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谁妨碍了我们致富-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候,必定是以自己的长处上为社会服务并取得报酬。如果我是火柴厂的一名职工,我赚钱就是用我生产火柴的专长去换来的。因此当交换成为一种制度,也就是市场经济被建立起来之后,一切生产的优势都被充分地利用。个人的专长、家庭的储蓄,天时地利形成的特点(例如热带作物必须在热带生长,一个良好的桥址能使当地地价提高),都可以成为优势。特别是资金当用于投资时就可能创造出优势,建火柴厂的投资就是创造出了制造火柴的优势。但是要注意,如果社会上火柴厂已经大多,新建的火柴厂就未必有优势。这要看新厂的生产成本是否比别的厂更低。

优势的概念完全是从比较中得出的,一个人、一间厂在某方面是否有优势,要从客观评价中去比较。这个比较的尺度就是价格。当你生产某种商品的成本比市场价格低,说明你具有这方面的优势。个人的优势是可以培养的,职业学校就是专门培养某种优势的场所。在市场经济中一个人要在社会中谋生,必须寻找适合于自己专长的职业,培养自己的优势,否则的话,只能一不怕苦,二不怕脏,甚至不顾危险,去做那些又脏又累又危险的工作。

上面从交换的不等价谈到了培养优势和社会分工。我们再回过头来问,交换的商品虽然不等价,似乎应该有一些别的相等的东西在交换中起作用。否则就会发生一平二调这种极不公平的交换,是的,交换中有相等的东西,那就是交换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选择是自由的。所以“等价交换”一说,应该改为“地位平等的交换”,或者就叫作“公平竞争”。

 1994年2月10日

道德建设中言数不如身数

大家都认为道德的特征是为了他人而牺牲自己的利益,因此它是反功利的。然而大多数人也许并未意识到,归根结底道德的基础是功利主义的,换句话说,只有别人得到了利益,自己才值得去牺牲利益,而且别人所得的利益比之自己失去的利益更大,这才是道德的正常依据。因此履行道德义务不是为了虚无缥缈的目的去当苦行僧,如果一项道德准则将使一切的人受损,这将不成其为道德,恰恰是反道德的。如果我们不能透过道德在表面上的反功利看到道德实质上的功利主义,我们将永远无法掌握道德的精髓,而且必定在评论道德问题时陷入混乱。

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道德高尚的社会内,会感到安全、祥和、融洽、幸福,这种气氛只有由周围人群的道德觉悟来提供。相反,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缺乏道德的社会内,周围是一批目光短浅,自私自利,当自己陷入困境时,也不会伸手帮忙,甚至反而乘人之危、趁火打劫的人,我们将感到紧张、不安,要处处提防坏人,要为自己的亲人担忧,这将造成一个令人焦虑的环境。试比较上述两种情况,我们将进一步认识到道德的功利特征。它对功利的要求与直接的功利主义仅有一点不同,即道德提供的利益是通过集体行为而实现的,但受益的仍是个人,是集体中的一员,而决不是抽象的“集体”。集体不可能感到融洽和幸福,只有个人才会有这种感觉。正像集体不会感到饥饿,或身上发痒,只有个人才会有这种感觉。

道德环境是由集体中的每一个人提供的,当每一个人提供这种道德环境时,往往要作出某种牺牲,当一位少女路遇歹徒时,路人拔拳相助,这使他可能经受某种牺牲。但他维护了一个道德环境。如果人人都有拔拳相助的道德,这个社会内将无盗贼的容身之地,因而是一个安全、融洽的社会。相反,当周围都是怕事之徒,眼看少女落入魔手,也宁可袖手旁观,无动于衷,则必然盗贼蜂起,无法无天,最后这批怕事之徒难免终有一天同样落入魔掌。所以道德实质上是一种公共服务,它是由社会的每一个人提供,又被每一个人享用。商品和劳务也为个人服务,但那是通过双方自愿的交换来实现的。而道德则是单方面提供,并非建立在即时的交换之上的。拔拳相助的义士并不要求任何回报。但当每个人都当义士时,每个人又都有机会享受社会的道德服务。

