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第1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讲到三千年前的世界,不仅仅是印度,中国也不例外。看看世界历史,全世界其他的国家民族很少例外,都是保守的,而没有开放。思想保守,言行保守,生活习惯保守,所以佛在那一种生活状况之下,制定了许多的仪规,适合于那个时代人需求。到今天二十世纪,再过个十年就二十一世纪,这个世纪的人,全世界的人都是民主自由开放,不再保守了,这是时代的潮流,没有办法阻止的,那么小乘这些戒律不适合于这个时代。我们过去讲过法华经,虽然没有讲全文,讲过大意。我记得好像六十次讲完了,不晓得现在这边还有没有这个录音带,佛在法华经上就讲了,也是等于预言,在二十世纪这个时代,要弘扬大乘;换句话说,弘扬小乘的这个时代已经过去了,要弘扬大乘。大乘跟小乘不一样在什么地方?大乘是开放的,大乘是自由的,大乘是民主的,符合自由、民主、开放的时代潮流。所以大乘法会被这个时代大众所欢迎,愿意接受。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否则的话,不适合潮流的佛法,大家不能接受,障碍佛法流通,反而引起社会对佛法严重的误会,错误的评估,这就有障碍了。西方极乐世界是开放、民主、自由的世界,华严、法华都是开放自由的大乘思想。所以他们修学的方式,跟小乘人迥然不同。这个小乘人绝对禁止歌舞的,也不准去观听的,看个戏、跳舞绝对不许可,听唱歌也不可以的,大乘修行载歌载舞,不相同的,完全不一样。我们在华严法会确实看到的,西方极乐世界也是如此,那么这些全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佛问与会大众,你们见到了没有?

  “慈氏白言。如佛所说。一一皆见。”

  统统见到了,凡是佛在经上所说的,本经所讲的,弥陀经上讲的,观无量寿佛经上说的,大家统统都看到了。所看到的状况跟佛所说的一模一样,佛确确实实没有说假话,确确实实证实佛在金刚经上讲的,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真就是不假,实就不虚。如语者,如是恰如其分,没有添一点,也没有减一点。说得刚刚好,是什么样子,就说什么样,不妄语,也不诳语啊,真的证明这是佛给慈氏菩萨跟阿难尊者一问一答,确实把我们的疑问都断掉了。可是,还有一桩稀奇的事情,怕的是阿难弥勒没看清楚,佛又特别提醒他一下。

  “佛告弥勒。彼国人民有胎生者。汝复见不。”


  这要不提,恐怕他们两个人,看到花花世界,这么快乐无比,这一点小事情,漏掉了没看清楚,特别提醒他们,西方世界还有胎生的,你们看到没有?其实这个胎生,不是真正的胎生,后面经文上统统都说到。为什么说胎生呢?胎生有苦。西方世界统统是化生的。胎生苦啊!这一类人,虽然也是化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他不自在,不自在就苦了;所以苦就把他比喻作胎生,而不是真正的胎生。所以讲住胎者,不是讲胎生,是讲住胎的,西方极乐世界有住胎的。世尊在这里举个例子,我们再看底下弥勒菩萨所见到的状况。

  “弥勒白言。世尊。我见极乐世界人住胎者。如夜摩天。处于宫殿。”

  这是佛一提醒,他看到了,看到有一类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不自在,什么地方不自在呢?没有听到佛说法,没有看到佛菩萨。好像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被幽禁在禁闭室里头一样,不自由。果然看到有这么一类的人,这种人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也算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一员。可是他虽然不见佛,不闻法,他除这个之外,他生活享受的快乐,‘如夜摩天,处于宫殿’。夜摩天是欲界的第三层天。我们中国人,喜欢拜天公,台湾习俗逢年过节拜天公,天公是谁呢?天公是忉利天主,夜摩天比忉利天还要高一级。换句话说,西方极乐世界的边地住胎,他们生活享受就跟夜摩天一样,实在讲,也是快乐无比啊!苦在哪里呢?没见佛,没见菩萨没有听到佛法,除这个之外,没有别的苦。这种情形在西方极乐世界,他们感受就苦得不得了了,这一天没听佛法还得了啊!日子不好过,在他们感受,这就是很大的苦恼了。

  “又见众生。于莲华内结跏趺坐。自然化生。”


