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第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调柔的行为感化了无量众生。但现在有些人却认为身语的威仪并不重要,内心的证悟才有意义,身体成天疯疯颠颠的,语言也是胡说八道,这样完全失去了佛教徒的形象。所以大家在这方面应该值得注意。
    下面以比喻进行说明:
    水鸥猫盗贼,无声行隐蔽,
    故成所欲事,能仁如是行。
    此处所讲的三种比喻——水鸥、猫、盗贼,都是悄声潜行,以达成自己所求之事。同样的道理,发了菩提心、守持菩萨戒的大乘修行者,也应该向猫学习、向盗贼学习、向水鸟学习,(向猫学习的话,天天抓老鼠,盗贼怎么偷东西我们也怎么行。开玩笑,不是这个意思!)一言一行都要做到如此寂静,不要像疯狂者般野蛮粗暴。
    水鸥,是生活在海洋、江河、湖泊上的水鸟,通常以鱼类为食,在天空飞或水面游时,动作悄无声息,不会惊动水中的鱼儿。猫,不管是窜到墙上、卧在草丛中,还是蹲在角落里,都不会发出任何声音,连走路也非常轻盈。我们藏地有种说法:“猫在角落中睡着,它的爪子不睡。”猫在睡觉时,爪子一直在动,想抓老鼠,最机警的老鼠也很难发觉它。
    盗贼,不知道你们有人当过没有?他偷东西时蹑手蹑脚,很难被人发现。以前有位石屋禅师,一次他的禅房里来了小偷,他发现后问道:“你是干什么的?”“我是个小偷。”“你在这里做什么?”“我在悄悄地偷东西。”“哦,那你前后偷过多少次?”“数目搞不清楚,反正偷了无数次吧。”“你始终都不能满足吗?”“不能。每偷一次东西,两三天内可以满足,然后又不满足了。”小偷又反问:“那法师你呢?偷过东西没有?”“偷得不多,只偷过一次。”“你偷一次就不想再偷了?可不可以教我一下!”禅师听后,马上抓住他的胸口对他开示,小偷当下开悟。这是禅宗的一个公案。《米拉日巴尊者传记》中也记载,米拉日巴尊者晚上睡觉时,一个盗贼在山洞里摸来摸去,他察觉后放声狂笑,说:“我白天都找不到东西吃,你半夜三更的又能找到什么?”所以,盗贼为了成办自己的利益,行为是非常寂静的。
    既然这三者为了自利,行为都如是的寂静,那我们为了成办一切众生的利益,这样做就更不用说了。大家不要认为行为寂静不是很重要,倘若自己行住坐卧如理如法,对心的证悟、心的调伏有非常大的帮助。鉴于此,佛陀经常在大小乘经典中,特别强调修行者的威仪。
    作为发了菩提心的人,做事情不能像没有学佛的人一样吵吵闹闹,吃饭、走路等方面,世间人没有这样的教育,但我们修行人有。有时候看某人的行为寂静,也知道他肯定学过戒律,或者受过菩萨戒。跟世间人比较起来,真正的修行人,一举一动截然不同。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认为大声说话没关系,走路随便跑也无所谓,倘若小的威仪经常违犯,大的学处也很难守护。《涅槃经》中云:“莫轻小过,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若不重视身口意方面的简单威仪,好的修证是搞不上去的。
    尤其在寂静的地方,说话、走路一定要注意,尽量不要影响其他道友。我平时经常问一些人:“你旁边的某某道友对你修行有没有影响?他平时都在干什么?”有些人说:“啊,这个人真的很好,每天除了念佛以外,家里就像没有人一样安静。”有些人则不尽相同,家里每天人来人往,来的人也是不三不四的。所以在这里我给大家提两个要求,一是不要以不如法的行为来影响他人,另外,自己说话、走路、做事情,不要大声喧嚷,否则对整个清净的道场有一定的影响。
    前一段时间,学院里开出租车的人,可能是学大城市吧,经常在路边嚷嚷:“到色达,到色达”、“到炉霍,到炉霍”……以前我去拉萨、成都时,也经常听到有人这样吆喝。昨前天要求他们开个会,以后在学院里不能这样大声喧哗,不然的话会影响很多地方。大城市里有这样的声音可能无所谓,但在清净的道场中,这些还是有一定影响。世间中有时候也是这样,楼上的人如果没有道德,经常吵吵闹闹的,对左邻右舍尤其是楼下的人会带来很多麻烦。因此,不管处于什么环境中,我们既要想到自己,也要想到别人。
