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帅-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姓对中国军人的羡慕和崇敬,这普通的一切让莫云飞感动。好事,大好事,医院正式开诊了,这将开始维和医疗分队真正的使命。等待医疗分队的会是怎样的情形,会有怎样的结局,一切尚无法去预言,但是作为一个队长,莫云飞将用充分的自信与饱满的热情去迎接一切挑战,会和战友们一起去展示中国军人的风采。

开诊后的医院白天是人来人往的。到了深夜,这里也沉寂下来。肖丽护士长还在挑灯学习。可是,因为住房是几个人共用的,其中还有三班倒的同志,就不能在房间里看。还好,营房门口的路灯是量着的,光线用为看书是足够的,门口的埃塞俄比亚哨兵挺拔着身姿守着大门。

莫云飞又出现在肖丽的背后,轻微的脚步声丝毫没有影响到肖丽的学习。莫云飞内心里是很不平静的。是呀,如果能够多修建一些生活学习用房,不就可以让肖丽这些爱学习肯钻研的人一个良好的场地吗,然而远离祖国,处于战乱未平的非洲利比里亚,这只能是一个梦想。多么可爱的队员,多么美丽聪慧勤奋的护士长呀。莫云飞的脸颊滑过一丝温热。他为肖丽担心,唯恐外面的冷枪打进来,而把肖丽给伤着了,医院的围墙只有不到一人高,而且还是通透的铁栅栏,外面时常会响起枪声。他常常在夜深时为他担心,祈祷平安。

莫云飞回到自己的卧室兼办公室,里面没有厕所,只一桌一椅,桌上有电脑和电话。靠门处摆了一个简单的书柜,里面塞满了书和文件。这样的条件比起国内来是非常简陋,但在这个遥远的非洲国家能够有这么快的办公和生活条件,莫云飞对自己的组织还是感到满意的。维和医疗分队住在用隔热材料作的活动板房里,每间板房面积约25平方米,平均居住5人。每间房现在都装备了空调。另外,维和医疗分队携带了20多台笔记本电脑,到达利比里亚驻地后,联合国将提供网络接口。大家可以浏览互联网,同家人朋友通过电子邮件联系,可收看到中央电视台4套和9套的节目,可看到祖国亲人的笑脸,听到来自祖国的声音。另外,还有一个健身室,里面有健身器材,如单、双杠、乒乓球、羽毛球等,还有DVD、CD机和音响设备以及大量图书、影碟片,以满足队员们的求知和娱乐需要。

莫云飞躺在床上,眼前无数次地将往事过目。在首都蒙罗维亚及初来绥德鲁时帐篷野营的日子里,野木瓜那可是很美味的补充维生素的唯一水果,也成了当时大家最爱吃的水果。

赤道边的利比里亚,烈日当空。就是在太阳底下站上一、二分钟,头、背都会被烧灼地要撕裂了似的。尤其是中午,帐篷里好像一个闷热的蒸笼,虽然帐篷设有隔热层,室内还有电风扇呼呼的吹着。但那一道道紫外线、红外线却毫无顾忌地穿墙而入,队员们坐在床边上,仍然明显地感觉到身上的赤热,似乎帐篷是透明的。在这个时段,大家都在帐篷里休息,可依然汗如雨下。这时往往有人会叫到:“快来,大家快来吃木瓜。”木瓜是什么滋味?绿绿的瓜皮,金黄的瓜肉,发出淡淡的香味,让那时的大家唾涎欲滴。于是一口咬下去,甜甜地、嫩嫩地,像冰淇淋、像冰棍,从嘴里“凉”到心里。有点过“神仙”般日子的味道。当太阳夕下的傍晚,站在帐篷外,望着那旷野地上散落着的几棵高矮不一的木瓜树,尤如一个个婷婷玉立的少女,那木瓜,一串一串、一圈一圈,悬吊在笔直的树梢顶,手掌状的绿叶和着阵阵微风轻轻地舞动,婀娜多姿,美丽诱人,是可爱的非洲野木瓜树。如今,全体队员们住进装有空调而又整洁的板房里,虽然吃着同样的木瓜,不变的那个味道,却再也找不回在烈日下、野营帐篷内吃木瓜的滋味了。

