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将功成+番外 作者:西风白马(晋江2014-06-29完结)-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三个月前,北方传来消息声称燕王朱棣病重且性命堪忧,彼时燕王三子皆在京师为□□皇帝奔丧,传闻多说圣上欲留燕王三子做质以备削藩之需;
  第二,两个月前,江北长空帮易主,原帮主任天长失踪,副帮主花待撷取而代之,任天长与花待撷不和已久,传闻多骂花待撷背信弃义反复小人;
  第三,一个月前,圣上搬下御龙令,于今年八月十五中秋之夜重选武林至尊,传闻多言圣上此举乃是效仿先皇,欲借助江湖势力牵制藩王重兵。
  不过就在最近三天,江湖中人又可以在另一件事上大做文章,那就是传闻漠北十三鹰踏足中原,但是出师未捷磨山遇险,连损三人之际,龙鼎成一把大火将磨山夷为平地。漠北十三鹰作恶多端,死了三人自是大快人心。但是靳远之的凝剑园却因此突遭横祸,却又令人唏嘘不已。此事前因后果过程几何,仍旧众说纷纭无一定论。事情发生不过短短数日,已是江湖中人无人不晓,沸沸扬扬一片风雨。
  即使老渔翁住在镇子的边缘,已经远离尘世数十载,不知江湖如今是何年月,但这镇子上所有发生过的大事他却仍旧记忆犹新。人命关天的大事,他犹能如数家珍。就像这镇子和极乐赌坊的仇根深种,年代久远早已说不清孰是孰非,但他却清晰地记得那一年焚了多少屋,毁了多少田,死了多少人。
  他挚爱的妻子,也是在那一年永远离他而去。这更让他的爱恋,显得凄清悱恻刻骨铭心。
  “怎么不走了?”江陵对此刻的突然驻足表现得有些茫然,他将眼眸转向靳清冽,可无焦的视线却落在了靳清冽身侧的地面,他其实早已听到嘈杂的人声于前方的街道汇聚一处,他甚至已能分辨出人群中不同声源的议论纷纷,可他仍旧故作不解地问道,“阿琴,前面发生什么事了么?”
  他仍不忘扮演阿琴的丈夫阿林,他也在悄悄提醒靳清冽他们所做的游戏尚未结束。
  靳清冽哄着臂弯中的孩子,小家伙的身体越来越热,她就像怀抱着一个滚烫的火球行了一路,她要照料重病的孩子,又要顾及失明的江陵,她也已是满身大汗燥热难当。这贤妻良母当真是份辛苦差事,她十分佩服自己竟然能够付尽全力与江陵做这及其需要耐心与毅力的游戏。尤其是在她已精尽力竭,他却仍然乐此不疲的时候,她委实不能甘心如此。
  可她并没有忘记自己当初一门心思立志做他眼睛时的信誓旦旦,说到便要做到,她相信皇天不负有心人,她有持之以恒的决心与勇气。
  “呵呵,小伙子,前方似是有人打架生事,引得众人无故围观。这个镇子很久没有如今日这般热闹了!”老渔翁放眼街道尽头熙攘的人群,代替靳清冽解答了江陵的疑问。
  “嗯。”靳清冽望着街道尽处被人影遮挡了大半的医馆布招,握着江陵的手加大了两份力道。那是在小舟之上时,他二人便约定好的暗语,紧握一下表示肯定,连握两下表示否定。
  那大概是这镇子上唯一的一家医馆,可要到达这医馆却偏偏就要穿过那混乱不堪的人群,那哄乱的人群令她这样一个明眼人都望而却步,更不要说眼前没有一丝光明的江陵。
  “我没关系,孩子要紧。前方人群拥簇,我与你一同反而成了累赘,你可以先走,我待人群散去再去会你。”江陵似是发现了靳清冽的游移与担忧,于是附于她耳边悄声言道。
  靳清冽沉下了眼眸,孩子早已病入膏肓确实不能再拖,江陵此言其实也不失为一个可行办法,只不过她却不自觉地担心起来他的安危,他始终是看不见,磕磕碰碰在所难免,少了她在身旁,他的旅途岂非又要回复到先前的困顿异常。她已忆起了他们初次相遇之时他的窘态百出,若是留他一人独自行路,她发觉自己便做不到问心无愧。
  她似乎还未能察觉自己内心的情感,从她说出要做他眼睛的那一刻起,她的心里想的念的便有大半是他。她连握了两下他的掌心,她说什么都不能同意。
  “阿琴,听话。不用担心我。”江陵见靳清冽固执己见,故意提高了声调。
  “小姑娘,放心去吧。小伙子由我领着随后就到。”老渔翁也在一早发现了女孩子的迟疑,却在不知何时竟与江陵的观点不谋而合,只在适时推波助澜。在他的观念里,做妻子的理应对丈夫的决定言听计从。
  “这……”靳清冽见老渔翁都如此说,终是开始有所动摇。
  “阿琴。”江陵再次唤出了那个由他强安在靳清冽头上的名字。
  “那我先去,你速速前来。”靳清冽一咬牙一跺脚,转身冲入长街中汹涌的人潮。
  尚未涌入人群,靳清冽便听见人潮中夹杂着各地方言的讨论之声不绝于耳。
  刺耳的公鸭嗓伸着脖子:“这人究竟什么来头?青天白日竟敢大肆鼓吹造反言论?”
