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漫谈慈悲梁皇宝忏上传版-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佛如、诸法如,一如无分别。……
   试解此段法语:佛即是觉悟,不明白时是众生,明白了即是佛,犹如手掌的两面,假设手心向下是众生,反转手心向上即是觉悟,也就是佛。觉悟还是不觉悟完全是自己心起作用。佛即是心,心即是佛。所以佛没有从哪里来,也没有到哪里去。为什么呢?诸法无相,无有实体,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即是觉悟。所谓佛法,是法界的自然规律,本没有从哪里生,哪里有个来和去。无生法即是佛。无灭法,本来无生,哪里会有个灭,所以无灭法即是佛。实际生活中,不明佛法而烦恼无尽,苦海无边,即是凡夫。明白了佛法应用于实践,把握住自己的心,断恶修善,远离财色名利,如如不动,即能转烦恼为菩提,即是觉悟,即是佛。法本空相,无来无去,无生无灭,所以,空法即佛,自性本圆明,本无来去,清净无染,摒弃妄想执著,即是佛。“超出世间,深乐寂灭”,“知一切法皆悉寂灭”,息灭世间的贪嗔痴,心常清净,懂得了一切法皆是空相,即是佛。虚无形质,空无障碍,无为法即是佛。离一切法,空一切相,则无觉悟之说。佛如是、法如是。一者是不二的意思,如者是不异之义,真如之理也。
   以上是亡身为法,萨陀波仑的故事,他能为法忘身,终能听闻佛法。善知识开示萨陀波仑,去众香国求法不要怕疲劳,不要贪吃喝,……不要著受想行识,若著诸相就不得般若波罗蜜。这就给我们指明了修行的方法。这里讲的众香国跟极乐世界相似。也就是说我们要想修到极乐世界那个彼岸,就要像萨陀波仑那样修行。这与印光大师的开示,“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果能依我所说修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一样的。
   大悲灭罪,如虚空藏:虚空藏,菩萨名,空慧之藏,犹如虚空,故名虚空藏,包藏一切之功德如虚空,故名虚空藏。
   佛住佉罗底翅山,说破恶业障陀罗尼(陀罗尼译作总持,能令人增长智慧,总持无量佛法,令不忘失) 。来自西方胜莲敷藏佛所的虚空藏菩萨,献如意宝珠供养佛,在此会上,虚空藏说无尽降伏师子奋迅陀罗尼以利众生。佛赞印其能灭重罪,令生佛国。因此,忏文中称虚空藏菩萨能“大悲灭罪”。
   能远听法,如琉璃光:能于远处听闻佛法,如琉璃光法王子。我释迦世尊,于娑罗双林树下,唱般涅槃时。东方妙喜世界不动如来座下,补处大士,琉璃光菩萨闻之,放一道青色宝光,至于佛前,大众心疑。佛言:“东方阿閦佛国,琉璃光,能远闻法,不久当来我所。言未毕,果至。故能远听法者,莫过此菩萨。”
   善解难法,如无垢藏:五住究竟,名曰无垢。居三德秘藏,故名为藏。此菩萨得一切语言陀罗尼,善能解释难问之法。不知而问为正问,知而再问为难问。末世邪见炽盛,世智辩聪,故常起难词以相难问。今欲巧解之,当如无垢藏也。据《生经》卷三载,佛陀在摩竭陀国菩提树下初成道时,无垢藏亦曾从遍清净行世界来此会听法。
   散形空界,如无边身:佛的身量广大无边,《地藏经》中有无边身如来,《大般涅槃经》中也有无边身菩萨,这都是说佛菩萨的威德、神通广大无边。
   具十功德,如高贵德王:这位菩萨全名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大般涅槃经》二十一卷《高贵德王菩萨品》中,佛对这位菩萨说修行《涅槃经》的十种功德。
   闻法欢喜,犹如无畏:无畏菩萨也是《大般涅槃经》中提到的菩萨,这里是说我们应该象无畏菩萨那样欢喜听闻正法。
   神力勇猛,如大势至:《观无量寿经》曰:“以智能光,普照一切,令离三涂(即三途),得无上力,是故号此菩萨名大势至。”
