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城市口水战 作者:老枪-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州的经济,经济学家早已概括为两点:一是外向型经济的腾飞;二是县域经济的发达。未来的苏州,必然不可能再靠下属的县级市吃饭,而新加坡工业园和新区就成了苏州发展的最大动力。20世纪末期,苏州新区和新加坡工业园这两只金翅膀带动了古城的腾飞。世界500强的大企业中有81家在苏州落户,苏州被誉为亚洲新的“世界工厂”。在苏州2001年的GDP中,外贸出口所占比重达到58%。同时,苏州又提出了率先与国际接轨、融入国际经济的新目标。 
          
        苏州不甘愿只是一个外资的“大作坊”,苏州要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新兴城市”。于是“自主发展”的星星之火开始点燃了。政府官员下浙江,入广东,目的就是考察如何发展蓬勃的民营企业;政府官员还上北京,去辽宁,目的就是考察如何摆脱国有企业的困境;苏州也开始要求前来投资的外商,把苏州作为技术开发的实验室,建立“产、学、研”的结合体。 
          
        在外向型经济的竞争中,无锡目前暂时处于劣势,无锡的外贸出口额只占GDP的22%,这反映了城市经济国际化与苏州巨大的差距。为此无锡提出了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口号。国内的四个城市成为无锡新世纪学习的楷模和赶超的目标: 
          
        无锡要把自己的城市环境建设得和大连一样漂亮。无锡市党政代表团访问大连,官员们无不为大连的城市建设而惊叹。大连人告诉无锡:“美丽的大连是拆出来的。”于是无锡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开辟了三块巨大的绿地广场,将其作为学大连的开端。 
          
        无锡要把自己的名牌企业打造得和青岛一样多。无锡至今还没有一家营业额超过百亿的企业,而青岛虽然GDP比无锡少,却拥有海尔、海信、双星这样的知名企业。无锡制定培育大企业的战略性计划,将在无锡培育出能参与国际竞争,能引领国内市场的大企业。 
          
        无锡要把自己的开发区建成和苏州新加坡工业园相匹敌的一流园区。无锡的新区虽然综合实力在全国名列前茅,但是在规模和效益上都与无锡的城市地位不相称。无锡的自营出口只有苏州的1/3,合同外资只有苏州的1/6,这些都大大制约了无锡在外向型经济中的竞争力。为此,无锡新区宣告将要进行二次创业,要将现有新区规模扩大到50平方公里,每年的引资额要比上年增长40%。 
          
        无锡要把自己的民营企业培育得和温州的一样强大。无锡是中国民营企业的发源地之一,蓬勃的乡镇企业和集体经济曾经是无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支起过无锡的“经济半边天”。但在新世纪的经济大潮下,无锡的民营经济却逐渐裹足不前,国有企业的改制也困难重重。为此,无锡两次召开“千人大会”,部署发展民营企业工作,彻底解放思想,鼓励民营化的浪潮。 
          
        谁是苏南老大?苏州与无锡的较量,一切才刚刚开始,随之而来的城市口水战也注定会跌宕起伏。     
        太湖竞争中的无锡之道     
        好在无锡有太湖。太湖周边的四个城市,没有哪个像无锡这样离太湖这么近,也没有哪个像无锡这样集中了太湖丰富的生态和旅游资源。     
        太湖,成为无锡和苏州城市博弈的另一个战场。     
        苏州曾经雄心勃勃地要把太湖变为和苏州园林一样的“私产”。但是,从城市的竞争和资源占有角度来看,无锡的突出表现及成绩,不可不谓城市竞争的一个经典案例。现在来看,业内人士公认的太湖竞争被分解为四个阶段。一是旅游资源竞争,二是知名度竞争,三是城市实力竞争,四是竞争的未来趋势。 
            
