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第2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要喜欢自己,不要为自己而奋斗。假如一味地为了自己,不但得不到快乐,反而会堕入可怕的深渊。无垢光尊者在道歌中说:“若不摧毁我执山,永无灭尽迷乱时。”若没有摧毁山王般的自私自利,始终都会忐忑不安,只有摧毁了我执大山,痛苦、恐怖、灾难才会荡然无存。
    可是很多人都做不到这一点。藕益大师说:“内不见有我,则我无能。”倘若一切的奋斗全是为了自己,没有见到“我”不存在,那么修行绝对不会成功。自私自利比较强的人,不要说大的事情,连坐车也专门挑舒服的地方,不舒服的地方让别人坐。这种人的人格,一定会导致他的事业不圆满。
    放下自我的人活得快乐,这一点我有深深的体会。前段时间也讲过,去年我们开同学会,离别二十年后聚在一起,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经历。我们两个出家人算是把工作、前程、家庭全部放下了,结果饱尝的痛苦是最少的。而其他人要么是工作不顺利,要么是婚姻不正常,有个同学说他所走的路坑坑坎坎、弯弯曲曲,还有个同学说他的生活是最差的,感受了如何如何的痛苦……好像人人都有许许多多的无奈。我当时就想:“我虽然没有很高的境界,但因为对世间的事情看破了,在这么长的时间中,比较而言还是很快乐的。”所以出家人也好、在家人也好,如果对自我的维护和爱执能放下来,快乐自然而然会现前的。但关键是很多人都放不下,越追求的话,幸福离自己越遥远。
    以前有这样的故事:一个富人背着金银财宝,到远处去寻找幸福,可是走过了千山万水,也未能找到幸福。他沮丧地坐在路旁,正好遇到一个农夫,富翁说:“我一直在寻找幸福,实在是找不到,怎么办?”农夫放下沉甸甸的柴,擦着汗说:“放下就是幸福呀!”富翁顿时醒悟,随即将金银财宝布施穷人,全部用来做善事。当天晚上他睡得很香,心里没有压力,终于尝到了幸福的味道。
    所以,越是执著越痛苦,这一点不是佛教的教条,而是每个人的亲身体验。现在年轻人的感情也是这样,他们认为对方是自己的人,一定要抓住,不能放手,因此感受的痛苦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然而一旦真正放下了,觉得这个人无所谓,这种臭皮囊随处都找得到,快乐的阳光马上就会出现的。
    许多人都想保护自己,不愿遭受畏惧痛苦,如果真的这样想,最好的办法就是去爱护他人。像爱护眼目般爱自己谁都会,但这是凡夫人错误的想法,假如真想保护自己,就应该尽心尽力地利益他人。上师如意宝也说过:“若欲长久利己者,暂时利他乃窍诀。”
    有利他心的人,是整个世间的庄严,人、非人、天龙八部、护法神都会保护他。以前我看过一个光碟,有个法师说他依止过一位藏传佛教的上师,当时上师告诉他:“你要一心利益众生,不用担心自己,你的快乐诸佛菩萨会承包了!”这话虽然听起来怪怪的,但实际上的确如此。一个人生起菩提心的话,他脚下踩的微尘也会为天王所顶戴。为什么说一些上师的衣服有加持、头发有加持、舍利有加持?因为这个人的相续中有利他心。有了利他心的人,非人也觉得非常了不起,他所接触的微尘,都会恭恭敬敬地顶戴。有些上师具有菩提心,把他的一片衣服带在身上,邪魔外道和妖魔鬼怪也不敢害你,这在《地藏十轮经》等教言中均有记载。发大乘心的人无论住在哪里,都是当地的佛塔,非人会整天转绕他。有些大德到一个地方去,成千上万的人对他恭敬顶礼,人是这样,看不见的非人更是很多。相反,如果一个人表面上是大德、活佛,但自私自利心特别强的话,他的所作所为迟早会暴露无遗,人看不惯他,非人更是看不惯。
    在这个世间上,只要是为了众生而无条件地奉献一切,所有的人都会帮助他。有些人不管办慈善也好、传法也好、利益众生也好,并不是为了自己的名利财富,自己若任何目的都没有,很多人一定会对他伸出支援之手的。
    要知道,利他菩提心的威力和功德不可思议,这种心在谁的相续中生起来,不管他是什么身份,一定会当下获得成就。《妙法莲华经》中说,文殊菩萨常在龙宫传授大乘佛法,智积菩萨对此不太理解,认为法这么殊胜,龙族应该不是法器。但文殊菩萨告诉他,八岁龙女的根基很好,她已经生起了菩提心。舍利子听后有点怀疑,认为龙女是旁生,又是个女人,不可能成佛这么快。正在此时,龙女突然现前,拿着宝珠供养佛陀,然后问:“我这样供佛快不快?”智积菩萨和舍利子都说:“非常快。”龙女说:“我成佛比这还快。”她当下变成男身,前往无垢刹土示现成佛,相好圆满。
    可见,菩提心的威力不可思议。任何一个人,黑人也好、白人也好,藏族也好、汉族也好,老人也好、年轻人也好,谁要是生起这种心,虽不一定有八岁龙女那样的根基,但肯定能够很快成就。密宗大成就者的略史上,男众女众成就的相当多,他们都有殊胜的利他心,把对密法和上师的信心作为因缘,最后获得证悟的。因此大家应该充满自信,只要能摧毁自私自利心,愿意帮助众生、护持众生,就有了如来种性,最后离开人间时也不会有遗憾的!
