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周星驰映画-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星驰一块到北京看他拍戏兼自己游玩,没想到改变了自己的人生,留下了一个无法替代的“美女如花”的电影角色。李健仁现在正在香港铜锣湾经营一家名牌服饰店。    
    16岁那年的暑假,周星驰曾去美孚新世界酒楼卖过点心,推着小车卖虾饺、烧卖,为了赚钱买李小龙纪念品。第二年家里搬到土瓜湾,他又到一家五金厂当“啤工”,他还在尖沙咀,骑着自行车卖过报纸。    
    “我做过几份暑期工,比如卖眼镜、卖电器。印象中最深刻的是那次去酒楼卖点心,月薪大约600港元。在酒楼打工什么怪人都见过,反应不快就会被客人骂,所以一定要能言善辩和有礼貌。”    
    利用课余时间赚钱贴补家用,给自己赚零花钱,买漫画书看电影,练功夫,沉迷跳霹雳舞,基本上就是周星驰对青春期最深刻的记忆。他说,“我不是坐在家里读书的那类人。”


《周星驰映画》 一“我读书那时是非常顽皮的”(2)

    在香港的七十年代,在李小龙电影热潮的推动下,几乎是全民武侠,本地电视台也不甘落后,佳视、丽的(“有线”的前身)都迎合潮流也推出了各自的武侠剧代表作,佳视更是开了电视剧翻拍金庸作品的先河。无线(TVB)在1976年也推出了由郑少秋、任达华、石修主演的《书剑恩仇录》和刘松仁主演的《陆小凤》,1978年还有《小李飞刀》和郑少秋主演的《倚天屠龙记》,以及 1979年的《楚留香》、《绝代双娇》和《刀神》。    
    1980年3月10日,周润发的《上海滩》又开始播演。那个万人迷的“许文强”也成为了周星驰的偶像。    
    可以说,整个中学期间,爱好武功的周星驰都是在伴随着这些电视剧长大,痴迷其间,并萌发了做演员的愿望。1992年7月,周星驰在接受《电影双周刊》的采访时说道,“(我读)中四中五的时候,是电视的黄金时期,例如《网中人》、《上海滩》、《亲情》等。我没有试过演戏,又没演过话剧,但是一看就好想试一下,很想演,很想加入这个行业。”    
    此时,斯皮尔伯尔格也是周星驰喜欢的导演。周星驰还记得当年看《大白鲨》的情景,“……我吓得要死,回到家里连浸浴缸都不敢,我买了好多书研究鲨鱼。才知道原来鲨鱼在浅水也会咬人?那我去浅水湾游泳时该怎么办才好?……”    
    中学毕业之后周星驰没有再继续升学。“有一年没事做,在船务公司做过一段时间助理,即是Office Boy,好闷!”    
    “我当初的第一份工作很‘烂’(差劲),但我要说的是,每个人的机会不会都那么好,人人都会等待,但是要学会坚持,我一直有信心,相信机会一定有光顾我的那天,机会来的时候就一定要抓得住。”     
    就是在读中学时,周星驰认识了一个很重要的朋友——梁朝伟。关于他们的认识过程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颇像电影里的场面:在街上骑自行车去看电影的周星驰,无意撞倒了梁朝伟,两人于是相识,言谈默契,成为朋友,两人后来还一起在街上卖过眼镜和电器,一块打过暑期工;另一种说法则是梁朝伟是与周星驰的姐姐先认识的,然后也认识了周星驰。后者的说法应该比较真实,因为周星驰的母亲凌宝儿亦曾经亲口提到这件事,而导演王晶的父亲王天林也在文章中写过这一段。王天林当时监制TVB的电视连续剧时和梁朝伟合作,两人闲聊时谈起梁朝伟与周星驰的姐姐关系很好。    
    梁朝伟只比周星驰大5天,跟周星驰的身世很相似,也是父母离异,与妹妹随着母亲生活;读完中学,连会考都没有去考,便到他姨妈开的超级市场去当送货员,做过百货公司和电器行的售货员。    
    据梁朝伟回忆,那个时期的周星驰整天发白日梦,经常跟他提起TVB无线艺训班的事,幻想成为大明星,而他更是在周星驰的鼓动下一起去报考无线艺员训练班。“周星驰让我感觉到在演员培训班里有很多东西可以学,所以我们就同时去考。”    
    考无线的艺员训练班可不是那么容易,要过三关。所谓过三关,是初试、复试、面试,能达到面试阶段,已经成功一半。第一次的初试比较容易,只是让一些负责人见一见本人,以及选读一段台词而已。由于报名人多,分批接见,每天大概500多人,总共要一星期左右才能全部见完。梁朝伟和周星驰报了名之后,接到通知到浸会学院去作初试。    
    据梁朝伟回忆,他到了浸会学院之后,见等候初试的人那么多,几乎想临时放弃,回身就走,可是走了一半,想想花了10元报名费,就这样退场不是太冤枉了?于是再走回去等候接见。可以想像,一心一意地想着报考训练班的周星驰自然是态度坚定不移的了。    
    梁朝伟说,早在进无线艺员训练班学习之前,周星驰和他已私下一起拍过一个8分钟短片。“那都是周星驰的主意,当时我对演戏不开窍,那个短片他既当导演又当演员,我只是演员。故事主要讲好人与坏人在山上打架,最后好人获胜,他安排我演坏蛋,最后,我演的角色被他无情地打死……那就是拍给我们两个人看的,我是陪玩。”    
    周星驰还得到了母亲的支持,“说来我要感谢妈妈,因为我当初说要进入演艺界时,妈妈上下打量了我半天,结果一句话都没说就走了。我想好啊,妈妈没有反对就是默许了,于是很高兴地就去报演艺培训班了。”他回忆。    
    在当时,无线开办的艺员训练班可以说是进入TVB、步入星途的第一步,当时每期艺训班毕业的学生有不少都能成为日后TVB的当家花旦或当家小生,乃至演艺圈的“一哥和一姐”。    
    但最后的通知却是梁朝伟考上了,周星驰落选了。周星驰为此很苦恼。    
    周星驰和梁朝伟各自成为巨星后,当年这个“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戏剧性报考过程,也曾有各种版本流传。    
    台湾著名的综艺栏目《鸡蛋碰石头》曾经请梁朝伟做过一期嘉宾,戏说梁朝伟考入无线艺训班经过。大意是梁朝伟陪同周星驰赴考,周星驰因为一紧张就内急,卸包袱去了;恰巧这时轮到他面试,梁朝伟心念一转,自己跟着主考官进了考场。当周星驰一身轻松地出来时,才发现天地易色……


