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朝大龄剩女 作者:羽外化仙(起点vip2014.3.12完结)-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古闺秀看出李治有政务要跟狄仁杰商量,有意支开李叔玥和李季玖,虽然他没有防备自己和武媚娘,但她觉得留在雅间不方便,便邀了武媚娘去街边的小摊转一转。

    李治满意的点了点头,叮嘱她们不要走远,并派魏柯保护。而后,李治喊了狄仁杰到雅间的屏风后说话,问起叶安手札中的事。

    古闺秀和武媚娘一起逛着各色小摊,魏柯远远的跟着,武媚娘便趁机道谢:“你送给我的几套衣服都很好,解了我的燃眉之急。”

    古闺秀不甚在意的说:“何必说这些,若是要谢,我也得好好谢你,你想必是在皇上面前说了我不少好话吧?”

    武媚娘说:“我说的都是实话,你待我好,我不能为你做什么,只能让皇上多知晓你一些。”

    听着她说出这些话,古闺秀心中激荡,这样一个知恩图报又柔弱的女子,最后究竟是如何成帝的?又是如何变的心如蛇蝎?

    真让她觉得不可思议!

    西市里热闹的叫卖声把古闺秀从沉思中唤醒,她浏览着路边的小摊,琳琅满目的小玩意,让人看着就喜欢。

    她停在一家卖小摆设的小摊前,摊子上有各种动物的小摆设,铜的、瓷的、象牙等各种材料做的猪羊牛马等等,满满地摆了一地。

    她觉得有趣,拿起一只铜牛说:“咦,这只牛有点意思。”

    小贩看她穿着华贵,连忙拿起一个象牙雕刻的小象说:“小姐,您看这个,这种雕刻精细,适合您把玩。”

    古闺秀看了看象牙小象,还是拿起先前的铜牛看起来。

    武媚娘看她拿的这套小铜牛有差不多形状的四只,铸的样子十分生硬,并不太好看,不知道古闺秀为什么那么感兴趣。

    “这套铜牛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古闺秀冲武媚娘笑了笑,却不回答,问小贩:“这套铜牛怎么卖?”

    小贩有些失望,这批摆设里头,就数这几件铜牛最不值钱,它们做工粗糙,青铜还有些生锈,他纵使想敲古闺秀一笔,也不好意思开口。

    “小姐要是喜欢,四只给五十文钱拿走吧。”

    古闺秀大大方方的拿了一贯钱,足足一千文给了小贩,说:“都给你!”

    说罢,捧着四只铜牛,催着武媚娘回了酒馆。

    小贩一时反应不过来,看着手上重重的一贯钱,喃喃道:“我的姑奶奶,这小姐出手也太大方了吧!”

    武媚娘也惊讶,说:“五十文的东西,你干嘛给他一千文,太浪费了。”

    古闺秀却笑的合不拢嘴,一直到回到雅间,她才笑着说:“赚了赚了,竟然让我找到宝贝了!”

    武媚娘不解的看着她。

    李治和狄仁杰听到她止不住的笑,说完正事后从屏风后走出来。

    李治问她:“你这是怎么了?”

    古闺秀把四只铜牛放在桌子上摆好,说:“皇上,您快看,我从地摊上捡到宝贝了!”

    李治跟武媚娘一样不明白,而狄仁杰知道她在古玩上颇有研究,惊讶问道:“它们莫非有什么大来历不成?”

    古闺秀连连点头,说:“若我没看走眼,这可是商朝的青铜器!”

    李治不信:“商朝的?那可是比较值钱的古董,能让你从小摊上捡到?定是看走眼了。”

    在这种问题上,古闺秀是非常有学术精神的,一定要解释清楚以证明自己!

    “皇上,您看这只牛腹的这条线,这是块范对合的痕迹。商周时代的青铜器都是用陶范法铸造的,这对合的范痕是鉴别年代和真伪的主要依据。您再看这铜牛的样子和牛角的样式,前朝之中,唯有商朝的牛是这样的,在古刻画中都有见。还有你听这青铜的声音,浑浊的,不是新铜所铸!”

    听她噼里啪啦讲了一大堆听起来很有道理的话,把李治也蒙住了。

    “你真的懂古玩?”

    古闺秀点头道:“我家以前是开古玩店的。”

    李治想了想,好像是有这么回事,而后笑着说:“那依你所看,这四只商朝铜牛值多少钱?”

