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之战-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怪有人说:“许多地面上进行的战争,起因都是地下的石油。”     
    中东素有“世界石油宝库”之称,世界已探明的石油可采储量约一千多亿吨,其中中东的储量就达七百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70%。中东的石油年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34%,销售量约占世界总销售量的65%,是世界能源的供给中心。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大、产量高、油质好、油层浅、易于开采,而且中东各国的油田离海近,便于运输,而不像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的油田位于欧亚大陆腹心地带,必须修建漫长的输油管道,另外中东地区的石油开采成本很低,每桶仅为2—4美元。因此,质优价廉的中东石油对石油消费国来说有着无法抗拒的诱惑力。目前欧洲进口石油中的60%、日本80%以上都来自中东。据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预测,到2010年全世界消费的石油一半以上将来自中东。因此,“谁拥有中东石油,谁就拥有世界”。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国和原油进口国,石油需求的一半以上依靠进口,年进口原油近5亿吨,占世界原油贸易的近1/3。据美国能源部预测,到2010年,美国石油进口依赖程度将达70%,因此确保能源供应历来是美国政府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长期以来,中东地区一直是美国石油进口的主要来源,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从中东进口的石油占总进口的40%,因此在1974年和1979年的两次石油危机中,美国经济遭受到沉重打击。随后虽然美国不断减少对中东石油的依赖,但2001年从中东进口的石油仍占到美国全部石油消费量的28。6%。据美国有关机构的估计,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东地区对美国的石油需求仍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所以获取石油一直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首要战略目标。而推翻萨达姆政权则无疑有利于美国控制中东的石油。     
    首先,获取伊拉克的石油。伊拉克有着令人垂涎的石油财富,已探明的原油储量为1 120亿桶,占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的11%,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居世界第二。伊拉克为了报复美国的封锁,不断发展与俄罗斯、法国等国的经贸联系,与这些国家的公司签署石油开发协议,惟独将美国公司排斥在外。而萨达姆政权被推翻后,美国势必在伊新政府中起主导作用,美国石油公司便可长驱直入,并能得到伊拉克石油开采的优先权。到那时伊拉克就会成为美国“最安全的石油源泉”。而且,随着大量伊拉克石油涌入国际市场,油价必将不断下跌,这无疑会加快美国经济复苏。    
    其次,削弱沙特对石油价格的主导权。沙特阿拉伯是全球头号石油生产国,而且石油储量位居世界第一(拥有全球1/4已探明石油蕴藏量)。沙特阿拉伯也是全球头号石油消费国——美国的第一大石油供应国,每天向美国提供170万桶原油,占美国总进口的20%左右。同时,由于沙特需要美国的军事援助和保护,因此长期以来双方存在着一种战略依存关系。但是“9·11”恐怖事件后,美沙关系明显恶化。不仅被美方指称为“9·11”事件幕后黑手的本·拉登是沙特富商,而且19名劫机嫌疑犯中有15人是沙特人。沙特也是世界上仅有的三个承认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国家之一。另外,在美军基地的使用上,两国也存在分歧。因此近来,美国与沙特的关系一直龃龉不断。美国军方和石油产业界认为,如果能控制伊拉克的石油储备,不仅可以使美国摆脱对沙特阿拉伯的依赖,而且能削弱由沙特阿拉伯所主导的欧佩克控制油价的能力,从而使美国获得未来世界石油市场中的主导权并主宰新世纪的石油价格。     
