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了他当时基本上是一个水成论者。论文发表后,有许多评论称赞他观察地
质现象的细致和深入,并显示了他在地质研究中的才干。
为了占有各类地质资料,掌握野外考察的基本知识,莱伊尔于1822年特
地到家乡文其尔海地区考察海退现象,验证这个地区的海陆变迁和地层变
化。1823年,莱伊尔参加了将他引进地质学大门的导师巴克兰教授领导的地
质小组,到英格兰南部萨塞克斯郡和怀特岛进行地质考察,研究那里的下白
垩统地质界限与相互之间的关系。1824年,又随同巴克兰到苏格兰湖区进行
专题考察,对湖的形成以及该区地层、地质演变做了详细的记载。这些活动
… Page 13…
大大丰富了莱伊尔的地质知识。
同年,莱伊尔专程陪同法国地质学创始人普利沃斯特到英格兰和苏格兰
进行地质考察,对那里的地层、岩石、矿物及构造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在野外的共同生活中,莱伊尔从普利沃斯特那里学习他的专长和工作方法;
在共同探讨中,莱伊尔受到极大的启发和教育。
1825年,莱伊尔发表了关于岩脉侵入沉积岩的论文。从这篇论文可以看
出,随着对地质现象的广泛观察和深入分析,莱伊尔逐步发现有许多地质现
象不能用水成论的观点来解释,开始对老师的水成论产生疑问。
1827年春,莱伊尔有机会读到拉马克的名著《动物哲学》。这本书引起
了他的深思,尽管一时他还不能完全接受拉马克的理论,但这物种可变的真
理,不能不动摇他对水成论的崇拜。
同年,莱伊尔在评论施克罗柏写的《法国中部地质》一书时,提出了与
郝屯学说相似的论点,把许多地质现象都归因于一般自然进程中水与火的作
用。这种论点基本上排除了宗教迷信的愚昧和旧观念,可见莱伊尔通过地质
考察和同著名科学家的广泛接触,学术思想有了较大的变化。
1828—1829年间,莱伊尔的学术思想非常活跃,他认为郝屯的火成论对
解释许多地质现象,特别是火山活动、火山作用以及火成岩的生成问题是比
较正确的;同时又受到拉马克思想的影响和启发,在他思想上孕育着地球历
史是渐进的概念。在这时,他与苏格兰地质学家莫奇逊(1792—1871年)合
作发表了一篇 《以法国中部火山岩说明河谷的冲蚀现象》的论文,文中的论
点是水成作用与火成作用相结合,并明确提出了自然变化的渐进作用。文章
发表后,遭到他的老师——水成论的维护者巴克兰教授以及许多权威地质学
家的反对和攻击,这对刚刚形成独立论点的莱伊尔来说,确实承受了沉重的
压力。但他的地质渐进观点已初步形成,他尊重科学事实,敢于坚持真理的
精神,博得了当时许多进步学者的同情与支持。
1824年以后,莱伊尔曾多次去巴黎,在那里结识了许多著名的自然科学
家,除居维叶、拉马克外,还有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院矿物学教授布朗尼亚尔,
法国地质学创始人普利沃斯特,德国自然地理学奠基人洪堡 (1769—1854
年)等。同他们交往、合作,共同探讨地质理论问题,对善于吸取他人长处、
概括能力很强的莱伊尔来说,真是受益非浅,可以说,这对他的进化论地质
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比如,原来莱伊尔是反对拉马克物种可变
理论的,他认为地球上的生物没有什么重要的变化,这一点在最初几版《地
质学原理》有关章节中,有明显的反映。1827年,莱伊尔读了拉马克的《动
物哲学》一书后,思想上开始发生变化,后来接受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和物种起源理论,纠正了自己的错误观点。
洪堡也是水成论领袖魏尔纳的学生,但他也是给水成论以致命打击的
人。他对世界各地的矿物、山脉和形成和变质现象,对火山作用以及自然历
史有着极深的造诣。他指出:火山作用不仅在地球的古代地质史中起了巨大