    古闺秀沉吟道:“不好估算,但千两银子肯定是值的。”

    武媚娘倒吸了一口冷气,她方才还觉得给了小贩千文银子太多,不料古闺秀说这些东西值千两,让她有些不信了。

    不信的也不止是她,李治也有点不信:“你莫不是夸海口?哪里这么值钱。”

    狄仁杰笑着替古闺秀说话:“皇上,李小姐她在古玩上的造诣,是并州有名的,她的眼光一般不会错。”

    李治被他说的来了兴致,拿起铜牛反复观看,而后说:“朕还是不信,朕要让宫中的老学究来辩辩真伪。”

    他让魏柯收回宫去给内务府的人鉴定,古闺秀万万舍不得,强调道:“好生收着,别弄丢了,谁要也不要给!要还给我的!”

    李治被她逗的大笑:“朕还会贪了你的东西不成?”

    “哎,这真的是从天上掉下的宝贝呢。”古闺秀嘀咕不已。

    古玩她见过不少,按理说这四只铜牛不会让她多么震撼,但是意外发现的宝贝就跟被彩票砸中的感觉一样,让她非常惊喜。



正文 第八十一章 佩服

    看完赛龙舟,李治得回宫了,他原本想带武媚娘去东皇庙看看跳钟馗的,但时间已来不及,只好带着魏柯赶回宫去。

    古闺秀看着他离开,念念不忘她刚买的四只小铜牛,想了想,她吩咐杨威:“你去查查刚刚的那个小贩,平日都是从哪里进货的,也许还能有意外的收获呢。”

    狄仁杰摇头笑道:“哪里就有那么多古玩等你捡了?肯定是有什么特殊原因的,小心那小贩回过神来找你讨回去的。”

    古闺秀双手一摊,说:“找我也没办法,他只能找皇上去要了。”

    众人“噗嗤”一笑,没想到古闺秀还有这样顽皮的一面。

    待他们回家,李二夫人得知儿子们今天见过皇上,还一起喝过茶,激动不已,连夜带了一对上好的玉镯来到南院看古闺秀。

    “你这样帮衬你的两个兄弟,真叫我不知道怎么感谢才好!”

    古闺秀连连推辞:“二伯母不要这样,这都是弟弟们自己的机缘,再说他们今天为我出头,我还未谢过呢,你怎就为了这点事来谢我。”

    李二夫人感叹道:“叔玥和季玖这两个孩子虽然听话又勤学,但是学问并不是北直隶拔尖的,而你二伯父又说勋贵之家不必去考科举,那他们以后只有同他们哥哥一样,靠着祖宗的庇佑,向皇上讨个差事。这京城勋贵子弟何其多,若是不能入皇上的眼,一辈子也就这样浑浑噩噩的过了,咱们卫国公的名头也会弱下去。皇上因为你的原因,高看他们一眼,这可不是什么小事!”

    古闺秀有些惊讶,她不知道他们把皇上的一言一行竟然看得如此重要。

    她推辞不了,只好收下她送来的一对玉镯,又让琬碧找出两块好砚回赠给二伯母,当做两兄弟下午帮她的谢礼。

    却说李治带了古闺秀买的四只小铜牛回宫,让内务府的人仔细检验真伪,不过三天时间,内务府总管就用红漆盘捧着铜牛回话。

    “启禀皇上,这四只铜牛乃殷商时的器具,迄今应有两千年之久。”

    李治笑道:“竟让她说对了?”又对内务府吩咐道:“把这宝贝送去卫国公府,好生交到李归锦手上。”

    内务府不知这铜牛从何而来,听见李治要把它们赐给李归锦,犹豫道:“陛下,这些东西……”

    却道李治打断他的话,兴奋的吩咐道:“去把前朝各个时期的古物都找几件出来,一并送去卫国公府,让李归锦一一辨认,若她能说得上朝代和由来,就赏给她!”

    “啊?”内务府总管惊讶的不行,但见李治兴致高昂,不敢劝阻,只好去皇家的藏库去选古玩。

    古闺秀在家见到宫里送来的古玩,又听内侍说皇上要她辨别这些古玩,若猜对就把古玩赏赐给她时,眼睛当即就笑弯了,李治这哪里是考验她,分明是给她送礼来了!

    她取出自己在并州时辨别古玩用的小器具,一本正经的坐在桌前鉴别,一一说出朝代,甚至有几件东西她竟能指出原主人是谁,把内侍惊的合不拢嘴。

    最终二十件古玩,古闺秀留下了十九件,她指着最后一件石印说:“这个是假的,我就不要了。”

    内侍脸色苍白,脑门上出了汗,说:“这可是战国的郢爰印。”

    古闺秀摇头道:“假的。”

    内侍不敢多说,这若是假的,内务府可要遭殃!