《周星驰映画》 一“我读书那时是非常顽皮的”(3)

    还有一个版本是,周星驰知道他1。73米的身高有可能成为考试及格的障碍,于是就花钱买了一双价格不菲的高跟鞋。然而,考官只看了他一眼就决定让他回家了。对此周星驰说:“我就是一个普通人。当时考表演班时,要求的标准高度是五尺十寸,我只有五尺八寸,可能连这也没有,所以都没有被录取。”“那个时候,人们对于明星的概念就是像周润发一样的猛男,像我这样的人出现在电视荧屏或者银幕上根本不可能。”     
    周星驰的母亲凌宝儿也对外谈过那次报考前后的事情:“梁朝伟是星仔姐姐的朋友,星仔当年想考训练班,拉他一起去,谁知伟仔无心插柳获成功,星仔就未被录取。那天,星仔回家冲进自己的房里,用被子盖住头,我都不知发生什么事,也没有问他。后来是戚美珍帮他,叫刘芳刚收他,他才进了训练班。戚美珍的哥哥是我街坊,认识好多年,所以他们肯帮星仔。”    
    这个刘芳刚就是当时香港TVB艺员训练班的主任,他在台湾出生,政大新闻研究所毕业,做过记者,到意大利学电影后,1969年加盟香港国泰做基本导演,再转投邵氏拍《香港过客》,之后加入TVB无线电视台先做编导,再转做艺员训练班主任。他在任期间的训练班明星辈出,除了周星驰、刘德华、梁朝伟,还有王家卫、刘嘉玲等等都受过他的亲身指导。    
    1982年,周星驰连考了两次,才终于进了香港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他进的是第11期夜间训练班,与梁朝伟同期。这一期后来还出了不少明星,例如吴镇宇、欧阳震华(当时叫欧阳耀泉)、关礼杰、李子雄等。吴镇宇比周星驰更惨,一连三次都没考上,在第四次才考进来。成名后,1992年8月,周星驰对《电影双周刊》的记者很肯定地说,“如果还没有考上,我会继续再考,因为这是我的兴趣。”    
    介绍周星驰给刘芳刚的戚美珍,在训练班里比周星驰早一期,是第10期的学员,她后来成为了“五虎将”之一苗侨伟的妻子。刘德华也是戚美珍这一期,他曾经写过书回忆在训练班的情况:“训练班总共要念一年,每3个月有一次小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同学不能再继续学业,面对如此富挑战性的课程,各人都怀着战战兢兢、诚惶诚恐的心情去迎接每一个小考试。导师常跟我们说:‘吃这口饭的,最重要的是信心和自信,没有这些,就算本身很有才华,也无从发挥,更不用遇上伯乐!’于是班上本来已信心十足的同学更加信心百倍:本来没有信心的唯有强迫告诉自己:我可以的!我一定是明日之星!”    
    “在面对另一次考试前夕,大伙儿的信心竟遭受冲击:其中一个同学因外型问题,导师觉得他不适合幕前发展,已考虑在即将举行的考试中给予不及格的分数。至此阶段,大家才知道自信并非必赢的战略,自信外还要配合许多天时、地利、人和。本身有才华,还要有外表,再加观众缘,缺一不可。”    
    不管怎样,进到艺员训练班的周星驰,总算在星路上终于迈出了第一步。


