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735、三界众生无有边际,全部执为自己而取受痛苦,有些人一想到这里就被吓坏了,无法发起自他相换的勇气。你应该用什么方法一步一步说服他?
736、菩萨是怎样观一切有情如同自己的?请以比喻进行说明。
737、我们怎样像爱护自己一样爱护众生?你对此有哪些感触?
第一百三十六节课
下面继续讲代受众生痛苦的教言。
怙主观世音,为除众怖畏,
涌现大悲心,加持自圣号。
昨天已经讲了,发菩提心修自他交换的人,应该像爱护自己一样爱护众生,自己平时连一点小危害都不愿接受,尽量地去防止,那么众生也是同样。甚至观世音菩萨为了消除众生的畏惧,以大悲心加持自己的名号,使仅仅听闻此名号者也能得到庇护。
观世音菩萨是三世诸佛大悲心的总集,三世诸佛的大悲心幻化成了观世音的形象。在藏传佛教,观世音大多数是男相,而汉传佛教中,几乎都是女相。当然,观世音的相没有固定,上至国王、婆罗门,下至乞丐,乃至非人、植物等,可依各种身相时时刻刻利益众生。同时菩萨还慈悲地加持自己的名号,令称念圣号者获得平安宁静。
其实我们也可以这样发愿:“凡是听到我名字的人,愿他相续中生起菩提心,遣除一切恐怖。”通过这样的祈祷,总有一天我们也可以像观世音菩萨那样,令见闻接触的众生得到利益,佛陀在《法华经》中云:“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观世音菩萨无量劫以来为利益一切众生,加持了自己的名号,就像一颗药通过加工之后具有药效,病人吃后马上会起作用一样,观世音名号跟普通人的名称截然不同,忆念的时候,千万个众生的烦恼、恐怖、痛苦同一个时间都会无余遣除。即使在众人当中产生一些怖畏,或者遇到地水火风的灾难、怨敌的危害、邪魔外道的侵损、重病降临、恐怖袭击,忆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也能遣除。《华严经》云:“忆念三次我之名号者,愿彼于轮回中无有恐怖感。”
或者,让你发言、讲考,有些人胆子很小,特别害怕,这时候也可以忆念观世音菩萨。记得在20年前,我们讲考功德光的戒律,法王面前大家都特别害怕,轮到我的时候,我一直发抖,当时法王知道了,就让我好好地忆念观世音菩萨。后来我有没有忆念也不清楚了,可能已经来不及了。所以有些道友胆子比较小的话,讲考发言或者做一些事情时特别害怕,好像没有勇气,那个时候你就默默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这样恐怖会全部消除的。《学集论》中引用《观音解脱经》也讲了很多功德,比如令诸众生离堕落怖,令诸众生离众威怖,消除堕入三恶趣的命运,遣除世间的十八种灾难等。
观世音菩萨的化身有各种各样,譬如中国残疾人表演的“千手观音”,本是非常平常的舞蹈,但由于表演者是二十一位聋哑人,所以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尽管每个人的评价不一定相同,但从佛教的角度来看,这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加持,因为观世音菩萨始终加持非常可怜的人、烦恼深重的人,甚至极其下贱的妓女屠夫。因此,这些人的表演让世界上许多人感动震撼,应该是观世音以不同的显现来度化众生。
千手观音的历史非常多,大家应该很清楚,菩萨看见众生的烦恼特别深重,于是化出了一千只手和一千只眼睛,千手表示经常帮助众生,千眼则是昼夜六时观照每一个众生。当然,观世音菩萨有一只眼睛也能照见世界,有一只手也能帮助众生,只不过按照世人的感觉,一千只眼睛比一只眼睛要多,应该看得比较清楚,因而随顺世间的习惯,观音菩萨也就显现为这么多。
