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中世纪政治史-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为直接听命于皇帝的唯一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 


… Page 79…

  等尽被诛杀。直至唐朝末年,宦官势力才被朱温的军队所消灭。 

       唐顺宗 (805—806)在位的一年里,东宫侍读王叔文和王丕取得顺宗的 

  信任,与韩泰、陈谏、韩晔、柳宗元、刘禹锡、韦执谊、凌准、程异等人结 

  成革新派,力图加强中央集权,减免赋税,以重振朝纲。其时,顺宗于宫中 

  养病,王叔文、王丕以翰林学士的名义自由进出宫禁,然后向韦执谊(宰相) 

  等传达顺宗的旨意。他们的改革很快取得进展,解决了政府中存在的一些问 

  题。如禁止宦官强买讹诈的宫市制度,驱逐了因贪污而声名狼籍的长安京兆 

  尹,遣散数千名宫女和乐师出宫,赦免了大批在德宗时期因政治原因被放逐 

  的官员,减免了一些项目的税赋等。但他们的改革排斥了朝廷多数官员的政 

  治作用,几位年长的宰相以辞职表示抗议;同时,他们也缺乏军队的支持, 

  他们任命范希朝为左右神策京西镇行营兵马节度使,神策军拒绝接受。很快, 

  宦官与几个藩镇组成联盟,迫使唐顺宗让位于太子。唐宪宗继位。王叔文先 

  被贬,后被赐死;韩泰等8人都被贬逐到南方边远地区为司马。 

       唐宪宗时,朝官内形成帮派互相倾轧,即牛党与李党的朋党之争。唐武 

  宗时,李党当政,牛党的主要成员悉被贬到岭南。唐宣宗任用牛党的李训等 

  为宰相,李党的首领李德裕被贬至崖州。 

       一般认为,牛党是新兴的进士贵族集团,其首领牛僧孺、李宗闵和杨嗣 

  复都是进士出身,主张选用官吏应注重文采,他们互相援引提携,结成私党; 

  而李党成员多为世袭贵族的后裔,其首领李德裕、郑覃均为宰相之子,认为 

  靠科举上来的进士“祖尚浮华,不根艺实”,主张“朝廷显官须是公卿子弟”。 

  ①但最近的研究资料表明,牛李党中都有科举出身的官员。也都有皇室贵族的 



                                                             ② 

  后裔,它们在政治上也不具备一以贯之的理论与政策 。牛李党人与宦官也都 

  有勾结。朋党之争并不符合儒家的政治传统。按照儒家的政治道德,为人臣 

  者应大公无私,一心一意辅佐君主治国平天下;在政治上,君主的,即国家 

  的利益永远是他们的出发点,因而大臣之间可以有政见的不同,但不能有固 

  定的派别。凡结成党派者,必然为维护自己的私利,即所谓“结党营私”。 

  朋党的存在,说明了以君主为核心的儒家政治的衰败。唐朝的皇帝也多次想 

  解决朋党问题,但很少进展。唐文宗说:“去河北贼(藩镇)易,去此朋党 

  实难”。③ 

       唐武宗 (841—847)时期,用李德裕为宰相,开展了大规模的限制佛教 

  运动。这很可能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出家人不由民政所控制,免除世俗 

  社会中人们对国家的义务;寺庙不仅不交纳两税法规定的赋税,而且拥有大 

  量土地,形成谋利的庄园。武宗连续诏令关闭寺庙,僧尼还俗。长安和洛阳 

  各保留了两座寺庙,每寺只留30个僧人。大约20万以上的僧尼还俗。 

       唐朝末年,维持封建社会秩序的各种基本制度逐渐崩坏。 

       两税制已失去其制定时的初衷,租税越来越成为普通农民的沉重负担。 

                                                                       ① 

  地主豪强或隐匿大量田产,或赂买官职,成为不纳税的衣冠户 ;没有官职的 

  地主,向衣冠户交纳一定财物,将土地寄名于衣官户下,以免除差役。中央 

  政府下达给各州、县的税赋总额并未减少。许多地方政府索性采取均摊的办 



① 《旧唐书》卷18  《武宗纪》。 

② 罗伯特·萨默斯:《唐朝之灭亡》,《剑桥中国隋唐史:589—906》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年译本。 