下面的例子可以更形象地说明道德是公共服务的意义。领一群小学生到公园去玩,教师告诉孩子们,在公园里不许乱扔果皮纸屑。当孩子们来到一所清洁很差、满地肮脏的公园时,孩子们会忘记教师的叮嘱,而和以前扔了脏东西的人一样,随便扔脏物。这说明,当人们没有享受到别人提供的道德服务时,他也不愿意提供这种服务。相反,如果孩子们来到一座卫生良好的公园,甚至不用教师的提醒,孩子们也会自动地保持公园的清洁。这说明,当人们享受到别人提供的道德服务时,他也会愿意向别人提供这种服务。

这一例子有力地说明了何以道德建设身教重于言教。身教是以自己的行动去为别人提供道德服务。别人享受到道德服务时,也会参与这种服务。光说不练,叫别人应该如何如何,自己却不照着去做,叫人怀疑你想“剥削”别人的道德服务;自己不服务,却想坐享别人的服务,结果很可能被人嗤之以鼻。光有言教而无身教,比之没有言教更坏。因为别人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当欺骗盛行时,社会将面临道德崩溃的危险。

重大的丑闻对社会道德有极恶劣的影响。当林彪事件败露之后,中国社会的道德水平一落千丈。因为天天手里摇着红宝书,声称无限忠于毛主席的全国人民的副统帅竟然是一个阴谋家。人们普遍感到受欺骗,因而再也没有什么可以相信的了“他可以骗人;我为什么不可以?”社会弥漫着欺骗时;人们做坏事的胆子变大了,因为“这么大的骗局都可以瞒天过海,小恶谅必无碍”。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因水门事件中说谎而下台,此事虽然没有林彪事件那样严重,也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如果不逼尼克松下台,道德危机将不可避免。加拿大短跑选手约翰逊在奥运会采用服兴奋剂的手段得了金牌,同样是一大丑闻,因为他愚弄了全世界的观众听众,使人们怀疑奥运会颁发的奖牌究竟有多少价值。这些事实从反面论证了身教的重要性。

一个人向社会提供道德服务,未必能唤起全社会的回响,因为一个人的道德行为并不能为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所享受。这正是道德建设中根本性的难题,要进行道德建设,更多宣扬好人好事,这样可以鼓励人们奋发向上,逐渐形成一个互相提供道德服务的环境。这说明道德教育应以正面教育为主。但如果对光是享受别人的道德服务,自己却规避道德义务的人不加以批评,道德环境很容易被破坏,因为乘机捡便宜的人会越来越多,形成了风气就难于扭转了。道德建设固然要宣传雷锋、焦裕禄这样的英雄人物,但这仍是言教,顶多只是间接的身教。

直接的身教要靠社会中有影响的人物的带头。家庭中靠家长,学校里靠师长,社会上是靠各级政府领导。因此每一个家长、师长、领导要有道德责任感,要处处做表率。一位士兵跳入冰水中救人和一位政府领导跳人冰水中救人的社会后果不可同日而语。没有道德责任感的人没有资格当教师或政府领导。彼得大帝一世在俄罗斯寒冷的深秋跳入冰冷的水中去救援受困的士兵,因而罹病,几个月后去世。他一生功过不论有多少争论,他的人格力量无疑是伟大的。

重大的社会丑闻将对社会道德水平构成威胁。同样的道理,当社会处于某种特殊环境之中时,如果一部分人破坏了道德约束,可能导致道德崩溃,例如在最近发生的洛杉矾地震时曾出现大范围的抢劫。在战争临近,政府不能实施有效的社会管理时,也会出现类似现象。相反的例子也出现过,即人们普遍期望更高的道德环境将出现时,全社会的道德水准可以在一夜之间明显地提高。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仓促逃离,由于普遍的贪污腐化,欺骗百姓,上海已处于道德崩溃的危机之中,但解放军进城后,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共产党的新作风、新思想立刻给广大群众带来道德环境的新期望,一夜之间道德崩溃变成了道德升华。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也敢于站出来和破坏公共秩序的壮汉作斗争,社会上坏人坏事无容身之地。1977年4月5日人们在天安门广场怀念周总理时,人们被一个共同的崇高的道德目标所鼓舞,几十万辆自行车整齐地停放在广场一侧,没有人看管,但没有一辆车被窃。这些正反例子说明道德是需要实践的,因此身教重于言教。

