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02a老子本义(灵井冲虚子)-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我不知它源自哪里,似乎应该是天帝的祖先。 据:《第六章》“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为天地母”。   
  【朴道曰】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zhàn)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 
  以运动的观念来看待道,道是永远不会停息运动的,即,道是永动的。   
  渊呵!似万物之宗。 
  漆黑的“渊”可以看做是万物的背景和来源。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这是在心中以“挫、解、和、同”的办法对万物进行种种处理。   
  湛(zhàn)呵!似或存。 
  万物经在心中的“挫、解、和、同”的运作之后剩下了一种“湛”的景象,是一种“似或存”的景象,其实也就是一无所有的“渊”的景象。   
  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这种“渊”的景象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情形,其因一无所有,所以也没办法说它是个什么东西,然而,其却是可以产生一切和处理一切所必需的一种工作平台。宇宙就可以从这种情形中一个一个元素地慢慢出现,即得到重构或再生。   
  【白鹤飞曰】 
  (四)   
  道冲,而用之又弗盈也。 
  渊呵,似万物之宗。 
  锉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也,象帝之先。   
  【注释】   
  ①冲:空虚。 
  ②又弗盈:弗,不。盈,满,引申为尽。 
  ③渊:深远。 
  ④宗:祖宗。 
  ⑤锉其锐:锉,消磨。锉其锐:消磨掉它的锋锐。 
  ⑥解其纷:解除纷扰。 
  ⑦和其光:调和、隐蔽光芒。 
  ⑧同其尘:混同于尘埃。 
  ⑨湛:沉没,引申为隐约。似或存:似乎存在。   
  【译文】   
  道空虚无形,而作用又是无尽的。 
  深远啊,像是万物的祖宗。 
  消除锋锐,没有纷扰,隐蔽光芒,混同尘埃。 
  无影无踪啊又好像影影绰绰地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儿子,好像是天帝的祖先。   
  【阐述】   
  圣人与道相合,对道的认识无碍。在老子眼里,道是可见的,是真实的客观存在。道产生宇宙万物,因此道是物质,一切都是物质,而没有非物质。因此,老子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有许多人认为老子是唯心论,是因为常人没有老子的本领而看不见道,而科学又没有发展到证实道的客观存在的程度。   
  道冲,而用之又弗盈也。”道空虚无形,而作用又是无尽的。道空虚无形,是老子站在常人角度来说的。对常人来说,道是空的,是虚的,是无形的。道,常人看不见往往认为无,感受不到其作用往往觉得无用。道,对于老子来说是满的、是实的、是有形的,是真实的实存体,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虚态物质。老子真切地看见了道自然会认为有,明了道的作用当然会认为是无尽的。不仅如此,老子对道的特征、品性、规律都一清二楚。这是一种境界,只有达到了老子的境界,才能准确地认识道,才会实实在在地感受到道的伟大作用。   
  “渊呵,似万物之宗。”深远啊,像是万物的祖宗。道之深远,深不可测,远不可量,是万物化生之母,是产生万物的祖宗。“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四十二)道产生元气,元气产生阴阳,阴阳相合生成时间,阴阳与时间产生万物。道生万物经历了漫长岁月,老子尽管是用超常视觉功能观察,都感到非常深,感到非常远,像是万物的祖宗。这里所说的像,是诗化语言,其实说的就是万物的祖宗,是万物的根源。   
  “锉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消除锋锐,没有纷扰,隐蔽光芒,混同尘埃。一曰柔。没有锐气,其柔似水。道是没有锋锐的,其锋锐就像被打磨消除掉了的,因此是圆浑的,没有丝毫的锐气,没有锐气就柔,而且非常柔,好像水一样。二曰静。没有纷扰,静若处子。道是混沌的,没有一点点的纷乱与纷扰,其纷乱与纷扰好像都化解了,没有纷乱与纷扰就静,就像处女一样安静。三曰和。有光不显,和于万物。道是光明无量的,所有宇宙中的光都来自于道,但是道的光是隐含的,仅发出淡淡的浅灰色的光,而且就连这淡淡的浅灰色的光都隐含于万物之中。四曰凡。混同尘埃,平凡无奇。道生万物,但从没认为了不起,从不以主宰自居,而就像灰尘一样,那样平凡。   
  “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也,象帝之先。”无影无踪啊又好像影影绰绰地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谁的儿子,好像是天帝的祖先。湛呵,就是无形无踪啊。似或存,又好像影影绰绰地存在着。这是用诗的语言,对道的柔静和凡特征的概括描述。正因为道的柔静和凡,才有无影无踪的比喻,才有了影影绰绰的比方。其实,道并非无影无踪而是真实地存在着,存在于宇宙万物之中。道是谁的儿子呢?谁的儿子也不是,它就是它自己,自本自根,自在永存,是万物之始,是万物之母。天帝又是谁呢?天帝,是最早修道而与道相合的最高的圣人。道先天地生,当然是天帝的祖先,而天帝当然是道的子孙。   
  道,是至高无上的,是宇宙的最高法则。                    
《老子本义》第五章 
  原 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龠(yuè)乎?虚而不屈(jué),动而愈出。多闻速穷,不若守于冲。   
  译 文   