野木瓜带给莫云飞的不仅仅是食欲上的回忆享受,更是一段珍藏,从无到有,从低到高,创造条件为维和医疗服务创佳绩。

正文 第二十一章 女军医爱慕的笑

生命是可贵的,但是生活在和平环境的人们对此并不会有太深刻的认识,莫云飞与中国维和医疗队员的队员们在战火尚未完全熄灭的利比里亚,与战争零距离接触就不可避免了,子弹无眼、枪炮无情,战争会使可贵东西去了不复重来。

根据联合国利比里亚问题特派团,简称联利团的统一部署,医疗队所在的第四战区开始了大规模的DDRR行动,即解除武装、复员、重返和融入社会。DDRR行动是利比里亚走向真正和平的必经之路,不过,对于中国维和医疗队的全体成员来说,DDRR行动增加了对安全担忧忐忑不安的心情。战争中走过来的非洲人民,在停火不久的日子里还难免习惯性地用战争的思维和方式来解决争端和纠纷,无疑地成为重要的不安全因素。作为一队之长,莫云飞思考着要采取什么措施才能在动荡的局势里求得一方平安。

事情却正是在莫云飞的担心中发生了。解除武装行动虽然在利比里亚国家范围内取得重大进展,然而在绥德鲁地区,在中国驻非洲维和医疗队的周边,局部的动荡事情却意想不到的出现了。这一天,等待缴除武器的反政府人员不能接受有关方案和安排,情绪失控,聚众冲击联利团有关组织驻扎在绥德鲁的营地。形势很是危急,因为联利团有关组织所在地距离中国维和医疗队营地不足500米。幸好,防患于未然的措施——初到绥德鲁时修建的围绕院墙的防御工事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起码对心理的稳定起到有强镇静剂的威力。莫云飞指示采取双人双班制度,较平时增加一倍的频率和人员以加强警戒和巡视,指示他们发现情况及时向他汇报。

莫云飞带领中国维和医疗队在动荡中平稳地过了几天,联利团总司令——一位中将来到医院进行视察,这是利比里亚政府对来自联合国和中国人民的无私支援表示感谢。莫云飞全程陪同中将司令进行讲解,从医院的整体规划、建造、布局和医疗水平向中将作了汇报。利比里亚中将在听取汇报的同时,仔细察察看了医院的诊疗条件和工作流程,不时满意地点头示意。

中将司令视察结束就要离开中国维和医院的时候,联利团司令一行与全体医疗队员合影留言。司令高度称赞中国维和医院具有一流的人才与设备,并表示如果医院有什么情况,可随时向联利团反映,同时当场指派一位副司令负责有关事情的指挥和协调工作。莫云飞代表医疗队对联利团的关心表示感谢,同时在心里面长长地松了一口气,有联利团的承诺,驻扎在绥德鲁当地的安全就有了更多的保障。

办公室里,莫云飞审阅着工作报表,报表显示,该周门诊接诊202人次,其中急诊42人次,当地民众63人次。看到这里,莫云飞感到对当地百姓的服务是卓有成效的,因为老百姓慢慢地理解的支持着中国维和医院。作为一所战地医院,中国维和医院是专门为联合国维和部队提供医疗服务的,但是,面对当地平民的需要,中国维和医院宁可自己辛苦点累点,尽量为他们创造条件就诊和医治。莫云飞以国际主义精神指示更好地为当地百姓提供医疗服务。

“原有住院病人11人,入院4人,出院7人,现有病人8人。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1027项,X…线检查41人次,B超19人次。处方317张,为DDRR解武人员鉴定伤情104人次。门诊接诊AIDS艾滋病病人2例,由于病人要轮换回国,症状轻微,不愿意住院治疗而嘱其回国一定尽快治疗。”报表清晰的显示中国维和医院为联合国维和部队开展了全方位的服务,但是,莫云飞在数据中发现没有关于手术的记录,是因为手术小没记录,还是真没有开展手术呢?莫云飞立即通知外科专家、副队长李义明来到他的办公室。

“李主任,我们这一周没做手术吗?”莫云飞问道。

“有呀,做了5个清创缝合术,还做了一个阑尾炎手术。”李义明回答。

“那工作量报表里面怎么没有体现出来?”

