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视觉型的人说话时容易出现以下的句子﹕
“你怎样看这件事﹖”
“怎样了﹐你看得透吗﹖”
“前途光明﹐但并不平坦。”
“这个会搞得五彩缤纷﹐目不暇接呢﹗”
“她明媚秀丽。”
一个听觉型的人会这么说“
“谈谈这件事怎么样﹖”
“事情的细节你都研究过了吧﹖”
“前面还会有很多反对的声音吧﹖”
“到会的人都坚持己见﹐内容都是掷地有声的真道理啊﹗”
“她说话婉转悦耳。”
一个感觉型的人会这样说﹕
“这件事有把握吗﹖”
“对事情的安排﹐你感到安心吗﹖”
“主办者用心用力﹐来宾都感到称心满意﹗”
“她细心温柔。”
有些话会跨越一个以上的内感官﹕
“事情的资料仍然不足(听觉)﹐但是我们无须提心(感觉)﹐我仍然看到前面的曙光(视觉)。”
“会上很多人发言﹐意见不一(听觉)﹐但是主办者没有眼光和远见(视觉)﹐便得很多人失望﹐甚至带着气愤离开(感觉)。”
“她的呢喃细语(听觉)使我荡气回肠(感觉)﹐一点也看不到前面的险境(视觉)。”
本书提供了三种内感官的人常用的一些词﹐帮助你训练某一个过去少用的内感官的提升。例如你的内听觉较弱而想提升的话﹐可以多看听觉型用字的一页﹐多用其中的词语造句﹐目的是使脑海里储存内听觉的词语和句子。
另外﹐提供一个“类型”用字观察练习﹐帮助你掌握根据用字而找出对方的惯用内感官的技巧。
人们容易发现﹐让人爱不释手的文章充满三种类型的文字。反之﹐枯燥无味的文章﹐除了内容乏味之外﹐作者往往少用类型用字﹐或者过分使用某一类型的文字。你可以试着把一故事讲两遍。第一遍只强调内容和意义﹐刻意地避免运用视﹑听﹑感的字﹔然后再讲一遍﹐这次刻意加地加上三个类型的文字。说完后问问听者两次的感觉有何不同。你会发觉第二次的吸引力大很多。对于需要经常对别人说话的朋友﹐例如销售人员﹑演讲者和培训人员来说﹐使用类型文字对提升你说话的吸引力会有帮助。
思考模式之类型用字───视觉型
显示 一闪 看来
凝望 闪烁 悦目
预演 焦点 快速
澄清 看似 速度
图案 范围 视野
出现 反映 隐形
黑暗 展览 目的地
光明 监视 灰暗
幻像 长远 明显地
角度 短视 镜花水月
观点 深远 快马加鞭
梦幻 目标 完全空白
查验 局面 鲜艳夺目
注视 险影 生动有趣
一刹 偏离 继继续续
样子 彩色 忽明忽暗
形象 图书 貌美如花
观察 明艳 多姿多彩
旁观 装饰 明明白白
认清 装修 模糊(也可以是听觉)
表现 颜色 朦胧(也可以是听觉)
表演 闪现 清晰(也可以是听觉)
目光 款式 清楚(也可以是听觉)
视线 灿烂
思考模式之类型用字───听觉型
唱和 咆哮 声音
复述 文章 耳边风
旋律 细诉 不咬弦
连续 含糊 无话可说
聆听 大叫 值得一听
响亮 无声 同声同气
悦耳 宁静 调整频率
告诉 开声 如雷贯耳
谈谈 问答 言犹在耳
听懂 韵律 呢喃燕语
语调 声浪 不堪入耳
意见 唱歌 一字不差
讨论 诗歌 守口如瓶
表达 故事 说老实话
鸟语 童话 借问一声
走调 发话 一个鼻孔出气
歌曲 查问 讲讲你的意见
刺耳 低调 模糊(也可以是听觉)
回响 高调 朦胧(也可以是听觉)
宣布 寓言 清晰(也可以是听觉)
咬字 音乐 清楚(也可以是听觉)
沟通 闲话
传话 呼喊
思考模式之类型用字───感觉型
本能 压力 温馨
感觉 匆忙 馥郁
处理 麻烦 优悠
把握 敏感 舒服
压迫 情绪 开心
