呢?”燕王说。
  滕琰也犹豫起来,月衡和月仪都还小,带去是不方便,又有很多的困难,不带又实在舍不得。
  起程时间已经确定为三月二十五日,皇宫里还是举行了隆重的送别酒宴。酒宴前皇上将燕王与滕琰找来单独说了会话。
  “朕只给你们五年时间。”
  “皇祖父,放心吧,五年后,我一定建成一个安定繁荣的西北!”燕王信心满满。
  “朕把新科的进士都安排给你们,你们再从燕地挑些人才,然后按你们的方法去建西北吧。”
  当年燕地建设时最缺的人才了,皇上这样做真是为他们解决了最大的问题。燕王与滕琰相对一笑,“谢谢皇祖父!”
  皇上对燕地的一些新政,一直不是很赞成,燕王以前也曾经提出过一些方案,改进这边的朝政,但大的动作皇上从没同意过,没想到,对西北的建设居然能站在他们这边。
  “去吧,五年后我会去西北亲眼看看。”皇上又看了看滕琰说:“朕还是赐给你几名御医,这次一定要给朕生一个男丁!”
  “我努力吧!”滕琰没法保证。
  “祖父,我们一起崇政殿吧。”燕王岔过了话题。
  “朕还要送你们一样东西。”皇上让内侍捧过来一个匣子,上面还封着封条,是用御笔沾着朱砂写就的。
  还真有些神秘色彩呢?滕琰想这能是什么呢?
  皇上并不揭破谜底,对他们说:“带着吧,以防万一。”
  滕琰有些不太明白,但燕王分明是听懂了,他将盒子收了下来。
  五年的时间,也不算短了,所以燕王和滕琰走前还是要安排一些事。安宁公主纠结了很久,决定留在京城,老虎自然也留了下来。邓锋现在不可能将孩子接到身边,安宁公主若要回燕地,孩子就得送到邓家,安宁公主又不舍得。
  郭绮一心要等到燕王看到她的好处的时候,也不肯离开燕王府。
  而林琼琼,看着她眼神中已经有些疯癫的神色,滕琰就知道根本没有办法与她沟通了。果然燕王在听到了她对滕琰的一系列指责后,还是让人将她重新关了回去。
  嘉和郡主交给王蓉。滕环决定回燕地,京城再好,也不是她的家乡,她已经很想家了。
  三月二十五日,滕琰随着燕王出发了。
  最后滕琰还是决定将孩子一起带走了。只是她并不与燕王一路同行,而是落后了一步,慢慢赶路,孩子没法跟着燕王大部队行军。
  西北是一片极广阔的天地。在这期间,燕王和滕琰走过草原,去过沙漠,上过高原,穿过森林,游过咸水湖。又建立了六座新城,与燕地北面连成了一条防线,而且也真的在九座新城间修起了一条可以与燕直道比美的路。又打通了京城到西北,甚至更远的地方的路。
  随着这些路的延长,经济一路发展起来,南北、东西交流的极大地增加。从燕地到西北,有几座城市已经有了不亚于江南的繁荣。
  又是春节将近的时候,燕王和滕琰进京了。明年春天才是五年满的时候,但皇上病了,他非常想念燕王,下旨让他们回来。
  燕王明明心急如焚,却表面不露什么声色,只是他和滕琰两个人时,才感慨地说:“皇祖父原说要到西北来看看,我也一直等着,可是到底皇祖父还是没有机会过来。”
  滕琰坐车里,随着车子的摇晃,也晃来晃去的。从西北到京城的路虽然通了,但前几年还没有那么多的钱修一条同燕地到京城一样的路。不过,明年应该能凑出钱来了吧。她笑着安慰燕王,“皇祖父的身体一向康健,晋王和王蓉也没有给我们来信,我想也不会有什么大事。正好再过个三两年,等到西北的路重新修好了,我们再陪着他老人家到西北看一看。”
  燕王点点头,他也希望滕琰说的都能成为现实。
  巍峨的京城城墙还是同过去一样,守在城门外的官员们并没有像以往一样,将他们先安顿在驿站,而是直接送他们进了皇宫。
  皇上躺在寝殿里,面带病容,郭贵妃坐在榻侧,亲手给他喂药。燕王和滕琰行礼毕,就看到皇上跟本没有看他们,而是一直盯着他们的小儿子。
  儿子的到来其实是个意外,燕王和滕琰本想等五年过去再要孩子的,但没想到就生下了一个男孩子。
  小儿子刚出生不久就被封为燕王世子了,不用说皇上对他的盼望是多么的强烈。皇上脸上带了笑意,“燕王世子,到皇曾祖父这里来。” 