    再次,对其他大国形成牵制。由于世界各主要经济大国都是能源消费大国,所需石油大部分依赖进口,比如,西欧和日本对海外石油的依赖度分别为60%和99%。而中东、中亚是当今世界最主要两大石油供应基地,因此可以说如果控制了中东和中亚,也就掌握了世界经济的命脉。美国分别利用海湾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实现了驻军中东和中亚的战略目标,如果美国能够成功推翻萨达姆政权,必能加强对中东的控制。这样美国不仅可以进一步确保自身的能源安全,并可以对其他大国形成巨大的牵制,将来不管是盟国,还是被美国视为“潜在对手”的国家都将不得不听命于美国。这是法德等美国的欧洲盟友强烈反对美国不经联合国授权单独对伊动武的真正原因。    
    俄罗斯虽然不依赖中东的石油,但它在中东拥有大量的现实经济利益。首先,伊拉克累计共拖欠前苏联约80亿美元的债务,伊方承诺在联合国解除对伊制裁之后偿还给俄罗斯。其次,俄罗斯与巴格达签署了数十亿美元的石油合同,据报道,伊境内目前出产石油的油田有73处,已经在采油的有24处,全部由俄罗斯公司负责,伊官方表示未采油的也将由俄罗斯开采。俄罗斯领导人十分担心一旦美国对伊动武,并在战后建立一个亲美的伊拉克政权,不仅伊拉克欠俄罗斯的巨额债务可能随之“泡汤”,而且俄罗斯此前与伊签订的多项石油开采合同也可能会被西方石油公司夺走。    
    此外,俄罗斯作为当今世界主要产油国,在其财政收入中,税收的40%来源于石油。所以,俄罗斯非常担心,萨达姆倒台后,联合国会解除对伊的制裁,这个海湾国家的石油产量将大幅度增加,从而使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大幅下跌,这将沉重打击俄罗斯在石油出口带动下的经济。据有关报道,如果联合国解除对伊的封锁,伊拉克的石油日产量到2010年有望达到800万桶,国际油价将大幅走低。而国际油价每下跌6美元,俄罗斯的经济增长速度就将下降一半。如果油价跌到13美元以下,俄罗斯所有的石油公司都将亏损,而如果油价降到每桶7至8美元,甚至更低,俄罗斯的采油业将彻底破产,俄罗斯经济面临崩溃的危险。这便是莫斯科对爆发新的海湾战争表示担忧的主要原因。


第二部分 《不得不帝国主义》第11节 拿下伊拉克,救活中东一盘棋

    根据2002年10月11日《纽约时报》的报道,美国甚至在巴格达发生政变、萨达姆下台的情况下,美军仍然准备进驻伊拉克。也就是说,布什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地换掉萨达姆,扶植反对派上台,或摧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位牛仔总统对伊拉克的设计是,以美国的军事占领,打造阿拉伯世界的第一个民主国家。中央情报局前局长詹姆斯·伍尔西指出,“这是一个改变阿拉伯世界面貌的黄金机会,就像我们二战后在德国所做的一切改变了中欧和东欧的面貌一样。”而且,从历史的角度看,他认为代价不算高。“85年前,当我们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当时有8个或10个民主国家。现在有120个左右……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一半民主了;20多个非阿拉伯穆斯林国家,也有一半是;我们有整个欧洲,除了白俄罗斯和短期内的部分巴尔干。如果你回顾这不到一世纪内发生的事,那么让阿拉伯世界和伊拉克移往同一方向,看上去就不是很可怕了……这是办得到的。”     
    自1991年海湾战争之后,美国开始全面主导中东事务,试图在这里建立一种“美国治下的和平”。为此,老布什和克林顿两届政府推行了一整套全面的中东政策。在阿以问题上,以1992年马德里中东和会为框架,美国大力推动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实现全面和解。在安全问题上,以美国的军事存在为核心,以与以色列和一些阿拉伯的盟友关系为支柱,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中东安全体系。与此同时,对伊拉克和伊朗实行“双重遏制”政策。     
