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前,利用敌军的矛盾,加以各个击破。他分析:四路敌军最具威胁的是法、
奥两国的军队。尤其是法军,不仅兵力强大,而且近在咫尺,即将兵临首都
柏林城下。
腓德烈大帝派出4万精兵去牵制10万奥军,集中主力来对付法军。
进攻的法军分为两股,一股是戴艾斯提斯的10万兵力,一股是苏比兹元
帅的3万兵力,腓德烈大帝趁大股法军更换统帅的机会,以 10万金币买通接
… Page 31…
任的李希留公爵,让他的10万大军按兵不动。这样他可腾出力量专门对付苏
比兹的3万法军。
即使如此,腓德烈的主力部队也只有2万多人,兵力也少于法军。但他
采取了以少攻多的战略,主动寻找苏比兹,要与之决战。
法军元帅苏比兹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他洞察腓德烈大帝“各个击破”、
“找软果子吃”的谋略,便反其道而行之,始终不与普军决战,将兵力紧缩
在布劳恩斯多夫坚固的营地里。
相持日久,显然对腓德烈大帝不利。他便制造假象,将主力悉数撤退,
引诱法军来追。
苏比兹不知是计,还认为腓德烈疲于应付,去解救别处了,便趁机追击。
谁知普军并未退远,见法军来追,又复摆出了进攻的姿态,这样,普法两军
构成了会战的形势。
法军虽然中计,但仍有持无恐,双方兵力相仿,即使会战,胜败还难预
料。哪料腓德烈大帝计中有计,他摆出了一个“巨蟹”阵迎敌。
所谓“巨蟹阵”就是加强两翼兵力进攻,就像巨蟹张开的两把钳子。而
在腹部则以猛烈的炮火坚守阵地,恰似巨蟹张开了血红的大口。
待等法军进入了“巨蟹”阵,腓德烈大帝就下令攻击,普军先伸出了一
只钳子夹住了法军的一侧,钳牢之后,又伸出另一钳子去钳另一侧,中间的
大口始终喷射着炮火。经过近3个小时的战斗,彻底瓦解了苏比兹的法军,
并进而破坏了联军四方包围的态势,实现了各个击破的战略目标。
科学家隆涅论笑
德国的生物学家隆涅一生从事人体生理机能的研究,在他92岁高龄时,
获得了国家颁发的荣誉奖章。在授奖仪式上,他接过奖章后即席发表讲话,
他既不谈获得殊荣的感想,也不向在座的科学家表示感谢,竟然三句不离本
行,谈起人体机能结构来了。
隆涅的答词是这样的:“今天出席大会的许多人年纪已经不轻了,对他
们来说,重要的是节省自己的精力,使自己延缓衰落,青春常驻。因为只有
这样,才能在科学上取得更大的成就,为人类作出更多的贡献……”
会场上的科学家被他别具一格的答词吸引住了,津津有味地听下去。
“也许,你们不知道,或许不像我知道得那么清楚。一个人皱一下眉头
需要牵动30块肌肉,而笑一下只需要牵动13块肌肉。所以笑一下消耗的能
量要比皱眉头省很多……”
会场上活跃起来了。
隆涅继续他的演说:“而且皱眉头是紧缩肌肉,而笑是舒展肌肉,其功
能也是不同的,为此,亲爱的同行们,请经常笑吧!”
没等他的话说完,会场上的科学家全笑了。
纸做的巨大炸弹
1917年,在德奥联军与意大利军对峙的卡波列托战场上,这一日晌午,
正值战斗间隙,经过一场恶战后,意大利士兵一个个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回
到工事里休息。
… Page 32…
“咦——,这不是我们家乡的报纸么!”士兵兰顿一脚踢着一个纸包。
“哟,真的,是我们北意大利的报纸呢。”
“还是最近的,快!看看家乡最近还有些什么新闻。”
许多意大利士兵围了过来,争抢报纸。
“呀!怎么?家乡的警察与老百姓发生流血冲突。岂有此理!”
