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75-医宗金鉴-第1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珍汤,双补血气不足者也。十全大补汤,大补血气诸不 
足者也。人参养荣汤,去川芎者,因面黄血少,加陈皮 
以行气之滞,五味子以收敛气血,远志以生心血也。内 
补黄耆汤,治溃疡口干。去白术者,避其燥能亡津也。 
加远志麦冬者,以生血生津也。如痛者,加乳香、没药 
以定痛。硬者,加穿山甲、皂角刺以消硬也。以上诸方 
,凡痈疽溃后诸虚者,悉准于此,当随证酌用之。 
【方歌】四君参苓白术草,四物芎归芍地黄,二方双补八珍是, 
更加耆桂十补汤。荣去芎加陈远味,内去术加远冬良, 
痛甚乳没硬穿皂,溃后诸虚斟酌方。 
又方:异功散 
组成:人参(二钱) 白术(土炒,二钱) 
茯苓(一钱) 甘草(炙,五分) 
陈皮(五分) 
上五味,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 
又方:理中汤 
组成:人参(二钱) 白术(土炒,二钱) 
干姜(一钱) 甘草(炙,五分) 
上四味,水煎服。 
又方:六君子汤 
组成:人参(二钱) 白术(土炒,二钱) 
   茯苓(一钱) 甘草(炙,一钱) 
陈皮(一钱) 半夏(制,一钱五分) 
上六味,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 
又方:香砂六君子汤 
组成:人参(一钱) 白术(土炒,二钱) 
茯苓(一钱) 甘草(炙,五分) 
藿香(或木香,一钱) 陈皮(一钱) 
半夏(制,一钱五分) 砂仁(五分) 
上八味,姜三片,水煎服。 
按语:四君子汤加陈皮,名异功散,溃后脾虚气滞者宜之。四 
君子汤减茯苓,加干姜,名理中汤,溃后脾虚寒滞者宜 
之。盖气虚则阳虚,阳虚生寒,故于补气药中,加温热 
之味也。四君子汤加陈皮、半夏,名六君子汤,溃后气 
虚有痰者宜之。六君子汤加藿香(或木香)、砂仁,名 
香砂六君子汤,溃后胃虚痰饮呕吐者宜之。无痰饮气虚 
,呕逆甚者,加丁香、沈香。溃后,气虚有寒,加肉桂 
、附子。溃后泻者,加诃子、肉豆蔻。肠滑不固,加罂 
粟壳。食少咳嗽者,加桔梗、麦冬、五味子。渴者加干 
葛。伤食脾胃虚弱,加山查、神麴、谷芽(或麦茅)。 
此皆溃后气不足者,以四君子汤为主,随证加减也。 
【方歌】四君加陈异功散,理中减苓加干姜,有痰陈半六君子, 
呕吐砂仁木藿香,逆加丁沈寒桂附,泻加诃蔻粟滑肠, 
咳枯冬味渴加葛,伤食查麴谷麦良。 
加减:托里定痛汤 
    于四物汤内,加肉桂、乳香、没药、粟谷,水煎服。 
   圣愈汤 
    于四物汤内,加柴胡、人参、黄耆,水煎服。 
柴胡四物汤 
于四物汤内,加柴胡、人参、黄芩、半夏、甘草,水 
煎服。 
地骨皮饮 
于四物汤内,加丹皮、地骨皮。 
知柏四物汤 
于四物汤内,加知母、黄柏。 
三黄四物汤 
于四物汤内,加黄连、黄芩、黄柏。 
按语:托里定痛汤,溃后血虚疼痛者宜之。圣愈汤,溃后血虚 
