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袄次拾玻馕缓г谫媲白嗲俣柙唬骸 奥蘅e单衣兮可裂而绝,八尺屏风兮可超而越,鹿卢之剑兮可伏而拔,嗤彼凶狡兮身亡国灭!”胡姬在歌中描述了嬴政当日在堂上从荆轲手中撕裂衣袖,以屏风隐身,瞅机会伏背拔剑,最终斩杀刺客的英勇搏斗场面。嬴政听罢非常喜爱,当即赐给一小箱缯绮,晚上就宿于胡姬之宫。后来胡姬生下一子,即胡亥,母子一直受到嬴政的宠爱。嬴政曾下诏让赵高向胡亥教习法律审判和书法,看来对此子确有器重之心,但赵高在沙丘之变中向李斯荐举胡亥为君时,介绍说他“仁慈笃厚,轻财重士,辩于心而诎于口, 尽礼敬士”。赵高的介绍肯定要拔高和夸大, 但也多在难以验证的德行方面。涉及能力方面,赵高也承认他语言迟钝(“诎于口”),只说了一条无法证实的优点,即内心有认识能力(“辩于心”)。此外再也没有可拔高的地方了。可见胡亥虽然子因母荣,但并没有继承他母亲的才情。当政前他就是一位说话结巴、无所优长的顽子。
嬴政最后一次出巡时,因胡亥的请求而带上了这位少子, 但嬴政临死前明确地要把皇权移交给前曾贬斥的长公子扶苏, 以嬴政的性格,选嗣不会过多顾及嫡长子的名分束缚,他一定明白,胡亥可以作为爱子,但不可以作为皇位的继承人,因为治理一个赫赫大国,最需要的是治理者的能力及其衍生而来的威望。
赵高出于个人的目的,在嬴政死后扣压了其向扶苏的传位诏书,准备推举随行的胡亥为帝,胡亥开始是不敢接受的,他认为: “废兄而立弟,是不义也;不奉父诏,是不孝也;才能浅薄而抢夺他人功业,是不智也。在这三方面违反道德,天下不服,自身难保,国家也会灭亡。”作为受宠的少子,他根本没有为君的思想准备。但在赵高的引诱和说服下他默许了其策划,后来和赵高、李斯一起实施了逼杀扶苏的篡位阴谋,终于成为了秦王朝的二世皇帝。
胡亥本质上不是一个政治型人物,这恐怕是他即位前没有篡位意识,并曾拒绝赵高推举的根本原因。他因外在原因成为天下至尊,处在了政治核心地位,立刻在重大问题上显露了其政治上的昏庸低能。
首先,他一上台就大肆诛戮皇亲重臣,虽然是为了维护个人的皇权和地位,但把诛杀范围一再扩大,乃至于愿意缴械的反对派和宁愿顺从支持他的朝臣也不放过,实际上是严重削弱了自己的统治基础,彻底动摇了秦王朝的统治根基。后来他又实施所谓的督责之术,甚至把打击的矛头对准了愿意为自己统治效力的忠信之臣,更是对自己统治力量的损害,以至于后期失去了对赵高邪恶势力的任何牵制力量,受人玩弄和控制,终于走上了亡国的道路。
其次,政治眼光狭隘,使他根本无法看清嬴政统治时期的方向性失误,他上台后继续执行嬴政时期横征暴敛,严苛用法的统治政策,为一人的享受无休止地役使天下,加深了嬴政时期就已显露的社会危机。本来,嬴政暴虐民众的统治方式给继位者提供了拨乱反正的良好机遇,胡亥上台之时, 劳苦已极的天下民众引领期盼新君主的到来,“劳民之易为仁”,如果胡亥能一反前政,改弦更张,天下百姓自会感恩拥戴,前朝暴政反而可能成为他获得皇位合法性和巩固统治的依凭。如扶苏当年评价嬴政的政策时就认为: “天下初定,远方百姓尚未归附,人们喜欢儒家仁政,若严法治之,恐怕会天下不安。”但胡亥不具有扶苏的政治识见,他继续前朝暴政,有过之而无不及,竟认为即使嬴政搞错了的工程也要继续。他的荒唐的为君观、享乐观,真正是视治国为儿戏的幼稚心态。关东反叛的怒潮,实在是胡亥对民众雪上加霜,逼迫出来的。
西汉贾谊在《过秦论》中认为,胡亥继位时,天下嗷嗷待哺的民众都期盼有一个好政策。假使胡亥有一般平庸君主的德行,任用忠臣贤人,纠正嬴政时的失误,裂地分封,省刑减赋,天下人自会安居乐业。但胡亥变本加厉地暴虐民众,繁刑严诛,赋敛无度,从君卿到百姓,人人都怀自危之心,处于痛苦不安之状。致使陈胜振臂一呼,天下响应。秦王朝的灭亡,直接是胡亥的昏庸统治导致的。
