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创业立志书籍-第10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00年新股发行实施一系列改革,但从申购资金来看,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大幅度增加,
如11月底12月初的新股申购资金最多达到5430亿元,创下历史最高记录。之所以申购资金
逐步增加,与新股申购收益率较高紧密相关。近期有多篇文章对今年新股申购收益率进行了
讨论,但部分文章因对市场情况不够了解导致了错误。根据笔者的计算,截止到2000年12
月15日,2000年的新股申购收益率在15%-20%之间,如果考虑到第4个交易日的重复申
购,收益率可能会超过20%,但仍达不到34。 95%。
新股申购收益率可以有多种计算方法,如根据新股申购利润总额和新股申购平均资金估
计,根据单只新股平均申购收益累计进行估计。但这些估计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偏差。而最精
确的算法是进行模拟申购,依次计算新股申购的年收益率。
模拟计算方法如下:假定一笔资金是新股申购专业资金,专门从事新股申购,假定该笔
资金参加每一次的新股申购,累计计算其上市的收益率,由此就可以得出全年的累计申购收
益,对于每次申购,按所能申购的股票的简单算术平均计算其该次的申购收益率。
但在计算新股申购收益率时可能会存在以下问题:由于多只新股在同一交易日发行,由
此投资者必须有选择地进行申购,或在各只新股之间平均分配资金。另外,目前上网申购新
股资金占用时间是4个交易日,如果在连续4个交易日内有多只新股发行,一般投资者只能
申购一次,但对于某些资金量较大的客户来说,由于市场竞争激烈,部分营业部可能为其提
供“短期融资”便利。由于“融资”情形比较复杂,这里不展开讨论。
如何计算投资收益
投资者吴玲等:
现对你们关于上市公司募股资金运用中有关投资收益计算的疑问;解答如下:
用总投资额与不同指标计算投资收益;本身会得出不同结果;而且投资收益无法用投资总
额与财务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指标直接得出。为此需先理解各指标的含义:
招股说明书中所指利润;系对投资项目进行盈利预测;它是根据预测收入、成本、费用按
会计准则计算出来的利润;指利润总额或净利润;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投资利润率中的
利润为年平均净利润; 而其中的“投资”只是“项目总投资”中的一部分;仅指以股票形式募
集的资金;不含总投资中其它来源的资金。投资回收期=建设期+投产后累计净利润等于投资
额所需时间。至于财务内部报酬率; 则是按照复利方法;从现金流量角度计算出来的;具体计
算方法可参考有关财务管理教科书。如一项目的内部收益率为15%;可比喻为它的收益率等同
于利滚利借出年息为15% 的钱得到的收益率。理解上述概念后; 我们以“广东开平春晖股份
有限公司招股说明书”为例;具体说明。其说明书中有下述表达:
“该项目??;预计总投资24;300万元(其中项目配套资金5;000万元); 达产后;公司
将形成年产三万吨高粘度聚酯切片的生产能力;新增销售收入32; 175万元; 利润4;712万元;
项目投资利润率24。41%;投资回收期4。85年。”
上例中;如按募股资金(总投资24;300万元…配套资金5000万元)×投资回报率 24。41%
=(投资收益)4712万元=(税后利润)4712万元;如以募股资金19300除以投资回收期4。85
年;得出每年投资收益为4096万元;小于税后利润4712万元; 原因是投资回收期中含有未产
生收益的建设期;请注意说明书中的“达产后”的字样。
小折扣 市场化增发的重要特征
增发和配股的本质区别
●《公司法》没有规定股份公司原股东具有优先认股权