  低沉的川南音捏着喉咙:“谁晓得呢,总之像这种人,死了一点都不可惜!”
  靳清冽钻入了人群,嘲弄鄙夷的各色人声更是络绎不绝。
  “你说燕王不会真的要造反吧?”
  “他造不造反,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这回说话的两人讲得都是本地人的土话。
  靳清冽瞥到了那挺尸路中的人,只看一眼,便再不想去瞧第二眼,这死尸脸上皮开肉绽处处滴血,像是被人活活剥掉了脸皮一般面目模糊一片,直教人连连作呕。
  “你这话就不对了,你想当年□□造反的时候,那可是死了千百万人!”
  “那时是和蒙古人打仗,这怎么一样!”
  “什么和蒙古人打仗!身为大明子民,你怎么连□□怎样夺得的江山都不知道!这能成就大业的人,谁到了最后,不是自己人打自己人!真不知你娘当年吃了什么,生你出来却是叫你脑袋先着地了!”
  “你说什么?!骂我可以,怎么连我娘也一并骂了!”
  这两人说着好似就要动起手来。靳清冽见势不妙,赶忙匆匆从二人身侧一闪而过,顾着脚下寻路前行,再抬首时,已冲破了围堵的人群,医馆已是近在眼前。正欲启步向前,却见眼前医馆大门紧闭,只显得与这人声鼎沸的纷乱街市颇为格格不入。                    
作者有话要说:  清清好像开始正视自己的情感了呢~

☆、29 隐姓埋名

  
  死,有轻于鸿毛,有重于泰山。能活着当然没人选择去死,但即使是死也不一定就能让你舒舒服服得死得其所。
  这“活该”的死人,实在是死的并不值得,只因一句看似反动的言论,便被人无端夺去了宝贵性命,其实他也不过可能只是说了几个指代不明模棱两可的名字而已,就已经被不明真相思想守旧的人断章取义牵强附会。
  这年头,直言不讳的人已越来越少,道听途说的人却比比皆是。普罗大众判断流言蜚语的能力尚且有待提高,听风就是雨的人本就是极易被煽动被蛊惑的人。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在封堵悠悠众论这件事上,□□皇帝功德无量,他披荆斩棘铁腕整肃,责令摒弃了一切负面批判的言辞,对大批官员严惩不贷,直教彼时朝野上下人人自危,胡惟庸案蓝玉案受牵连者数以万计。而他的子孙后代还将传承他的衣钵将这绝妙政策的精髓持续发扬光大,如此丰功伟绩定将被载入史册永世流芳。
  所以说,这“活该”的死人,真真称的上“活该”二字。本就没人知道这“活该”的死人是谁,很快大家也都会忘记他是因何而死,他甚至可能暴尸街头很长一段时间,等皮烂肉腐才被拖去乱葬。
  这样的死法,悲哀至极。
  可嘴巴长在自己身上,但凡脑子没坑里面装的不是浆糊,就该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能提什么不能提,若是连这点道理都不明白,那你真是白白来这世上走这一遭。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隔岸观火才是生存之道。作为这镇子上唯一的医馆里唯一的大夫,并且还是兼职着唯一的药铺掌柜的大夫,他深谙此理,所以他成了这镇子上唯一不去凑这非凡热闹的人。他第一时间便发现了人多气盛的一方正自蠢蠢欲动,于是动作神速地收店逐客紧闭门窗。
  这世上的大夫很多,可卓家集上就他一个。行医四十载,他见过许多头顶生疮脚底流脓的重病患者,瞧过许多匪夷所思诡谲怪诞的疑难杂症,江湖中人武斗受创被人剜眼割耳面目全非也是不足为奇,但他始终觉得因打架受伤而鼻青脸肿的人总是不太好看。
  他的医术并不算高明,有很多病症他束手无策,他偶尔也曾下重了手开错了药医死过几个人,但那几个人的死也可能实在是因为他们早已得了不治之症无药可救。他不过是提前替他们结束了在人世间历受苦痛折磨的悲凉日子,好助他们早日往生西方极乐。