    寅二、必定随顺他众:
    宜善劝勉人,未请饶益语,
    恭敬且顶戴,恒为众人徒。
    此颂有两种解释方法:第一种,从三层意思来解释:我们应善巧劝勉别人行善断恶;对未受委托也善意劝诫的饶益语,自己应恭恭敬敬地顶戴接受;作为发菩提心的人,恒常以徒弟的身份去恭敬身边每一个人。第二种,从两层意思来解释:对于善巧劝勉他人行持善法的人,或者未受委托也心甘情愿利益他众的人,都要恭恭敬敬地顶戴,恒常恭谦地做他们的弟子。
    “宜善劝勉人”一颂也有两种解释:一是应随顺他人对自己的好言相劝。比如有人劝你不要造恶业、不要杀生、不要说妄语,认认真真地学习佛法,这时你应虚心接受,不要想:“这个人在说什么啊?他连自己都管不了,还想教训我!”别人好心好意地劝你行善,真的非常不容易,所以一定要恭敬他。
    另一种解释是,我们劝他人行持善法时,应当具足善巧方便,说话不能太直了,否则会伤害别人的感情。现在的社会中,做事情需要一些善巧方便,本来你心里想的很好,但如果别人不能接受,暂时可通过其他途径来进行劝勉,这样才能让他真正获得利益。
    当然,像佛陀那样的善巧方便,我们现在是没有的,佛陀不管度化哪一个众生,都有非同寻常的方便方法。以前摩登伽女爱上阿难后,用恶咒迷惑阿难不成,第二天便穿着新衣、挂着花鬘,站在路上等阿难。一见到阿难,她就一直跟在身后,不肯离开。阿难没有办法,回到精舍告诉佛陀。佛陀把摩登伽女叫来,说:“阿难是个有修行的人,要做他的妻子,必须先出家修行一年,你愿意吗?”“我愿意,佛陀!”摩登伽女觉得佛陀真慈悲,这么容易就成全她,不要说出家一年,出家一万年也可以。(开玩笑,这是我加的!)为了做阿难的妻子,摩登伽女非常高兴地剃发染衣,做了比丘尼。她很热心地听佛陀说法,在比丘尼的僧团中,和众比丘尼共同过着出家生活。摩登伽女的欲海情心一天一天平静下来,出家还不到半年,便知道过去的行为是可耻的。她很后悔,跪在佛陀座前流泪忏悔,最终在佛陀的教化下,证悟阿罗汉果。所以,像佛陀那样调化众生,我们末法众生也很难做到,但一般来讲,劝人行善时应该有一些善巧方便。
    “未请饶益语,恭敬且顶戴。”有些人虽然没有受人委托,但好心好意为你的修行进行劝告,宣说一些道理,对此自己理应欣然接受、恭敬对待。现在有些地方的道友非常负责,经常宣扬佛法劝人行善,有人就觉得他多管闲事:“为什么总打电话让我学习佛法,我跟他又没什么关系。”千万不能这么想!在这个世界中,别人让你做坏事,你很容易被迷惑,觉得他的话言之有理,每天都是跟着他。现在好不容易有人劝你行持善法,在这种情况下,自己应该乐意接受。以前上师讲过:“在这个世间中,如果别人劝你行持善法、断除烦恼,这种语言一定要接受。”善天论师也说:“凡是能对治烦恼的一切善说,实际上都是佛的加持,与佛亲口所说无异,故而应当赞叹。”所以不管别人通过什么方式让你行持善法,你一定要欣然接受、恭敬顶戴,不要随便置之不理。
    “恒为众人徒。”恒时成为他人的徒弟或奴仆,世人经常说“我们要当人们的公仆”,作为发菩提心的人,时时都要虚怀若谷,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萨迦班智达也说:“智者知识虽渊博,亦取他人之微德。”如果经常学习他人的长处,把所有的众生都当作善知识,修行必定日进千竿。不管是有智慧有地位的人,还是一般的普通人,乃至特别可怜的人,见到后都应把他们当作自己的老师,有了这种心态,你修行的境界会非常了不起。
    然而,现在很多人并不是这样:看到上面的领导,就恭敬得不得了,在他面前磕头也可以;看见自己的下属,就傲气冲天、不可一世。这种行为不合理。任何一个众生,都应把他当作自己的上师,这就是一种修行的境界。宣化上人也讲过:“我是一只小蚂蚁,愿意住在一切众生的脚下;我是一条道路,愿所有众生从我身上由凡夫地步向佛果。”这种教言非常殊胜,以此可断除自相续中的傲慢。
