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私人行走-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密,一层一层,茸茸地铺展开来,让人忍不住想用手去抚一抚,中间杂色纷纭,绿茵茵的底子上,这儿一块黄色,那儿一撮红色,五彩斑斓,仿佛是天然的湘绣,温暖厚实地披在层峰上。问司机那些是什么树,他说是杂树,各种树都有。一路行去,都是这样的山峦,看得多也不觉得烦,那是自然的织锦哩!快到天子山的时侯,司机指着远处的岩石告诉我们,那上面停了一只鹰,大约有百来斤重,傍晚时分飞走,第二天又来,附近山民十数年来想捕它,一直捕不到,我们连忙相互询问着摇低车窗看去,只见着比笔尖还细的一点黑影小心地突出在大岩石上。
  从绿喁庄园进去,就该一梯梯地爬到最高峰了。当然坐轿子也可以,走在山路上,不断有抬着轿子的人问我们,抬一个三百块,他说十一的时侯最贵要八百块,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话真不是盖的。好在我们一行都年轻,本钱基本上还是够的。不过爬山时最初半个小时内最容易绝望,一口气撑不过去,极容易畏高如虎,捱过这个时间,劳累就不那样明显了,好在有亭子自动为我们计算里程。天子上从山脚到山顶十五里,中间每隔一段路就有一个供人休息的小亭子,摆了一些凳子供人歇脚——真个是歇脚,连带卖一些果子、拐仗之类的,总共有十个亭子。这地方似乎盛产猕猴桃,山上也有野生的桃树,只是枝叶遮遮掩掩,可见不可得,只在第八个亭子间,当路一株桃树,让人觑得分明,亭子间地上也堆了一堆果实,我们商量自己爬树去摘的可能性,店主摇摇头,说他们也是雇山民摘下来的,那株树近在咫尺,枝桠间有累累的果实,可恨偏是只能远看,我打量一下离地高度与脆弱的枝干,微觉寒向胆边生。野生桃样子小些,味道倒不错,猕猴桃最多的还是凤凰,个大,色相佳,极便宜。我们在凤凰车站等着上车时,曾看见有一队旅行团人手一箱,那桃子还连枝带叶的。野生猕猴桃补足了我们的体力,第八亭子间的数字更增加了我们奋勇向前的信心,想想看,再数两下就到了,多么鼓舞人心。
  我们就这样爬到了山顶。
  山里人家
  山路边偶尔也会看到一二农家,他们的田就紧紧靠着山路,房子前疏疏扎个篱芭,或者只是南瓜藤缠绕着隔出一个界线。有短的石阶径直引向屋前天井,没有任何防范。
  姐姐想摘些山里自产的果子买,托司机先去问了,我们随后跟了他上去,主人说昨天刚刚全部摘完了!屋子前有许多梨树,果然连小的果实也不见一个,她拿了半筐的梨子出来,就是那种皮色扎实的山梨,一块钱一斤。她的紧邻还有未摘的梨子,我犹豫着刚跨过水泥界线,坐在门口玩的一个两岁小孩,有着淡黄的头发,浓眉大眼,像是一个污脏的洋娃娃,看见我,赶紧逃进屋里,她八岁大的姐姐从堂屋里跑出来,领我们走到屋后的田头去。这家种了不少东西,屋前有番茄、南瓜、冬瓜——那几个南瓜满身灰尘沉甸甸地坐在地上,惟能以“巨大”来形容,屋后有辣椒田,小红辣椒皱起了皮垂在枝上,屋侧种的东西更多,萝卜、花椰菜、还有那株令人惊奇的梨树!
  从来没有见过梨树是这样结果子的,满树都垂下枝干来,倒将树干笼在中间,拳头大的梨子在每一根枝条上累累地生着,都压弯了枝头,有一两个还掉在地上了。
  我是生平没有见过世面的,连忙叫了人来看,再跨进院子时,那个洋娃娃惊叫起来:“她又来沙!她又来沙!”
  我们问跟来的小姐姐能卖不卖?她说要两块钱一斤,“隔壁才卖一块钱呢。”有点想不通,她说:“不是我要卖的沙,是家里大人要卖的。”
  这家大人要么是个生意奇才,要么是个育梨能手,“这些树都有哪些是梨树?”我问她。“这株是,那株也是……”指指点点,好家伙,敢情门前都是,春天的时侯雪白的梨花开时一定很美丽。
  走下阶梯的时侯,那个洋娃娃一声不吭地看着我们走远,又低下头玩起石头来了。
  土家山歌
  第一次听土家姑娘唱歌是在宝峰湖。宝峰湖的门票贵而不合理,不是好景点,可是那些歌声真是迷人。
  游船要在宝峰湖里转一圈,有两艘船职业性地停在湖心,游船经过时里面的姑娘会出来唱歌,当然这是游览点的一个程序,好像流水线作业一样,船经过时不过数分钟,穿着演出服的姑娘一掀帘子站在她的船头,唱得十分草率,面无表情,船未离远,帘子已经摔下来了,但是这些女子天生一付好歌喉,没有任何伴奏与扩音器,听来倍觉清亮。
  船上的导游怂恿船上的男士与姑娘对歌,说只要对上四句就可以把姑娘带回去,如果对不上呢,就留在这里替姑娘砍三年柴。船上开始左推右搡,经过第一只船时没有人有勇气唱,经过第二只船,在导游的百般教唆下,终于有一个男子引吭高歌“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看过来,看过来,”想了想,没有想出下句是什么,只好仍然“看过来,看过来……”这边船上正笑作一团,对面船上清亮的歌声果然出来了:“……农家没有好招待哟,唱支山歌待客人来,哟~~喂!”
  天子山与森林公园的山路上,开阔些的地方也有女孩子摆了凳子与茶水,招呼游人“免费坐”,当然“免费坐”是可以的,听歌就要“花钱点”了,多穿着粉红的绸缎衣裳,脂红粉艳,结尾一句“哟~~喂!”倒是爽朗清脆。
  后来在土家民族风情园也看过半场表演,无论是男是女,谐趣的对唱还是欢快的独唱,结韵总是有个“哟~~喂!”,好听煞。

