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风证治
属性:37。产后中风惟大补; 火气风痰末治之; 十全大补为主剂; 临证详参
佐使宜。
【注】产后气血大虚; 虽患中风; 惟宜大补。 即有火热; 风痰; 气闭
;亦当末治。 总以十全大补汤主之; 临证详参其火气; 风痰; 而佐使
之。
十全大补汤 方见首卷
卷四产后门
痉病证治
属性:加味八珍汤
38。新产血虚多汗出; 易中风邪痉病成; 口噤项强身反折; 八珍耆附
桂防风; 摇头气促寒不止; 两手撮空莫望生。
【注】产后血气不足; 脏腑皆虚多汗出; 腠理不密; 风邪乘虚袭入;
遂成痉证。 手三阳之筋结于颔颊; 风入颔颊则口噤。 阴阳经络周环于
身;风中经络; 则头项; 肩背强直; 如角弓反张之状; 产后患此; 皆
属虚象。 惟宜用八珍汤加黄耆; 附子; 肉桂; 大补其阴阳; 少佐防风
以治之。 若见头摇喘促汗出不止; 两手撮空者; 则为真气去; 邪气独
留;必死之候; 故曰莫望生也。
八珍汤 方见首卷
卷四产后门
瘛瘲抽搐证治
属性:加味八珍汤
39。阴血去多阳气炽; 筋无所养致抽搐; 发热恶寒烦又渴; 八珍丹地
钩藤钩; 抽搐无力戴眼折; 大汗不止命将休。
【注】产后血去太多; 阳气炽盛; 筋无所养; 必致瘛瘲抽搐; 发热恶
寒;心烦口渴; 不宜作风治; 惟当气血兼补; 用八珍汤加丹皮; 生地
;钩藤钩治之。 若无力抽搐; 戴眼反折; 大汗不止者; 则为不治之证
;故曰命将休也。
八珍汤 方见首卷
卷四产后门
不语证治
属性:加味八珍汤 星连二陈汤 七珍散
40。产后不语分虚实; 痰热乘心败血冲; 气血两虚神郁冒; 实少虚多
要辨明。 虚用八珍藤菖志; 痰热星连入二陈; 败血冲心七珍散; 芎地
辛防朱蒲参。
【注】产后不语; 须分虚实治之。 有痰热乘心者; 有败血冲心者; 有
气血两虚而郁冒神昏者。 大抵产后属虚者多; 而实者少也。 虚宜八珍
汤加钩藤; 菖蒲; 远志; 痰热宜二陈汤加胆星; 黄连; 败血冲心宜七
珍散; 即川芎; 生地; 细辛; 防风; 朱砂; 菖蒲; 人参也。
八珍汤方 见首卷 二陈汤 方见三卷
医宗金鉴 四十八卷
卷四产后门
惊悸恍惚证治
属性:茯神散 加味归脾汤
1。产后血虚心气弱; 惊悸恍惚不安宁; 养心须用茯神散; 参耆地芍
桂茯神; 琥珀龙齿归牛膝; 忧思归脾砂齿灵。
【注】产后血虚; 心气不守; 神志怯弱; 故令惊悸; 恍惚不宁也。 宜
用茯神散; 其方乃人参; 黄耆; 熟地; 白芍; 桂心; 茯神; 琥珀; 龙
齿;当归; 牛膝也。 若因忧愁思虑; 伤心脾者; 宜归脾汤加朱砂; 龙
齿治之。
归脾汤方 见首卷
卷四产后门
妄言见鬼发狂证治
属性:妙香散
2。产后谵狂见鬼神; 败血冲心小调经; 心虚闷乱妙香散; 二茯参耆
远志辰; 甘桔木麝山药末; 归地煎调效若神。
【注】产后败血冲心; 狂乱见鬼; 谵言妄语者; 宜服小调经散。 若因
心血虚; 神不守舍而闷乱者; 则用妙香散; 即茯苓; 茯神; 人参; 黄
耆;远志; 辰砂; 甘草; 桔梗; 木香; 麝香; 山药为散; 以当归; 熟
地煎汤; 调服即愈; 其效如神。
卷四产后门