1994年5月

拗倔的乌托邦思想

乌托邦社会是中外古今一切思想家追求的理想。因为人类社会自从生产力提高到出现了剩余产品时,就产生了穷富、压迫与被压迫;上等人与下等人的区别。人世间的大多数悲居(都与社会制度有关,所以从制度上探讨理想之国一直是人类最重大的课题,而且这一课题对于思想深刻的学者们至今仍有巨大的诱惑力。

《礼记》中“大同”篇认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认为要使人人和睦相处,必须出于公心,“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诸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说不要把东西扔在地上但也不必据为己有;人不应偷懒藏力,但出力不必为了自己。这种天下为公的理想和后来人类社会无例外地朝着追求物质利益,通过交换发展分工生产的历史经验相去甚远。16世纪莫尔写了《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在他的书中已经提出了消灭私有财产的理想。清朝作家李汝珍写的《镜花缘》中有关于君子国的描述,在那个国度里,买卖双方的争吵和我们所见的正相反,卖方力图降低价格,而买方则坚持多付钱,这是极端化了的天下为公。在欧洲,继莫尔之后又有圣西门,进一步将社会公平的理想更精细化。到傅利叶(1772~1837)则将乌托邦的理想付之实施。他按自己的理想建立了一所合作社,经营了8年头,但效果不好,最后因失火而结束了试验。和他同时代的欧文(1771~1858)用他本身的财力、理想和品德在英国和美国建立了几个试验区,虽然获得一定的成功,但最终因管理和宗教纠纷未能坚持到底。从今日关于产权的理论来分析,其原因还要深刻得多。这些理论和实践以后被称作空想社会主义,以有别于以后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的理想吸引了全世界的理论家和政治家。经过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几十年的实践,共产主义运动具有了更丰富的经验。现在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放弃了计划经济,采用了市场经济,特别是中国的成功引起了全世界学者的进一步思考。共产主义运动并没有结束,但它面临着巨大的转折。这个转折中的核心问题是人类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究竟应该是一种什么结构?

从上个世纪末日益发展和成熟起来的微观经济学,是社会科学中最接近于严密科学的一门学问。它建立在经济人,效用的有序性和边际收益递减等公理的基础。使用数学方法推导出一些经得起最吹毛求疵的洁询的结论。这些结论可以有许多不同的表达方式,例如:在己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公平竞争可消除生产和交换中的一切浪费;或均衡价格可以引导各种资源(人力、土地及矿藏、资本及制成品)的最佳利用;或消费、生产、交换的全面均衡是经济效率最高的状态;或干脆表达成均衡价格是度量商品稀缺性的尺度,有效的社会应当尽可能节约稀缺性。与上述关于理想社会有关的结论可以转而表述如下:只有生产方希望获得最大利润和消费方希望获取最大效用(不大精确的意思相当于用最少的钱买最满意的商品)的动机下,通过市场竞争和讨价还价达成能使供需均衡的价格协议,然后此价格进而指导生产者降低成本,指导消费者增加效用(相当于使用价值),社会才能避免资源的浪费,人们才会有富裕的生活。

