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皇帝大传-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关下的怯台、薄察会合,里外夹攻,攻取居庸关。至此,蒙古铁骑通往中都及中原各地的门户已被打开。这年秋天,蒙古军分为三路,深入金国各地烧杀抢掠。在横扫中原之后,蒙古军进逼中都。诸将请求乘胜作战,成吉思汗没有答应,而是遣使对金宣宗说:“山东、河北的郡县均已归我所有,你们的燕京不过是一座孤城而已。我们现在撤军,你难道不想为我们犒军吗?”宣宗于是立即遣使议和,成吉思汗撤军北还。六月,金宣宗迁都至汴州。成吉思汗闻听,立即发兵再入金境。1215年,中都陷落,蒙军围攻中都的同时,成吉思汗派木华黎侵略东北地区。七月,成吉思汗派使臣出使金国,以宣宗献河北、山东诸城,去帝号,称河南脱里为罢兵条件。金国不从。成吉思汗遣军继续收掠各地。这年秋天,蒙古军攻取金国城邑八百六十二座。    
    1217年,成吉思汗封木华黎为太师,对他说:“太行以北,我来攻打,太行以南,你勉力为之。”木华黎掌握攻金的全权,始终在中原奋战,直到去世。1221年,金宣宗在危急之中再次派遣仲端去蒙古方面求和,成吉思汗说:“以前我要你们献出河北等地,让金主为河南脱里,彼此罢兵,你们的皇帝不同意。现在这些地方都已经被木华黎攻取了,你们这才来求和,不是太晚了吗?”仲端苦苦哀求,成吉思汗说:“河朔既然已为我所有,那么关西数城应该割付给我。令你家皇帝为河南脱里,这次不许违逆。”金宣宗无法接受这样的条件,和议失败。随之木华黎开始了与金国争夺关西的战争。1223年木华黎身患重病,临死前对弟弟说:“我受命专征,披坚执锐、东征西讨,至今已经四十年,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只是汴京还没有攻下来,你一定要努力。”木华黎死后,其子孛鲁嗣父王位,继承父志,进攻西夏,再平河北、山东诸地,为蒙古占据金国北方地区立下了不少功劳。然而孛鲁死得早,蒙古最后灭亡金国,是在成吉思汗死后的1234年由他的儿子窝阔台汗完成的。


第三部分 宋徽宗赵佶第25节 元太祖成吉思汗(4)

    四、西征亚欧    
    成吉思汗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西征。    
    第一次西征是从1218年至1225年在成吉思汗率领下发动的。成吉思汗凭借着自己强悍的蒙古骑兵和从中原地区缴获的先进火器,开始了对中亚地区的大规模征讨。伊斯兰大国花拉子模成为首当其冲的目标。    
    成吉思汗对与中亚的贸易十分重视。继1216年花拉子模编队来蒙古通商后,1218年春,成吉思汗组织了一支伊斯兰教商队到花拉子模去进行贸易。当蒙古商队到达花拉子模国边境讹答剌城时,该城的长官亦纳勒出黑贪图商队财物,竟诬指商队为间谍,花拉子模国脱里马合谋轻信报告,下令将商人全部处死,没收其货物。成吉思汗得知后极其愤怒和悲伤,要求花拉子模交出讹答剌守将。马合谋不但拒绝了他的要求,而且杀死了为首的蒙古使臣。这是对蒙古的莫大侮辱,成吉思汗决定出征花拉子模国。    
    蒙古军队于1218年灭西辽后,已经扫除了进军花拉子模道路上的障碍。1219年秋,成吉思汗亲自率领诸子以及十五万大军西征花拉子模。成吉思汗针对花拉子模分兵固守的方案兵分四路进攻。在讹答剌的攻防战进行得极为激烈。蒙古军攻下讹答剌城,生擒了亦纳勒出黑,将熔化的银子灌进他的耳朵和眼睛,为被害的商人复仇。在此之前,马合谋脱里率领十一万军队驻守在撒麻耳干,后撤退至阿姆河南岸。当撤麻耳干失陷后,他便不顾儿子的反对,仓促转道向西。不久,他得知哲别等统率的蒙古军队已经进入呼罗珊境内,被迫继续西逃,最后于同年十二月病死。其子札兰丁在之后与成吉思汗的战斗中使成吉思汗遇到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挫折,随后花拉子模国被击败。    
