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易先要一招一式,然后就无招无式了,学易全在心悟。黄先生指出,世上确有一些事情和经验体会不可言传只可意会,因为本质的东西是看不见,要抓住本质只有靠悟,悟对于学易者来说,大而言之是悟天地之道,小而言之是悟万物之秘。要善于由抽象的物类中悟出具体的规律,作到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千日修炼,一日彻悟,这就是悟道得道,即所谓的“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易经是宇宙的法则,是中华民族足以引以为自豪的奇书。对这一点,黄先生深信不疑并一再加以强调。
“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发现了宇宙的基本法则,用极简单的形象的图形将它们归纳在八个符号里,按序排列成六十四卦,然后经周文王、孔子注辞作文说明,成为现在的《易经》,用它来指导人们对宇宙自然、人文哲学和社会历史的认识。尽管历史流逝了几千年,科学发展了,社会进步了,但一切都未违背易经所规范的法则,今后只要我们这个宇宙还存在,宇宙中的一切包括宇宙本身就必须遵守这个法则。几千年来人类经由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各个社会阶段,但没有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人能对易经进行修改,宇宙自然法则、社会历史哲学、人文学科等等都自觉不自觉地遵循着它。易经的法则远远超越了人类历史、社会发展和所有人为的法律规定,因为它是文化的源泉、科学皇冠上的明珠。”黄先生神色庄重地说:“然而,当我们为自己的民族拥有历史上的四大发明而骄傲的时候,却忘记了《易经》这个更值得骄傲的文化遗产,忘记了它对历史文化所作出的伟大贡献。当我们各自在维护自己的父辈的声誉时,却忘记了对列祖列宗即祖先的巨大贡献的尊敬,甚至还有人视祖先们为荒蛮愚昧,对留下来的《易经》表示不理解而视为迷信,真是太可悲了。”
谈到《易经》的原则,黄先生认为有三:简易指的是宇宙间天地自然法则本来就是简朴平易;变易指的是任何一种事物,当它内部阴阳双方在矛盾斗争中,由量变发展到一个极值时必然会出现质变:不易指的是任何一种事物总是常常处在相对稳定状态中,易经的基本法则和基本规律是不变的,我们必须加以遵守。
在阐述了易经三原则的基础上,他又解释了易经的三大法则:理即易理,易经中的哲理,探讨宇宙人生的能变、所变与不变的原因;象即易经中用卦象、爻象来表现世界生成发育万有现象,从中寻求其变化的原则:数即河洛理数,是现象界中的数理,推演它的变化过程而知人事与万物的前因后果。
周易将宇宙万物归类到八个卦象中,再分别水、火、木、金、土五行,运用五行生克制化原理,配以数理,将事物的发生发展表示出来。世上越是具体的东西越没有群体的代表性,越是简单的抽象的东西才越具有代表性。
道是无情又有情。宇宙的规律是无情的,它给人们显示的信息又是有情的。《易经》这部伟大著作教人“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人乎?况天地鬼神乎?”宇宙的法则是最高真理,连天老爷都无法违背,又何况我们人类!
