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文学评介丛书 意识流大师的梦魇-乔伊斯与尤利西斯-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境中欢迎人群的嘈杂声与宿舍里忙乱起床的嘈杂声巧妙地联待在一起, 

使斯蒂芬从梦幻境界回到了现实世界中来,完成了镜头的变换。这种蒙 

太奇手法的运用出色地表现了奔腾不息的意识活动,收到了极好的效 

果。难怪乎马洛文·弗里德曼赞道:乔伊斯兼有诗人和小说家的才能, 

这是对这种才能的第一次出色运用。在 《青年艺术家的肖像》第一章, 

他成功地把致力于分析议论的小说变成了记述感觉和意识活动的小 

说。” 

     当然,乔伊斯在《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首次应用意识流手法,他 

当时还不敢更加大胆地打乱时空顺序,或者还没有掌握好柏格森的“时 

空理论”,不能十分熟练地驾驭好“心理时空”这匹野马,所以多少还 

显示出忸怩之态。但从总的方面来说,《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意识流 

的运用还是十分成功的。 

     在《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作者广泛运用各种象征主义手法来揭 

示人物的意识活动,并将这些意识活动推向高潮,引出小说的主题。 

     取自希腊神话故事的斯蒂芬·迪德勒斯这个名字就具有其象征意 

义,在神话故事中,迪德勒斯是个灵巧的工匠,曾经受克里特国王之命, 

建造了一座人们无法走出的迷宫,用此监禁妖怪米罗特。后来迪德勒斯 

因事冒犯了国王,自己和儿子艾卡罗斯也被关进自己建造的迷宫中。迪 

德勒斯制作了两对翅膀,同儿子一起飞出谜宫,飞离克里特王国。逃出 

后,他的儿子不听从迪德勒斯的劝告,飞近太阳时因翅膀溶化而坠海身 

亡。乔伊斯将主人公命名为斯蒂芬·迪德勒斯,自然使人联想到迷宫。 

在小说中,乔伊斯把当时灾难深重的都柏林市比作一个迷宫,象征着束 

缚精神、肌体瘫痪的外部环境,斯蒂芬则是身陷其中的“能工巧匠”。 

神话中的迪德勒斯从迷宫中飞出乔伊斯笔下的斯蒂芬则从都柏林飞出, 

从压抑他艺术才华发展的家庭、社会、宗教和民族中摆脱出来。神话故 

事中,迪德勒斯的儿子坠海身亡。 《青年艺术家的肖像》在结尾处记录 

了斯蒂芬呼叫道:“啊,父亲,给我做好准备!”象征着他也有象神话 

中的故事一样失败。迪德勒斯这个神话名字暗示了斯蒂芬艺术创造的生 

涯,也暗示了吉凶未卜的前程。 

     乔伊斯在应用象征主义手法时,还十分注意各种寓意丰富的形象在 

文章中的象征作用,这些形象包括鸟、水、玫瑰(特别是“绿色的玫瑰”), 

和女人等等。小说一开始就涉及到水这一形象,通过小孩尿床后先暖后 

冷的感觉暗示了水的两重象征意义,说明了水既可以催发生命又能摧毁 

生命。此后水的形象一再出现,斯蒂芬被同学推入污水中寒冷油腻的感 

觉,屋檐的滴水声、厕所里抽水的哗啦声,都象征着生活中冷酷阴冷的 

环境和斯蒂芬孤独的感觉。另外,家宴上暖人心脾的汤、广阔的大海则 

象征着温暖的环境和斯蒂芬的艺术追求道路。另一个反复出现的形象是 

鸟。在第四章中,斯蒂芬看到海滩上一个形状似鸟的男人,他给斯蒂芬 

的精神以深层次的启发,接着又看到那“涉水少女”的胸脯也象黑色羽 

毛的鸽子,给人以飞行的联想。在第五章中,斯蒂芬站在图书馆前的台 

阶上,仰望着在他头顶上空飞翔的鸟儿,听着飞鸟的叫声,他思潮起伏, 


… Page 28…

想到自然界的生物,想到人类社会被扰乱了的生活秩序。他从这飞鸟又 

想到了希腊神话中飞出迷宫的迪德勒斯,想到了自己与迪德勒斯相同的 

名字。于是,“一种对不可知的事物的恐惧扰乱着他疲惫的心灵,那是 

