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妥当了,满好进来听听戏休息休息,只是她自己又谨慎得很,不肯听我的。”
虽说是责备,但责备中的满意、得意,那是谁都听得出来的。连一直未曾说话的郑太太都道,“若是刚操办家务,那可真是能干得出奇了。今日从进门到听戏,真是处处妥当,宾主尽欢。我心里还嘀咕呢,一样都是下人,怎么我们家的就得我亲自看着操办,才把事儿做好,可嫂子家里,太夫人不说,连你都不动,也就是几个小字辈里里外外稍微一帮衬,就这样顺下来了。可见世子夫人的能耐了,杨太太真调和谐教得好女儿。”
又冲身侧道,“你一向在家也夸口能干的,今日可被比下去了吧?”
郑姑娘和母亲一样,几乎不大说话,坐在那边灰扑扑一个影子,好像很容易就被遗忘,其实细看打扮却也很精细,就是生得不好不坏,又沉默寡言,一眼看过去真的很难注意到她。此时被母亲这么一说,她展颜一笑,倒一点都没有不快,而是自然而然地道,“这个肯定,哪能和世子夫人比呢。我也就把我们家打理打理,那也都还七零八落的,要母亲给我收拾烂摊子呢。”
“你今年才十四岁,就能把家里打理起来,纵还有些疏漏,那也已经很了不起了。”太夫人却道,连国公夫人都随声附和,“就是,若还没有什么疏漏,那要我们这些老菜帮子做什么呢?干脆呀,就把天下交给你们这群娇滴滴的小姑娘了事了!”
善桐心中不禁一动——按许家的傲气来说,两位主母的说法,算是很给郑家面子了。
郑姑娘只是笑笑,却没接口,那边不知谁说了一句,“崔子秀上场啦。”众人便又都住了口,场内一下落针可闻,所有人的眼神,都调向了一水之隔的戏台子。
有了捧寿池做间隔,又有厚厚的白粉遮掩,兼且善桐心里有事,她好奇地看了几眼,又听了几句,也没听见什么裂石之声,看见什么天魔之态。心里还当自己不懂看戏,惦记着回去问问含沁这崔子秀、麒麟班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众女眷倒是都看得入神,连太夫人都不知哪里寻了一副眼镜出来,架在鼻子上望着戏台,五少夫人便示意丫头为她扶着,这个一脸喜庆的老人家不禁露出笑意,慈祥地摸了摸五少夫人的手背。
善桐此时留神望去,只见许家三个庶女,人人都看得如痴如醉,还有四少奶奶算起的几个年轻媳妇也都看得入神,倒是吴姑娘似乎有些看不上麒麟班,才看了几眼,就轻轻一翻白眼,嘴里也不知嘟囔了什么,竟是露出一脸不以为然的神色,却又很快遮掩过去了,只低头用茶,竟连看向戏台的兴趣都欠奉。
倒说说秦姑娘,虽然口中说不会听戏,但也有几分好奇地看着戏台子,显出了她没那么少年老成的一面。善桐看着她就想到善桃,倒是觉得她多了几分可爱。再一闪眼去看郑姑娘时,却见郑姑娘连人影都不见了,她心中一动,转头见桂太太也正出神地望着戏台,不禁暗自一笑,便低声和她交代了两句,自己站起身来,令一位丫头领自己去了净房。
从净房出来时,善桐左右一看,本是要找郑姑娘的,不期然却见到世子夫人站在侧门边上,也不知和谁说话,面上竟是全笑开了。和刚才那应酬式的笑比,哪个笑真心,真是一望即知。她远远看见郑姑娘站在鸳鸯厅阴面,捧寿池边上一排假山左近,她一下又有了几分踌躇——这样赶过去,倒是一定被世子夫人撞见,万一那侧门边上的人是世子,小夫妻片刻温存被外人看见,那倒真不大好的。
那丫鬟没她眼利,还要带她回捧寿池去,善桐笑道,“我在外头站一站,你不着急,就在这等我吧。”
正这样说时,世子夫人被门外那人一拽,一下就出了侧门,善桐心里感慨了一句,‘真是恩爱情浓,到底是从小看上的’,倒是得了机会,快步赶到了郑姑娘身边,笑着问她,“怎么在这里站着?太阳大呢,虽然站在背阴处,可也有暑气。”
郑姑娘抬头见到是她,忙也笑了,她年纪不大,这样笑起来,一排贝齿一闪一闪的,倒显得有几分天真,因就指着池子说,“我就是好奇呢,这种花园里的水,一般都是死水,就只有小萃锦,每来都觉得池子里的水清亮亮的,不知是从哪里引来,又是怎么换水的。”
她这么一说,善桐也觉得有意思,她也有心和郑姑娘搭话,便蹲身下来细看,看了一会也看出心得,指着一条石板叫郑姑娘瞧,“说是死水,其实应该还是活水。你看这石板上的孔洞。”
郑姑娘忙道,“嫂子小心裙子。”
她一撩裙子,自己蹲下来为善桐拎起裙边,不使带泥,这才和善桐细细地研究起那出水口来。看得也很仔细,一时没有做声,善桐正欲说话时,忽然听见有人低声笑道,“怎么现在半路出来?不怕老人家一时见不到你,又问起来?”