作用,并且在现代地质史上也起着巨大的作用。他发现,生成于山脉中或形
成火山岛的火山是成线状分布的,他还提出了火山与深入地球内部的地壳断
裂有关的思想。
1822年,洪堡发表了《东西两半球之岩层论》很受称赞,《宇宙》一书
的出版,更使他名震天下。洪堡的这些论点,特别是关于火山现象的理论,
对莱伊尔影响很深。在《地质学原理》一书中,有大量关于火山问题的论述,
… Page 14…
比较充分地反映了洪堡的理论观点。
莱伊尔虽然在跨进地质学大门的初期,受了老师巴克兰的影响,但随着
广泛而实际的考察和对地质学史的深入研究,使他逐步清醒,并发现水成论、
火成论以及新兴起的灾变论,都与上帝的创世论一脉相承。他先后接受了郝
屯和洪堡等人的进步思想,开始建立自己的地质学理论。
莱伊尔在长期野外考察掌握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说明过去
的地质现象应在现在的自然现象中寻找;并建立了过去和现在的地质作用的
同一性的概念,从而奠定了莱伊尔渐进论思想的基本论点。
同时,莱伊尔还进一步提出了地质的外力因素:风、雨、河流、海浪、
潮汐、冰川、火山和地震等,经过漫长的地质历史,不断侵蚀、搬运以及沉
积作用,改变着地表结构和地壳构造,从而论证了这种地质作用是缓慢的。
他根据遍布欧洲的第三系与现代沉积相对比,提出:古今的这种“微弱”的
地质作用是均一的,因而推断出过去的地质过程同样也是缓慢的。
莱伊尔的这种论点,同当时盛行的居维叶的灾变论针锋相对,从而揭开
了地质学发展史上的又一场大论战——灾变论与渐进论的论战。
论战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地壳及其生命的成因起源与变化是突然瞬间发
生的,还是逐渐、连续、缓慢地发生的。莱伊尔在论战中充分地论述了自己
的渐进观点,指出灾变论由于过低估计了过去时间的长度,结果把毫无关系
的事件扯到一起,好像它们是同时存在似的。他说,居维叶把几百万年,误
认为几千年,导致了对地球的年龄和历史做出荒唐的结论;同时指出灾变者
过于夸大了各种作用的力量及其猛烈程度,因而在追溯原因时,就虚构出“超
自然”神的存在。
论战中,莱伊尔广泛而系统地论证了渐进论的核心——“将今论古”的
现实主义理论和方法,并概括成为一句名言:“现在是了解过去的一把钥匙。”
莱伊尔以渐进论有力地驳斥了居维叶关于地球历史多次灾变的陈腐论
调。地质学经过对灾变论的批判,抹去了居维叶给地球发展史涂上的神秘色
彩,把地质学引向了进化、科学的发展道路,正像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
一书中指出的:“只是莱伊尔才第一次把理性带进地质学中,因为他以地球
的缓慢的变化这样一种渐进作用,代替了由于造物主的一时兴发所引起的突
然革命。”
… Page 15…
四、划时代的名著——《地质学原理》
莱伊尔经历了10年的艰苦努力,足迹遍及欧洲各地,掌握了大量而丰富
的第一手地质资料,在综合、汲取19世纪以前不同时期各自然科学家之所长
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个严整的、新的地质学理论——渐进论。为了总结自己
学习、工作经验,并有理有据地驳斥灾变论者的各种虚构和推测,他产生了
编写《地质学原理》的愿望,并立即动手工作。
1828—1829年间,莱伊尔制订了编写《地质学原理》的计划。为了充实
写作计划,他又到法国的奥沃尼、意大利的罗马、西西里一带进行地质考察,
取得大量资料。这些资料使莱伊尔认识到自然作用是地表变化的主要原因。
他认为现在活动的一些起地质营力:风力、河流、海流、潮汐、火山、地震
等等,加上地球内部的运动,都是改变地球外貌和促使地质作用发展的动力。
这就是莱伊尔进化论思想的基础,也是他提出现实主义的原则的基础。
1829年,莱伊尔完成了《地质学原理》第一卷的编写工作,1830年付印