虚烦证治
属性:人参当归汤
3。产后血虚烦短气; 人参当归汤最良; 参麦归芍熟地桂; 瘀血冲心
失笑方; 去血过多烦躁甚; 须用当归补血汤。
【注】产后血虚; 心烦短气者; 宜人参当归汤; 即人参; 麦冬; 当归
;白芍; 熟地; 肉桂也。 若因败血冲心者; 宜服失笑散。 若去血过多
;烦而躁者; 乃亡血证也; 宜当归补血汤。
当归补血汤 失笑散 方俱见首卷
卷四产后门
发渴证治
属性:参麦饮 加味四物汤 竹叶归耆汤
4。气虚津短参麦饮; 血虚四物粉麦煎; 渴甚竹叶归耆效; 参术归耆
竹叶甘。
【注】产后气虚津液不足而渴者; 宜参麦饮; 即人参; 麦冬; 五味子
也。血虚而渴者; 宜四物汤加花粉; 麦冬; 若渴甚不解者; 用竹叶归
耆汤; 其方乃人参; 白术; 当归; 黄耆; 竹叶; 甘草; 煎服也。
四物汤 方见首卷
卷四产后门
咳嗽证治
属性:旋覆花汤 麦味地黄汤 加味佛手散
5。产后咳嗽感风寒; 旋覆花汤荆穗前; 麻杏半苓赤芍药; 五味甘草
枣姜煎。 虚火上炎冲肺嗽; 麦味六黄滋化源; 瘀血入肺佛手散; 加入
桃红杏贝延。
【注】产后咳嗽; 若因起动太早; 感冒风寒者; 用旋覆花汤; 即荆芥
穗;前胡; 麻黄; 杏仁; 半夏; 茯苓; 赤芍药; 五味子; 甘草; 旋覆
;枣; 姜也。 若因阴虚火炎; 上烁肺金而嗽者; 宜六味地黄加麦冬 ;
五味子; 名麦味地黄汤; 滋其化源。 若因瘀血上冲入肺而嗽者; 宜佛
手散; 加桃仁; 红花; 杏仁; 川贝母; 延胡索; 以破其瘀; 其嗽自愈
。
六味地黄汤 佛手散 方俱见首卷
卷四产后门
衄血证治
属性:人参泽兰叶汤
6。产后口鼻黑而衄; 胃绝肺败药难医; 参兰丹膝生熟地; 童便多冲
冀万一。
【注】产后恶露不下; 虚火载血上行; 溢出鼻窍; 不循经脉; 变黑色
见于口鼻; 为热极反兼水化; 故曰胃绝肺败; 药难医也。 或用人参泽
兰叶汤; 即人参; 泽兰叶; 丹皮; 牛膝; 生地; 熟地煎汤; 多冲童便
饮之; 间有得生者; 然亦希冀于万一者耳。
卷四产后门
痢证总括
属性:7。产后痢名产子痢; 饮食生冷暑寒干; 里急后重有余病; 日久滑脱
不足看。 赤黄稠粘多是热; 清彻鸭溏定属寒; 寒热温清调补涩; 虚实
新久要详参。
【注】产后痢者; 名产子痢。 多因饮食不调; 贪食生冷; 或起居不慎
;冲寒受暑所致。 若腹中?? 痛; 里急后重者; 属有余之证; 若日久
虚寒滑脱者; 属不足之证。 痢色黄赤稠粘; 多属于热; 清稀澄彻如鸭
粪;则属于寒。 治之之法: 热者清之; 寒者温之; 冷热不和者调之;
虚者补之; 实者泻之; 虚实新久之间; 宜细心详参也。
卷四产后门
痢疾证治
属性:槐连四物汤 芍药汤 真人养藏汤
8。热痢槐连四物效; 冷热有余芍药汤; 芍药芩连归木草; 枳桂坠槟
痛大黄。 虚寒滑脱参术桂; 芍药诃寇广木香; 甘草粟壳名养脏; 日久
十全大补汤。
【注】热者清之; 故热痢宜槐连四物汤; 即四物汤加槐花; 黄连; 以
清热而坚肠也。 冷热不和者调之; 故宜芍药汤; 即白芍药; 黄芩; 黄
连;当归; 木草; 甘草; 肉桂; 槟榔。 坠者倍加槟榔; 痛加生大黄也
。若虚寒滑脱; 则宜温补而固涩之; 宜真人养脏汤; 即人参; 白术;