  天地不居仁爱之心,以万物为草扎之狗;圣人不求仁爱之心,视百姓为草扎之狗(即不加‘人为’干涉,任其自然生长,故圣人恒虚其心也)。天地之间,不正像风箱吗?正是由于它虚空无尽,所以鼓动它才会生出更多的风来。因此,追求“才智”(即博学多智)往往只会加速困窘,倒不如去保守住内心的虚空。   
  冲虚子简析:天地、圣人的伟大,在于祂不偏爱于一物,在于祂虚怀若谷,所以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世人的鄙陋,在于他“爱”的偏狭,在于他已有的伪“智”,所以才会捉襟见肘、窘迫困顿。世人尽情享受着“智”带来的浮华,却要因“妄为”(‘智’多则妄为)而付出惨重的代价。如此说来,“智”,才真是人类割舍不了的“痛”啊!   
  注 释   
  1·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圣人不求仁爱之心,以百姓为草扎之狗。 刍狗:用草扎成的狗,古代专用于祭祀之中,祭祀完毕,就把它扔掉或烧掉,比喻轻贱无用的东西,以此为喻说明任其自然生长。 据:《第十八章》“大道废,案有仁义”,《第三十八章》“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圣人守“道”有“德”,故无仁(因‘仁’属于‘人为’而不‘自然’也);《第二章》“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   
  2·橐龠:古代冶炼时为炉火鼓风用的助燃器具—袋囊和送风管,是古代的风箱。   
  3·屈:竭,尽。   
  4·多闻速穷,不若守于冲:追求“才智”往往只会加速困窘,倒不如去保守住内心的虚空。多闻:指增加知识、经验,即追求“才智”;“智”多则“妄为”,“妄为”则凶,故“穷”也。参阅《第十八章》“智慧出,案有太伪”;《第十六章》“不知常,妄。妄作,凶”。 速:原文“数”,通假字,加速。 穷:困窘。 冲:空虚。 据:《第二十章》“绝学无尤”;《第二十三章》“少则得,多则惑”;《第三十八章》“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始也”;《第四十七章》“其出也弥远,其知弥少”;《第六十八章》“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第七十三章》“知不智,尚矣!不知不智,病矣”;《第三章》“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智、无欲也”。   
  【白鹤飞曰】   
  天地不仁吗?   
  (五)   
  通行本: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帛书本: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猷橐籥与? 
  虚而不淈,动而愈出。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此段,在“天地之间”句前,所有版本均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统观《老子》全书,此意非老子之意。   
  老子说:“夫天道无亲,恒予善人。”(八十一)天道对万物是没有亲疏之分的,永远支持善良的人。   
  老子又说:“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物无弃材,是谓袭明。”(二十七)因此圣人永远善于救助人,而没有抛弃人,没有抛弃万物中有用的东西,这就叫高层次的聪明。   
  由此可见,“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为后人所加,应删去。   
  应为:   
  天地之间,其猷橐籥与? 
  虚而不淈,动而愈出。 
  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1。 关于“天地不仁”的问题   
  首先,来看老子对于仁的论述: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三十八)所以失去了道才讲德,失去了德才讲仁,失去了仁才讲义,失去了义才讲礼。   
  再来看老子对于天地的说法: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天地生存很长久。”(七)天地为什么能长久,因为它们不是为了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够长久。   
  把两者联系起来看,“天地不仁”句,不符合老子的本意,是后来儒家之人加的话,非老子原文。   
  2。 关于“圣人不仁”的问题   
  圣人,在老子五千言中占有大量的篇幅。   
  圣人,是与道相合之人,是道通过人显现于世的途径,是大道行世的代表人物。如果说《老子》主要是阐述道、德、修道、行道的话,那么圣人所为就是行道。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二十一)大德的样子,只随从道。大德之人即圣人。   
  “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物无弃材,是谓袭明。”(二十七)因此圣人永远善于救助人,而没有抛弃人,没有抛弃万物中有用的东西,这就叫高层次的聪明。这正是圣人的袭明。袭明者,是承袭大道的光明,是合道境地所具有的、含而不露的内明。   
  圣人,绝非说的人君,绝非统治者,因此“圣人不仁”句,也是后人加入的衍文。                    
《老子本义》第六章 
  原 文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其若存,用之不堇(jǐn)。   
  译 文   
  空虚无形的“道”永恒存在不会死亡,它又称为玄牝。它的生育之门,就是天地万物的根本。它孕育万物连绵不绝啊!这样存在,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冲虚子简析:“道”生天地、万物,为母,为根;世人却以“名利”为母,为荣。守道者能长生久视,能无所不为;而因“名利”丧身的人,又是何其多啊!   
