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扩张,塞尔维亚、瓦拉几亚、摩尔达维亚先后成为其附属国。
1385年,女王昂儒的玛丽亚(1382—1385)嫁卢森堡的西吉斯孟德。卢
森堡王朝取代安茹王朝。
西吉斯孟德 (1387—1437)统治时期,先后兼任德国国皇和捷克(波希
… Page 50…
米亚)国王,长期不在国内,并出售王室产业用于广泛的目的,造成王权衰
落。
15世纪迅速崛起的奥斯曼帝国侵入东南欧洲。匈牙利与东欧诸国组成联
盟抗击奥斯曼军队。16世纪,匈牙利为奥斯曼帝国占领。但自1453年奥斯
曼军队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欧洲就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
代。
… Page 51…
5。俄罗斯
(1)基辅罗斯(862—1054)
5—8世纪,东斯拉夫人居住在现今基辅以北、德涅斯特河以东的东欧平
原。9世纪,原始公社已经解体,农村公社中分化出私人占有土地与奴隶(家
仆)的武士 (主人),他们强占公有的森林、牧场,各部落内部矛盾激化,
冲突不断,社会生活失去秩序。为了维护社会的共同利益,各部落联合邀请
势力强大的瓦里亚格人主持公道,建立秩序。862年,瓦里亚格人军事首领
留里克兄弟应“召请”到诺夫哥罗德,建罗斯国,并任第一任王公。同一期
间,瓦里亚格人商队首领阿斯科德和迪尔在基辅亦建立国家。882年,罗斯
大公奥列格攻占基辅,遂迁都基辅。
建国后的很长期间,罗斯王公的基本政策是征战劫掠与对外贸易,既用
武力向被征服的地区索取贡物,又保护商队贸易。907年,奥列格进攻君士
坦丁堡,获得免交贸易税的特权。
10世纪中叶,罗斯人皈依希腊派基督教。9世纪以来,在与拜占庭帝国
的频繁贸易接触中,已有不少罗斯人信奉基督教,但多数罗斯人仍奉多神教。
弗拉基米尔(980—1015)统治时期,最初只想改革多神教,无奈信奉不一,
国体不固,遂决意皈依基督教,于988年宣布基督教为国教,强令基辅居民
接受希腊神甫的洗礼。大公本人带头向教会交纳什一税。罗斯教会组织形式
依照希腊教会,并处于君士坦丁堡大教长的教权之下,主教、大主教亦由希
腊人担任。雅罗斯拉夫 (1019—1054)统治时期,继续与拜占庭保持良好关
系。1051年,在拜占庭影响下修订《罗斯法典》。
1054年,雅罗斯拉夫死,国土在其三个儿子之间分配。基辅罗斯瓦解。
(2)封建割据时期(1055—1240)
11—13世纪中叶,雅罗斯拉夫的后裔互相残杀,内战不断,形成了十几
个相对独立的罗斯公国。大公的军事力量是他自己供养的武士队,上层武士
也是领有土地的领主。遇到战事,大公也要到城市居民中征兵。在这方面,
由全体自由居民参加的市民会议 (维彻)亦有很大权力,可以用不出兵来迫
使大公讲和。
1136年,以诺夫哥罗德为首的西北罗斯宣布独立,成立贵族共和国。国
家机构主要是公爵及下设的市政官和千人长领导的执行机构,以及市民会
议。
12世纪中叶,东北罗斯的罗斯托夫—苏兹达尔公国崛起。大公安德列
(1157—1174)统治时期,迁都弗拉基米尔;1169年,攻克基辅。
西南罗斯早已脱离了基辅,为独立的加利奇公国。12世纪,又分裂出沃
累公国。1199年,大公罗曼将加利奇公国和沃累公国统一为加利奇—沃累公
国。
在南部罗斯,12世纪中叶,从车尔尼戈夫公国中分裂出穆罗姆公国和里
亚赞公国;其后,车尔尼戈夫公国又分裂为20多个封建领地。
到13世纪中叶,罗斯的封建关系已经基本确立。土地被王公贵族瓜分,
成为他们的世袭垄断领地。王公贵族也形成等级,最上层的是大公,领有公
国,其下是领有大大小小领地的贵族(波雅尔)。他们在自己的领地享有司
