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名门纪事 作者:天光映云影(起点vip2013-12-14完结)-第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骗你这个小丫头做什么。”郑钧难得看到妹妹如此有兴致,心里也很是开心。

    涵因看看外面:“咱们从管城那边出发到今天也有十几日了。和三哥分开也有二十来日了。也不知道他那般情形如何,也不传个信回来。”

    郑钧却毫不担心:“我们在那里待了那么多年,就像回自己家一样,你不用担心,三弟昼夜兼程,要比咱们快很多,咱们到这里的时候,他也应该见到薛帅了。现在说不定在军营里面和同袍们喝酒呢。他应该这次会跟着薛帅回来。”

    “是啊,现在担心也没有用,只希望这件事能顺利解决吧。”

    靖国公在家歇了几天,又恢复了上朝。

    薛进终于从西北回长安了,他居然在路上毫无耽搁,昼夜兼程的往回赶,只花了十天工夫,没有带大军,只有随行的二十几个护卫。满朝文武都瞪大了眼睛,等着事态的发展。

    皇帝在御座上沉吟着,考虑着要用什么语气质问。

    只听薛进在下面叩首:“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薛爱卿起身吧,一路从边塞赶回来辛苦了。”皇帝决定还是和颜悦色一些:“这次让你回来是有些事情需要质询你。有人参奏你私通突厥,私放商人资敌,你可认罪?

    陆宪耷拉着眼皮站在朝堂上,时不时抬起眼皮扫薛进一眼,等着他开口否认。

    薛进却忽地一下跪下了,把官帽摘下,放在一旁,深深的磕了个头:“皇上,臣有罪。”(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百一十五章 翻盘

    朝堂上顿时鸦雀无声,大家你看我我看你,都有些傻眼,过了好一会,窃窃私语开始弥漫在大殿之上。

    陆宪正准备一听见薛进否认就抛出自己早已准备好的说辞,乍一听见薛进认罪了,那番话又生生憋在了嘴里,他愣了半饷,才反应过来,出列奏道:“既然薛进认罪,请皇上下旨降罪。”

    这事,薛进又磕了个头:“皇上,臣的确私放商人出关,但是臣绝不敢通敌,臣放商人们出关收取钱财,也是无奈之举。老臣罪该万死,但恳请皇上让臣为边关的将士们陈情。”

    杜胤此时忽然觉得大不对劲,忙出列道:“皇上,此人罪大恶极,岂容其狡辩,应该立刻下狱,着三司会审。”

    皇帝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杜胤,仿佛再说,我知道你们有仇,不过也用不着这么着急吧,他对着薛进问道:“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就说吧。”

    杜胤被皇帝的眼神一看,仿佛浇了个透心凉,心中窝火,却只好站在一边不再说话。

    薛进说道:“皇上,我要呈上一些东西恳请御览。”

    皇帝点点头:“薛爱卿有什么要说的尽管说便是。满朝文武这么多双眼睛看着,必然会给你个公道。但是你若贪赃枉法,想也瞒不过天下人的眼睛。”

    太监从外面宣进来薛进的随从,将他带来的东西呈给皇帝。

    皇帝一看,是一个破烂的冬衣,一个袋子:“问道这是什么?”

    “皇上,这就是我们大隋边塞的将士们穿的冬衣、吃的军粮。西北苦寒,突厥人凶猛。将士们远离故土,却吃着麸皮,穿着破絮过冬、御敌。老臣实在不忍心于是便私放商人过关,从中收取钱粮,贴补将士们的穿用。”

    皇帝拿起那冬衣一看,里面果然是只夹了一层薄薄的破烂棉絮,又打开袋子,从里面倒出来粮食散发着霉味。还有一半是麸皮。

    皇上皱着眉头:“棉衣不是向来有定制么,怎么是这样的?军粮怎么这么差?薛进,你所禀是实情吗?”

    “臣不敢欺君,皇上可派钦差到大军粮库亲自查验,若臣有一字不实,甘愿领罪。”薛进的身子低伏在地上,老泪纵横。

    陆宪一见薛进如此说。上来问道:“你休要推卸责任,我问你,既然军粮被克扣,你作为大将军为什么不如实奏报?莫不是你中饱私囊,如今却要来贼喊捉贼。”

    薛进答道:“奏报年年写,年年要求改善将士的待遇。但是却没有人理会。臣这些年获利所得,一分一毫接用在补充军粮、抚恤将士身上,”说着从怀里掏出一本账册,呈上:“这是账册,皇上可派人核实查对。”

    皇上的眼皮跳了跳,眼见就要压不住火气,对着下面的大臣问道:“军粮的事是谁管的?”

