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举棋不定,那么,这样的人肯定是个性软弱、没有主见的人,他在任何事情上都只能是一无
所成,无论是举足轻重的大事还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概莫能外。他不是在一切事情上积极进
取,而是宁愿在原地踏步,或者说干脆是倒退。古罗马诗人卢坎描写了一种具有凯撒式坚韧
不拔精神的人,实际上,也只有这种人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这种人首先会聪明地请教别
人,与别人进行商议,然后果断地决策,再以毫不妥协的勇气来执行他的决策和意志,他从
来不会被那些使得小人物们愁眉苦脸、望而却步的困难所吓倒——这样的人在任何一个行列
里都会出类拔萃、鹤立鸡群。”
像墙头草一样摇摆不定的人,无论他其他方面多么强大,在生命的竞赛中,总是容易被
那些坚定的人挤到一边,因为后者想做什么,立刻去做。可以这样说,拥有最睿智的头脑不
如拥有果敢的判断力。
成千上万的人在竞争中溃败而归,仅仅因为耽搁和延误。而数不胜数的成功者因为在关
键时刻冒着巨大风险,迅速作出决定,创造了财富。
智者说:“使一个人形成果断决策的个性,是生命成长中道德和意志训练方面最重要的工
作。”
“果断决策的习惯对我们非常重要,以致于经常要准备冒险做出不成熟的判断或采取不
利行动。对一个人来说,偶尔做出错误的决定,总比从不做决定要好。”
快速决策和异常大胆使许多成功人士度过了危机和难关,而关键时刻的优柔寡断几乎只
能带来灾难性后果。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父亲试图用金钱赎回在战争中被敌军俘虏的两个儿子。这个父亲
愿意以自己的生命和一笔赎金来救儿子。但他被告知,只能以这种方式救回一个儿子,他必
须选择救哪一个。这个慈爱而饱受折磨的父亲,非常渴望救出自己的孩子,甚至不惜付出自
己的生命为代价,但是在这个紧要关头,他无法决定救哪一个孩子、牺牲哪一个。这样,他
—直处于两难选择的巨大痛苦中,结果他的两个儿子都被处决了。
第三章 自制
做自己情感的至高统治者
性格的力量包含两个方面——意志的力量和自制的力量。
它的存在有两个要求——强烈的情感和对情感坚定的掌控。
一个脾气暴躁的人闯入了惠灵顿公爵的书房,他说:“我叫亚玻伦,有人派我来刺杀你。”
公爵说:“刺杀我?真奇怪。”刺客把话重复了一遍:“我是亚玻伦,我一定要杀了你。”“一定
要在今天吗?”“他们倒没有告诉我在哪一天或者什么时候,但是我必须完成任务。”公爵说:
“那现在可不方便。我很忙——我有很多信要写。你下次再来吧,我等着你。”说完,他就继
续写他的信。公爵的严厉和从容、大度和镇静使刺客大为吃惊,他走出去,再也没有回来。
克莱登这样评价英国国会领袖之一汉普登:“他是自己情感的至高统治者。由此,他获得
了统治他人的伟大力量。”
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切斯特,有一个以耐心而出名的店主。有人想考验考验他的耐心。这
个人来到店里,一会儿要这种布料,一会儿要那种布料,挑来拣去,看了半打不同款式和颜
色的布料,最后磨磨蹭蹭地选了一种,要店主栽成一美分大小。店主不动声色地拿来一枚一
美分的硬币,照着硬币的样子心平气和地裁出一小块布,用纸包起来递给了他。
自制使人充满自信,也赢得别人的信任。
在商人中间,自制能产生信用。银行相信那些能控制自己的人。商人们相信,一个无法
控制自己的人既不能管理好自己的事务,也不能管理好别人的事务。他可能在缺乏教育和健
康的条件下成功,但绝不可能在没有自制力的情况下成功!