  小小的孩子一看就是赵家人,皮肤白皙,五官端正,身上穿着红色的小蟒袍,一板一眼地回答着皇上的问话,有时还反问上几句。
  皇上一点也不嫌烦,和他一句一句地说着。
  突然,月衡拉着月仪走到了床榻前,对皇上说:“皇曾祖父,母亲说男孩女孩都一样,你也应该对我们说些话。”
  滕琰没想到月衡会如此,在后面轻声说:“月衡,不得无礼。”
  没想到月衡转过来对她说:“母妃,你不是教我们有什么都对大人们说吗?我现在就是按你说的做啊。”
  月仪在一旁捧场,“对呀,对呀!母妃是这样说过。”
  燕王上前一步行了礼对皇上说:“皇祖父,这两个孩子在西北长大,不免有些放纵,回去我们会好好教导的。”
  滕琰也上前请罪,月衡和月仪一直在她的主张下自由地成长,现在看是有些过于自由了。明明她刚刚叮嘱过她们,在皇宫里有人问话才能答应的,结果这一会儿工夫就忘了,竟然敢上来与皇上讲理。
  月衡越长越漂亮,眉眼中还带着一些英气,使她到了哪里差不多都是众人瞩目的中心,她不仅长得非常像燕王的母妃,而且个性也非常强,很有些说一不二的特点。滕琰也不是没针对过她的个性进行过引导,可是,成效并不大。
  眼下,真怕月衡把皇上气着了。滕琰请罪后就上前将月衡拉到了自己身边。
  皇上看了看月衡,果然怔了一会儿,但最后还是笑了,“那好,都过来到朕身边坐下吧。”
  皇上果然同月衡和月仪说了几句话,月衡得意地向滕琰笑,她不是忘了母亲的话,而是觉得自己有道理,就要与曾皇祖父讲一讲。有了孩子们的笑语,宫里倒是其乐融融的。
  一旁的郭贵妃有些犹豫,张了张嘴,又什么也没说。滕琰看出了她的担心,说:“皇祖父身上不太好,也别累着了,不如我们先退下去,明天再来拜见。”
  皇上摆了摆手说:“今天高兴,倒不觉得累。”又问燕王:“走前我给你的匣子,你带回来了吗?”
  燕王自然是带着的,他让人将那匣子送了上来,封记宛然,他并没有拆开过。
  皇上亲手将匣子拆开了,让燕王取出里面的东西,是一份诏书。皇上对身边的内侍说:“先收着,明天朝会上宣读吧。”
  滕琰于第二天听到了诏书的内容,燕王被封为皇太孙,监国。
  既有些意外,也不意外。皇上有立燕王为储君之心,滕琰不是不知道。但在他们去西北时,就将诏书写好了,放在燕王手上,还是她没想到的。诏书是有存档的,皇上当然可以控制暂时不传出去,但已经有了效力了。
  皇上这决心下得还真早,而且也是防着有什么变化。燕王有了诏书,手下又有强兵,应该是没有人能阻止得了他登上帝位。
  对于这件事,燕王一定是比她有心里准备的,虽然他什么也没说。
  不过,滕琰也没多想什么。她和燕王心心相印,彼此信赖,不管是君临天下,还是隐居山野,他们间的感情是不会变,这个自信她还是有的。
  大约是心情愉快,皇上的病情很快就好转了。不过,他虽然没有退位做太上皇,却把大部分的事务都交给了太孙。
  一次宴会时,他对几位老臣们说:“就让太孙和太孙妃按他们的方法去做吧,这样天下的形势会更好。我们老了,去养养生,逗逗孩子,多逍遥几年。”
  原来不赞同太孙新政的老臣们都明白皇上是下了决心了,纷纷致仕,皇太孙对他们也不薄,经常请他们到宫中陪皇上钓鱼、下棋、看歌舞,时有赏赐。
  燕地的新政在西北的应用中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总结,现在在江南也逐渐展开了。江南也渐渐地改了士族一支独大的局面,所有士人也一样的交税、服役。随着官学的设立,平民家读书的人多了,江南的经济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最主要的是不再把持在几家人手中。
  太孙与滕琰几次提起要陪同皇上一起去西北,皇上却不肯,最后他笑着说:“我那时是不放心你们,才想去西北看看,现在,我什么都放心了,自然不想去了。我是江南人,以后的日子,我就想在江南过了。”太孙和滕琰才不再提起。
