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冷雨敲窗 朱国良著-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语易进而谏道难通。”中外古今有不少志存高远、叱咤风云的人落得“空悲切”的下场,许许多多虎虎有生气的政治舞台上的人物落马,细究主要原因,竟有不少是选择错了朋友和助手,被打了围墙,隔了藩篱,还有的则被抬了轿子,灌了米汤,死于温柔富贵乡,死在哥们弟兄手,醉死于酒中杯里,饮恨在花间蜜边。凡此种种,丧失了警惕,上了“媚猱”和“豺狗”的当的事例则可举例多多。诸多生气勃勃的“挂印先锋”,正是兴事业、出成果之时,为何中箭落尘,也多因“脑子”被他们委派的极其忠诚的“猱”和“豺”掏空吃尽了。由此而思,古人所说“小人最是迷人”,实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久久咀嚼的。说“诈”
  稍稍上了一点年纪,就老爱回忆小辰光的事体。记得我接触文学艺术,就是从读《水浒》、《三国演义》开始的。对这两本书,民间有一说法,叫做“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因为年龄关系,开始对前一句是理解一些的,对后一句有些茫然。随着年岁日长,又有意无意地读了一些《三国演义》中的篇章,才恍然大悟,顿然幡悟,这《三国演义》中简直步步是计,处处使诈呀!君不见孔明是三步一计,周瑜是一步三计,用兵布阵、诱敌出师致胜更有姜维的诈降计、周瑜打黄盖的苦肉计、王允使貂婵的美人计、关羽温酒斩华雄的拖刀计原来这“老不看《三国》”之说,是隐隐暗示别人不要使诈用奸。但如今听说日本风靡读《三国》,把计谋用在商战中,这不失是一种“运用之妙”。但我总认为无论为人也好,处世也罢,叫人钻圈套使诈,自以为妙计安天下,这种损人牙眼、损人利己的勾当,实与月黑剪径、风高行劫差不到哪儿去!
  一部《三国》,裁冰剪雪,谈笑吴钩,真是受用。应该说用计使诈,聪明用错了地方,智慧熔铸成暗箭,实为正直的人所不齿。本来朋友之间,诚心相处,忠心相交,热心相通,一旦为了一丁点小小的利益,便使“三十六计”中的某一招,使用“七十二变”的某一式,那么或者当场识破,或者日后看穿,其友情也就画了句号,朋友双方也要“将军急急上马,分道各奔前程”了。由此而思,人际相处,生意同道,大家相伴,最可忌恨的当是奸诈、欺诈、刁诈、狡诈、讹诈、敲诈之类行径了。这类勾当差不多是“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的代名词,差不多是与设圈套、弄机关、下暗药、埋陷阱、凿腰子、变花招这种种人类最痛恨的名堂紧紧相联的。而别有用心者使用的兵刃,也如金庸笔下武林高人的暗器,虽封喉不见血,却是性命交关。
  在今天,用计使诈的老调子并没有唱完。君不见,岂不闻,谬种流传之下,其门户在扩大,品种在增加,尤其在营私舞弊、贪污受贿方面,地下的暗流涌现更见巧妙了。一曰“文诈”。某一有权人物自诩麻将高手,从不失手,邀了几位业务单位的人来切磋。座上大家心有灵犀一点通,尽做“叫输”先生,让其大赢特赢。二曰“雅诈”。有上级部门的人下到地方,始而故作附庸风雅状,继而又是听说贵地某人的书画怎样怎样,一番心照不宣地言来语去,终于索得名家书画而去。三日“巧诈”。某位官儿看到下属的一套珍奇邮票,便要借去看看,结果“荆州借久成己业”。而这位下属也正好有事相求,于是将计就计,遂成皆大欢喜。凡此种种,形形式式的使诈,无不在告诉我们:廉政风暴席卷神州大地之下,老虎野猪般的横冲直撞自是收敛许多了,但狐狸狼狈们的狡猾奸诈则将更为巧妙。披着美丽的外衣,打着鲜亮的旗号,谈着动听的话语,转入地下的活动,这些高级的诈骗当更加引起我们的重视。凭心而论,这类“文诈”、“雅诈”和“巧诈”,要有一点水平。没有一点“说法精通,欺骗群众”的口才,行诈也难。因此,查处这类如鲁迅先生所说的“麒麟皮下的马脚”,也绝不是仅仅说上几句“狐狸再狡猾也斗不过好猎手”就能奏效的。也同样需要我们用智慧和眼光,追风寻源,顺藤摸瓜,不被其诈所惑,不被表象所迷,不仅看其容颜,更要看到心眼,识破一些骨子里的东西才好!
