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87-石室秘录-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乃外来之水,非内存之液也。况汗从外泄,阳气亦从之而出,阳出而心中之阴气亦且随之而散亡,所以 
丧神失守耳。吾以黄连平其心火,石膏除其胃火,而大加人参以救其亡阳之脱,庶几火散而正气独存,神 
存而外邪皆失也。 
中暑循衣摸床,以手撮空,本是死症。然而可救者,以 
暑气之在心,解心中之热,则五脏即有生气,方用独参汤三两,加黄连三钱灌之,而循衣摸床、撮 
空等症遽止者即生。盖人参救心气之绝,而黄连散心中之火,火散气回,其生也必矣。 
中暑猝倒,心痛欲死者。不治之症也。暑气最热,而心乃火宫,以火入火,何以相犯而竟至心痛 
欲死也。不知心火,君火也;暑火,邪火也。邪火凌心,与邪水浸心,原无彼此之异。故寒暑之气不 
犯则已,犯则未有不猝然心痛者也。心君至静,有膻中之间隔,犯心者犯膻中也。邪犯膻中,便猝 
然心痛,此时即以祛暑之药,直引入膻中,则暑散火退,而心君泰然也。方用散暑救心汤∶青蒿一两, 
黄连三钱,人参三钱,茯神五钱,白术三钱,香薷一钱,藿香五钱,半夏一钱,水煎服。一剂而痛即 
止。此方神效者,妙在青蒿同用,直入膻中,逐暑无形,所以止痛如响耳。 
中暑忽倒,口吐白沫,将欲发狂,身如火烧,紫斑烂然者,多不可救,而予谓有一线可救者, 
正以其紫斑之发出也。倘不发出,则火毒内藏,必至攻心而亡。今嫌其斑虽发出,而其色纯紫,则毒瓦斯 
太盛,恐难化耳。方用救斑再苏汤∶元参三两,升麻三钱,荆芥三钱,黄连三钱,黄芩三钱、麦冬 
三两,天冬一两,青蒿一两,水煎服。一剂而斑色变红,再剂而斑红变淡,三剂而斑色尽消,便庆再 
苏也。否则终亦必亡而已矣。 
夏日感暑,至生霍乱,欲吐而不能,不吐不可,最急之病也,用香薷饮亦得生。然有用之而不 
纳,随饮即吐,尤为至凶,法当从治,我有妙方,名转治汤。白术三钱,茯苓三钱,芍药五钱,藿香一 
钱,紫苏五分,陈皮五分,天花粉一钱,肉桂五分,香薷五分,白豆蔻一粒,水煎冷服,下喉即 
纳,霍乱即定矣。此方之妙,妙在用芍药为君,而佐之白术、茯苓,则肝气自平,不束下克脾土,则 
霍乱自定,况又有解暑之药乎。尤妙在用肉桂、香薷、藿香温热之药,顺暑热之气,引邪下行,而暗 
解纷纭,此实有神鬼不测之机,而用之于刀圭之内也。 
霍乱腹痛,欲吐不能,欲泻不得,四肢厥逆,身青囊缩,必死之症也。予亦何必再为立方。然而 
其人一刻不亡,岂可听之而不救乎。此症乃下虚寒,而上感暑热之气,阴阳拂乱。上下不接,最危最 
急之候。法当用阴阳水探吐之。若不应,急以救乱汤治之。人参五钱,香薷三钱,吴茱萸三钱,茯苓 
三钱,白术三钱,附子五分,藿香一钱,木瓜三钱,水煎服。下喉而气即回矣,真治干霍乱之神 
方也。若湿霍乱,又不可用此方,用白术五钱,香薷一钱,青蒿五钱,茯苓五钱,陈皮一钱,砂仁三 
粒,一剂即回春也。 
