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学李健仁和日本朋友驰星周的回忆那里可以得知。周星驰还可以跟采访他的记者大谈例如“甘小文”、“泪眼煞星”、“龙珠”之类的漫画书以及村上春树,或者是电脑游戏。还有,众所周知,周星驰还是个足球迷。
不过也有人完全不同意,例如在李力持眼中,他曾说“周星驰是一个清心寡欲的天才,他什么特殊的爱好都没有,他最大的享受就是工作,无比热爱自己的工作,不停地锻炼学习……”自然有赞誉之词,但“清心寡欲”这四个字,不是随便就可以讲出来的。周星驰接受记者采访谈到自己的生活,最经常回答的总是:“我是很普通的、没什么特别的人。”
当有记者问起他的白头发,他都会很认真地回答:“我这白头发是真的。为什么不染发,染过的,但我发现不到一个月,就会再变白,而且有一个过程,先变黄,再变白。”他又说,“别叫我星爷,星仔比较好。年轻时,叫星爷没关系,人年纪大了,真的叫星爷,有些不高兴。我真的老了,尽管我想觉得自己不老。”
他还是很在乎自己是个靓仔。除了在大学校园里自己赞过自己是靓仔,他还和冯小刚导演曾经私下讨论过自己是偶像派演员还是实力派演员,周星驰认为自己是“2个偶像派+1个实力派”。
客串《少林足球》的李卉曾回忆,“星爷虽然不常打扮,但他很喜欢干净,他每天早上都会洗头洗澡,呆在他的身边就会闻到好香的气味。” 周星驰也曾表示他减压的方法就是做运动,而洗澡则能给他带来许多表演上的灵感,他自己就说过,“我特别喜欢洗澡,每次最少要2小时以上。篷头里的水打在脸上,我就会冒出很多灵感。”曾经和周星驰亲密合作过的赵薇对他的感觉则是,“周星驰,我只能说,他是一个为电影而生的人。不管别人怎么猜测他包装前和包装后的差距,他的天才是没办法否认的。我曾经建议他到北京住一段时间,感受感受。他只说好好好,然后就没有下文了。他好像很谨慎,像怕生的小孩子。”
周星驰就是这么一个对自己的形象很在乎,却又对自己的着装不那么在乎;在生活上有点小嗜好,却又是工作狂的“普通人”。
周星驰自己的公司在人来人往的尖沙咀山林道,闲中他会过海搭电车去茶餐厅坐坐。2000年7月,内地的《新周刊》记者去到他的办公室,有这样一段描述:“周星驰的公司出乎意料之外的简朴,要不是墙上贴着他的电影海报,根本不会想到,这是屡创香港电影票房之冠、片酬叫价曾达1000多万的‘喜剧之王’的公司。没有漂亮的前台接待小姐,没有华丽的间隔和装璜,有的只是一群穿着休闲便装、口嚼香口胶、动作生猛快捷的年轻人。在他的办公室里,没有大班桌,也没有任何他与各界政要名人的合照,两张半旧的写字台面对面放着,就是星爷和大导演李力持的位置。星爷的桌上,杂物凌乱,还有吃了一半的盒饭,座位背后书架上满满几列都是漫画书。”
周星驰的一举一动都可以成为香港的八卦新闻,例如他的车技。有一次,周星驰自己充当司机,驾驶他那辆尚未曝光的珍藏保时捷跑车亮相时,立刻被记者追踪到了。结果记者发现架车技术高超的周星驰可能很久没有开过车,竟然用了差不多8分钟才成功停好车。当时的情况是停车场已经差不多全满,当周星驰准备进入大厦停车时,突然停在门口不能动了,他一脸困惑,和助手田启文商量了很久,费了好大力气才把车停在一个很狭窄的车位。
周星驰的女友一直都是舆论热点。每次面对记者,周星驰都难免碰到关于他女友是谁的问题,或者是直接地问,或者是绕了弯子来问。而周星驰也是旁顾左右而言它,给出一些很奇怪的答案。例如有一次,记者问周星驰,赵薇和莫文蔚哪个更符合他的女朋友标准?周星驰的回答是:“都很符合。我的标准就是,要有一个鼻子两只眼睛,有手有脚,最好是个女的。”让人难以捉摸。不过在经历了罗慧娟、朱茵、莫文蔚、张柏芝、赵薇——这些都是他的演戏搭档——等等各种或真或假的绯闻之后,现在多数媒体都几乎能够认定于文凤就是周星驰的“真命女友”。