        首先来看看无锡在这几个阶段有何作为。第一阶段,旅游资源的竞争。在省内,无锡的旅游资源相对匮乏于南京、苏州、扬州、镇江等地,然而每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无锡旅游业的各项指标几乎与苏州不相上下,直追南京。当然,旅游业发达其文章并不全在旅游这一块;但若是单论旅游,无锡至少做了两件事。一是狠抓现有资源,诸如“太湖佳绝处”的诗词、“包孕吴越”的石刻等,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给人的感觉是太湖的精华好像都集中在无锡了,这就是他们包装的成功之处。二是花大力气以小搏大或无中生有地开发建设无锡太湖旅游资源,如当时华东地区首屈一指的太湖乐园、央视影视基地、灵山大佛、阿育王柱、太湖仙岛等。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不断推陈出新、改革创新,每个景点(其实都是景区)都加强了营销,不断推出的新景点带动了全市旅游业的发展。在环太湖诸市中,应该说,无锡的太湖旅游做得最好。 
          
        第二阶段,在知名度上的竞争。在当今市场竞争机制的条件下,一个城市的知名度极为重要,这就是所谓的注意力经济。尽管无锡拥有盛极一时的工商业大腕级的荣誉,但其在外名声之于苏州等市,似乎稍逊一筹。不过,无锡的明智之处在于,能够扬长避短,发挥优势,集中宣传太湖,宣传太湖和无锡城市的湖城一体。无锡一度有过一个口号,叫做“打太湖牌,唱山水歌”,新景点的不断推出,加上太湖大道、太湖明珠、太湖新城、太湖博览会、太湖学院等称号,不仅推销了无锡太湖独特的山水资源,在旅游领域创造了辉煌,而且一举叫响了无锡在国内外的知名度,甚至人们误以为太湖是无锡的内湖。虽然苏州发现了这一结果,在各种场合一遍遍地跟人家解释苏州也拥有太湖,而且太湖面积在三分之二以上,但显然是无锡已著先鞭。 
          
        第三阶段,增强城市实力的竞争。当苏州发现太湖的名头被无锡一家独占,如梦初醒之时,无锡已悄悄将虚名之争转入具有实质意义的竞争……滨湖建设新城区。城市之间无论何种竞争,归根结底都是如何增强自身实力的竞争。太湖竞争由虚而实,表现出无锡的雄心壮志,以及引领竞争潮流的气魄。 
          
        综观无锡对应前三阶段的作为,无不是有计划、有步骤,层层推进、有序实施,颇有章法。反观苏州,在太湖的保护上,用力甚勤,但在旅游开发上,从各方面讲不如无锡,国家级苏州太湖度假区十年涓涓细流般的开发,以至至今未成大的气候,就是一个明证。现在,苏州的旅游已明显从一个个珍珠般的景点走向面积更大、内容更为丰富的景区,受无锡开发太湖的启发和刺激,太湖的旅游开发建设已提上苏州的议事日程。客观地说,前些年苏州的太湖旅游开发也并不是没有成绩,比如太湖大桥的建成、天下第九洞天林屋古洞的开发、光福和西山梅花林的保护和种植、浦庄未来农林大世界和西山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建成、江南第一楼东山雕花楼的修复开放、陆巷等古村落的保护、三山岛的开发、光福镇铜观音寺的建成开放和船餐开发成功,还是可圈可点的。但为什么知名度不如无锡?一是这些开发没有形成一种整体战略,各战斗小组各自为战的开发,形不成合力,也没有人来组合成经典的旅游线路;二是没有进行很好的现代营销。这是苏州的失策。 
          
        太湖竞争中的无锡之道,为这个城市赢得了新的卖点和更多的口水。     
        苏锡之斗的n个方面     
        苏锡之斗,源远流长。我们先来看苏锡之间的综合对比。     
        教育。教育是无锡相对苏州最落后的一块。这意味着今后的知识能力比拼中,无锡将处于落后地位。但是无锡的知识转化为经济的能力明显强于苏州。如果无锡加大知识转化的速度,则完全可以扭转劣势成优势。但苏州如果也加强转化能力,则两城市就难说了。 
          