产后忽感中暑,霍乱吐泻,法在不救。然而亦有用药救之而能生者。总不可用香薷也,方用消 
暑活产丹∶人参一两,当归二两,川芎一两,肉桂二钱,青蒿一钱,水煎服。一剂即愈。盖产妇止补 
气血,气血既回,暑气自散,况方中又有祛寒解暑之味乎,所以奏功独神也。或疑感暑是热,胡为 
反用肉桂。不知产妇气血大虚,遍身是寒,一感暑气,便觉相拂,非有大热之气深入腹中也,不过略感暑 
气,与本身之寒两相攻击,以致霍乱。今仍用肉桂以温其虚寒,以青蒿而解其微暑,用之于大剂补气 
补血之中,是以驾御而不敢有变乱之形,此立方之妙,而建功之神也,又何必疑哉。 
夏令火热,烁石流金,人有一时感犯暑邪、上吐下泻,立刻死者,最可惧之症也。切勿轻用香 
薷饮,亦莫妄用白虎汤。我有一方,名曰解热消暑散。青蒿一两,干葛一钱,香薷一 
钱,茯苓一两,白术三钱,白扁豆二钱,陈皮一钱,治之即安。此方妙在用青蒿、茯苓为君。青蒿最能 
解暑而去热,一物而两用之,引其暑热尽从膀胱而出,而干葛、香薷之类,不过佐青蒿以去暑也。尤 
妙少用白术以健脾胃之气,则暑热退而胃气不伤,胜于香薷饮多矣。 

卷六(数集)
水湿门
属性:雷公真君曰∶水气凌心包之络,呃逆不止,死症也。而吾以为可救者,心包为水气所凌,惟恐 
犯心,所以呃逆不止者,欲号召五脏之气共救水气之犯心也。水气凌心包,以成呃逆之症,亦止须分消 
其水湿之气,而呃逆自除也。方用止呃汤∶茯神一两,苍术三钱,白术三钱,薏仁一两,芡实五钱, 
半夏一钱,人参三钱,陈皮一钱,丁香五分,吴茱萸三分,水煎服。一剂而呃即止,二剂而呃即愈。 
此方健胃固脾,虽利湿分水,而不消真气,故能补心包而壮心君之位,不必治呃而呃有定矣。 
水湿结在膀胱,点滴不能出,以致目突口张,足肿气喘者,不治之症也。而吾以为可治者,膀 
胱与肾为表里,膀胱之开合,肾司权也,水湿结在膀胱者,肾气不能行于膀胱耳。吾通其肾气而膀胱 
自通,诸症自愈矣。方用通肾消水汤∶熟地一两,山茱萸五钱,车前子三钱,茯神五钱,肉桂一钱, 
牛膝一钱,山药一两,薏仁一两,水煎服。此方专治肾以通膀胱之气,膀胱得肾气而水自难藏,水不能 
藏而下行,则气亦自顺而不逆,又何至有目突气喘之病哉。上病渐消,而下病寻愈,足肿之水不觉尽归 
于膀胱,从溺而尽出也。 
黄瘅之症,一身尽黄,两目亦黄,却是死症。倘初起即 
治之,亦未必即死也,我有奇方,名为消黄去瘅汤。茵陈三钱,薏仁三两,茯苓二两,车前子 
三两,肉桂三分,水煎服。 
一连四剂,黄去瘅消矣。黄瘅虽成于湿热,毕竟脾虚不能分消水湿,以致郁而成黄。吾用茯 
苓、薏仁、车前大剂为君,分消水湿,仍是健脾固气之药,少用茵陈以解湿热,用肉桂引入膀胱,尽 
从小便而出。无事张皇,而暗解其湿热之横,此方之澹而妙。简而神也。四剂之后减半。加白术 
一两,煎汤饮之,再用四剂,则全愈而无后患矣。 
黄瘅之症,原不宜死,然治之不得法,往往生变为死。盖黄瘅外感之湿易治,内伤之湿难医,外感 
单治湿而瘅随愈,内伤单治湿而瘅难痊。泻水则气愈消,发汗则精愈泄,又何能黄瘅之速愈哉。我有方 
单治内伤而得黄瘅者,名治内消瘅汤,白术一两,茯苓一两,薏仁一两,茵陈二钱,炒栀子二钱,陈皮 