    成吉思汗的这次西征,战胜了兵力数倍于己的花拉子模大帝国,征服了辽阔的中亚地区以及波斯的一部分地区,并初次战胜了俄罗斯诸侯联军。这次西征为横跨欧亚的蒙古大帝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二次西征从1235年到1242年,继任蒙古大汗的窝阔台再次远征钦察、斡罗思。这次西征的原因除了企图经济上掠夺外,还希望用西征缓和内部权力之争,又称长孙西征。统帅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术赤的儿子拔都。蒙古军一路高歌猛进直至克里米亚半岛。1243年初,拔都在伏尔加河下游以萨莱城为首府建立了蒙古四大汗国之一的钦察汗国。    
    蒙古第三次西征是1252年到1260年出征波斯地区。消灭札兰丁后,蒙古军继续驻留在波斯,但是经过二十年,仍没有把波斯全部征服。旭烈兀在波斯地区建立了蒙古四大汗国之一的伊利汗国,蒙古贵族建立的另外两个汗国分别是察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    
    成吉思汗在1225年的秋天亲率大军对西夏作最后的征讨。成吉思汗在欲亡金国、必先灭夏的战略下在西征花拉子模时曾向西夏征伐,但成吉思汗在出师途中坐骑受惊将他翻坠于地,受伤甚重,并发起高烧来。但他不同意撤军,从1226年春开始,分路进攻西夏。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西夏君臣失去了反抗能力,被迫向成吉思汗投降。至此,西夏实际上已经等于灭亡了。    
    五、成吉思汗之死    
    在清水县,成吉思汗受伤未愈的身体又因天气酷热而染重病。他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便召儿子前来交待最后的几件事。首先是选定窝阔台继承汗位,其次是如何灭亡金国。最后,他要求死后不要发丧、举哀,对敌人封锁他逝世的消息。成吉思汗二十三年(公元1227年)七月十二日,成吉思汗死于清水县,终年66岁。据史书记载,埋葬地点在斡难、怯绿连、土兀剌三河之源不儿罕山的起辇谷。按照蒙古族的风俗,葬后不留坟冢,驱万马将土地踏平。现今的成吉思汗陵是只存放着成吉思汗遗物的祭祀之所。    
    成吉思汗雄才大略、用兵如神,在历史上创下了丰功伟绩,其影响至今犹存,不愧为“一代天骄”。


第三部分 宋徽宗赵佶第26节 元世祖忽必烈(1)

    元世祖忽必烈是元朝统一中原过程中一位非常伟大的皇帝。他一生宽宏大度,知人善任,信奉儒家的治国之道,采用汉法,设立经纬,陈述纲纪,南下灭宋,统一全国并开始采用年号,定国号为元。在他的统治下,元朝达到了全盛时期。    
    一、世祖登基    
    世祖是睿宗的第四个儿子,叫忽必烈,世祖是他的庙号。他的母亲是庄圣太后怯烈氏。乙亥年(公元1215年)八月二十八日,世祖出生。长大之后,娶弘吉剌氏为脱里妃。他仁厚、英武、聪明、睿智,对太后非常孝敬,也特别善于安抚臣下,口碑很好。    
    世祖很有抱负,早在甲辰年(公元1244年)他还是藩脱里时,就想像父辈那样灭金,建功立业。    
    辛亥年(公元1251年)六月,世祖的兄长继承皇位,即宪宗。宪宗见同母兄弟中世祖的年龄最大而且最有才华,因此将大漠以南的汉族地区交由他管理。    
    当时,邢州有两名答剌罕求见世祖,向他提出建议说:“邢州和吾州是分封的土地。刚受封的时候,有一万多户百姓居住。现在,百姓纷纷逃亡,只剩下五千七百多户了,应该挑选廉洁的官吏前往治理。”世祖采纳了他们的建议,任命脱兀脱和张耕为邢州安抚使,又任命刘肃为商榷使,前往邢州治理地方政治。此后,邢州逐渐繁荣起来。    
    壬子年(公元1252年),世祖进驻桓州、抚州一带。宪宗任命断事官牙鲁瓦赤和不只儿等人主管国家财政,留驻燕京。他们在燕京审理案件,一天之内杀死了二十八个人,其中有一个是因为偷了马匹。世祖听说后,责问他们:“但凡处以死刑的人,都应该上奏朝廷后才能够行刑。你们现在一天杀死二十八人,肯定会有无辜的人被你们错杀的。原本只需要打几下以示惩处的,你们打了之后又将他处死,这是什么刑罚呢?”几句话说得不只儿等人瞠目结舌,哑口无言。    
    癸丑年(公元1253年)十二月十二日,世祖率大军逼近大理城。大理国君主段氏权力弱小,大权被高祥和高和两兄弟掌握。十二日晚,高祥见大事不好,率领大军逃跑。段氏立即反击,世祖也派大将也占和拔突儿追赶。世祖攻下大理后,任命刘时中为宣抚使,与段氏共同安抚百姓,班师回朝。路上,抓获高祥,将他处死在姚州。    
