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丑二、彼之原因:
彼为堕生死,百般折损我。
为什么痛苦和灾害让他(原来的我,即我执)领受,对他如是怀恨呢?因为他在漫长的轮回岁月中,曾无数次地加害过我。
因为我执,我们造了许许多多恶业,以致不断在地狱、饿鬼、旁生以及善趣中辗转受煎熬,承受着无量剧苦。世间上唯一损害我的是谁呢?就是我执。你们不要认为是一种教条,或者一种说法,千万不能这么想。我们在轮回中所有的痛苦,全部的来源就是我执。如果断除了我执,痛苦自然会消于法界。而这里的修法,正是对治烦恼最尖锐的手段,殊胜无比。
萨迦班智达在《普显牟尼密意》中总结前面几种修法说:首先换在低劣者的位置上,对自己进行嫉妒,那时候心里特别痛苦,通过这种痛苦认识到嫉妒心的危害性,以后凡是有嫉妒的对象,自己不容易产生嫉妒心;换在竞争对手的位置上,对自己进行竞争,那时候心里也非常痛苦,认识到这一点后,觉得竞争没有任何意义,实际行动中就不会对别人起竞争心;换在高者的位置上时,以傲慢的姿态对自己侮辱轻蔑,这个时候心里也不好受,从此遇到傲慢的对境时,自己也会对治的。
以上的教言,是对治这三种烦恼的殊胜窍诀。当然,没有运用的话,窍诀就是窍诀,你就是你,就像一个人马上要渴死了,旁边有条清澈的河流,但他一口也不饮用的话,河水再多也无济于事。反之,即使只饮了一口,也能对治这种干渴。因此,这样殊胜的教言各位一定要牢记,一分窍诀就有一分力量,一分勤奋就有一分的收获。
大家要想尽办法断除我和我所,如果我和我所一点都没减少,痛苦不可能平白消失。龙猛菩萨说过:“内外我我所,尽灭无有故,诸受即为灭,受灭则身灭。”我和我所灭尽的话,受蕴也会随之灭尽,假如没有受蕴的话,流转轮回的痛苦才会消除。一切祸害的根源就是我执和我所执,月称论师亦云:“慧见烦恼诸过患,皆从萨迦耶见生,由了知我是彼境,故瑜伽师先破我。”按照中观应成派的观点,萨迦耶见就是我执,其他大德的教言中也是这样承许的。萨迦耶见产生一切过患,因此瑜伽师要先破我执。
佛教历史上的很多大成就者,就是依靠对治我执、修自他交换,最后获得成就的。以前阿底峡尊者依靠上师的窍诀,修成了自他交换的菩提心,不管他走到哪里去,土地神都会保护他;金厄瓦格西修成自他交换以后,所到之处,当地的野兽都以欢喜心来迎接他;朗日塘巴一辈子也是修自他交换,唯一的修行就是断除我执而修自他交换,后来他无论在哪里,非人都对他非常恭敬。有次一群非人准备害朗日塘巴尊者,有个非人阻止道:“我们不应该害他,因为他一直在修自他交换,对自己的身体根本不在乎,反而对我们非常爱执。我们害他是没有良心的行为。”那些非人听后很惭愧,于是没有害他。
修自他交换的功德非常大。你们不管是什么身份,出家人也好、在家人也好,只要把自己的快乐奉献给众生、众生的痛苦自己代受,有这样一分菩提心的话,那你就成了世间的庄严。夏东格西在一个大乘教言中说:“修自他交换菩提心的人,不仅天龙八部会维护他,甚至四大天王也要恭敬他、承侍他、供养他、护佑他。”所以修菩提心的人看起来很脆弱,似乎也没什么高深莫测的修证,实际上人非人都在保护他,他不需要其他护轮,也不用修一些气脉明点。
然而,现在有些人对这么重要的法抛之脑后,并不是特别重视。昨天来了一个居士,身体特别高大,也很胖,满脸都是忿怒相。他坐在我面前说:“给我讲一下护轮,我想修气脉明点,我要打开中脉。”我跟他说:“你还是修自他交换吧,先打好佛教的基础,再慢慢地开中脉。”“不行不行,我必须要打开!”密宗的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没有打好基础之前,其实讲了也没有意义。