对各种符号和预兆的恐惧,对那个名字和他相同靠柳条编成的翅膀象鹰 

一样飞出牢宠的人的恐惧”,然而,他也决心摆脱这种恐惧,象那鸟儿 

一样冲出禁闭他的樊笼。鸟儿成为斯蒂芬出走和希望的象征。 

     在《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乔伊斯象征手法最出色的运用是典型 

场景的描绘和渲染。小说开始就是一个小孩在讲述一个寓意深刻的爱尔 

兰民间故事:有一头牛从路上走,这头牛沿路走着碰到了一个乖小孩…… 

在这里,路代表着方向和未来,代表着对生活道路的探索;那只连冲带 

撞、迎面而来的牛象征着外界的一种威胁,奶牛是爱尔兰的象征,因此 

这种外界的威胁也就是爱尔兰传统对这个小孩的冲击。这个故事组成一 

个大的画面,象征着一个少年面对种种阻力和危险在生活的道路上进行 

探索,也暗示了作品将要展开的冲突气氛。在第四章里,面对着圣职和 

艺术两种道路的选择,斯蒂芬一时间无所适从,不知决定哪一个好。他 

在拜伦酒店和克朗塔夫教堂之间焦躁不安地来回走动: 



          他再也不能等待了。 

          从拜伦酒店的门口到克朗塔夫教堂大门,从克朗塔夫教堂大门 

     到拜伦酒店门口,然后又回到教堂,再回到酒店。他先是小步姗姗, 

     在街沿的零碎杂物之间小心移步,后来便按着诗歌的节奏踏步行 

     进……他已经足足一个小时这样来回踱步,等待着——但是,他再 

     也不能等待了。 



     这个场面并不是简单地指斯蒂芬在徘徊,而是另一种更深刻的层次 

上的象征。拜伦酒店暗示着拜伦的含义——拜伦的反叛性格和浪漫主义 

诗歌代表着斯蒂芬对艺术生活的追求,而克朗塔夫教堂则象征着宗教事 

业。斯蒂芬在这两座特定的建筑物之间徘徊,象征着两种生活,两种信 

念在他思想中激烈地斗争和冲突着。在犹豫和彷徨之后,斯蒂芬走向海 

滩,途中他独自一个穿着一座桥,正巧对面迎来一群教徒。在桥上,他 

和教徒们擦肩而过,然后分别朝着不同的方向前进。这个场面中,形体 

的移动、环境的变化与主人公的精神变化巧妙的溶合在一起,象征意义 

深刻隽永。从徘徊到走向海边,预示着主人公离开徘徊境地将要做出自 

己的选择。与教徒们擦肩而过,朝着相反的方向走去,意味着主人公将 

要与宗教发生决裂,放弃圣职。主人公的“独自一人”与一群教徒相比, 

也暗示着他背离宗教是孤独的,与当时的潮流是相违背的。这种融各种 

意象于一体的象征场面不仅暗示着主人公的意识活动,也把故事情节一 

步步地推向高潮。 

     从 《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还可以处处看到乔伊斯独特的“顿悟” 

描写。踯躅海滩的一部分就是典型的“顿悟”描写。斯蒂芬穿过小桥, 

最后来到了海边。沙滩上有一条很长的小河,他沿着小河趟水缓缓前进, 

回忆起童年生活,思考着命运和人生。突然,他看见“一个小姑娘站在 

他前面的河水中,孤独而宁静地观望着远处的海洋”。他被这位“点缀 

着令人惊异的人间美”的姑娘吸引了,忘神地注视着她。而小姑娘“对 


… Page 29…

他转过脸来,以十分宁静的神态缔视着他的凝望,既无羞怯之感,也无 

淫欲之念。她听任他长时间,很长时间地对她凝望着,然后一声不响转 

过脸去”。面对着眼前的一切,斯蒂芬突然感觉到他的使命,突然看到 

了他前面的人生旅程。他在幻想中看到鸟人在海洋上空向太阳疾飞而 

去,看到那个象征着“人的青春和美丽的天使”在阵阵卷来的浪潮中涉 

水倘洋。他突然“两颊容光焕发,浑身火热如焚,四肢擅抖不已。他大 

步向前迈进,迈进,远远越过沙滩,向大海引吭高歌。生活已经对发出 

召唤。斯蒂芬呼喊着迎接生活的到来。”这时,斯蒂芬顿悟了:“生活 

下去,错误下去,随落下去,为胜利而欢呼,从生命中重新创造生命! 