    寅二(广说)分二:一、断除贪身;二、善用此身之方法。
    卯一(断除贪身)分二:一、贪执之过患;二、贪执不合理。
    辰一(贪执之过患)分二:一、真实宣说;二、旁述知足之功德。
    巳一、真实宣说:
    汝愈献殷勤,护此不净身,
    彼愈趋退堕,衰朽极脆弱。
    我们不要贪执自己的身体,越是对三十六种不净物组成的身体百般珍爱、殷切保护,它就越会脆弱无力,乃至对小苦也不堪承受。
    大家学了很多大乘论典后,应该清楚身体没什么可贪的,不管是皮肤、血肉、骨头,一一分析的时候,找不到一丝精华。如果用各种饮食、衣饰来百般讨好它,它就越来越娇气,越来越脆弱。有一件衣服的时候,它还很听话,有一种满足感,可是条件越来越优越时,今天穿一样、明天穿一样,身体的要求越来越高,就越来越不听话了。古人只有一件衣服,吃很简单的饭,完全已经足够了,但现在大城市里的人,吃饭的时候花样很多,每个菜要色香味俱全,这要花多少钱、花多少功夫啊?所以,内心的痛苦就自然增上,这一点你们应该清楚。
    龙猛菩萨说过:“不净自性身,脏满何不厌?”这个身体肮脏不堪,为何不对它生厌烦心,反而越来越爱执呢?现在有些人喜欢整容,本想越来越好看,没想到却越来越丑陋。美国有个人做了好多次手术,在我的记忆中,光是鼻子就动了六次手术,原来是典型的黑人,最后变成了白人,但现在越来越难看了,自己根本不敢出来。很多愚笨的人特别贪爱这个身体,花钱买各种化妆品使劲地用,可是用了以后又过敏,结果适得其反。
    当然,身体虽然很脆弱,但若心比较坚强,身体再脆弱也可以用得上。有个人叫谢坤山,他16岁时被高压电击中,从此失去了双臂、左腿,后来又失去一只眼。面对巨大的不幸,他并没有垮掉,而是对生活充满了信心。他用嘴咬住笔学写字、学画画,如今他的画得到了广泛好评,而且他还用嘴一口一口“咬”出了一部十余万字的自传。
    那天我去青海时,也遇到一个老师,他的双手没有十指,只剩个肉拳头。但这个人很坚强,每天用肉拳头夹着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教书。课余的时候,他还会写字、打电脑,教学能力非常不错,而且掌握了远程教育,27年来培养了许许多多的学生。
    与之相比,现在有些修行人,甚至出家人,心志特别脆弱,稍有一点头痛、肚子痛,就不能闻思背诵了,今天睡懒觉,明天睡懒觉,这样是不行的。身体虽然是一切痛苦的来源,正如圣天论师所说:“人苦从身生,安乐由他起,身是众苦器,汝何重此身?”但是依靠它却可以让我们获得解脱,所以应该合理利用这个身体。现在上上下下的人不贪身体是没有的,当然,我也不是说你们以后不用穿衣服,把虚空当作衣服就可以了(指裸体)。但对这个身体不要过于贪执,如果过于贪执,依靠它造下很多恶业,最后在轮回中也不得解脱。
    这样的道理,现在很多人都不明白。尤其是大城市里的人,一说不要贪执身体,就觉得这个人精神有问题,“不贪身体贪什么啊?该贪的就是身体!”这是一种愚昧无知的行为,大家必须要多思维身体的过患。
    身弱欲爱增,大地一切物,
    尚且不餍足,谁复惬彼欲?