湘月乡行(图)

  □天才的白痴
  沅陵7月7日
  这两日天公作美,气温适宜。对高考场上的学子们来说,可谓怡人。如果不是我的老弟也在其中,恐怕也没有机会在沅陵悠闲地过两晚。
  上午9点在一中校门里面的陈列窗里找到我老弟的考号和考场,没有去看他。从考场出来,往教委去,拐进小巷,穿行其间,找到鹤鸣山小学。七年前曾经在这里参加考试,那时还不明事。没进校门,一直沿斜坡走到江堤上,从马路上回来。雨很大,湿了裤脚。
  径自回旅馆,换了一条,撑一把伞,往城西走。沅陵只是一座小城,在大街上走,却不乏丽人。一直不停地走,到人大、政府机关处,路过一道堂皇的大门,却不见有任何标志。估计在前面马路上看到的路牌所指“县政府”应是此处吧。再往前是一条小路,不知道往何处。回头走,看到一位姿态绰约的丽人,撑一把红伞。放慢脚步,她走到我前面。像特务一样跟了她很久,她在一个路口停下来打电话。欣赏了许久,也让眼睛很享受了。正要继续往回走,看到一条小巷,伸出的屋脊颇有古朴之风,以为龙兴寺在此不远。那是我一直想拜访的胜地。走下去却是胜利公园,是为纪念平定湘西而建,供着一个握枪的士兵,极为夺目。进公园,又是一个斜坡,直下江堤。原路返回。这里不收门票。
  中午到一中,看了一下弟弟。一个人吃过饭,回旅馆睡了一觉。
  
龙兴讲寺
  下午三点多,又往城西去。经一同学指点,得知道龙兴寺就在县政府那条小道前面。先从县府大院外面的另一条马路前行,经过胜利公园。再次来到上午看到的小路上。拐弯不足百米,豁然开朗。龙兴寺就在眼前。
  不见游人,售票员向我问时间。门票10元。进寺门,见一雨棚,内叠许多黑色古木,成堆码放,当是黔中郡遗址发掘来的,还散发着腐味。
  再前面,是一石雕,侧卧人像,是书院名人王阳明。此地原名虎溪,唐时建寺,后辟为书院。因明朝王阳明在此讲学,使虎溪书院得以扬名。今日得见,始知名为虚传。虎溪不存,书院无踪,如今只似偏僻的僧院。奇怪的是,寺里的大雄宝殿并未供奉任何佛仙。
  石雕人像下面是一座牌坊。只记得从下面看是刻着“青云直上”四字。下面就是无佛的大雄宝殿。介绍中说明人董其昌在此题词“眼前佛国”,也不见踪影。难道是因为游客稀少,不肯示人?从这里一直到江堤边的山门,只见到两个工作人员。实在无法将这里和博物馆等同。大雄宝殿下面题有“龙兴讲寺”和其他字的几座门坊和不甚了了的殿堂。它们并无任何奇异处。唯一使它们不同于常的,是他们曾经见证过王朝的更替和历史的变迁。屡经兴废,如今这里只剩些断瓦残垣。
  牌坊的上面是另一幢房。当初是书院的正殿,名士们讲学所在。原物已被毁坏,现在只有仿造的膺品。只有最右边的一间,陈列着出土的元代古尸。只记得墓主黄澄庆,生于南宋1228年,78岁终。曾任知州。如今只剩几枝枯骨,任人观瞻。这干枯的肉体,又为小城增添了一些炫耀的资本。
  简介上说,此寺建于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这里曾是古秦黔中郡治所在,如今已失去了昔日的辉煌。它只属于逝去的时代。现代的浪潮抛弃了它,无可奈何。
  来的时候迟了,没看到先民们流传了几千年的龙舟比赛。江水浊,河边泥烂。走在小雨淅淅的马路上,偶尔也能闻到一阵清香扑鼻,那是路边种植的乔木散发出来的。也曾在胜利公园南门的胜利门牌坊边凝神良久。仿佛看到过去与现在在这里承接。纷争已成往事,眼前只有宁静。牌坊静静地立在那里,承受着人间烟火熏燎。树放新绿,雨后更艳。有一棵树,只在孤零零的枝上绽放出点绿色,显得凝重。有几只鸭子,不知谁家,它们悠然自得,来往无意。去去回回,送走了日月轮替。一瞬间想到了历史,想到苍老。当年沈从文看到的也是这样的吗?
  我是沅陵的子民,永远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生养我的这片土地,永远割舍不了的乡情。我爱这里。

