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城市口水战 作者:老枪-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辖之前的重庆对成都是心照不宣的不忿,脱离四川之后,是全民皆兵的暗战,旧账难清,新怨难了。直辖,对重庆人而言,是自立门户的独立宣言,是掌控资源的开门匙,是把握命运的尚方宝剑,是取得先机的资本。争回资源的山城人终于能够名正言顺地以俯视的姿态对话成都,原本语调铿锵的重庆话更加义不容情地斩钉截铁。 
          
        重庆——一个工业化程度非常高的城市,总是被误解为农耕文化中心的四川的一部分,自然会引起它的不快。所以,不难理解重庆去四川化的心理背景,那就是工业化城市对农耕文化的脱离;所以,也不难理解重庆对自己被误读而产生的焦虑和愤怒:我不是农村,我是城市!我不是四川,我是重庆! 
          
        随着三峡工程实现125米蓄水之后,一个被经济学者不时提及的“西三角”一词,浮出水面。一场争夺西部枢纽的“战争”,又开始在重庆与成都之间打响,并形成了“西三角”的龙头之争。 
          
        成渝口水战何时会消停呢?     
        一个玩手上功夫,一个鼓嘴角风云     
        从什么时候开始,成渝口水战变得风生水起呢?     
        成渝自古以来就是相距很近的兄弟城市,但他们却有着炯然不同的个性。一个柔弱,一个火暴;一个崇文,一个尚武;一个喜欢休闲,一个喜欢实干……     
        而近代,两者又增添了一层竞争关系,一个曾为抗战首都,建国初期的西南首府,一个却依靠四川,坐稳川内老大;一个要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一个要建成西部经济高地……因此,重庆与成都两市的民间口水战更因各自的一群铁杆的城市FANS的漫骂而升级。重庆人的直率、豪放、快人快语与成都人的绵柔、沉郁、慢条斯理不相容,两地的城市面貌、城市知名度、城市名片、美女多少又是拿来一比高下的永久性话题。 
          
        的确,关于成渝有着太多的话题。而成渝两地人民之间又有着一种很复杂的情感。近如贵阳、昆明、西安等成渝周边城市,远如武汉、长沙、南宁等,成渝都不去攻击,视野内唯有对方。罗大佑空降成都,举行个人演唱会。重庆媒体的报道写下如下引言:“作为重庆人,你可以不喜欢成都。但作为罗大佑的歌迷,你可以去成都观赏这场演唱会。”一场演唱会都能被拐弯抹角地牵到成渝纠葛上来,可见口水战波及的层面之广。被刺激得神经过敏的重庆人甚至举出了活生生的例子:在重庆的公交车上说成都话,会引起全车人的哄笑。曾经有重庆人这样形容一个成都人:他身上只有十块钱,他会进入一个大众茶馆要上三块钱一杯的盖碗茶,接着两块钱捣个耳朵小舒服一下,然后说不定还会脱下皮鞋用一元钱擦得锃亮,这个时候他并不知道包里还有多少,一口气可能买下无数份报纸就这样消耗掉一整天,真不知道晚上吃什么。整个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态。 
                    
        当然,在重庆人讲成都人的故事中,“清蒸熊猫”最经典,一个成都人招待远方知己,他把客人带到酒楼,高喊:“老板,来一盘清蒸熊猫!”“这么珍贵的东西谁敢卖呀?”“哦,清蒸熊猫都没有,那就来一碗麻辣素面吧,老板要把味道弄好一点呀,不然对不起朋友。”重庆人把这叫“成都假打”,面子上叫“清蒸熊猫”,实际只吃素面一碗,很虚伪。当然成都人洗涮重庆人的段子也不少,成都人看不惯重庆人的野蛮。重庆人吵架,说不上三句话,就会提刀提砖头砸人,而成都人最多练练嘴皮子。 
          