增发和配股都是上市公司再融资,两者的本质区别在哪里?一般认为配股只向老股东,
而增发主要向新股东。但是根据《公司法》有关规定,有限责任公司是“ 人合公司”,其原
股东具有优先获得股份的权利,而股份公司是“资合公司”,原股东则没有优先权,即股份公
司的股权转让或增资扩股,并不一定需要对老股东优先。因此,上市公司股本再融资没有优
先老股东的法律要求,区分增发和配股的本质要素并不是配售给新老股东对象之不同。
●认股差价的存在需要优先照顾老股东
但是,实践中为什么对配股和增发进行严格的区分呢?这是因为上市公司再融资和首次
发行融资不同,有一个客观存在的市场价格相比较,因此普遍存在认股差价的利益问题需要
平衡。股本融资既涉及股权比重的稀释问题,还涉及认股差价的利益问题。如果说《公司法》
从股权比重角度考虑,认为股份公司作为“资合公司” ,无需考虑原股东优先;那么从认股
差价的利益角度考虑,则必须要照顾老股东。一个极端而言,认股差价利益应全部归老股东
(配股),因为老股东持有原来的股票。另一个极端而言,如果发行价格等于市场股价,那么
可以认为没有认股差价的利益问题;正是根据对老股东在上述两个问题中的不同处理方式,
产生配股和增发两种形式之不同。这也就是为什么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被人为地划分为配股
和增发两种类型的根本原因所在。
●上市公司再融资需要有新股东加盟
如果再融资全部面向老股东,那么无论差价大小,都没有上述差价利益问题,而且公司
本来就是股东的公司,“肥水不流外人田”。但是,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上市公司再融资除
了要考虑老股东问题以外,还要考虑发行人关于募集资金最大化以及引进新的战略性股东等
等问题。因此,上市公司再融资只面对老股东是不现实的,而必须扩大到新股东,最好的办
法是不区分新老股东,只区分投资者分类及战略投资者。
●新老股东的利益焦点是认股差价问题
既然上市公司再融资有必要同时面向新老股东,那么就存在一个新老股东配售比例问题。
如果配售给老股东比例过高,则新股东配售机会减少;如果配售给新股东比例过高,则老股
东配售机会减少。配售比例高低对其利益的影响程度主要取决于差价的大小,差价越大影响
程度越大,因此,应根据差价的大小决定固定配售给老股东的比例,差价越大应给老股东的
配售比例越高,差价越小应给老股东的固定配售比例可以越低。全部配售给老股东的配股和
全部配售给新股东的增发,正是反映了差价较大和较小的两端情况。由此可见,认股差价是
新老股东配售比例和分配利益的焦点。
●认股差价大配股,认股差价小增发
大折扣则全部配售给老股东,小折扣则全部配售给新股东,一般性折扣则部分给老股东,
部分给新股东,这是按照认股差价大小决定配售的比例结构。对于增发而言,小折扣是最为
经典的增发模式,也成为国际上的惯例。
小折扣是平衡新老股东及发行人利益的枢纽
认股差价是新老股东的利益焦点,差价大,则老股东不愿放弃认购,新股东难以获配;
差价小,则老股东愿意放弃认购,但新股东不一定参与认购。既让新股东接受配售,又不损
害老股东利益,这是整个市场化增发的核心矛盾。只有小折扣发行才能真正地调和并解决这
一矛盾,所谓小折扣发行是指,发行价格十分接近市场价格,折扣在5-8%以内,无需预先
固定照顾老股东配售比例的市场化增发。国际惯例的增发折扣普遍在5-8%以内,这既是增
发的实践结果,又对增发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如果说折扣或者说发行价格是增发的“牛鼻
子”,那么小折扣则是引导 “牛鼻子”的牵绳。小折扣的意义主要体现如下:
平衡新老股东、发行人及其它各方面利益是设计发行方案的核心,其措施包括配售比例、
优先顺序、锁定期、配售对象等等,但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是小折扣发行价格。小折扣发
行价格可以使增发达到新老股东和其它方面共同“多赢”的局面:
●对于老股东而言,小折扣差价损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股票市场的一个跌停板就可达
到10%。但是,小损失换来的好处却是持股更为安全,因为新股东的获配价格接近目前的市
场价位,持股成本较普遍比老股东更高,从而大大地降低老股东持股风险。另一方面,较高
的发行价格,能够产生较多的资本公积金,有利于老股东的权益增值。因此对老股东而言,
与其以较大的折扣配售部分给自己,不如小折扣全部配售给新股东,利益更能达到最大化。
●对于新股东而言,虽然希望降低持股成本,但差价增大后新股东获配比例相应减少,
获配又是赚取差价利益的前提,两者难以兼顾。而且,新股东之间,也区分为价值投资者和
差价投资者;长期投资者和短期投资者;理性投资者和炒作投机者等等,作为一级市场的增
发更多地寻求价值投资者、理性投资者和长期投资者,作为投资者也希望自己的投资行为能
与别人的投机行为有所区别。在差价较大时各类投资者峰拥而至,如何寻找理想的投资者并
从形形色色中甄别出来,是一个不容易解决的问题。小折扣既能解决新老股东配售比例问题,
又能有效地解决投资者分类问题。因为小折扣认可价值而排斥差价,只有认可该股票内在价
值,并愿意长期持有的投资者,才能够接受小折扣的价格。而且在小折扣的试金石面前,价
值投资者才能从众多的差价投资者中脱颖而出。付出相对高一点的成本(与大折扣相比),换
来的却是获配机会大大增加。再者,通过“批发”获得股票配售,毕竟比从市场上“零买”
大量股票相对成本较低,不会引起价格波动。因此准确地说,小折扣有利于新股东中的价值
投资者,而不是所有的新股东。(当然,小折扣的大前提是发行价格接近内在价值。)
●对于发行人而言,小折扣的好处更是显而易见。接近市价发行,达到募集资金最大化,
筹资效果最优化,而且真正挖掘出公司内在价值,有利于改善公司形象;引进了一批稳定的
价值投资者(战略投资者),有利于长期稳定股价,改善公司股票形象。
因此,小折扣对于老股东、新股东和发行人都有共同的好处,真正地实现多方 “共赢”。
小折扣是引导市场化增发的“牛鼻子”
●小折扣有利于培育和发现真正的理性投资者
培育理性的机构投资者已成为证券市场的一种共识,对于完善我国证券市场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如何培育呢?说教的作用并不大,关键还是利益的引导和机制的设定。首先,要
形成一种机制,只有理性投资者才会参加,而且才能赚钱,在现实利益的引导下,投资者自
然而然地回归理性。小折扣的增发具有这种机制和作用,差价投资者不会有兴趣参加,参加
的绝大多数是价值投资者。要想获得认股收益,必然要研究公司价值并能较长时间持有。
其次,要对理性投资者有差别政策,采取倾斜配售。通过小折扣找到了理性投资者后,
还要对其倾斜配售股票。但是,前一时期的机构配售由于差价利益过大,而且有一些不平等
的黑箱操作,造成市场对机构配售有所误会,对理性投资者有所抹煞。在小折扣的前提下,
驱动黑箱操作的利益空间已不存在,市场上也能买到这个价格,即使全部向机构配售,也不
会有人会说不公平。因此小折扣发行可以较为宽松地制定投资者标准,做到真正的差别投资
者策略。
在目前我国证券市场投机气氛太浓的环境下,小折扣发行有利于挖掘一批真正的价值投
资者,并有利于扶持其成长。
●小折扣有利于优选有投资价值的发行人,优化资源配置
虽然小折扣对投资者有所制约,但其实最大的制约是针对发行人。因为只有公司的内在
价值得到投资者的认同,小折扣价格才能卖得出去,否则不可能实施小折扣,或者即使实施
也无人认购。通过这种方式筛选出有投资价值的发行人,并按照其内在的价值确定发行价格
募集资金,实现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这种筛选机制可以通过承销商的推荐和包销
行为而起作用,如果规定达不到小折扣标准,不能增发或视同增发失败;超过小折扣的发行
只能采取配股方式,那么承销商的增发压力大为增强,筛选不能不慎,必须从价值角度认真
分析投资价值。按照小折扣要求,目前想要增发的公司将会有相当一部分自动退出增发或找