    逐欲未得足,生恼复失意。
    身体如是脆弱下去,那它的贪欲就会不断增长。世间上也是如此,稍有智慧的人虽没有完全根除烦恼,但对财物、地位、名声不是特别贪。而那些脆弱的可怜人,内心的欲望永无止境,就算拥有大地上的一切事物,他还是不满足。佛陀在《父子相会经》中有个比喻说,不管有多少水流入大海,大海不会有满足的时候;不管有多少草木被火吞没,烈火不会有满足的时候,同样,愚人无论享受了多少妙欲,也不会有心满意足之时。这些人就像萨迦班智达所说:“若无知足求财者,恒令痛苦如降雨。”他们不会有真正的快乐,痛苦犹如雨水般不断降下。不说我们一般人,即便是统治整个四大部洲、与帝释天平起平坐的我乳轮王,也正是因为贪心不足,最后落到地上而悲惨地死去。(这个公案,在《释尊广传》中也有。)
    现在的人越来越没有满足感了。80年代时,修行人住的是草坯房,90年代住的是木头房,现在对装潢结构的要求越来越高,再过一个时代,真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而在家人呢,以前有自行车就觉得好富有,过段时间有摩托车才可以,现在还要买轿车,有了国产的就想要进口的,有了进口车以后,还想要飞机。以前法王去美国时,家家户户几乎都有轿车,觉得有轿车无所谓,有飞机才让人羡慕。法王有次也坐了私人的飞机,当时他老人家说:“这些人的贪欲之心若不摧毁,真的是特别可怜!”他们有了飞机的话,可能还要火箭、飞碟,欲望是永无止境的。
    民间有这样一个故事,用在这里不知合不合适?天老爷最初给人、牛、狗、猪分配寿命。首先给人25年,给牛40年,但牛说:“我要15年就可以了。”其他25年被人要走了。给狗40年,它也只要15年,25年又被人要了。最后猪也不愿活很长时间,只要了15年,25年也给了人。这样一来,人总共要了100岁。但在现实生活中,人的寿命虽然很长,可是属于自己的只有1岁到25岁,这段时候过得比较快乐。25岁到50岁之间,因为是牛的寿命,所以要承担工作、家庭等沉重的压力。50岁到75岁是狗的寿命,所以要经常看孩子、看门,过狗的生活。75岁到100岁是猪的寿命,那时候的人除了吃喝以外,什么事情都不做,在家里一直躺着。所以,人不该要那么长的寿命,因为根本没有什么快乐。
    人确实非常贪婪,我们藏地有种说法:“有草的时候,牦牛会发疯;有钱财的时候,人会发疯。”我以前放牦牛时,遇到草特别多的地方,本以为牦牛应该很听话,但它们好像发疯了一样,吃一点、吃一点就跑了,特别难放。人也是这样,按理来讲,有钱的人应该舒舒服服地过日子,但他们这里搞一个投资,那里接一个项目,一辈子活得特别累,人的欲望比其他任何众生都可怕。
    我们学了大乘佛法的人,到一定的时候,应当学会满足,不要贪得无厌,否则世上的一切财物让你一个人拥有,你也不会满足的。佛陀在《因缘品》中说:“天降粮食珠宝雨,多贪凡夫也难足。”现在人真的不知足,有了平房要楼房,有了楼房要别墅,有了别墅又有很多很多要求,特别痛苦。所以人要有一种满足感,生活随缘而转。
    当然,光有满足感还不行,一定要把自己的人身变得有意义,每天尽心尽力修一点法。尤其是在座的道友,理论上会分析还不够,因为这些在死亡时用不上。人越来越老的话,这种感受就越来越强——一定要边听佛法边发心、修行,把理论的东西随时用在实践上。不然,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追逐欲妙永远也无法满足,最终让自己万分苦恼。
    其实,世人所贪著的名、色、财,在圣者眼里一文不值,是非常肮脏的东西,一点兴趣也没有。有些人贪执的地位,有些人执著的财物,在圣者看来跟不净粪没什么差别。《君规教言论》云:“愚夫所贪之诸法,一切智者不贪执。”凡夫人整天像老猪一样贪执美色、佳肴、轿车、地位,以及漂亮的衣服,但这些就像小孩子执著玩具一样,在大人眼里根本不值得贪著,贪了之后反而有痛苦。