  行文至此,还感意犹未尽。觉得还要对那些自以为得计,总以为得意的使诈者说几句。忽然想到对联是民间的杰作,是思想的精华,还是取舒展先生在《人民日报》上所撰的一联赠之喻劝罢!曰:才要真爱,名要厚爱,总之自己要自爱;党不可欺,民不敢欺,实于良心不容欺。温柔一刀写下题目,隐隐感到话题似是老了点,便显得有些底气不足,踌躇起来。但忽然想到这正如行路中的一个深坑低洼,虽有前车之覆,但还每每有人陷入进去,就想:朱先生的这篇一杯清茶经营出来的东西,权当是再挂一块“此地小心”的木牌吧!
  说来世人谁不喜欢温柔,生活中的温柔也委实很多,而一般人怕是谁也不会拒绝温柔。但始而甜蜜蜜、酥兮兮的一番温柔,继之凶狠狠、血淋淋的狠狠一刀,则是可怕的。现在说得最多的当是吃饭购物方面的“温柔一刀”,挂的是“红红火火生意旺,吃吃喝喝百姓乐”的招贴,许的是“全市最低价,味道第一家”的信诺,但到吃饱结账,却要让人大叫一声:
  “哎哟,我的妈呀!”也有的卖主口才胜过蔺相如,舌战超出诸葛亮,说得东边日出西边雨,黄梅远比蟠桃甜,态度也只差向你磕头作揖了。但事后的结局是:面对劣质次品的衣物,其人是帐子脸孔不认人,眼珠翻转气煞人,你只能去找“娘家人”消费者协会来作主了。
  世界,朗朗乾坤,如果没有温柔,谁还有如火的激情;没有温柔,地球也是一颗缺乏生气的行星。人们因温柔而感到温暖,觉得温馨。也会因温柔而陶然,因温柔而不设防,忘记了温柔之外,还有“白面蚍霜”、还有“糖食坏齿”、还有“棺材毛竹钉”、“封喉不见血”的阴谋暗器之类。由此洞深开去,你会感到吃饭购物被“温柔一刀”事尚小,而致使失节堕落、腐化变色事却大。有人深知钓大鱼也要舍得花点黄豆粉,骗小孩也须买几块巧克力的通俗哲理,于是想方设法地让有些拥权可用者,置身于玫瑰花、夜来香、勿忘我组成的温柔之中:吃不完的生猛海鲜,游不尽的天涯海角,道不光的你好我好,扯不完的儿女情长,玩不厌的灯红酒绿,忘不了的刺激娱乐。这够温柔了吧!但桃花潭中有风浪,温柔过后敬一刀。所有这些女人的殷勤,小人的哈腰,别人的逢迎,他人的回钞,无不要你将原则贱卖掉、人格拍卖掉。邪恶一旦与私欲接了吻也就生出许多罪恶来。这一刀是别人给你的一刀,显然也是你自己给自己磨得锋利的夺命刀。
  生活中有多少醉人的温柔,有多少迷人的诱惑。加饭酒是醇的,葡萄洒是甜的,起初不当一回事,使性斗气,自恃好酒量,又能奈我何?但低估了后劲,涌将上来,醉翻多少雄壮身!自然界也有这种种迷幻的温柔,海外有一种香花树,散发的气味赛过法国香水,但一沾上身,小虫小蚁之躯,便会成为这树生长的肥料。莽林中的野猪,靠着一双锋利的獠牙和壮硕的躯体,使威武的老虎和凶猛的群狼也奈何它不得。
  而一只小小的豺狗跟在野猪身后,很温柔地舔着它的屁股,等舔到野猪如醉如痴之时,豺狗猛地一口咬住野猪的肛门,拖出肠子,饶树三匝,野猪立马毙命,豺狗大快朵颐。这恐怕也算是典型的“温柔一刀”吧。本还就此絮叨几句,但忽而想到有时立此存照远胜千言万语,看官读者又都是明白人,就此打住,就此打住吧!