白芍药; 肉桂; 肉豆蔻; 诃子; 木香; 甘草; 罂粟壳; 同煎服也。 若
日久不止; 气血大虚; 宜十全大补汤补之。
四物汤 十全大补汤 方俱见首卷
人参败毒散 香连丸 加味四物汤
9。有表痢用败毒散; 羌独枳梗共柴前; 参苓芎草姜葱引; 暑湿成痢
用香连; 血渗大肠成血痢; 四物胶榆余□添。
【注】外感风寒成痢者; 宜人参败毒散; 即羌活; 独活; 枳壳; 桔梗
;柴胡; 前胡; 人参; 茯苓; 川芎; 甘草; 姜; 葱引也。 若因暑湿致
痢;宜香连丸; 即黄连; 木香; 为丸也。 若败血渗入大肠成血痢者;
宜四物加阿胶; 地榆; 血余; 乌□鱼骨服之。
四物汤方见首卷
卷四产后门
疟疾
属性:加味生化汤 加味二陈汤 藿香正气汤
10。产后疟多因瘀血; 荣卫不和热寒兼; 生化汤中加柴甲; 痰食二陈
查朴添。 外感不正正气散; 陈半苓术苏朴甘; 腹皮桔梗藿香芷; 引加
姜枣一同煎。
【注】产后患疟; 多因瘀血停留; 荣卫不和; 故寒热往来也。 宜用生
化汤加柴胡; 鳖甲服之。 若因痰饮食积者; 宜二陈汤加山查厚朴。 若
果外感风寒; 方可用霍香正气散治之; 其方即陈皮; 半夏; 茯苓; 白
术;苏叶; 厚朴; 甘草; 大腹皮; 桔梗; 霍香; 白芷也。
二陈汤方 见三卷
卷四产后门
蓐劳虚羸总括
属性:11。产后失调气血弱; 风寒外客内停瘀; 饮食过伤兼劳怒; 不足之中
挟有余。 寒热往来脐腹痛; 懒食多眠头晕迷; 骨蒸盗汗痰嗽喘; 面黄
肌瘦力难支; 蓐劳先须调脾胃; 后调荣卫补其虚。
【注】产后气血两虚; 起居不慎; 风寒外袭; 瘀血内停; 更或饮食厚
味过伤; 忧劳忿怒; 乃不足之中挟有余之证。 致生寒热往来; 脐腹胀
痛;懒进饮食; 喜眠卧; 起则头晕昏迷; 骨蒸潮热; 盗汗; 自汗; 痰
喘; 咳嗽; 面色萎黄; 肌肉削瘦; 气力难支; 名为蓐劳; 医治甚难。
凡欲疗斯疾者; 必当先调理其脾胃; 使饮食强健; 能胜药力; 然后调
其荣卫; 补其虚损; 始能痊愈。
卷四产后门
蓐劳虚羸证治
属性:三合散
12。扶脾益胃六君子; 谷化精微气血强; 能食渐觉精神爽; 调卫和荣
三合良。 八珍去术小柴共; 随证加减效非常; 病退虚羸补气血; 八珍
十补养荣方。
【注】产后蓐劳治法; 当先扶脾益胃; 宜六君子汤加减用之。 使脾胃
强壮; 能食能消; 则后天水谷之气; 化生精微; 气血自然壮盛; 精神
自然渐爽。 然后调其卫气; 和其荣血; 宜三合散; 即八珍汤去白术加
小柴胡汤; 乃人参; 柴胡; 黄芩; 半夏; 甘草也; 随证加减治之。 如
寒热往来; 脐腹胀痛; 则去人参; 黄芩; 生地; 加延胡; 桃仁; 如懒
食;喜睡; 头眩; 则去柴胡; 加黄耆; 缩砂; 陈皮; 如骨蒸; 盗汗;
自汗; 则去川芎; 柴胡; 加鳖甲; 地骨皮; 牡蛎; 如痰喘; 咳嗽; 则
去人参; 柴胡; 加麦冬; 川贝母; 百合; 如面黄肌瘦; 乏力; 则去柴
胡;川芎; 加黄耆; 倍用人参; 临证消息之。 服后如诸证已痊; 惟觉
虚嬴者; 则以八珍; 十全; 养荣等方培补之。
六君子汤 八珍汤 十全大补汤 益气养荣汤方 俱首卷
卷四产后门
血崩
属性:加味十全大补汤 加味逍遥散