法与行政特权。此外,教会也占有大量土地,成为社会的特权阶层。农民已
经完全成为依附于大小领主的依附农民,其中包括:国家依附农民 (斯美尔
… Page 52…
德,由古代罗斯农村公社的自由农民演变而来),有因无力偿还债务而沦为
依附地位的(扎库比),以及由于封建契约而沦为依附农的(里亚多维奇)。
(3)钦察汗国的统治与莫斯科公国的兴起(1243—1480)
1237年,拔都率蒙古军队进入东北罗斯,至1240年12月,相继攻占罗
斯各公国。1243年,拔都在伏尔加河流域建钦察汗国(金帐汗国),国都萨
莱城。
作为罗斯各公国的宗主国,拔都向各罗斯大公颁发“封诰”,大公们朝
见拔都并领受“封诰”,以示臣服。拔都向几个主要城市派遣了行政长官,
并派官员清查人口和土地,作为征收税赋的依据。在拔都的统治下,教会与
宗教活动受到尊重,对罗斯的王公和僧侣也免除税赋。
14世纪初,讨好钦察汗的政策,使莫斯科公国崛起。1328年,钦察汗国
册封莫斯科公“弗拉基米尔及全罗斯大公”,为其征收税赋。此后,莫斯科
公的领地不断扩大。莫斯科已经成为全罗斯的总主教驻节地。大公底米特里
统治时期 (1359—1389),与城市结盟,实行优待工商业的政策,并三次东
征,平定了罗斯内部的政敌,主要是特维尔公国。随后,开始了与钦察汗的
战争。
14世纪中叶,因宫廷内部的无休止的争权斗争,钦察汗国已逐渐衰落。
1378年,底米特里率罗斯人在沃查河第一次击败蒙古军队。1380年9
月,底米特里又在库利科沃战役大败蒙古军队。钦察汗只身逃走。1382年,
蒙古汗脱脱迷失率大军重返罗斯,攻破莫斯科,底米特里再次称臣。
进入15世纪,莫斯科国的势力不断扩张,逐步完成了对罗斯的统一。1472
年伊凡三世与亡国的拜占庭公主结婚,自诩继承罗马帝国,并使用“全俄罗
斯君主”及“沙皇”的称号。1480年,蒙古军队与伊凡三世的军队在乌格腊
河两岸对峙。进入冬季,伊凡撤兵,蒙古军队亦退走。至此,持续两个世纪
的蒙古人对罗斯人的宗主政权彻底废除。
… Page 53…
6。拜占庭帝国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幅员辽阔,横跨欧亚非
三洲,版图包括巴尔干半岛、叙利亚、小亚细亚、亚美尼亚、巴勒斯坦、两
河流域和埃及等地区,建都君士坦丁堡,即原希腊移民城市拜占庭,故又称
拜占庭帝国。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的无政府的年代,拜占庭帝国虽亦屡次遭
受日尔曼人侵袭,但它却渡过了危机。罗马帝国的文明:政治制度、基督教
和东方—希腊文明在这里融合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明。
(1)早期的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帝国是一个专制君主统治的国家。强大的中央政府管理着国家各
方面的事务。政府继承了罗马帝国的立法制度、行政官僚体制和管理原则。
全国设四个行政区 (省),行政区的长官直接向帝国皇帝负责。实行军政分
治。查士丁尼 (527—565)统治时期,建立常备守边部队(边防军),并沿
边界构筑堡垒,以抵御蛮族的入侵。
在宗教问题上,拜占庭帝国也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一直奉行严格控
制教会的政策。基督徒不仅视国家的统治者为世俗的君王,而且尊他们为神
圣教会的保卫者。但基督教仍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意识形态。教会占有大量土
地,免除税赋,并享有征收什一税的特权。政府的宗教政策在支持正教派的