        尽管成都人数落起重庆能说上半天,诸如工业污染严重、文化底蕴不深、生活不够悠闲、交通不够方便、投资环境不好等。而在重庆人眼里,重庆诸如此类的“缺点”应该归咎于在计划经济时期,重庆这个重工业城市给成都当了多年的“奴隶”,税收负担偏重。重庆人最喜欢听民间艺人李伯清的“散打评书”——都是嘲讽成都人的段子,听起来过瘾。他们看不起成都人的“本能生活”。在重庆人眼里,成都是一座比较注重“本能生活”的城市,爱吃爱玩是出了名的。同时成都人特别善于包装自己,善于吹,不过通常是雷声大雨点小。成都人特别善于拉关系,善于利用手中的任何资源,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的确,这两座城市的血性及脾气有着天壤之别。重庆的气候闷热难耐,常年看不见天空模样,成都却是清爽宜人天高云淡。从地势角度而言,重庆是山路重重,尽管曲径通幽却难以行走,而成都则是一马平川。从性格角度而言,重庆人风风火火,脾气暴躁,吃软不吃硬,而成都人则是绵里藏针,“重庆崽儿砣子硬,成都娃儿嘴巴狡”,一个玩手上功夫,一个鼓嘴角风云,性格差异一目了然。唯一的共同点是,成都人、重庆人都喜欢涮火锅,但在饮茶上又有反差,重庆人喝又苦又涩的沱茶,成都人饮芬芳怡人的花茶。 
          
        重庆人和成都人性格迥异的背后是城市文化的悬殊。巴蜀自古相连又相依,但巴文化和蜀文化却有所不同。成都平原属于蜀文化,历史上就是商业城市,对市场有天然的敏锐触角,到处都是弄花耍鸟、打麻将、喝茶、摆龙门阵、谈生意的人,“吃点麻辣烫,打点小麻将,看点歪录像”,休闲略带点时尚,成都人的性格是商业文明浸染的产物。不会做生意,在成都是最让人瞧不起的,他们称其为“方脑袋”,不精明会被人小看。 
          
        重庆属于巴文化,码头文化,讲袍哥义气,再加上是老工业基地,大多是产业工人,讲纪律,讲程序,也少了一点市场头脑。重庆是山城,重庆人走路好像后边有鬼追着似的,风风火火,劳作辛苦,少了一份成都人的悠闲。重庆人的性格是典型的工业文明熏陶的沉淀。在重庆,一旦虚伪不讲义气,是难以混下去的。 
          
        因为性格不同,自古以来,蜀出文豪,例如“三苏”、扬雄、司马相如、李白、巴金、郭沫若……巴出武将,例如巴曼子、梁红玉、张嶷、刘伯承……     
        当然除了文化冲突之外,行政建制的变化也是两座城市不相容的原因。“成渝两地事,了而未了,结果不了了之。”说起来双城之争的历史可上溯至唐。早在唐时,川西地区开发较早,而川东开发较晚,这时川东、川西就处于一种对抗。明清时期,川东开发较快,特别是清末以及建国以前,重庆地位得到空前提高,政治、经济、文化比成都发展快。而20世纪50年代四川建省,省会为成都,因此在近几十年,成都又强于重庆。同时重庆和成都作为文革前全国唯一一对在同一个省区内有两个人口上百万的大城市,其冲突可想而知。直辖后,重庆的发展速度又超过了成都。在这种政治中心的不断更替中,重庆与成都一直在暗暗较劲。 
          
        总之,成都和重庆喜欢拿己之长,比对方之短,自然争论不断。     
        城市化进程中的双城博弈     
        在现代化的背景下,成渝口水仗中的一个重要关键词是“城市化进程”。     
        成渝城市化进程中,成都一直是稳步前进,但重庆好像是后来居上。           
        但最终谁会走在前面呢?     
        不妨先看看重庆,因为它的历史够复杂。     
        重庆是死过一次的城市——自明末张献忠血腥屠蜀后,1685年时的重庆府剩下不到三万人;重庆是被视为生存堡垒的城市——1937年,国民政府决议迁都,重庆成了中国的战时首都;重庆是自感压抑的城市——1954年划归在四川省的行政架构之内,与全省纳税首城的贡献相比,重庆民间颇感分配不公;重庆是发愤雄起的城市——1997年直辖至今,重庆以急行军速度加紧城市化的补课,八年来几乎再造了一个重庆的产值。 
          
        在今天,戴着直辖市帽子的重庆市,事实上是一个省的身体。这一点,已经注定了重庆是中国城市的“唯一”。从好处说,重庆的发展腹地之广堪称世界城市的NO。1;从坏处说,重庆的城市化进程和一体化速度要比所有的中国城市更滞重、艰难。 
          
