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言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在密西西比河的入海口,”比彻说,“根本不可能截住大河来分辨水的来源——哪些水
源于哪个州。哪颗沙粒来自哪个山脉
倘若大河就是性格,那么支流就是习惯,根本不可能分辨出造就性格的到底是哪些习惯。
习惯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生活。好习惯是一种坚定不移的高贵品质,坏习惯则会毒害心灵。
“我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教育我的孩子?”一位年轻的妈妈向一个经验丰富的医生咨询
道。
“你孩子多大了?”医生问。
“已经两岁了,大夫。”
“哦,你已经耽误了两年的时间。”医生非常严肃地回答道。
家庭传统对世界产生了无比巨大的影响,孩子从家庭这个小巢走出去,无论走到世界的
哪个角落,从小养成的习惯都将如影随形,这一切都可以从家庭教育中找到答案。
25岁到30岁是大多数人定型的时期。年轻时,养成好习惯和养成坏习惯一样容易。做
坏事会加强恶习,做好事也会巩固良好的习惯。
好习惯主要是依赖于人的自我约束,或者说是依靠人对自我欲望的否定。然而,坏习惯
却像芦苇和杂草一样,随时随地都能生长,但它阻碍了美德之花的成长,使一片美丽的园地
变成了杂草丛。坏习惯一旦播种,往往难以清除。
有人说:“要使自制成为习惯,放任则是可憎的;要使谨慎成为习惯,鲁莽则有悖于人的
美好天性,就像残忍是严重的犯罪一样。”
对几百位成功者的调查显示,问及失败的可能原因时,几乎每个人都会说“坏习惯是失
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很容易陷入无所事事的境地,随波逐流则更容易,但随波逐流的后果往往就是你不小
心结交坏人、不小心进了酒吧、不小心暍了一杯啤酒、不小心赌了一把钱。就是因为结交几
个坏人,就是因为浪费了一点时间,你的一生就全毁了。
新奥尔良在密西西比河两岸地区的海拔低于海平面5到15米,惟一能够保护这座城市的就是
沿河的防洪堤。1883年5月,防洪堤上发现了一条小裂缝,河水通过裂缝流进了这座城市。
刚开始,几包沙子或几袋泥土就把裂缝堵住了,人们忽略了这条小小的裂缝,几个小时后,
它们已经无法阻挡巨大的水流,后果已经无法挽回。这个例子说明,“小错误”随时有可能演
变为“大错误”。
人生要么是一幅伟大的作品,要么就是一团糟,因为每种习惯的养成要么是精心培养的
结果,要么是放任自流的结果。
当一个人突然发现人们不信任自己,往往会感到非常震惊和难过。他做梦都不想养成撒
谎的习惯,但在意识到之前,撒谎的习惯已经养成了。
某些罪犯使人震惊。昨天他还在大街上好好地散步,或者还在他的店里干活,没有任何
迹象表明他会干出伤天害理的事,但是他却干了。其实他的罪行不过是他昨天或前天所作所
为的必然结果,是他以前的行为习惯的纪念碑。
一位画家想画一幅有关童真的画,他画了某个孩子祈祷时的表情。惟一发挥想像力的地
方就是在画中添加了一位跪在他身边的母亲。孩子的手心向上交叠在一起,睁着一双浅蓝色
的眼睛,满脸虔诚与安详。画家对这幅肖像画十分满意,他把它挂在墙上,取名为《童真》。
许多年过去了,他老了,那幅画还挂在那里。他早就想画一幅相反的画——关于罪恶的
一幅画——可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直到他有机会参观附近的监狱,才实现了这个愿望。
在潮湿的牢房里,躺着一个形容猥琐、表情呆滞的罪犯,他的身体衰老消瘦、眼神迷茫而空
虚,罪恶在他脸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画家获得了惊人的创作启迪。
画完成后,他把两幅画并排挂在那里,一幅是《童真》,另一幅是《罪恶》。其实,这两
幅画的原型是同一个人——第一幅画作于他纯洁天真的孩童时代,第二幅画作于他沦落为劣