五分,水煎服。此方妙在用白术、茯苓、薏仁之多,使健脾又复利水,助茵陈、栀子以消湿热,尽从 
膀胱内消,不必又去退皮肤之湿,而皮肤之湿自消。大约此方用至十剂,无不消者,不必十剂之外。 
服十剂减半,去栀子再服五剂,则全愈,人亦健旺矣。至妙至神之方,有益无损,可为治内伤而成湿 
者之法。 
产妇感水肿,以致面浮手足浮,心胀者,不治之症也。然而此浮非水气也,乃虚气作浮耳,若作水 
湿治之,必死矣。吾今不治水湿,单去健脾,反有生意。方用助气分水汤∶白术二两,人参三两,茯苓 
五钱,薏仁一两,陈皮五分,萝卜子三分,水煎服。此方参,苓、薏、术皆健脾之圣药,陈皮。萝卜子些 
微以消其胀,脾气健而水湿自行,水湿行而胀自去,胀去而浮亦渐消矣。但此方须多食见效,不可一剂而 
即责其近功也。 
产妇痢疾,而加之呕逆者,必死之症也。盖痢疾亡阴,平人尚非所宜,何况产妇气血之大虚 
乎。今又加呕逆,则胃中有火,遏抑拂乱,而气血更虚,势必至胃气之绝,不死何待乎。然而胃气有 
一线未绝,即可救援。吾有一方,不必服药。止须将田螺一个捣碎,入麝香一厘,吴茱萸一分,为细 
末,掩在脐上,即不呕吐,便庆再生。盖田螺最利水去火,痢疾本是热症,而又加湿也。产妇痢疾,因气 
血之虚,不可竟用去热散火之药,以虚其虚,今用田螺外治,法至巧也。呕逆一回,速以当归一两, 
白芍三钱,甘草一钱,枳壳三分,槟榔三分,水煎服。二剂而痢自除,后用独参汤调理可也。 
产妇一身发黄者,湿热壅滞而不散,欲治黄而气血更消,欲补虚而湿黄更甚,此方法之穷,而医人 
束手,亦听其死亡而已矣。虽然湿热之成原本于虚,补虚以治黄病,未有不可,但宜兼治之得法耳。吾 
有一方,治因虚而发黄者神效,不独治产妇也,方名补虚散黄汤。白术一两,薏仁二两,车前子五钱, 
茯苓五钱,荆芥一钱,茵陈五分,水煎服。常人非产妇者,茵陈用三钱。此方之妙,健脾以利水,而不 
耗气,既补虚又去湿、湿去而黄不退者,未之有也。 
产妇湿气感中胞络,下阴肿胀,小水点滴不出,死症也,盖水入腹中,必趋膀胱而出之小便,今不 
由膀胱,而尽入于胎胞之络,是相反不相顺也,如何不死乎。然则予将何法以救之?亦仍利膀胱而已。夫 
膀胱之能化水者。得肾气以化之也。产妇气血大虚,则肾气亦虚,肾气虚则膀胱之气亦虚,膀胱气虚;故 
不化水,而水乃入于胎胞而不散,故初急而后肿,肿极而水点滴不出也。吾今不独治膀胱,而先治肾,肾 
气足而膀胱之气自行,水道自顺也。方用通水散,白术一两,熟地一两,茯苓三钱,山茱萸五钱,薏仁一 
两,肉桂五分,车前 
子三钱,人参一两,水煎服。此方补肾而兼补心。盖胎胞上连心,下连肾,吾补其心肾,则胎胞 
之气通,自不受水,而转输于膀胱矣。况膀胱又因肾气之通,自能化水而分消于大小肠,下趋于便门 
而出,此实有妙用,非泛然以立方也。 
产妇水气凌肺,作喘不已者,亦是死症。然治之得法,正不死也。产妇因虚以受水气,原不可全 
治夫水也。虽作喘不已,似为水气所犯,然徒治其水,则喘且益甚,而治之之法将若何?亦助其脾气之 
