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纵横捭阖-哈佛谈判术 作者:张丽-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直接找卖方的上司商谈。
  (6)在讨论新订单时,拒收某批货物。
  (7)拿出新方案给卖方看,并告诉对方,由于这项变动可能会取消已订的货物。
  (8)向卖方表示宁愿自己生产,因为这样更合算一些。在商品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卖方处于相对被动的境地,因此要施展边打边谈的策略有一定的难度。若处理不当往往会弄巧成拙,断送成交的机会。所以一定要慎重行事。
  相反,在商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卖方处于主动地位。但这种时候,采用边打边谈的策略也要有分寸,不要逼人太甚。
  □突破警戒线
  谈判中,对于顽强的对手,须先以小条件来突破其警戒线。你可以先提一个限定条件,让对方能够接受你的要求所设一种圈套,当人们的警戒线一旦被突破后,就显得格外的脆弱。原来只是让一步,到最后会变为让100步。某个公司要开展一项大型业务,缺乏资金,他们派出懂得借钱之道的人去借款,当他看准目标时,便开始与其谈借款事宜,他有一个原则,当向人借100万时,他开口绝不说100万,因为这样一定会将对方吓倒,反倒会吃闭门羹。所以一开始先说需500、1000的,以解开对方的警戒心,对方容易答应你的要求,之后他再缓缓引出所需款项,这样对方不便一口回绝,这也是一般人所具有的弱点,当你能够做到突破对方警戒线时,事情差不多成功了。
  谈判如此,推销更是如此。那些推销高手也惯常使用此方,当他们被拒于门外时,常对客户说:“你只要听我几句话就可以了。”或“给我5分钟就够了”等等,提出一些让对方容易接受的限定条件。此时,除非客户已有这种商品了,或者他真的非常忙。一般而言,人们在推销人员提出限定条件时,不好再拒绝,况且只听5分钟或几句话,一旦这一关被突破,你就成功了一半,别说5分钟了,10分钟、20分钟对他来说都已无关紧要,只要你能打动他的心,让他与你成交并不是困难的事。因此可以说限定条件不过是个幌子,是为了让对方接受你的要求。
  □敲敲自己的商业脑瓜
  同所有的研究一样,实验和实际的情况不能完全相同,所以还要依靠良好的商业判断能力来补充实际和实验之间的距离。如何说服对方?(1)谈判开始时,要先讨论容易解决的问题然后再讨论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
  (2)如果能把正在争论的问题和已经解决的问题连成一气,就有希望达成协议。
  (3)双方的希望与双方谈判的结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伺机传递消息给对方,影响对方的意见,进而影响谈判的结果。
  (4)假如同时有两个消息要传递给对方,其中一个是较称人心意的,另外一个则较不合人意,则该先让他知道那个较能投合他的消息。(5)强调双方处境的相同要比强调双方处境的差异,更能使对方接受和了解。
  (6)强调合同中有利于双方的条件,这样才能使合同较易签订。(7)先透露一个使对方好奇而感兴趣的消息,然后再设法满足他的需要。
  (8)说出一个问题的两面,比单说出一面更有效。
  (9)等讨论过赞成和反对的意见后,再提出你的意见。(10)通常听话的人比较记得对方说话的头尾部分,中间部分则不容易记清楚。
  (11)结尾要比开头更能给听者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当他们并不了解所讨论的问题时。
  (12)与其让对方做结论,不如先由自己清楚地陈述出来。(13)重复地说明一个消息,更能使对方了解、接受。□就得无事生非
  谈判中,需要寻找一些借口,使自己在谈判中更具灵活性。“后台老板”就是谈判中一种巧妙的借口。
  在讨价还价时,可以无中生有地为自己制造一个“后台老板”,说明自己在这次交易中不能完全做主,而把“后台老板”的种种要求和压力作用于讨价还价的对方,以此来增强自己的攻势,削弱对方的力量,增加对方的压力。
  “后台老板”可以是上司,也可以是家长或亲友。请看实例:买方:请问,鸡蛋多少钱1公斤?