    然而,在阿以争端问题上,尽管包括总统、国务卿在内的高级官员在这里进行了上百次的穿梭访问,敦促阿以进行了十多轮的谈判,但总体来说进展十分有限。更为糟糕的是,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双方不仅没有实现和解,还再次陷入了几乎无法中止的“暴力循环”。在构建安全体系方面,美国与其阿拉伯盟友的分歧在不断扩大。例如,在沙特,民众反对美国军事存在的呼声不断提高,出现了针对美军的恐怖活动。在对待伊拉克的问题上,1998年,沙特、阿联酋、巴林等国拒绝为美国空袭伊拉克提供基地,海湾战争期间的反伊联盟出现了分裂。在对伊遏制问题上,尽管美国通过“禁飞区”、空中打击、武器核查以及对伊制裁试图推翻萨达姆,但是,萨达姆政权的寿命似乎比任何—届美国政府都长,它敌视美国的政策也没有任何改变。更让美国人气馁和“疑惑不解”的是,尽管美国在这一地区投入了庞大的政治、外交和经济资源,但针对美国的恐怖活动主要出自这一地区。可以这么说,“9·11”事件的发生从某种程度表明,冷战后美国的中东政策遭到了失败。     
    “9·11”之后,面对这种日益感到“夹生”的局面,美国开始进行全面的反思。许多保守派认为,按照美国的标准,实际上像沙特、埃及、叙利亚以及海湾的阿拉伯国家“不配”做美国的盟友,这些国家不是“专制、独裁”,就是“王权当道”,它们对内都实行“压制政策”。美国与这些国家结盟,实际上把这些政权与国内民众的矛盾转移到自己身上。而中东和平之所以不能取得进展,主要是这些阿拉伯国家从中作梗,因为这些政权“害怕”一旦阿以实现和解,他们就失去了转移日益激化的国内矛盾的渠道。同时,这些国家利用与美国的盟友关系,屡屡对美国在这里的政策加以羁绊。而更为严重的是,其中的一些国家已经成为“恐怖之源”,“基地”组织的成员不是沙特人,就是埃及人,他们的经费也主要来自这样一些国家。为此,美国在这里“最好”的选择应当是,重起灶,另开张,将这种“夹生”的局面推倒重来,运用自己的实力另建一套“新秩序”。而对伊动武可以说是这一战略构想的枢纽。     
    不论从战略地位、面积、人口和资源上看,伊拉克都是中东地区举足轻重的国家。如果能够拔掉萨达姆这个“钉子”,不仅能够消灭美国在这一地区的一个主要敌人,而且能够通过战后重建以美国自己的方式全面塑造一个“新的”、“民主的”伊拉克。这样一个伊拉克可以成为美国在这一地区新的战略支点,发挥辐射作用,推动整个地区的政治变革,进而达到全面改造中东的目的。正如美国的一位保守派思想家所说的那样,“推翻萨达姆是为建立民主而战。过去美国通过对德国、日本的占领,出色地使民主在那里扎下了根。现在美国同样可以这样做。只有推翻萨达姆政权,阿拉伯世界才有可能建立民主制度,处于沙特、约旦、埃及等专制政权下的阿拉伯世界才可能点燃希望的火种。只要美国的决心不变,中东那些机会主义者就会与美国合作。美国要在整个中东乃至整个阿拉伯世界建立民主,这是美国作为自由帝国的义务,美国要建立世界新秩序。”     
    事实上,在“9·11”事件后不久,美国政府内部就开始了这一酝酿,认为这才是在中东地区打击恐怖主义的治本之策。但是,由于当时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需要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的配合,美国才没有对外声张。随着阿富汗战事进展顺利,美国在反恐行动中单极霸权地位进一步上升,美国的“帝国”野心也日益膨胀起来,开始越来越积极地将这一战略付诸实施,并在一系列行动中日益清楚地透露出这样的设想。     
    例如,在巴以冲突问题上,美国更加不顾及阿拉伯国家的立场,进一步偏袒以色列,甚至否认阿拉法特在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中的领导地位。布什不但要求阿拉法特镇压自杀攻击组织,还要求他实行民主改革。而对美国的一些阿拉伯盟友则采取一种日渐疏远的政策。最近披露的一份美国国防部内部报告认为,沙特奉行的政策已对美国在这里发挥领导作用构成了障碍,沙特统治集团内部与“基地”组织在内的伊斯兰极端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沙特是美国的“敌人”,而不是盟友。所有这些与布什的“邪恶轴心说”以及美国对伊动武不断升高的调门结合在一起,美国想在中东地区重新洗牌的战略企图似乎正变得越来越清晰可见。