在他面前出现了一位野性的天使,人世的青春和美的天使,她是来自公 

正的生命的法庭的使者,她要在一阵狂喜中为他打开人世的一切错误和 

光荣的道路。前进,前进,前进,前进!”在“顿悟”中,斯蒂芬决定 

与天主教牧师职务的彻底决裂,去追求艺术的理想。 

     乔伊斯在这部小说中还对文学艺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通过斯蒂 

芬的意识活动和独白认为“艺术决不应该激起欲望”,“美学的激情是 

静态的,它令人惊心动魄,远远超脱过了欲望和厌恶的感情”,“象造 

物主一样,艺术应隐匿于他的刨作之内,他的创作之后和他的创作之外, 

无踪可寻,超然物外。”他强调文学的独立性和客观性,认为文学应该 

独立于政治之外;作家应该从作品中隐退而客观地反映生活。这种看法 

对当代西方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总之,《青年艺术家的肖像》在艺术风格和思想内容上的丰富性使 

它成为世界文学史上一部别树一帜的作品。 



                    “给失眠症人钻研一辈子”的天书 

                         —— 《芬尼根们守灵》 



      《芬尼根们守责》是乔伊斯的最后一部作品,从开始创作到最后完 

稿总共花费17年时间。它是一部自成一格的作品,以梦幻式的语言叙述 

了乔伊斯心目中的人类史。 

     这部小说的书名取自于爱尔兰民谣《芬尼根守灵夜》。尼谣讲叙的 

是,一个名叫芬尼根的还砖工嗜酒成性,把酒看作自己的生命,天天狂 

饮不醉。有一天,他从梯子上摔下来,不省人事。同伴们以为他死了, 

便将他的尸体摆放出来,在他的身旁堆放着各种美酒,用来祭奠他生前 

爱酒如命。接着,他们举行爱尔兰传统的通宵达旦的守灵礼,几个人围 

在芬尼根身边为他守灵,不料芬尼根闻到扑鼻的酒香又苏醒过来,与同 

伴们重新一起畅饮美酒。乔伊斯引用这个古老的爱尔兰民谣作为自己精 

心构架的一部小说的名字,目的是在于采用这个名字所含有多种意义, 

以便于表达自己独到的思想。“芬尼根们守灵”表层意思是芬厄根的守 

灵夜,同时也指芬尼根死后的各种事情,深层的意思是芬尼根由生而死, 

又由死而生,是人为社会循环反复的象征。 

     这部小说写的是老芬尼根在临死前做了一场恶梦,梦见爱尔兰和全 

人类的历史都在他头脑中闪现流动。从老芬厄根做梦的内容和时间上 

看,分为现在的梦和未来的梦两个部分。但是两个部分相互混合,显得 

模糊不清。这场恶梦的中心是一个五口之家。父亲伊尼威尔在都柏林郊 


… Page 30…

外开设一家酒店。他的妻子生有一女二子,女儿名叫伊萨贝尔,美丽动 

人;一对孪生兄弟分别名叫凯文和杰利,别名叫桑与森。故事从一天傍 

晚开始,酒店老板伊尼威克的三个孩子正在和邻居的女孩子玩耍,凯文 

和杰利为了讨好那些女孩子的欢心而相互争吵起来。在小说中,凯文 

 (桑)代表着注重实际,谙于世故的一类人,杰利(森)代表诗人一类 

人物,十分浪漫,喜欢新奇事物。晚饭后,三个孩子上楼的功课,兄弟 

俩的争论吵一直持续不断。楼下的伊尼威克一边讲故事一边招待客人, 

酒店的收音机里发出喧闹的声音。随着深夜的到来,夜阑人散,小酒店 

关门了。已经是醉意朦胧的伊尼威克将留在桌上的残羹剩菜一一吃尽, 

在小孩的争吵声中上楼睡觉。由于小孩争论的问题的引发,伊尼威克的 

思想被带入另一个世界。这时,浮现在他模糊不清的意识中的,是过去 

他勾引年轻女子的丑闻和对年轻女儿的乱思妄想,他越想越感到内疚和 

害怕,并且形之于色,害怕见到他的孩子们,夜半时分,凯文和杰利似 

乎在窥视父母晚间的秘密。天明之后,这一家人又开始了新一天的活动。 

     以上是这部小说大概的故事情节,小说的叙述过程实际分为前后两 

部分。前面部分写象征全人类的伊尼威克在公园里,对两个女人做了一 

些不体面的动作,而受到审讯。在这里,作者用混淆的手法,有意地把 

被告和审讯者混淆起来,把伊尼威克的犯罪和历史上许多人和事混淆起 

来,以此暗示古往今来的全人类都是犯罪者。后面部分写老芬尼根梦见 