又有另一人道,“老不死的哪里记得我,我说在那边楼上招待次一等太太奶奶们看戏,都出来好久了,只不见你!”
善桐这才发觉,自己和郑姑娘两个人都蹲下来了,倒是被几块假山大石无意间掩去了身形。恐怕来人从另一个方向绕过来,真是看不见他们两人。她一下有点傻眼了,回看郑姑娘时,见郑姑娘也瞪大眼睛,显出惊讶,便知道自己猜得不错——真是吃酒都能吃出麻烦来,才这一蹲,居然蹲得进退两难,现在起来吧,这两人尴尬了,现在不起来一会万一被发现,那就更是尴尬上叠了尴尬了。
正这样为难时,头顶隔了一重假山,忽然传来衣裙擦动,又有女子喘息之声,善桐简直几欲崩溃,她是猜也猜不出那两人都在做什么,还好过了一会,又有一人道,“这里人来人往的,不大好!还是说说话算了。”
另一人喘息声还没定呢,声音分外低哑,还很哀怨——最重要两人都是女声,听得善桐是一阵阵起鸡皮疙瘩。“都几个月没见你了……也好!说说话就说说话!”
两人的声音便低下去了,善桐虽觉得两道声音都有些耳熟,可又想不起来,也无心细听,她脚都蹲得麻了,左右一看,又实在是没有出路。倒是郑姑娘听得仔细,双眼闪闪发亮,显然是听出来了至少一人的身份,善桐见她没有起身偷看的意思,便也不去管她。过了一会,似乎是情话说完了,嗓音低沉些的那人的调子又变得有点哀怨了。“对了,这件事也不知你们知道不知道,便先说给你听听,你回头告诉他,他也就觉得我这个朋友交得值得了。”
“他心里其实也多少有数的,我在他跟前可不说你。”另一人便嗔道,却也难免好奇。“什么事啊,你倒是说,别吊着我。”
“头顶长角的那一位,揣崽子了。”粗哑声音便道,“因忌讳另一家亲戚,便没找他,也就是半个多月前得的准信。”
“竟还有这事?”另一人显然也很吃惊,她顿了顿又说,“算了,这事和我们没关,你也别乱传了,才多久的事,没准坐不稳也是难说的。咱们就只看戏吧!”
正说着,远处又有人声来,便听得山石外头两人忙从另一方向也走远了。善桐蹲在地上,还有些头晕目眩呢,过了一会才慢慢站起身来,和郑姑娘对视了一眼,两人都没有说话——今日这事,实在是透了蹊跷。
233、巧合
虽然很想知道这对话的两人究竟是谁,看郑姑娘的神色;她也明显是听出来是谁了。可善桐自然不会去问;郑姑娘也就不提;她静了静;突然有几分不好意思地冲善桐一笑;倒是把错揽到了自己身上,“都是我不好!就因为不耐烦听戏,出来这么一站;引得嫂子过来和我说话,倒是闹了这么一场麻烦出来。”
这就看出来郑姑娘会做人、会说话了,换作是别个心眼小些的姑娘;现在恐怕还不知怎么埋怨善桐引她蹲身惹来麻烦呢。善桐忙道;“这谁能想得到呢?”