        城市竞争能力。现代苏州民族资本工业在长三角来说绝对处于下游水平。没有具备强大竞争能力的民族资本企业存在在苏州,而且资本产业技术在长三角也看不出有什么成果。反观无锡,历来是民族资本工业聚集地,无论从纺织、电子、商业,还是其他基础工业,无锡绝对领先。国内大的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国企,很多都在无锡。 
                  
        城市建设。从整体来看,两个城市差不多,侧重点不一样而已。无锡突出的是商务的便捷性,所以交通都是以此为中心而展开。从无锡重新建设火车站到四周拓展公路,也无非是想加大商务快捷性,几分钟内可到CBD;苏州由于历史原因,城市不可能拓展马路,所以其商务时间成本远比无锡多。 
          
        那么苏州比无锡强在哪里?招商引资无疑是其中的一个关键词——苏州最为突出的是外向型经济,“全国学苏州”,当然首先是学习招商经验。     
        从改革开放后的苏锡经济发展来看,无锡最初一直领先苏州,直到1994年,中国和新加坡合作的苏州工业园区落地,优劣开始发生互转。外资在苏州土地上的迅速膨胀生根,令其经济指标在1997年前后开始超越无锡。 
          
        过去,苏州和无锡的竞争不十分明显,那是因为两市定位、起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都不是很高。浦东开发以来,伴随着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飞速的发展,两个城市因为城市功能和产业结构上的雷同,产生了不小的竞争。一个外资项目,往往一个城市在谈的时候,另一个城市便会闻风而动,一方面调集海外的同乡会,积极地进行游说;另一方面提出更加优惠的政策和更加周到的服务,不惜损失地方财政的收入,也要把项目从别人手里抢走。于是两市的招商团队经常会在国外大公司的门口不期而遇。 
          
        苏锡双城间的招商之战数年来硝烟弥漫。从园区规划、产业布局到招商策略、谈判技巧,苏锡之间的差别并不大,因为没有太多秘密可言。对于优质投资项目的争夺,双方常常是半斤八两、互有胜负。经常是无锡的招商团下午到一家公司招商,而苏州工业园区的招商团上午刚刚来过。 
          
        不仅是三个国家级开发区,苏州无锡两地下辖的各县市开发区拥有规模庞大的招商团,他们接踵奔波于东南亚、港澳台和欧美的广袤土地上。一个例子是苏锡间关于韩国LG投资项目的争夺,这一仗无锡高新区虽然获胜,却也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因为在开发区的硬件设施和政府服务软环境方面,苏锡相差无几,胜负仅在毫厘之间。 
          
        类似的外资大项目争夺在苏州和无锡的开发区土地上无数次上演。因为争抢韩国现代汽车再投资落户江苏,无锡提出要为其专门建立“现代生态园”,苏州的张家港也以修建一条直通港口的快速通道表明诚意,最终还是江苏省政府出面,从平衡苏南苏北发展的层面考虑,让现代汽车的二期投资继续留在盐城方始作罢。 
          
        招商方面的争夺,仅仅是苏锡之斗的一个方面,据《南风窗》杂志《谁是苏南老大》一文披露,苏锡在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其他领域的争夺激烈尤甚。    
       
        争资金。未来的苏州,光新加坡工业园的整体开发就要1800亿元;而无锡,赶上苏州发展的步伐,就一定要有充足的资金做后盾。外资,作为一种成活力极高的资源,毫无疑问地将成为两个城市争夺的对象。近年来无锡市史无前例的招商引资活动,取得的成效令苏州感到从未有过的威胁,虽然在金额上还无法与苏州匹敌,但照这样的势头下去,极有可能促使一系列成套的大项目在无锡落户。 
          
        争项目。苏州自己规划要建成“交通枢纽”,则必然要上马高速公路、港口乃至干线机场。无锡是“官方规划”的交通枢纽,也要建公路、港口、机场。地方的规划完全遵从于地方利益的最大化,而国家的规划则是固定和有限的,如何使得国家规划更利于自己,就完全靠各地官员的能力了。 
          