残疾人的导演张继刚曾说:“一个人心中有爱、心地善良,自然有一千只手来帮助你。一个人心地善良、心中有爱,他会伸出一千只手去帮助众生。(帮助众生倒没有说,他说帮助他人。)”他这番话是从艺术的角度说的,但《千手观音》能让那么多人感动,还是有一种大悲心的加持力。尤其是聋哑人没有听力,不能说话,就算日常生活也非常困难,能够做到这一点,真的是观世音菩萨的加持。
菩萨的加持,随时随地会以不同形象出现。有时候出现在聋哑人的舞蹈上,有时候出现在高僧大德的言语中,有时候变成水声鸟声……不断地利益众生。有些大德还以电视剧的形式表演观世音菩萨度化众生的事迹,如《观音妙缘》、《鱼篮观音》、《观音老母》,每一个都吻合现代人的心理,通过这种善巧方便,让大家了解佛教的真理,感悟观世音菩萨的大慈大悲。若从小就有这样的观念,一辈子也会很圆满的。
我一生中能依止善知识,遇到这么殊胜的密法,观音菩萨和度母还是有非常殊胜的因缘。也许是受父母和有些老师的影响吧,我从小就念观音心咒,大概六七岁放牦牛时,一个人去的话,走几步路就特别害怕,然后跑回来,一边跑一边念观音心咒“嗡玛呢贝美吽”,看到自己的影子或者一堆灌木,也觉得是魔鬼来了。
有时候在山上遇到一群领导,因为我脖子上有金刚带和佛像,那个年代宗教还没有完全开放,我就默默地念观音心咒、观音名号,希望他们不要拉开我衣服,不然看见以后,我倒不要紧,当时很小,但是我家人肯定会糟了。后来那些领导跟我聊了一会儿,没有说什么就走了,我心里非常高兴。通过许多小事情,我觉得观世音菩萨的加持不可思议。长大之后,不管是在哪一个学校,始终对观世音菩萨有非常强烈的信心,一直到现在也是这样。
以前不管是学院总的修行违缘,还是个人的一些违缘,上师如意宝都要求大家念观音心咒、观音名号,很多的违缘也以此消于法界。所以大家在修行、生活的过程中,遇到一些恐怖违缘时,一定要祈祷观世音菩萨。还有释迦牟尼佛的名号,念诵也有非常大的功德,《胜幢经》中说:“诸比丘,汝等若住树下、山洞、兰若……若时心生怖畏,当忆念佛陀名号,即可遣除一切违缘。”有些学佛的人经常出现违缘,这时候念“南无释迦牟尼佛”或者“南无观世音菩萨”,真的功德非常大。
大家对佛菩萨的祈祷时刻不能忘,如果像某些文学家一样,虽然对佛教不反对,但是没有信心,这种行为非常可怕。现在有些大学生,对佛教还是很认可,又有一定的信仰,但平时什么心咒、名号都不念,最多看一看《入行论》或者其他上师的教言,理论上愿意去研究,但念仪轨、念心咒,觉得是老太婆或净土宗的事情,自己根本不用做。这种人并没有真正进入佛门,否则行为上一定会与诸佛菩萨相应的。
当然,与诸佛菩萨相应的方式多种多样,通过理论了解佛法的奥义,这样虽然有必要,但也要以虔诚心、恭敬心在诸佛菩萨面前祈祷。像我们这样业力深重的人,时时刻刻都需要上师的指点和加持,离不开诸佛菩萨的无形加持。有些人可能因为无神论等教育的影响吧,听别人讲感应篇、因果报应,始终有种怀疑的心态,这一点是孤陋寡闻的象征,不接受的就全部否认,也是一种愚者的行为。所以大家既要懂理论知识,也要有信仰信心,这是非常重要的。
据各大经典所述,对观世音菩萨有虔诚信心的话,肯定修行会圆满成功。诸佛菩萨的加持不可思议,有些出家人尽管希望不要还俗,但偶尔的违缘来到面前时,心好像发疯了一样,自己都无法控制。在这种情况下,依靠诸佛菩萨的加持,马上就能把这种心念转变过来,让你变成一个正常人,有了正知正念以后,一般不会被违缘毁坏的。所以这些问题上,大家一定要听受上师们的教言,自己励力地修持。
子二、退失不应理:
对于大乘菩萨行为,尤其是自他交换这些非常殊胜的修法,千万不能退失。
闻名昔丧胆,因久习近故,
失彼竟寡欢,知难应莫退。
颂词有两种解释方法,从比喻方面讲也可以,从意义方面讲也可以。各大讲义的解释各有千秋,但这在《广释》中说过,我在这里不分析,今天主要是以窍诀方式给大家解释。(我倒没有什么窍诀,但是依靠一些讲义,也有一些窍诀。)