黄老师接着谈他的又一个重要观点:易学研究要密切关注现实,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事求是、学以致用。
他说,易经是科学,这是不容怀疑的,但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免不了存在类似易经是科学还是迷信的争论。对此,他认为解决的办法有三:易学研究者应改变传统的陈旧的研究方法,从故纸堆里走出来,将易学研究与当代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以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和成就,来证实易学的理论是天经地义是万古永恒之真理,并用易学理论来指导社会实践和社会发展,以发挥它的科学的超前先知的指导性;易学要取得它在社会上应有的地位,就必须为世人所接受。要有普及性这就要求易学者将难懂的古文言、幽诲艰涩的道理转变成通用的现代化语言,深入浅出、引喻举譬明白轻松地表达给百姓,使易经从只为少数人知会的高楼上走入社会平民百姓家,使百姓日用而有所知;当前社会上一些唯利是图者打着易学的神圣大旗,故弄玄虚,欺蒙坑骗、鱼目混珠,严重损害了易学的声誉,对于这种假冒伪劣应予揭露打击,以维护易学的崇高形象。
最后,黄先生强调,易学者更须按规律办事。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一切都要按着自然规律行事。该怎样办就怎样办,不能有半点含糊。
转摘自《易苑》一期
与杨云胜学友交流的一封信
[ 作者:广西 梁滨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323 文章录入:yihun ]
黄老师你好:
我很喜欢读老师您的文章,更不用说是面授了,每次都有茅塞顿开的感觉,原来玩卦、用卦、玩命、看命可以是这个样子的,不敢说大有所获,起码是大有所思了,每门学科的基础知识游戏规则每每有十几页纸就可讲完,何以市场上各类书籍不下数百,无非论叙各种规则推导出的各类断语、定式,往往违背易学话多的大原则,而这大原则正处处体现在《八卦象预测法》和《易魂》您的每一篇文章中,每次研读,都觉得如此真正悟透,自身就可以升上另一个层次。更难得的是文章中展现您的坦荡无私、笑傲物外的思想境界,而每读一次您的文章,这种境界就更接近一分。
但是人活世上,想留在老师身边接受长时间的言传身教是不可能的。所以,一年间靠《易魂》上的文章与老师沟通信息,以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对于资质愚笨的我,是远远不够的,我想其他同学也应有此同感,故谨建议在《汇编》中保留一定的篇幅刊登老师的文章,以求更多师生沟通的机会。
以前我的文章《现身说法,循循善诱》中提到断卦准确率达到90%以上(在《易魂》18—19期刊出)。当时“得意忘形”的一说,造成了错误的信息,搞得不少同学来信交流探讨、“求教”,我真是不胜惶恐,现附上与杨云胜学友交流的复信一封,如有可能请老师增删刊出,以正视听。另亦作为弟子近期学易用易的心得汇报。
附:给杨云胜同学的信
杨云胜友:您好!
来信已收悉,首先谢谢您的信任,另对您的赞扬愧不敢当,我的文章曾表达过准确率高达90%,给许多易友造成错误的理解,每念及此都令我汗颜,试想一下,用一个卦来给人预测人生,说了十条,对了十条,准确率就为100%,但这十条事象哪能足以叙述人的一生,在此先说一声“对不起”,故此声明,以下皆为汇报的心得和交流的性质,决不敢以师者,前辈自居,当然我希望我的体会对您有些小启发。
《八卦象数预测法》我认为是从邵康节的《梅花易数》脱胎而出,故而《梅》一书中许多鉴定卦象的方法绝不可忽视,首先年月日时四个因素,我多运用年月因素,年者为太岁流年,我注重年支。月者为五行在春夏秋冬中旺相死回体的变化体现,有时加上日子。另外“三灵十应”而得出的外应,具重大的参考价值,如问吉凶成败时,我多运用外应即一口而断,准确率也比较高,教材上讲,第一感觉最为重要,故此,天时、地理、气氛、卦名、字时的心情皆为外应,为第一感觉,很多时候,心里边主卦一出来,还没推出互卦、变卦,即开始断事。主卦为主,当然已经包含预测的主要事体、起因,性质等信息,在主卦的感觉上先有个谱,再将互卦、变卦展开分析……我基本上是使用上述方法解决一卦异断,多卦同断的问题的。
关于排位的规定问题,黄老师说过不能作为硬性的指标,应灵活分析。我自己理解,易是活,变的,所谓“有的放矢”,即有意幼而测,有针对性而测。假设一个人今天问一事得坎为体之卦(不论吉凶),第二天问另一事得离为体之卦,体卦不同,排行及运程流年吉凶皆不一样,故硬性的规定不符合活变的易理。
您的体会很深刻,断卦易学准、精,所谓“大道至简”,中国的传统术数多为归纳法的学科,象数学以其简而最近大道,各门学科无一以阴阳、五行八卦、十天干、十二地支为基础,故对上述知识的深入理解对断卦很有帮助,如断人生时,在运用教材知识的同时,我还结合当时的流年,比如体卦为木,申酉金,亥水子水由于它们藏干的不同(八字基础知识)对木的影响肯定不同,不如坎高震兑互卦,太岁对其冲会之象又为何信息,等等。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可以给你更多的依据、更多的启发,断卦时更为深入细致。如果又掌握一定的面相知识,则断得更狠、更准。有一次我在测时得《泽天》卦,直读为缺,父,加上面相上不利父的众多信息,我断其人:父亲早死!果然不幸言中。
命运和各种事物发展的可预知性,是各门预测科学存在的条件和前提,还是对事物发展顺、逆、吉、凶的预知,各门预测科学的存在才有魅力所在,虽然人们对命运规律有一定的能动性也不可否认命运对人生起伏的大局上,整体上的控制,而岁运的顺逆吉凶,对断卦水平的高低绝对有影响,人毕竟是人,处于低谷时,就会陷于“百谋不遂”的困境,吉凶参半的岁运,自然就时准时不准了。
除非能够“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正如你所说“十二分灵性”不离身的状态易经上说:“易无思,无为也,感而遂通”,那是什么样的境界。如上面所说的《泽天》卦,隐基的数有1、2、3、12、21,如果求测者没给生辰八字,没有十分以上的灵性,谁能说他几岁时父亲去世!