    靖国公是尚书右仆射,没有尚书令。他便是六部的头,见皇上发问出列奏道:“军粮每年由兵部统计各军人数,再报到户部,由户部调拨。”

    “那就是户部郎中管了。”皇帝的声线一点点的上扬,谁都听得出来。其中蕴含的怒气。

    户部郎中裴敏赶忙出列:“臣等核实了兵部上报的将士人数,按照定例向粮库下发调令。向大军的粮库运送军粮。战事频繁或者遇上恶劣天气、道路阻塞,军粮运输延误。可向附近州府申请暂时调粮,待军粮运到再归还。户部只管调配审批,但粮食并不经手。粮食是从粮库运出的。”

    皇帝一听又是个赶忙撇清关系的,火气越盛:“那么西北大军的军粮是从哪里调运的?”

    裴敏赶忙答道:“一直是从汴州仓。”

    杜胤攥了攥拳头,没说话。

    门下侍中李明哲不解的问道:“去年民乱,汴州仓损失惨重,怎么还从那里调粮?”

    裴敏答道:“汴州仓交通南北,江南的粮米由运河送来,都要先经汴州仓再分调到回洛仓、河阳仓,回洛仓和河阳仓是保障京兆、洛阳的,除非紧急情况,否则并不从这两个仓直接调配。历年各地采办的军粮还是也汇总到那里,再统一调配到军中。民乱过后,那里经过修正做临时过渡之用,又使了一段时间。现在汴州仓已经全部搬迁到洛口仓,今后将从洛口仓调粮。不过今年二月新调运的军粮还是从汴州仓出发的。”

    皇上问薛进:“你拿来的这袋子,是今年的新粮?”

    薛进点头道:“是臣临走前去军中的米仓拿出来的。”

    皇帝怒道:“又是汴州仓!上次奏报不够赈济灾民所用的,不就是汴州仓么,怨不得救济灾民的粮食拿不出来呢,连军粮都动了,还有什么不敢的!你们都是干什么吃的!这帮欺上瞒下的东西!主意都打到将士们身上了,这件事要查,要彻查!”

    满朝文武都跪下:“臣等失职,请皇上降罪。”

    皇帝平静了一下,见薛进还在跪着,语气放柔了下来:“薛将军为社稷殚精竭虑幸苦了。虽然有罪,但是其情可悯。你先起来吧。”又对跪了一地的大臣们说道:“你们也都起来吧。”

    薛进站起身来,不经意回头一看,正对上杜胤盯着他的目光,他并不回避,还微不可查的点了下头,似乎是在致意。杜胤恼怒的别过头去。

    皇帝接着说:“此事交由御史台详查,由御史大夫戴裕光亲自主持,可设推鞫,切不可放过一人。”

    陆宪却出列奏道:“启奏万岁,郑州那里流民聚集,眼见着就要起民乱了。眼下人心惶惶,这个时候若是大张旗鼓严查严审,地方官员人人自危,恐社稷不稳。请皇上三思。不如等安抚好流民再行处置。”

    门下侍中李明哲笑道:“右相此言差矣,除了这些蛀虫,民心该会更安定才是。”

    皇帝的怒火骤然平息了下来,他想起了郑州令人头大的流民,还有河北一带的灾情。陆宪说的没错,这种粮仓大案,绝不可能只有粮仓的管事参与,必然是上下串通一气,说不定连朝中都有人参与。

    若是严查了,保不准这些人趁着流民聚集,挑唆闹事,弄出更大的祸端来。

    他的声音不由低了下来:“郑州的流民如何了,赈济的粮食运到没有?”

    裴敏回道:“回洛仓传回的消息,已经准备停当,应该今日起运。两日之后便可到管城了。”

    皇帝的眉头皱了起来:“这都过了七八日了,怎么才刚刚起运?”

    “发调令、筹备、查点、调派押运人手都需要时间,这个速度已经是很快了。”裴敏擦擦汗。

    “依微臣看,流民聚集,易生变乱,宜令郑州各县城加派人手严防流民进城。”李明哲上奏道。

    陆宪跟着说道:“听说,郑州一带的流民聚集已达十万众,请皇上下派兵符,调大军镇守,以防变乱。”

    “右相说的有理,那依你看什么人领军合适呢?”皇帝问道。

    “臣举荐左散骑常侍杜胤。”陆宪回道。

    还没等他说完,李明哲便驳道:“杜常侍乃门下省职事官,去年刚刚调任,还没到半年又调武职,哪有这样的道理。况且军中又不是没有带兵之人。”他特意不说杜胤的爵位,而强调他的职位。

    陆宪说道:“皇上,臣举荐衡山侯一来他曾领过兵,二来去年他在平定汴州民乱中立了大功,对民乱更有经验。”

    下面的官员纷纷附和,皇帝皱了皱眉头,对着靖国公问道:“崔爱卿以为如何?”