    李治在宫中得知内侍满载而去,几乎空手而归,喃喃道:“她竟这么厉害?”

    他见过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才女,也见过吹拉弹唱舞艺绝佳的美女,却第一次遇见博古通今有这般慧眼的女子,越想越有意思,哈哈大笑一阵,说:“她收了朕这么多宝贝,宣她明天进宫谢恩!”

    古闺秀接到诏令时十分想吐槽,又不是她要他的东西,他先是送上门了,却又要她去谢恩。

    虽然心中嘀咕,但还是得领命进宫,但多少有点忐忑,李治该不会小鸡肚肠,心疼他送出的这些古玩了吧?早知道就手下留情少辨认一些了……

    隔天进宫见到李治,李治带她到藏书阁,里面不仅有古籍,还有收藏的名画。

    辨识古籍和名画,除了要博古通今,在文学和绘画上必须要有一定的造诣,他不信古闺秀也懂这些,这是故意给她出难题呢!

    古闺秀看着阁楼中尽是珍宝,偷笑道:“若我今日依旧辨认出,是不是也一并赏赐给我呀?”

    李治不禁愣住说:“你这丫头如此贪心,昨天已得了那么多宝贝还不够?”

    古闺秀赶紧笑着说:“是皇上宝贝太多,让我看了爱不释手。再说,这全天下的东西都是皇上的,就算赏赐给我,依然也是皇上的呀。”

    “姑娘家也如此油嘴滑舌!”李治笑着说,并没有责怪之意。

    他拿出一本古籍,让古闺秀说它的来历。

    古闺秀捧过书,小心看纸质,又放在鼻端闻了闻,是近些年新印的书,没什么特殊,她不禁有些疑惑。

    但看李治一脸得意的样子,她不得不用心仔细去看书里的内容,这一看,她就惊讶出声:“这是三体石经!”

    李治讶异:“你也懂这些?你仔细说说看。”

    古闺秀说:“这本书是当朝新印的,没什么特殊,但是里面拓印的内容却是汉魏洛阳南郊太学讲堂西侧石经上的内容。这石经上用战国古文、小篆、隶书三种字体刻写了《尚书》、《春秋》、《左传》的内容供学子研读,石经应该共有二十八块,不过石经在东魏时期迁往邺城的途中落水,损失多半,皇上您这里怎么有这么多拓本?难道……难道这些是太宗让魏征大人寻回的那十几段残经?”

    李治彻底惊呆了,追问道:“你竟连先皇让魏大任去寻残经的事也知道?”

    古闺秀意识到自己说漏嘴,忙掩饰说:“我因在一本杂记里见到相关记录,很多人就石经作者是谁的问题辩论不休,所以多留意了一些。”

    李治问道:“那你查清楚石经作者是谁吗?”

    古闺秀摇头道:“有人说是邯郸淳,有人说是嵇康,但是更多人说是曹魏书法家多人临摹所刻,真正如何,我也不知。”

    李治收起拓本,目光灼灼的打量古闺秀道:“你真乃奇女子!莫非民间长大的女子都跟你这般多识?”

    古闺秀被夸得脸红,说:“术业有专攻,我不过是喜好这些,所以知道的多些罢了。”

    她一个学了七年考古,又层从事考古工作数年的现代人,多少还是知道一些的,但她所知任然有限,不敢在李治面前托大。

    李治对她所知的东西十分感兴趣,带了她回书房,细细问起她平日都看些什么书,如何练的一双慧眼。他的这些问题问的古闺秀冷汗直流,辛苦撒谎、圆谎,堪堪应付过去。

    待古闺秀出宫,李治对魏柯说:“这样的女子,倒让朕生出钦佩之心!”

    魏柯闻言震撼,皇上乃九五之尊,怎会佩服一个女子?

    李治又说:“今天有些时间,朕想去太妃那里坐坐,好久未去看她老人家了……”

    魏柯回过神,连忙安排仪驾。

正文 第八十二章 赦免

    六月骄阳似火。

    古闺秀趴在闺房临窗的美人靠上看李季玖给她从弘文馆带回的俊杰诗集,琬碧在旁打扇子。

    琬碧跟着古闺秀识字已有些日子,她看着古闺秀手中的诗集念到:“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小姐,这书里的诗跟三少爷的诗,谁写的好?”

