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穿同人)顺治之路 作者:徐小溪(晋江vip2014-05-25完结)-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爱德尔笑嘻嘻的:“还请敏郡王得知,大炮可是不允许买卖的。”

    “不是你们说什么都有吗?既然没有,那本王可以去寻他人。”财大气粗,感觉就是不一样,高塞先压了他们一句,然后给个甜头,“至于价钱嘛,好商量。”

    有了这句话,爱德尔觉得北京的天格外的蓝,任务完成了,能不高兴嘛,屁颠屁颠的满大街扫货去了,带回去还能赚上一笔,若是卖到西班牙葡萄牙去,能赚的更多。

    福临的种种行事,让一直以天朝上国自主的大臣们有些看不过去。金之俊上书,表示这些国家都是来臣服的,应该要有气度,给他们些赏赐,别这么小气,反正这点赏赐也没几个钱,至少咱们还能落一个大方的国际名声不是?——当然,最好给些精美的大块头的瓷器,民窑烧的就行,官窑的太贵重,对了,还要些美酒,再加上些五彩斑斓的绸缎,雪缎之类的极品就算了,估计蛮子们都不会欣赏。

    读书人果然阴险啊,福临心情很好的准了。于是,每一个使臣团都带了不少东西回去,看上去很多,其实都是占地方的,当然,跟着他们的还有商队,以及和尚道士。

    宗教果然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力量。福临早就在每个商队里参杂上几个和尚道士,让他们传教去,并下了旨意,凡是自愿出国传教的和尚或者道士或者喇嘛,回国后都会给予极高的待遇,最厉害的可以直接受封为国师。

    于是,无数的宗教从业者从全国各地涌往京城,并派给各个商队,让他们去传道去——没理由别人都来京城建教堂,我们不能去人家那里建寺庙。不得不说,这个方法很有效,不过试行了五六年的时间,据说连荷兰本土都起了一座佛教寺庙。

    工部也很忙。李茂敏在郑成功炮船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无敌炮船”,并要求试着去做。这种无敌炮船配备三十门千斤佛郎机炮,十八门红夷大炮,以及不少百斤短炮。这种船火力足够,重量也够呛,这种船修造起来太过复杂,必须有皇帝的全力支持。

    福临是支持的,钱如流水一般的花出去,也必须要流水一般的赚回来。这就算了,现在摆在他面前的问题还有一个:入关以来,他并没有实行太过惨绝人寰的屠杀政策,也没有强行剃发易服,起义反抗的人少了许多,死伤自然也少了。再加上朝廷大力推行土豆和玉米的种植,休养生息,人口复苏得很快。

    人口多了,土地就有些不够用。而满清贵族的圈地一直在进行中,自然会有各种冲突。商丘、上饶等地在有饥荒的情况下,依旧有人圈地不息,爆发了几起动乱,让福临头疼。

    如何处理好满清贵族与汉人大众的关系,再次红果果的摆放在他面前。

    作者有话要说:

    嗯,某溪一直梦想着有这种外交:我们国家就是牛,就是有钱,你不服,不服来咬我啊!

    以及,问个题外话:上次自然流产之后,怕感染去医院做了刮宫,然后一直到现在月经量都很少,本来肚子会痛,现在也不痛了。有没有姐妹知道什么调理的方法啊,多谢了。

 第八十七章

    顺治十八年三月;皇帝下令,停止圈地。这个命令一出,满洲贵族们反弹严重。无奈,福临亲政多年,手上又握着两黄旗和正蓝旗;势力相当大;而正红旗的杰书年幼,旗务依旧在皇帝手里。镶红旗旗主硕塞,皇帝的五哥;自然也是站在皇帝那边。

    看来,能和皇帝抗衡的只有摄政王多尔衮了。虽然多尔衮处于半退休状态,可是两白旗依旧在他手上把得死死的,而他的儿子多尔博和多尼一起,掌管镶蓝旗,可以说是除了皇帝以外,最大的一支私人力量。

    于是,多尔衮就面临了强大的火力攻击。作为上四旗,两白旗在圈地运动中已经捞到了不少的好处,所以,停止圈地对他们来说并不算什么,但是八旗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正白旗的人可能就有那些亲戚在正蓝旗,说不定儿媳妇又是镶红旗过来的,因此,来为亲戚们向多尔衮求情的人并不少。

