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逝幽幽莲-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滢一贯是安静的。五年来,独自守着拓跋宏的一点眷顾。如今怀了孕,亦只是一点涟漪而已。袁贵人、高贵人、罗夫人,都有了自己的孩子,大势已定,对于子嗣的争斗之心,暂时淡了下去。而对拓跋宏而言,这不过是锦上添花罢。因而,怀了孕的冯滢,也依然安静。
  几个月后,却又传来消息:高贵人再度怀孕。
  “姐姐,你怎么来了,我没事的。”
  转眼,入了秋。我踏入闲庭院,只见冯滢正斜躺在寝殿前廊的横榻上,身上覆一袭绯红的缀羊毛织锦披风。六个月的身孕,腰身已显得臃肿了。宫女并未通传。她也并未深睡,我轻微的响动,她的双睫竟微微一颤。见了是我,忙将双臂往后一撑,勉强坐了起来。
  “滢儿,好些了没有?”我心中牵挂,握住她搁在外面的手。那手,只是小小的,瘦骨伶仃的一把。我不禁急道:“怎么你瘦了那么多?”
  “这些天总吃不下东西。”她怯怯地,仿佛这是她的过失。
  冯滢一向体弱,近来一直发着低烧。母亲来看过她,私下里,忧心忡忡地和我说:“她这一胎,怕是不顺当呢。”我心中一沉,说不上是什么滋味。
  我自然是期待这个孩子的,他是我们姐妹的希望啊。但,隐隐约约,心中又有别的什么,到底不能平。
  但此刻,见冯滢这般模样,心中不能不怜惜。于是,我温和地宽慰她,又拾起她丢在手边的一卷书,忍不住责备道:“少看点书吧。劳神!”她竟幽幽地叹了一声:“不看书,又怎么打发时间呢?”我心中亦是一怔。长久以来,可真是忽略她了。
  我勉强笑道:“我准备了些清淡的小菜,带来给你。今日可曾吃点什么?”她摇了摇头。我在阳光下细看她的脸色,苍白的脸庞愈加消瘦,脸上虽有淡淡的红晕,却不是健康的红润。我叹息道:“即便不为自己考虑,你多少也吃一点罢。”
  冯滢亦只是点头,虚弱地笑道:“姐姐不要只关心我。我听说你近来也受了寒气……”
  我一怔,摇首浅笑:“是入秋的缘故。不妨事。”
  然而,这一年残冬,我再度染病。
  这病来得并不凶,只是恹恹的缠绵病榻。我因了这病,竟意外地独享了和拓跋宏相守的辰光。在榻前,和他谈诗文,说逸事,诉琐碎,不觉日头西移。他仰身靠在椅背上,孩子气地扬起头,舒展四肢,目光中投过一些儿柔情,一些儿惬意,道:“时光也是糊涂的。”见他如此这般,心中便也不觉得遗憾。
  但,有一日,他忽然凝重地唤我:“妙莲。”另牵话头,却欲言又止。我最初也不觉得异样,只是微微抬头,笑问:“怎么了?”正在服药,因这一抬头,药汁便从唇角溢出一些。他走过来,轻轻为我揩去,然后说:“没什么。”
  温热的药汁刚刚服下,五脏六腑都是暖融融的。那微笑,亦是温煦如春风。

  第六章 愁心似醉兼如病(5)

  十二月,拓跋宏下旨,帝妹彭城公主下降宋王刘昶世子刘承绪,开春完婚。
  我一直都不知道。却是那日,袁贵人前来探病。甫一进门,便觉察到她眉梢眼角的喜气,我隐约感到不安。璎华坐下后,先是嘘寒问暖一番,然后笑道:“待开了春,宫里又有喜事了。”
  我点头道:“是。待小冯贵人和高贵人诞下皇子……”她轻轻摆手,望着我笑道:“非也,非也,是另有喜事。”我问道:“是什么?”心里同时思忖一番,却没个头绪。璎华笑道:“妹妹好好猜猜吧。”我胡乱说了几样,她一味地摇头,笑意却渐次加深。我终于有些倦了,移开目光,懒洋洋地说:“姐姐若有心想让我知道,就说吧。”
  她这才启齿:“彭城公主要出嫁了。”我心中一喜,却又疑惑。拓跋宏虽然答应过将彭城公主许配给冯夙,但并未正式下旨。他曾说,明年再为他们主持婚礼。那么,如今……我心中蓦然一沉,盯着袁璎华,无语。
  “皇上下旨,将帝妹彭城长公主下降宋王刘昶的世子刘承绪,明年开春就完婚。”那句话,她说得极慢,极重,仿佛有意要让我明白,让我清醒。
  怔忡片刻之后,我才缓过神来。口干舌燥,犹且不甘心,再问:“是宋王世子么?”袁璎华轻缓地点头。我心中一冷,顿时抿了嘴,不欲再说什么。
  偏偏璎华意犹未尽,道:“不知皇上是怎么打算的。刘承绪只是宋王的世子啊,北平王却是年纪轻轻就位列王侯了。”她停下来,望着我,有审视和期待的意味。我勉强说道:“世子必有过人之处吧。”
  袁璎华忽然大笑:“过人之处,是呀,是呀……”她的笑,婉转而娇媚。声线细而尖,一直刺进我心里去,轻轻地,却又狠狠的。她又说:“我听说,世子先天不足,脊骨弯曲,连正常站立都成问题呢!”