  注 释   
  1·谷神不死:空虚无形的“道”不会死亡。 谷神:指“道”。 据:《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呵!廖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刚好与本章“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相照应,由此可知“玄牝”就是“道”,而“玄牝”又叫“谷神”,故知“谷神”就是“道”;另参阅《第十六章》“道乃久”;《第五十九章》“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也”。   
  2·是谓玄牝:它就叫玄牝。 是:这,代指“道(谷神)”。 玄:原指深黑色,这里有玄妙难测的意思。 牝:本义指雌性的兽类动物,这里比喻具有无限造物能力的“道”。 据:《第二十五章》“可以为天地母”;《第五十一章》“道生之,而德畜之”;《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等。   
  3·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玄牝(即‘道’)的生育之门,就叫做天地万物的根本。 门:指产门,这里用雌性生殖器的具体义来比喻。 据:可参阅“注释2”。   
  4·其若存,用之不堇:这样存在,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若:如此,这样。 堇:通“既”,尽。 据:《第三十五章》“用之,不可既也”;《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                    
《老子本义》第六章 
  原 文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其若存,用之不堇(jǐn)。   
  译 文   
  空虚无形的“道”永恒存在不会死亡,它又称为玄牝。它的生育之门,就是天地万物的根本。它孕育万物连绵不绝啊!这样存在,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冲虚子简析:“道”生天地、万物,为母,为根;世人却以“名利”为母,为荣。守道者能长生久视,能无所不为;而因“名利”丧身的人,又是何其多啊!   
  注 释   
  1·谷神不死:空虚无形的“道”不会死亡。 谷神:指“道”。 据:《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呵!廖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刚好与本章“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相照应,由此可知“玄牝”就是“道”,而“玄牝”又叫“谷神”,故知“谷神”就是“道”;另参阅《第十六章》“道乃久”;《第五十九章》“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也”。   
  2·是谓玄牝:它就叫玄牝。 是:这,代指“道(谷神)”。 玄:原指深黑色,这里有玄妙难测的意思。 牝:本义指雌性的兽类动物,这里比喻具有无限造物能力的“道”。 据:《第二十五章》“可以为天地母”;《第五十一章》“道生之,而德畜之”;《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等。   
  3·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玄牝(即‘道’)的生育之门,就叫做天地万物的根本。 门:指产门,这里用雌性生殖器的具体义来比喻。 据:可参阅“注释2”。   
  4·其若存,用之不堇:这样存在,作用是无穷无尽的。 若:如此,这样。 堇:通“既”,尽。 据:《第三十五章》“用之,不可既也”;《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                    
《老子本义》第七章 
  原 文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邪(yé)?故能成其私。 
  译 文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生存(即‘不贪生’)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存在。因此,有德的“圣人”虽退居人后,却能够在众人之中领先;虽置身度外,却能保全自身。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能够成就他自身。   
  冲虚子简析;唯有“舍”,方有“得”;唯有“不贪生”,方能“长生久视”。故老子曰“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以“反”求“正”,“道”奥妙之关键啊!   
  注 释 
  1·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生存(即‘不贪生’)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存在。 以:因为。 生:以……为生,意动用法。 不自生:不以自己的生存为生存,即不贪生。 据:《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之生,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第五十五章》“益生曰祥”;《第七十七章》“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贵生”。 
  2·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因此,圣人虽退居人后,却能够在众人之中领先。 退、先:都是使动用法。 据:《第六十六章》“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第六十九章》“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3·外其身而身存:虽置身度外,却能够保全自身。 外:使动用法,置之度外的意思。 据:《第二十三章》“曲则全”;并与“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相照应,可参阅“注释1”。                    
《老子本义》第八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