  卖方:4。6元1公斤。
  买方:我妈说,4元以上的不要买。
  卖方:如果你真想买,给你稍便宜一点,4。4元1公斤,怎么样?买方:不行啊,按这个价买,回去是要挨骂的。卖方:你妈是在吓唬你,你别怕,你不会挨骂的,放心买吧!
  买方:会的,我妈说话从来是算数的。
  卖方:我可不管你挨骂不挨骂,如果要,就4。2元1公斤,不要,咱们就拉倒。
  买方:那好,来1公斤吧。
  再看一个例子:
  卖方:这种毛衣42元一件。
  买方:你卖得太贵了,我给朋友买,他只给了我35元。卖方:那你给他先垫上,回去问他要吧。
  买方:不行啊,他说就是这些钱,再贵他不要。卖方:那你改买那种毛衣吧,那种毛衣便宜点。买方:那不行,那种毛衣又薄、颜色又不好看,他一定不会喜欢。
  来自“后台老板”的压力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对价格的控制,也可以是质量上的要求,还可以是金额上的限制。
  买方在谈判中为自己制造一个“后台老板”,用“后台老板”的种种压力作用于卖方,好像在谈判双方之间设置了一个屏障。使卖方在讨价还价时,不能进行正面攻击,从而感到无能为力。
  其实,“后台老板”是子虚乌有的,这不过是买方一种讨价还价的策略。正因为是子虚乌有的,所以具有很大的灵活性。你的压力可有可无,可轻可重,使对方防范困难。
  在谈判中运用这种策略时,买方最好事先向对方提示一下,让对方确信,买方是替别人买东西的,自己手中的权力有限,有时甚至不能做主。这种提示,有时也等于告诫卖方:
  你的心别太贪,即使我同意接受你的价格,别人也不一定会同意。“后台老板”这种策略,在买卖交易方面可以运用,在庄严的谈判桌前,照样也可以运用。因为道理是相通的。
  □中庸之道真绝
  商业谈判常常为一个问题,两种看法,争辩得面红耳赤,结果还是因为谈不拢而一拍两散。其实遇到这种局面时,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寻找一个双方都一致同意的新方案。
  传统的谈判方法都是先由双方个别提出意见书,然后定期开会,一场剧烈的争辩跟着展开,双方都试图使对方接受由己方在意见书里所开出的各项要求,最后虽然是达成了协议,但却很少是真正双方都满意的,这种不是出自真心诚意的谈判,表面上是成功了,但暗地里却埋伏着裂痕和祸根,并未真正解决问题。
  这种充满火药味的争辩,既伤和气,又不利于今后的长期合作,因此折衷法这一解决问题的新概念,普遍地受到驰骋于谈判桌上的人们的欢迎。比如,两位不相识的读者在图书馆阅览室里查资料,其中的一位嫌空气混浊站起来走到窗户跟着正要推窗,而另一位正好怕冷,于是一个想开窗,另一位不让开,就这么一人一句地争起来。这时管理员走了过来,她先止住两人的争吵,然后走到另外一间与阅览室相通的房间,把窗户都打开,让新鲜空气由那儿进入阅览室。结果,两位读者的愿望在一定程度上都得到满足,问题便解决了。这便是最常见的折衷法。
  谈判中,当出现僵局时,为了避免无谓的损失,应该停止争吵,大家在融洽的气氛中,揉合双方的意见,另外拟就一个双方一致同意的折衷方案。采用此法来解决问题,既不会浪费金钱,还能进一步加强彼此的友善关系和合作精神。这也是促进经济发展,增进财富的快捷途径。□主动让步引诱对方是必要的
  在商场上如此,在交易上如此,在公司工作时也如此,往往会有讨价还价的情形发生,所以会发生这种情形,都是由于双方皆无让步的意念,这一来,双方势必相持不下。此时若某方有让步打算,不但能打开僵局,而且还能诱使对方让步。
  譬如,某公司的部长给下属一科长布置一项任务,并要求他百分之百完成,但这位科长自忖只有完成八成的能力,但不答应似乎也不行,于是便答应部长只能办五成而已,部长感觉到对方在让步,也不再坚持,就自动降低了工作要求,只需他完成七至八成即可,可见这位部长的让步完全是由于科长的让步引发出来的。