《周星驰映画》 一人人必须经历的一节课(1)

    “我问导演可不可以用手挡一下,让梅超风在第二掌再把我打死。”    
    跑龙套是TVB艺员训练班里最特别的也是人人必须经历的一节课。当时很多明星也都是先从跑龙套开始自己的演艺生涯的。    
    在1982年的春天周星驰也开始了自己的跑龙套经历。而梁朝伟比他更早得到机会,之前已经在电视剧《英雄出少年》中演过一个少林弟子,首次露脸几十秒。    
    周星驰最早的一个跑龙套应该是在70集连续剧《天龙八部》里,该剧于1982年3月22日起在电视里播出,由梁家仁、汤镇业,陈玉莲、黄日华等担正,有一个画面可以看到,周星驰演站在萧峰(梁家仁饰演)身边的一个契丹小兵。    
    顺便说一下,当时就已是明星的梁家仁,若干年后也经常出现周星驰电影里,先是做周星驰的导演(《一本漫画闯天涯》),后来又为他演过配角(例如《龙的传人》里的“师叔”)。    
    接下来,周星驰参加了全体第11期训练班学员演出的13集连续剧《活力十一》。这部供学员演练的电视剧在当时颇受好评,讲的是一间叫“STUDIO …A”的广告公司发生的故事,表现年轻人的生活理想。有一个场景是周星驰演的学生形象,在教室里和同学打牌。    
    周星驰还在《苏乞儿》(9月27日起播)跑过龙套,与周润发、刘德华、米雪、苗侨伟等同场演出,只不过他是站在一群家丁中间。在反映三十年代中后期香港社会风情的30 集连续剧《香城浪子》(也是在9月27日起播)里他也是饰演过男生宿舍“青毅社”的一位男同学,是应子辉(汤镇业)的帮凶,他的同期同学关礼杰也在里面演其中一个男同学;梁朝伟的角色比他们的则大一点,演的是应子辉的弟弟,性格谦和、善良、重感情,是韦诺(黄日华)的好友。《香城浪子》是梁朝伟的第一部担任配角的电视剧。    
    在刘德华初露头角的《猎鹰》(12月27日起播)里,周星驰也演过众多无名警察中的一员。梁朝伟在此剧中饰演刘德华女友的弟弟,一个极度仰慕刘德华的角色。    
    由于梁朝伟表现好,很快就调去了戏剧部。当时在TVB中剧集的制作主要是由其下属戏剧分部来承担制作的,而戏剧分部又会细分为多个戏剧分组,每一个戏剧分组将由一个戏剧组的高级戏剧主任负责——这个高级戏剧主任其实就是“监制”。与电影不同,电视剧里的监制权利最大的,有剧集的最高决策权,从演员的选定,到剧集题材的选择都是由他最后拍板,一个制作组(即戏剧分组),通常当中有10来人。    
    到1983年,梁朝伟已经作为主要角色之一演出了三部电视剧,分别是《天降财神》(3月21日起播),与周润发合作;《再见十九岁》(5月19日起播),与李司祺合作,梁朝伟做男主角;《北斗双雄》(8月8日起播),再与周润发合作,周星驰是小配角。他被TVB高层赏识,更在1983年9月与黄日华、汤镇业、苗侨伟、刘德华一起被包装成为TVB的“五虎将”。    
    而这一年,周星驰仍是继续在跑龙套。除了在《再见十九岁》和《北斗双雄》里跑龙套外,最著名的还是他在《射雕英雄传》(其中第一部“铁血丹心”在2月21日起播)里演的几个小角色,由于在大陆广泛播映,至今仍被内地的周星驰迷们津津乐道,翻来覆去地考证周星驰演过的几个无名角色。     
    其中一场戏是在牛家村的夜场,周星驰饰演的一名士兵在军官命令下前去抓郭靖母亲李萍,他有一句台词,回答了一声:“是!”然后他被郭啸天一枪捅倒。他演的宋兵所说的一些台词,都被星迷拍下画面贴上互联网,其中有“你说什么?”“还在这儿讨价还价!”等等。     