“我去查找一下,看哪里出了问题没有登记上去。”

李义明退出队长办公室。稍后,他返回办公室向队长莫云飞报告,果然是报表登记人员漏登了,李义明告诉莫云飞他已经对负责登记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批评,提醒其工作踏实、认真,数据和统计对于过去的工作有总结作用,对以后的工作有指导作用。莫云飞赞许地点头同意。

“报告队长!”勤务员站在了门外。

“请进。”

“队长,这是联合国文件。”勤务员将一份文件交给莫云飞,莫云飞示意其放在桌上。勤务员退出。

莫云飞与李义明一起看联合国文件,原来这是联合国的一份通知:第二天联合国官员将来队进行第二次分队携带设备(COE)检查。通知上说,根据联利团计划,联合国将派出4名检查人员,对分队携带设备(COE)进行第二次全面检查。为了保证检查顺利通过,莫云飞与李义明通知队委委员开会,进行相应的准备工作。之后,利用晚点名的时机进行全体动员;然后进行明确分工,部分人员对陪同检查人员的介绍英语作精心准备,另一部分人员根据检查的大类别准备三套应对方案。队长助理汪亮率人对所有设备进行一次检查、保养,对存在故障的设备,想方设法进行维修,特别是发电车,队里进行了全面检修和保养,确保检查时在无负荷情况下运转。对单兵携带物资进行了补充整理,按联合国单兵要求的22个项目进行了装包。同时,整理了一个集装箱,用木头钉了放物架,并按“三分四定”规定要求认真进行了整理;认真进行环境卫生清理和环境布置。

第二天下午,联利团4名官员对中国医疗分队携带设备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由于准备充分,布置周密,检查顺利获得通过,当联合国官员打出OK的手势对于中国维和医疗分队的工作表示肯定时,莫云飞与李义明相视而笑,不过有一个人的笑更是发自内心,更是因为莫云飞的笑而笑,这一点莫云飞没有看到,那是张媛,女军医张媛在笑——一种很有幸福感的微笑,一种因为别人高兴而喜悦的笑容。

正文 第二十二章 英雄无惧

莫云飞与几位同事为运输分队一班长送行。班长依依不舍地与莫云飞等战友们告别,他心中颇有感慨、深情地对莫云飞说:“莫队长,你们医疗分队是我们的第二个家。队长,我非常感谢您。”班长与送行的莫云飞队长及其他医疗分队战友握手告别,眼里带着泪花说,“到了医疗分队就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班长是第三次执行任务来到绥德鲁,每次来到绥德鲁,首先想到的就是前往第四战区司令部大院,因为这里有中国医疗分队驻扎,医疗分队的战友们会给他准备好可口的热饭和热菜;收拾整理好舒适的帐篷让他休息;同时,知道他车途风沙大灰尘重,不管用水多么紧张,总会想办法让他洗一个热水澡,洗去一路的风尘和一身的疲劳。

班长与运输分队的战友们因运送联利团物资来到绥德鲁时,医疗分队刚进驻绥德鲁不久,还住在帐篷里,板房还在搭建之中。当时,莫云飞心想可不能让长途跋涉的运输分队战友住在条件简陋的帐篷而影响休息。时值利比里亚雨季,天说下雨就下雨,一下雨就不会下小雨。如果没办法为运输分队战友解决住宿问题,那他们就得住在闷热、潮湿的车辆驾驶室里面,可驾驶室实在狭小,脚一伸就出了驾驶室,一翻身就会从座位上掉下来。莫云飞等负责人决定,全体队员都上工地,先完成第一排简易房,让运输分队的战友们先搬进去。

时间紧迫,简易房必须在十几个小时内完成,而医疗队尚有繁多的医疗任务,但困难阻挡不了中国医疗队的决心。莫云飞亲自带领施工,大家齐心协力,与闷热的天气搏,与“蚊山虫海”拼,上梁、插板、填土、整地,经过顽强的拼搏,战斗提前结束,不到十小时,“战斗”,一排简易的、没有内部装饰的板房准备好了。班长等运输分队的兄弟住进了通风干燥的板房。

班长感叹:“在绥德鲁,中国医疗分队的弟兄们为我们撑起了一片温暖、舒适的天空”。

运输分队在外面执行任务时,面临的两大难题就是睡觉和饮食。每次他们在外面执行任务,睡觉找不到地方,做饭生火找不到木材,有时天空下雨就根本没地方可以用来支起行军锅,更谈不上烧饭做菜。但是,运输分队的战友来到绥德鲁,就用不着为这些事情犯愁了,这里有中国医疗分队在。

莫云飞领导的医疗分队为了帮助运输分队战友,没条件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前面的紧急搭建板房就是一个明证,而医疗分队给他们准备的热呵呵的面条、可口的饭菜,无不让他们吃在嘴里暖在心里。