内热,心烦气少者宜之。柴胡四物汤,溃后血虚有寒热 
者宜之。地骨皮饮,溃后不寒者宜之。知柏四物汤,溃 
后五脏阴火骨蒸者宜之。三黄四物汤,溃后六腑阳火烦 
热者宜之。盖血虚则阴虚,阴虚生热,故补血药中,多 
加寒凉之味也。此皆溃后血不足者,以四物汤为主,随 
证加减也。 
【方歌】四物加桂乳没粟,托里定痛功效奇,圣愈四物参耆入, 
血虚血热最相宜。血虚寒热小柴合,惟热加丹地骨皮, 
阳火烦热三黄合,阴火骨蒸加柏知。 
又方:补中益气汤 
主治:补中益气汤,治疮疡元气不足,四肢倦怠,口干时热, 
饮食无味,脉洪大无力,心烦气怯者,俱宜服之。 
组成:人参(一钱) 当归(一钱) 
生黄耆(二钱) 白术(土炒,一钱) 
升麻(三分) 柴胡(三分) 
甘草(炙,一钱) 麦冬(去心,一钱) 
五味子(研,五分) 陈皮(五分) 
上十味,水二钟,姜三片,枣二枚,煎一钟,空心 
热服。 
又方:人参黄耆汤 
组成:治溃疡虚热,不睡少食,或寒湿相凝作痛者效。即前方 
去柴胡,加神麴五分炒,苍术五分炒,黄柏五分炒。 
【方歌】补中益气加麦味,溃后见证同内伤,参耆归术升柴草, 
麦味陈皮引枣姜,人参黄耆寒湿热,加麴苍柏减柴方。 
又方:独参汤 
主治:此汤治溃疡脓水出多,元气虚馁,外无邪气,自汗脉虚 
者宜服之。 
组成:人参(二两) 
上一味水二钟,枣十枚(或莲肉、元眼肉)煎好徐 
徐服之。若煎至稠厚,即成膏矣。作三次,用醇酒热化 
服之亦可。 
【方歌】脓水过多元气馁,不生他恙独参宜,徐徐代饮无穷妙, 
枣莲元肉共煎之。 
又方:温胃饮 
主治:此汤治痈疽脾胃虚弱,或内伤生冷,外感寒邪,致生呃 
逆,中脘疼痛,呕吐清水等证,宜急服之。 
组成:人参(一钱) 白术(土炒,二钱) 
干姜(炮,一钱) 甘草(一钱) 
丁香(五分) 沈香(一钱) 
柿蒂(十四个) 吴萸(酒洗,七分) 
附子(制,一钱) 
  上九味,水三钟,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不拘 
时服。 
【方歌】温胃饮治寒呃逆,内伤外感胃寒生,理中加丁沈柿蒂, 
寒盛吴萸附子宁。 
又方:橘皮竹茹汤 
主治:此汤治溃疡,胃火上逆气冲,以致时时呃逆,身热烦渴 
,口干唇焦,此热呃也,服之有效。 
组成:橘红(二钱) 竹茹(三钱) 
生姜(一钱) 柿蒂(七个) 
人参(一钱) 黄连(一钱) 
上六味,水二钟,煎八分,空心温服。 
【方歌】橘皮竹茹热呃逆,胃火气逆上冲行,橘红竹茹姜柿蒂, 
虚加参补热连清。 
又方:胃爱丸 
主治:此丸治溃疡脾胃虚弱,诸味不喜者,宜服此丸,助脾气 
开胃口,而饮食自进矣。 
组成:人参(一两) 
   山药(肥大上白者,切片,男乳令拌透,晒干微焙,一 
   两) 
建莲肉(去皮、心,五钱) 
白豆蔻(三钱) 
小紫苏(蜜拌晒干,微蒸片时,连梗叶切片,五钱) 
陈皮(用陈老米先洗黄色,方入同炒,微燥,勿焦,六 
钱) 
云片白术(鲜白者,米泔浸去涩水,切片晒干,同麦芽 
     拌炒,一两) 
甘草(炙,三钱) 
上白茯苓(切一片厚咀片,用砂仁二钱同茯苓同碗内, 
饭上蒸熟,一两) 