        争技术。无锡拥有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要多于苏州。无锡工业的一部分产品已经可以在国际舞台上和国外大企业进行面对面的较量。虽说苏州的新区和园区聚集了大批的高科技企业,但大多是简单的组装和加工。苏州也看到了这一点,大力地促使外资企业将研发中心设立在苏州。 
          
        争人才。苏州提出要建立研究生城,要把苏州建设成“海归派”的首选创业基地;无锡谋划整合高等教育资源,设立大学城,培育大学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基地,为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提供优惠的落户政策和物质支持。 
               
        苏锡之斗,几乎在所有与GDP有关的层面上都已展开,而胜负一时难料。     
        历史的PK     
        在苏州长达二千五百年的悠久历史中,有很多时代堪称伟大,比如说唐代的复兴崛起,五代时期偏安一隅的静谧宁馨,两宋时代的奇崛灿烂,明代的风流辉煌,甚至清代这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回光返照的一段,在苏州历史上也堪称繁盛。 
          
        据说苏州的长期荣光在于这个城市的风水好。相传当年伍子胥接受了吴王授予的“立城郭”重任之后,“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精心规划布局谋篇。其主要内容表现在:1。古城建在一个“龟背”之上,四周低中间高,不易被水淹没;2。阖闾大城,却不求最大,而追求最佳,面积14平方公里;3。双棋盘城市格局,河街成网,水陆并行,易于临河而居,便于交通和买卖。这不仅在当时很有其实用价值,还惠及到后世之人,这也许是今天苏州走向强盛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苏州是个独特的城市。2004年,苏州在中央电视台举行的“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评比活动中,金榜题名,还一举荣获唯一的“年度城市大奖”。颁奖词是:“一座东方水城让世界读了2500年,一个现代工业园用10年时间磨砺出超越传统的利剑。它用古典园林的精巧,布局出现代经济的版图;它用双面绣的绝活,实现了东方与西方的对接。”这应该是“文化苏州”的魅力所在。 
          
        苏州是我国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大家庭中的一员。现在苏州全市尚存有30多个古镇古村,其中周庄、同里、甪直、木渎等千年古镇充满了江南水乡风情,令今人心驰之、神往之、畅游之、流连之。苏州现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就有487处之多,其中国家级15处、省级101处,有9个园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俗称“水磨腔”的昆曲和“阳春白雪”的中国古琴艺术,都被列为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苏州的传统工艺美术种类繁多,仅市区就达22大类、79个品种、3000多个花色和规格,一大批传统工艺美术产品在全国闻名遐迩,苏绣列为四大名绣之首,宋锦列入三大名牌之中,桃花坞木刻列在“南桃北杨”之间。历史上这些大雅大俗的文化品牌,以相当的造诣,形成了苏州文化特色,成就了苏州文化内涵,延伸着苏州文化脉络。 
          
        但是从历史上来看,无锡的历史要比苏州长,早在3100年前,泰伯“断发文身”,建立勾吴王国,开创了无锡作为古都的500年历史。而苏州只是勾吴王国到了末期,才开始的一个新兴的城市,它的历史自然比无锡迟了500年。 
          
        到了近代,无锡又作为一个中国最大的米市,在江南地位显赫。无锡也是中国近代资本主义萌芽发源地。无锡的经济实力是周边城市所无法超越的。康熙、乾隆六下江南,无锡这个城市是他们每次必经之地,而且无锡的很多景点,都是康熙、乾隆御批的,这个在江南园林中也是罕见的,寄畅园——中国四大园林之一,也是唯一在北京皇家园林中被作为园林典范被复制的一个园林。16世纪初,无锡已有“布码头”和“丝市”的声誉。到19世纪中叶,无锡位列中国“四大米市”之首——商业气息渐浓。 
          
        19世纪、20世纪之交,无锡更是从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特别是工商业快速发展。1933年,无锡的工业产值跃居全国第三,仅次于上海与广州,“小上海”的称谓不胫而走,确立了无锡在同类城市中“后来居上”的形象——这一点可从后来的事实中得到充分证明:1949年4月23日无锡解放,四天后新政权“苏南行政公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