1998年12月,于文凤和周星驰两人在被媒体于香港铜锣湾拍下合照之后,两人的交往陆续见载于报刊,此后周星驰与其他女明星的绯闻也开始减少。
《周星驰映画》 三我的女友标准(2)
于文凤是香港建设(控股)有限公司主席于镜波的女儿。于镜波1973年创办过熊谷组(香港)有限公司。他目前拥有的香港建设承建过多项香港市政与建筑项目,例如屯门公路、青山发电厂、香港文化中心、中国银行大厦、香港国际机场客运大楼等等。于文凤本来在其兄开设的金融投资公司任职,并与朋友在铜锣湾开设多家餐厅。
于文凤一直以周星驰为偶像,早在多年前就因圈中人的介绍下双方结识。据香港本地媒体报道,于文凤甚有其父之风,为人不但精明能干,投资方面更是眼光独到。例如周星驰于2002年一掷3千万购入旺角先达广场两间地铺,每月收租23万,至当年6月以4千万卖出,再度劲赚千万,可见周星驰在幕后军师兼女友的帮助下,楼市投资方面也是出手大有斩获。
周星驰与于文凤的感情对外表现甚为低调,但两人的关系却十分稳固,香港的八卦记者就报道过周星驰曾因运动弄伤颈部,于文凤亦体贴地陪他出外买药的消息。另一次是周星驰和友人赴日游玩,兼买漫画谈生意,就传出有于文凤同行。而最近的《功夫》庆功宴,于文凤也神秘姿态出现。
传闻于文凤除掌管周星驰的物业及证券投资外,2004年又入主星辉娱乐公司,重整架构,减省无谓开支,更为周星驰四出奔波,计划将其持有的品记国际(专营广告制作、演员管理等业务)上市。在于文凤的协助下,周星驰近年来连在地产上出手,不停四出物色有潜质的商铺及楼盘,2004年11月12日以2。1亿元购入尖沙咀加连威老道34至36号连城阁地下、阁楼、一楼和二楼,面积合共2万呎的商用单位,连带已持有的山顶普乐道7号大屋(1996年10月购入)、山顶普乐道10号天比高地皮(2004年4月购入),目前周星驰已持有的地产物业总值超过5亿元。
可以说,于文凤这位香港富商之女,从周星驰的影迷,逐渐成为他的好友,一直到事业上的最佳搭档,帮了周星驰很多。周星驰也曾经以非常认真的姿态告诉工作人员说:“文凤不仅是最能了解我的知心好友,更是我的红颜知己。”
1996年买下的山顶普乐道7号,是周星驰预备给一家人住的永久性住宅。至今尚没有入住是因为一直都还在装修以及在加强保安方面的措施。1998年到1999年,这套房子还给周家带来一个官司,可谓好事多磨。
在1998年3月,明珠兴业主席黄坤高价购入山顶豪宅“天比高”进行拆卸重建,毗邻普乐道豪宅业主凌宝儿于是投诉受重建工程滋扰,周家寓所范围内的围栏遭到肆意拆除,而 24吨的重型车则压毁了周家的私家路面,在1999年凌宝儿成功申请法庭禁制令。不过周星驰更在2004年4月投入3。2亿港币把“天比高”买下来。不知道这是否也与之前的官司纠纷有关,为了避免干扰,于是一鼓作气也把旁边的地皮都买下来。
周星驰的母亲凌宝儿,透露周星驰特地花百万重金请了“Box Design Ltd”设计公司照日本六本木型商场“六本木之丘”及香港旺角朗豪坊设计风格来为屋子进行全新装修,主要以玻璃、木材及意大利砖作为材料,努力营造一个简单及温馨的家,“现在这间屋里的所有陈设都要拆得一干二净,连空调都全部要改成中央空调。”
据说这次豪华装修单是为整间屋子搭棚和做防潮工程,已经花了10多万元。周星驰很孝顺母亲,按照凌宝儿的意思,将新屋仿建为日式开扬庭院。由于是用来长住,周星驰在装修费用的安排也是“没有上限”:80万全屋泰国极品柚木地板;15万全自动暖水冲下身马桶……装修工作到2004年底已经持续了一年。