    多尔衮烦不胜烦,他住处多得很,搬去了京郊的庄子上,意思就是不掺和。福临听说了之后,觉得好笑,特意下旨让多尔衮回京,说有要事相商。

    又被皇帝坑了。多尔衮表示,自己的一把老骨头迟早会被皇帝以及皇帝的孩子们给拆了。景额已经可以正式读书了,福临有心让多尔衮教育他,允了他可以随意出宫进出摄政王府,为了不引人注目,连带着珊瑚一起,可以时常去玩。两个孩子当然不明白皇帝的苦心,只是为能时常出宫去玩而开心,恨不得赖在摄政王府上。

    景额六岁,珊瑚五岁,正是对一切都充满好奇的时候,时时都有些奇思妙想,有时候连多尔衮都撑不住。

    “玛法,我想养一只大狗,这么这么大!”珊瑚腻在多尔衮身上,一口一个“玛法”叫得甜甜的,“阿玛说,您庄子上有大狗的,您这次去庄子,可有给珊瑚带呀?”

    多尔衮回京后刚进宫,两个小祖宗就钻过来了,又是抱怨不带他们去玩,又是表示他们的想念,闹得多尔衮心都化了。

    景额背着小手,很大人样的教育道:“妹妹,大狗啊狮子啊什么的,都是男孩子喜欢的,你应该喜欢小白兔。”最好把你的小狮子送给我——过年的时候朝鲜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头小白狮子,福临赐给了珊瑚,他看得眼热得不行。

    “那是我的,哥哥若想要,问阿玛再要呗。”珊瑚也奇怪,尽是喜欢一些危险的动物,几乎想抱着小狮子睡觉,“尽想着问我要,羞羞。“

    景额长叹一声,抬头望天,老气横秋:“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难养也。”他的妹妹又是女子,又是小人,景额顿时觉得,自己好命苦。还好宫里目前为止只有这一个女孩子,去年婉妃生了个小阿哥,不然做为哥哥的他,会好可怜的。

    “行了,都下去吧,朕有事和你们玛法说。你们额娘今儿个做了小点心。”心满意足的围观了自己儿女调戏摄政王全程后,福临将他们打包送去皇后那里。

    多尔衮看着两个小家伙圆滚滚的身子费力的抱着御书房的门槛翻过去,对福临道:“皇上小时候,我可是把家里的门槛都卸掉的。”——他可以说这两个家伙不愧是亲生的吗?他的这个皇帝侄儿小时候也是不爱人抱,一定要自己走路,在盛京他的府上,为了方便侄儿走路,都是没有门槛的。

    这话说的,好像他是个十恶不赦的折磨孩子的后爹一样。福临摸了摸鼻子,道:“小时候的事情,朕不记得了。”

    多尔衮笑了,抚了抚胡子:“我倒还记得。皇上每次出去玩,累了也不肯人抱,定要骑在我的脖子上,还在我脖子上拉过一泡尿。”

    诬陷,绝对的诬陷!他三岁开始就很有自制力,很少尿床了有没有?偏偏刚刚才说过不记得小时候的事情,福临只好狠狠的瞪了多尔衮一眼,咬牙道:“朕才没有!”

    “行,皇上说没有就没有。”多尔衮倒是好说话,“唉,那件衣服好像还在呢,哪天回去找一找。”

    二人说笑了一阵后,福临正色道:“叔父,朕暂停圈地,底下意见很大吧?”

    多尔衮懒懒的往后一靠:“那又如何?现在的八旗,可和入关之时的大不一样了。”

    的确是大不一样。战斗力下降,生活奢靡,如果不改变的话,八旗迟早会被养废掉。福临道:“朕会开恩科。”

    “然后?”多尔衮早就习惯了一针见血,“此次科举,定然要偏向江南士子一些吧?八旗的那些人,让他们读书还不如要了他们的命。这个好处不够,对他们来说,还不如选秀。”

    “朕后宫不打算再进人了。”福临听到选秀就皱眉头,“朕已经有了三子一女,说得过去了。”

    多尔衮倒不在这方面劝他,继续道:“依我的看法,圈地无非就是让他们多得些好处。皇上可有其他的法子让他们发财?”