“嘿!这帮混帐王八蛋!老子在前线,拼死卖命,他们反倒在家乡欺负
我们的父兄姐妹,这些狗娘养的!”
报上触目惊心的消息,立即像一团火一样,把兰顿他们点燃了。
“走,我们找当官的去!他们这样做,岂不是在背后放我们的黑枪嘛!”
“我们一块去!”
“呼”的一下,几十个北意大利皮蒙特士兵群情激愤地朝指挥所而去。
当他们来到指挥所门前,却看到了那里已围着了百十个士兵了,正在那
里责问指挥官列卡少校呢。只听少校说:“大家请安静,这些报上的情况是
否属实,还有待调查,这有可能是敌人制造的假象,大家不要被迷惑了。”
“这不明明是我们家乡的报纸?难道说,这报上的图片,以及死伤的居
民,这些有名有姓的报道都是假的?”
“不管怎么说,这都要等与后方取得联系后我们才能证实到底是怎么一
回事。目前我们一定要团结一心打退敌人的进攻。”
“去你的吧,我们可不愿意为那些在背后捅我们刀子的人卖命。”不知
是谁,高声地唱起了反调,大家“哄”地一下子吵开了。
那些不新不旧的报纸,像一枚巨大的炸弹,一下子打掉了意大利士兵的
战斗激情,使他们一个个变得神情沮丧,垂头丧气。在不久德奥联军的大举
进攻下,这支缺少战斗力的军队,一下子折损了40万人马。
原来,德奥联军在计划发动卡波列托战役时,通过内线了解到敌军是一
支由地域观念极强的北意大利皮蒙特人组成的军队。于是,他们伪造了大量
的北意大利报纸,悄悄地扔到意军的战壕里,展开心理攻势。意军真的中了
圈套。
坟包上的波斯猫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某天,一个戴眼镜的德国军官正用望远镜向前方
的法军阵地上了望,发现远处的一个小坟包上,有一只猫蹲在那儿晒太阳。
“奇怪,这只猫在每天上午八九点钟总是在那里晒太阳,已经连着四五
天了。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这个戴眼镜的德国军官问旁边的一个小胡子军
官。
小胡子说:“也许这是只野猫吧。”
“不对呀,野猫不会在大白天出来,更不敢在炮声隆隆的阵地上出没。
你来瞧,这是只漂亮的波斯猫呀!”他向小胡子递过望远镜。
小胡子用望远镜一看:可不是,那猫有一身亮闪闪的柔毛,那眼珠比琥
珀更为美丽地闪耀着光。
戴眼镜的德国军官说:“战争期间玩这种名贵的猫的决不会是下级军官,
他们无心玩猫,上司也不会准许他们玩猫的。因此我推断,这坟包附近,很
可能有法军的一个地下指挥部。”
他说完就向德军阵地上的最高长官报告。最高长官同意“眼镜”的推断,
… Page 33…
就立即命令阵地上的六个炮兵营一起集中火力朝这个坟包急袭。
一阵暴风骤雨式的猛烈轰击后,坟包附近的一个法军旅指挥所被摧毁
了。法军的这个旅失去了指挥,一片混乱,很快被德军全部歼灭了。
那只漂亮的波斯猫,自然也遭到和主人同样的命运。
德军活饵钓潜艇
飞机与潜艇作为新式武器,始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中,潜艇由于隐蔽
性强,在战争中往往能获取极大的效果。所以,如何对付潜艇成为参战各国
密切关注的迫切问题。尤为重要的是必须消灭对方战斗力强的潜艇,这样才
能掌握制海权,赢得战争的胜利。
当时的潜艇还处于初创阶段,其性能还受到一定的限制,尤其是它不能
久伏海底,需要定时潜出海面来充电和换气。如能抓住潜艇换气的短暂时间,
利用飞机将其轰击,不失是一种良好的办法。不过潜艇换气并没有规律,时
间又短,暴露的部分又不大,再加上攻击的飞机也无法在海面久候,要击中