现在很多人认为佛法就是搞形象,实际上搞形象不是很重要,佛陀说:“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自净其意是调伏自己的心,如果内心中有了菩提心,佛法就在那里。以前朗达玛魔王灭佛时,藏地的佛法基本上都毁灭了,但有一部分人虽不敢穿出家衣服,心里却对佛教有信心。朗达玛尽管把出家人的形象都灭掉了,但他们心里的教法和证法无法毁灭,故而并没有完全灭掉藏地的佛法。
因此,佛法不是搞一个隆重的活动,修一个金碧辉煌的经堂,或者来一个庄严的大和尚、大活佛,这个不能代表佛法。真正的佛法就是我们有利他心、无我心,这才是佛法的精华。大家应该要认识佛教。“文革”后有一段时间,老修行人已经离开了人间,新的年轻人根本不懂佛法,是上师如意宝把教法和证法传递给了后代。因此,作为上师的传承弟子,我们一定要了解佛法中利他和无我的教言。
子三(摄义)分三:一、不修自他相换之过患;二、修自他相换之功德;三、是故教诫修自他相换。
丑一、不修自他相换之过患:
汝虽欲自利,然经无数劫,
遍历大劬劳,执我唯增苦。
我们对自己的心进行劝说:“无知的心啊,你以前一直追求自利,天天想着自己、维护自己,以这样的恶心所致,无数亿劫中漂泊轮回、饱尝痛苦,不管转生到三界哪个地方,都没有少许的快乐可言。这些痛苦正来源于我执和我所执,如果没有它,就会像诸佛菩萨及阿罗汉一样断掉轮回的相续,绝对不可能继续流转。”
往昔无量佛曾出现于世,我们有缘在诸佛菩萨和善知识面前聆听过教言,可为什么现在还在漂泊呢?原因就是我执太重,没有按照佛陀的教言如理行持,自以为是地造作恶业。这样之后,以前不断漂泊在无边无际的轮回大海中,现在得了殊胜的人身之后,却不依靠善知识的教言精进修持大乘菩提心,以后能不能断掉轮回的相续呢?非常困难。
如果按照善知识和大乘教义依教奉行,即生肯定有机会断掉轮回。现在的我们就像站在十字路口一样,一边是自私自利的道路,另一边是利益众生的道路,应该选择哪一条呢?若继续沿着自私自利的路前进,痛苦永远没有止境,一直会沉溺在轮回苦海中;如果现在醒悟过来,沿着利他的路趋往解脱,那一定会推翻轮回的。
《中观宝鬘论》亦云:“有我执有业,有业亦有生。”有了我执就会不断造业,造业就不可能从三有中逃脱。一切的过失罪恶应该都堆积在我执上,前段时间我也引用过《修心七要》的教言说:“报应皆归一,于众修大恩。”所有过错就是来源于自己,不要去怪别人。有些人遇到违缘就觉得是别人给自己造的,或者是非人、神仙带来的,一直想:“你能不能害他?能不能遣除他?”这不是大乘的行为!作为一个修行人,所有的痛苦、不对应该全部怪自己,不能以各种理由去抱怨别人。
无始以来,痛苦来自于这个“我”,没有“我”的哭声是很少的。在大大小小的城市中,我们常能听到不同程度的大哭大叫,若详细观察其来源,几乎都摆脱不了一个我,要么是“我身体不好,呜呜呜”,要么是“我丈夫舍弃了我,对别人很好,呜呜呜”。如果你丈夫对别人好,那你应该发菩提心,从现在开始把丈夫供养给别人,这样你的烦恼会消除的。但凡夫人就是舍不得供养,一直想把好的东西归为己有,这样的话,心里真的很痛苦。刚才有个道友给我打电话,一接就听到她一直在哭,我想这个哭声旁边肯定有个“我”,结果她一开口就是:“我我我,已经吵架了。”
没有“我”的哭声真的很稀有。以前上课时,法王如意宝经常为了众生而流泪,讲释迦牟尼佛传记时因信心而流泪,有时候讲到一个可怜的众生,也会为他而痛哭。这种现象在大菩萨身上是有,而根本看不到他为了自己的家庭不好、身体不好叫苦连天。所以我们的眼泪要分析,看是我执的眼泪,还是利他的眼泪?如果是利他的眼泪,那么这个很珍贵,应该捡起来放在盒子里保存;如果是我执的眼泪,要扔在什么地方,你们自己选择。