世间上有些特别可怕的人,令人闻名丧胆,但与他接触久了以后,觉得这个人也很随和,他不在身边时,自己就会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同样,修持慈悲菩提心的话,初学者刚开始觉得有一点困难,但只要信心不退、不断去修学,串习纯熟以后,一旦离开了大乘菩提,自己心里还会不快乐。
我在上小学时有个同学叫康忠,他天天欺负我,我听到他的名字就躲到院子那边,特别害怕。后来到中学的时候,我有点长高了,跟他打过几次架,反而关系就好了。我到甘孜去了以后经常想他,没有他的话,心里不快乐,于是专门写信叫他来看我。他来了以后,给我一块走私表,我当时觉得特别珍贵。
过去我家乡也有一个长官,听说特别吓人,很多人都怕他。但后来大家与他接触后,发现并不是这样,他最后离开的时候,许多人都特别伤心。类似的现象,世间上有许许多多,你原来听到他的名字、看见他的样子,就很讨厌,特别恨他,但后来通过不同的因缘,逐渐与之结上不同的关系后,即使一刹那他不在身边,好像自己也非常伤心。
同样,学大乘要度化无量众生,布施身体财产,还要拿自己的快乐跟他人的痛苦相交换,这样的行为,乍听之下胆战心惊,很多人感到恐慌不安:“我怎么能做得到呢?独自一人求解脱不行,还要度化无量众生,不要说无量众生,度一个众生也困难,行持大乘佛法太麻烦了!”当然万事开头难,刚开始会有这样的顾虑和恐惧,但是经过善知识和大乘论典的引导,在心里串习久了之后,到了一定的时候也不难。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定要慢慢来,不可能一步登天,没有打好基础的话,那就成了空中楼阁。只有打好扎实稳固的基础,一步一步按修法的次第来,才能真正体会到大乘的妙味。
我们学院里有很多高僧大德也是这样。刚来学院的时候,很多人自私自利的心特别强,自己有利益就愿意做,没有利益的话,根本不愿意参与。但学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一味希求自己的利益是不合理的,不要说今生的吃喝玩乐,就连来世独自解脱也没有意义,一定要帮助众生,只要对众生有利,宁可将自己的一切赐给别人。如果对众生没有利益,心里就会闷闷不乐。这一点,菩提心修得比较圆满的人都会感受得到。在这个时候,自己的快乐愿意施给众生,别人的痛苦愿意自己代受,就像阿底峡尊者所说:“所生快乐皆施他,所生痛苦皆自受。”一切痛苦要统统归在自己身上,《修心七要》云:“报应皆归一,于众修大恩。”一切危害、不对的全部归于自己,一切恩德、对的全部归于众生。明白这个道理后,就愿意走这条路去帮助别人了,这个时候,让你像阿罗汉一样好好享受寂灭果位,或者像皇帝一样很快乐,你也不愿意。只要对众生有利,你宁可当乞丐,宁可当妓女。
在座的有些道友,因为以前的环境等原因所致,最初对大乘佛教信心不那么大,觉得自己好好修行就可以。但这种心态慢慢可以转变的,到一定的时候,你会认为利益众生就是你的工作,不是利益众生的事情你不愿意做,这种发心可以成为生生世世的行为准则。真的,我现在算不上菩提心,也没什么证悟,但跟刚来学院比起来,自己能明显地感觉到利他心。刚开始的时候,我只想自己修一个大圆满,显示一个大神通,即使无法超过其他人,也应该胜过侮辱我的那些同学。(当时米拉日巴去学咒术,也是只有这种发心。)因为我出家的时候,好多同学和亲人都嘲笑我:“你这样剃光头,真是没出息、没智慧,多愚痴啊!”所以我想,再怎么样也应该变成一个大上师,有一点钱财、有一点势力,那个时候就超过他们了。当时有很多很多的心态。但是现在,这些心态确实都没有了,只想帮助一点众生,心里就非常欢喜,好像过得很有意义、很充实。如果一个人呆在家里,没有帮助到什么众生,就觉得很郁闷。当然,境界高一点的话,可以行为上直接利益众生,也可以发菩提心来帮助众生。但像我,完全依靠禅定力和智慧力来帮助众生,还没有达到这种境界。然而不管怎么样,跟刚开始比起来,现在的利他心还是有所进步。