    己未年(公元1259年)九月初一,亲脱里穆哥派遣使者前来拜见世祖,向世祖汇报了北部局势,带来宪宗驾崩的噩耗,并请世祖起程回北方,稳定局势。世祖说:“我是奉我哥哥的命令前来南方的,怎么能够还没有建功立业就回去呢?”拒绝了穆哥的请求。初三,世祖登上香垆山,从高处俯瞰长江。当天晚上,世祖派遣木鲁花赤、张文廉等人准备船只,准备攻打用大船扼守长江的宋朝军队。初四凌晨,天下着小雨,周围灰蒙蒙一片。所有大将都认为不能渡江,但世祖没有听从他们的建议,下令让将帅升起大旗,分三路进军。不久,天色转晴。世祖率军与宋军三次交战,杀死并抓获了许多宋军,一直打到长江南岸。世祖下令,士兵不许擅自进入百姓家中,违令者按军法处置。同时,世祖下令释放所有俘虏。几天之后,世祖派遣脱里冲道、李宗杰、訾郊前往鄂城招降,遭到宋朝官兵的反对,如雨一样密集的箭阻住了他们的去路,脱里冲道掉下马背被宋军生擒,李宗杰、訾郊逃了回来。不久,世祖率军到达鄂州城下,屯兵练习,准备攻城。初九,包围鄂城。世祖登上鄂城东北的压云亭,观看敌情。他确定贾似道带来的军队并非精锐之后,命令士兵作好攻城准备。十一月,贾似道派遣宋京前往求和,世祖当日率军返回北方,到达燕京。    
    此时宪宗已去世,脱里赤大量征集民众当兵。世祖见状,责问脱里赤。脱里赤借口说这是宪宗临死前的命令。世祖察觉出异样,下令将他征集的兵民全部释放,兵民因此对他感激不已。    
    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三月初一,世祖率领军队驻扎在燕京近郊,后进入开平。亲脱里合丹、阿只吉率领西路各位诸侯脱里,塔察儿、忽剌忽儿、爪都、也先哥率领东路各位诸侯脱里赶到开平。各位诸侯脱里和大臣都劝世祖登基,世祖再三谦让,但最终拗不过各位诸侯脱里和大臣的请求而答应了。陕西宣慰使廉希宪建议说:“高丽国脱里曾经派遣他的世子脱里入朝觐见,由于当时宪宗正率军攻打宋朝,因此扣留了他作为人质以防高丽帮助宋军。如今,听说他的父亲已经去世,如果立脱里为国君,送他回国,他一定会感谢我们,倾心归附我国,这就相当于不费一兵一卒得到一个国家。”世祖采纳了他的建议,让脱里回到高丽。此后,世祖任命、赵璧、董文炳为燕京路宣慰使。    
    四月初一,世祖设立中书省,任命脱里文统为平章政事、张文谦为左丞相。此后,又任命八春、廉希宪、商挺为陕西、四川等路的宣抚使,任命赵良弼为参议司事,还任命粘合南合和张启元等人为西京等地宣抚使。    
    四月初二,世祖下诏,将俘获的高丽子民和逃亡在外的高丽民户送还给高丽国脱里脱里,并禁止边将擅自掳掠。    
    四月初四,世祖诏告天下,正式登基。五月,忽必烈建元中统,蒙古自此有了年号。    
    二、南下灭宋    
    1234年,蒙古军灭后金之后,便开始向南攻打 宋朝。到元世祖忽必烈即位之后,继续攻打宋朝,并最终灭掉宋朝,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1】兵围襄阳    
    1261年至1264年,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期间,蒙古江淮大都督着手修筑了济南、益都等城墙,并于1262年召回自己住在开平的儿子李彦简。此后,他率军消灭了蒙古戍兵,以济南、益都、涟海三城投降南宋。同年三月起,忽必烈先后命令史枢、阿术、哈必赤、史天泽等人围攻济南、益都、涟海三城。李彦简父子连连失败,七月在济南兵败被杀。    
    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八月,蒙古军队由元帅阿术率领,到达庐州和安庆等地。宋朝的统制范胜、统领张林,命令正将高兴和副将高迪率军迎战,结果被蒙古军打得大败,宋军全部战死。同月,宋军五万人马在夏贵的率领下进攻潼川(今四川三台),被蒙古都元帅刘元礼率领几千人打败,夏贵逃走。    
    至元三年(公元1266年)十月,蒙古军总帅汪惟正派遣下属率军袭击开州(今四川开县),杨文安派千户脱里福领兵协助。不久,城池攻陷,宋军守将庞彦海跳崖自杀。蒙古军队留兵驻守后,退兵离去。    