“不”,是孩子们最容易学会的字。却又是成年人最难说出口的。“不”代表生命的尊严
和永远的幸福。传统哲学与现代智慧,归根到底就是一个字——面对诱惑,敢说 “不”。
无论是谁,只要能下定决心,决心就会为他的自制行为提供力量与后援。能够支配自我,
控制情感、欲望和恐惧心理的人会比国王更伟大、更幸福。否则,不可能取得任何有价值的
进步。
自制是刚毅的本质,也是性格的灵魂。
亚伯拉罕??林肯刚成年的时候,是一个性急易怒的人。但后来,他学会了自制,成为了
一个富有同情心、说服力和耐心的人。他曾经对陆军上校福尼说:“我从黑鹰战役开始养成了
控制脾气的好习惯,并且一直保持下来,这给了我很大的好处。”
在33岁以前,亚历山大就在伊萨斯、格拉尼卡斯和阿拜拉等处打了胜仗,建立了世界上
最宠大的帝国。但是,这位满载荣誉的年轻的希腊英雄却被自己的本能征服了,他于是像白
痴一样在巴比伦花天酒地和放荡堕落的生活中死去。其实,那个最不起眼的字“不”就能拯
救这个年轻人,然而那个虚妄的借口“只有一次”却带给他彻底的毁灭。
拿破仑在重大战役中赢得了100多次激烈战役的胜利,然而,当他被囚禁于大西洋一个
荒芜的小岛上时,他却有失身份地与哈德逊??洛尔爵士就礼仪和香槟问题发生了不光彩的争
论。
不急不躁、不怨天尤人、不轻易发怒是良好的品质,比焦虑万分的人更容易应付种种困
难、解决种种矛盾。一个做事光明磊落、生气蓬勃、令人愉悦的人,到处受欢迎。
企业管理者在生意冷清、存货积压严重、员工不信任、债权人纷纷上门催款的情况下,
涵养受到了最大的考验。这时若稍有不快就大发雷霆,会给员工们留下抹不掉的坏印象。如
果他仍然不抱怨、不发脾气,和善仁慈,才会真正受到员工们的爱戴,愿意和他一起共度难
关。
沉着冷静、永不气馁,是每一个人应培养的品格。
永远以亲切的笑容和蔼待人,永远有一种满怀希望的气魄,永远有战无不胜、突破逆境
的自信心和决心吧!
第四章 专注
平庸者的成功和聪明人的失败
世界上许多成大事者都是一些资质平平的人,而不是才智超群、多才多艺的人。我们怎
样解释这个现象呢?
一些人取得了远远超过他们实际能力的成就,使很多人感到疑惑不解:为什么那些看上
去智力不及我们一半、在学校排名末尾的学生却取得了巨大成功,在人生的旅途上把我们远
远地抛在了后面?
其中一些人,尽管在学校里被我们嘲笑,后来却能专心一个领域,耕耘不辍,最终到达
目的地。尽管智力平庸,但他想方设法保持领先,一步一步地积累了自己的优势,而那些所
谓智力超群、才华横溢的人却仍在四处涉猎,毫无目标,最终一无所获。
杜邦公司创始人伊雷尔的哥哥维克多可以说是一表人才,他口齿伶俐、头脑敏捷、身材
挺拔、相貌英俊,外表上简直没什么缺点。他是一个社交明星,给每个人留下的第一印象都
是完美的。但是熟悉他的人知道,他从来就没有认认真真地办过一件事,就是答应别人的事,
他也可能会忘掉。他仅仅是个吃喝玩乐的专家。如果派他外出考察,他回来后拿不出多少有
价值的商业情报,却能绘声绘色地描述旅途中的美味佳肴和美女。伊雷尔做火药买卖时,维
克多在纽约给他做代理。维克多凭社交手腕发展了一些客户,但是其中一位,拿破仑的弟弟
杰罗姆,一位花花公子,却毁了他。在纵欲无度、花天酒地的生活中,他们俩很投缘,只要
杰罗姆缺钱,维克多就慷慨地掏腰包。正是杰罗姆的一笔笔巨额借款,导致了维克多的贸易
公司的破产。
伊雷内则是截然相反的人。他身材不高,相貌平平,但在学习和工作中有股近乎痴迷的
专注劲儿。小时候在法国,家境还很宽裕的时候,他受拉瓦锡的影响,对化学着了迷。那时
候他父亲皮埃尔是路易十六王朝的商业总监,兼有贵族身份,谁也想不到这个家庭在未来的
法国大革命中会险遭灭顶之灾。拉瓦锡和皮埃尔谈论化学知识的时候,小伊雷内稳稳当当地
坐在旁边,竖起耳朵听着。他对“肥料爆炸”的事尤其感兴趣。拉瓦锡喜欢这个安安静静的
孩子,把他带到自己主管的皇家火药厂玩,教他配制当时世界上质量最好的火药。这为他将
来重振家业奠定了基础。
若干年后,他们全家人逃脱法国大革命的血雨腥风,漂洋过海来到美国。他的父亲在新
大陆上尝试过七种商业计划——倒卖土地、货运、走私黄金??全都失败了。在全家人垂头