  所以在他行医的这些年里,即使镇子上的某些人对他颇有微词,可大多数人在有小病小痛的时候还是会去找他瞧瞧,他们知道感冒伤风这种小事死不了人,他们知道若是他也瞧不好,那他们基本上就可以放弃希望回家等死了,只因为他是这镇上唯一的大夫。
  但是还有一句话叫,人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他的医馆兼药铺总归还要打开门来做生意,某些时候,他不自找麻烦,麻烦自来找他。
  那是他唯恐不及恨不得退避三舍的麻烦。这些麻烦通常出现在大事之后,在这镇子上好不容易发生大事以后。找麻烦的都是些持刀佩剑的江湖人。比如,七年前有人拎着血淋淋的手脚在深夜破门而入请他接驳断肢,五年前有人抬着断了气的尸首在他门前停了一天一夜求他起死回生,三年前有人拿着一张全是剧毒之物的方子让他调配能使人百毒不侵的良药。
  对此,他只得冒着生命危险故作凶狠地抛下一句“另请高明”,就将这些人扫地出门。他不是闻名遐迩的隐世神医乱弹子,他甚至连神医的脚趾头都及不上,对于他们的百般要求他心有余而力不足。
  他在年轻时也曾一时冲动想要离开家乡去寻访那传奇的隐者,习得一身本领济世扶危,但冲动随着年岁的增长却渐渐化成了惰性,他最终还是选择留在了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
  但他也知道他遇上的这些事都不稀奇,人们总是病急乱投医。卓家集在长江航线上也算是一个小小的交通枢纽,来来往往的人很多,来来往往的武林中人就更多,人们通常把这里当做是通往极乐赌坊路上的最后一个歇脚驿站。
  他没有对不起那些前来寻医问药的武林同道,无能为力的事,即使费尽心力做了也终归是徒劳无功,他从不做费力不讨好的事,他也从不为错过这些或许可以使他扬名立万的天赐良机而后悔。他只为一件事后悔,他知道自己这辈子只对不起一个人,那人和他一样都是这镇子上的本地人,和他同饮一江之水同说一地方言,他们自从幼时起,便是一同成长的兄弟。
  那人来恭贺他的店铺乔迁之喜的第二日,他们的镇子上便发生了一件举足轻重的大事。昨日里的那人还是与自己眉飞色舞把酒言欢的兄弟,今日里的那人却已抱着他奄奄一息的妻子目光呆滞痛不欲生。
  他说请他救她,可他深知她已回天乏术。他不愿骗他,可他不得不骗他,他甚至发现她已有了他的骨肉,最后的最后,谎言被戳穿,大人和孩子他都没能保住。他没有怨恨他,只是默默地远离了这个是非之地,在她走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他再也没有出现在他的面前。至此,他们几十年老死不相往来。
  老渔翁几十年来从老大夫的医馆门前路过的次数屈指可数,老大夫当然知道老渔翁故意如此有心回避,这些年来他为了不见他,从镇子中心的老宅搬到了镇子外围,又从镇子外围搬到了镇子边缘,最终彻彻底底迁至了江边的一芦小屋。老大夫对老渔翁的避而不见的心思了解的一清二楚,虽然仍旧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之上,可他们就好似互不相识般一晃经年。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老渔翁和老大夫都不知道,几十年不曾打过照面的老朋友,就要久别重逢。
  “砰砰砰。”紧闭的木门外响起了急躁的声响。老大夫透过窗沿的缝隙望向街道,那围堵的乌合之众尚没有作鸟兽散去的态势。他决定对那急促的声音置之不理,他不愿见到那些遍体鳞伤的病人,他更不愿因此惹祸上身,江湖中的恩怨便是这些祸端的根源,自作孽不可活的病人带来这些如洪水猛兽般的恩恩怨怨。