③ 《旧唐书》卷176  《李宗闵传》。 

① 泛指具有官员的身分。 


… Page 80…

  法,将赋税摊派到所有农民身上。在中央财政紧张时,还要求地方预征几年 

  的租税。农民逃亡现象日益严重。 

       吏治败坏。初唐时期吏部严格依据科举考试成绩选拔官员的现象很少见 

  到了,许多有钱人通过花钱赂买,虚衔入仕,节度使奏改,从武入文等各种 

  途径进入官府,政府机构不断膨胀。朋党之争使监察御使对百官的弹劾成为 

  牛李党间相互倾轧的手段,而不再有效控制官员的非法行为。官吏越来越腐 

  败,官员从上到下,相互蒙蔽。中央以户籍增减作为考核地方官吏的一个重 

  要指标,地方官员就“招携逃户”登记户籍,等依户定税完毕,这些人依前 

  逃散,而把税额均摊于常主户身上。收取贿赂成为常例,贪脏枉法成为普遍 

  现象。节度使、刺史、县令上任或离任,地方都要资送钱物。“居要位者, 

  尤纳贿赂,遂成风俗。”② 

       藩镇制已逐渐衰落。由于朝廷多年来所贯彻的削减藩镇军事实力的政策 

   (不予补充正常减员),各地的军事力量大大削弱,除少数边境藩镇以外, 

  内地诸镇已变为文官的衙门。以至地方没有足够的军事力量维护社会秩序。 

  江淮地区的匪盗与贩卖私盐和官办盐市相勾结,势力不断扩大。政府颁布了 

  严禁走私的法令,但未能得到认真执行。 

       财政制度弊端丛生。中央财政状况逐年恶化。政府对盐、茶、曲、酒都 

  实行了专卖,但吏治的败坏与有组织的逃税,却使财政收入不断下降。唐德 

  宗以来,地方官员在固定的节庆日向皇帝进贡的“进献”,逐渐成为了中央 

  财政的一个重要来源。而这些“进献”往往又成为中央估价地方官员政绩(课 

  绩)以及将来任命的根据。对此,当时就有官员表示反对,因为这一作法加 

  重了农民的负担,并有可能导致削减地方政府的正常开支和地方军队的饷 

  银,引起社会动荡。 

        (8)唐末农民起义 

       当法纪松弛、吏治败坏到官员们只是忙于谋取私利,而不再努力维护社 

  会秩序的时候,常见的是豪强劣绅借助官府的名义,发展自己的私人势力, 

  而后称霸乡里,欺凌平民。当然,由这种无法无天的行为所造成的社会失去 

  秩序,也很可能会激起普遍的无政府行为。858年,在宣州买下幕府军职的 

  富绅李惟真,建立私人武装,横行乡里。他买通官府,使其子公然杀人后竟 

  被获释,从而激起民变,导致了康全泰领导的地方农民暴动。 

       当国家法纪不再维护社会秩序,官吏又只知搜刮民脂民膏时,普通民众 

  占山为王,落草为寇,就是极为普遍的现象了。859年,活动于浙东一带的 

  盗匪,在首领裘甫的率领下进入杭州湾,攻克剡县 (今浙江嵊县),很短时 

  间,由几千人发展到数万人。当时一位朝廷谏官指出:“兵兴以来,赋敛无 

  度,所在群盗,半是逃户。”裘甫先后攻占了上虞、余姚、奉化、宁海等县, 

  并铸造印信,自称天下都知兵马使,建立自己的政权。860年,朝廷派王式 

  领河南、淮南、浙东、浙西四道兵马以及在江浙一带的土蕃、回纥骑兵前往 

  镇压。裘甫的将领刘暀建议先取越州,后渡长江,攻占扬州,修石头城 (今 

  南京)而守之;谋士王辂则提出在浙东一带建立根据地,“据险自守”,耕 

  种捕鱼以自给,危急时逃往海岛。裘甫犹豫不决之时,王式的军队已进入越 

  州。王式以优势兵力将裘甫包围在宁海。裘甫突围至剡县,又被包围,同年 

  6月,城破,裘甫等被杀。 



② 《旧唐书》卷176  《宋申锡传》。 


… Page 81…

       861年,以云南大理为基地的南诏国侵入中国的西南边境。双方战争时 

  战时停,持续了十几年。自866年起,中国军队取得最后胜利。但战争的消 

  耗极为巨大。858年后,江淮、河南等地连续几年水旱蝗灾,饥民无数。 