  名节如美玉
  中国人历来重名节。旧时文人即使身处“屋小如船”之中,依旧是保持“人淡似菊”的操守。古代贞女被市井泼皮碰碰手臂,竟然屠刀断手,以致留下贞节碑坊。汉代苏武被迫牧羊,在冰天雪地中“渴饮雪,饥吞毡”,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凛然持汉节而不改其志。“时穷节乃见,一一垂青史”。所有这些,都留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佳话。
  为人处世,尤其是作为一个“龙马精神海鹤姿”的堂堂正正的人,的确不可小视名节。在廉政廉洁方面,尤其是这样。
  在这方面行为端庄、贤良方正的人,更是把名誉节操看得比泰山还重,这虽说是一种精神的东西,但却是人的灵魂和支柱,也会焕发生机,增添力量。
  “公生明,廉生威。民不畏我严而畏我廉”。中国的一个优良传统是把廉洁看成是最大的名节。百姓心头有杆秤,称得轻重称得准。是贪赃枉法还是克己奉公?是多行不义还是无私奉献?缘有心秤留分量,都有心碑作记载。“你的档案在别人心中”,是为此理。朱镕基总理曾告诫过一些官员要“少长脂肪,多长骨头”。也就是希望有些当官掌权的人物多些正气,多点骨气,要有好名声,留得好名节。陆游有诗曰:“但见官清吏不横,正是村中歌舞时。”这正是当官的个个重名节,百姓们人人尽开颜的写照。
  名节如美玉,万古留清辉。在苏州中学校园的东南隅,有一块汉代名物廉石。这块经1700多年风雨沧桑的名石,在向人们诉说汉代的陆绩,为官清廉,在他任广西玉林太守任满回乡时,经海道坐船返回故里,因实在没有可以运回家乡的东西,又怕压不住海上风浪,陆绩就请人搬来一块巨石压在船头。后人就将这块“廉石”作为宝物而睹石思廉。
  而明朝主考官李汰重名节,做到了君子慎独,他为回绝趁夜色行贿的考生,特意写诗而抒怀:“利义源头识颇真,黄金唯能换腐贪。莫言暮色无知者,怕塞乾坤有鬼神。”这些人视名节如贞操,不使浊流染自身,因此都留下了上好的口碑。
  人生在世,名誉节操很重要。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在这方面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的勤政清廉、严于律己,他们的谦虚谨慎、大公无私,他们的人格操守、高风亮节,无不如一座高山,耸立在我们的面前;又恰似一面镜子,让我们照出不足。“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注重名节,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注重名节,更是做人的准则,也是每个党员干部必须具备的品行。高尚的名节,不是靠吹出来、写出来的。它是理想、道德、追求在个人身上的具体反映;它是人格的力量在社会和群体中的一种体现。它要求我们“要”拘小节,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言一行做好,在勤政廉洁上写好志气篇唱好正气歌。而“一岁种之以谷,十岁种之以木,百岁种之以德”,它更需要我们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视名节如泰山,以大志导航,为人民谋利,这才是可贵可赞的名节。千万不可在五光十色的诱惑中,欲把人格当商品,却将名节贱卖掉!

  “我们没有鲁迅”
  听说这么一件事,很是感慨:有个地方代表团赴韩国访问,看到友邦的城市建设、交通设施、环境保护方面的种种成就,不由地啧啧称赞起来。而韩国人在一番客套之下,竟严肃地对客人们说:“我们没有鲁迅。”
  这番话说得意味深长,其内容言简意赅。“我们没有鲁迅”,这是韩国人的深深遗憾。应该说,多灾多难的韩国人也有可歌可泣的历史。从发明“龟船”英勇抗击倭寇而流芳百世的李舜臣到19世纪末于哈尔滨火车站勇刺伊藤博文的安重根;从轰轰烈烈的“三一运动”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波澜壮阔的民族独立解放运动。所有这些民族的精神财富,他们感到还不够,尤其与具有5000年悠久历史的泱泱中华来比,他们对“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的文化战线主将鲁迅的风骨和文品更是钦佩有加,十分羡慕中国拥有鲁迅这样的人杰文瑞。
  “我们没有鲁迅”,这来自韩国人的倾慕之声,正是我们的骄傲之处。但是我们身在这块土地上,有没有这么深刻的感受呢?的确,在我们浩瀚的中华遗产和伟大的民族史诗中,涌现出许许多多杰出人士,留下了许许多多宝贵财富。