  我大惊,颜色微变。临去,袁璎华半是叹惋,半是幸灾乐祸,絮絮说道:“可惜了,可惜了。真不知道,皇上是怎样为亲妹子考虑的。难道北平王还比不得那个瘸子么?……”
  她的声音终于渐渐远去。我却在余音里忍不住落泪,手指颤抖,紧紧地攥住被子,将头也一并蒙上。分明感觉,我输掉了一些东西。
  再见拓跋宏时,我的神情便只有凄然了。
  他终于向我解释此事:“宋王原是南朝宋文帝之子,封义阳王。因为见疑于废帝刘子业,才投奔我朝。这些年来,受先皇和太皇太后的礼遇,他先后娶了朕的三位姑姑,武邑长公主、建兴长公主、平阳长公主。”见我神色木然,他便停下来,问道:“你在听么,妙莲?”
  我恍然微笑:“臣妾听着。”
  他犹豫了片刻,又说:“太和初年,我朝与南齐交战,宋王主动请缨。到了前线,他四面拜诸将士,自陈家国灭亡,蒙朝廷慈覆。辞理切至,声气激扬,涕泗横流,三军为之感叹。那次,自然也是所向披靡。宋王对我朝,也是有军功的。”
  我一味低着头,不言不语。他又徐徐说道:“朕如今崇尚文治,礼待南士,不可不笼络宋王,而朕目前只有这一个待嫁的妹妹……”一时缄默,他苦笑道:“妙莲,你懂我的意思么?”
  我倚在枕上,缓缓答道:“臣妾懂得。”他叹息一声,却无话可说了。半晌,终于又接下去说:“这是出于政治考虑,太皇太后也是这个意思,希望你能够谅解。”
  我心中暗想,他提及太皇太后,是为了给我施加压力么?然而,他如此恳切地请求我谅解,我又能说什么?只是无声的微笑罢了。
  正对着,他的湛湛双目,掺和了愧疚与无奈,以及那么一点隐约的绝然。我到底忍不住,问道:“皇上可以不必顾虑臣妾,亦不必顾虑北平王——只是,您难道不该为公主打算么?”他未曾向我提及刘承绪的病体,只道我不知,此时不禁犹疑道:“你……”
  我笑了笑,满心的失落,终于轻声吐出一句:“您宁愿把公主嫁给一个残缺的人,也不愿信守诺言,成全夙儿……”
  他不禁惶然,急道:“世子刘承绪,是平阳长公主所出,也是朕的表弟。长公主为病儿筹谋,希望能与皇家再度联姻……”
  彭城公主出嫁的日子,很快就到了。
  仓促得出人意料。只为平阳长公主病重,希望能尽快看见新妇。于是,在冰雪未融的二月,拓跋宏最小的妹妹,也下降了。
  那日,我病体未愈,但精神尚好,便在翠羽的扶持下,前往太皇太后宫中请安。彭城公主恰好也在。听闻婚事,她霎时变色。她必然是知道刘承绪的。我心中哀怜,柔声劝她。末了,又悄声说:“或许,可以求求太皇太后……”
  彭城公主面色苍白,眼中隐约泛出泪光,却坚决地摇了摇头。
  在公主出嫁之后,拓跋宏赐予冯夙太子中庶子之职。然而冯夙毕竟是孩子心气,此时已觉心灰意冷,连官署也不大去了。不过领个空衔罢了。
  这是太和十四年的春天。

  第六章 愁心似醉兼如病(6)

  开春,距离冯滢分娩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我自己还生着病,亦勉强支撑着去看望她。室内燃着安神的香,糅合了淡淡苦涩的药味。却见重重锦缎的覆盖下,只有瘦小的一涡,微微凸起。冯滢消瘦,隆起的腹部便显得格外沉重。我一阵目眩,就势半跌半坐地靠在床帏之畔。
  “姐姐,你的病可好些了?”她先问我的病,苍白的脸上有淡淡的喜色。我却无暇顾虑自己的病。只为一种身不由己的惶然,近日一直盘踞在心头。我问:“你怎么样了?一切都好么……”
  其实,我日日都打发人过来探询。冯滢的贴身侍女亦曾悄悄来见我,张惶地和我说:“小冯贵人的情形有些险,求娘娘您拿个主意。”可是,我又能拿什么主意呢?