两性论(基督的神性和人性并存),或是支持一性论(基督的神性取代了人
性)上摇摆不定,并试图使他们和解。这种状况直至一性论占统治地位的省
区被伊斯兰人占领才结束。680年,君士坦丁堡第六次全基督教会议谴责一
性论异端,正教派基督教成为拜占庭帝国的国教。
拜占庭的贵族占有大量土地,也很富有。但是,他们没有西欧封建贵族
那样的政治特权。佃农和占有小块土地的自由农民在农业劳动者中占大多
数。他们有权使用公共森林和牧场,并组成农村公社,在帝国代理人的监督
下,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他们交纳国家租税,教会的什一税,是国家财政
和军事力量的源泉。
帝国政府运用行政手段严格管理手工业和商业。东罗马地区人口稠密,
手工业和商业都十分发达。繁荣的经济构成了强盛国力的基础。政府也极为
关注社会的经济活动,除对矿业、盐业、军事设备制造以及一度对丝绸业实
行垄断式经营外,对于其他手工业和商业领域,则通过具有行政色彩的行会
制度予以控制。在拜占庭,各个手工业和商业行业都有行会组织。政府制定
了各种行业的管理规则,例如学徒取得行东的条件,产品出售的价格、地点,
行东可以取得的利润率,以及制造技术和产品质量方面的规定等,通过行会
贯彻这些规定,管理各个行业。有的行会还承担政府职能,如巨大公共工程
的建造,某种税款的征集等。行会成了政府管理工商业不可缺少的工具。因
而行会无所不在,甚至在公路和桥梁上工作的奴隶也属于奴隶“公会”。政
府对行会的严密管理并没有剥夺行会成员的财产权与人身自由。而且,政府
还赋予行会以行业的垄断权,给予某些特殊行业以免除军事劳役的特权,从
而保证了行会成员的稳定生活。
532年,君士坦丁堡爆发反对贪官污吏、苛捐杂税的反政府起义。起义
被镇压后,查士丁尼改进了官员的俸给制度,废除买卖官职。529年,颁布
《查士丁尼法典》;533年,颁布《法学汇纂》。533年,开始了长达20年
的西方征服战争,旨在恢复罗马旧制。查士丁尼死后,征服的土地逐渐丧失。
… Page 54…
6世纪末,游牧民族时常进犯,外患频繁。
(2)7—9世纪的政治、宗教改革
赫拉克利乌斯 (610—641)统治时期,为了抵御波斯人、阿拉伯人的入
侵,改革了军政分治的政治体制,建立军事长官领导的地方军事行政区。全
国设3个大军管区,各军管区设军事总督一名,掌握军政大权,节制军队与
民政官员。此后,军管区的管辖区域逐渐缩小,数目越来越多。此外,为了
保证军队的稳定,建立士兵财产制度。国家从公共土地和没收的地产中划出
一部分作为封地,封赐给士兵,条件是士兵本人和人们的男性后裔承担永久
的军事服役,服军役成为世袭。因军功而进入上层社会的军事贵族由此崛起。
立奥三世 (717—741)对修道制使千万人脱离经济活动感到忧虑;对教
会积聚了巨额财富而又不纳税深感不满;为了抵御外敌,进一步完善军管区
制度,稳定军队,又需要大量的土地和财富。于是,726年开展了圣像破坏
运动。旨在限制教会的发展,剥夺教产。立奥宣布:供奉圣像同偶像崇拜一
样,皆属异端;下令撤消和销毁所有圣像、圣物,取缔一些修道院,令修道
士还俗;并要求僧俗贵族在反对圣像崇拜的法令上签字,拒绝者免职。对此,
军事贵族、异端教派——保罗派坚决支持,高级僧侣、旧贵族以及罗马教廷
持反对立场。罗马教皇格雷戈里三世宣布开除立奥三世和所有圣像破坏者的
教籍。腊万纳总督辖区发生了叛乱。许多坚持崇拜圣像的僧侣被囚禁、流放
甚至被处死,修道院被封闭,教会的土地、财产被没收。军事贵族和作战有
功的官兵获得了土地。8世纪末至9世纪初,帝国曾一度放弃了反圣像崇拜
的政策。直至843年,皇帝狄奥多拉宣布恢复圣像崇拜,这一政治—宗教运
动才告结束。但皇权高于教权的政治格局没有改变。教会被没收的土地也不
能再收回。