它,这仍然是个难题。在这种情况下,德军采取了一种新的战术来对付英军
的潜艇。
1915年6月25日下午,一架德国飞机在博尔库姆附近海域上空巡逻,
这里有好几艘英国潜艇埋伏在海里。突然,德机的发动机出了故障,缓缓地
向水面降落。这时,英国的D—4号潜艇见有机可乘,立即浮出了水面,用甲
板炮向德国飞机发动攻击,企图将其一举击毁。
其实,德国飞机的发动机故障是伪造的,它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引诱英
国潜艇出海面来,英军果然上当受骗,这时德国飞机的发动机复又转动起来,
迅速地飞离了海面,而英国潜艇却在海面上暴露无遗。他们原以为这架飞机
会趁机攻击潜艇的,然而它却远远飞走了。
英国潜艇不免暗自庆幸,忙向海底潜去,可是正当它下潜之时,事先埋
伏在附近的几艘德国潜艇一齐向它开炮,英艇毫无防备,被击中沉没。
德军的这种战术被称之为“活饵”战术,它是古老的战术运用于现代战
争之中,由于有很大的欺骗性,所以能在战场上取得良好的效果。随着潜艇
技术的日臻完美,交战双方都无法故伎重演,但“活饵”战术又不断以新的
形式出现。
垃圾中捡的勋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导弹作为一种新式的武器发展很快。特别是美国
到处建立导弹基地,作为威慑力量,妄图使各国就范。
战后的德国分为东西两个敌对的国家,美国在其控制的西德设有一个秘
密导弹库,里面贮有两种新式的导弹,这对东德极具威胁,所以东德情报部
门千方百计想获取这个导弹库的有关情报。
美军对这个导弹仓库保卫极为严密,简直达到了无隙可入的地步。但智
者千虑,必有一失,这些在国外安于享受的少爷兵,不愿做低贱的活计,于
是就雇用了一个德国籍的勤杂工人,但当然对他也严加防卫,只能在仓库外
… Page 34…
工作,不能越雷池一步,而且他们在挑选杂工时,选中了一个呆头呆脑、相
貌奇丑的老年男性,以免惹事生非。
谁知这个相貌奇丑的勤杂工,却有个美貌绝伦的女儿,她的情影很快被
美国军人相中,不久就有幸成为一名军官的情人。由于女儿的关系,父亲在
仓库基地受人尊敬多了,出入活动也减少了种种限制。
但那位勤杂工并无越轨行为,只是勤勤恳恳地工作。他每天把在驻地清
理出的垃圾,认真地销毁处理掉,丝毫没有引起美国军人的怀疑。
然而,这个勤杂工正是民主德国情报部门的间谍,他的工作就是在垃圾
中清理出有用的情报。他表面上是把垃圾消除掉,而实际上却留下了可能有
用的文件和资料。他把这些材料悄悄地带回家中,再加清理,把确实有用的
部分保存起来,待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就扎成纸包,由其老婆带往柏林火车
站交给一个秘密信使,这些垃圾就及时传到了东德的情报部门。
美军导弹军火库的垃圾箱简直是个“聚宝盆”,里面居然有“北大西洋
组织驻欧洲兵力配备”、“北约武器弹药库的库存清单”、“美国在西欧储
备的各种导弹规格和用法”、“驻西欧美军官兵能力鉴定表”等绝密材料。
有一次,这个勤杂工居然还捡到了三份某种新式导弹的说明书,这些材料对
东德的情报部门而言,无异是无价之宝,所以他们向那个勤杂工颁发了一枚
“奇勋”勋章。他这枚勋章真可谓是从垃圾堆中捡出来的。
遨游大海巧捞针
1976年夏天,美国波士顿莫愁宫珍藏的一批价值连城的名画被盗。犯罪
没留下任何蛛丝马迹,国际刑警组织当即分析:在西欧市场,这些名画的价
格超过100万美元,如今黄金价格极不稳定,很多大富商都由贮存黄金转向