    这一点,道理上先要明白,明白之后逐渐修行,珍贵的菩提心才不会丧失,才会不断增上。因为菩提心无法增上的唯一因,就是贪执自己的身体,对身体有关的东西看不淡、看不破,认为这些很重要,而一旦修成了无我利他或知足少欲的教言,许多贪境就没什么可执著的了。
    我有时候非常佩服有些道友,他们看破了地位、财产、家庭,把什么都放下来,一心一意在这里闻思修行。在当今社会,这是非常难得的,有了这个机缘之后,希望大家要经常祈祷,不要退失这种信心。心的力量非常重要,如果退失了这种信心,以后不一定能呆下去,很容易随便离开殊胜的对境。尽管有些人没有这种缘分,一直在红尘里做各种琐事,但现在有了闻法的机会,也是多生累劫难以得到的,所以千万不要随意舍弃。
    凡夫人一点贪执都没有,完全像圣者一样见到任何对境都如如不动,这是很困难的事情。但一般来讲,学习很多佛法之后,所贪的对境是很少的。我有时候真的觉得很快乐,平时只有一杯茶,没有什么可贪的,感觉很不错。前段时间有个人跟我说:“我在商店里转了很长时间,也没给您买到任何东西,很惭愧!”我回答说:“我自己去也买不到什么,更何况是你了!”我们作为出家人,要求不是很高,但在家人可能就不同了,逛商店时买这个、买那个,什么都要想。但如果所求的慢慢减少了,内心会有不可思议的快乐。这并不是什么修证的境界,看了大乘教言以后,很多道理自然会明白的。
    如今依靠上师如意宝的加持,我们学院有很多修行人日日夜夜在闻思修行。最近这种气氛也非常不错,虽然冬天的天气很冷,但男众、女众早上五六点钟就起来背诵,晚上很晚了还在一心专注经论。我有时候看到了,心里还是非常舒服,觉得这种人身是有意义的。我们人很快就会离开人世,若把精力全部用于世间的赚钱,到时会带着什么善根前往后世也很难说。所以大家有了机缘的时候,一定要祈祷传承上师,千万不要业际颠倒。凡夫人的心很容易变化,就像高山上的经旗一样,随着业力的风而飘动。因此一定要经常祈祷、自我坚强,这样修行才会成功!
    
思考题
    783、什么才是真正的依止上师?这与你以前的理解有何不同?你现在是怎么样依止上师的?
    784、为什么想要自己快乐的话,就不可以爱自己,反而要去爱别人?你对此有哪些感受?
    785、为什么说具有利他心的人,是整个世间的庄严?这种人承办各种事业时,与自私自利的人有何不同?原因何在?
    786、对身体保护得越周到,它就会越怎么样?作为大乘修行人,如何让这个人身变得有意义?请谈谈你自己的经历。

第一百五十节课
    发完心之后,大家应该认认真真地谛听。
    巳二、旁述知足之功德:
    若人无所求,彼福无穷尽,
    乐长身贪故,莫令有机趁。
    昨天已经讲了,假如没有知足少欲的心,一个人即使拥有世间上的一切也不满足。那么今天以旁述方式 宣讲知足的功德:假如一个人对地位、财产、名声等一无所求,他并不是傻傻的,什么都不知道,他去求的话也有这个能力,但他不像有些人一样,科长求处长、处长求局长、局长求市长,一直贪得无厌,而是有一种满足感,那这种人的快乐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人应该有满足感,到一定的时候就可以了。前段时间我有一个学校的校长,本来学校的建筑还需要发展,但他很有满足感:“已经可以了,现在已经发展到最顶点了!”其实知足也是智者的行为。尤其是修行人,看破世间的琐事之后,应该随缘而去,无有所求。汉地有副对联曰:“事到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可惜很多人不知道这个道理,一直永无止境地往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