伊尼威克所做的未来的梦,这个“梦中梦”开始写的是他们家庭中两个 

兄弟的争吵,结束时是伊尼威克夫妇的性欲生活。这个“梦中梦”暗示 

着:战争 (桑与森的争吵)消灭人类,而性欲则使人类得到延续,两者 

循环往复,就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 

     在小说中,伊尼威克的“梦中梦”纷繁离奇,反映了各种各样复杂 

的思想和情绪,伊尼威克在一个夜晚中梦见自己经历人间古往今来的事 

情,自己名叫Humphrey Chimpden Earwicker,简称为HCE。他在梦中变 

成各种各样人物,以至一个虫或是一个山头。他的名字代号HCE的三个 

字母可以表示许多意思,其一就是Here es,意为Everybody“此即 

人人”,代表他是亚当以来的一切男人。伊尼威克的妻子在他的梦中名 

叫安娜,她的名字简写为ALP,与都柏林的主要河流利菲河同名(该河古 

称为“安娜·利菲亚”),以奔流不停的河水象征生命。他的双胞胎儿 

子既极为相似又截然相反,两人之间种种纠葛象征着人类历史上一切战 

争和纠纷。她女儿成天照镜子自我欣赏,表现了青年女性的诱感,书中 

出现成千人物,但似乎都是这家庭成员的化身,尤其是HCE和ALP也 

即人类最早的男女亚当和复娃的化身,而“人类历史”就是这两人的反 

复变化和发展,冲突与和好。 

     在《芬尼根们守灵》中,乔伊斯有意地溶进了大量的神话、传说、 

宗教和历史典故。这样,伊尼威克一家的日常生活和相互关系就超出了 

家庭的意义,成为人类整个历史过程中所有活动的隐喻和缩影。“乔伊 

斯从特殊推向一般,就象他将《尤利西斯》变为众人的故事一样,他也 

将这个以都柏林郊外为背景的个人及其家庭的故事变成了各个时代所有 

人的故事。他们的冲突代表了所有的争端和战争。我们的故事大体就是 

从这样的背景里产生的——从全部神话、全部文学、全部时间和空间的 

背景里产生的”。 


… Page 31…

      《芬尼根们守灵》的思想渊源一方面受弗洛伊德的影响。弗洛伊德 

曾经把潜意识中的本能冲动分为两大类:第一是生存本能,即自我保存 

和生殖传种天性,这是一种深潜在人的知觉之外的动物性本能,充满了 

黑暗和盲目的混乱,它倾向于性的欲望,遵循欢乐——痛苦原则。第二 

是死亡本能,即“自我毁灭”趋于“寂灭”的冲动。也就是说,人类具 

有一种挑衅和侵犯他人的本能,以及在一定条件下追求死亡的本能并遵 

循死亡原则。正因为用这种观点来观察整个人类,所以小说中才有意识 

地出现这场恶梦。另一方面,乔伊斯还受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论和意 

士利哲学象维戈的历史观的影响。荣格的“集体无意识”论认为,人类 

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一种行为方式和思考方式,是一切人共有 

的;这些特征以一种潜在的能力的方式存在于每个的潜意识的深处,成 

为一种能够把人的行动和思想组织起来的力量。因此,“集体无意识” 

往往表现在各民族的礼仪、神话、象征和宗教态度上,是一个民族和个 

人得以形成一种目标和价值,借以在心理上保持平衡和健康的主要根 

源,这种根源如果遭到破坏而不能实现,精神的健康就会受到破坏。维 

戈的历史循环论,也是乔伊斯的重要思想支柱之一。维戈认为,世界历 

史按四个阶段不断重复。第一阶段是神的时代,是创世的时代:第二阶 

段是英雄的时代,如特洛伊战争和亚瑟国王的武士时代,这个阶段实行 

贵族政治;第三阶段是人的时代,即雅典政治家培里克里斯、罗马帝国 

衰亡时期以及近代世界;第四阶段是混乱时代,其特征是贵族让位于民 

主制,民主制导致极度的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久,最后造成文明的破坏, 

当今世界正处于这样一个紧要关头。然而,灾难使人类认识到神的力量, 

于是历史又重新进入神的时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