感受 感觉 热衷
兴奋 坚持 头昏
合适 动力 快乐
坚固 搞动 忧愁
不雅 接触 悲哀
破坏 紧张 幸福
实践 实在 恐怕
安全 实际 激情
危险 温暖 飘浮
触怒 打击 飘泊
抚慰 冷漠 狠心
控制 冰冷 衷心
粗糙 难受 狠心
合作 行动 沉重
冲击 惊慌 支持
移动 急惶 滑不唧溜
刺激 愤怒 趁热打铁
激烈 惊怕 一点都不怕
掌握 顺畅 你觉得如何
流畅 顺利
口福 顺滑
自然 自在
类型而字的观察练习
找两个朋友与你一同做这个练习﹐一个做探索者﹐两人做询者。
探索者用2分钟说出一次旅游经验﹐避免花时间在旅程细节上(例如吃饭开车的时间)﹐而尽量说出本身的体验(即感官体验)。
询问者分别记录探索者说话中出现的视﹑听﹑感三类用字。
询问者的工作是引导探索者不断说话﹐并尽量说出本身体验。例如当探索者没有说话时﹐询问者可以问一些中性的问题﹐例如﹕“吃的方面怎样﹖”“那里的购物商场怎样﹖”“本地人是怎样的?”
探索者说完旅游经验后﹐众人观看记录﹐判断探索者的主要内感官是哪一个﹐并且讨论心得。
每人5分钟﹐3人共15分钟。再讨论5分钟。
4。6 类型特征
除眼球转动及类型用字之外﹐惯用某一个内感官的人的行为模式也有一些特征。
1视觉型
惯用内视觉的人因为处理事情时都先用双眼去看﹐而眼睛的学习能力最快﹐可以在同一时间里接收到多项讯息﹐日子久了﹐他发挥视觉能力熟练了﹐他的行为模式便会有以下的特征﹕
1)头多向上仰﹐行动敏捷﹐手的动作多而且大部分在胸部以上。
2)喜欢颜色鲜明﹑线条活泼﹑外型美丽的人﹑事和物。
3)能够在同一时间里兼顾数件事﹐并且引以为荣。
4)喜欢事物多变化﹑多线条﹑节奏快。
5)要求环境整洁﹐东西摆放整齐。
6)坐不稳﹐多小动作。
7)衣着得体﹐颜色配搭很好。
8)说话简短轻快﹑声调平和﹐不耐烦冗长说话。
9)批评的话多针对速度﹑时间﹑烦闷﹑单调。
10)说话开门见山﹐两三句便结束
11)说话声大﹑响亮﹑快速
12)在乎事情的重点﹐不在乎细节。
13)呼吸较快而浅﹐用胸的上半部呼吸
2听觉型
惯用内听觉的人因为处理事情时都先用双耳接收和运用文字﹐日子久了﹐他发挥听觉的能力熟练了﹐他的行为模式便会有以下的特征﹕
1)说话内容详细﹐或会有重复的情况出现。
2)在乎事情的细节
3)爱说话﹐而且往往滔滔不绝。
4)重视环境的宁静﹐难以忍受噪音。
5)注重用字﹐不能忍受错字。注重文字之优美﹑发音正确等。
6)喜欢事物有节奏感。
7)做事注重程序﹑步骤﹐按部就班。
8)说话时常用连接词﹐例如﹕“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
9)说话时常有描述性或象征性的声音﹐例如﹕“雪雪声地喝汤。。。。。。”
10)说话声音悦耳﹐有高低有快慢﹐往往善于歌唱﹐喜欢找聆听者﹐本人就是良好的聆听者。
11)头常倾侧﹐常出现的手势是手按嘴或托耳下﹐手或脚常打拍子﹐走路时不徐不疾。
12)坐着时眼球多平面横向转动(内心在自言自语)﹐常有节奏感的身体语言。
13)呼吸平稳。
3感觉型
惯用感觉的人因为处理事情时都是用内心的感受去领会﹐日子久了﹐他发挥感觉的能力熟练了﹐他的行为模式便会有以下的特征﹕
1)注重人与人之产蝗关系。
2)喜欢被别人关怀﹐注重感受﹑情感﹑心境。
3)不在乎好看或好听﹐而重视意义感觉。
4)头常下作思考状﹐行动稳重﹑手势缓慢﹐多在胸部以下。
5)坐着时静默﹑少动作﹑头多下倾﹑呼吸慢而深。