       868年,戍守桂州(今桂林)的800名武宁士兵哗变。他们服役期已满, 

  但未获准回乡,在粮科判官庞勋的领导下自行北返。朝廷原赦免了这次哗变, 

  条件是放下武器。哗变的士兵已经照办,但害怕路上受到袭击,又重新武装 

  起来,结队北还。这支军队在淮南未受到当地节度使令狐淘的攻击,但与武 

  宁藩镇的观察使发生冲突。庞勋领兵攻克宿县及武宁藩镇驻地徐州,开仓济 

  贫。许多农民投奔庞勋,一些地方名流、官军将领也归附庞勋。这支部队很 

  快发展到20万人,庞勋称之为“义军”。庞勋的义军占领了淮南、淮北地区, 

  攻克十余个州府。庞勋希望以自己的军事实力被朝廷任命为武宁节度使。但 

  朝廷派遣康承训领魏博、义成等十镇兵马以及所召募的吐谷浑、鞑靼、契丹、 

  突厥沙陀等外族军队,计十万人前来镇压。义军几战皆负,原来归顺的地方 

  士绅和唐朝将领相继降唐。徐州失守后,庞勋在蕲县被包围,战败被杀。余 

  部散落于安徽、山东一带。 

       870年以来,关东一带连年水旱,但政府仍然不能减免赋税,农民只能 

  卖儿鬻女以完租赋。法纪日益败坏,具有武装保护的私盐私茶贩卖盛行。各 

  地普遍存在规模越来越大的匪盗活动。原来至高无尚的政府权威已经动摇, 

  普通百姓偶尔也敢于以武力对付罪大恶极的官员。 

       715年5月(阴历),原来卖过私盐、也曾“落草为寇”的濮州人王仙 

  芝和尚君长率领几千人攻克濮州(今山东濮县东)和曹州(今山东曹县北)。 

  贩私盐出身的黄巢所聚集的数千人和庞勋旧部也纷纷响应。王仙芝聚集人马 

  数万,以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的名义发表檄文,指责朝廷赏罚不 

  平,官吏贪暴,赋税苛繁。同年12月,唐朝政府成立了一个指挥中心,由平 

  卢节度使、神策将军宋威统帅,协调河南、淮南五镇的兵力前往镇压,双方 

  曾发生过战斗,但王仙芝的部队流动迅速,未受重创。次年8月,王仙芝俘 

  虏汝州刺史王镣,向南转移,宋威为保存实力,不再穷追。 

       876年年底,王仙芝用王镣给朝廷写信。朝廷封王仙芝为神策军押牙兼 

  监察御史。此举遭到黄巢的反对。王仙芝放弃朝廷的任命。但从此王仙芝与 

  黄巢分道扬镳。黄巢带领自己的人马返回山东。877年,唐朝政府向王仙芝 

  发出大赦令。王仙芝的几个重要将领在去长安的路上被宋威捕杀。次年,王 

  仙芝在蕲州的黄梅县被讨伐军副统帅曾元裕的军队所杀。余部在尚君长之弟 

  尚让的带领下投奔山东的黄巢。 

       878年,黄巢号“冲天大将军”。这一年,他曾与唐朝的太平节度使通 

  信磋商投降的条件,但没有接受朝廷的任命;后率众渡过长江,进入浙西, 

  攻克吉州、虔州、信州、歙州、福州等地,最终攻克广州。其间,黄巢继续 

  与朝廷谈判,希望获得天平节度使或广州节度使之职,都被朝廷拒绝。进入 

  广州后,黄巢纵兵洗劫,平民死伤十余万。随后,黄巢率兵北上,攻克潭州、 

  江陵,在荆门被刘巨容击败。但刘巨容并不纵兵追杀。他说:“朝廷多负人, 

                                                 ① 

  危难不吝啬,事平则得罪,不如留贼后福。”黄巢转道江西,进入长江下游。 

  880年,黄巢的部队一度为高骈的部将张辚所败,部将王重霸、常宏先后投 

  降唐军。但后来黄巢戏剧性地诛杀张辚,由采石渡过长江,破滁州、宋州、 



① 《新唐书》卷225 下,第6455 页。 


… Page 82…

蔡州,直下洛阳、长安。 

     880年年底,僖宗逃离长安,黄巢不战进入京师。黄巢尽杀留在长安的 

唐宗室,并着手建立稳定的秩序,令居民“安居无恐”。12月13日,黄巢 

在长安称帝,国号大齐,建元金统。封自己的500名旧部为功臣,任命了尚 