    福临最近一直就是在思索这个问题,道:“朕去年见了荷兰的东印度公司使者,倒是大有感触。不过一介商旅而已,做大了,居然能左右国家的决定。朕听说,他们这个公说是富可敌国都是小看了他们。他们自己有士兵,自己有土地,自己还能制钱。朕想着,从八旗旗下都找些聪明机变的,让他们走商队去。”

    多尔衮想了一阵,问道:“我也听说过这个劳什子公司,他们领头的也就这么十人左右,个个财富惊人。八旗若能互相牵制倒好,若是他们联合起来,怕是皇上会难做了。”

    福临点点头:“朕也是忧心此事。”说穿了,就是福临想着用开商路的法子将八旗的人注意力给扯开,让他们在其他地方发发财,可又怕他们学习东印度公司,然后用丰厚的财力将自己架空。

    福临也知道,东印度公司的产生需要天时地利,荷兰的海上贸易是由海盗开始的,海盗们不愿意臣服,又能给国家带来武力和财富,国王管不住,自然会任由他们做大。而八旗不同。皇帝是他们共同利益的代言人,就算他们有钱了有兵了,也不会把皇帝怎么着。更何况,八旗之间的关系太复杂了,复杂到他们根本没有统一战线的可能。

    只是,他更明白:当人们都富有了之后,资本主义萌芽自然会产生,资本主义和八旗骨子里的奴隶制度会产生激烈的冲突,到时候,不管是哪方赢了,做皇帝的都不会有好下场,最好的结果就是像后世英国的皇室一般,被当做一个标志,高高供起。

    权力是让人上瘾的。福临已经爱上了这种一言堂的感觉,他可以随意决定一个人的生死,可以高高在上的决定着他人的喜怒哀乐,甚至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走向。在刚刚穿越之时,他曾经想过将中国送上君主立宪的道路,可是现在,他不愿了。

    多尔衮没有意识到皇帝的走神,只是在御案上轻轻的敲着,这是他每次思考时的习惯:八旗,蒙古,安南,缅甸。。。。。。

    “征战。”多尔衮忽然开口,“先等着,看结果。若是闹到不可开交的地步,便征战吧。”

    用对外矛盾转移内部矛盾。福临眼睛一闪:“叔父的意思?”

    “缅甸。”多尔衮义正言辞,“当初缅甸与南明来往甚密,至今不肯承认大清。而且,缅甸盛产玉石。”

    用对外扩张来让八旗吃个饱,反正倒霉的是别国的百姓,和自己没有关系。福临还是对侵略二字有些天生的抵触,低声道:“让朕再想想。”

    四月,科举按时进行。凡是科举之时,所有的事情都会为它让道,就连闹腾的八旗们也不闹了,专心看着这次出来的新贵。

    此次的状元叫做马世俊,三十左右,正是入翰林院的好年纪,生得眉目清朗,风度翩翩。照理说这么出彩的状元郎绝对受人关注,可惜他的风头都被探花郎给抢走了。探花廖侠,年仅二十,商户出身,家父就是跟随高塞一起被困马六甲的商人之一。当年为了安慰这些商人,福临曾经下旨,允许他们的后代科举。

    一个商户的后代,一跃成为探花,本来就够轰动的了,偏偏这位探花郎是个不折不扣的美男,只要往那里一站,再有些小风吹过衣带,就活脱脱的是个谪仙!

    福临觉得,自己没有强制剃发易服的政策真是帅毙了。廖侠这种神仙级别的人物,若是顶着半个秃脑瓢,想想就是暴殄天物。

    这个探花郎的横空出世,高调的把京城的话题扯到了自己身上。游街的时候收获了大批少女芳心不说,就连后宫都开始谈论这个漂亮得不像凡人的探花郎了。

    “行了,都看到了?满足了?”布木布泰是太后,自然能大大方方的宣廖侠慈宁宫觐见,皇后便带着后宫成员们躲在后面,看了个够。

    仁娜带头,一帮格格们都脸红红的走了出来,向太后请安。仁娜最为大方,道:“都说这个探花容貌如何如何的好,在我看来,还不如表哥呢。”——她说的是实话,在她眼里,世上没有哪个男人比得过她的皇帝。

    其余的格格们也满嘴附和,不管是不是真心的。福临知道这件事后,嘴角抽了抽。这种老娘打掩护,大老婆带头,领着一群小老婆围观美男的行为,居然在自己的后宫里都能出现,该是因为他的后宫太过平和了吗?