  这个事佛没有问,弥勒菩萨给我们说出,一般正常往生的,这个就是指九品往生的。九品往生的人,生到那边统统是莲华化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是在莲华里面盘腿打坐,这样一个姿势,跟普通佛的坐相一样,都是这样往生的,而且是自然化生。这个地方我们特别要注意,莲华自然化生。从上上品到下下品,统统是莲华自然化生,因此西方极乐世界称为极乐,我们这个世间苦的也太多了。佛给我们讲的八苦,生老病死。生怎么苦呢?我们神识来投胎的时候,诸位要知道没有投胎的时候,在佛法的名词叫神识,我们中国人称它作灵魂,佛家叫它作神识。神识说得很正确,灵魂是不正确的。如果它灵,它要是真的灵,它为什么到贫穷人家去投胎呢?过苦日子呢?如果真的灵,哪一家富贵的,到那一家去投胎,那生下来不就享福吗?可见他投胎自己作不了主,自己不能选择,这就不灵啊。孔老夫子讲的话,比我们世间人讲的话就高明了。孔老夫子不称作灵魂,他在易经里面讲游魂,这个说得很有道理。他的速度很大,称游魂很正确,也是迷魂,迷惑颠倒。一投胎那一天,在母亲肚子里面十个月,十个月他在母亲肚子里就等于被人关起来,他不能动,不能到处跑,这个时候,他的感受是苦不堪言。自由自在的,忽然间被关到监牢里面去,动都不能动,不但不能动,佛在经上形容,母亲的情绪影响他的苦乐。母亲心里一不高兴,他马上受影响,他就非常痛苦。母亲一发脾气更不得了,母亲饮一杯冰水,他就像在寒冰地狱,喝杯热茶,他就在八热地狱,所以这十个月,佛在经上形容的─胎狱。在母亲肚子里十个月等于堕地狱,他在里面感觉那个时间很长很长,日子太苦了,度日如年,这是胎生之苦啊!但是我们把这个经过都忘得干干净净,哪一个人没有经过这个苦呢?现在都记不起来,都忘掉了。想想佛所讲的道理,能够细细地体会,真苦,一点都不假。所以这个小孩一生出来,出生的时候,皮肉接触外面的空气,接触外面境界,佛在经上形容,就像那个针,许许多多的针刺到身上一样的痛;所以一生出来就哭,就大哭,苦了才哭,痛苦忍不了在哭啊!快乐就会笑,你看有哪一个小孩生下来笑咪咪的?你有没有看到过?生下来太痛苦了。小孩刚刚生下来那几天,我们喜欢去玩他,就摸他一摸,一摸就是一把针刺身上,哭啊!痛哭啊!到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胎生,都是莲华化生,所以生苦没有。西方极乐世界这个生,不是说生到那里是一个小孩,很小慢慢长大,不是的,你要这样想法就错了。西方世界一生,他那个相貌跟佛、跟阿弥陀佛一样,个子高矮、肥胖都跟阿弥陀佛的标准相同。所以他没有长成,因此,他没有衰老,他不会生病,生老病死,在西方世界统统没有。我们这个世间必需要经历的,谁都逃不掉的,西方极乐世界人没有。这四种人人逃不掉的苦,西方世界没有;除这个之外,我们这个世间有求不得苦,不能称心如意。西方极乐世界有求必应,没有求不得苦,心里才动念头,想什么?那东西都在现前;不要了,不要就没有了,也不必去收拾,也不会有垃圾,也没有污染,没有求不得苦。西方世界个个人都心清净,都是修净行,没有冤家债主,没有怨憎会苦。所以三苦、八苦我们这个世界统统具足,在西方世界找不到。这是讲莲华化生,即使生在边地,刚才讲也没有三苦、八苦。他们的苦就是见不到佛,听不到佛说法,除这个之外,他什么苦也没有,没有一样不自在,没有一样不称心。这样圆满究竟、美好的世界,我们听了想不想去呢?如果说我们想去,还去不成,那是你不懂理论,不懂方法。如果你要把这个里面道理搞清楚了,方法也明了了,依照这个理论方法去修学,没有一个人不能去;所以古德给我们讲这个法门是叫修万人去,一个也不会漏掉,就看看我们是不是真的想去。真不真说个实在话,自己都不晓得,我们自己到底是真想,还是假想,自己不知道,为什么不知道呢?迷惑,业障,所以自己都不知道。几时我们的迷惑破了,业障轻了,自己就晓得。真正想去的人,他的思想、见解、行持就不一样了,跟从前一定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他会认真的,一心一意去念佛,那就是正确的。凡是对这个世间,无论在哪一方面,还有一丝亳的执着,还有一丝亳的留恋,还有一丝亳放不下,这就是障碍,这就不是真想去。真想去的人是统统放下,一丝亳的障碍都没有。所以真假是从这个地方辨别,在还没有往生之前,我们这个身体还在这个世界,还与社会大众在一块生活,这个时候的态度,决定是随缘而不攀缘。为什么呢?随缘心行清净,攀缘就不清净。换句话说,无论是对人、对事、对物,顺境、逆境,始终保持着净行,这就是一个真正发愿求生净土的人,所以他跟一般人不相同。他跟他没有发心之前,也不相同。我们今天不必看人,回光返照,看看自己,自己到底是真修,还是在假修,这个很重要。未后这一段,弥勒菩萨有了疑问了,看到这个情形就怀疑了。