    麦彭仁波切曾说:“如果自己有功德,没有傲慢最好,也不需要傲慢;如果没有功德,傲慢则是非常可笑的事情。”因此,大家最好不要有傲慢,一定要恭敬所有的众生,向所有的众生学习,只有这样,相续中的功德才会越来越增上。但可惜的是,现在世间人并非如此,他们稍有点钱财、地位、学问,就谁都看不起,总认为“在这个天底下,唯一我最了不起”。从他的眼神和语言中,始终散发着高高在上的气息。其实修行境界越高,在别人面前越谦虚、越恭敬,这才是真正的智者。
    一切妙隽语,皆赞为善说,
    见人行福善,赞叹生欢喜。
    对于他人所说的一切至理名言,都应称赞为善说。不管是佛陀在佛经中的语言、高僧大德在论典中的语言、传承上师通过不同方式传下来的教言,都应该交口称赞。看到有些法师传讲佛法,也要由衷地随喜赞叹:“这位上师真了不起,你看他讲得多好啊!”现在科技比较发达,通过DVD、VCD可以听到国内外很多法师的讲法,他们讲的毕竟是佛法,大家不要养成一种挑毛病的恶习,应在众人面前宣扬他的功德:“这位法师讲得太好了,对无量众生肯定有利益!”“那位法师也讲得好,他在书里说得非常透彻。”
    有智慧的人愿意赞叹别人功德,就像萨迦班智达所说的,智者常以谦卑心宣扬所有高尚人士的功德,就好比马拉雅山的檀香味被风吹送传到四面八方 。而愚者只愿意宣扬自己,从不愿意赞叹其他智者的功德。现在有些人:“这个上师讲得不好,那个上师讲得不好,只有我才讲得最好。”这种说法是不合理的。任何上师或法师给你传法,哪怕只传了四句偈颂,对他也应该非常感激,这说明自己有良心。但有些人并不是这样:“我们的法师讲得一般般,不如我,凑合听吧,马马虎虎还过得去。”以这种态度来听法,任何加持和功德也得不到。一个人学得越好就会越谦虚,对哪个善知识所讲的妙法甘露,都愿意欣然接受,认为他这样讲法,能利益许许多多的有缘众生。应经常以这种方式观清净心。
    “见人行福善,赞叹生欢喜。”如果见到他人行持积功累德之事,比如上供下施、放生、传授佛法、闻思修行、转绕佛塔、做有漏无漏的各种功德,此时应断除一切嫉妒,赞扬此善举并生起欢喜心——“啊,今天某某道友放生了,非常好!”“今天有个道场举行法会,很多人在那里供灯,多随喜啊!”这并不是口头上的赞叹,而要从内心中真正生起欢喜。
    嫉妒心是非常可怕的。有些人只承认自己做的善法,认为这些功德广大,而对别人所积累的善根,始终觉得这个不如法、那个不如法,实际上,这种心态能摧毁自相续中的善根。乔美仁波切在《极乐愿文》中说:“听到他人行持善法,若舍弃嫉妒而诚心诚意地随喜,自己也能获得同样的福德。”所以,我们见闻别人行持善法、积累资粮时,一定要从内心数数欢喜,假如实在生不起欢喜心,觉得别人放生特别多、法本能广大地利益众生,而自己弘法利生的事业好像越来越展不开,也要尽量地压制嫉妒心,随喜别人利益众生。
    前两天开极乐法会,我遇到一些老乡,他们内心中的随喜,我都觉得非常惭愧。他们说:“这里每天那么多人一起念佛,满山遍野都是拿着转经轮的人,光是这种善根功德就不可思议,这次真是非常圆满啊!”以前我在坛城上也遇到一个工人,他衣服特别破烂,对佛教半信半疑,但心地却非常纯洁,他说:“法王如意宝建立这样的道场,这么多人每天闻思修行,功德真是不可思议啊!”虽然他的语言很平凡,人也很普通,但从这些话语中能得到如意宝般珍贵的东西。我们平时不跟人交往是不可能的,在交往的过程中,别人的信心和语言,有时候也能给自己一些启发。
    值得一提的是,对自己有恩德的上师、法师,我们应该赞叹他们的功德,但在赞叹的时候,语言应该真实。原来有个人说:“我平常在大人物面前做事,他们这些人要当面吹捧、赞叹功德。”我觉得这是不对的,大人物也好,小人物也好,有什么功德要实事求是,不应该阳奉阴违。现在有些法师,几年来一直传讲佛法,大家应该感谢他,可有些人不但没有一句感谢的话,反而越来越生厌烦心:“你还要传啊,怎么还讲不完?这个讲完以后要不要休息?”以前有些高僧大德,看到弟众求法的信心不足时,显现上会生起厌世心而趋入涅槃。当然,你们也没有必要故意假装,心里明明不愿意他传法,嘴上却说:“你要不要再传一点?你讲得真是太妙了、太绝了!”以前麦彭仁波切曾说过:“一些虚假的语言,对自己的根本上师也不能赞叹。”因此,内心若对法和上师没有信心,口头上说得再好听也没有多大意义!