    不管怎么说,这次廖侠是立了大功。年轻有出息又未婚配,虽然出身不好,不过也够让满洲大户们奉献出庶女来拉拢的了。更何况他还长了这样的一张脸,够让闺中女子魂牵梦萦的了。

    圈地的事情终于被放在了一边,福临再一次认为,自己当年允许满汉通婚,这种做法也是非常之正确的。

    作者有话要说:

    权力是最好的毒/品,福临上瘾了,现在让他君主立宪,他绝对不会干。

    嗯,接下来要大踏步发展了,几年几年的跳了哦,历史上顺治十八年,福临就死了,这里他还活得好好的,可喜可贺。

 第八十八章

    这个世界上;并不是说你不想出战便不用出战的。四月;安南国王黎维祺再次遣使臣入京;这次;他们送了许多礼物,都是真金白银,并提出会对大清称臣;并年年进贡,要求便是希望得到大清的支援。

    安南之前一直是黎氏的天下,只是现在被分成了南北两大块,北方为郑松集团;南方则是阮潢集团。虽然黎氏依旧坐在王位上,可早就被架空了。现在的国王完全就是郑松手上的傀儡。而郑松和阮潢都想着得到大清的支援,毕竟附近的国家里;大清最为强大,有一个强大的后援支持,对他们百利而无一害。

    福临对他们之间的纠葛门儿清。过年时送的五斗金砂还在眼前晃呢,现在又变成这许多真金白银,真是“有事钟无艳,无事贾迎春”,他仿佛看到了帮助安南统一之后,每年人家都会送上几斗金砂,然后可怜兮兮的要求更多的赏赐。

    高塞充分理解了皇帝的意思,跟安南使臣打了些口舌官司,好似是什么都承诺了,事实上什么都没有。安南使臣被客客气气的送回了国,才反应过来自己的差事办砸了,没有得到任何好处。

    安南的贡品都上交给了国库,皇帝拿出了一些分给有功之臣。其中有一匣子晶莹灿烂的红宝石,福临拿来送给了皇后。皇后是最爱这种鲜艳的颜色的,当即爱不释手,命人做了一条项链,日日佩戴着。

    仁娜本身就长得明媚,和这串项链极为相配,福临将她搂到怀里,顺手捻起一颗宝石端详着:这样的一颗,就价值一斗黄金了吧?更何况这么多的一匣子?安南时时哭穷,原来这么有钱么?前倨后恭,此心可诛。

    “啊,儿子没有看见!”

    “女儿也没有看见!”

    门外忽然传来童音双重奏,以及远远的“主子,您慢着点”的声音,仁娜立刻坐正了,理了理发鬓,略微红了红脸,嗔道:“外面伺候的人呢?”

    花束子忙忙的进来跪下,道:“奴婢该死。”看样子皇帝会在这里用饭,她只是去吩咐了一下小厨房而已。华孟安跪在她旁边也连连请罪,他是去解手的。

    仁娜让两人起身,她和皇帝单独在一起的时候,总是不喜欢别人在一旁服侍着,她也习惯了,只是做为父母,被儿女看到在亲热,总是有些不好意思。

    福临却丝毫不以为意,反而招招手,让两个孩子过来,开始考问他们的功课。景额和珊瑚一向天不怕地不怕,就是有些怕他们的阿玛,顿时比鹌鹑还老实,乖乖的过来答题。这些日子,他们每隔一天等书房下课了之后,便会去摄政王府,多尔衮会用讲故事的法子将历史上的一些事情讲给他们听,然后要他们下一次来说说自己的感想。

    “你们的玛法昨儿个说了什么?”两个孩子功课都是不错的,福临表示满意,就又问起了其他的。

    景额规规矩矩的回道:“是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珊瑚比他大方些,道:“阿玛,一开始,我觉得这三个人好蠢,居然因为两只桃子便丢了性命。后来想想,才知道这是一个计谋,他们都被义气所累,却正好被人钻了空子。”

    景额反驳道:“妹妹这话就不对了。这三个人不得不除,晏子足智多谋,大大方方的赏赐,让他们自寻死路。”

    福临问道:“那你们觉得那三个勇士可否一用?”

    景额沉思片刻后,道:“可。此三人勇冠三军,可搏杀猛虎,可杀退敌军,可救护君王。且此三人以命来护卫名誉与侠义,是为君子也。”

    珊瑚撇撇嘴:“那他们功高震主,这点怎么办呢?”

    景额答道:“他们又不是太过难杀。”

    两个孩子在多尔衮处时常互相辩论,养成了习惯,在福临面前也你一句我一句的说起来。福临倒是很欣慰。虽然想法还幼稚了些,不过对几岁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