旺,使之无畏乎水。则水自不能凌脾,脾不受凌,喘将何生乎。方用补土宁喘丹∶人参一两,白术一 
两,麦冬一两,茯苓三钱,苏子一钱,水煎服。此方人参补气以健脾,白术利腰以健脾,麦冬养肺以健 
脾,茯苓、苏子不过借其佐使,以行水止喘而已,然而治喘实有神功也。脾健则土旺,土旺则水不敢泛 
滥,何至有胀喘之生哉。 

卷六(数集)
热症门
属性:雷公真君曰∶热病发狂,如见鬼状者,死症也。与热病不知人,正复相同,然而热症同而死症异 
也。发狂如见鬼状者,实热也;热病不知人者,虚热也。实热宜泻火,虚热宜清火。热极而至发狂,大约 
阳明之火居多,火热燔烧,自己之心亦焚,心中自焚,则心之神外越而见鬼矣。非如见鬼也,而实实见鬼 
耳。人至见鬼,与死为邻矣,将用何药以救之乎?方用火齐汤∶石膏一两,元参三两,人参二两,知母一 
钱,黄连三钱,茯神一两,白芥子三钱,水煎服。此方石膏以降胃火,元参以降浮游之火,知母以降肾 
火,黄连以降心 
火,茯神以清心,引诸火从小便而泄出,白芥子以消痰,则神清而心定,然非多加人参,则胃气 
消亡,又安能使诸药之降火哉,此方之所以妙而神也。一剂而狂止,再剂而不见鬼矣,三剂而火全退 
也,热病不知人者,虽亦阳明之火,然非尽阳明之火也。乃肝气郁闷,木中之火不得泄,于是木 
克胃,而胃火亦旺,热气熏蒸,心中烦乱,故不知人。然神尚守于心中,而不至于外越也。方用开知 
汤∶白芍一两,当归一两,甘草三钱,石膏一两,柴胡一钱,炒栀子五钱,白芥子三钱,菖蒲三钱, 
麦冬一两,水煎服。此方用归、芍以滋肝,用柴胡以开郁,用石膏、栀子平胃肝之火,用白芥子、麦冬 
消痰清肺,用菖蒲启心中之迷,自然热去而心安,又何至闷乱不知人哉。故一剂顿解,二剂全愈也。 
人有火盛之极,舌如芒刺,唇口开裂,大渴呼饮,虽非伤寒之症所得,而人患此病,即不身热,亦 
去死不久也。白虎汤亦可救,但过于太凉,恐伤胃气,往往有热退而生变,仍归于亡,故白虎汤不可轻 
投也。我有一方,名曰清凉散。元参二两,麦冬一两,甘菊花五钱,青蒿五钱,白芥子三钱,生地三 
钱,车前子三钱,水煎服。此方妙在元参为君,以解上焦之焰∶麦冬为臣,以解肺中之热∶甘菊、青蒿 
为佐,以消胃中之火;尤妙车前子、白芥、生地为使,或化痰,或凉血,尽从膀胱以下泻其大热之 
气。是上下之间,无非清凉,而火热自散,又不损胃,故能扶危而不至生变也。 
产妇产半月,忽然大汗如雨,口渴舌干,发热而躁,有似伤寒症者,死症也。若作伤寒治之,无 
不死矣。此乃内水干枯,无血以养心阳,气无阴不化,乃发汗亡阳而身热耳。故口虽渴而不欲饮水, 
舌虽干而苔又滑甚,心躁而不至发狂,此所以异于伤寒之外症也。此时急用人参二两,当归二两、 
黄二两,桑叶三十片,北五味一钱,麦冬五钱,水煎服。方名收汗丹。参、归、黄 大补其气 
血,麦冬、五味清中有涩,佐桑叶止汗,实有神功。盖此等虚汗,非补不止,而非涩亦不收也。故一剂 
而汗止,二剂而汗收,起死回生,非此方之谓乎。 

卷六(数集)
燥症门
属性:雷公真君曰∶血燥肺干,又生痈疽者,多不可救,恐无血以济之也。此等病多得之膏粱之 