你们每位道友的利他心,应该也是通过闻思这样的大乘经论带来的,同时也来源于传承上师们的再三叮嘱。我们上师如意宝的每一个行为都很感人,有时候翻开他老人家的著作,每部论典都是讲菩提心的功德,比如说《忠言心之明点》,里面就狠狠地呵斥了自私自利的心。当时我可能比较年轻,也没有感觉到什么,但现在一个人翻开上师的著作或传承上师们的著作,才明白:“哦,全部的意义就是这样,上师们早就懂得了这个道理,可我现在才醒过来。”
所以大家还是要认认真真地观察,观察之后要多串习,如果功夫没有到位,就像蜻蜓点水般地暂时听一堂课,那解决不了什么问题。有些学《入行论》的道友不花时间、不花精力,也不花任何资源,随随便便学一点,就想得到很大的利益,这是不可能的。要知道,投入大的话,产出才会大,世间人也说:“如果没有付出一定的时间、精力、资源,做事情是不可能成功的。”这句话确实很有道理。
时间上,每天24小时,你要大量地花在这上面,如果没有花时间,你再聪明恐怕也有困难。前辈大德的智慧肯定超越我们,但他们修持也经历了千辛万苦,花了那么多时间,我们就更不用说了。精力上,有些人听课三心二意,根本不专心,那是不行的,一定要全神贯注,将内容逐字逐句融入自心。资源上,比如说《入行论》的推广,书费、光碟费等全部都免了,但有些人特别吝啬,搭车、打电话的钱都不愿意出,在某处集中学习,要跟对方联系的话,舍不得花电话费,从这里到那里要坐车,这个钱也不愿意掏。如果是这样,那你学习不会有真实效果的。
功夫到位的人,获得的效益会很不错,但若方方面面都不愿投入,恐怕不会有什么希望。假如农民一点活都不干,却希望秋天有个好收成,这可不可能呢?学习世间知识都要付出很多很多代价,最后才有一定的收获,何况是更深奥的大乘菩提心了。因此,大家应该花时间、花精力,只有花了一定的人力、财力,才会换来真正有价值的如意宝。
总之,大家还是要多串习。不串习的话,以前你很害怕菩提心,一听自他交换就觉得恐怖,假如很长时间没有串习,再过十年听到自他交换还是照样害怕,不敢接近。你永远都不接近可怕的人的话,他永远都是你的敌人,不可能变成密友。因此还是应该想尽办法“搞关系”,这样一来,最后那人也变成特别慈悲,天天一直笑,眼睛都睁不开,就像以前的大管家一样。
很多人都说学院的 桑管家很可怕,我最初也有这种感觉,走路的时候与他迎面碰上了,赶紧看自己衣服穿得怎么样。但后来上师要求我们两个负责修坛城宾馆,将近一年的接触后,我觉得他好像特别慈悲。前段时间我有点想他,拿了一尊文殊菩萨专门去看他:“很长时间没有见了,你现在身体怎么样?”他说:“我也好长时间没见你了,再坐一会儿,喝一点茶、吃一点糌粑,我没有什么其他吃的。”
不过对上师如意宝,我真的是很害怕,无论是到国内外还是在学院,跟上师近二十年了,但好像越接近越害怕。其他的高僧大德、政府官员、知名人士,我接触了很多很多,感觉都不是这样的。我刚来的时候也特别害怕,很多话在上师面前都说不成,本来准备得好好的,可是一去就说错了,回来后不知道刚才说了什么,这可能是一种特殊的加持吧。
其他的人经过长期交往以后,慢慢就不害怕了。同样,修大乘菩提心也应该如此,你们不要认为大乘太可怕,“不要去学密宗、不要去学大乘佛法”,不能这样劝别人,只要慢慢接触的话,久而久之一定会离不开它的。
子三、摄义:
若人欲速疾,救护自与他,
当修自他换,胜妙秘密诀。
若想迅速救护自他众生脱离三界轮回的一切痛苦,唯一的窍诀是什么?就是要修自他交换——将他人的痛苦自己代受,自己的快乐施予众生,或者像保护自己那样保护众生,像讨厌众生一样讨厌自己。这就是最殊胜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