像胡亥那样没有德行和能力的平庸、昏庸君主,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第一,没有起码的政治识见,提不出自己的施政方针,一味模仿前任,把前任的错误及政治模式也都继承下来,拉虎皮作大旗,吓唬世人,也借以证明自己的正统地位。第二,治世的自信不足,喜欢虚张声势,想以此证明自己为政的功绩,也借以掩饰自己的心虚。凡事务求奢华,讲究声势, 对由此给社会造成的负担是不大顾及的。第三,追求超乎客观条件的个人享受,对游玩娱乐有极浓厚的兴趣,而对许多棘手的紧迫政事则采取鸵鸟政策,埋头不理,或能拖就拖。第四,对许多有声望的属下心存戒备,尤其是在个人地位得之非正时更是嫉恨贤能,将他们的存在视为对自我地位的威胁,必欲除之而后快。因而其施政的主要注意力总是在内不在外,在人不在事。第五,以严苛的手法消除可能有异动的力量,专制体制是其实施打击的个人工具,塞责诿过是其常用的手法。第六,把治政看成轻而易举的事情,尚未作为就喜欢听到奉承谗谀之言,其身边必有能投其所好、满腹险机的大奸。
胡亥作为典型的昏庸君主,执政三年,激化了嬴政时就已显露的社会矛盾,把秦王朝引向了无可挽回的崩溃之地。他身死国灭,遗臭万年! 楚汉逐鹿人物正解说 作者:李明华第一部分:失道 秦失其鹿 观鼠为悟 设计人生
李斯: 知识分子的败类,为虎作伥落虎口
李斯是秦代著名政治人物, 原为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年轻时为郡(周代郡统属于县)中小办事员,后来师从大学问家荀况,学习政治理论和治国方法。战国末年西入秦国,开始为吕不韦舍人,又先后被嬴政任为长史、客卿,就兼并战争和国家建制问题向嬴政提出过不少建议,均被采纳,也曾受命进行过文字整理。后来升任丞相。嬴政死后,他追随赵高,拥立胡亥为帝,后为赵高所忌,前208年受诬陷被杀。
李斯出身贫民,他以学问家的身份跻身秦国政治集团,极大地优化了集团决策层的素质结构,推动了秦国兼并战争的进程。但李斯为提高和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 不顾集团的整体利益而大搞个人投机,放纵和推动秦王朝走上了腐败和自毁的险路, 最终为王朝的灭亡而祭血。
一、 观鼠为悟,设计人生
李斯在为楚郡小吏时,观察到了一种现象,对他很有启发。他看到办公处厕所中的老鼠吃着脏东西,因接近人和狗,经常受到惊吓;他又看到粮仓里的老鼠住在大屋子中,不受人和狗的惊扰,吃得也很好。李斯由此感悟到,一个人是否有出息,就像老鼠一样,完全在于能否给自己找到优越的环境。这一认识极大地改变了李斯的人生态度,他开始着手设计自己的人生。
李斯像赵国人荀况是当时很有影响的思想家,他曾先后到齐、楚、赵、秦等国讲学, 有一套成熟的思想理论体系。李斯认为,诸侯争夺之时,游说者可以参与政权,于是决定向荀况学习治国的本领,与他同时学习的还有韩国的公子韩非。李斯完成学业后,料到楚王成不了大事,而六国都很衰弱,没有建功立业的希望,不值得为他们效力,最后决定西入秦国。
可见,李斯对自己人生的设计过程是: 首先,看清天下大势,选定一个炙手可热的领域作为自我提升的入口处;然后瞄准着这个入口处,着力培育自己在此处得以竞争的本领;最后还要找到一个能使自己乘风顺势、大显身手的切入点。他要利用秦国在列国争雄末期已经取得的强大优势地位实施自己的政治抱负,顺势稳取“仓中鼠”的优越环境。
李斯入秦前,对他的老师荀况说明了所以选择秦国的理由,并且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 “耻莫大于卑贱,悲莫甚于贫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而责难世俗,厌弃名利,还标榜自己与世无争,这不是读书人的真情。”他认为处卑贱之地而不想改变自己的处境,就像只有等到有了现成的才会张嘴吃的禽鹿一样,虚有其表。李斯的感慨,表明了他身处贫贱之位而不甘心,穷则思变,发奋努力,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也显露了青年李斯对他人生的自信。李斯要求人们改变自己不利的处境,这也是对的,但他把卑贱看作耻辱,以此衬托富贵者的光荣,而不计较摆脱卑贱贫困,实现人生富贵的过程和方式,这就必然容纳了为个人富贵而不择手段的人生追求。一种只讲目的与结果,而不计较手段的道德价值观,被一位富有才华的青年所认定,这对他人生的影响注定是喜忧参半。 楚汉逐鹿人物正解说 作者:李明华第一部分:失道 秦失其鹿 数谏嬴政 助纣为虐