  冯滢才说了几句话,就倦了,便将双目沉沉地阖上,似睡非睡的样子。我忧虑地端详着她。翠羽走过来,悄声道:“奴婢刚才去问过了。小冯贵人夜间惊醒四次,口干,虚汗;午后吐过一次,饭菜和药汁都吐了出来……”
  我不禁皱了皱眉。冯滢却听见了,她这般虚弱,然而精神却是病态的敏感。她睁目叹道:“御医来诊了许多次,也换了不少药,还是这样。”言毕苦笑,“姐姐,你说,这是命罢?这个孩子若有不测……”
  “不许胡说。”我心中又急又悲,声音亦岔了调,什么都顾不得,只是一气说下去,“你不可以这样想。你不知道这孩子对你有多重要,对我们有多重要,对冯家……”冯滢的目中忽然流露出凄苦的神色。翠羽已然觉察到不妥,她遽然咳嗽了几声。我一惊,咬住了唇,声音戛然而止。
  “姐姐,我……”她欲言又止,楚楚可怜。我转过脸,调匀呼吸,亦将蓄了许久的泪意忍下,才对她一笑,道:“你千万不要害怕,生了这个孩子就好了。”
  临去,翠羽刚扶起我,冯滢忽然在身后叫了一声:“姐姐!”声音不响,却仿若生离死别的大悲。我猝然回头,脚步虚浮,几欲跌倒,只听她脆生生地叫:“姐姐,你当心!”然后,她不说话,只是一味地凝眸看我。她的面庞削下去,眼窝亦陷了下去。格外清亮、幽深的眼睛,一直一直地看住我,许久不动。
  “你……怎么了?”我心中不安。冯滢的睫毛轻轻一扇,眼睛蒙上了迷离的轻雾。她说:“没事。只是想好好看看姐姐罢了。”
  这话不祥。然而,我直到后来才真正明白。
  看过冯滢之后,我前往太皇太后宫中。
  甫一进门,便已听闻温言笑语。我恍惚站住,许久之后才辨出,竟是冯清的声音。脚下犹疑了片刻,我终于上前,行礼如仪。
  太皇太后斜倚着熏笼,关切地问我:“身子可好些了?”我心不在焉地回答她,目光却不动声色地转向冯清。
  我记得,她今年应是十七了。冯清颀长,秀丽。眉眼间的神情还是一如既往,恬淡如水,隐约有一种拒人千里的漠然与傲气。然而此刻,她又是明眸皓齿,笑靥如花。我心中莫名的烦忧。
  她亦起身向我问安。我勉强道:“这几日好一些了。”我深恨自己的憔悴。尤其此刻,面对着冯清青春健康的容颜。
  她说:“今日是奉了爹的命令,进宫来探望两位姐姐的。”向我仓促一笑,她随即垂目,微笑着转向另一侧,“我许久不见姑妈,心中惦记,便先过来瞧瞧。”见太皇太后微笑颔首,她又接下去说,“可巧在这里遇到大姐,也省得我多跑一趟了。稍候我再去看望二姐吧。”
  冯清这番话,说得厉害。我一惊,蹙起了眉头,但随即又以微笑抚平了那一丝不悦的痕迹。我如平日般微笑:“有劳三妹了。”
  随后,闲话家常,时有笑语。仿佛我们三个人,毫无嫌隙。我想起此行的目的,再三犹豫,终于启齿,向太皇太后请求,允许我母亲进宫,照顾冯滢生产——她虽然不是冯滢的生母,但如今,也只有她能够如此了。
  “妙莲,你糊涂了。”太皇太后的拒绝,没有丝毫温度。我几欲落泪,说道:“冯滢现在的情形,非常糟糕……”她不语,短暂的沉默之后,才解释道:“皇上已经有了四位皇子,从来没有娘家人进宫照顾分娩的先例。”我无奈,心中担忧,却也没有合适的理由。太皇太后并不看我,冷静地说道:“我不能让冯家人破坏了规矩。”
  凉意霎时笼上心头。我疑心,这话是另有所指。心中惶然,也觉得委屈,眼眶不禁微微一红。
  “清儿,你现在可以去看看你的二姐了。”太皇太后忽然说道。冯清会意,随即起身,默默退下。却又转向我,遗下一束漠然的目光。
  她走后,太皇太后终于问了出来:“妙莲,你是在为冯夙的事感到委屈么?”目光中有了些许笑意,声音却依旧冷静,“我知道,你先前求皇上赐婚,皇上也答应了你。”
  我低头道:“是。”
  她唇角的刻纹,骤然加深了,沉声问:“这么大的事,你先前为何不问问我的意思?”我惘然抬首。她又说道:“迄今,已有两位公主下降冯家了。你的嫡母博陵长公主,和你的大嫂乐安公主。够了,已经够了。锦上添花倒未必是好事。”
  我心中一凛:然则,太皇太后也在阻挠冯夙与公主的婚事么?又听她冷然问道:“你还不了解冯夙么?你明知他承受不了这般恩遇。如此勉强,莫非是有别的打算?”