800年,罗马教皇为法兰克国王查里曼加冕,尊其为“罗马人的皇帝”。
一直认为继承着罗马帝国法统的拜占庭帝国拒不承认这一提法。867年,罗
马和拜占庭各自把对方的总主教开除出教籍。
(3)马其顿王朝与短暂的拉丁帝国(867—1261)
马其顿王朝(867—1024)是拜占庭历史上的黄金时代。皇帝被视为神圣
的君主,法统的观念已牢固确立;宫廷豪华,礼仪繁缛。军力得到加强。对
阿拉伯人的战争转入攻势,961年,消灭了阿拉伯海军。东欧诸国及俄罗斯
先后皈依了君士坦丁堡的东派基督教教会。到975年,巴勒斯坦、小亚细亚
都已收复。1018年,兼并了保加利亚王国。一些罗斯公国也先后称臣。
但是,连年征战,财力消耗过大,使得税赋不断增加,自由农民破产。
马其顿王朝晚期,土地兼并加剧,多次爆发地区性的农民起义。为了稳定政
府的税收和国家的兵源,992年,政府颁布法令,禁止掠夺村社的土地;996
年,巴西尔二世命令归还一切侵占村社农民的土地。但是,这些法令未能发
挥实际作用。农民逐渐成为丧失人身自由的农奴。
869年,君士坦丁堡的东派教会依罗马教皇的条件与罗马教廷议和。920
年,正式与罗马重新联合。但双方的摩擦依旧不断。1029年后,得到教皇支
持的诺曼人逐步占领了拜占庭在南意大利的据点。双方的矛盾又趋激化。1054
年,罗马教会和君士坦丁堡教会彻底分裂。分裂后的东部教会标榜自己的正
统性,故称“东正教”;又因采用希腊礼仪,也称“希腊正教”。
阿历克塞一世(1081—1118)统治时期,随着领有军事采邑的中下级军
人逐渐成为了大土地贵族的封臣,军管区制度不可避免地瓦解了。取而代之
… Page 55…
的是法兰克采邑制式的军事封建制度——普洛尼亚制度。政府将国有土地和
村社土地分给公职贵族,终身享用,不得世袭;公职贵族必须按所领土地的
面积为国家提供兵员;同时,公职贵族也取得了对在这土地上耕种的农民的
支配权力,农民是依附于贵族的“巴力克”。此后,这些采邑逐渐成为世袭
的封建领地。
1204年4月13日,为攻伐异教徒而兴起的十字军,却攻占了信奉基督
教的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十字军纵兵劫掠七天,古城遭受空前洗劫。
随后,十字军在所占土地上建立了“拉丁帝国”。由威尼斯和十字军组成的
委员会推举弗兰德尔伯爵鲍德温任皇帝。
(4)最后的年代(1261—1453)
1261年,尼凯亚皇帝迈克尔八世(1261—1282)夺回了君士坦丁堡。但
复国后的拜占庭帝国,领土大大缩小,有如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城邦国家。
工商业日趋萎缩,财政枯竭,皇冠上的珠宝都抵押给了威尼斯人。14世纪上
半叶,接连爆发内战和异端教派的起义。迈克尔虽努力与西方修好,但东面
的奥斯曼帝国已迅速崛起。
14世纪30年代以后,土耳其人开始征服拜占庭帝国的领土。1373年,
拜占庭皇帝向奥斯曼帝国称臣纳贡。1393年,土耳其人围攻君士坦丁堡长达
9年,因蒙古人在安卡拉大败土耳其苏丹,才于1402年撤兵。1422年,土耳
其人卷土重来。1439年的佛罗伦萨的宗教会议上,拜占庭皇帝约翰八世,向
西方屈服,承认罗马教皇的最高权力,希望籍此换取西方的援助。对此,国
内的希腊人强烈反对。1453年4月,土耳其人总攻君士坦丁堡,5月29日攻
破,拜占庭帝国灭亡。奥斯曼帝国迁都君士坦丁堡。
… Page 56…
五、西亚、中亚和北亚的中世纪政治
1。阿拉伯帝国
以伊斯兰教为基础的阿拉伯中世纪政治文明,在世界中世纪政治文明中
占有重要地位。
(1)穆罕默德和伊斯兰教
阿拉伯半岛为闪族发源地。阿拉伯人属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