  又过了八年,皇上过了古稀之年,一次与老臣们宴饮后,急招皇太孙、秦王及诸王爷、皇妃、王妃、大臣们进宫。
  皇上当众宣布传位于皇太孙后,独留下了皇太孙和太孙妃。看着皇上已经有些变色的面容,皇太孙不禁泪流满面。滕琰还能撑得住,看出皇上有话要说,赶紧凑到了跟前。
  “你说,哥哥会,会不会怪我?”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滕琰知道了自己过去的一些猜测应该是真的,她肯定地说:“不会的,皇祖父兢兢业业,将赵家的锦绣江山治理得固若金汤,皇伯祖父能理解你。”
  皇上已经暗淡无光的眼睛又迸发出一些神采,他吃力地对皇太孙说:“给你皇伯祖父立嗣,尽量对昭阳好一点。”
  说完,皇上就盯着皇太孙,皇太孙哽咽不能言,只是点头,滕琰在一旁说:“皇祖父,你放心吧,我们一定做到。”
  皇上听到后,点点头,闭上了眼睛,就好象用尽了全部的力气,他很快就去了。
  皇上驾崩,皇太孙即位。
  尊皇祖父为太宗,与太宗皇后合葬,父亲睿太子为武帝,睿太子妃为武帝皇后。立太孙妃滕琰为皇后,侧妃朱氏,也就是前燕安宁公主为贵妃,侧妃郭绮为贤妃,侧妃林琼琼为良妃。
  封长子为太子,次子为代王。又为太祖皇帝立嗣,封为宋王。
  赵禛在位四十年,退位为太上皇十余年,后被尊为景帝。
  他在位期间,平定四夷,开拓疆土;致力于发展经济,加强各地沟通与交流;建立了免费的官学制度,让百姓家的孩子也能识字读书;倡导提高农业、手工业等的发展……使国家强大,百姓富足。
  景帝皇后亦为奇女子,助景帝良多,景帝为燕王时曾随景帝治理燕地,带兵出征,景帝御驾出征东南时,留京协助太子监国。据说,景帝处理朝政时,也常问计于皇后,并常于内阁集议时请皇后出席参加。
  景帝后妃有贵妃、贤妃与良妃,均无子嗣。终景帝一生,宫中未在民间采选过妃嫔,就是宫中所用的内侍、宫女也数量极少,皇宫的支出大幅下降。
  景帝共有三女二子,皆皇后所出。
  长子,景帝元年立为太子,后继承大统。
  次子,景帝元年封为代王。
  长女,月衡公主,尚邓侯长子。
  次女,月仪公主,尚陆相独子。
  三女,月正公主,尚嘉平公主八子。
                      
作者有话要说:  到这里,正文就全部结束了,还会有一篇陆伯甫的番外,随后就会发出来。
  想对大家说些什么,可又不知说什么好了,总之谢谢大家!
  请大家支持作者的新文《春花灿烂》:jjwxc/onebook。php?novelid=1972028
  




☆、番外

  昏昏沉沉间,最多回想的是自己这一生。
  自己这一辈子,很难用几句话说清楚,这也难免,自己不但活过了八十岁,从一个穷小子到位极人臣,经历了被人追杀,朝不保夕的日子,也享受过尊荣富贵,位极人臣,这期间的甜酸苦辣,就是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自己可以想见,自己的墓碑上一定洋洋洒洒地刻上不少歌功颂德的话。最着名的燕直道,就是自己主持修建的,其后,自己还修建了从燕地到西北的直道,全国各地的路。只看勘舆图,现在强大的帝国密如蛛网的道路,差不多每一处自己都踏遍了。自己还曾任安西、百越的郡守、京城的府尹,这些最苦最难的职位都是自己要求做的,而且也都做出了旁人所不能及的成绩。就是成了首辅,自己也没放松过一丝一毫,说是殚精竭虑并不为过,辅佐皇上皇后,使整个帝国更加的强大。
  不过,不论是谁也不能真正地看到自己的墓志铭,如果真要给自己盖棺定论的话,那么自己倒想学一下前朝那个空前绝后的女皇,立一个无字碑。
  当然,立什么碑都是后人的事了,自己并不真心介意,斯人已去,是非功过,任人评述,但真正的自己又有几人能知?自己内心中的曾涌动过的无限思绪又怎能有人了解?