6)说话声音低沉而慢﹐使人有深思熟虑的感觉﹐多用有关价值观的词。
7)不善多言﹐可长时间静坐。
8)说话多提及感受﹑经验。
9)往往一次不能说完一句完整的句子﹐而要分两三次才能说完。
10)批评的说话多针对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不如意的事情等。
11)呼吸用胸的下半部及腹部。
你属于哪一类型
NLP认为人的能力非常大﹐而一个人的状态是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中的。所以﹐NLP很不喜欢把人“定型”﹐即决定一个人是怎样的﹐就假定他永远都会是那样。当然没有人喜欢因为某次说溜了嘴便永远被认定不会说话﹔任何人都明白某次非常的表现并不意味着每次都可以如此(虽然掌握了NLP的技巧后﹐这点变得容易做到了)。
因此﹐当我们通过观察眼球转动或者其它方法察知一个人惯用某个内感官后﹐我们不应认为这个人就一定是什么类型的。我们需要提醒自己﹕
1一个人惯用某个内感官﹐并非意味着他的某内感官不足或者有问题﹐只能说他手中经常拿着那个惯用的遥控器﹐而其它内感官的遥控器不在身边﹐但其运作是非常正常的。
2一个人在特定的环境里﹐假若其中的重要因素没有什么巨大的改变﹐我们可以假定这个人会在那个环境中多运用某一个内感官﹐例如工作﹑遇见陌生人等。如果该环境中有些重要因素改变了﹐这个人的内感官模式就有可能改变。
3其实一个人在生活中不同的情况下﹐会使用不同的内感官。例如一个惯用内视觉的人回到家中﹐抱起出世不到一个月的孩子﹐往往会完全变为“感觉型”了﹔又例如当他与太太吵架之后内心充满忿忿的话语﹐他便有可能变为“听觉型”───自言自语了。
正确运用内感官的知识与去改善与别人的沟通﹐应该不坚持对方是什么内感官的类型﹐而只凭当时对方的眼球转动﹑语言用字及行为表现等资料而假定当时对方运用得比较的是哪一个内感官﹐然后凭此而作出相应的配合行动。NLP的始创人之一约翰-格连达说过﹐就算这样﹐所得资料的准确性也只限于秒﹗我们必须不断地观察﹐而且不断地根据观察所得面修正自己的配合行为。
“上次与他在一起时他是这样的”的说法﹐只可以作为参考﹐可随时因为与现在所观察的不符而放弃。NLP相信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也没有一个人在两分钟内是一样的。持这样的态度去观察和尝试配合﹐加上不断地修正﹐这样才是谋求有效的正确态度。
4。7 类型整合
在特定的重复环境中﹐假如没有重大的改变﹐一个人会倾向于惯用某一个或两个内感官。例如在工作环境中的上司﹑同事与下属﹐在日常生活中的家人等。观察他们惯用哪些内感官﹐然后调节自己的说话和行为模式﹐那么与别人的关系会很容易地得到改善。以下便是一些配合的启示。
1与惯用内视觉的人配合
我们必须记住﹐这样的人是“凭着眼睛做人”的﹐即一切都会以眼睛先行。我们可以思考一下什么最能照顾到他们眼睛的需要﹐这样便不难设计出一些配合的言语和行为了﹕
1)他较难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所以说话应扼要﹑简短﹐保持轻快节奏
2)多用手势配合所说
3)线条生动﹑变化多端的事物较易吸引他
4)多用图书﹑图表﹑相片﹑样本
5)多用颜色。鲜明的色彩更能吸引他
6)多用事例去鼓励他想象情景