李斯于前247年进入秦国,满怀激情地去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当时正值嬴政的父王去世,13岁的嬴政继位秦王,国政由秦相吕不韦主持,李斯先做了吕不韦的舍人。他的才能很快得到吕不韦的赏识,被任为郎(隶属郎中令的宫廷侍卫官),取得了接近嬴政的机会。自此以后,李斯就秦国政治运作问题向嬴政作过多次成功的进谏,推动了秦国兼并战争的进程,他的官爵职位也不断攀升。
李斯任为郎后不久,他对嬴政进谏说: 庸人常常失去机会,能成就大功的人,在于能利用机会发狠心消灭敌人。他分析了当时秦国与关外六国的力量对比,提出了乘时兼并六国的主张,认为“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一时也”。嬴政采纳了这一建议,从此开始了统一天下的兼并战争,拜李斯为长史(设于丞相府中总揽众事的诸吏之长,约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
在兼并战争中,李斯提出了先取韩国,以震慑列国的主张。韩国在六国中最弱,且又与秦为邻。李斯的建议基本确定了秦国兼并的步骤。经过约七年的战争,韩国于前230年终被秦国吞并,列国遂成瓦解之势。
嬴政还采纳李斯等人的建议,暗中派智谋之士携带金银珠宝去游说各国国王,对各国有影响力的人物,可以收买的就交结拉拢,不能拉拢的就设法刺杀,借以离间各国君臣关系。得手后再派兵攻打,以武力征服。由于这一办法很奏效,嬴政任李斯为客卿(以客礼相待的卿)。
约前237年,韩国恐惧于秦国的兼并,派遣治水的工程人员郑国去游说秦国兴修水利,想以此消耗秦国力量,阻止其东伐。后来秦国察觉了这一阴谋,一些王族大臣都认为来自六国的人,大抵都是为他们本国服务,破坏秦国事业的,建议全部驱逐。嬴政于是下了逐客令。来自楚国的李斯在被逐途中向嬴政呈交了《谏逐客书》,雄辩地论证了宾客对秦国事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嬴政览书后立即撤消了逐客令,派人自骊邑追回李斯,恢复其官职,继续使用他以前的政治策略,任他为廷尉(主管司法的最高长官)。
嬴政统一天下后,丞相王绾等人建议在齐、燕、楚等地分封诸子,以便镇抚远方。嬴政下交群臣讨论此议,廷尉李斯反对说: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很多,但他们的后裔关系疏远, 相互如仇敌般攻击。现今天下统一,皇子功臣可以用公家的赋税厚加赏赐,也便于控制,不应该再分封诸侯。”嬴政当众肯定了李斯的意见,选择了郡县制的国家体制。
前213年,嬴政在咸阳宫设宴,博士淳于越对郡县制提出异议,建议改用分封制。嬴政将这一意见下交群臣讨论。时任丞相的李斯起而为郡县制作了辩护,他最后认为对郡县制产生非议是因为有私学存在,建议用行政法令的力量严禁私学。嬴政立即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发生了焚书事件。
《汉书·主父偃传》中记载,嬴政统一天下后决定用兵匈奴,李斯曾劝谏说: “匈奴没有城郭粮积,游迁而居,很难制服。如果轻兵深入,粮食必绝,如果运粮而行,则耗费太大。占领了土地,我们得不到好处,掳获其民众,无法为国家所用。这种战争只能给中国带来重大损失,是不可取的。”也许嬴政是受到“亡秦者胡也”一句谶语的迷惑,他为了保证社稷江山的牢固,宁愿不顾一切地打击“胡人”(匈奴)。这次他没有听从李斯的劝谏,坚持派蒙恬率兵进攻匈奴,征发大兵前往北境,驻守十年。这是历史记载中李斯的建议惟一没有被采纳的一次。