迹斑斑的罪犯之后。
上面所举是极端的例子,在大多数人身上,坏习惯还远远没有发展到犯罪的地步,只是
阻碍他们成功。
很多人说话的时候有一些不自觉的口头禅或手势。有些人不停地摸自己脸上的某个部位,
比如下巴、耳朵等。有些人习惯性地用拇指和中指来回蹭鼻尖。有些人不停地搓手。更糟糕
的是,与人交往时自大、蛮横、粗鲁、生硬。
粗俗的行为使人反感,难以赢得他人的信任与合作,这样的人在事业中会处处碰壁。一
个脾气古怪、态度恶劣的人,谁愿意跟他打交道呢?不管本领多大,他都不会有多少发展空
间。一些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常常感到奇怪:为什么我争取不到好的位置?他们尚未意
识到自己身上有一些不讨人喜欢的坏习惯。如果没有自知之明、不纠正坏习惯,做起事来会
很不顺利。
良好的气质、儒雅的风度,会对年轻人的未来产生非常有利的影响。一个有良好风度的
年轻人,谁不愿意与他交往呢?一个态度端正、衣着得体、行为规矩的人,即使长相平平,
甚至身有残疾,仍然会交上好运。
著名金融家乔治??皮博迪,年轻时在一家商店当售货员。一天,他接待了一位老太太,
老太太要的东西,皮博迪在商店里没有找到。
他和颜悦色地向老太太道歉,又领着她到别的店去找,最后帮她买到了东西。这件事竟
让那老太太感激了一生。临死前,老太太在遗嘱中列出了一个条款,对皮博迪先生这种以礼
待人的行为给予相应的报答。
我的一个朋友,年轻时很穷,他勉强筹集了一小笔钱,在农村开了一家杂货店。商店开
业后,他对所有顾客彬彬有礼、和蔼可亲,处处与人方便。后来他的商店名声鹊起,连远处
的人也上门光顾。他的经营规模迅速扩大,如今他已经开了许多连锁店。
根据我的观察,还有四种好习惯——守时、守信、坚定和迅捷——对于造就完美人生起
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没有守时的习惯,会浪费时间、耗费生命;
没有守信的习惯,会失去别人的信任;
没有坚定的习惯,无法把事情坚持到成功的那一天;
要想获得成功,就要下定决心、全力以赴地去做。手头的工作应该集中全部精力去完成,
即使写一封信也如此。如果没有坚定的好习惯,做事拖泥带水,终将一事无成。
世界上不少失败者,一生中没有大的过错,只是由于本身的懦弱和无能招致失败的命运。
他们做事常常半途而废,遇到挫折就动摇,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持久的忍耐力。这些可怜
人如果持之以恒,前途本是一片光明的。
没有迅捷的习惯,良机与你擦肩而过,可能永不再来。
迟疑不决、优柔寡断无论对成功还是对人格修养都有很大的伤害。优柔寡断的人遇到事
情,总是习惯于“先放在一边”,偶尔考虑到它时,又反复权衡、左右思量,不到山穷水尽时
不敢做出决定。久而久之他不再相信自己。由于这一习惯,他原本所具有的一些能力也会跟
着退化,性格也会受到消极的影响,说话变得吞吞吐吐、步伐变得慢吞吞、眼神变得无精打
采,精神变得萎靡不振。
一个萎靡不振的人,走路晃晃悠悠,风吹就倒,毫无生气,呆头呆脑,这种形象极不讨
人喜欢,难以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帮助。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除了自己内心的消沉,可能还
有周围影响。年轻人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与那些萎靡不振、没有志气的人来往,一个人一
旦有了这种坏习气,即使后来幡然悔悟,生活和事业也必然要受到很大的打击。
一个果断的人,发展机会比那些犹豫不决、模棱两可的人多得多。所以,请尽快抛弃那种迟
疑不决、左右思量的不良习惯吧!它会使你丧失一切原有主张,无谓地消耗精力。
同过去的坏习惯决裂
看到平时正直诚实、彬彬有礼的人犯罪,大多数人都会很惊讶。但是,如果人们能够在