    周星驰还在第7集中被杨康抓来后送给梅超风练功。对这场戏,周星驰有段回忆,“导演本来设计我被人一掌打死,但是我认为这样有点不太真实,于是自己设计了反抗的动作。我设计成第一掌用手挡了一下,直到挨第二掌时才倒地死去。我去和副导演商量,问他能不能让我先挡梅超风一招,第二招再被打死?我想这样我就可以多出镜了。但导演马上说,‘快点拍戏,不要话那么多。’他认为这个小龙套占用的时间太长,结果除了批评一顿之外,还要重拍。”    
    “其实当时我还是感觉演戏是个有趣的工作,即使我的意见不被采纳,只要能提出来就很开心。之后我也不断地提出我的看法,当然也被一再的拒绝。”    
    这个希望多挡一掌的跑龙套演员,在此时对演戏已经进入痴迷状态。     
    在这个时期,另一位后来的香港电影明星吴镇宇——周星驰的同期同学——也是在《射雕》这部剧里跑龙套,他演过金国王府的一个看门的金兵,有几句对杨康很不客气的台词,此外还演过一名丐帮弟子。    
    为《射雕》跑龙套之前,周星驰还在《十三妹》(1月24日起播)里,这部戏里有翁美玲和汤镇业。    
    在20集的《北斗双雄》里,周星驰为周润发和梁朝伟配戏,在剧中扮演一个问题少年,周润发和梁朝伟在戏中扮演帮助教育挽救这些问题少年的社会工作者。其中一场戏是周星驰因单恋梁朝伟的女友,写了一封情书放在梁朝伟女友桌子上,阴错阳差被人当众念出来,受到大家的哄笑,自尊心受损,无地自容之下跑到天台准备跳楼,梁朝伟、周润发赶上去劝阻,梁朝伟给周星驰戴了一些高帽,给他活下去的信心,于是周星驰打消自杀念头,演得很搞笑。有一位当年看过《北斗双雄》的观众在互联网里留下这样评语:“那时的周星驰还没割双眼皮,长相还真不敢恭维。”    
    周星驰1992年7月在接受《电影双周刊》的采访时说,“(《北斗双雄》)那些我自己都没什么印象,那个时候我还是‘温温燉燉’(粤语,懵懵懂懂的意思)的样子。”


《周星驰映画》 一人人必须经历的一节课(2)

    关于这个时期的跑龙套生活,在1977年进入TVB的资深电视人黎文卓回忆:“每天清晨,在电视台的门口,总会见到一大群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各式人等在等候着,然后由不同的助导根据预先约定的需要,指挥他们上外景车,出发拍摄去也。”    
    “这些人不是电视台的职员,而是电视台透过一些特约演员公司请回来的临时演员,也是一般人俗称的‘咖喱啡 ’(香港对跑龙套演员的称呼)。 ‘咖喱啡’的待遇相当低微,现时每拍一天8小 时的工作约有100元左右。而当中又要被特约公司收取若干作为佣金,因此实际工作时薪计算不足10元,比学生到快餐店当兼职还要少。当‘咖喱啡’确实不需任何技巧,镜头永不会对着你的正面,对白永远不会轮到你说,你的作用和一块布景板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分别。”    
    周星驰跟这些人不同的是他是TVB的艺员训练班的学员。跑龙套演员在周星驰后来导演的电影《喜剧之王》里有精彩演绎,这部电影也可以说是周星驰当年跑龙套的心态写照。    
    “读艺员训练班的头三个月公司是不发津贴的。我通过邻居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