    李季玖在家的时候喜欢来找古闺秀玩,曾替古闺秀写了一个扇面,当时古闺秀夸李季玖的诗写的好,所以琬碧才有此问。

    古闺秀笑着说:“这本诗集里的诗,都是当今有名的年轻俊杰所做,你刚刚念的这一首是幽州卢照邻所写,这人很有才,以后会名声鹊起的。季玖跟他比,还要多学多悟呢。”

    琬碧乖顺的点点头。

    主仆二人闲适的看着诗集,却被俞风急匆匆的冲进来打扰了兴致。

    “小姐,二老爷请您过去,说是有急事相商。”

    古闺秀闻言起身,问道:“二伯父找我?”

    俞风说:“是的,二老爷从宫里一回来,进了大门就让人请小姐和三老爷过去,非常的着急。”

    古闺秀理了理头发,说:“把我和父亲都请过去,估计是宫里有什么消息跟咱们家相关,我们快些过去吧。”

    她匆匆来到李德奖的书房,李德淳已在里面,兄弟二人四手相握,一副十分激动的样子。李德淳见古闺秀来了,上前说:“归锦,皇上今日下旨,赦免你大伯一家了!”

    古闺秀惊喜道:“真的?”

    早在端午节时,李治曾问过李德骞被流放岭南的事,她猜李治会有些打算,但是数日过去,李治再没提起过,她以为是她想多了,不曾想突然来了消息,说大伯被赦免了,怎让她不惊喜?

    李德奖激动的同古闺秀说:“皇上下旨,赦免大哥之罪,让他们居家迁徙到吴郡。我听叔玥说过皇上微服私访的事,一切都亏了你!”

    从岭南道吴郡,一个流放之所,一个鱼米之乡,这是有天差地壤的区别。

    李德奖两兄弟激动的商量着如何派人去接应,如何帮他们在吴郡安置,又想着总要见一面才好。

    李德奖说:“他们刚刚被赦免,皇上的意思是他们举家定居在吴郡,这个时候我们不能接他们进京,只有等以后的机会去吴郡看望大哥了!”

    李德淳想了想说:“二哥你有差事脱不开身,我却是无事的人,不如我带着管家去吴郡走一趟。这么多年没见大哥,我实在有好多话想同他说,他吃了这么多苦头,我也怕他心中有郁气,也需要人开导。”

    能得皇上赦免是好事,只要子弟整齐,到下一辈再扬眉吐气是指日可待的事,就怕长房一家在岭南受尽疾苦,不禁不领皇上的恩情,还对当年流放之事心生怨怼,的确需要开导之人。

    李德奖同意道:“你愿意亲自去一趟再好不过,也全了我们兄弟之情。”

    李德淳激动不已,叮嘱古闺秀在京城不要乱跑,有事的话要跟二伯说,而后就找管家张罗南下之事。

    古闺秀回房不久,许紫烟来找她,笑呵呵的说:“我刚刚听说了大伯家的事,这实在是件大喜事,听说三叔要带人去吴郡接应,我就寻思着派个人跟三叔走一趟,我许家虽然能力有限,但在江南一代办起事来,要方便许多。到时候买房置田,少不得要熟悉的人去跑一跑。”

    许家作为姻亲之家,这个时候能出手相助虽然是情理之中的事,却也让古闺秀十分感动,便喊了洪筝过来,将许紫烟派的人领到李德淳那里去。

    整个卫国公府在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全都洋溢着高兴的气息,唯有李二夫人心中有些不痛快。

    自卫国公去世,而大伯作为卫国公世子被流放,卫国公的爵位一直没有承袭下来。她原想着大伯一家被流放,总归是回不来了,丈夫若能建功,到时候承袭卫国公的爵位也不是没可能。就算是丈夫不行,她的三个儿子总有一个能有出息,到时候再请封世子继承家业,她也别无所求。

    不曾想,山回路转,大伯一家竟然被赦免了。

    这对卫国公府来说,当然是个好消息,可她就是不痛快,所以在李德淳请她整理一些女眷用的东西带到吴郡去给大嫂一家时,她便有些怠慢。

    李德淳平日不理家中庶务,这时候见二嫂列出的单子分量不足,便以为是家中情况困难,便又来找古闺秀商量,打算从自己这边补贴一些进去。

    三房就他们父女两个,开销少,古闺秀又大方,自然痛快的让洪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