    靖国公奏道:“杜胤有经验,定能胜任,臣附议。”

    皇帝犹豫片刻,终于下定决心,说道:“那就……”

    这时大殿太监急匆匆跑进来,向当值的内侍耳语几句,内侍不敢打断朝议,在一旁躬身向皇帝示意。皇帝看见了,问道:“什么事,说。”

    内侍呈上一份文书:“皇上,郑州的加急文书。”

    皇帝脸色有些发白,难道是那些流民终于忍不住造反了?他打开文书看了一遍,脸上由白转红,眉头也舒展开来,忽地大笑道:“好好好,郑州刺史蒋忠奏报,当地大户踊跃捐粮,司马李湛以身作则,到城外督促赈米发放,已经安抚住了流民,管城外修了一个临时的驻地,现在已经将流民安置妥当,这个事情处理的不错。”

    大臣们又开始忙不迭的称颂皇帝英明用人得当。

    皇帝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起来,他笑道:“要好好的论功行赏,李湛首功。另外立了大功的就是沛国公郑仁,听说恒昌米行是你家的产业,此次赈济灾民,你家公子主动提出捐粮,而且出粮最多,你说朕该如何奖赏你。”

    郑仁闻听此言浑身一震,见所有人的眼睛“唰”的一下朝向自己,赶忙出列跪下:“为皇上分忧是臣的本分,微臣不敢居功。”

    在形形色色投来的目光中,郑仁只觉得陆宪和杜胤的目光尤其刺眼,不知道为什么,额头上竟渗出细细的冷汗来。(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百一十六章 解套

    郑州管城,李湛坐在恒昌米行总号的厅堂里,悠哉悠哉的喝着一碗米粥。

    郑锐坐在一旁的椅子上,抬头看着堂上一块上书“惠民济世”四个大字的匾额冷笑:“李司马做得好买卖,一块匾额就换走我们一仓库的米。”

    李湛把那粥吃的干干净净,掏出帕子抹抹嘴,方笑道:“只是借么,再说你也答应了,过两天官粮到了自会还你,放心,一两都不会少的。送你这么大一块匾,吃你家一碗粥还不成么。我已经让蒋刺史上奏的时候将沛国公和公子的善举大大的表彰了一番,等皇上的恩赏下来,说不定你那国公世子封爵也就定下来了。说起来,你还真该请我喝酒。”

    “要知道打劫军粮可是死罪!”郑锐咬紧了牙,恨声道。

    李湛把帕子塞了回去,皱着眉点了点头道:“嗯,的确如此,那帮贼人实在胆大妄为,竟敢偷盗皇商米库,还好被我们巡逻的士兵碰到了,要不然丢失军粮的罪过,恐怕就是郑家也承担不起呀。”

    郑锐冷笑:“说起来这么多天了,李司马竟连一个贼人也没抓到。真是让人不敢相信,捉住汴州民乱匪首的李司马竟然也会束手无策。”

    “贼人狡猾,外面又乱,他们混在流民里面,自然不好察觉。倒是贵米行有那么多家丁护卫守着,竟没人看见那些贼长什么样。”李湛似颇为无奈的叹着气。

    郑锐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只好“呵呵”了两声:“高手不在,被小人所乘,既然这米在被李司马的人查获,那也应该物归原主才是。”

    “这两日不太平。恒昌米行都出了事了,自然不能把米粮放在这么不安全的地方,少不得军中的兄弟要辛苦几日了。”李湛笑呵呵的打着哈哈,吃到嘴里的东西怎么可能再让他轻易吐出来。

    郑锐也知道让他交还回来是不可能,冷哼一声:“照李司马看,那些贼人是把迷药下在了什么地方,才让把那么多人一起都迷倒了?”