13。产后亡血更血崩; 血脱气陷并非轻; 十全大补胶升续; 枣仁山萸
姜炭寻。 若因暴怒伤肝气; 逍遥栀地白茅根; 瘀停少腹多胀痛; 佛手
失笑效如神。
【注】产后阴血已亡; 更患崩证; 则是血脱气陷; 其病非轻; 当峻补
之。宜用十全大补汤加阿胶; 升麻; 续断; 枣仁; 山萸; 炮姜炭; 以
升补其脱陷可也。 若因暴怒伤肝血妄行者; 宜逍遥散加黑栀; 生地;
白茅根; 以清之。 若因内有停瘀者; 必多小腹胀痛; 当用佛手散; 失
笑散; 以补而逐之。
十全大补汤 逍遥散 佛手散 失笑散 方俱见首卷
卷四产后门
大便秘结
属性:14。产后去血亡津液; 胃燥肠枯大胃难; 饮食如常无所苦; 不须妄下
损真元; 量其虚实通利导; 血旺津回听自然。
【注】产后去血过伤其津液; 多致胃燥肠枯; 故令大便秘结。 若饮食
如常; 无胀满之苦者; 不宜轻下; 反伤元气。 惟宜量其虚实; 用诸导
法;待血旺津回; 大便自然顺利也。
卷四产后门
小便淋闭
属性:加味四物汤
15。产后淋闭腹胀痛; 热邪挟血渗胞中; 四物蒲瞿桃仁膝; 滑石甘草
木香通。
【注】产后热邪挟瘀血流渗胞中; 多令小便淋闭; 宜四物汤加蒲黄;
瞿麦; 桃仁; 牛膝; 滑石; 甘草梢; 木香; 木通治之。
四物汤 方见首卷
卷四产后门
小便频数不禁淋沥
属性:黄耆当归散 加味地黄汤
16。产后小便数且白; 肾虚不固自遗尿。 因产伤胞多淋沥; 频数补中
益气宜。 胞伤黄耆当归治; 参耆术芍草当归; 不禁六味加桂附; 益智
螵蛸补骨脂。
【注】产后气虚下陷; 多令小便频数而色白。 肾虚不固; 小便自遗。
因产时稳婆不慎; 伤其胞脬; 多致小便淋沥。 气虚频数者; 宜补中益
气汤升举之。 伤胞淋沥者; 宜黄耆当归散补之; 其方即黄耆; 当归 ;
人参; 白术; 白芍; 甘草也; 引用猪草胞同煮服。 肾虚遗尿不禁者;
宜六味地黄汤加肉桂; 附子; 名桂附地黄汤; 更加益智仁; 桑螵蛸;
补骨脂治之。
补中益气汤 六味地黄汤 方俱见首卷
卷四产后门
大便出血
属性:加味芩连四物汤
17。产后便血大肠热; 四物芩连酒炒黑; 地榆阿胶荆穗炒; 蜜制升麻
棕榈灰。 脾虚不摄归脾效; 气虚下陷补中宜。
【注】产后大便出血; 有因大肠经热者; 宜芩连四物汤; 黄芩; 黄连
俱酒炒黑用; 更加地榆; 阿胶; 荆芥穗微炒; 蜜制升麻; 棕榈皮灰治
之。若因脾虚不能摄血者; 宜归脾汤。 中气下陷; 补中益气汤。
芩连四物汤 归脾汤 补中益气汤 方俱见首卷
卷四产后门
败血成痈
属性:加味生化汤
18。荣气不从逆肉理; 败血留内发痈疽; 只用生化加连翘; 银花甘草
乳没宜。 切勿败毒施过剂; 致令溃腐必难医。
【注】产后气血两虚; 荣气不从; 逆于肉理; 或败血留内结成痈疽者
;只宜用生化汤加连翘; 金银花; 甘草节; 乳香; 没药治之。 切不可
用寒凉败毒之药; 恐溃后腐烂; 必难医治。
卷四产后门
产后虚实宜审
属性:19。震亨产后惟大补; 从政莫作不足看; 二说须合形证脉; 攻补虚实
仔细参。
【注】朱震亨云: 产后气血两虚; 惟宜大补; 虽有他证; 以末治之。
张从政云: 产后慎不可作诸虚不足治之。 二说各有偏处; 当合形; 证