  “何因缘故。彼国人民。有胎生者。有化生者。”

  到底是为了什么缘故?有九品往生的,这就是一般化生。还有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住胎的,也就是他不能见佛,不能闻法的,这到底是什么缘故?弥勒菩萨在此地提出问题,释迦牟尼佛在底下这一段经文,为大众解答。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第一0一卷 (二次宣讲) 档名:B2…5…101

  “边地疑城第四十”这一品经里面,世尊要为弥勒菩萨解答,他见到西方世界,有人住胎者,为什么会有胎生?弥勒菩萨之问,跟释迦牟尼佛的答覆,‘胎’这个字是形容词,不是真的。因为这一类往生的人,他对于净土法门的‘事’或是‘理’,他有疑惑。当然这个疑惑不是很重,很重的疑惑怎么能往生呢?轻微的疑惑,虽往生也产生了障碍。障碍,就是不能够到达西方世界就见佛闻法,所以把它比喻说‘胎’,是这个意思。如果就实际的状况来说,这些人还是莲华化生,绝对没有胎生这个事实。我们就底下这段经文来说明,为什么会有这个障碍?当然,这里最重要的意思,是叫我们反省,我们本身有没有这些疑惑。如果有这些疑惑,将来往生,还是会有这个障碍。虽有障碍,也不怕,因为他障碍是有期限的,他不是无限期的障碍。所以,边地疑城往生也是非常殊胜的,也很了不起。请看经文:“佛告慈氏。若有众生。以疑惑心。修诸功德。愿生彼国。”

  这个一开端,就把这个问题给我们解答了,这是疑惑心。那这个心,实在是指不是纯信,不能说他不信。他不信,他怎么会念佛?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必须要具备三个条件:信、愿、行。三个条件缺少一个都不能往生。换一句话说,生到边地这些人,他们信、愿、行这三个条件都比我们要殊胜,我们这三个条件恐怕还不如他呢!因为不纯,才有疑惑,假如真的不信,他就不会念佛了。这个地方讲‘修诸功德’,这个功德就是信、愿、行,他怎么可能去修呢?‘愿生彼国’,可见得他这里还有愿,这个是怀疑,佛常讲的法门叫‘二力’法门,绝对不是不信西方,他真的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再往下看:

  “不了佛智。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于此诸智。疑惑不信。犹信罪福。修习善本。愿生其国。”

  这是第一类往生边地疑城的业因,他们造作这个因缘。他对于如来果地上的智慧不了解。没有真正的了解,有疑不了解,不疑就没事。所以实在说,这是那一类的人呢?用现代的话来讲,是知识份子。怀疑嘛!这个怀疑是决定免不了的。为什么呢?如来果地上究竟智慧谁能搞清楚啊!等觉菩萨也没搞清楚啊!可是,人家善根深厚,对于佛完全敬仰,所以仰信而没有怀疑。有一类知识份子,对于经典上讲佛的智慧,他怀疑。譬如佛家常讲的,赞佛万德万能,圆满的大智万德万能。不但一般知识份子听了这个话不相信:‘这个话是对佛恭敬赞叹的话,不是真的,佛也有所不能哪!’他说得振振有词,说得也很有道理。这样的人如果念佛往生,就会生到边地疑城,他不知道佛的能力是究竟圆满的。即使教下的一些大德们,他们对经典这些话,也有不能接受的。这是出家的大法师,古今都有,何况一般人,这是第一类。