        不过2004年10月,成渝口水战出现的一个事件似乎让重庆“爽”了一把。     
        新华网四川频道的“说川道渝”论坛,是成渝两地狂热的城市主义者的据点,兵戈相向的小世界。这年10月,数十张反映成都污躁场景的《成都48小时》成为新华网城市论坛上的里程碑事件,短短一天,跟贴六万。重庆人意气风发,奋力狂顶。面对亢奋的对手,成都网民偶尔的反击也被淹没在叫嚣的声浪中。网络事件透过重庆传媒升级为城市大事件,成都市市长葛红林在会议上向所有与会者播放了《48小时》中的图片,并批评了成都市建委和成都市创模办公室,限期整改。口水战首次发挥了现实效应,成都政府有则改之,重庆“战友”视若经典。 
          
        但是这样的胜利在成都人看来却有些“胜之不武”。要说两个城市之间城市化进程中的硬伤和破绽,谁比谁少多少啊?成都人的故事是这样的:从前的四川省就是一户大户人家,成都是少奶奶,重庆是丫鬟。丫鬟因为地位所限,虽然勤力,却无法如少奶奶那般享福。一天,机遇来了,丫鬟离开了这户人家自立门户,并且社会地位得到极大地提升。但丫鬟却时时不忘对从前的少奶奶语出讥讽,可少奶奶不回应,依旧过自己的日子,反倒让丫鬟越发像个语无伦次的暴发户。 
          
        重庆开始反击,于是成渝城市化进程中的口水战便一直硝烟弥漫。     
        美女PK美女     
        口水反击口水,美女PK美女。就吸引眼球而言,成渝口水战有好多次都是为所在城市的美女而战。美女是城市的香艳招牌,是城市口水战的必备春药。     
        一个公认的事实是,重庆多产美女,特别是解放碑一带,更是美女云集。“山城多美女”看来是一种上上下下皆认同的准则了。外地人去重庆,会觉得重庆女人有一种勾人魂魄的美。重庆女人并不需要对人抛媚眼,并不需要张扬个性,并不需要显摆,但她们已靠她们的腰身、她们的美艳把外地男人打倒了。重庆女人美得有一股霸气,她们不能同成都女人比气质,却可以同成都女人比腰身,重庆女人练就了一副好身段,她们中肥胖者极少,但瘦不是干瘦,而是丰满,修长,苗条。 
          
        重庆是一个码头,重庆美女是码头上迷你的一群。所以重庆的城市宣传片也大打美女牌,几位长相靓丽的女孩作散花的仙女状,通过她们的身影,让世人去领略重庆的夜景和长江,短片中,她们的镜头远多于其他,而宋庆龄故居、郭沫若故居、大轰炸遗址、力帆摩托的影儿都没见着,看后印象最深的还是“靓丽女孩”。相比于苏州的软件、大连的草坪,传统的美女之城重庆无疑是坚持美女路线最坚决的城市之一。 
          
        当然,另一个公认的事实是,成都美女也很有味道,皮肤水色好,会吃会穿会打扮,声音嗲嗲的,说话像唱歌。超女为什么在成都特别火,那是因为有群众基础。在成都,女人就是生产力,美女就是经济。 
          
        应该说,不管是成都还是重庆,美女有很多地方是相同的。     
        重庆同成都一样多雾,而且湿润,使女人的皮肤细嫩;重庆同成都一样有数不清的吃食,重庆人爱吃也敢吃,在吃上甚至同成都人难分伯仲,这使重庆女子发育得非常好,也营养得非常好。成都美女同重庆美女其实有很多相似之处,巴人和蜀人曾经都是四川人,仿佛川菜你不能把它分成巴菜和蜀菜一样,成都人和重庆人都称川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成都美女和重庆美女不能简单地分成巴美女和蜀美女,她们都是川美女,是一条河的两条支流,岷江和嘉陵江,最终都汇入长江。 
                
        但不同之处更多。重庆是一山城,爬坡上坎,把女人们练得身材健美。成都则不同,成都美女分房分在七楼上就大惊失色,叫唤说我怎么可能爬得那么高,而重庆女子连十层楼也不放在眼里,说我每顿都要多吃两碗饭就是爬楼爬的。成都女人能够坐着绝不站着,能够躺着绝不坐着,她们讲究舒服,见重庆女人爬山不喘气,夏天热到四十度还说今年夏天没得好热,成都女人吓都吓昏了。 
          