黄鉴老师早劝戒我们多读《道德经》、《心经》、我当时很不以为然,现在才深刻的理解黄老师的良苦用心,您是否有这样的体会,有时卦断得精细准确到令人骨悚然,但回想一下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态,真正的一种空明无虚,灵光闪现的状态,但名利得失时常蒙蔽人的心灵,哪种状态纯属偶性。而只能垫渎《道德经》、《心经》真正发自内心的理解,它们内在的精髓,指导和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无私亦无畏立身养性,德之日积月累,道亦不远了。我现在正努力于这个阶段。
就此敬复,勿见笑。
学海无涯悟作舟
与您共勉
梁 滨
沐浴《易魂》感怀二首
[ 作者:广西柳州 唐奇勇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52 文章录入:yihun ]
(一)
一九九七易学春,中华大地阳云升;
易坛奇人神威显,《易魂》真情系人间。
当年安阳露锋芒,后在长沙起风帆。
开创《易魂》经四载,今日硕果结满园。
长沙面授奠基深,全国易友齐欢欣。
春风轻拂梦人面,暖流涓涓润心田。
我师出言忠且实,真传句句见招式。
满堂光彩喜气盈,诸座皆嫌相见迟。
正东立明迎朝霞,光辉照耀得映红。
易韬永乐扬云胜,巾帼才华显子瑛。
少年洪洲艺淼杰,老当益壮伯甫雄。
佛缘正道正思好,但愿今世多子平。
易医诊疾振雄风,妙法耕心路路通。
玉才英贤何处寻,苏杭永林兴处觅。
缘水青山好福泉,迎面闪闪何泽川。
博文向武腾诗焰,疑是何灯放彩炫。
昔日学子易春望,乱云飞渡亦从容。
征途路上多勇者,云谋智鼎显神通。
桔子洲头静芳溢,万良河山照春阳。
万紫千红雨润生,喜祥百燕聚庭全。
祖雷一震曙光现,仁伯永忠志不凡。
双龙戏珠各自强,宝贵科文炼成钢。
智敏过人又随意,志明学易不迷航。
东西南北出仕杰,五湖四海现丽萍。
奋光后钊多勤定,涌来都是继贤人。
吾师功高盛德建,道济天下美名传。
注:作者在此诗句中嵌入众多易友名字。
(二)
负尘扑扑路艰难,教学重任挑在肩。
有教无类尊古训,功德无量盖前贤。
五月南国花开鲜,十月北国更娇艳。
无论州城山与寺,各路学子尽开颜。
都江水青城山幽,大江财北辗转游。
吾师为觅天地道,踏破天下路和桥。
览游都江万万千,谁识奥秘在其间。
惟有我师具慧眼,石人石马镇灾泾。
信步长城越顶巅,遥望当年秦始皇。
感慨世言秦过时,今人拿何天下炫?
