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5-医宗金鉴-第1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遂至横倒者有之; 虽悔无及矣! 

卷四生育门
临盆
属性:7。儿身顺顶当门; 胞浆已破腹腰疼; 中指跳动谷道挺; 临盆用力送 
儿生。 
【注】凡儿之生自有其时; 时至则儿身转顺; 头顶正当产门; 胞浆大 
来;腰重腹痛; 谷道挺迸; 产母中指中节或本节跳动; 此方为正产之 
时;方可临盆用力送儿; 自顺生矣! 

卷四生育门
交骨不开
属性:8。交骨不开须细审; 或因不足或初胎; 总宜开骨通阴气; 佛手龟板 
妇发灰。 若因不足加参妙; 一服能令骨立开。 
【注】产妇交骨不开; 有因气血不足者; 有因初次胎产者; 二者均宜 
用开骨散通其阴气。 其方即佛手散加败龟板; 与生过子女妇人头发也 
。气血不足者; 加人参; 服之可使其骨立开。 

卷四生育门
盘肠生
属性:9。盘肠未产肠先出; 已产婴儿肠不收; 顶贴萆麻服升补; 肠干润以 
奶酥油。 
【注】妊娠妇人有盘肠生者; 临产之时其肠先拖出; 及儿已产下; 其 
肠有仍不收者; 须以萆麻仁捣烂贴于顶心; 内服升补之剂; 如补中益 
气汤或八珍; 十全大补等汤加升麻; 以升补之; 其肠自收矣。 
补中益气汤 十全大补汤 方俱见首卷 

卷四生育门
难产
属性:10。难产之由不一端; 胎前安逸过贪眠; 惊恐气怯用力早; 胞破血壅 
血浆干。 
【注】妊娠难产之由; 非只一端。 或胎前喜安逸不耐劳碌; 或过贪眠 
睡;皆令气滞难产; 或临产惊恐气怯; 或用力太早; 则产母困乏难产 
;或胞伤血出; 血壅产路; 或胞浆破早; 浆血干枯; 皆足以致难产。 
临证之工; 不可不审也。 

卷四产后门
胞衣不下证治
属性:11。胞衣不下因初产; 用力劳乏风冷凝; 下血过多产路涩; 血入胞衣 
腹胀疼。 急服夺命没竭散; 勿使冲心喘满生; 谕令稳婆随胎取; 休惊 
产母莫教闻。 
【注】产妇胞衣不下者; 或因初产用力困乏; 风冷相干致血瘀凝; 或 
因下血过多; 血枯产路干涩; 或血入胞衣; 胀满疼痛; 皆能使胞衣不 
下。均当急用夺命散; 即没药; 血竭二味为散也。 免致上攻心胸; 胀 
满喘急; 为害不小。 且宜谕令稳婆随胎取下; 莫使产母闻之; 恐被惊 
则愈难下也。 

卷四产后门
产门不闭证治
属性:12。产门不闭由不足; 初产因伤必肿疼; 不足十全大补治; 甘草汤洗 
肿伤平。 
【注】凡产后玉门不闭者; 多由气血不足所致。 亦有因初产伤重者; 
必肿而疼也。 气血不足者; 用十全大补汤治之; 因伤肿痛者; 浓煎甘 
草汤洗之; 其肿伤自平。 
十全大补汤 方见首卷 

卷四产后门
血晕证治
属性:清魂散 
13。产后血晕恶露少; 面唇色赤是停瘀; 恶露去多唇面白; 乃属血脱 
不须疑。 虚用清魂荆芥穗; 人参芎草泽兰随; 腹痛停瘀佛手散; 醋漆 
熏法总相宜。 
【注】产后血晕; 有因恶露去少; 内有停瘀上攻迷晕者; 面唇必赤色 
;有因去血过多; 血脱而晕者; 面唇必色白。 血虚者宜用清魂散; 即 
荆芥穗; 人参; 川芎; 甘草; 泽兰叶也。 若停瘀腹痛者; 用佛手散。 
二者俱宜频烧干漆及用火烧铁钉淬醋; 不时熏之。 
佛手散 方见首卷 