  在这种讨价还价的过程中,难免会引起部长的不悦,最后,部长甚至可能会以命令来压制你,所以在部长的命令尚未下达时,你马上表现出让步的姿态,还可以平息部长的情绪。
  这种手法可以在公司运用,也可以在国际贸易中运用。譬如日、美两国在有关贸易洽谈的时候,由于美方态度强硬、条件苛刻,实使日方无法接受,若继续僵持下去也不是办法,于是,日方采取了让步姿态,但在采取此对策前,须以不影响整体贸易为前提,例如将一些小型的贸易项目,如牛肉、柑桔等,作大幅度的让步。而这种让步不但打开了僵局,而且产生先发制人的功效。
  一方虽表面让步,但也得要多举些无关紧要的项目,而且幅度要大,对方也就不好作更苛刻的要求。例如,对方确实无法付出如此大笔的款项,我们就得故意做出无奈状,勉强答应给他一些缓冲时间,或允许对方分期摊还。这样对方便感觉到你是在让步,最后你所得到的反而是对方的全面让步。□吹毛求疵击中要害
  谈判中,讨价还价时,对方的目标越高,对我方越不利。对方的目标很高,要价往往居高临下,成交价格也就很难降低。因此,买方要降低对方的要价,首先要降低对方的目标。
  给对方的商品挑剔毛病,就等于贬低产品的价值。如果商品的价值被贬低,商品价格在人们心目中就失去了应有的基础。
  因此,谈判讨价还价时,如果能将对方的商品挑出一大堆毛病来,比如从商品的功能、质量到商品的款式、色泽等方面吹毛求疵,这样,就等于向对方声明:瞧你的商品多次。对方的要价就会成为空中楼阁。苹果熟了,果园里一片繁忙景象。
  一家果品公司的采购员来到果园。
  “多少钱1公斤?”
  “1。6元。”
  “1。2元行吗?”
  “少一分也不卖。”
  目前正是苹果上市的时候,这么多的买主,卖主显然不肯让步。不久,又一家公司的采购员走上前来,先递过一支烟,问:“1·6元。”
  “整筐卖多少钱?”
  “零买不卖,整筐1。6元1公斤。”
  卖主仍然坚持不让。买主却不急于还价,而是不慌不忙地打开筐盖,拿起一个苹果在手里掂量着,端详着,不紧不慢地说:“个头还可以,但颜色不够红,这样上市卖不上价呀。”
  接着伸手往筐里掏,摸了一会儿摸出一个个头小的苹果:“老板,您这一筐,表面是大的,筐底可藏着不少小的,这怎么算呢?”边说边继续往筐里摸着,一会儿,又摸出一个带伤苹果:“看!这里还有虫咬,也许是雹伤。您这苹果既不够红,又不够大,有的还有伤,无论如何算不上一级,勉强算二级就不错了。”这时,卖主沉不住气了,说话也和气了:
  “您真想要,还个价吧。”
  双方终于以每公斤低于1。6元的价钱成交了。
  第一个买主遭到拒绝,而第二个买主却能以较低的价格成交,这里关键在于,第二个买主在谈判中,采取了“吹毛求疵”的战术,说出了压价的道理。
  只有掌握了商品的有关技术知识,才有助于给商品进行正确的估价,避免在谈判中吃亏上当。而你对对方商品吹毛求疵,才能挑到点子上,使对方服气。
  如果你在吹毛求疵时,面面俱到,抓不住重点,击不中要害,不但不足以说明问题,而且会引起对方的怀疑,以为你在故意刁难他,这样,谈判就很难进行下去了。
  还有,对一些优质产品、名牌产品,不能一味贬低。对某些商品的贬低如果过火,可能会激怒对方。
  若从相反的立场来说,卖主如何对付吹毛求疵的战术呢?(1)必须很有耐心。那些虚张声势的问题就会渐渐露出马脚,失去影响力。
  (2)要能直攻腹地,开门见山地和买主私谈。
  (3)对于某些问题和要求,要能避重就轻或视若未睹地一笔带过。(4)当对方节外生枝或无理挑剔时,要及时提出抗议。(5)向买方建议一个具体且彻底的解决办法,而不去讨论那些没有关系的问题。
  □俗语可亲
  通常当人们想要小心回答的时候,都会有一些特别爱用的辞句。当雄辩家遇到难题时,你可能会听到他采用下列的辞句:
  (1)请你把这个问题再说一次。
  (2)我不十分了解你的问题。
  (3)那要看……而定。
  (4)那已经是另外一个主题。