        重庆美女同成都美女相比输在文化上,她们不如成都美女那么会来事,总是直杠杠的,仿佛吃火锅,重庆美女一味的辣,只有红锅,辣得你跳,流着大汗,顶着四十度的高温,吐着舌头,还是只顾吃;而成都美女是鸳鸯锅,辣了就涮一涮白味,平息了那股燥劲,再重温一下红味,她们总是在一红一白之间游动,所以成都美女有火热的一面,又有温情的一面,不像重庆美女只会一味地辣下去,没有一点松动。 
          
        成都有两千五百年的建城史,一直是中国西南的重镇,而重庆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是近百年来的事情,重庆在历史上不可与成都相提并论。成都人总是拿重庆人开涮,特别是成都女人,对重庆女人也这么妖艳很不顺眼,说那些重庆妹崽不读书(没有文化底蕴),走路风风火火(不会休闲),不会吃茶(生活艰辛),天棒崽儿太多,动不动就要打架,不像成都人君子动口不动手,多文明,多有教养,爱打架是不受教化的结果,特别是那些重庆汉子,被女人教得粗鲁不堪,在女人面前爱显摆自己,提劲打靶。那些女人也吃了火药似的,唆使男人们动辄就大打出手,还在一旁助阵。何况重庆那么一个半岛上,两江三岸之地,挤了那么多的人,人挤人,人挨人,连个耍处也找不到(缺少自然风光)……总之,重庆一无是处,夏天热得人像上了蒸锅,成都人一看天气预报就万分同情重庆人,说她们咋个活得出来!特别是那些美女,精瘦精瘦的,熬得过这个夏天吗?幸亏重庆有长江,不缺水。 
          
        重庆人也编排成都人,特别是成都美女让重庆人看不习惯,说那些成都的女娃子虚伪得很,一件衣服做了改,改了做,就那么一块布,弄过来改过去,使人以为她们有多少件时装,打开衣柜才发现就只有一套出门服。 
          
        重庆美女就像夏天重庆的温度一样热得够呛,但只热不降温,不像成都热一阵就要下场透雨,凉爽几天再升温,中间有一个过渡。重庆那么热,美女们偏偏爱在这种高温下吃火锅,说把汗出透了才爽。成都美女认为那是活受罪,我们才不会这么干,而要上青城山去避暑,泡一杯酽茶,吃一碗泡菜,打一打通宵麻将,那享受简直不摆了。 
          
        但在局外人看来,成都美女一张嘴就带把子,这很掉份;重庆美女更是脏话连篇,就更不可取。     
        有一个笑话是这样说的:重庆因为天热,女人爱穿吊带装,钱没有放处就装在胸罩里,而成都女人夏天穿的是露出肚脐眼的褂子,俗称三只眼睛看世界,钱同样没有放处,就放在长袜子里。一个重庆女人和一个成都女人吃了饭抢着付账就好看了,一个把胸罩一翻变出几张钞票要请客,一个把袜子一脱搜出纸币买单,两个人还互不相让,看得邻桌的外地男人目瞪口呆,把酒都吓醒了。 
          
        当然这都是外省人的“偏见”,影响不了成渝美女的口水战。     
        西三角龙头之争     
        无疑,要说清楚重庆与成都的西三角龙头之争,不得不从重庆直辖之前说起。     
        1997年之前,重庆作为当时四川省最大的纳税城市、工业基地,每年按35∶35∶30的比例上缴中央、四川和自行留用。但是无论从政治资源还是经济资源来说,四川省都有意向省会成都倾斜,整个四川省的金融机构的分支也几乎集中在成都。重庆人觉得四川对重庆提取多而投资少。坊间曾流传着“重庆挣钱,成都花钱”和“重庆为四川打工43年”的怨言。 
          
        这样的矛盾一直延续到重庆直辖,不但没有缓解,反而愈演愈烈。曾一度还大打出手:在距成都仅仅400公里的重庆,一些烟摊上可以卖云南烟、上海烟、湖南烟,但是就不能卖成都烟;成都的蓝剑啤酒在重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