   各得无畏。如师子王:师子即狮子,佛经中常用能够降服一切野兽的狮子王来比喻佛菩萨的勇猛、没有一切畏惧,可以降服一切外道。如《观无量寿佛经》中说:“如师子王,无所畏故。”
   影响大化,犹如宝积:既有宝积佛也有宝积菩萨,《大智度论》九中说:“宝积,以无漏根力觉道等法宝集,名为宝积。”宝积菩萨是法华会上的同闻众,以他方之佛身,显此土之菩萨,辅化释迦佛,是大权示现的影响众。
   闻声济苦,如观世音:《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曰:“苦恼众生,一心称名。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以是名观世音。”
   善能咨问,如大迦叶:大迦叶在涅槃会上,与如来种种辩问,无虚杂语,皆要紧事。故佛赞大迦叶,善能问辩。
   解诸危厄,犹如救脱:救脱菩萨,《药师经》中说“念药师如来可免苦难灾厄”,且详示供养药师如来之法式。
   相貌端严,犹如文殊:梵语文殊,此云妙德或妙吉祥。文殊菩萨是舍卫国婆罗门梵德之子,出世时有许多瑞相,相貌庄严,具三十二相。《佛说文殊师利般涅槃经》中说,文殊师利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古今以来,文殊以相貌教化了无数女子,因为喜爱相好是女人的天性,文殊以端严殊妙的相貌,对众生逗机设化。
   能舍业障,如弃阴盖:阴指色、受、想、行、识五阴,盖指贪、嗔、眠、掉举、疑五盖。断五盖,破五阴。本有理显,业障清净。此由菩萨了知业障本空,不为所缠所缚。《诸佛要集经》卷下,介绍了弃诸阴盖菩萨,正是这位菩萨劝离欲女发了菩提心。
   设最后供,等于纯陀:纯陀于涅槃会上,办胜妙供具,献最后供。
   大慈普覆,如阿逸多:梵语阿逸多翻译为无能胜,是弥勒菩萨的名字。他常以慈心三昧,普济一切。慈心予乐于当世,悲念直至于未来。又云:于刀兵劫中,常拥护众生,是为至极之慈,超出凡小。所以名曰无能胜者。《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中记载:过去无量阿僧祇劫,有一大婆罗门,闻佛信受,舍家入山修行梵行,八千岁中少欲无事乞食自活,诵经一心不乱。因山洪暴发,诵经仙人不能下山乞食而急坏了山中经常听其诵经的五百兔子,其中母兔王担心法幢将崩、法海将竭,而告诸子民自己要以身供养,令法相续不断。树神感动以燃所积香薪而助之。有一兔子思惟正念三宝,先于其母王投入火炕。待肉熟时,树神请诵经仙人食之,诵经仙人闻听树神所言,悲不能语,留下经书、偈颂,发誓生生世世不起杀生食肉想,乃至成佛制定断肉戒。说毕投入火炕与兔并命。此时天地震动,山树放光,使循光而来者得见佛经、偈颂,广为流传,使令无量见闻者悉发无量菩提道心。时兔王者,今释迦牟尼佛;时兔儿者,今佛子罗睺罗是;时诵经仙人,今弥勒菩萨是。
   精进护法,如不休息:《佛说阿弥陀经》介绍了乾陀诃提菩萨。中文的意思是不休息,他的愿行广大,以永远不休息的方式来救度众生。此菩萨为一众生,经无量劫,随逐不舍,犹不受化,终无一念弃舍之心,乃精进之至极也。
   远证读诵,犹如普贤:世尊在法华会上,普贤于宝威德上王佛国,来至娑婆,听受妙法。问佛:于如来灭后,云何当得是《法华经》?佛言:成就四法,当得是经。一者,为诸佛护念;二者,植众德本;三者,入正定聚;四者,发救一切众生之心。尔时普贤白佛言:浊恶世中,其有读诵受持是经典者,我当守护。乘白象王,现其人前,为作证明。
   为法焚身,犹如药王:药王于过去日月净明德佛所,为一切众生喜见菩萨,闻《法华经》,得现一切色身三昧,为报恩故,以神通愿力,而自焚身供养。其身火燃,经千二百岁乃尽。
   心无爱染,如离意女:《诸佛要集经》介绍了这位令文殊师利菩萨发心的离意女的故事。这位离意女,心永无念。诸佛来了跟没来一样,佛在说法,她跟没听见一样,永无佛想,也不想法。无彼我想,除尽一切诸念妄想,常住定中,普照闻十方无央数垓(古数目词,万万为一垓) 百千亿现在佛土诸佛说法,而无所住。在诸刹土,无刹土想,处于诸佛无诸佛想;闻听说法,无经典想;无吾我想,无他人想,佛常赞叹其女功勋不可思议,她已经远离了爱染、分别和执著。