  (5)你必须了解一下历史的渊源背景,那是开始于……(6)在我回答这个问题以前,你必须了解一下详细的程序。(7)对我来说,那……
  (8)就我记忆所及……
  (9)我记不得了。
  (10)对于这种事我没有经验,但我曾经听说过……
  (11)这个变化是因为……
  (12)有时候事情就是这样演变的。
  (13)那不是“是”或“否”的问题,而是程度上“多”或“少”的问题。
  (14)你的问题太吹毛求疵了,就像一个玩文字游戏的教授。(15)你必须了解症结之所在,并非只此一件而是许多其他的事情导致这个后果,比方说……
  (16)对于这个一般性的问题,让我们专题讨论……
  (17)对于这个专门性的问题,通常是这样处理的……(18)请你把这个问题分成几个部分来说。
  (19)喔不!事情并不像你所说的那样。
  (20)我不能谈论这个问题,因为……
  (21)那就在于你的看法如何了……
  (22)我并不想逃避这个问题,但是……
  (23)我不同意你这个问题里的某个部分。以上这些辞句,在商业谈判中有参考价值吗?回答无疑是肯定的。
  《纵横捭阖—哈佛谈判术》
  商务谈判技巧(二)
  诱敌深入引其入彀
  □引经据典借助名人
  我们平常如果听到“诚如各位所知”这句话时,即使所言我们并不知道,不曾听过,也不曾看过,但感觉上也会产生一种似曾相信的效果,或则相信别人知道但也许我还不知道。
  当某一权威人士赞赏某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写得好时,多数人也会肯定这是本好书,也许这本书只是出自一位默默无闻的青年作家之手,但经某权威人士的推荐,有可能成为销路很好的畅销书。
  凡此皆属一种错觉,人们常会在无意之中,将被推荐的书与推荐者的权威混为一谈。这种心态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渗透到人的心中,例如电视广告,或宣传海报往往利用名人的权威,这是应用心理学的原理。所以具有说服术技巧的人,便经常引用名人名言或著作来证实自己的话的价值,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
  但在使用这一技巧时,也必须小心。例如电视中的广告,必须考虑商品的性质,否则便会产生反效果,我们举一个失败的例子。某厂商在电视上推出健康酒的广告,一般人只要一听说健康酒,便会与中药联想一起,可是这一广告为何会失败呢?原来他们认为“秘方”这个字眼太过于老旧,于是便引用了现代的新鲜字眼,如注重现代化设备、制作、严格卫生检验等广告词,这里恰恰忽略了一般消费者对于中药有着根深蒂固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广告里提的所谓现代化设备等,难以冲淡消费者对中药持有的观点。所以,必须考虑周全,对症下药,否则适得其反。譬如,公司的小职员所说的话,希望上司采纳,他说服上司时用了“曾得过诺贝尔奖的F博士说过……”上司则必定考虑,而使他的建议得到重视。□避开问题巧妙搪塞
  某公司职员向上级反应调整工资及每周休息两日等极现实且具体的要求。如果你是负责人,你会如何处理呢?此时你若将这些问题一一作答,则极可能会上了他们的当,甚而使对方得逞。但一位聪明的经营者,他是不作正面答复的,而是巧妙地闪躲正面的问题,并以基本问题来搪塞,譬如:“各位所提的都是些切身的问题,我也深深了解问题的严重性,但可否请各位再将眼光放大,看得更远一些,因为各位皆为本公司的职员,也可以说靠公司生活,而公司也是非常希望尽量改善各位的生活,但如果一定要按照各位的要求做的话,公司很可能会站不住脚,若真有这种后果,各位的生活会成问题,难道各位想见到这一事实吗?各位再想想,目前社会的经济情况已十分恶劣,还要公司提高待遇吗?希望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