那个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中看到他的习惯的发展轨迹,就会发现一条弯弯曲曲的小径,一开
始就出现了,它带来了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不良行为,正是这些行为直接导致今天的犯罪。
一切专业教育和技术教育都基于这样的理论:如果神经系统对习惯的刺激变得越来越敏感,
也就能越来越快地做出反应。
我们总是容易忽视习惯形成的生理基础。对一个行为的每一次重复,都会增加我们再次
实施它的机率。我们还发现自己的体内有一种神奇的机制,那就是倾向于不断的、甚至是永
久性的重复,而且这种倾向的灵活机敏性也随着重复次数的增加而不断地提高。最终的结果
是,开始的行为,由于自然的条件反射,成了自动的行为,不再受大脑的控制。
圣保罗懂得习惯所具有的巨大力量。“我发现,”他说,“法律对于我来说本来是有益的,
但现在法律却带来了罪恶。当然,我能愉悦地接受上帝为他的子民制定的法律,但在我的同
伴那里,我看见的是不同的法律,与我所理解的上帝的法律相冲突。结果,他们所理解和遵
从的法律把我孤立了起来,使我感到无所适从。哦!可怜的人啊!谁能把我解救出来!”他所
指的法律,是古代的一种习俗——把杀人犯的脸与受害者的尸体面对面绑在一起,直到他因
为尸体的恶臭而死去。
如果我们试图教育那些邪恶之徒,让他们明白仅仅用意志的力量就能洗心革面、重新做
人,而不向他们描述这种性格重建的艰苦过程,那么,无论对他们还是对我们,那都是一件
既不现实又不人道的事。
事实上,我们今天所为不过是对昨天的重复。除非你具有非凡的意志力,否则即使下决
心改变,明天仍然会继续重复它。不仅大多数母亲不懂得习惯形成的机理,而且教育机构,
包括小学、中学和大学,也不传授这些科学道理,这是多么不幸的一件事啊!
“我曾无数次立下誓言,如果我能够做一个正直高尚的人,我愿意放弃整个世界。”一个
不幸的、备受恶习折磨的人这样说,“但是24小时之后,我又会因为一个先令的诱惑而犯罪。”
通常,人们不懂得告诉那些性格扭曲的人:严峻的斗争仍然摆在他们面前,考验还远远
没有结束,必须进行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战斗,以无比虔诚的心态和无比坚定的意志力来控
制自己的行为,同过去的坏习惯决裂,才能为以后形成更好的习惯奠定坚实的基础。没有人
告诉他们,无论他们付出多大的努力,在某些松懈的时刻,一些陈旧的开关仍然可能会被不
小心地打开,沉淀在心中的欲望仍然会决堤而出,而且很可能在他意识到这一问题之前,自
己已经再一次屈服于旧习惯的诱惑了,尽管他已经下了千百次的决心要克服和抵制这种诱惑。
有人认为坏习惯可以轻而易举地克服,就姑息它,日久天长,坏习惯像锁链一样缠住了
他,只有靠坚定的意志、反复做出正确的行为、经过一个艰苦的过程才能加以纠正。
坏习惯就像一棵长弯的小树,你不可能一下子把它弄直。要想纠正它,你可以搬来两块
大石头,夹住它,用绳子捆紧。它不是一朝一夕能纠正的,这需要几个月,甚至一两年。
“我怎样才能改变一个习惯?”
惟一的答案是:你当初怎么养成这个习惯,现在就怎么来克服它。
倘若以前你一步步堕入了恶习,现在就一步步走出泥淖。
倘若以前你屈服于诱惑,现在就坚定地拒绝它。
凡是渴望成功的人,都应该对自己平时的习惯做深刻的检讨,把那些妨碍成功的恶习一
一找出来——如举止慌乱、急躁不安、萎靡不振、言语尖刻、不守时、马马虎虎等,要勇于
承认自己身上的不良习惯,不要找借口搪塞。把它们记下来,对照它们引起的错误,想想今
后应该怎么做。若能持之以恒地纠正它们,就一定会有巨大的收获。
第六章 健康
拥有健康,才能获得成功的人生
成功不取决于财力,而取决于精力和能力、如何有效地使用它们、以及对工作的投入程
度。
一个人如果疾病缠身、身体虚弱,或者烟酒无度、元气大伤,其成功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他们在与生龙活虎的人竞争时,明显处于劣势。
看着一个虚弱不堪、能力有限的年轻人拼命追求成就与声望,却一无所获,真是一件令