※※※雷锋精神不能忘记,莫云飞选择在党的生日这天,与李义明、汪亮等一起率领医疗分队全体党员去雷锋生前所在团——工兵分队参观雷锋事迹展室。工兵分队一同在非洲进行维和行动,雷锋当年就是在该团参军。分队队长亲自为大家介绍雷锋事迹,队员们感触很深,深刻地觉得时代虽然不同了,但雷锋精神依然需要,仍然在闪烁着夺目的光芒。

第二天,运输分队5位战友到从首都蒙罗维亚来到了绥德鲁。5位战友第一次到绥德鲁,执行完任务后要返回蒙罗维亚。因为路况不好,对道路也不很熟悉,另外,也存在语言交流方面的问题,再加上路上经常出现多股武装组织和散兵游勇进行拦路抢劫。莫云飞队长决定由林之然博士临时充当翻译并负责回送运输分队战友驾车返回蒙罗维亚驻地。

从绥德鲁到蒙罗维亚全程480公里,土路和较好路况的柏油路各占一半,就因为近一半路程的土路,路况极差,总行车需要12小时以上的时间。接受任务的当晚,林之然早早地休息,争取以充沛的体力去很好地完成任务。睡了一觉醒来,天蒙蒙亮,莫云飞队长和先遣小组的同志们把林之然和运输队战友送到道路旁,再次叮嘱一定要安全返回驻地。林之然和运输分队的5位战友在关切的目光下,踏上了回蒙罗维亚的路程。

过了绥德鲁市区的水泥路后接着是崎岖不平的公路,其实就是土路。道路最宽处仅刚能通过两辆车,窄的地方只能勉强通过一辆车,稍不注意随时有掉进路旁沟里的危险。虽然路况极差,但道路两旁的原始森林却风景迷人。这里长着各种千姿百态的树,有的高大的树干上象顶着一把伞,遮云蔽天;有的象剑般直插云霄;整排整排的橡胶树,婆娑树影,摇曳多姿;大片大片的翠绿色中,零星点缀着长着红色的,或墨色的,或黄色的树;有淡一点的,有浓一点的;远看或成一点,或成一簇,煞是好看,真似人间仙境。坐在车上每一瞥窗外都是一幅画,但却无法来完整地欣赏其中的一幅。车下的道路几乎是由大大小小的坑组成,颠得屁股直疼。在这种道路上行车,司机驶车技术要好,但坐车的也必须有一定的技术,否则稍不注意就会抛得晕头转向。有的地方道路积水、路面滑、凹陷不平,一不小心就有翻车的危险,每次通过这样的地方都有毛骨悚然的感觉。其中有个大水坑,里面烂泥多,水又深,路又滑,大家只好停车,搬石头填坑,并在上面铺上树枝,经过半个多小时的努力,终于再次上路。

过了这个大水坑再次上路,大家心里都有说不出的高兴,但这高兴劲还没有过,心情一下了被眼前的事情紧张了起来。林之然在车上远远地看到前面道路上设有路障并聚集着几十个人。旁边是几十户人家的小部落。根据联利团了解的情况,设路障的主要是一些极端组织和散兵游勇,主要进行拦路抢劫,主要的方式是一部分人堵路,一部分拿枪躲在暗处,随时打击对他们构成威胁的人。

林之然和大家紧急商量:在过路障时,尽量不下车,在车上和他们说明情况;如果实在不行,派一个人下去与他们协商解决。因为,下去是极其危险的,不到万不得已,尽量不下车。几个战友争着下去,最后林之然决定:如要下去,就他下去,第一,他会英语能和他们沟通,第二,他年纪最大,生活经历要多些,在处理问题时可能会处理得有利一些。在车上的人要严阵以待,随时作好战斗准备。此时此刻,战友们深深体会到了什么叫战友情深,什么叫生死与共了。

商定好后,首先放慢了车速,表示与他们合作,避免误会的发生。当车缓缓地停在路障前面时,设障的人群很快堵在了车前。林之然尽量保持镇静,用最简洁明了的语言对他们说:“我们是来利比里亚维和的,我们是医疗队和运输队成员,回蒙罗维亚,是为了帮老百姓看病和运送物资,请你们给予方便。”也许是他们理解了他们来利比里亚的目的,也许是看到车上的战士严阵以待,对峙几分钟后,人群中让出了一道路……,当车通过路障时,林之然的心几乎都快跳了出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