上九味,共为细末,用老米二合,微焙碾粉,泡荷 
叶熬汤打糊丸,梧桐子大。每服八十丸,清米汤送下, 
不拘时服。 
【方歌】不思饮食宜胃爱,开胃扶脾效若仙,异功山药苏梗叶, 
建莲白蔻米糊丸。 
又方:清震汤 
主治:治溃疡脾肾虚弱,或误伤生冷,或气恼劳役,或病后入 
房太早,以致寒邪乘入中脘,乃生呃逆,急服之。 
组成:人参 益智仁 
半夏(制,各一钱) 泽泻(三分) 
香附 陈皮 
白茯苓(各一钱) 附子(制,一钱) 
炙甘草(一钱) 柿蒂(二十四个) 
  水煎服。 
【方歌】清震汤治肾家寒,人参益智半夏攒,泽泻香附陈茯苓, 
附子甘草柿蒂煎。 
又方:二神丸 
主治:此丸治痈疽,脾肾虚弱,饮食不消,黎明溏泻者,服之 
有效。 
组成:肉果(面裹煨,肥大者,捣去油,二两) 
   补骨脂(微炒香,四两) 
上二味,共为细末,用大枣四十九枚,老生姜四两 
切片,水浸姜、枣,煮至水干为度,取枣肉为丸,桐子 
大。每夜半,用清米汤送下七十丸,治肾泻脾泻甚效。 
【方歌】二神丸治脾肾弱,饮食不化泻黎明,肉果补脾骨脂肾, 
生姜煮枣肉丸成。 
又方:加味地黄丸 
主治:此丸治痈疽已溃,虚火上炎,口干作渴者,宜服之。 
组成:熟地(酒蒸,捣膏,八两) 山药(炒,四两) 
山萸肉(去核,五两) 白茯苓(四两) 
牡丹皮(酒洗,四两) 泽泻(蒸,三两) 
肉桂(六钱) 五味子(炒,三两) 
上八味共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钱,空 
心盐汤送下。 
【方歌】加味地黄劳伤肾,水衰津少渴良方,山萸山药丹苓泽, 
肉桂五味熟地黄。 
又方:参术膏 
主治:此膏治痈疽发背等证,大溃脓血之后,血气大虚,急宜 
用此补之。 
组成:人参(切片,用水五大碗,沙锅慢火熬至三碗,将渣再 
煎汁一碗,共享密绢滤净,复熬稠厚,磁碗内收 
   贮,听用,半斤) 
云片白术(六两) 
怀庆熟地(俱熬,同上法,六两) 
以上三膏,各熬完毕,各用磁罐盛之,入水中待冷 
取起,密盖勿令泄气。如患者精神短少,懒于言动,短 
气自汗者,以人参膏三匙,白术膏二匙,地黄膏一匙, 
俱用无灰好酒一杯,炖热化服。如脾虚弱,饮食减少, 
或食不知味,或已食不化者,用白术膏三匙,人参膏二 
匙,地黄膏一匙,热酒化服。如腰膝酸软,腿脚无力, 
皮肤枯槁者,用地黄膏三匙,参术膏各二匙化服。如气 
血脾胃相等,无偏胜者,三膏每各二匙,热酒化服。此 
膏用于清晨及临睡时,各进一次,自然强健精神,顿生 
气血,新肉易长,疮口易合,一切疮形危险,势大脓多 
者,服之自无变证也。夏天炎热,恐膏易变,令作二次 
熬用亦好。愈后常服,能须发变黑,返老还童。以上诸 
方,功难及此。 
【方歌】参术膏治大脓后,血气双补此方宗,人参白术同熟地, 
熬成膏服有奇功。 
又方:八仙糕 
主治:此糕治痈疽脾胃虚弱,食少呕泄,精神短少,饮食无味 
,食不作饥,及平常无病久病者服之,能健脾胃。 
组成:山药(六两) 人参(六两) 
粳米(七升) 糯米(七升) 
白蜜(一斤) 白糖霜(二两半) 
莲肉(六两) 芡实(六两) 
白茯苓(六两) 