人,纵情房帏,精血大耗,又忍精而战。精不化而变为脓血,乃阴毒,非阳毒也。如以治阳毒法治之,则 
死矣。我今特留奇方,名化痈汤。金银花五两,荆芥三钱,白芥子三钱,肉桂三分,当归三两, 
元参三两,水煎服。一剂而阴变阳矣,二剂而未溃者全消,已溃者生肉,三剂即愈,四剂收功,神效 
之极。倘疮口大溃大烂,已成坏症者,肯服吾方,亦断无性命之忧,坚守长服,断必收功。盖此方消毒 
而不散气,尚补而不尚攻,治阴毒之痈疽,实有鬼神莫测之妙。 
血崩之后,口舌燥裂,不能饮食者死。盖亡血自然无血以生精,精涸则津亦涸,必然之势也。 
欲使口舌之干者重润,必须使精血之竭者重生。补精之方,六味丸最妙。然而六味丸,单补肾中 
之精,而不能上补口舌之津也。虽补肾于下,亦能通津于上,然终觉缓不济急。吾今定一奇方,上下 
兼补,名上下相资汤。熟地一两,山茱萸五钱,葳蕤五钱,人参三钱,元参三钱,沙参五钱,当归 
五钱,麦冬一两,北五味二钱,牛膝五钱,车前子一钱,水煎服。此方补肾为君,而佐之补肺之药,子 
母相资,上下兼润、精生而液亦生,血生而 
津亦生矣,安在已死之症,不可庆再生耶。 
燥症,舌干肿大,溺血,大便又便血不止,亦是死症,盖夏感暑热之毒,至秋而燥极,肺金清 
肃之令不行,大小便热极而齐便血也。论理见血宜治血矣,然而治血,血偏不止,反至燥添而不可救。吾 
不治血,专治燥,方用兼润丸,熟地一两,元参二两,麦冬二两,沙参二两,车前子五钱,地榆三钱, 
生地五钱,当归一两,白芍一两,水煎服。一剂轻,二剂血止,便有生机也。此方纯是补血妙 
品,惟用地榆以清火,车前子以利水,火清水利,不必治血,血自止也。 
干燥火炽,大肠阴尽,遂至粪如羊屎,名为肠结,不治之症也。然而阴尽即宜死,今不死而肠 
结,是阴犹未尽也。真阴一日不尽,则一日不死;一线不绝,则一线可生。吾有奇方,专补其阴, 
使阴生而火息,阴旺而肠宽也。方用生阴开结汤∶熟地二两,元参一两,当归一两、生地五钱, 
牛膝五钱,麦冬五钱,山茱萸五钱,山药三钱,肉苁蓉五钱、酒洗淡,水煎服。一连数剂,肠结可 
开,粪即不如羊屎矣,可望再生。然必须日日一剂,三月终,改用六味地黄汤,或不用汤,而用丸调 
理岁余,永无肠结之苦也。 
燥症干甚,小肠细小,不能出便,胀甚欲死者,亦不治之症也。而我欲治之者何?盖小肠之开 
合,小肠不得而司令,肾操其权也。倘徒治小肠,则小肠益虚,失其传导之官,而胀且益甚。我今不 
治小肠而专治肾,则肾气开,小肠亦开也。方名治本消水汤。熟地二两,山茱萸一两,车前子五 
钱,麦冬一两,北五味二钱,茯苓五钱,牛膝三钱,刘寄奴三钱,水煎服。一剂少通,再剂肠宽, 
小便如注矣。方用熟地、山茱萸以补肾,麦冬、五味补肺气,以使清肃之气下行于膀胱。茯苓,车前 
分消水势,牛膝、寄奴借其迅速之气,导其下行 
而不使上壅,此肾气通,水亦顺也。 
肺燥复耗之,必有吐血之苦,久则成肺痿矣,如何可治。然我乘其未痿之前而先治之,何尽至 
于死乎。方用救痿丹∶麦冬三两,元参三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