   微妙巧说,如胜鬘夫人:《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记载,佛在给孤独园讲法时,波斯匿王与末利夫人共致书于其女阿踰阇国王妃胜鬘夫人称扬佛德。胜鬘得书欢喜说偈,遥请佛来现。佛即现身,胜鬘说偈赞叹其德。佛为授记。胜鬘复发十弘誓愿,感天花天乐。胜鬘夫人与丈夫友称王皈依佛法后,一起在阿踰阇国中普扬大乘,使国内城中七岁以上的男子、女人都信受了大乘佛法,成为佛化社会,她是我们每一个在家人学佛弘法的楷模。
   能行精进,如释迦文:五浊恶世,成正等正觉,惟释迦一人。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精进至极,故为十方诸佛所共赞也。《妙法莲华经》中说:“我见释迦如来,于无量劫,难行苦行,积功累德,求菩提道,未曾止息,观三千大千世界,乃至无有如芥子许,非是菩萨舍身命处,为众生故,然后乃得成菩提道。”
   不可思议,如维摩诘:维摩诘能以居士身受到诸大菩萨及佛弟子的恭敬,且辩才无碍,游戏神通,逮诸总持,获无所畏,降魔劳怨,入深法门,善于智度,通达方便,大愿成就,明了众生心之所趣,又能分别诸根利钝,久于佛道,心已纯淑,决定大乘,诸有所作,能善思量,住佛威仪,心如大海,诸佛赞叹。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三
 显果报第七
   
   今日道场。同业大众。前已具述。罪恶过患。以过患故。乖于胜业。以不善业。所以坠堕三途。备历恶趣。及生人间。受诸苦报。皆由过去宿对因缘。舍身受身。无暂停息。是以诸佛诸大菩萨。神通天眼。见三界内。一切众生。福尽随业。堕于苦处。见无色界。乐著定心。不觉命终。堕于欲界。以福尽故。受禽兽形。色界诸天。亦复如是。从清净处。堕在欲界。既在不净。还受欲乐。六天福尽。退堕地狱。于地狱中。受无量苦。又见人道。以十善力。资得人身。就人身中。复有多苦。寿尽多堕诸恶趣中。又见畜生道。一切众生。受诸苦恼。鞭杖驱驰。负重致远。困苦疲剧。项领穿破。热铁烧烙。又见饿鬼。常苦饥渴。恒被火烧。犹如劫尽。若无微善。永不解脱。有片福者。劣得人身。多病短命。以自庄严。
    神通天眼:修行人得天眼等神通者,即可观察到三界内六道轮回的因因果果。
   无色界:执著坐禅而无正知见者,命终即生无色界天。此界无色法物质,没有身体,也无宫殿楼阁,只有识心。所以名无色界。因处于定中,无论多长的寿命,也是不知不觉就命终了。又因上世作人时未断欲爱,就又堕回欲界,去作猪牛羊鸡鸭鱼,供讨债的来杀、来吃。讨债的就是在他过去生作人时吃过的猪牛羊鸡鸭鱼,现在来作人,又反过来吃他。如是冤怨相报,互相食啖,没有终了,再想得到人身不知是何劫何时了。
   色界:有身体、宫殿、亭台楼阁、国土等种种精妙殊好的物质,但无男女之欲,故名色界。此界寿命虽长也有福尽命终之时,又回到欲界。既在欲界,又会造恶,堕地狱也是早晚的事。色界在欲界之上,范围包括初禅至四禅等共十八层天。
   欲界:有色欲和食欲众生所住的世界,上自六欲天,中至人界的四大部洲,下至八大地狱,都属欲界范围。
   在人间乐善好施,常行十善的人,命终时,若善大于恶,先生到六欲天。即四天王天,此天一日等于人间五十年,忉利天的一日是人间的一百年,夜摩天一日是人间的二百年,兜率天一日是人间四百年,再往上是化乐天和他化自在天,一日分别是人间的八百年和一千六百年。若堕地狱也是同理,人间的一天,也是不同层次地狱的五十年、一百年、二百年、四百年,乃至千年万年。《地藏经》上说:堕于无间地狱,一日一夜万死万生,而且是千万亿劫无有出期。