让、赵章、崔谬、杨希古为宰相,其中有自己的助手,也有贵族家族的成员, 

用孟楷、盖洪为左右军中尉,费博古为枢秘使,朱温、季逵等为诸卫将军游 

奕使,郑汉章为御史中丞,皮日休为翰林学士。唐朝四品以下官员留任,大 

约有1/3接受了黄巢的任命。黄巢还任命了一些地方官员,如朱温兼同州刺 

史、李详为华州刺史。平卢节度使王敬武、河阳节度使诸葛爽、河中节度使 

王重容等也转而支持黄巢。 

     881年初,假降黄巢的唐朝前宰相郑畋,在风翔联合诸葛爽、王重容等 

北方诸藩镇反对黄巢。朝廷任命郑畋为诸军行营都统,并恢复了他的宰相之 

职。2月,郑畋与黄巢大将尚让、王播交战于风翔。尚让、王播战败。郑畋 

还一度夺回长安,后又失守。在北方诸镇的压迫下,黄巢的主力被围于长安 

地区。几经战乱,民众大量逃亡,京师一带已凋敝不堪,长安城内谷价飞腾, 

出现人相食的现象。黄巢部队的粮食供应也极为困难。唐朝的几支勤王军占 

领长安通往西、北方面的要道,切断黄巢的供给线,但并不主动进攻,只想 

将黄巢逼出关中,保持自己藩镇的势力范围。相持之中,黄巢的军队数次向 

外突击,但成效不大。882年9月,黄巢的大将朱温降唐。由于唐军仍取守 

势,唐政府不得已雇佣李克用的沙陀军。883年2月15日,黄巢与李克用会 

战于梁田陂。黄巢战败,于4月撤出长安,进入河南。 

     进入河南后,黄巢首克蔡州 (今河南汝南),迫蔡州节度使秦宗权降, 

但在进攻陈州时受挫,损大将孟楷。黄巢遂与秦宗权合力围困陈州。陈州守 

军竭力守城,黄巢围攻近三百日不能下,唐政府又请李克用出兵。884年4 

月,黄巢几次败于李克用与前来围攻的诸藩镇,撤离陈州,退回山东。李克 

用紧追不舍。黄巢的大将尚让等相继降唐。884年5月,黄巢返回自己熟悉 

的山区。李克用停止用兵。武宁节度使时溥派遣军队继续追击。884年6月, 

黄巢被困于泰山东南的狼虎谷(今山东莱芜县内),自杀。其残部也被相继 

剿灭。 

      (9)唐朝的灭亡 

     885年3月,唐僖宗返回京师。但长安已完全荒废。皇权极度衰落。朝 

廷内大宦官田令孜把持朝政。在全国范围内,在战乱中已形成各藩镇拥兵自 

重、割据一方的政治格局。皇帝的权威只具有象征性的意义。 

     回到长安后,唐僖宗企图通过调任节度使的方法,使这几个节度使脱离 

他们的根据地,以逐步削减藩镇的势力。王重容等藩镇拒绝听命。田令孜联 

合风翔节度使李昌符等进攻王重容。王重容联合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在沙苑 

打败李昌符,随即进攻长安,唐僖宗再度逃出京城,在四川兴元组成流亡政 

府。 

     886年,邠宁节度使朱玫拥立李玫为新帝。887年,朱玫被部下所杀。王 

重容杀李煴及其下属官员。僖宗在返回长安的路上,于风翔为李昌符所挟持。 

李茂贞率领神策军诛杀李昌符。李茂贞继任风翔节度使。僖宗返回长安,888 

年3月病死。 

     888年,僖宗之弟李杰继帝位,是为唐昭宗。 

     895年,宰相崔昭纬被风翔节度使李茂贞所支持的宦官所杀。昭宗欲调 


… Page 83…

忠于皇室的军队入京。李茂贞引兵杀向长安。唐昭宗逃往河东,半路被华州 

刺史韩健所挟持。 

     898年,为避免皇帝落入日益强大的宣武镇节度使朱温之手,韩健放皇 

帝回长安。唐昭宗一回到京城,就为宦官所控制。宦官扬复恭把持了朝政。 

宰相崔胤与皇帝合力清除宦官势力,流放了大宦官宋道弼、景务修。 

     900年,留在朝廷的宦官发动政变,将昭宗监禁在宫中,拥立太子。由 

于有宣武镇节度使朱温的支持,宦官未敢杀崔胤。 

     901年正月,崔胤指挥暗杀监禁昭宗的宦官。昭宗恢复自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