出版。第一卷共分两篇:第一篇有14章,主要论述地质学研究的内容、地质
学发展简史、地质现象的自然法则等。其中关于地质学发展史就占3章篇幅,
在这一部分,莱伊尔比较详细地、系统地阐述了古代地质知识的积累、发展
和地质进化论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篇共分11章,主要是论述无机界中现时正在进行的各种变化。莱伊
尔把地质现象归因于一般自然过程中水和火的作用,认为地球表面是屡经变
化的,这种变化一直在缓慢而不停息地进行着。书中对岩石的剥蚀、搬运、
堆积等作用都做了比较系统的阐述,并特别精辟地分析了欧洲和北美洲北部
的许多与当地地质结构完全不同的大量巨型漂砾,其成因与地理分布是水成
论和火成论都无法解释的课题。只能把各种现存作用力综合起来加以考虑,
才能比较确切地解释这个地质现象。同时,他还指出,与漂砾相联系的泥沙
沉积层的原理形状和特点,也是综合各种作用力,主要是“沉积作用和剥蚀
作用”的结果。这样,不仅比较容易理解沧桑变化的地质事实,同时也有力
地驳斥了不同地层都是由于突然的灾变所形成的错误理论。
1832—1833年,莱伊尔的《地质学原理》第二卷和第三卷相继问世。其
主要内容是论述了无机界和有机界正在进行着的各种地质变化。
第二卷分为两篇:第二篇(续)共包括八章,主要论述了火山和地震的
成因及其影响。第三篇共16章,内容是关于有机界现时正在进行的变迁。其
中有拉马克的物种变异论、物种性质及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说,有物种的地理
分布与移徙、人类的起源与地理的分布,特别是论述了关于珊瑚的形成理论,
这些丰富的内容反映了19世纪进化论地质学派的先进思潮。
这里必须说明一下: 《地质学原理》在最初(第五版之前)分为四篇,
1838年,莱伊尔将第四篇扩充成为独立专册,命名为《地质学纲要》;到1851
年,他又将这部分重新编写,充实、修订,定名为《普通地质学教程》;1865
年再次改名为《地质学纲要》,先后共出了6版,影响深远。莱伊尔在这本
书中建立了地层系统,论述了岩层分类、分布、形状和结构,其中对火山岩、
深成岩、变质岩的特征也做了精辟的阐述。就内容来看,它同《地质学原理》
是各有千秋。到1873年,《地质学原理》共出版门版,各国都有译本。我国
于清代同治十二年(1873年)由华衡芳翻译出版,译名为《地学浅释》。1959
年,徐韦曼先生从《地质学原理》英文第11版再次译成中文,由科学出版社
… Page 16…
会分两册出版。
莱伊尔在《地质学原理)一书中,列举了大量事实,分析了大量的资料,
用当时所观察到的自然界的各种地质营力(如风、雨、河流、火山、地震、……)
来阐明了古今地壳的变迁,为动力地质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前提;用历史比
较的观点,说明地球的面貌是缓慢改变着的,从而为以后历史地质学的建立
奠定了理论基础。
莱伊尔对沉积岩经过高温、高压作用,使之发生结晶,再结晶的岩石,
称为变质岩,这样,他就比较确切地建立了岩石学的分类系统。
莱伊尔在书中还揭示了不同岩层中不同地质时代的生物化石同现代生物
之间的关系。指出,地层年代愈新,生物的类型与现时生存的物种愈相似。
莱伊尔通过对地层变化历史的研究,解释了生物进化史,从而为生物地层学
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莱伊尔的《地质学原理》的问世,促进了矿物学、岩石学、地质学、古
生物学、生物地层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向纵深发展,推动了地质学新学
科的建立,它不仅完善了地质科学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生物进化论开辟了