   劫:译为分别时节,指通常的年月日时不能计算的大时节,所以又译为大时。劫的具体数值在不同的经论上有所差异,一般说来,人的寿命自十岁起,每过百年增一岁,至八万四千岁,再从八万四千起,每过百年减一岁,至十岁,这一增一减,共计一千六百八十万年,名一小劫,二十个小劫为一中劫,四个中劫为一大劫。
   因为时空的概念不同,在人间只是短短的一天时间,地狱里可能已是百千年了。《地藏经》里光目女母因喜欢吃鱼鳖及鱼子鳖蛋等,死后,经一罗汉观察,知其母在大地狱受极大苦,遂教光目女念佛、塑画佛像超度其母。后家内女佣生一子,未满三日就开口对光目说:“我是你的母亲,自从在人间死了之后,累堕大地狱,蒙你超度,才生到佣人家,但只能活到十三岁,还要投生恶道。”求光目救她。光目女之母死后,应该是没有多久的时间,而她的母亲(新生儿) 却说自己已是“久处暗冥,自别汝来,累堕大地狱”。“累堕”,说明一个地狱由成到坏,罪人则转到其他地狱,六道里的一切不是真实究竟的,地狱也有成住坏灭。“此界坏时,寄生他界,他界次坏,转寄他方,他方坏时,辗转相寄,此界成后,还复而来”。等最先堕入的那个地狱又重新“造好”了,罪人又转回来服刑,这和人间的道理是一样的。光目女之母在地狱已受苦千万年了,人间却只有很短的时间。
   曾听到有人说:“我死后,由我的孩子超度我,吃点肉什么的没关系。”有这种认识的人,请再看《地藏经》中如是说,“是故众生,莫轻小恶,以为无罪,死后有报,纤毫受之,父子至亲,歧路各别,纵然相逢,无肯代受”。杀业重、坏事作得多的人,人间一死会立即堕入地狱,是没有四十九天中阴身的。
   所以奉劝已信佛却还没吃全素断荤腥的同修们,尽快放下“三净肉”之说,因为佛为方便初学,对不能一次性戒荤腥的人,为令他逐渐生起慈悲心而用的“过渡”的方便法,先让他手净、耳净、眼净,就是不亲自杀、不见别人杀、不听到动物被杀时的惨叫挣扎之声为“三净”,包括“十斋日”吃素等,这只是权宜方便之法。
   以十方力,资得人身:我们不知在十方世界六道里边修了多少大劫积功累德,才得到今天的人身,千万不可再错过这次机会,若再失去人身,不知何劫才能再得人身,再听到这万劫难遇的佛法了。
   生到无色界、色界尚不究竟,何况欲界的人道、畜生道呢?
   以自庄严:自作自受。
   大众当知。善恶二轮。未曾暂辍。果报连环。初无休息。贫富贵贱。随行所生。非有无因而妄招果。所以经言。为人豪贵国王长者。从礼事三宝中来。为人大富。从布施中来。为人长寿。从持戒中来。为人端正。从忍辱中来。为人勤修。无有懈怠。从精进中来。为人才明远达。从智慧中来。为人音声清澈。从歌咏三宝中来。为人洁净。无有疾病。从慈心中来。为人长大姝好。恭敬人故。为人短小。轻蔑人故。为人丑陋。喜嗔恚故。生无所知。不学问故。为人颛(音专)愚。不教他故。为人喑哑。谤毁人故。为人下使。负债不偿故。为人丑黑。遮佛光明故。
    为印证“为人大富,从布施中来”,讲一段范仲淹的故事。范仲淹两岁时父亡,母亲因家贫只好带他改嫁。等他稍大知此事后,即泣别母亲寄居佛寺苦读。也因此善缘,从小得闻佛法。他刻苦自励,发奋苦读。长大后乐善好施,广种福田。他为官时必定在当地修寺院,恭敬僧众。
   当年范仲淹在寺院读书时,曾在寺中地窖中发现许多藏金,但他不为所动,仍掩盖如初,一毫不取。等到他为官时,才告诉寺中僧人,取出藏金修建寺院。范仲淹镇守河东时,无意间获得旧经《十六罗汉因果识录》一卷,此为藏经未录,即将此经赠与慧哲法师,流通于世。在他晚年的时候,又将自家舍宅捐出改为寺院。范公出将入相几十年,广修福田,行善积德。他曾设置义田赡养三百户贫寒子弟。当他听风水师说,他在苏州南园的住宅风水好、后代必出公卿时,即把这所住宅捐出作为学堂,以让更多的子弟受到教育,以此为国家培植人才。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但范仲淹的家族却兴旺了八百年。范公的四个儿子不但贵为公卿,道德极高,且能遵父舍财济世之风,其后代子孙在朝为官者屡出不绝。
   因果报应,真实不虚,如影随形,从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