她就拉着郑姑娘绕出了假山后头,又换了个话题,权当刚才的事没发生过。“我就是奇怪,先听伯母说你真不爱听戏,这不爱读书的姑娘家多,不爱听戏的姑娘家,似乎始终还是少了点啊。”
郑姑娘也就似乎把刚才的几句对话给抛到了九霄云外去,抿着嘴一笑,“我们姐妹几个从小就不爱什么听戏呀、听书的,都觉得戏里故事太没意思,你说这人和人来往起来,哪有和戏台上一样,真的忠奸就那么分明了?这故事没意思,可不就觉得唱腔也没意思了,因此都不大听的。于翘她们迷崔子秀,我只觉得好笑,也就长得好些,谁知道私底下是个怎样的人呢。”
到底年轻,说完了才觉得交浅言深,郑姑娘又捂着嘴羞涩地笑了。善桐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想到许家那几个姑娘,再对比秦姑娘、吴姑娘、石姑娘,倒觉得比较起来,还是郑姑娘为人最耐得住咀嚼,就是有所疏忽,实在也是年纪还小,难免的事。
不过,亲事成不成,三分看人,七分还是要看两家的家长。她也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和郑姑娘谈起了京城的天气,又说起西北气候来。两个人说笑着回了鸳鸯厅,桂太太还故意说,“出去这么久?”
“屋里有些气闷。”善桐说了一句,见桂太太拈了一块凉糕要往嘴里送,忍不住就劝道,“您自从到了京城,一吃这个就闹积食,前几天吃了两块糕,晚饭都没吃,现在又馋嘴,还是放下吧。”
此时一曲方罢,正是过场,郑太太听见了,不免向桂太太笑道,“您也真是没架子,和侄媳妇相处得可如同亲母女一般,说起话来没有一点隔阂。侄媳妇还管到婶婶头上来,可是稀奇。”
其实这么一说,倒是体现善桐的关心,不算什么大事。没想到几个女眷都点头附和。善桐已知道这其实说的是桂太太下牛夫人面子的事——她忽然想到牛夫人虽然在宴会上也露了一面,但席终便辞去了,未曾留下来看戏。心中对许、牛两家关系,多少也有了数。一边就听桂太太回道,“唉,我这个人什么都有,就是没什么架子,又爱疼人,自己没女儿,看到她这么白白嫩嫩如花似玉的,可不就当女儿疼了?她也懂事,不枉费我疼她。”
为了给自己说宗妇添点助力,桂太太连这话都说出来了,善桐不禁一阵肉紧,又很好笑,只好憋着笑撒娇,“您要是嫌我管的宽,那我以后就不管您了。”
桂太太忙道,“哎,可别不管!”
正说着,众人都是一阵笑。那边五少夫人笑着问吴小姐,“怎么样,麒麟班的戏也还入得了眼吧?”
吴小姐还没说话呢,太夫人已道,“好啦,又开场了,大家听戏吧。”
大家自然都不说话了,吴姑娘微微一撇嘴,虽没说话,可言下之意不问可知,几个年轻的少夫人、少奶奶,又互相打眼色,各自抿着嘴笑。善桐倒看得一头雾水的,一时世子夫人又进来,和大家问过好了,又上那边楼里去应酬别人。善桐才知道许家还有一批亲戚朋友是在别处看戏的,由另两位少夫人作陪云云。她也只来得及和世子夫人微微点头致意,没说几句话,世子夫人就出去了。
一时看戏至晚,许家又一定留着要用晚饭,众人都道,“已是迟了,该回去了。”
便一道出来,阁老太太又冲善桐招手道,“得了空就上门来坐,我可不是和你虚客气。”
善桐忙亦应酬一番,于是各自上轿回家,善桐一路琢磨孙夫人那句话,又想到自己和郑姑娘一道听的那几句对话,越想越觉得回味无穷、耐人寻味。回了家,因含沁还没回来,桂太太又和她商量,“这几位姑娘,现在咱们也都看过了,你觉得谁好?”
这善桐倒也是想过的,此时桂太太见问,她便道,“要说生得美,那肯定是吴姑娘……”
“这一位我们高攀不起,”桂太太摆了摆手。“我也看不上她,太娇弱了,合该就在温室里养着,到了西北,没几年就该开败啦。”
善桐又道,“那就是郑姑娘我觉得顶好的,家里虽然没有实职,可怎么说都是皇上的心腹,我们不就是少个在皇上跟前说话管用的,帮着说几句话吗?也不求他们家多兴旺发达,关键时刻能说上一两句话就行了。再说,您看许家太夫人,多么眼高于顶的,对郑夫人都另眼相看,可见即使在皇亲国戚里,他们家也是极有面子的。”
还有一句话她没说出口:郑家的消息肯定是很灵通的,那两个人说的那几句话,用词如此隐晦,她压根儿没怎么听懂,郑姑娘却是一听就明白,要和郑家结了儿女亲戚,对京师局势,桂家就不会再像现在这样,雾里看花、似懂非懂了。
桂太太眉头一皱,有点吃惊了,“啊?你看中她?我倒是觉得秦姑娘好……”
秦家的圣眷,自然也是不用说的,秦姑娘为人方正,的确也压得住场子,虽然长相上差了一点,但是娶妻娶贤嘛。桂太太看中她,也不算是没有道理。善桐叹了一口气,恳切地道,“婶婶,我就这么说吧,家里大嫂和三嫂是什么性子,你也是清楚的。现在大哥去了前线,您是看不着大嫂了,妯娌也就不相争了。可难道您这一辈子就不想再让大哥回西安城了?总归他是您的长子……”
桂太太神色阴沉下来,沉思了片刻,才长长地叹了口气,“倒是我想得浅了!这个宗妇,不但要压得住场子,还得要抹得匀糨糊!”