卷四产后门
恶露不下证治
属性:14。恶露不下是何因? 风冷气滞血瘀凝; 若还不下因无血; 面色黄白 
不胀疼; 风冷血凝失笑散; 去多圣愈散补而行。 
【注】产后恶露不下; 有因风冷相干; 气滞血凝而不行者; 必腹中胀 
痛;有因产时去血太多; 无血不行者; 面色必黄白; 腹心不疼; 以此 
辨之。 血凝者; 用失笑散逐而行之; 无血者; 用圣愈汤补而行之。 
失笑散 圣愈汤 方俱见首卷 

卷四产后门
恶露不绝证治
属性:15。恶露不绝伤任冲; 不固时时淋漓行; 或因虚损血不摄; 或因瘀血 
腹中停。 审色污淡臭腥秽; 虚补实攻要辨明; 虚用十全加胶续; 瘀宜 
佛手补而行。 
【注】产后恶露; 乃裹儿污血; 产时当随胎而下。 若日久不断; 时时 
淋漓者; 或因冲任虚损; 血不收摄; 或因瘀行不尽; 停留腹内; 随化 
随行者。 当审其血之色; 或污浊不明; 或浅淡不鲜; 或臭; 或腥; 或 
秽;辨其为实; 为虚; 而攻补之。 虚宜十全大补汤加阿胶; 续断; 以 
补而固之。 瘀宜佛手散; 以补而行之。 
十全大补汤 佛手散 方俱见首卷 

卷四产后门
头疼证治
属性:16。产后头疼面黄白; 无表无里血虚疼; 恶露不行兼腹痛; 必因瘀血 
上攻冲; 逐瘀芎归汤最效; 虚用八珍加蔓荆。 
【注】产后头痛; 若面色黄白; 无寒热身痛之表证; 又无便秘之里证 
;则是因产后去血过多; 血虚头痛也。 若恶露不行; 兼腹痛者; 乃属 
瘀血上攻之痛也。 去瘀以芎归汤; 补虚以八珍汤加蔓荆子。 
八珍汤 方见首卷 

卷四产后门
心胃痛证治
属性:大岩蜜汤 
17。心痛厥逆爪青白; 寒凝大岩蜜温行; 四物去芎加独活; 姜桂茱萸 
草远辛。 因食恶食多呕吐; 麴麦香砂入二陈; 大便燥结小便赤; 兼热 
饮冷玉烛冷攻。 
【注】产后心胃痛; 若四肢厥逆; 爪甲青白; 乃风冷寒凝; 气血滞涩 
;宜用大岩蜜汤温以行之; 即生地; 当归; 赤芍; 独活; 干姜; 桂心 
;吴茱萸; 甘草; 远志; 细辛也。 若因饮食停滞; 中脘作痛; 必恶食 
呕吐; 宜二陈汤加神麴; 麦芽; 木香; 砂仁。 若大便结硬; 小便赤涩 
;渴欲饮冷者; 乃内有实热也; 宜玉烛散攻之。 
玉烛散 方见首卷 

卷四产后门
腹痛证治
属性:香桂散 
18。去血过多血虚痛; 去少壅瘀有余疼; 伤食恶食多胀闷; 寒入胞中 
见冷形。 血虚当归建中治; 瘀壅失笑有奇功; 伤食异功加查麴; 胞寒 
香桂桂归芎。 
【注】产后腹痛; 若因去血过多而痛者; 为血虚痛; 若因恶露去少; 
及瘀血壅滞而痛者; 为有余疼; 若因伤食而痛者; 必恶食胀闷; 若因 
风寒乘虚入于胞中作痛者; 必见冷痛形状。 血虚宜当归建中汤; 血瘀 
宜失笑散; 伤食宜异功散加山查; 神麴; 胞寒宜香桂散; 即佛手散加 
桂心也。 
当归建中汤 失笑散 异功散 方俱见首卷 

卷四产后门
少腹痛证治
属性:延胡索散 
19。少腹痛微名儿枕; 硬痛尿利血瘀疼; 尿涩淋痛蓄水证; 红肿须防 
??疝癃。 儿枕瘀血延胡散; 归芍蒲桂琥珀红; 蓄水须用五苓散;?? 
疝吴萸温散行。 
【注】产后少腹痛; 其痛若微; 乃产时血块未净; 名儿枕痛。 若少腹 
坚硬; 小便利者; 为瘀血痛; 少腹硬而小便不利; 淋涩胀痛者; 乃蓄 
水作痛; 若坚硬红肿而痛者; 须防成??; 疝; 癃之证。 因儿枕瘀血者 
;宜延胡索散; 即当归; 赤芍; 蒲黄; 肉桂; 琥珀; 红花也。 因水蓄 
者;宜五苓散。 若将成??; 疝; 癃者; 当以吴茱萸汤温散之。 
吴茱萸汤 方见首卷 五苓散 方见三卷 