不到券商推荐,这样可能大大缓解目前增发拥挤的现象。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可以根据这一基
本要素做出增发或是配股的适当选择。
●小折扣有利于培育投资银行的综合能力和价值理念
小折扣的市场化发行,难度相对较大,风险相对较高,对投资银行的要求大为提高。首
先,要求投资银行具有发现价值的能力,对发行价格的定价能力,包括定量和定性的价值分
析等;其次,要求设计良好的发行方案,内含自动寻求理想投资者和自动寻找价格的机制;
第三,要有强大的推介能力和经验,平时建立稳定而高效的客户网络,并有较好的市场品牌
和信誉;第四,其他方面的要求,包括二级市场的研判、一级市场的熟悉等等。通过小折扣
发行,可以倡导投资银行的价值理念,即“发现价值-推介价值-实现价值”。因为相对于较
大折扣的发行不同,小折扣发行可能出现买方市场的特性,随之而来的是带给卖方的巨大压
力,这种变化更有利于锻炼我国的投资银行。
●有利于抑制股票炒作,倡导理性投资
小折扣发行的一个前提是,市场价格、发行价格和内在价值比较接近,如果股票价格被
炒得过高,远远地背离其内在价值,则小折扣无法实施,发行风险大大增加。承销商出于自
身风险的考虑,自然不会参与炒作股票。因此,小折扣发行能在一定程度遏制二级市场的炒
作,改变以往发行前把价格炒高,大折扣下来后仍有较高的发行价格,以增加募集资金量的
较为普遍的做法。当然,对于已经炒高并较大地背离价值的股价,则不能简单地一味追求小
折扣,因为这时的小折扣并不是符合价值的发行。在这种情况下,小折扣发行需要选择“发
行窗口”,等待发行时机,当然也许还有其他的措施,帮助实施小折扣发行。
另外,小折扣并不简单地等同于高价位,更不是一味地多“圈钱”。众说周知,接近市场
价并不就是高价位,远离市场价并不就是低价位,关键的依据还是股票价值和未来发展。“不
跌破发行价”是任何发行定价的惯例准则,小折 扣作为一种追求的目标,在定价上仍然不能
定得太满,要为后市留有上升空间。
如何实现小折扣发行
如上所述,小折扣发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既有技术难题,又有客观条件。技术难
题主要表现在,既要降低承销风险,又要降低发行折扣;客观条件主要体现在,既要发行人
具备投资价值,又要股票价格接近内在价值。因此,小折扣发行是一项综合的要求。投资银
行在争取小折扣方面有着多种多样的方法和创新,根据不同的发行人、发行时机、发行项目
等设计和创新适当的发行方案。
●选择“发行窗口”,抓住发行时机
小折扣发行的最大前提是该股票的市场价格比较贴近其内在价值,只有这样的小折扣发
行价格才是最理想的。但市场价格客观存在并且每天波动,为此,承销商需要选择适当的“发
行窗口”(发行时机),当市场价格走势与公司价值较为贴近时,应迅速抓住发行机会,甚至
必要时可采用“闪电配售”。
●发挥投资银行的定价功能,引导投资价值的认同
“发现价值-推介价值-实现价值”是投资银行的价值链模型。股票的内在价值在发行
中应得到发现、推介和体现。定价功能是投资银行义不容辞的责任,定价能力是投资银行的
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市场化发行要求向市场询价,但询价并不是简单地依赖市场,将定价功
能交给市场。所谓询价只是预定价格的一个验证并修正的过程。
投资银行的定价过程往往体现在不断收窄的询价区间,分成若干不同的阶段,包括(1)
评估公司价值,通过进场调研挖掘公司内在价值并分析市场价格;(2)董事会增发公告,以
若干倍市盈率确定发行底价;(3)“预路演”寻找价格, 根据反馈情况,修正并最终确定询
价区间的底价;(4 )发行期的上半段是“路演-询价期”,根据投资者的报价和认购情况确
定发行价格。
为了谨慎地确保发行成功,开始阶段的底价放在较低的价位,随着发行的推进而不断地
抬高,因此询价区间呈倒喇叭状收窄。
投资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