上将山药、人参、莲肉、芡实、茯苓五味,各为细 
末,再将粳、糯米为粉,与上药末和匀;将白糖入蜜汤 
中炖化,随将粉药乘热和匀,摊铺笼内,切成条蒸熟, 
火上烘干,磁器收贮。每日清早白汤泡数条,或干用亦 
可,饥时随用,服至百日,启脾壮胃,功难笔述。 
【方歌】八仙糕用健脾胃,食少呕泄服之灵,山药人参粳糯米, 
蜜糖莲芡白雪苓。 

外科卷上编辑外科心法要诀
洗涤类方
属性:属性:洗有荡涤之功。涤洗则气血自然舒畅,其毒易于溃腐, 
而无壅滞也。凡肿在四肢者,〔榻〕渍之;在腰腹脊背 
者,淋之;在下部者,浴之,俱以布帛或棉蘸洗,稍温 
即易,轻者日洗一次,重者日夜洗二次,每日洗之,不 
可间断。凡洗时,冬月要猛火以逼寒气,夏月要明窗以 
避风凉。若不慎此,轻则有妨收口,重则恐变纯阴。夫 
洗药不一,如初肿与将溃者,俱用葱归〔榻〕肿汤烫洗 
。如阴证不起者,俱用艾茸汤敷法。如溃后,俱用猪蹄 
汤烫洗。用猪蹄汤者,以肋肉之气而逐腐也。此涤洗之 
法,乃疡科之要药也。 
方剂:葱归〔榻〕肿汤 
主治:此汤治痈疽疮疡,初肿将溃之时,用此汤洗之,以疮内 
热痒为度。 
组成:独活(三钱) 白芷(三钱) 
葱头(七个) 当归(三钱) 
甘草(三钱) 
上五味,以水三大碗,煎至汤醇,滤去渣,以绢帛 
蘸汤热洗,如温再易之。 
【方歌】葱归〔榻〕肿洗诸毒,初起将溃用之宜,洗至热痒斯为 
度,独芷葱归甘草俱。 
又方:艾茸敷法 
主治:此膏治阴疮黑陷而不痛者,用之为良。以知痛则生,不 
知痛出紫血者死,然必内服大补回阳之剂以助之。 
组成:硫黄(五钱) 雄黄(五钱) 
艾茸(一斤) 
上以硫、雄二味为末,同艾入水煎半日,水将干,取 
艾出,捣烂,温敷患处。再煎再易,十余次为度。 
【方歌】艾茸敷法治阴疮,黑陷不痛用之良,石硫黄雄同艾煮, 
捣成膏敷定能康。 
又方:猪蹄汤 
主治:此汤治痈疽、诸毒流脓者,熬好洗之,以助肉气,消肿 
散风,脱腐止痛,去恶肉,活死肌,润疮口。如腐尽者 
,不必用之,当以米泔水热洗之,令疮洁净。不可过洗 
,过洗则伤水,皮肤破烂,难生肌肉敛口矣。 
组成:黄芩 甘草 
当归 赤芍 
白芷 蜂房 
羌活(各等份) 
上七味,共为粗末,看证之大小,定药之多少。先 
将〔火贲〕猪前蹄一只,用水六碗,煮蹄软为度,将汁 
滤清,吹去汁上油花,即用粗药末一两,投于汁中;再 
用微火煎十数沸,滤去渣,候汤微温,即用方盘一个, 
靠身于疮下放定,随用软绢蘸汤淋洗疮上,并入孔内, 
轻手捺尽内脓,庶败腐宿脓,随汤而出,以净为度;再 
以软帛叠七、八重,蘸汤勿令大干,覆于疮上,两手轻 
按片时,帛温再换,如此再按四、五次,可以洗通血气 
,解毒止痛去瘀也。洗讫用绢帛挹干,即随证以应用之 
药贴之。 
【方歌】猪蹄汤治痈疽毒,已溃流脓用此方,消肿散风能止痛, 
芩甘归芍芷蜂羌。 

外科卷上编辑外科心法要诀
膏药类方
属性:方剂:万应膏 
主治:此膏治一切痈疽发背,对口诸疮,痰核流注等毒,贴之 
甚效。 
组成:川乌 草乌 
生地 白蔹 
白芨 象皮 
官桂 白芷 
当归 赤芍 
羌活 苦参 
土木鳖 穿山甲 
乌药 甘草 
独活 元参 
定粉 大黄(各五钱) 