  而这镇子上的年轻人们竟然如此愚蠢可笑,都还对那不可预知的危险毫无警觉,竟都还要前赴后继的去趟那浑水一脚,果然是不知畏惧的人们。老大夫笑了笑,这也不怪这些年轻人,谁不曾有过那盛气凌人年少轻狂的青春岁月,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所向披靡难逢敌手。他们无所畏惧只因他们不曾经历,经历那场永远尘封在老一辈记忆中的生关死劫。
  “砰砰砰。”那急躁的敲门声又再响起。老大夫皱了皱眉,门外的人当真坚韧不拔。
  “砰砰砰。”敲门声锲而不舍。老大夫开始有些厌烦,还有力气敲门,证明根本不是伤重不愈,那他大可以全当没听见这敲门之声,只留门外的那人自生自灭。大多时候,自讨没趣的人总会在最后消失得一干二净。
  “砰砰砰。”敲门声愈演愈烈。老大夫终于显得不甚耐烦了。
  吵,扰,闹。事不过三。
  他走到窗沿边,偷偷向窗外望去,他想要瞧瞧这次又会是什么样奇形怪状的人物迫不及待地叩响了他医馆的大门。
  没错,在他眼中,那些江湖客们都是稀奇古怪的,断手瘸腿不足为奇,只剩下半张脸的他也已有了见识,他突然发觉自己很好奇这次的来人是否与以往都有不同,是否长着三头六臂见不得人,却要他来给截掉一半。
  事实证明,是他多想了。他颇为失望,那不过是个抱着孩子的年轻姑娘。她的身子看起来非常的——正常,可她的神色却又像是饱经忧患。既然她本人没事,那大概就是她的孩子有事。作为一个大夫,他已练就了四十年敏锐的洞察之力,他自信自己的判断理应准确无误。
  “大夫,求您开开门吧!”年轻姑娘忧心如捣,她的孩子已是奄奄垂绝,现在竟连啼哭的气力都所剩无几。
  他又从窗缝中瞅了瞅街前的人群,情况好似没有他想像中严重,人群就要四散离去。他的脑海中已经可以映出事件的全景图像,有一个没事找事的人说了一句不讨好的话,引得一帮闲得发慌的人找到了挑起争端的由头,后来这帮义愤填膺的人便一哄而上围攻了这个不会说话的人,再后来这个以一对多的人寡不敌众,最终被众人活活殴打致死,很可怜却也很可笑,这人简直就在自己作死。
  “大夫,我……我的孩子……求您救救我的孩子。”年轻的姑娘眸中闪烁着泪光。那句“我的孩子”说得似乎并不十分自然流畅。
  他终于不不忍心了,他一下子被年轻姑娘噙着清泪的无助目光戳中了自己的软肋。他这个人就是吃软不吃硬,以往的人越是硬来,他便也越是像一头倔驴般强势回应。他原来的脾气本不是这样,这是他向乱弹子学的,他听说了神医的处世之道,便也向往同神医一般冷眼看待世间变幻。
  但他终究还是不能与神医相提并论,乱弹子是出了名的软硬不吃,可他却再不能狠下心来对这母子二人不闻不问。
  “小姑娘,进来吧。”他将木门拉开了一道细长的门缝,刚好足够一人偏身而入。
  母子二人刚一来到堂中,他便又将那木门重新掩好。
  “孩子病了?高热不退?”他引着她们来到案前,只一眼便瞧出了端倪。
  年轻的姑娘点点头,她似乎已激动地忘记了怎样言语。
  “手。”他瞧了一眼孩子,拿出了作为大夫的专业严谨。
  年轻的姑娘起先似是有些疑惑,但立即转过了弯来,匆匆解下了裹着将孩子的粗布,原来粗布不过欲盖弥彰,粗布之下是孩子蓝缎为底红棉为里,金线锁边上绣元宝数枚的织锦襁褓。
  他微微愣了一下,也不知是因为瞧见了这罕见的昂贵布料,还是因为瞧见了襁褓之中这兀自挣扎的小小孩童。无论怎样,他总觉得这襁褓给他一种似曾相识之感,他一定在哪里见过和这襁褓相似之物。他也奇怪,这衣着并不华丽的母亲,却有一个连襁褓都十分阔绰的孩子。但他现在却同这年轻的母亲一样最为担心的只有孩子的安危。
  他的一直苍老干枯的手搭上了孩子的小手,一指定三关,老大夫的手指放在了孩子拇指与食指的连接之处,年轻的姑娘不明所以地望着老大夫的手,原来为婴儿看诊却与为成人号脉截然不同。
  半晌过后,老大夫松开了手,额上的深痕皱得愈发紧蹙。
  “怎么拖到现在才寻大夫?”他的眼中有着严厉的责备,他认为年轻的姑娘没能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