了收藏名画。这批被盗名画很可能偷运进了西欧共同体市场成员国之一的联
邦德国。警察局确定以贩卖名画的市场为侦察重点。包围圈逐步缩小:从西
欧市场,到联邦德国,再到贩卖名画的商人。
这年夏末,一条新闻使这个包围圈更缩小了。原来,民主德国电台在一
次新闻节目中,披露了民主德国警察破获的一起盗卖名画案中的作品名称。
联邦德国刑事警察局侦察员彼德听完这些名画名称后,想起鲁尔区有个专门
经营外国名画的商人叫卡尔特。过去自己调查卡尔特时,似乎在卡尔特的“供
货单”上看到过其中几幅名画的名称。“包围圈又缩小啦!”彼德兴奋异常,
他撒下了天罗地网悄悄罩向卡尔特……
没几天,一位气度非凡的瑞士作家住进了鲁尔区最豪华的旅馆。几天中,
这位叫凯特的作家频频出现在各种大型社交场合,悄悄地打听此地是否有名
画出售。
卡尔特在对这作家进行不露声色的监视。一个深夜,卡尔特终于跟凯特
会面。一番旁敲侧击之后,卡尔特的戒心全消。凯特叼起大号雪茄,冲卡尔
特笑笑,随着会谈气氛的融洽,他慢慢地抬高价格。
卡尔特憋不住了:“凯特先生,你从瑞士特地赶来,我出售给你4幅17
世纪的古典派油画名作吧。”凯特心中一喜,卡尔特却狡黠地一笑:“不过,
凯特先生,你得换一家旅馆。在那里一手交画,一手交钱。”
交货时间安排在晚上10点,地点定在另一家高级宾馆。
当晚9点58分,夜色浓黑如漆。卡尔特领着4个彪形大汉走进凯特的房
… Page 35…
间。他们5人细细看遍房间内每个角落,确信无一可疑之处,才从停在大门
外的汽车上搬进来4幅价值昂贵的名画。凯特装作认认真真地鉴别油画的真
伪,卡尔特他们静静地围着。突然,6名刑警破门而入,这伙人一网打尽,
油画全给缴获。但不是莫愁宫被盗的藏画。
几乎在同时,一辆停在旅馆阴影里的汽车开足马力逃走了。果然不出所
料,真正的大鱼是这条!2分钟后,警察局的电传机已向全国告知了那辆黑
色汽车的车号,紧急命令追捕。
联邦德国警方的警车呼啸着扑向大街小巷,这辆汽车没逃出多远,便被
截住。车上,卡尔特的两个同伙被逮住,也找到了莫愁宫被盗的名画。两个
盗贼交代:这是卡尔特老板事先布置的,等跟那瑞士作家第一次交易成功,
马上把这批莫愁宫名画脱手。原来,卡尔特是偷窃莫愁宫名画的盗窃首犯!
而凯特当然是警方派去的钓鱼的“诱饵”。
鞋子和世界冠军
德国现在赫赫有名的阿迪·达勒斯公司在20世纪20年代只是一个制鞋
的手工作坊。管理人员兼工人就是阿迪父子两人。他们制作的鞋子虽然很精
良,但毕竟生产力太低,根本无法与机器制鞋厂竞争。
但阿迪·达勒斯是个很有心计的人。他千方百计地进行调查,了解到欧
文斯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他就设法和欧文斯接近。了解他的穿鞋规格、
习惯和爱好,化了许多心血和时间,为欧文斯定制了一双合脚的赛跑钉鞋,
免费赠送给这位优秀的短跑运动员,要求他在赛场上穿用。欧文斯当然非常
喜欢这双定制的鞋子,答应在赛场穿用。
1937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德国柏林举行。欧文斯穿了阿迪制作的钉
鞋,夺得了4块金牌,一下子成了举世瞩目的体育名星。欧文斯兴高采烈地
将鞋子让大家观看,上面赫然印着阿迪·达勒斯公司的商标。人们纷纷向该
公司要求购买。
阿迪以此为契机,发展自己的工厂,坚持产品的质量。这家公司一下子
名闻海外,真可谓是一举成名。
… Page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