有时候看,众生确实很可怜,明明祸害痛苦的来源就是我执,却始终执迷不悟。其实没有我执的话,成千上万的魔众也无法加害你。《度母赞》的一个讲义里说:“世间上最可怕的魔王就是我执,如果没有我执,多少个魔王魔女来到你面前,也不会有任何危害。”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在成佛时,就有无数个魔众来加害,但不能动佛一根汗毛,正如《方广庄严经》所言:“刀火毒无害,慈悲能仁生,兵器成鲜花。”所以一旦我执和我所执全部消失,对“我”毫不执著,别人的身体和自己的身体完全平等,达到这种境界时,遇到魔众也没什么关系。
假如没有我执,晚上一个人到哪里都不会怕。否则,有了大我执,就有大恐怖。听说很多女众晚上不敢一个人去厕所,路灯熄了就特别害怕,怎么样也不敢出去。那多痛苦啊!如果没有我执,晚上到哪里都没事,因为没有什么可保护的,就像一个穷人,不会害怕自己有东西被抢走了。我们现在唯一保护的是什么?就是一个“我”。有些人表面上穿着袈裟、剃着光头,出家多年了,自己非常得意,但你内心的我执魔王减少了没有?没有的话,那没什么可得意的。
这些修法应当长期行持,尽量地减少我执,若能如此,总有一天我执和我所执会消失的。这一点在座很多修行人可能深有体会,刚开始的时候,自己的亲人死了根本不能接受,但现在听了大乘论典后,知道哭也没有用。有些道友母亲死了也是笑嘻嘻的,父亲死了也是乐滋滋的,感觉很不错,这说明还是到了一定的境界。否则,就像有个居士跟我说的:“我的母亲千万不能死,她若死了,我就活不下去了。佛陀保佑,我的母亲永远也不能死!”但这可能吗?
当然,刚学佛的有些人,对大乘的有些教理不一定理解,但久而久之就可以接受了。当你接受的时候,回顾以前幼稚的心境,会觉得自己很可笑。就拿我来说,以前特别喜欢我弟弟,一旦我弟弟死了,就想去找格萨尔王,(以前看格萨尔王的传记时,觉得他很厉害。)反正一直往东方去,我肯定能找得到。但现在学了大乘佛法以后,就算弟弟死了,我也不会哭的,亲戚与不是亲戚没什么区别。可能别人觉得这很冷漠、不近人情,但修了大乘佛法以后,每个人的相续是会转变的。这方面我自己有很多体会,这些体会不是大的开悟,只是一些小体验。同样,你们也不要随顺世间不成熟的心境,一定要全力以赴地断除我执,否则永远也得不到进步。
其实在生活当中,为人处事也好、与人合作也罢,让大家喜欢的,肯定是我执很少的人。不然,即使你有智慧、有才华,但我执特别重的话,跟谁也合不拢。人与人之间矛盾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就是为了“我”而来的,不可能是为了“他”而来的。所以说我执特别严重的人,平时跟谁都有矛盾,如果我执减少了,不要说长远的修行,暂时的人际交往也很方便。
因此,最大的怨敌就是我执,为了断除它,大家一定要好好地祈祷上师三宝。法王如意宝和寂天菩萨的这个法不像其他语言,这里面有一种看不见、听不着的无形加持,自然而然会渗透到你的相续中,让你的心性逐渐改变。过去有无数修行人通过这些教言改变了自己,趋入正道而获得解脱,我们也应该以无限的喜悦之情精进修持这样的大乘佛法!
思考题
778、怎么样对高者修习相换?这里所讲的窍诀与《广释》有何不同?你觉得哪种更适合你?
779、有些人一辈子行持善法,上师也给他讲了很多教言,但他却不能调伏自相续,这是由什么所导致的?对此你有什么体会?
780、按照《如意宝藏论》的观点,佛教和外道有哪五种区分方法?以这个标准来衡量,你是否是真正的佛教徒?为什么?
781、请以教证说明,断除我执的必要性。并说明依靠什么方法来断除?你平时是如何运用这种窍诀的?