人难受的事。而最让人心痛的是,依他自身的雄心和愿望,本来可以实现自己的想法,本来
可以拥有一种高尚而充实的生活,但由于身体条件所限,却无法实现。
拥有健康,才能获得人生的成功。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胜利属于能够承受巨大压力
的人,这需要健康的身体才能精力充沛地工作,精力充沛地作一小时,比有气无力地一天,
成效还大。
布雷厄姆曾连续工作将近144小时,拿破仑曾持续24小时在马背上行军,富兰克林70
岁时还在露天宿营,格莱斯顿84岁高龄时还紧紧掌握着国家这艘航船的方向,他每天能奔走
数英里,在85岁时还能砍倒大树。
有位哲人说:“正是精神使身体强健。”精神是身体天然的保护神。一种意识健全、有教
养、受过良好训练的智力首先会反映在体格上,而且会使体格与自身协调一致。另一方面,
虚弱、犹豫不决、狭隘和无知的精神,最终只能把身体也带入同样糟糕的状态。每一种纯洁
和健康的思想,每一个对真善美的崇高渴望,每一个对更高和更好生活的向往,每一种高尚
的想法和无私的努力,都会反映在身体上,使身体更强壮、协调和优美。
一种纯洁、高尚、神圣和正直的思想,一个清醒的头脑,很容易使人长寿;远大的理想,
高尚的生活,慷慨的心胸,仁慈心以及博爱无私的情感,都有助于延长寿命;而相反的品质
则会缩短寿命。
医生说,拿破仑的脉搏从来不超过62次,尽管他的胸脯上没有几根毛、生殖器小得像个
孩子的一样。
“我还从来没听到过自己的心跳,简直就像我没有心跳一样。”拿破仑自己开玩笑说。但
是他又说:“大自然赋予我两种有价值的才能:只要想睡就能睡,不能吃喝过度??吃得太多
会使人生病,吃得不够量却从来不使人生病。”长时间的骑马、乘车增强了他的体质,“水、
空气和爱干净是我喜爱的药物。”
他能一口气乘车将近500英里从蒂尔西特到德累斯顿,到目的地之后依然精神饱满。他
能在马上骑50英里从维也纳到塞默灵,在那里吃早饭,当天晚上再回到申布伦,继续工作。
他能骑马奔驰5个小时、80英里,从巴利阿多里德到布尔戈斯。他经过长时间的骑马和行军,
于午夜抵达华沙,早晨七点又接见新政府成员。与英格兰的战争爆发后,他与四位秘书连续
工作了三天三夜,然后在热水里泡六个小时口授快信。他对梅特涅说:“有时候死亡只是由于
缺少活力。昨天,我从马车里甩了出来,我以为这一下完了。但我正好有时间对自己说:我
不会死。别的任何人碰上这事,也许会丢了性命。”无论这种说法有没有医学依据,至少,这
强大的信念存在于他们心里,支撑他们去奋斗,使他们在关键时刻能够释放出超人的能量,
全力以赴。不仅皇帝、将军,而且所有成功的企业家,无一例外都有这样的感受。
每一种观念都会自我复制,那些可怕的精神缺陷、疾病、纵欲以及各种各样的罪恶,都
会制造出心灵上的疾病,而接着又会在身体上再生和复制出来。头脑接受了外界的所有东西
——有真有假,有好有坏,然后,根据我们提供给它的东西的本质,会制造出公正或腐化、
美丽或残缺、正确或错误、和谐或不和谐。
很少有人意识到,自己身上的小病有着很大的自我暗示作用。时间一长,就会形成坏习
惯,好像自己总是不舒服。如果谁早晨起床有点头痛或其他小毛病时,不是立即想办法克服
或采取积极的心态面对,而是不厌其烦地向别人诉说;不是去户外走走,呼吸新鲜空气,摆
脱消极情绪,而是赶紧吃头痛药或其他特效药,这种做法只会使自己真的觉得生病了。
他开始自怜起来,并想方设法博得别人的同情。不知不觉间,一个或有或无的小症状被
自己夸大了,甚至主宰了整个思想,以为自己得了什么大病。这样,一天的工作也就无法做
下去。
我们都遇到过这样的人,总是觉得自己不舒服。不管他睡觉有多香、饮食欲有多么旺盛、
气色有多好,只要你问他感觉怎么样,就肯定会得到一个透着压抑与沮丧的回答:“不怎么样。”
“没有什么两样。”“感觉很不好。”如此等等。这种人似乎整天沉浸在健康不佳、心情不宁之
中。
在交谈中,他们不厌其烦地与你讨论那些不良症状,诸如消化不良、胃部不适、头疼发
烧、手脚不利索等等,让人避之而惟恐不及。他们越是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