  ‘不了佛智’,这一句是总说,就是如来果地上究竟圆满的智慧。下面为我们开出来,开出来这四句就是四智:‘不思议智’。是‘成所作智’,佛有大智,能成就一切圆满的誓愿。这也就是我们常讲的万能的,无所不能,这个成所作智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无所不能。世出世间一切法中没有一样佛不会的、佛做不到的。第二句‘不可称智’,这就是‘妙观察智’。这种智慧就是无所不知,前面一句是无所不能,这是无所不知。世出世间一切法,过去、现在、未来,完全没有障碍。这个才叫究竟圆满的智慧啊!‘大乘广智’,这就是唯识里面所讲的‘平等性智’。佛知道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都是平等的,没有一丝毫的差别,无二无别,全都是从自性流露出来的。末后一句‘无等无伦。最上胜智’。这个智慧没有跟他相等的,伦是同类,没有跟他同类的,是至高无上究竟圆满的智慧,唯识经论里称为‘大圆镜智’。这个四种智慧确实有许许多多知识份子疑惑。反而善根深厚的老公公、老婆婆他们不疑惑。不疑惑的人得力于善根深厚,他们一听说佛菩萨说的,就完全接受,完全肯定,不会起一念疑情。唯独知识份子,自以为聪明,才有这些疑惑,这是对佛的智慧德能怀疑。但是,他还相信西方,还相信极乐世界,也相信经典里面所说的,念佛可以往生;所以,他也具足了信、愿、行这个三资粮。念佛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这一点点疑情障碍了他,所以底下讲这是‘疑惑不信’。但是,他相信罪福。什么是罪呢?在娑婆世界六道轮回是罪。什么是福呢?往生西方世界不退成佛是福。他还相信这个,因此,他能‘修习善本’,这个善本就是本宗里面所讲的正助双修。正修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或者祖师在弥陀经里面教给我们的,一心称念,相续不断,这是正修。助修,是断恶修善。自己过去所造的恶业,现前的恶业,一定要知道。不知道,怎么忏悔呢?没法子忏悔啊!一定要晓得自己所造作的恶业,怎么知道呢?一定要读经,一定要持戒。印光大师将感应篇、阴骘文、了凡四训传授给我们,教我们把这些书当做戒律。每一天看一遍,对照对照自己身、口、意三业。于是,自己的恶业就被检查出来了,被发现找出来了,找出来之后,要把它改掉,要认真去改,彻底去改,丝毫都不能留。原因在什么地方呢?西方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聚会之处啊!带业往生,古今大德都告诉我们,是带旧业不是带现前造的业;换句话说,是带着罪业的‘种子’,不能带现行。现在造作的,这个不行。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千万不能把经典祖师的意思错会了:‘带业往生,可以造业没关系,天天造业将来还能往生’,这个观念就错了。把佛祖的意思解错了。佛祖的意思,这一个法门跟其他法门不一样,其法门必须要罪业消除,也就是这个业障要真正断掉,才能证果。小乘初果就要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你要断不掉,你就证不了初果。然后再将三界、九地、八十一品思惑断尽,才能证阿罗汉果。见思烦恼要不是断得干干净净,你就不能成阿罗汉,你也就不能出三界。这个是佛法修行证果最低的限度。净宗法门不需要断惑,烦恼不需要断,这就讲带业往生,不断怎么办?带着去,这就方便了。所以,净宗讲的是伏烦恼,虽没有断,你要能够伏得住,这伏不住不行啊!伏不住不能成功。所以说要有能力把烦恼伏住,这个才行。烦恼伏不住,伏不住就常常会起现行,烦恼会常常跑出来,这个不行。因此,这个正助双修就非常重要,这个正修就是正念,正念着重在念佛三昧,也就是我们讲的,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那么,我们都知道我们念佛很勤奋,为什么功夫成片也没得到?毛病出在那里呢?出在这个烦恼时时刻刻起现行,扰乱了正念;换句话说,念佛的功夫不得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