除了装修,保安也是周星驰很注重的。他请来一位曾经为多位好莱坞巨星豪宅担任全屋保安顾问的前美军陆战队上尉,据说此人还参加过波斯湾战争。周星驰在保安硬件的投入也很大,例如从美国订购的价值9万的指模锁,100万全屋德国进口落地防弹玻璃,还有价值50万的红外线动态感应器以及闭路电视等等,在保安方面就花费千万元左右。
凌宝儿曾对香港媒体说:“星仔说要将这屋子重新翻新,每层楼都会有独立的睡房、工作室、小厨房和小客厅,家里每人用一层,既有自己的生活空间,又可以和一家人住在一起。”为了可以容纳一家人,除了房间重新分配之余,连停车场也要重新改动,本来屋子底层的停车场只可以停两辆车,于是周星驰决定将一个小客厅拆掉扩建成停车场,装修完毕以后至少可停6辆车,包括周星驰现有的三部座驾和凌宝儿的一部红色宝马房车,其余则准备留给周星驰的姐妹和访客。
在未搬入山顶普乐道7号的新宅之前,周星驰与母亲现在多数住在香港宝云道12号,这是1990年6月周星驰入行电影后买下的第一套房子,当时花了475万,到2004年市值约为1500万。
《周星驰映画》 三周星驰接受《电影双周刊》采访(1)
“没有《喜剧之王》的失败,就没有《少林足球》的成功”
周星驰曾在接受《电影双周刊》的采访时,一本正经地说,“拍《喜剧之王》是因为感情失意,拍《少林足球》是因为事业失意。”但他并没有言明为什么。
由于周星驰本人在拍电影之前也经常跑龙套,因此很多人都理所当然地认为《喜剧之王》的故事主线是周星驰本人对自己十几年来表演形式的总结和肯定。但当记者们屡次问起周星驰的《喜剧之王》是不是他自己的故事时,周星驰有时是肯定的回答,有时又是否定的回答。很奇怪的是,只有这个问题的答案风格,就像他在回答关于谁是他的女友一样含糊其词。
对于这部谜一样的周星驰电影,周星驰的FANS亦有联想丰富的解读,下面且引用一段:“故事的核心在于演戏不仅是书本上的,也是生活中的。周星驰一直在赋予这个片子一种内涵,让人看的时候乐,看完之后想想还会乐。于是他用了暗喻的手段:成龙的客串揭示了演戏最需要的是真实;男主人公把全部家当给了女主人公的时候,只留了本关于演技的书,反映出周星驰对电影的态度;从《雷雨》到《新精武门》折射了香港市场的需求;卧底一出戏也表达了对电影奖项的不屑一顾;还找了老搭档莫文蔚,并且制造出种种浪漫的迹象,却终还是不爱她,解释了被报纸传得翻天的‘周(星驰)莫(文蔚)登对’……总之很多。在这其中最大的变化是这部戏的男主人公属于带悲剧性笑料的人物,让观众笑得很感动,这种因素在周星驰以往的电影中是从来没有注入过的,这也是他转型的标志。”前面的捕风捉影大可一笑了之,但让人笑得很感动,却是完全抓住了本质。
这正是周星驰的用力所在。说起来,到拍摄《喜剧之王》的时候,周星驰已经拍喜剧电影已经整整有10年时间了。《喜剧之王》不能说完全没有周星驰本人的从影心路,而这部电影里,除了影片的思想深度,还在新人发掘与培养上,周星驰都是投入了不少精力。
他说,“拍《喜剧之王》这部文戏,我拍了七十几组戏!为何要拍七十几组?最大原因是戏中大部分演员都是新人。不断排戏、排戏再排戏,用各种不同方法令他们有信心。既然我决定起用他们,我一定要保证出来的效果好。这样做我有时要比新人还要更惨……讲了这么多,其实我是想讲︰我愿意付出去努力培育新人。有人认为所有的戏应该由我一个人做完,但我不太认同这种想法。而是应该想:如果找到一个比我好的新人,那就发达啦!例如张柏芝,我选了她,对整个电影界都是有好处的,她是一个很有水准的新人。”
而《喜剧之王》的导演之一李力持这样说:“喜剧笑料是我们从生活中感悟出来的,像《喜剧之王》就是我们根据电影圈中的感受和见闻创作出来的。我们看到很多群众演员背后的辛酸故事,他们明明不是演戏的料却还在继续奋斗着,《喜剧之王》和《玻璃樽》同时拍摄,都拍了80多天,《喜剧之王》又没有动作,为什么拍的时间跟《玻璃樽》一样长呢?就因为我们每一句对白,每一个镜头都要反复地修改、拍摄,力求达到最佳的效果。”