  我惶恐至极,连声辩解道:“不,不,妙莲如何敢呢?”别的打算,那是指我的私心,为我们母女胞弟筹谋的私心啊。我无论如何也不敢让太皇太后知道。
  “你我都是为了冯家。”她的声音柔和了一声,然而那凌厉的目光,依然逼迫得我不敢卒视。她又说:“但我不允许你有私心。”
  我惶然道:“妙莲不敢。”
  她转过身,留给我一个冰凉的背脊,冷然道:“均田令,以及冯修和冯夙的事,我不预备再和你提起。只是要你记住,不要做危险的事,不要使冯家担上一点风险。”

  第七章 一时回首背西风(1)

  冯滢是在一个春寒料峭的夜里分娩的。
  我卧病,挣扎着起身。拓跋宏却按住我的手,忧心忡忡道:“妙莲,你且躺下。”声音柔和,却是不容置疑的命令。他说:“你不要担心。朕这就过去看看。”
  他匆匆离开。翠羽挨了过来,我昏沉沉倚在床栏,凄惶地唤她:“翠羽,翠羽,怎么办,怎么办?”她见我如此神色,也深为不安,劝道:“贵人,时辰尚早,您再息一息吧。小冯贵人那边,自有人照料,您不必担心。”
  我无语,只饮了些水,默默等候。日头却慢慢移上了窗阁的淡粉绫绡,晨曦映上倦意沉沉的脸,我却始终没有等来回话的宫人。
  “皇上在哪儿?他在哪儿?”我惶惶地问着,欲下床来。然而,脚一点地,便是头晕目眩,身子微微一晃,翠羽急忙奔来扶住。周围又是一阵惶惶。
  “贵人,您不要急啊!”翠羽拖着哭腔。我一惊,忙问:“小冯贵人那边怎么样了!”翠羽惊慌失措,只摇头道:“您快歇歇,喝点水,缓过气来再说……”我急火攻心,几乎是怒喊:“我问你,她那边究竟是怎样了!”
  翠羽退后一步,跪下了。我心中一震,无力地跌坐在床沿。我终究是无情之人,首先问询的,竟然是:“孩子生下来没有?”翠羽凄然道:“孩子……一生下来便死了……”
  长久以来的不祥预感,在刹那之间,得到了印证。我再问:“那么小冯贵人……”翠羽嗫嚅道:“难产,也过去了……”
  我胸中大恸。五脏六腑,仿佛被强行撕扯着,喉中即刻涌上了一股腥甜之味。这一瞬间的绝望,让我如飘零之秋叶,身子晃悠悠地向前一倾,呕一声,仿佛连心肺也要倾吐出来。黏稠的液体,猩红的颜色,猝不及防地溅在足边青砖之上。
  我的身子又往后仰去。周围大乱,惊叫声、奔跑声、呼喝声……然而,我顾不得,只是双目向上一插,沉沉睡去。
  醒转之时,纱帐外只见一个青衣剪影。我喉中轻轻出声,纱帘轻卷,那影子亦随之转身,竟是太皇太后。
  “姑妈!”我凄然唤她。再不叫她“太皇太后”,这一声家常称呼,或许可以唤来些许亲情的温暖。她面色黯然,柔和而悲悯地望着我,叹道:“妙莲,你怎么病得这么重。”
  “姑妈,冯滢……”我喉中又有了哽咽之意。她以眼神制止我,轻声道:“妙莲,你如此伤痛,我现今最不放心的就是你了。”
  我恍恍惚惚,却想起那日,冯滢的那一声“姐姐”。如今响彻心头的,只是凄凉的回声。她说:“没事。只是想好好看看姐姐罢了。”而一句,竟是永别。她声音里的绝望,以及泪眼中的诀别之意,我竟全然不觉。而我,又何曾好好看过她?
  此刻,情不自禁,向着我眼前唯一的亲人,悲泣道:“我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