可到底还是意难平,“秦家和郑家比起来,势力还是强得远了。”
又说,“论交际,两个都不如石姑娘,这两个也都没有石姑娘生得好看。且结亲的心思,也不比石家热切。”
亲事这种事,是不可能有一个正确的选择的,秦家、郑家、石家都算良配,也都能给桂家一定程度的帮助。只看桂家怎么选,人家怎么选罢了。善桐便提醒桂太太,“您不是也把亲事的言语写了一封信,让老文带回去了?说来再过几天,他应当也回来了,到时候看看叔叔怎么说,也是好的。”
桂太太点了点头,望了她一眼,忽然感慨道,“真是没缘分,不然要娶了七姑娘回来,现在家里早就安宁和乐了。你看许家,多么暗潮汹涌的局面,她安抚得多漂亮?那么大一件事自己就操办下来,还让人挑不出一点错!只可惜……只可惜她五姐没福气!可见这人世间的高位,也不是人人都有能耐坐得稳的,坐得越高,要受的明刀暗箭也就越多——唉!”
说来说去,还是不离军火心事,其实善桐又何尝不是如此?有时候抱着大妞妞,想到或者有一天桂家也许身败名裂,自己还好,反正跟着含沁,大不了死也死一块了,到时候大妞妞该怎么办?一想到这里,真是连心都要碎了。可此事又分明不能一时半会有个结果,心里越是急,面上就越不能让人看出痕迹来,因此听桂太太这一说,她也不禁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两人对视了一眼,倒是桂太太先伸出手来,紧紧地捏了捏善桐的手,低声道,“没事了,去歇着吧!等含沁回来,你也和他商量商量,别的事我们明天再说。”
自从两人到了京城之后,或许是因为西北的恩怨,毕竟是千里之外的事了。这事实上的婆媳两人,感情上倒是亲近了不少,善桐看桂太太眼角日渐深刻的皱纹,隐隐露出的疲倦,一时间不知哪里来的柔情和勇气,忽然站起身来轻轻地抱了抱她,拍了拍桂太太的脊背,却又觉得自己过分忘情,不禁尴尬地退了一步,忙道,“婶婶也早点休息吧!”
说着便回身出了屋子,自己想到桂太太诸多可恶的地方,又觉得自己真没立场,实在是太心软了。可一时间又想到她种种为难处,也不免为她叹一口气。
#
她这一阵子忙,没能怎么和大妞妞见面,大妞妞很是依恋母亲,在她屋子里足足玩了一个时辰,睡着了还要揪着她的衣袖,善桐在她肥嘟嘟的小脸蛋上亲了又亲,又等了许久,夜都深了也没见含沁回来,只得带着女儿睡了,没想到第二天早上起来,含沁居然在窗前炕上和衣睡得香,善桐本来不想吵他,可她一动,大妞妞就大哭起来,含沁也被闹醒了,揉着眼道,“怎么哭了?”
善桐有几分手忙脚乱的,忙命人去喊养娘,又让人端尿壶来给大妞妞把尿,一边道,“怕是饿了,昨晚睡的沉,夜里一道奶都没吃。”
等养娘来把大妞妞抱出去吃奶吃饭了,含沁一边揉着眼睛,一边也就下炕上床来,拉着善桐,“再陪我睡一会。”
他在外辛苦,善桐哪忍心说不?只好又和他躺回床上去,命人和桂太太说了,请她先行用饭,自己饿着肚子被含沁抱在怀里,渐渐也困起来,倒睡了个回笼觉,睁眼时含沁反倒已经起来,指着她笑道,“懒婆娘,日上三竿了还不起来。”
善桐白了他一眼,自己起身洗漱过了,这才和含沁谈起来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