路观长沙一工厂,心离为火水泽乡。
建议植木来通化,果后显效不平凡。
顺治逆乱阴阳理,梦想颠倒不为益。
教人作谋识大体,处理定计顾大局。
国都圣象易乡间,金碧辉煌塑顶尖。
作计不量难为善,只恐高处不胜寒。
银行工厂两平排,双双都把钱门开。
银行赚利厂亏损,缘由何故理断明。
观物取象百计生,随机应变断如神。
彻悟看转八卦图,天地都在一掌中。
信手拈来当场演,谈笑风生把易玩。
吾等观之皆称奇,“名师”看后亦汗颜。
门无金篇身无光,云游教学谱新章。
道济天下不为利,精神风貌照人寰。
易理易道功夫深,文笔鞒┮粘骸?br》 一身正气义凛然,铁骨铿锵露峥嵘。
进退自如随伸屈,胸怀大略计无穷。
刚柔相济玄机妙,一张一弥见功深。
我辈天天浴《易魂》,极目天舒意葱荣。
画卷英姿跃纸上,据图显象拼此文。
注:我爱我的老师,喜欢我的易友,因文化较低,无法尽述情怀,一展师友风采。
黄道八极 鉴钦四化
[ 作者:熊 一 上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293 文章录入:yihun ]
小子与高师素昧平生,之前对您的名谓也是孤陋寡闻,惭愧了!
日前因对风水易术有问,后网上一兄将师之网址与我,匆匆浏览一番,甚为佩服师之 易技,更为我心颂的乃是师的德馨之心!
才华出众者世常有之,高德明志功在不舍者少。世之众人唯唯诺诺,皆因一己之利而 私行,承天德秉神性为民请命者少。人是群性的生物,岂不见庙祝之内求名利而社会之 上妄私行,知行二致。而今学易者众,而体易者少矣,义利天下者更是少而又少之。。
遥想卧龙之鞠躬尽瘁,天祥之青芷丹心,皆为心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逆人性而顺天性。
而今我有志之士,不敢肩前人项背;争名夺利自当为已不齿,但为天下之心则是当仁 不让也!灵明觉知正念在先,不拘于物不颓于形,心一念一意,身一思一往,领一点灵犀,福去之不远矣^_^
小辈不才,对数是一窍不通,八道一番了。
如西谚云“一片树叶可知秋意,一朵野花可见天国”事物是全息的。一命二运三风水,均是构成个体成长的要素之一,各种力量反馈的均衡结果,但123仍须要通过人的作为去体现,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最大价值所在,核心之处吗?人和万物不类,人是有灵的命体。将自身的灵气和慧质引出,123的先天影响可以降到最末。。。。。
即便是面对人生最坏的一种情况——不治的死亡,依然有可能去战而胜之!毕竟,人的潜能还有95%是没有用上的。
生命能有几次呐?人类,花草,地球。命运掌握在人类自己的手中。现代的混饨理论蝴蝶效应说明了什么?人与外物间的存在对射关系。是故有问,相生相克生化之学孰者为先,先验之识既而知之何者能改而何者难改?众人限共力而个人受业力?类于蛋先鸡先之二律相反之理?
古云天时不若地利,地利不若人和。错综复杂而又错落有致的众种因原,终须是要通过人来展现的。。。命天定理自得。俗人拘于先验之说,志者力求无为而有为。众生皆有一死,“福人居福地 福地发福人”诚然。但,是历史选择了民人,还是英杰篡改了历史?还是两者的对射互动呐?正中有奇奇中有正,正而复奇奇复奇之,觉得是这样吧。
现则为骨相风水八字六爻问米及域外的星相塔罗等术,其果皆由心念的纯性而生,不同生灵对同一真理的不同诠释。
若要表现同一事物理应是相同相近而无明显岔异才是,问题是人总归是人,状赋能元皆有奇正之处即便是上好的真物应用起来也总有偏差之时,错落是难免的。是以得并非百分百的绝对之数。现代科学也有用不同的工具参数测量,有合数也有异数,如何相互印证呐?所以若两者三者及多者得出不同的结论当如何是好??
我非无理取闹也,遥想万紫千红各姿各态,同一物事不同人观而不同,同人不同时观亦不同。人性如何能完备地建立于天心之上以易观“众”?
每个生命既有着先天之局促,亦有着自我选择之自由。心中的两棵草,要去选择浇灌哪一棵?有人会在乎别人怎么想,有人会在乎自我的合意,诚然都没有错:错综复杂而又错落有致的态,本就是世间的常态。
知足常乐者是福,勇敢渴慕者亦福;分寸之缪;一念之差;持度有道,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