  陆首辅朦胧间听到了儿媳与儿子在说话,“父皇和母后又问了父亲的情况,我看他们想过来看,又怕家里有忌讳。”
  是了,是有这个不成文的说法,如果皇上、皇后为大臣探了病,那就是说明到了最后的时候,病已经好不了了。皇上和皇后还是希望自己能熬过这一关呢。
  陆首辅想笑一笑,但他自己也知道别人一定没有看到他的笑意,因为现在自己能动的好像只有大脑了,别的地方都不再受控制。
  自己已经八十二了,自从这次一病不起,自己就知道生命走到了最后的时候,别人应该更清楚才对。就是有人会怕忌讳,皇上和皇后则不应该啊,他们也应该知道自己不会忌讳什么的。
  恐怕是面对自己这个跟随他们多年老臣,关心则乱了。
  但自己反倒是一点也没慌乱,如果大家知道这时候自己所思所想,大概会奇怪他这样一个垂死的人,还会有这样清醒的思想。
  往事一幕幕,清晰得就像自己刚从其间走过一样。
  小时候自己也曾是不谙世事的少年,于懵懂中读书、在山野间嬉戏。
  父亲去世,家道中落,诸位宗亲叔伯们变了脸,自己也一下子长大了,在被谢家退了亲后,自己在无人时暗自发誓,将来,自己一定会功成名就,要让这些人都来仰视自己。
  小小的少年再不用别人操心,鸡鸣即起,上山打柴,照顾母亲,读书习字。自己还说服母亲,跟着行商们去了吴国,两三年间赚到了养家的银子,为母亲治好了病,解决了自己读书的后顾之忧。最关键的是自己认识了万里江山,提高了眼界,结识了朋友,也把自己的年少时并不明晰的,由一时间的愤恨恼怒而形成的誓言,变成了有步骤的规划。
  陆伯甫在心中为自己设计好了将来的路。在三十岁年前,他会金榜题名,步入仕途,做京官、外放,一步步的磨励,三年一个阶段,几十年后,他一定会官居一品。当然他也没忘了娶妻生子,这是自己进士及第后顺理成章要办的事。谢家退了亲,他会娶更高贵的名门闺秀,也只有那样的人才能配得上自己。
  陆伯甫前进的路,徐徐在他面前展开,他二十四岁时,进了燕都,他的目标就是三甲。当然他的底气不只是自己出众的才学,还有皇上很欣赏他的书法的秘密,这都是几年间,他一一铺就的。
  唯一的变数,就是在开国公府里。那时的陆伯甫,为了省一点钱,更主要的是为了能进开国公府里读书。开国公府不是书香门第,家里的藏书也不算出众,但作为武将世家,他们府中没有大多数人家从不把家里的藏书示人的习惯,这也是他事先打听到的。
  果然,几十万册的书,让自己痴迷其间,恨只恨藏书楼开放的时间太短。于是在月中的时候,月光皎洁,自己就留在书楼中,借着月光继续读书。
  就是一个这样的夜晚,他遇到了他终身难忘的人。
  其实,这不是他们第一次见面,在此之前,他曾见到过这位小姐和她的一群兄弟姐妹进出藏书楼,后来才名满天下的姚探花就在其中,为了回避,在他们进藏书楼的时间里,自己被请了出来,站在路边。
  那一群少男少女们,衣饰华贵,神情倨傲地从他面前走过,连眼角也没扫他一下,唯独生性平和的滕珙无言向他拱了拱手。他们不知在说什么有趣的事,个个兴奋异常,自己没心思去听,在他们走后又进了藏书楼读书。
  这一次他见到的小姐与那日那个明媚快乐的少女不同,静静的月光让她娴静的神态分外的迷人,她和自已一样,为了看书,竟然互相没看见对方。
  在丫环叫了一声后,自己一霎间慌乱不堪,这种情形,实在是太不合适了,而且自己的第一个反应是,如果这位小姐也大叫起来,怎么才能将她安抚下来,孤男寡女的,一定不能传出什么不好的话,会影响自己的仕途。
  没想到的是,这位小姐竟然比自己还要镇静,她马上猜到自己是赶考的举子,又明了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