782、学习大乘佛法之后,你行为上有哪些转变?请举一个具体事例说明。
第一百四十五节课
下面继续学习《入行论》中的自他交换,昨天讲了没有修自他交换的过失,今天讲修自他交换的功德。
丑二、修自他相换之功德:
是故当尽心,勤行众生利,
牟尼无欺言,奉行必获益。
若没有修自他交换,始终耽著自己、爱护自己,则将导致无穷无尽的过失,给今生来世带来无边祸害。作为发了大乘心的菩萨,懂得这个道理之后,应该一心一意舍弃自己,尽心尽力地行持利生事业,这样的话,功德和利益非常大。那么,这是谁说的呢?是三界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无欺的金刚语,依此而行必能获得安乐利益。
有些人经常怀疑:“发了利他的菩提心以后,到底有没有真正的功德?”尤其是学过世间法、唯物论的人,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坏习气,始终觉得修利他心的话,将来不一定能得到果报。如果有了这样的怀疑,那通过佛陀的教言就可以遣除。
其实一个人若全心全意地帮助别人,奉献自己的一切,定会受到众人的认可和赞叹。利他心重的人,谁都愿意跟他合作,而自私自利非常强的人,任何人都不愿与之交往。世间道德尚且如此,出世间菩提心的利益和功德就更不用说了。
但若有人仍有怀疑,则可以用佛经来作教证。《大明度经》云:“佛语不欺,当作是学,当作是求。”佛陀的语言永远不会欺惑众生,大乘行人该学习这种教言,并在实际行动中去身体力行。佛陀为什么不说妄语呢?理自在法称论师在《释量论》中言:“无因不说妄。”因为多劫以来从根本上断除了说妄语的因——贪嗔痴等烦恼,故而佛根本不会说妄语。马鸣菩萨亦言:“见义故无欺。”佛陀彻见了万法的实义,他所说的绝对不会欺惑。
一个凡夫人即使再老实,赢得了每个人的信任,但由于没有断除说妄语的因,很可能上半生不说妄语,老了以后就糊涂了,说妄语的本事很厉害。但佛陀绝对不是这样,汉地家喻户晓的《金刚经》中云:“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这就是佛陀语言的特征。
原来我讲《金刚经》时,也引用过世亲论师的观点说,所谓“真语者”,指世俗中佛所说的因果、微观宏观世界的道理真实不虚;“实语者”是从胜义角度讲,佛陀在《般若经》中所宣说的空性,一点也不会欺惑,完全真实;“如语者”是佛在第三转法轮中所抉择的如来藏光明显现存在,这方面的真理非常可靠;“不诳语者”,是佛为引导众生而宣说不同的教言,一字一句都具有殊胜密意;“不异语者”的意思是,佛陀针对六道众生所讲的法,每个众生根据自己的根基不同,所领会的意义也有差别。因此,整个大千世界中,唯有佛陀的语言才真实不虚,若能对佛语深信不疑,修任何法都会获得利益的。
佛陀这样的语言,不是一生两生修来的,而是生生世世串习过来的。《金光明最胜王经》云:“十方诸佛,悉皆已习真实之语……已于无量俱胝大劫,常说实语。”凡夫人就算这辈子说真实语,下一辈子能不能这样也很难说,而佛陀并非如此,这一点学过《释尊广传》的人都应该清楚。
世间上这么多的大智者,异口同声赞叹佛陀语言的无欺性,并不是无缘无故的。就像理自在陈那论师所说,佛陀对万事万物的了解是“一切诸所知,入于刹那间”。如是通达万物名言和胜义的真相,世间上哪个科学家能比得上?而且唯有佛陀才彻底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圣天论师在《四百论》中说:“佛知作不作,应说不应说。”做善事有安乐的果,做恶事有痛苦的果,哪些众生面前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什么话,佛陀完全一一明白。
然而遗憾的是,当今时代的人,就像噶当派教言中所说,不把佛陀看作一位全知,只是当成一个算命特别准的算命先生。没有智慧的愚痴者对佛语处处怀疑,包括有些出家人,尽管剃了光头、披上袈裟,多年来一直念诵佛号,但真正遇到关键时刻,对佛所说的“善有善果、恶有恶果”就犹豫不定了。
这些人必须要通达“两大理自在”陈那论师和法称论师把佛陀建立为量士夫的教言。或者通过自己的智慧来剖析,看佛陀2500多年前讲了那么多法门,世间上的智者推翻过多少?其他学说在世间上留下了多少?这些方面一一观察的话,就会对佛所说的话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