“《喜剧之王》可以说已诉尽我当年的经历,情节是虚构的,但感受是真实的。”周星驰在这部电影中曾反复强调:“其实,我是一个演员。”然而这句话的本意却是:“其实,我不是一个演员。”故事结束之前,他说出这样一句寒意彻骨的台词:“其实我对演戏也没什么才华,我还是当观众好一点。”这部伤感黑暗的电影,被有的人认为是周星驰江郎才尽之作。其实大错特错。在这部电影里周星驰的演技已经达到了“冷幽默”的最高境界。而且周星弛完全一改从前的疯狂搞笑的无厘头,用真情与剧情打动观众的心。
“我觉得最好的东西是那种‘笑中有泪’的,《喜剧之王》是这方面的一个尝试,我觉得已经够了,因为你不能完全自我,还要考虑到票房和市场,我不敢拍成彻底的悲剧。拍电影是很现实的,电影有没有人看,观众开不开心,这最重要,这个目的达到了,才有人投资给你再拍电影。”周星驰说。
对此李力持亦谈过,“我认为最好的喜剧就是悲剧,像《食神》、《喜剧之王》。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它们,讲的都是一个悲剧故事,这几部影片中的主人公都是平淡无奇的小人物,在生活中有着辛酸的经历,在一定程度上讲都是悲剧人物。正因为这些小人物与观众的现实生活非常贴近,所以才能引起观众们的共鸣。周星驰拍了这么多喜剧,现在追求的就是一种‘喜中有悲,苦中作乐’的喜剧风格。像《喜剧之王》,名为‘喜剧之王’,实际是在写一个‘悲剧之王’的故事,只不过制片公司的老板不愿意我们起这样一个名字。”
在电影市场很不景气下,《喜剧之王》最终以接近3千万的收入成为1999年票房首位,一举扭转了自1993年《唐伯虎点秋香》为票房冠军以后6年来都被成龙、周润发占据首位的情况。
有条花絮,在这一年成龙和周星驰各有一部影片问世,为了振兴香港电影业,两个人互相在对方的影片中客串一个角色,以示相互支持。所以,成龙的《玻璃樽》里就有了这么一个周星驰镜头(而《喜剧之王》里成龙也露了一面):十分勉强地牵着一只大狗,或者说是一只大狗牵着一只周星驰。
《千王之王2000》是周星驰在1999年的第二部电影,也是他与王晶继5年前《百变星君》后的第一次合作。两个香港最擅搞笑的人凑到一起的这部作品,亦可以说是对九十年代喜剧片的总结。这部戏里周星驰并不是真正的主角,张家辉和王晶的戏份都比他多。
有人这样评论这部失败之作:周星驰虽然是以赌片成名,但他的上一部赌片还是10年前的《赌侠2》,此部电影重返赌坛,已经很难再度辉煌。一则当年的“星仔”已贵为今天的“星爷”,没有了当初小人物的心态,而且赌片风潮也已过多年,再加上周星驰和王晶在影片中力捧的张家辉表现也一般,所以惨败也是理所当然的事(只有不到两千万的票房);周星驰的表演本来已经脱离了早期影片中王晶式的“屎尿屁”笑料,但这次与王晶的再度合作,又被王晶江郎才尽后的疯狂无聊所腐蚀,炮制的笑料显然太拙劣;周星驰这次以澳门“千王之王”的身份重出江湖,有点儿“跩”过头。影片一味强调他的至尊地位,以致十分单调乏味,而且体现他高明“赌术”的桥段也牵强做作。唯一值得一赞的大概就是在这部电影里周星驰依然坚持在培养新人。
《周星驰映画》 三周星驰接受《电影双周刊》采访(2)
说起来,从1990年的《赌侠》到1999年的《千王之王2000》,王晶共执导了周星驰主演的8部电影,同时还担任了《逃学威龙》、《百变星君》、《大内密探零零发》的监制以及《行运一条龙》的出品人。如此算下来,两人的合作已有12次。在周星驰已经走自己路的背景下,这次合作是个例外,也是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