卷四产后门
胁痛证治
属性:20。胁痛瘀滞犯肝经; 左血右气要分明; 血用延胡散可治; 气宜四君 
加柴青; 去血过多属虚痛; 八珍加桂补其荣。 
【注】产后胁痛; 因气血瘀滞; 干犯肝经。 在左多属血; 在右多属气 
。血宜延胡索散; 气宜四君子汤 加柴胡; 青皮。 若因去血过多而痛 
者;为虚痛; 宜八珍汤加肉桂; 以补其荣血自愈。 
四君子汤 八珍汤 方俱见首卷 

卷四产后门
腰痛证治
属性:21。腰疼下注两股痛; 风冷停瘀滞在经; 佛手散加独活桂; 续断牛膝 
桑寄生; 血多三阴伤气血; 地黄桂附续杜寻。 
【注】产后腰疼下注两股皆痛者; 乃产时风冷乘之; 瘀血滞于肝经; 
宜用佛手散加独活; 肉桂; 续断; 牛膝; 防风; 桑寄生; 以温散而行 
之。若因去血过多; 三阴经气亏损者; 则当用六味地黄汤加肉桂; 附 
子;续断; 杜仲; 以温补之。 
佛手散 六味地黄汤 方俱见首卷 

卷四产后门
遍身疼痛证治
属性:趁痛散 
22。产后身疼荣不足; 若因客感表先形; 趁痛散用归耆术; 牛膝甘独 
薤桂心; 血瘀面唇多紫胀; 四物秦艽桃没红。 
【注】产后遍身疼痛; 多因去血过多; 荣血不足; 或因风寒外客; 必 
有表证。 二者俱宜用趁痛散; 即当归; 黄耆; 白术; 牛膝; 甘草; 独 
活;薤白; 桂心也。 若面唇紫色身胀痛者; 必是停瘀所致; 宜用四物 
汤;加秦艽; 桃仁; 没药; 红花以行之。 
四物汤 方见首卷 

卷四产后门
腹中块痛证治
属性:23。产后积血块冲疼; 多因新产冷风乘; 急服延胡散可逐; 日久不散 
血瘕成。 更有寒疝亦作痛; 吴萸温散不须攻。 
【注】产后腹中有块; 坚硬攻痛; 多因新产之后; 风冷乘虚而入; 以 
致瘀血凝结; 宜服延胡索散以逐之。 若迟久不散; 必结成血瘕矣。 又 
有寒疝之证; 亦在少腹中攻筑而痛; 此属寒气滞涩; 宜用吴茱萸汤; 
温散其寒自愈; 不必攻也。 
吴茱萸汤 方见首卷 

卷四产后门
筋挛证治
属性:24。产后筋挛鸡爪风; 血亏液损复乘风; 无汗养荣兼散邪; 四物柴瓜 
桂钩藤; 有汗八珍加桂枝; 黄耆阿胶大补荣。 
【注】产后筋脉拘挛疼痛; 不能舒展; 俗名鸡爪风。 皆由产后血液亏 
损;不能荣筋; 又被风乘; 故令拘挛疼痛也。 无汗者; 宜于养荣之中 
兼祛外邪; 用四物汤加柴胡; 木瓜; 桂枝; 钩藤。 若有汗者; 宜八珍 
汤加桂枝; 黄耆; 阿胶; 以大补其荣血可也。 
四物汤 八珍汤 方俱见首卷 

卷四产后门
伤食呕吐证治
属性:25。产后伤食心下闷; 恶食嘈杂吞吐酸; 六君查麴香砂共; 呕逆痰涎 
二陈煎。 
【注】产后过食肉面; 伤于饮食者; 必心胸饱闷; 恶闻食气; 懊?? 
嘈杂; 吞酸吐酸; 宜用六君汤加山查; 神麴; 香附; 缩砂; 以补而消 
之。若更呕逆痰涎; 必是兼痰; 兼饮; 宜二陈汤加减调治。 
六君子汤 见首卷  二陈汤 见三卷 