上十九味,定粉在外,用净香油五斤,将药浸入油 
内。春五夏三,秋七冬十,候日数已足,入洁净大锅内 
,慢火熬至药枯,浮起为度。住火片时,用布袋滤去渣 
,将油称准,每油一斤,对定粉半斤,用桃柳枝不时搅 
之,以黑如漆,亮如镜为度,滴入水内成珠,薄纸摊贴 
。 
【方歌】万应膏用贴诸毒,发背痈疽对口疮,川草乌同地莶芨, 
象皮桂芷芍归羌,苦参木鳖穿乌药,甘独元参定粉黄。 
又方:红珠膏 
主治:此膏治一切痈疽肿毒,流注顽〔月廉〕,风寒湿痹,瘰 
历乳痈,痰核,血风等疮,及头痛牙疼,腰腿痛等证悉 
验。 
组成:制麻油(四两) 制松香(一斤) 
上将麻油煎滚,入松香文火溶化,柳枝搅候化尽, 
离火下细药末二两三钱,搅匀,即倾于水内,拔扯数十 
次,易水浸之听用。 
加减:一、瘀血肿毒瘰历等证,但未破者,再加魏香散,随膏 
     之大小,患之轻重,每加半分至三、二分为率。 
一、毒深脓不尽,及顽疮对口等证,虽溃必用此膏获效 
  。 
一、未破者贴之勿揭,揭则作痒。痛亦勿揭,能速于成 
脓。患在平处者,用纸摊贴;患在湾曲转动处者, 
  用绢帛摊贴。 
一、〔月廉〕疮及臀、腿寒湿等疮,先用茶清入白矾少 
许,洗净贴之见效。 
一、头痛贴太阳穴,牙痛塞牙缝内。 
一、内痈等证,作丸用蛤粉为衣服下。 
一、便毒痰核,多加魏香散;如脓疮,再加铜青。如蟺 
拱头,癣毒,贴之亦效。 
制法:制油法: 
每麻油一斤,用当归、木鳖子肉、知母,细辛,白芷 
、巴豆肉、文蛤(打碎)、山茨菇(打碎)、红芽大 
戟,续断各一两,槐、柳枝各二十八寸,入油锅内浸 
二十一日,煎枯去渣,取油听用。查朝鲜琥珀膏,多 
续随子,此方宜加之。 
制松香法: 
择片子净嫩松香(为末)十斤,取槐、柳、桃、桑、 
芙蓉等五样枝各五斤,锉碎,用大锅水煎浓汁,滤净 
再煮一次各收之,各分五分,每用初次汁一分煎滚, 
入松香末二斤,以柳、槐枝搅之,煎至松香沈下水底 
为度,即倾入二次汁内,乘热拔扯数十次,以不断为 
佳,候温作饼收之。余香如法。 
又方:膏内细药方 
组成:乳香 没药(各五钱) 
明雄黄(四钱) 血竭(五钱) 
麝香(一钱) 轻粉(二钱) 
上为细末,加入膏内。 
又方:魏香散 
组成:乳香 没药 
血竭(各等分) 阿魏 
麝香(各减半) 
为末,罐收听用。 
【方歌】绀珠膏贴痈疽毒,流注顽〔月廉〕湿痹名,瘰历乳痈痰 
核块,血风头痛及牙疼。松香化入麻油内,乳没雄黄竭 
麝轻,随证更加魏香散,麝香魏竭乳没并。 
又方:陀僧膏 
主治:此膏专贴诸般恶疮,流注瘰历,跌扑损破,金刃误伤等 
证,用之有效。 
组成:南陀僧(研末,二十两) 赤芍(二两) 
全当归(二两) 乳香(去油,研,五钱) 
没药(去油,研,五钱) 赤石脂(研,二两) 
苦参(四两) 百草霜(筛,研,二两) 
银黝(一两) 桐油(二斤) 
香油(一斤) 血竭(研,五钱) 
孩儿茶(研,五钱) 川大黄(半斤) 
  上药,先将赤芍、当归、苦参、大黄,入油内炸枯 
,熬至滴水不散,再下陀僧末,用槐、柳枝搅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