如果人类社会还希望生存几百年几千年,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将越用越少,即使人口不再增加,甚至还可能减少,资源的稀缺程度也不可能缓解。另一方面,人类的物质欲望却仍将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因此,未来社会的基本矛盾仍将是有限资源与无限欲望的矛盾。这个矛盾不可能彻底化解,而只可能设法缓和,其办法是高效率地使用一切资源,避免浪费。以前的社会学家、哲学家将这一点寄希望于科学技术的创新,所以预言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将不断改善,这一论断当然并不错,然而忽略了一个根本的前提,即科学家必须知道什么样的技术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因为社会不会接受没有商业价值的新发明,一个不能获得利润的新技术将被社会拒绝,换句话说,科学技术之能否节约稀缺的资源是通过市场的价格系统来鉴别的。一项新技术的采用,必须投入机器设备和人力,在经济上表现为成本。它的产品拿到市场上去销售,得到收入,收入和成本之差即为利润。如果利润是负的,说明新技术不但没有节约稀缺的资源,反而浪费了资源,因为微观经济学证明了相对价格表示各种物质的相对稀缺性。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和资源的减少,加上人们选择偏好的变化,各种商品的相对价格不断在变化,今天我们以为有利的技术,几十年之后在新的价格条件下未必有利。因此价格系统是必不可少的,没有了它,科学技术的发展将失去方向,人们将无从判断一项新技术是节约了稀缺性还是浪费了稀缺性。价格的伟大作用有点像地心引力,我们每个人已习惯了它的存在,以至于觉察不出它的重要性。事实上。地心引力无时无刻不主宰着我们自己和周围物体的物理行为,而价格则主宰着我们的经济行为。

如果我们再追问一声,价格是如何产生的?这就回到了本文开始讨论的问题上来了。价格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各自追求自己的利益的前提下,通过竞争和讨价还价形成的。换言之,价格是利益对立的产物,乌托邦思想希望消除社会内利益对立,可是果真如此的话,同时也消除了产生价格的机制。一旦失去价格,社会将发生资源的浪费。当工人变成工厂的主人时,虽然消灭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立,但同时也消灭了价格产生的机制。工厂以低价出卖产品时,企业虽然赔了钱,但工厂的主人(工人)受了益;工厂以高价出卖产品时,工人虽然受损,但工厂的利润仍将用于工人。因此低价和高低不构成差别,价格不再有任何重要性。结果必将是价格信号混乱,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这正是旧体制中我们曾经经历过的情况。

微观经济学的价格理论,对乌托邦的不可能存在作出了最终的结论。

1994年4月6日

美国的生活和物价

人们都说美国的物价便宜,可是当你来到美国一看,觉得几乎一切东西都比国内贵,实在没有什么值得采购的。尤其是超级市场里充满了中国货。1992年我去美国参加国际会议,开完会口袋里还剩下几十块美元,心想要买一件小礼品回来,到超级市场挑了半天,最后找到了一个镀银镂花的金属相架,立在桌子上十分诱人,价钱只有7.5美元,相比之下还值得买。可是买回家打开仔细一看,发现“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真叫人啼笑皆非。按当时汇率折算,这样的价钱在国内也能买到,何必远隔重洋买一件中国货回去呢?

美国东西是不是便宜?如果你在美国住了一段时间,真正过上了美国的生活,你用精打细算过日子的精神反复盘算,和周围人群交换了各种省钱的门道,逐渐也会同意这个结论:美国东西确实便宜。现在我们要问,这种感觉从何而来?{ txtsk }所谓便宜,是和什么作比较得出的结论?

一种比较办法是拿美国和别的国家比。但这比较将依赖于汇率,因为同样一公斤牛肉,在美国是用美元买,在英国是用英镑买,要比较两国的牛肉何者较便宜,首先要问一美元值多少英镑,或两种货币的比价,这就是汇率。可是汇率的变动很大,它受到两国贸易顺差逆差、银行利率高低、国际间投资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就以英镑和美元的汇率来说,过去十几年内变动将近一倍(最低时一英镑换1.05美元,最高时可换1.9美元)。所以通过汇率比较,不但结论十分不确定,而且受到许多不相干的因素的影响。

另一种比较是从经济上看,日子好过还是艰难。所谓日子好过,就是钱比较容易赚,赚来的钱又比较经花。换句话说,只要一个人肯花力气,不怕吃苦,生活不但过得去,还可以有些节余;所谓日子难过则指拼死拼活,仍难以维持温饱。看来,所谓的美国东西便宜,正是指后一种意义上的便宜。

在美国,有正式工作的人日子都不差,即使是工资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