    暗称他人功,随和他人德,
    闻人称己德,应晓知德者。
    我们最好暗中赞叹他人闻思修行、弘法利生、人格高尚等功德,为什么要暗中赞叹呢?因为当面赞叹很容易变成阿谀奉承,而且修行境界不高的人,听了这些赞叹后,经常会产生傲慢心。因此,若要赞叹一个人,当面称赞也可以,但最好是背后赞叹。
    同时,当有人宣说别人功德的时候,自己也要随声附和,欣然赞同:“对对对,你说的没错,他确实如是了不起!”而千万不能中间搞破坏。《毗奈耶经》中有这样的公案:有位比丘尼叫波嘎姆,她听到另一个比丘尼说:“吉姆比丘尼非常了不起!在释迦牟尼佛的持戒弟子中,她的行为极其调柔,威仪也十分庄严。”波嘎姆马上说:“这有什么了不起,以前听说她还吃过人肉呢。”那位比丘尼又说:“众生主母非常了不起!她是佛陀的姨母,在佛法修为上也获得了殊胜的成就。”“这也没什么了不起。以前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她有些行为不如法,而且她出家时,亲教师、阿阇黎都不齐全。”“青莲花比丘尼非常了不起!她在所有比丘尼中神通第一。”“这没有什么,她以前不是一个妓女吗?”……我们有些人也是这样,别人赞叹某个上师或道友时,他往往中间搞破坏:“哎,那个人没什么功德。你不知道,他以前是如何如何坏啊!”不但不随喜人家的赞叹功德,反而将所有人的清净心全部毁坏。这种行为很不如法!
    我们应当暗地里赞叹别人的功德,听到他人赞叹别人时,自己也要尽量随喜。然而有些人当面对人赞叹,一转身以后,马上开始背后骂他,这种情况也有。以前我父亲去世时,寺院里给他念四十九天的经,当时我和另一个法师在那边呆了几天。我有个叔叔叫索塔,一天他和一个老年人在我们帐篷里坐着。他们坐着的时候,互相赞叹得不得了:“你一定要保重身体,吃东西时一定要注意。你们家族中出了非常了不起的人,你千万不能离开人间啊!”我当时觉得他们的关系真是不错,心里非常随喜。下午那个人离开时,两人也是惺惺道别:“小心啊,走路要慢一点,你一定要如何如何。”但回来以后:“哼,这个人坏得很!他不是人,是狗。他们家族中没一个好人,胆子都是特别小……”那位法师感到非常奇妙,刚才他还赞叹得不得了,一转身就完全变样子了。所以,表面上互相赞叹,而在背地却诽谤别人,这样不太好,应该暗地里赞叹别人的功德。
    “应晓知德者。”别人评赞你的功德,比如说你的修行了不起,此时不要骄傲自满,而应认识到别人是了知功德者,是观清净心、有修养的人。千万不要沾沾自喜,认为自己真有如是的功德。倘若为此自我陶醉,那是极愚蠢的表现!

思考题
    437、我们平时的行为为什么要保持寂静?
    438、请解释颂词:宜善劝勉人,未请饶益语,恭敬且顶戴,恒为众人徒。对此你平时做到了多少?
    439、为什么要暗中称赞别人的功德?听到别人赞叹自己时,我们应该怎样面对?

第六十三节课
    今天继续宣说“必定随顺他众”。
    一切行为喜,此喜价难估,
    故当依他德,安享随喜乐。
    前面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