7)注意布置及装饰﹑物件的整齐摆放。送花会使他开心
8)给他讲道理或解释时﹐多做示范﹐少说道理
9)少用文字﹐避免冗长文章
10)多用视觉型词语
11)讨论事情时﹐问他﹕“你有什么看法﹖”“前面看得通吗﹖”“仔细看看还有什么遗漏﹖”
2与惯用内听觉的人配合
惯用内听觉的人﹐事事都会以耳朵先行﹐并且脑里经常有文字说话。凭此我们可以设计出一些配合的言语和行为﹕
1)多与他交谈﹐当他说话时﹐点头表示你是在用心聆听
2)多用不同的语气﹑声调﹑音量﹑高低和快慢表示出我的意思
3)保持宁静的环境﹐配上柔和的音乐
4)说话和讨论事情﹐要一步一步地说明白﹐并且把其中的先后次序排列清楚
5)把规则﹑做法写清楚﹑齐全。复杂的内容分点写出
6)叫重复一次你说过的话﹐你也经常重复他说过的话
7)多写信﹑写字条给他﹐或者用电话﹑传真来保持联络
8)多引用规则﹑指示﹐以及权威人士说过的话
9)讨论后补上一封信或会议记录
10)用押韵的口号﹑顺口的词语
11)讨论事情时﹐问他﹕“指示/规则是怎样说的﹖”“还有什么可以补充的﹖”﹐“说了这么多﹐想想还有什么可以谈的﹖”
3与惯用内感觉的人配合
惯用内感觉的人凭内心感觉去处理事情﹐所以照顾到他们的感觉为优先考虑。我们可以凭此设计出一些配合的言语和行为﹕
1)尽量安排多与他见面交谈﹐并且尽量以悠闲的态度对待他
2)多询问他的感受﹐因为他渴望被了解﹐被接受
3)多提及过去的经验及心得
4)他不在乎看起来听起来怎样﹐而在乎事情给他的感受
5)他注意荣誉﹑名声﹑谨慎﹑踏实﹑持久力量
6)多谈人生经验及感觉
7)强调对人的注意及关怀﹐强调有关的人直接接触
8)让他接触实物样板﹐并与有关的人直接接触
9)他喜欢动手做﹐喜欢亲手做时的感觉
10)说话的语调应较缓慢﹑低沉
11)讨论事情时﹐问他﹕“你觉得怎样﹖”“感觉到会顺利吗﹖”还有什么担心的地方吗﹖“
三个内感官的强弱倾向
内视觉强而内听觉弱的人﹐因为性急没耐性﹐所以成长过程中培养出的行为处事习惯是没有耐性﹐不听别人讲话﹐或者听的时候不专心﹐自以为是。
内听觉强而内视觉弱的人﹐容易在未看清事情前便妄下判断﹐往往过分急于给事情编出一套道理而忽视一些显而易见的现象。
内视觉强而内感觉弱的人﹐容易只强调行动快捷而忽略别人的感受。这种人甚至会压抑自己的感受而使事情继续下去。
内听觉强而内感觉弱的人﹐容易强调理据规条而忽略别人的感受。这种人会振振有词地去为自己或事情辩护而不顾与众人的感情和关系。
内感觉强而内听觉弱的人容易行动﹐往往因为事情而引起情绪﹐而忽视一些明显的说明事情不是那样的因素。
内感觉强而内视觉弱的人容易行动﹐往往因为事情而引起情绪﹐而忽视一些明显的说明事物不是那样的因素。
内感觉强而内视觉弱的人容易陷入愁绪之中﹐不能把事情理出一个头绪。若内感觉强而听觉中的“自言自语”部分也强﹐则容易陷入一个下旋涡式的自陷困境﹕在内心给自己编出一些引起同情绪的逻辑﹐而这些负面情绪又会引导自己注意更多的负面因素﹐从面制造更多这样的逻辑。
内视觉和内听觉都强而内感觉弱的人﹐往往做事勤快﹑有条理﹑但是容易忽略别人的感受﹐自己往往也容易因挫折而沮丧﹐也会间或感到难以维持自己的推动力。
三种内感官平均发展的人人缘好﹐容易被群体接受。三种内感官都强的人﹐做什么事都容易成功。因为思考能力强﹐而且全面﹐所以自信心强﹐人也比较乐观。
4。8 内感官在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