丧气的时候,年轻的伊雷内苦苦思索着振兴家业的良策。他认识到,目前战火连绵,盗匪猖
獗,从事商品流通有很大的风险,与其这样倒不如创办自己的实业。但是有什么可以生产的
呢?这个问题萦绕在他脑海里,就连游玩时他也在想。有一天,他与美国陆军上校路易斯??特
萨德到郊外打猎,他的枪哑了三次,而上校的枪一抠扳机就响。上校说:“你应该用英国的火
药粉,美国的太差劲。”一句话使伊雷内茅塞顿开。他想:在战乱期间,世界上最需要的不就
是火药吗?在这方面,我是有优势的,向拉瓦锡学到的知识,会让我成为美国最好的火药商。
后来,他就靠着这股专注劲,克服了许多困难,把火药厂办了起来、办成了举世闻名的杜邦
公司。
历史上,平庸者成功和聪明人失败一直是一件令人惊奇的事。通过仔细分析,发现出现
这个现象的原因在于,那些看似愚钝的人有一种顽强的毅力,一种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如磐石
的决心,一种从不受任何诱惑、不偏离自己既定目标的能力。相反,那些聪明却不坚定的人,
往往没有一个明确目的,四处出击,结果分散精力,浪费才华。
一个聪明的孩子,不管是否在大学里遥遥领先,不管是否比社区的其他同龄人更引人瞩
目,如果不专心致志就永远不会成功。
在同样的时间内,有些人学到的知识比别人多,做出的成就比别人高,这是因为他们全
身心扑在自己的事业上。他们做起事来,都有一股忘我的、甚至六亲不认的劲头。据说爱迪
生在新婚之夜想到一个问题,就到实验室里研究起来,忘记了新娘,直到有人来叫他,他才
想起这是什么日子。他一生中贡献了电灯、留声机、电影等对人类生活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
发明,以及不计其数的小发明,如果不是一个连睡觉都想着发明的人,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成
就。
高效率蒸汽机的发明者詹姆斯??瓦特,从小就是出了名的心灵手巧的人,他在父亲的造
船作坊里迅速掌握了修理航海仪表的技术,工匠们夸他“每根手指头上都刻着好运纹”,事实
上,在拥有自己的工作台之前,小瓦特就把课余时间消磨在车间里,观察大人们干活,静静
地思考,他是一个非常内向、好静的孩子,只要是他感兴趣的事,无论他准备做、正在做、
还是暂时中断,他的心思都在上面,这样的人所取得的进步,是那些三心二意的人望尘莫及
的。
他中学毕业后来到格拉斯哥,想学一门手艺,但是这里竟然没有一个配当他师父的人,
那些工匠可以教的,他早就会了。他不得不来到伦敦,从举世闻名的仪器专家中寻找自己的
导师。他成了数学家、仪器制造专家约翰??摩根的学徒,一年中,他掌握了别的学徒需要三
至四年才能学到的东西,他是这样做的:每周在摩根的车间里工作五天,每天从清晨干到晚
上九点,在休息时间又揽些零星的修理活来干。他用黄铜制作的法式接头的两脚规被评为全
行业中最杰出的作品。出师时他告诉父亲:“我认为不管在什么地方,我都不愁没有饭吃,因
为现在我已经能像大多数工匠那样出色地工作了,尽管我还不如他们熟练。”
对于他这样的人,吃饭决不是一个问题。他为格拉斯哥大学修好了一批天文仪器,在校园里
得到了一个工作间,也得到了丰衣足食的生活。后来他又与一名建筑商合伙开了仪器制造修
理厂,赚了不少钱。自从得到一台老式蒸汽机模型、弄清它的缺陷、意识到改进它的可能性,
他就从小安乐窝中走了出来、踏上了伟大的成功之路。他沉浸在对大气压、真空、冷凝、传
热、冲程、能量、效率等等错综复杂的环节的思索中,在工作中、在散步时、在水壶边、在
床上??不停地考虑那个模型和环环相扣的难题,一旦心有所得,就扑到实验室里检
验。这东西一旦成功,将对工业文明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在此之前人们普遍依赖自然界的
不稳定的风力和水力来驱动机械设备,老式蒸汽机由于燃料消耗过大,只能在煤矿里运用,
而且它发出的呼哧呼哧、吱嘎吱嘎、扑通扑通的噪音使几英里内不得安宁。瓦特撇开其他事