;脉三者细参; 方不致误。
卷四产后门
产后门汇方
属性:1。开骨散
当归五钱 龟板 ( 醋炙; 研 ) 三钱 川芎二钱 妇人发一团水煎服
。
2。夺命散
没药 血竭各等分; 上研为细末。 才产下; 便用童便细酒各半杯; 煎
一两沸; 调下二钱; 良久再服。 其恶血自下行; 便不冲上; 免生百疾
。
3。清魂散
泽兰叶 人参各二两 川芎五钱 荆芥穗一两 甘草 ( 炙 ) 二钱;
上为末。 用温酒热汤各半杯; 调一钱灌之; 下咽; 眼即开; 气定即醒
。
4。大岩蜜汤
当归 熟地 白芍各二钱 干姜 肉桂各一钱 吴茱萸 独活 远志
(炙 ) 细辛 甘草 ( 炙 ) 各八分; 上水煎服。
5。香桂散
当归 肉桂 川芎各等分; 上为末; 酒调服。
6。延胡索散
当归 赤芍 生蒲黄 桂心 琥珀 红花 延胡索各等分; 以上以好
醋浸一宿; 焙干为末。 每服二钱; 酒调。
7。趁痛散
当归 官桂 白术 黄耆 独活 牛膝 生姜各五钱 甘草 ( 炙 )
薤白各三钱半; 桑寄生五钱; 上嚼咀; 每服五钱; 水煎服。
8。丁香豆蔻散
公丁香 白豆蔻仁 伏龙肝各等分; 上为末; 生姜汤点服。
9。茹橘饮
竹茹 橘红各三钱 干柿一枚; 水; 姜煎服。
10。参附汤
人参一两 附子 ( 炮 ) 五钱; 上作一服; 姜; 枣水煎; 徐徐服。 去
人参加黄耆; 名耆附汤。
11。二味参苏饮
人参 ( 为末 ) 一两 苏木二两; 上以苏木煎汤; 冲人参末服。
12。 枳术汤
枳实 ( 炒 ) 二两 白术 ( 土炒 ) 二两; 水; 姜煎服。
3。小调中汤
茯苓 当归 白芍 陈皮各一钱 白术一钱五分; 上作一剂; 煎汤服
。
14。小调经散
白芍 当归 没药 琥珀 桂心各一钱 细辛 麝香各五分; 上为细
末;每服五分。 姜汁; 温酒各少许调服。
15。更生散
当归 川芎 人参 生地各二钱 荆芥穗三钱 干姜 ( 炮 ) 八分;
水煎服。
16。当归六黄汤
当归 熟地 ( 自制 ) 黄耆 ( 炙 ) 各二钱 生地 黄柏 ( 炒黑
) 黄芩 ( 炒黑 ) 黄连 ( 炒黑 ) 各一钱; 上水煎服。
17。黄耆汤
黄耆 ( 炙 ) 三钱 牡蛎粉二钱 白术 ( 土炒 ) 二钱 茯苓一钱
麦冬二钱 熟地三钱 防风一钱 甘草 ( 炙 ) 七分; 上加浮小麦一
合;煎服。
18。七珍散
人参 石菖蒲 生地 川芎各一两 细辛一钱 防风 辰砂 ( 另研
)各五钱。 上为细末; 每服一钱。 薄荷煎汤调服。
19。 茯神散
茯神 ( 去木 ) 一两 人参 黄耆 ( 炙 ) 赤芍 牛膝 琥珀 龙
齿( 研 ) 各一钱五分 生地一两五钱 桂心五钱 当归二两; 上为
末;每服三钱; 水煎服。
20。妙香散
甘草 ( 炒 ) 五钱 远志 ( 制; 去心 ) 山药 ( 姜汁炙 ) 茯苓
茯神 ( 去木 ) 黄耆 ( 炙 ) 各一两 人参 桔梗各五钱 辰砂
(另研 ) 三钱 麝香 ( 另研 ) 二钱 木香一钱五分; 上为细末;
每服二钱。 当归; 熟地煎汤调下。
21。 参麦饮
人参 麦冬; 上水煎服。
22。人参当归汤
人参 当归 熟地 麦冬 白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