卷四产后门
呃逆证治
属性:丁香豆寇散 茹橘饮 
26。产后呃逆胃虚寒; 丁香白寇伏龙肝; 桃仁吴萸汤冲服; 不应急将 
参附添; 热渴面红小便赤; 竹茹干柿橘红煎。 
【注】产后呃逆; 皆因气血两伤; 脾胃虚寒; 中焦之气厥而不顺所致 
;宜服丁香豆蔻散; 即丁香; 白豆蔻; 伏龙肝; 为末也。 用桃仁; 吴 
茱萸; 煎汤冲服。 如不效; 当以参附汤峻补之。 若发热面红; 小便赤 
色;属热实者; 宜用竹茹; 干柿; 橘红; 煎服之; 名茹橘饮。 

卷四产后门
气喘证治
属性:二味参苏饮 
27。产后气喘为危候; 血脱气散参附煎; 败血上攻面紫黑; 二味参苏 
夺命痊。 
【注】产后气喘; 极危证也。 因下血过多; 荣血暴竭; 卫气无倚; 孤 
阳上越; 宜骤补其气; 用参; 附煎汤; 不时饮之。 若因恶露不行; 败 
血上攻于肺而喘者; 必面色紫黑; 宜夺命散下瘀; 瘀去喘自定。 虚者 
参苏饮; 即人参一两为末; 苏木二两煎汤; 冲服也。 

卷四产后门
浮肿证治
属性:枳术汤 小调中汤 
28。产后肿分气水血; 轻浮胀满气之形; 水肿喘嗽小便涩; 皮如熟李 
血之情。 气肿枳术汤最效; 水肿茯苓导水灵; 血肿调中归芍术; 茯陈 
煎冲小调经。 归芍珀麝辛桂没; 理气调荣瘀血行。 
【注】产后浮肿; 由于败血乘虚流入经络; 血化为水; 故令浮肿。 然 
有气肿; 水肿之别; 不可不辨也。 若轻虚浮肿; 心胸胀满者; 因素有 
水饮所作; 名曰气分也; 宜用枳术汤; 即枳实; 白术; 煎汤服之; 若 
喘嗽小便不利者; 则为水肿; 宜茯苓导水汤利之; 若皮如熟李; 或遍 
身青肿者; 则为血分; 宜小调中汤治之。 其方即当归; 白芍药; 白术 
;茯苓; 陈皮; 煎汤; 冲小调经散服之; 即当归; 赤芍; 琥珀; 麝香 
;细辛; 肉桂心; 没药也。 
茯苓导水汤 方见三卷 

卷四产后门
发热总括
属性:29。产后发热不端; 内伤饮食外风寒; 瘀血血虚与劳力; 三朝蒸乳亦 
当然; 阴虚血脱阳外散; 攻补温凉细细参。 
【注】产后发热之故; 非止一端。 如食饮太过; 胸满呕吐恶食者; 则 
为伤食发热; 若早起劳动; 感受风寒; 则为外感发热; 若恶露不去; 
瘀血停留; 则为瘀血发热; 若去血过多; 阴血不足; 则为血虚发热。 
亦有因产时伤力; 劳乏发热者; 三日蒸乳发热者。 当详其有余不足; 
或攻; 或补; 或用凉药正治; 或用温热反治; 要在临证细细参考也。 

卷四产后门
发热证治
属性:加味四物汤 加味异功散 生化汤 
30。产后发热多血伤; 大法四物加炮姜; 头疼恶寒外感热; 四物柴胡 
葱白良。 呕吐胀闷伤食气; 异功查麴厚朴姜; 脾不化食六君子; 瘀血 
腹痛生化汤; 当归川芎丹参共; 桃仁红花炮干姜。 
【注】产后发热; 多因阴血暴伤; 阳无所附; 大法宜四物汤加炮姜; 
从阴引阳为正治。 若头疼恶寒而发热者; 属外感; 不当作伤寒治; 惟 
宜用四物加柴胡; 葱白服之。 若呕吐胀闷; 属伤食; 若倦怠气乏者; 
属伤气; 宜异功散加山查; 神麴; 厚朴; 生姜治之。 若因脾虚不能化 
食而停食发热者; 宜六君子汤。 若因瘀血发热者; 必兼腹痛; 宜用生 
化汤; 即当归; 川芎; 丹参; 桃仁; 红花; 姜炭也。 
六君子汤 异功散 四物汤 方俱见首卷 
十全大补汤 八珍汤 当归补血汤 参附煎 
31。劳力发热用十全; 气血两虚八珍痊; 血脱躁热补血效; 虚阳外越 
参附煎。 
【注】产后发热; 因产时用力劳乏者; 宜十全大补汤; 气血两虚者; 
八珍汤; 去血过多; 血脱烦躁干渴; 面赤而热者; 宜当归补血汤。 若 
阴血暴脱; 孤阳无附而外越发热者; 急进参附汤。 迟者必大汗大喘; 
是阳欲亡; 虽药必无救矣! 
十全大补汤 八珍汤 当归补血汤 方俱见首卷 