情,一心扑在蒸汽机上,他写信告诉朋友:“除了这台发动机之外,我对任何别的事情都可以
一概不加以考虑。”就是这样一个人,在15年的时间里,把60多年中无人改进的震天响的矿
井蒸汽机变成了可以牵引轮船和火车的动力,他自己也获得了巨大的财富和显赫的社会地位。
第二篇 目标
第一章 梦想和希望
目标——人生永不熄灭的火炬
年轻人最大的绊脚石往往是这种错误的想法:认为天才或成功是先天注定的。固然,一
粒煮熟的种子即使在适宜环境下也不会发芽、生长。但是,只是因为成不了高大的橡树,只
是因为自己不可能像橡树一样高直,就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就处在犹豫和彷徨中浑浑噩噩地
度过一年又一年,那是非常荒唐可笑的。固然,橡树种子会成长为橡树,而不会成长为松树
,这是十分自然的事。但世上被称为天才的人,肯定比实际上成就天才事业的人要多得多。
许多人一事无成,就是因为他们缺少雄心勃勃、排除万难、迈向成功的动力。不管一个
年轻人有多么超群的能力,有多么聪明、谦逊、和善,如果他缺少迈向成功的发动机,他将
难有成就。
成功人士中几乎没有谁能解释得清为什么自己会执着地追求事业,把全部的精力只集中
于一点。好像有一股看不见的神秘力量在指引着他们,而所作所为不过是顺应内心深处的启
示而已。
威廉??皮特是目标专一、意志坚定的杰出典范。当他还是一个孩子时,就被教导只有成
就一番赫赫伟业,才不会辜负他父亲的期望。这是他所受一切教导的主旨。无论他身在何处,
无论他做些什么,不管是在上学、工作还是娱乐,他从未忘记过父母赋予他的这一神圣职责
——他应该出人头地,应该成为一个公正、睿智、有影响力的政治家。这个观念在他身体的
每一个细胞中生根发芽,并鼓励着他锲而不舍、坚韧不拔地朝着这个明确的目标前进。22岁
那年,他就进入了国会;在23岁时,他就当上了财政大臣;而到25岁时,他已经成了英国
首相。
他在早期就朝着一个确定的方向接受了专门训练,谁能估计这样做的巨大价值?在大学
毕业以后,他没有像别人那样浪费时间,为了确定自己最好从事何种职业而瞻前顾后,他毫
不犹豫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勇往直前。
皮特的一个对手曾经这样评价他:“这个人既不会冒进也不会退缩,他一直都在飞翔。”
开始,没有谁能真正看清希望企及的目标,就像马拉松比赛一样,即便是起跑以后,他
所见的也只是前面不远的道路。他不是靠高挂在天空的星星引路,而是靠手上的火炬照亮脚
下的路,这样可以使他信心百倍,毫不畏惧,一直跑下去。尽管远方的路笼罩在暮霭之中,
但永不熄灭的火炬会让他看清眼前的路。
一个人有希望,再加上坚韧不拔的决心,加上持之以恒的努力,就能达到目的。
一个人未来的一切都取决于他的人生目标。人生目标可以重塑一个人的性格,改变一个
人的生活,也可以影响他的动机和行为方式,甚至决定命运。整个生活都是在人生目标的指
引下进行的。如果思想苍白、格调低下,生活质量也就趋于低劣;反之,生活则多姿多彩,
尽享人生乐趣。
人生目标反映了一个人苦苦追寻和魂牵梦绕的东西,也体现了一个人的风度和修养。我
们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会和自己希望的一样。一言一行都能反映出对生活的
态度和打算。
从小,爱迪生头脑里就充满了各种大胆的设想,他还会执拗地去付诸行动。他一动不动
地趴在鸡窝里,满心希望靠自己的体温孵出小鸡,他想弄清野蜂窝里的奥秘,就用树枝捅它,
结果被野蜂蛰得连眼睛都睁不开。他看见气球飞起来,就想:要是人肚子里充了气,那可就
精彩了。他弄到几种试剂,这些试剂在人肚子里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气泡。父亲的
佣工迈克尔??奥茨不幸地成了他的实验动物,奥茨吃了这些药没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