第二部分 《不得不帝国主义》第12节 冠冕堂皇的理由

    为解释“锁定”伊拉克的原因,布什总统于2002年9月12日就伊拉克问题专门发表演讲,对萨达姆作出了以下指控:伊拉克违反安理会第1373号决议,继续为直接对以色列和西方国家政府采取暴力的恐怖主义组织提供庇护和支持。伊拉克在海外的持不同政见人士成为谋杀的目标。1993年,伊拉克企图暗杀科威特埃米尔和一位美国前总统。伊拉克政府公开赞扬9月11日的攻击,据知,逃离阿富汗的“基地”恐怖主义分子就在伊拉克。     
    1991年,伊拉克政权同意销毁并停止发展所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远程导弹,并答应通过接受严格的武器核查向全世界证明是否已经这么做了。但是伊拉克背弃了这一基本诺言的每一个方面。     
    从1991年到1995年,伊拉克政权一直声称不拥有生物武器。但在伊拉克一位负责武器项目的高级官员投诚并揭穿这个谎言后,伊拉克政权承认制造了大量炭疽病菌和其他致命的生物制剂,用于飞毛腿弹头、空中炸弹和飞机喷洒器。联合国核查人员确信,伊拉克制造的生物制剂为它所说的2~4倍,而且没有对3吨多可以用于制造生物武器的物质做出解释。目前,伊拉克正在扩大和改进曾用于制造生物武器的设施。     
    联合国的核查还发现,伊拉克可能一直储存着VX神经毒气、芥子气和其他化学制剂,该政权还在重建和扩大能生产化学武器的设施。     
    1995年,在进行了4年的欺瞒之后,伊拉克终于承认在海湾战争前曾有一个重点核武器计划。现在我们知道,如果不是海湾战争,伊拉克政权可能最迟在1993年就已拥有核武器。    
    萨达姆·侯赛因在1980年进犯伊朗,在1990年侵略科威特。萨达姆·侯赛因向伊朗和沙特阿拉伯、巴林和以色列发射了弹道导弹。他的政权曾下令对伊拉克北部一些库尔德人村庄15至70岁的村民格杀勿论。他曾对许多伊朗人以及40个伊拉克村庄使用毒气。     
    为配合布什的演讲,美国白宫在布什演讲的同一天公布了长达1。3万字的《欺骗和违抗的十年:萨达姆·侯赛因对联合国的公然蔑视》的报告,列举了萨达姆的7大“罪状”:“违抗联合国决议、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压迫伊拉克人民、支持国际恐怖主义、拒不交代海湾战争战俘的下落、拒绝归还掠夺的财产、规避经济制裁。”     
    如果美国的指控全部属实,萨达姆确实罪不可赦。但实际上,美国的许多指控,如认定萨达姆支持恐怖主义等,是拿不出确凿证据的。2002年10月9日的日本《朝日新闻》刊登了《美国对伊拉克动武主张的疑点》一文: 人们对美国攻击伊拉克提出了2个疑点:(1)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能直接威胁美国吗?(2)伊拉克在支持“基地”组织吗?


第二部分 《不得不帝国主义》第13节 用生化武器“攻击美国本土”仅是揣测

    生物和化学武器可以在无法核查的地下工厂中制造。不过要想让这些武器直接对美国构成威胁,还必须有导弹等运载手段。从当前的伊拉克导弹技术来看,尽管能把驻周边国家的美军纳入射程,但无法打到美国本土。     
    也并非完全没有通过恐怖组织和用无人驾驶飞机运载生物化学武器的可能,但这仅仅是揣测。正如布什也承认的那样,最具现实性的威胁是,在美军投入地面部队推翻萨达姆·侯赛因政权时,伊拉克作为最后的抵抗手段而使用生物化学武器。     
    没有证据证明同“基地”组织有关 布什总统指出,“基地”组织的头目受到萨达姆·侯赛因政府的保护,在伊拉克接受过治疗,此外,“基地”组织的成员在伊拉克接受了制造武器的培训。     
    不过这些情报都是被关押的“基地”组织成员供认的,至于这是否是“关键的证据”,人们的看法还不完全一致。现在还没有伊拉克直接参与了“9·11”事件的证据。沙特阿拉伯和巴基斯坦承认阿富汗的塔利班政府,但伊拉克同阿富汗却并没有外交关系。     
    海湾战争后,美国不答应解除对伊拉克的制裁,伊拉克国民的生活极端贫困,一再对伊拉克的空袭造成了平民的伤亡,老百姓的反美情绪高涨。在没有确定新的国家领导人和国家框架的情况下,即便推翻了萨达姆·侯赛因政权,也难以保证伊拉克的重建。很可能导致多民族、多宗教的伊拉克的分裂,成为地区的不稳定因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