  但是在今天,有些人则是熟视无睹灯前瞎,有眼不识三春景,渐渐在“钱”途利场上厮杀,而迷失了方向,忘记了我们民族最为可贵的东西,遗忘了我们国人最可骄傲的“财富”。
  不说我们有些人爱国心淡漠了,遗忘了宋代陆游那种“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的拳拳爱国之心;不说有些人为人处世少了些精神,遗忘了西汉苏武大漠孤烟不辱使命,秦关明月不改其志,千里冰湖挖鼠为生,红缨节杖心如铁石的伟大气节。在今天,我们则丝丝忧隐隐痛地看到,有的同志正逐渐遗忘了属于我们“民族魂”的宝贵财富,淡忘了我们的英烈志士用生命和热血构筑的铮铮脊梁。不是有这样的事吗?在某县的一次政治知识竞赛中,竟有好多人向旁人询问:雷锋的“锋”怎么写?其中也有写“峰”和“烽”的。
  还有,一次杭州市某校宣布要去给于子三烈士扫墓,而有不少青年学生根本不知浙江大学的这位革命烈士,甚至还向老师询问“于子三是杭州哪座山?”由此联想前些天看到的一幅漫画:在芦沟桥畔,一名导游问一些旅游者这里曾发生过什么事?有的竟答是有人落水,有人跳河,有人救人这些如出一辙的麻木和茫然,恐怕也是一种写实吧!听了这样的事,无不让人感到丝丝隐痛阵阵忧。这说明有些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患上了可悲的“精神健忘症”。
  们的教育也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由此而思,我们更感到“讲政治、讲正气、讲学习”,在今天是多么重要又多么必要。而身处神州大地,作为华夏儿女,我们拥有词赋悬日月的屈原、“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霍去病、不辱使命的苏武、“穷年忧黎元”的杜甫、“精忠报国”的岳飞、“男儿到死心如铁”的辛弃疾、“留取丹青照汗青”的文天祥、“烈火焚烧若等闲”的于谦、勇敢抗击倭寇的戚继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严禁鸦片的林则徐、捐躯黄海的邓世昌、血染北京菜市口的谭嗣同,而我们更有“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和无数“头颅换得红旗五”的革命烈士、英雄仁人,我们更具有千百年来的光荣传统和伟大历史,这是莫大的骄傲和巨大的财富,我们应该珍惜,更应该发扬光大,这才是人间正道。如果淡忘了或者彻底遗忘了这些弥足珍贵的巨大财富,甚至如韩愈所说误将“琬琰易羊皮”,也就是说将绝世美玉去换成了廉价品,那就太可悲了!

  一种庸俗的“考证”
  毕竟有五千年文明历史了,我们这个泱泱大国的确有着许许多多值得考证的地方。“千古兴亡多少事”,无论从历史,从文学,从文物,乃至一部洋洋洒洒的《红楼梦》;也无论宏观星辰,沧海桑田,微至人物衣束,风土俗情,其奥妙无穷之中纷呈复杂之事之物,是可以考证出无数有益的东西的。
  在《覆秦小岘书》中说:“天下学问之事有义理、文章、考证三者之分。”考证是一门大学问,想来这是不容置疑的。
  既然如此,为发展中华民族文化,认真做做考证学问,当然是件好事。
  然而,不知何时始,生活中的为考证而考证的“考证术”却越来越缭人眼花,令人懵懂。诸如鲁迅爱吃风干荸荠,曹雪芹喜欢喝什么老酒,林黛玉的头发是黑是黄,那拉氏喜穿的衣服考据之深之专确实令人钦佩。只是此类故弄玄虚的文字游戏,大大地诋毁了“考证学”的名声。
  更叫人忧虑的是,有一种更无聊透顶的考证,简直叫你寒心。有一位德才兼备的青年,被“伯乐”相中,提上了领导岗位。实践表明,这“千里马”的确是“马作的卢飞快”,能负重担,驰涉长途的。可是这却忙坏了某些考证“专家”们,又是考证“伯乐”其人,“千里马”之特征;又是考证两者之间的什么关系,前前后后、左左右右搞博引,找旁证,考证之下,抓住蛛丝马迹,大放厥词,肆播碎语,以逞中伤之能事。
  如果说这种居心叵测的“考证术”可恶可鄙,那么另一种“考证术”则又很易遮人眼目。某单位来了一位新上任的领导,便有人利用各种渠道和关系,考证起这位干部的脾气资格和“来头”,捉摸起他的个性和为人。一旦掌握了被考证的来龙去脉,就做起手脚来了。打多响的雷,下多大的雨,似乎是“七品芝麻官”就无论如何不敢审“诰命夫人”似的。这种考证,也正说明有的人做了亏心事,心里虚得很,使出这并不高明的一招。还有的人则想“考证”一点能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以便趁虚而入,其目的还是想浑水摸鱼罢了。
  的确,我由衷地佩服那些“考证”在这种事上考证的严谨,有的不仅肯花力气和精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