    “无非就是水和米吧,说起来贵号经营入口之物。更是要格外小心啊,这事要是传出去,恐怕只有我敢吃你家的粥喽。”说罢,李湛站起身,掸了掸衣服,便起身告辞了,走到厅堂门口。又回过身来冲着郑锐笑道:“这玉田碧粳米果然是碧粳米中的精品,配上这越窑的青瓷更是相得益彰,让人胃口大开,多谢了。”说罢优哉游哉的走了出去。

    郑锐盯着李湛离去的背影,脸上的僵笑渐渐抽动起来,一手将那翠色的菊瓣纹花口青瓷碗摔在地上。

    此时身在郑仁下了朝。顾不上回府换衣裳,直接来到陆宪府。陆宪却闭门不见,他只好怏怏的回了府。

    次日便接到了儿子郑锐的书信。上面说流民本已经饿的忍无可忍,李湛便果真如前所料,找到了恒昌米行借米赈灾。自己便依计行事,假意推脱不过,同意借米。之后便提出,只能在城内发米。以引流民进程。并且安排好了人手,伺机挑动流民哄抢。

    谁知李湛竟不知用什么法子,让米行的人尽数被迷药迷倒,因武功最高的无剑被派回长安传信,米行这边没有高手坐镇。于是中了招。那些人连夜把米仓洗劫一空。照李湛的说法士兵巡逻时恰巧碰到了贼人,贼人见到官兵便把米丢下一哄而散。士兵们不知哪里来的米,便扣下了。带回军营,后来才知道是恒昌米行准备出来赈济灾民的米,李湛说为了避免麻烦,查点之后就不再送回米行,而由自己发放。第二天一早便敲锣打鼓的送来一块“惠民济世”的匾额,还拉上蒋刺史上表请功。现在流民有粮吃,恐怕暂时不会闹了,不过灾民们聚在一处,鱼龙混杂,已经派人潜伏在里面,另寻时机闹事。

    郑仁拿着信,匆忙赶到陆宪府。将信递了进去。过了好一会儿,陆宪才同意见他。郑仁一进厅堂才发现杜胤也在。

    陆宪半眯着眼睛,望着房顶,也不理他。

    “沛国公有个好儿子。”杜胤忍不住先开口出言讥讽。

    沛国公擦擦汗:“犬子的失误,不过他已经在尽力弥补了。”

    “指望贵公子,哼,连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杜胤冷笑。

    陆宪开口了:“好了,毕竟还是个孩子。况且开始也没全指着那边,谁想柳正言、薛进这两个老匹夫这么奸猾,让我们两头都落了空。现在汴州仓的官员因搬迁交接,都在管城,要赶紧把其中紧要人物处置了。再让其他的人都闭嘴。想也出不了什么事”

    杜胤又重重的哼了一声,答了声:“是。”

    分别多日的郑钦,终于回府了。靖国公那边只依之前的说辞,说是碰上了同窗,到对方府上叨扰了几日。

    “三哥这些日子辛苦了,怎么瘦了这么多。”涵因听到郑钦派人送信说今日回来,便一直在哥哥的院子里等着。

    “我没事。”郑钦笑呵呵看着妹妹,看得出他虽有疲累之色,但精神很好。

    郑钧问道:“你是和薛帅一起回来的?”

    “我马不停蹄,又抄了近路只花了十多日便从郑州奔回了大军。见了薛帅,原来薛帅前两日已经接到了李司马的信,已经知道了一些事情,看了哥哥的信,当下便有了对策。他让我顶了驿夫的身份,急奔回长安给柳老尚书捎了信,一路沿途换驿马,三日便到了长安。你们回长安的时候,我就在柳老尚书家。歇了两日又替柳老尚书跑了趟管城。这又紧赶慢赶回了来。徐伯就不行了,他到了军中就走不动了,也没跟着薛帅回来,这会儿才刚刚到呢。”

    “哥哥可是累坏了,那就赶紧好好歇着吧。等歇好了,我再来看哥哥。”涵因便要走。

    郑钦忽然想起来:“哦,对了,李湛让我谢你呢。”

    “谢我?”涵因奇道:“为什么谢我?”

    “嗯,没错,是谢你。咱们堂兄果然出了损招,想把流民引到城里,然后再伺机鼓动他们哄抢。的亏上次见面的时候,你就提醒过,说他们必然有人作乱,他预先做了准备。终于应付过去了。”

    涵因笑道:“我一个小女子能想到,他为官多年又怎会想不到。许是看着哥哥们的面子,顺便夸一夸我。何必当真呢。”

    “哎呦,咱们兄妹之间就不用谦虚了,我的好妹妹这么聪明,连男子也比不过的。”郑钦说着话,就开始迷迷糊糊了。看样子是连日紧张劳累,此时这根弦松下来,疲劳就袭了上来。涵因忙叫丫鬟过来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