李斯无疑是秦代最有影响的政治家之一,在嬴政主政的二三十年间,他的许多建议和策划,极大地推动了秦国的兼并战争,确定了秦国的国家体制及其政治走向。没有李斯,秦朝的历史肯定要改写。李斯对秦代政治影响的痕迹是抹不去的。 楚汉逐鹿人物正解说 作者:李明华第一部分:失道 秦失其鹿 凭才博贵 顺风使舵
李斯手书峄山刻石片断李斯以楚国平民之身进入秦国政治核心,获得丞相职位,他惟一凭借的是他的才能。早年见老鼠之状而想到人生,足见他的悟性之高。后来经过荀况的培养,他成了一位学识才艺上佳,出类拔萃的人物,进入秦国后很快崭露头角,得到嬴政的赏识。他曾受命作《苍颉》七章,构成汉代《三苍》的重要部分。相传他以秦国文字为基础,参照六国文字,制定小篆,写成范本,对后世影响颇大。现存中国历史博物馆的《琅邪台刻石》和现几残毁的《泰山刻石》出自李斯手笔,他的书法被后代专业人士评价为: 神虑精微,笔法精尽。是书法中的极品。
从《谏逐客书》中我们能管窥到李斯的文思才情。针对嬴政的逐客令,李斯一是用秦国历史上穆公用五子、孝公用商鞅、惠王用张仪、昭王用范雎的事实及功效,论证了逐客的错误;二是通过秦宫遍采天下良马珍宝,喜纳异国女乐的事实,类比论证了使用六国人才的合理性,进而把逐客说成是重物轻人的表现。最后,他把该事情上升到一般规律的高度,深刻指出: “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江河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据此,认为在兼并战争中实行逐客,事实上是把兵器抛给敌寇,把粮食送给强盗。李斯激情所使,一气呵成,他用脍炙人口的语句和优美的文笔,集中论述了一个明确的观点,整个论证紧紧和秦国历史相连,和嬴政熟悉的事情相连,和兼并战争的预料结果相连,对嬴政产生了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李斯是秦国兼并战争的倡导者和主要策划人,他能看清天下大势,把握时机,选准重点,运用灵活的战略方针。秦国兼并战争的顺利推进,包含着对他政治才能的鉴定和确认,也是他职位不断升迁的主要原因。李斯在人生设定中选择以秦国为自己事业的根本立足点,使秦国的发展和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相辅相成,这既是他善于把握天下大势的聪明之处,也是他善于策划自我人生的精明之处。
博取功名,自我实现,是李斯早年人生设计的明确目标,也是他在秦国政治策划的最终动因。当秦国与六国相对立、兼并正在进行时,李斯的许多策划无疑促进了秦国兼并战争的进程;而当秦国完成了统一,面临如何处理集团内部利益分割的主要问题时,李斯的许多建议就明显地体现出了迎合最高当权者政治意志的倾向,为此,身为廷尉的李斯不惜与官阶更高的丞相王绾等同僚公开对立和翻脸,任相后也不惜提出对博士儒生打击迫害、封杀私学的拙劣政策。
秦国刚实现统一时,李斯与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一起,受命为嬴政拟定帝号,他们初拟了一个比天皇、地皇更尊贵的“泰皇”称号,嬴政犹嫌不足,自定了“皇帝”称号。李斯由此发现了嬴政极强烈的独尊意识,这使他对秦廷有关权力和利益分割的问题极为警觉。李斯还敏锐地发现,嬴政对那些自己内心不同意又不好直接驳回的进谏,总是下批群臣讨论,他是要在下属群臣中寻求支持的力量。如对王绾关于实行分封制的建议,博士淳于越非难郡县制的提议,均是这样。李斯根据嬴政的独尊意识及其对待两个建议的异常程序,已经能够在某些问题的讨论中基本判断出嬴政的态度,于是他敢于捷足先登,义无反顾地提出与同僚建议相反的观点,他要为嬴政的否决意见提供充分的根据,凭才博宠,讨好最高当权人,以此作为进身和保位的手段。李斯这种不露声色的政治赌博手段两次都收到了理想的效果。能辨清政治风向,顺风使舵,本来就是李斯的过人之处。
李斯因精于用功,后来深受嬴政的宠信,他是嬴政后期几次巡视天下的随行亲臣,身为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