湘月井冈山之旅:途访炎帝陵

  □echome
  炎帝陵地处湖南东南边境,井冈山西麓,古属荆地,秦以后属长沙郡,史称长沙茶乡之尾。我们从郴州出发,循洣水河而行。蜿蜒而行数小时,但见青山峨峨,绿水悠悠,古木葱葱,赫然眼前的红墙飞檐的建筑群,导游转过身告知我们,前面就是始祖炎帝陵了。炎帝陵在今炎陵县,洣水河畔。
  我不知道洣水到底有多长,事实上,过了东江水库以后车就临水而行,穿过了湖南,走进了江西。平坦的山路旁,水流缓慢,轻敲慢击;山高谷深的时候,河水奔腾,涧里飞花。我们曾经停留在一不知名的跨越山谷的大桥边,桥两边山势险峻,峡谷幽深。凭栏望去,远处树木葱茏,绿意盎然,是那种会让人融化的绿,丰富,层次分明,是用尽油彩也无法涂抹的,让人心醉的鬼斧天工。还有那水,那流淌而去陪伴炎帝的洣水,是深绿的水潭,从高处望去,你简直感觉不到她的流动,那是一种安静的镶嵌,像一块温润的翡翠,被形态各异的鹅卵石环绕,颜色的深浅在告诉你,她是深藏还是浅露。最迷恋那山谷,因为它不贫瘠,丰润的水源悄然而出。山石,不再干枯,即使是在烈日下。清冽的山水渗出了,石壁湿漉漉水淋淋的。最摄人的是摩崖飞花,高峭的岩壁上水珠飞溅,像摇曳的仙女的漫天飞花。在强烈的阳光的映照下,天空中飘舞着缤纷的五彩。同伴们惊讶,欣喜,纷纷仰起头,展开身心,任水珠洒落在脸上,身上,张开双唇,迎接上天的雨露。如果可以,我愿意在水雾中飞翔,即使是坠落,我想,我也会毫不犹豫。在某些时刻,一瞬胜过一生,一瞬就是永恒,只要值得。
  洣水一直陪伴着炎帝陵,不管他是显赫的,像今天有着精心涂抹的屋宇墓碑;还是朴实的,像过去的几千年,既不封土,也不植树,流动不止的水始终在这里,从早到晚,从冬到夏。炎帝本来就是大地的儿子,像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来源于尘土,复归于尘土,人生本来就是一次短暂的行程,但炎帝却留下了那么多,为后来的人们。后人称颂着他功德,史书上这样记载的:粮食之得,耒耜之利,冶陶之功,交易之惠,遍尝百草,八八重卦,削桐为琴,蜡祭傩舞,赫赫功绩真是数不胜数。即使如此,我们的始祖炎帝依然是朴实的,他与泥土为伴,与自然为伍,所以没有人用钱来祭奉他,祭祀桌上摆放的是五谷,是生命赖以生存的粮食;炎帝也不是高居圣坛的神灵,而是保佑所有子嗣后代的庇荫,他的塑像慈祥而温和,像我们熟悉的,曾经牵过我们稚嫩小手的老人,留下的是温暖,亲切,祥和的心境……
  炎帝陵陵殿为四进格局,一进为午门,走进午门是江泽民题写的汉白玉石碑,上书炎帝陵几个字。石碑两边分立着神鹰和神鹿,传说神鹿曾为炎帝喂奶,神鹰曾为炎帝遮荫。那是一个具有浪漫色彩的传说。郴州的苏仙岭也有一个类似的传说,而且那里还有一幅很传神的壁画,画上一个赤身的男孩子跪在地上,吸吮着母鹿的乳房,母鹿脸上洋溢着雌性动物所特有的温柔和祥和,旁边是一只白鹤,她挥动着羽翅,为孩子遮荫庇寒,非常生动的画面,让人感动。人类与自然曾经是那么的亲密,那么的相亲相爱,相生相伴。
  二进为行礼亭,有周培源手书的“中华始祖,光照人间”。三进为主殿,炎帝神农氏的金身祀像放在殿中,大殿门额高悬陈云题词匾额,“炎黄子孙,不忘始祖”。两边为木刻楹联:“制耒耜,奠农工基础”“尝百草,开医药先河。”炎帝像非常生动平实,额蓄沧桑,面蕴睿智,右手捧着稻穗,左手拿着灵芝,赤足之间的竹筐里满放着药草,仿佛还散发出清香。像刚从田野山间归来,在这里稍事憩息。我想人们更接受这样一个朴实如老农一样的先祖,像给我们生活的土地一样,亲切,淳朴,永恒。
  炎帝陵四进为墓碑亭,有墓冢墓碑,古朴凝重,古树参天,仰头望,树梢间有鸟巢,有不知名的鸟儿拍翅而过,微风中,鸟声阵阵,意趣悠然。旁边的御碑园有历代御祭文碑50多块,而在记事文碑里有一块非常有特色的碑叫“为人民多做好事碑”,据说是根据胡耀邦讲话而题的,他曾徒步谒陵,感慨之余发表了那样的讲话。
  世事沧桑,留与后人评说,面对泱泱始祖,我们能许诺的也只有不愧此生了。