道路。
据记载,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乘“贝格尔舰”做环球旅行时,就随身
携带着莱伊尔的《地质学原理》第一册,他说:“莱伊尔在他那本可钦佩的
书中发表了他的观点,现在我已变成了这个观点的热心信徒。南美洲的地质
调查,引导着我把这些观点的某些部分,引伸到更深入的程度。……”。著
名的生物学家赫胥黎也指出:“莱伊尔是一个主要的行动者,为别人和我自
己铺平了达尔文主义的道路。”
莱伊尔的《地质学原理》是一部代表19世纪进化论地质学的总结性的作
品,它反映了到19世纪中叶为止地质科学的先进思潮,因此,这本书被誉为
自然科学史上划时代的名著。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除了盛赞康德、拉普拉斯、达尔文等人
的功绩外,也高度地评价了莱伊尔。恩格斯指出,在自然科学史上,对保守
思潮打穿了“缺口”的杰出科学成就有:“第一个缺口:康德和拉普拉斯。
第二个:地质学和古生物学(莱伊尔,缓慢进化说)。……”
莱伊尔的这部著作,构成了莱伊尔进化论的地质思想,莱伊尔在《地质
学原理》第10版序言中指出:“这些事实和论证,可以使我相信,现在在地
球表面上或地面以下活动的作用力的种类和程度,可能与远古时期造成地质
变化的作用力完全相同。”
这就是莱伊尔提出的“将今论古”的现实主义原则,作为研究过去地质
作用的方法,至今仍有其现实意义。
… Page 17…
五、不懈进取
《地质学原理》第一册的出版,标志着莱伊尔在学术上进入了成熟阶段,
他书中渐进论的思想,引起了科学界的激烈争论,莱伊尔也随着这部巨著的
广泛流传而扬名于世。
《地质学原理》出版后,莱伊尔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野外地质考察和研
究工作上,通过地质实践,不断地验证自己提出的理论和观点,充实和完善
《地质学原理》的内容。从1830年到1873年的43年间,《地质学原理》共
出了11版,每一版的修改和补充,都是他艰苦野外地质考察的最好记录,是
他的心血的结晶。
《地质学原理》出版这一年,莱伊尔已满33岁,但由于他的全部精力都
集中在地质考察的研究工作上,个人的生活问题从未列入日程,特别是1830
年以后,他的精力更是集中于地质考察和《地质学原理》各版的修订工作上,
直到1832年7月12日,莱伊尔才同玛丽·伊丽莎白·诺尔妮结婚,这时莱
伊尔已满35周岁,诺尔妮只有23岁。当时莱伊尔正在撰写《地质学原理》
第二、三册,同时又忙于第一册第二版的出版,时间很宝贵。在取得了夫人
的同意后,莱伊尔决定趁蜜月旅行之际再进行一番地质考察。他们通过波恩,
沿莱茵河向上,穿越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到意大利北部,沿途还做了专题考
察,取得了大量资料,丰富了《地质学原理》第二、三册的内容。
1833年,莱伊尔再次从巴黎到波恩,沿莱茵河到法兰克福、曼海姆,直
至比利时的东部和法国的北部滨海一带进行了地质考察,对那里的海陆变
迁、海岸结构做了详细的研究。
1834年,莱伊尔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进行地质考察,特别是对瑞典海岸
上升现象颇感兴趣。在这次野外考察中,他研究了冰川现象和冰川活动,这
次考察所取得的成果都补充在《地质学原理》一书第三版中。
1835年,莱伊尔应邀参加了在波恩召开的德国科学协会会议,会上受到
与会者的尊敬,被选为地质学组的领导人之一,同德国著名地质学家冯·布
赫,法国著名地质学家埃里·德·鲍曼轮流主持地质组的工作。在会议期间,
莱伊尔多次同他们进行讨论与交谈,获得颇大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