卷四产后门
寒热总括
属性:32。寒热往来递更换; 乍寒乍热时热寒; 寒热似疟按时发; 壮热憎寒 
热畏寒。 
【注】产后寒热; 名既不同; 其证亦异; 当先明辨之。 如曰寒热往来 
者;谓寒去热来; 热去寒来; 递相更换也。 曰乍寒乍热者; 谓有时寒 
有时热; 寒热无定时也。 曰寒热似疟者; 谓或先寒后热; 或先热后寒 
;一定不移; 至其时而始作也。 曰壮热憎寒者; 谓其身既壮热; 而复 
时时畏寒也。 
33。往来寒热阴阳格; 时热时寒荣卫乘; 寒热似疟瘀兼食; 壮热憎寒 
带表推。 
【注】产后血气虚损; 阴阳不合; 则寒热往来; 阴阳相乘; 荣卫不调 
;则时寒时热; 败血不散; 饮食停滞; 则寒热似疟; 汗出遇风; 则壮 
热憎寒。 有诸内; 自形诸外; 辨之既明; 然后治无不愈矣。 

卷四产后门
寒热证治
属性:34。往来寒热阴阳格; 柴胡四物各半汤; 荣卫不和乍寒热; 归芍芎参 
甘草姜。 寒热似疟瘀兼食; 生化柴胡查麴良; 憎寒壮热更生散; 归地 
芎参荆穗姜。 
【注】产后阴阳不和; 往来寒热者; 宜柴胡四物汤。 若荣卫不调; 乍 
寒乍热者; 用增损四物汤; 其方即当归; 白芍; 川芎; 人参; 甘草; 
干姜也。 若停瘀兼食寒热似疟者; 用生化汤加柴胡; 山查; 神麴。 若 
感受风寒; 憎寒壮热者; 宜更生散; 即当归; 熟地; 川芎; 人参; 荆 
芥穗; 干姜也。 
柴胡四物汤 方见首卷 

卷四产后门
自汗头汗总括
属性:35。产后阴虚阳气盛; 微微自汗却无妨; 头汗阴虚阳上越; 周身大汗 
是亡阳。 
【注】产后血去过多则阴虚; 阴虚则阳盛。 若微微自汗; 是荣卫调和 
;故虽汗无妨。 若周身无汗; 独头汗出者; 乃阴虚阳气上越之象也。 
若头身俱大汗不止; 则恐有亡阳之虑矣。 

卷四产后门
自汗头汗证治
属性:当归六黄汤 黄耆汤 
36。虚热上蒸头汗出; 治用当归六黄汤; 黄芩连柏炒黑用; 归耆生熟 
二地黄。 自汗黄耆汤牡蛎; 耆术苓甘麦地防; 大汗不止阳外脱; 大剂 
参附可回阳。 
【注】产后亡血阴虚; 阳热上蒸; 头上汗出至项而还者; 宜当归六黄 
汤;即黄连; 黄芩; 黄柏; 当归; 黄耆; 生地; 熟地也。 内芩; 连; 
柏;三味俱炒黑用。 若自汗太甚; 宜黄耆汤; 即牡蛎粉; 黄耆; 白术 
;茯苓; 甘草; 麦冬; 熟地; 防风也。 若阴血大脱; 孤阳外越; 大汗 
不止; 非大剂参附; 不能回阳也。 

卷四产后门
中风证治
属性:37。产后中风惟大补; 火气风痰末治之; 十全大补为主剂; 临证详参 
佐使宜。 
【注】产后气血大虚; 虽患中风; 惟宜大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