附录·美食(图)

  社饭
  
  社饭是土家人每年二月“社日”必食的“佳节饭”。其作法是先于节日前上山扯来野葱、社菜,洗净剁碎,放于锅中焙干。煮饭时,先将肥腊肉炒香,铲出待用。煮饭时以三分糯米和一分粘米混煮,粘米半熟后方下糯米,然后将米汤滤净,放进社菜、胡葱和腊肉,搅拌均匀,阴火焖熟。揭开锅盖,香气盈室,其味妙不可言。
  湘西血豆腐
  居住在湘西一带的土家、苗放各族人民十分喜爱吃“血豆腐”,这种豆腐色味俱佳,制作简便,是一种理想的冬季干菜。湘西人常以这种菜招待贵宾。其制作方法是:将鲜豆腐捣烂,配上适量的粉状花椒、辣椒、盐,加入少量的鲜肥猪肉丁,与适量的鲜猪肉调拌均匀,猪血的数量要掌握好,多了,血豆腐就会太硬,太少了又难以捏成团,以后吃时不易成条块。拌匀后,将豆腐捏成扁圆形豆腐团,然后将其在草木或是谷壳烟火上慢慢熏干,一般熏一个星期就可食用了。
  炸血粑
  血粑是用猪血和米面混合制成的,呈褐色。油炸后口感似炸年糕,外酥里糯。吃的时候刷自制的辣酱,这种辣酱由辣椒、大蒜、花椒等原料炒成的,口味浓重,咸辣。
  烤牛肉串
  小竹车上一个蜂窝煤炉,上面架着铁板的箅子,箅子上均匀的打着孔。牛肉切成比肉丁大不了多少的小块,用竹签穿起来,肉的长度不到一寸,看着挺秀气的。放在箅上烤的时候,先在肉串的两面都刷上油,烤的过程中用锅铲不断翻炒,然后根据不同口味,撒辣椒面、孜然、盐、葱末,继续翻炒至肉串熟透。这样烤出来的牛肉串,肉质鲜嫩,口味醇厚。
  麻辣子鸡
  麻辣子鸡是具有浓厚地方风味的正宗湘菜名肴之一,有“有吃麻辣子鸡就有吃湘菜”之说。麻辣子鸡取料用半公斤左右的当年子母鸡,取出内脏,砍去头爪,剔掉骨头,然后切成方丁,先入油锅氽炸。再佐以辣椒、花椒子、绍酒、黄醋等急炒。该菜色泽金黄,皮焦肉嫩,麻辣入味,油润鲜香。
  团年菜
  “团年菜”是“合菜”的俗称,为土家族过年家家必制的民族菜。相传明嘉靖年间,土司出兵抗倭,为不误军机,士兵煮合菜提前过年。其制作是将萝卜、豆腐、白菜、火葱、猪肉、红辣椒条等合成一鼎锅熬煮,即成“合菜”。除味道佳美,还别有深意。它象征五谷丰登,合家团聚,又反映土家人不忘先民的光荣传统。
***************
*滇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