    蒙古军队节节胜利,顺利进军,很快到达襄阳一带,率军攻打襄阳。    
    1267年开始,蒙古军队开始向襄阳发起猛烈攻击。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八月,蒙古都元帅阿术侵略襄阳,进入南郡(今湖北江陵),攻取仙人、铁城等寨,俘虏当地居民五万余人。不久,蒙古军队北还。南宋军队向蒙古军下战书,邀击于襄、樊之间。阿术在牛心岭留下精兵五万人,同时又在其他几个地方设置了虚寨,生起烟火,借此迷惑宋朝官兵。半夜时,宋军前往攻击营寨。    
    蒙古军队从两侧伏击宋军,宋军阵脚大乱,被杀死一万多人,大败而回。    
    同年十一月,蒙古国南京宣慰使刘整向忽必烈建议说:“攻打宋朝的战略中很重要的一环应该是襄阳。蒙古军应该先攻下襄阳,然后从汉水进入长江。这样的话,蒙古军队就可以长驱直入到达南宋的都城临安,最后消灭南宋,统一全国指日可待。”忽必烈采纳了刘整的建议,下诏征调各路兵马齐集一处,由阿术和刘整共同指挥作战,攻打襄阳。    
    同年十二月,宋朝任命吕文焕为襄阳府知府,兼任京西安抚副使。    
    1268年,蒙古军队在阿术的带领下围攻襄阳城。他派人在百河口和鹿门山修筑了栅寨,同时,又在汉水中筑起楼台,与夹江堡两两相望,切断了南宋援救襄阳的所有必经之路。    
    同年十一月,宋朝驻襄阳的守军为打破蒙古军队的封锁,以便向南宋请求援军,向蒙古沿山的各个栅寨发起猛烈的攻击,但被蒙古军队打败。    
    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正月,阿术率领军队攻打复州(今湖北天门)、德安府(今湖北安陆)和京山等地,俘虏上万民众后撤走。此后,蒙古军队由史天泽和枢密副使呼剌出率领前往襄阳一带,增援阿术率领的蒙古军队。史天泽率军到达襄阳后,命令军队修起了从万山开始的长围,将百丈山团团围住,从此,襄阳和樊城南北无法沟通。不久,又修建起一字城,将各处城堡连接起来,准备长期围困襄阳。    
    同年三月,阿术率领军队从白河围困樊城。    
    【2】夺取襄樊    
    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十一月,忽必烈接受僧人子聪(刘秉忠)的建议,取《易经》中“大哉乾元”的意义,改国号为大元,正式建立起元朝的统治。此后,为实现全国的统一,忽必烈加紧了对南宋的进攻。    
    从1267年冬天蒙古军围攻襄阳和樊城起,至1272年已经长达五年之久。在这五年时间里,宋朝曾经派夏贵率轻骑运粮至襄阳城。不久,夏贵的军队在湖北虎尾洲一带被蒙古万户解汝楫率舟师打败。此后,李庭芝奉命督师前往救援襄樊,因部下范文虎不受他的指挥,被蒙古军万户张弘范率军打败。到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四月,宋军在湍滩大败,到六月时,范文虎兵败逃走。而蒙古则接受张弘范的建议,加强了襄、樊外围的城栅堡垒,使襄樊与外地的水陆交通彻底中断。    
    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三月,元军在将领阿术和刘整的共同指挥下,攻破了樊城的外郭,宋军守将关闭城门,坚守于城内。阿术等人商议之后,再度构筑栅寨等将樊城重重围住。    
    襄、樊二城是南宋的军事要地,夹汉水对立,汉水上有浮桥,因此,两城可以互相声援接应。而襄、樊城中都储备有大量的粮食,足够军队支用几年时间。而且,沿长江上游的一些商人还可以取道襄阳之南,给襄阳和樊城的守军提供一些必需的物资。正因为如此,襄阳和樊城的守将才得以固守城楼长达几年之久。但是,蒙古军队很快断绝了襄阳和樊城与外界的联系,宋朝军队无法攻破敌军的封锁给予援助,襄阳守将吕文焕竭尽全力据守,虽然城中的粮草还可以维持人们的需要,但盐、柴和布匹等却严重缺乏,守卫樊城的张汉英也遇到了同样的困难。在危机重重的情况下,张汉英重金招募了一名水性特别好的士兵,将腊书扎入他的头发中,并让他潜埋在积草下面,游水出城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