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知堂书话-上-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典精神,很是可爱的。”

自两便以至劈柴买肉(小乘律是不戒食肉的),一方面关于性交的事,
这虽然属于佛教外的人所做,都说的那么委曲详尽,又合于人情物理,这真
是难得可贵的事。中国便很缺少这种精神,到了现在,我们同胞,恐怕是世
间最不知礼的人之一种,虽然满口仁义礼智,不必问他心里如何,只看日常
举动很少顾虑到人情物理,就可以知道了。查古书里,却也曾有过很好的例,
如《礼记》里的两篇《曲礼》,有好些话都可以与戒律相比。凡为长者粪之
礼一节,凡进食之礼一节,都很有意思。中云:


毋搏饭,毋放饭,毋流歠,毋咤食,毋啮骨,毋反鱼肉,毋投与狗
骨。
这用意差不多全是为得“莫令馀人得恼”。故为可取,僧祗律云:
不得大,不得小,如淫女两粒三粒而食,当可口食。
又是很有趣的别一说法,正可互相补足也。居丧之礼一节也很好,下文有云:
邻有丧,春不相,里有殡,不巷歌。适墓不歌,哭日不歌。送丧不

由径,送葬不辟涂潦。
读这些文章,深觉得古人的神经之纤细与感情之深厚视今人有过之无不及,
《论语》卷四记孔子的事云: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实在也无非是
上文的实行罢了。
从别一方面发明此意者有陶渊明,在《挽歌诗》第三首中云: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馀悲,他人亦已歌。
此并非单是旷达语,实乃善言世情,所谓亦已歌者即是哭日不歌的另一说法,
盖送葬回去过了一二日,歌正亦已无妨了。陶公此语与“日暮狐狸眠霥上,
夜阑儿女笑灯前”的感情不大相同,他似没有什么对于人家的不满意,只是
平实地说这一种情形,是自然的人情,却也稍感寥寂,此是其佳处也。我读
陶诗而懂得礼意,又牵连到小乘律上头去,大有缠夹之意,其实我只表示很
爱这一流的思想,不论古今中印,都一样地随喜礼赞也。

(民国计五年四月十四日,于北平苦茶庵)

□1936年 
9月刊《青年界》10卷 
2期,署名周作人
□收入《风雨谈》

关于试帖

我久想研究八股文,可是至今未敢下手,因为怕他难,材料多,篇幅长。
近来心机一转,想不如且看看试帖诗吧。于是开始搜集一点书。这些书本来
早已无人过问,就是在现今高唱尊经拜孔的时代,书店印目录大抵都不列入,
查考也不容易,所以现在我所收得的不过只有五十多种而已。

关于试帖的书,普通也可以分作别集总集诗文评三类,诗文评类中有梁
章钜的《试律丛话》,见于《书目答问》,云十卷未刊,但是我却得到一部
刻本,凡八卷四册,板心下端题知足知不足斋六字,而首叶后则云同治八年
(一八六九)高安县署重刊。寒斋有《知足知不足斋诗存》,马佳氏宝琳著,
今人编《室名索引》亦载,“知足知不足斋,清满洲宝琳。”却不能知道刻
书者是否此人,查诗集其行踪似不出直隶奉天,而梁氏则多在广东,恐怕无
甚关系,高安县重刊或者是梁恭辰乎?《书目答问》作于光绪元年,却尚未
知,不知何也。其次有倪鸿的《试律新话》四卷,题云同治癸酉(一八七三)
闰六月野水闲鸥馆开雕,盖系其家刻,倪氏又著有《桐阴清话》八卷,则甚
是知名,扫叶山房且有石印本了。梁氏《丛话》的编法与讲制艺的相同,稍
觉平板,卷一论唐人试律,卷二三论纪晓岚的《我法集》与《庚辰集》,卷
四五分论九家及七家试帖,卷六说壬戌科同榜,卷七说福建同乡,卷八说梁
氏同宗是也,但资料丰富,亦有可取。倪氏新话近于普通诗话,随意翻读颇
有趣味,却无系统次序也。别集太多不胜记,亦并不胜收集,总集亦不少,
今但举出寒斋所有的唐人试律一部分于下。最早者有《唐人试帖》四卷,康
熙四十年(一七○一)刊,毛奇龄编,系与王锡田易三人共评注者,其时科
举尚未用试帖诗也。《丛话》卷二云:

“康熙五十四年乙未(一六一五)始定前场用经义性理,次场刊去判语
五道,易用五言六韵一首,至于大小试皆添用试律,始于乾隆丁丑(一七五
七)。”叶忱叶栋编注的《唐诗应试备体》十卷,即成于康熙乙未,鲁之亮
马廷相评释的《唐试帖细论》六卷,牟钦元编的《唐诗五言排律笺注》七卷,
都是康熙乙未年所撰,乾隆戊寅年重刊的。钱人龙所编《全唐试律类笺》十
卷,亦是乾隆己卯年重刊,可见都是那时投机的出板,钱氏原序似在纠正毛
西河的缺误,其初板想当更早,惜无年代可查。臧岳编《应试唐诗类释》十
九卷,乾隆戊子(一七六八)重刊,原本未见。唯己卯年纪昀著的《唐人试
律说》一卷,最得要领,为同类中权威之作,其中已引用臧氏之说,可知其
出板亦当在丁丑左右也。说唐律的书尚不少,因无藏本故不具举。

我去八股而就试帖的原因,一半固然在于避难趋易,另外还有很好玩的
理由:因为试帖比八股要古得多,而且他还是八股的祖宗。经义起于宋,但
是要找到像样的八股文章,须得到了明朝后半,试帖诗则唐朝早有,如脍炙
人口的钱起诗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作于天宝十年,还在马嵬
事件的五年前呢。关于试帖与八股的问题,毛西河在《唐人试帖》序中有云:

且世亦知试文八比之何所昉乎?汉武以经义对策,而江都、平津、

太子家令并起而应之,此试文所自始也,然而皆散文也。天下无散文而

复其句、重其语、两叠其话言作对偶者,惟唐制试士改汉魏散诗而限以

比语,有破题,有承题,有颔比颈比腹比后比,而后结以收之。六韵之

首尾即起结也,其中四韵即八比也,然则试文之八比视此矣。今日为试

文,亦日为八比,而试问八比之所自,则茫然不晓。是试文且不知,何


论为诗。
这实在说得明白晓畅,所以后人无不信服,即使在别方面对于毛西河不以为
然。《试律丛话》卷二引纪晓岚说云:

“西河毛氏持论好与人立异,所选唐人试律亦好改窜字句,点金成铁,
然其谓试律之法同于八比,则确论不磨。”又卷一引林辛山《馆阁诗话》云:

“毛西河检讨谓试帖八韵之法当以制艺八比之法律之,此实为作试帖者
不易之定论,金雨叔殿撰《今雨堂诗墨》尝引伸其说。”《诗墨》惜尚未得
见,唯《丛话》卷二录其自序,其中有云:

“余谓君等勿以诗为异物也,其起承转合,反正浅深,一切用意布局之
法,直与时文无异,特面貌各别耳。”这都从正面说得很清楚,纪晓岚于乾
隆乙卯年(一七九五)著《我法集》二卷,有些话也很精妙,如卷上《赋得
池水夜观深》一首后评云:

此真极小之题,极窄之境,而加以难状之景,紫芝于楼钟池水一联

几于百炼乃得之,诗话具载其事,方虚谷《瀛奎律髓》所谓诗眼,即此

种之隔日疟也,于诗家为魔道。然既以魔语命题,不能不随之作魔语,

譬如八比以若是乎从者之廋也命题,不能不作或人口气,诬孟子门人作

贼也。又《赋得栖烟一点明》一首后评云:

此题是神来之句,所以胜四灵者,彼是刻意雕镂,此是自然高妙也。

当时终日苦吟,乃得此一句,形容难状之景,终未成篇,今更形容此句,

岂非剪彩之花持对春风红紫乎。然既命此题,不能不作,宋人所谓应官

诗也。
无论人家怎样讨厌纪大烟斗,他究竟是高明,说的话漂亮识趣,这里把诗文
合一的道理也就说穿了。刘熙载在《艺概》卷六《经义概》中有一节云:

“文莫贵于尊题。尊题自破题起讲始,承题及分比只是因其已尊而尊之。
尊题者,将题说得极有关系,乃见文非苟作。”尊题也即是作应官诗,学者
知此,不但八股试帖得心应手,就是一切宣传文章也都不难做了,盖土洋党
各色八股原是同一章法者也。

民国二十一年在辅仁大学讲演中国新文学的源流,我曾说过这几句话:

“和八股文相连的有试帖诗。古代的律诗本只八句,共四韵,后来加多
为六韵,更后成为八韵。在清朝,考试的人都用八股文的方法去作诗,于是
律诗完全八股化而成为所谓试帖。”这所说的与上文大同小异,但有一点不
彻底的地方,便是尚未明白试帖是八股的祖宗,在时间上不免略有错误。我
又说这些应试诗文与中国戏剧有关系,民间的对联、谜语与诗钟也都与试帖
相关,这却可以算是我的发见,未经前人指出。中国向来被称为文字之国,
关于这一类的把戏的确是十分高明的,在平时大家尚且乐此不疲,何况又有
名与利的诱引,那里会不耗思殚神地去做的呢。俗传有咏出恭者,以试帖体
赋之云:“七条严妇训,四品待夫封。”盖古有妇人七出之条,又夫官四品
则妻封为恭人,分咏题面,可谓工整绝伦,虽为笑谈,实是好例。李桢编《分
类诗腋》(嘉庆二十二年)卷二诠题类引吴锡麒《十八学士登瀛洲》句云:
“天心方李属,公等合松呼。”注云,“李松拆出十八,新极,然此可遇而
不可求。”《试律新话》卷三说拆字切题法,亦引此二句云,“以李松拆出
十八二字,工巧之极,惜此外不多见耳。”又《新话》卷二云:

“吴县潘篆仙茂才遵礼尝以五言八韵作戏目诗数十首,语皆工炼,余旧
有其本,今不复存矣,惟记其《思凡》一联云,画眉真误我,摩顶悔从师。


今茂才已久登鬼篆,而诗稿亦流落人间,能无人琴俱亡之感耶。”这是诗话
的很好的谈资,忍不住要抄引,正可以证明中国文字之适用于游戏与宣传也。

试帖诗的总集还有两种值得一提。其一是《试帖诗品钩元》二十四卷,
道光乙巳(一八四五)江苏学政张芾选,其二是《试律标准》二卷,道光丙
午山东学政何桂清辑也。张何皆道光乙未科翰林,刊书只差了一年,在这方
面的成绩与工夫当然是很不错的,在别方面就可惜都不大行了。后来太平天
国事起,何桂清为浙江巡抚,弃城而逃,坐法死。张芾事则见于汪悔翁《乙
丙日记》,卷三记咸丰丙辰(一八五六)六月间事云:

张芾派兵守祁门之大洪岭,见有贼来,不知其假道以赴东流建德也,
皆失魂而逃,贼见其逃也,故植旗于岭。此兵等遂来告,张芾惊欲遁,
城内人皆移居。十五申刻贼从容拔旗去,张芾始有生气,然亦几毙矣。
既苏,并不责逃兵,而犹从容写小楷哦试帖,明日又官气如故矣,必饰
言伪言击退以冒功也。噫,欺君如此,真可恶哉,而仗马不言,真不可
解。

悔翁快人,说得非常痛快,恐怕也不是过甚之词。我记得了这一番话,所以
翻阅《试帖诗品钩元》时常不禁发笑,盖如上文所述,贼从容拔旗去,官从
容写小楷哦试帖,这一幅景象真是好看煞人也。

我想谈谈试帖,不料乱写了一阵终于不得要领,甚是抱歉。不过这其实
也是难怪的,因为我还正在搜集研究中,一点都没有得结果,可以供献给大
家,现在只是说这里很有意思,有兴趣的人无妨来动手一下,有如指了一堆
核桃说这颇可以吃,总是要等人自己剥了吃了有滋味。什师有言,嚼饭哺人,
反令哕吐,关于试帖亦是如此,我就以此权作解嘲了。

(甘五年九月二十日,于北平苦茶庵)

□1936年 
10月刊《宇宙风》27期,署名知堂
□收入《瓜豆集》

再谈试帖

近来搜集一点试帖诗,成绩不算很好,石印洋板不要,木板太坏的也不
收,到现在一总还不过一百种左右而已。偶阅杨雪沧的《孤居随录》,——
我有一册诵芬堂本的《小演雅》题观颒道人编,后来知道即是杨浚,所以找
他的笔记来翻阅,别无什么可看,但《续录》卷七是论试帖的,其内容如下:

一、毛西河先生《唐人试帖》序(节录)。
二、纪文达公《唐人试律说》序(同上)。
三、李守斋试帖七法。(注:原系八法,诗品未采,所选各联并全首见

《分类诗腋》。)
四、梁芷林中丞《试律丛话》选。(只采绪论,其诗见原书。)
五、张芗涛学使《輶轩语》。(语试律诗四宜六忌全录。)
这里所引的书我都有了,那么理论方面的材料大抵已不愁缺乏,所应当

注意的还是在别集总集吧。又阅《越缦堂日记补》咸丰十年九月十四日条下
云:

夜偕叔子看陈秋舫殿撰《简学斋试律》,颇有佳句,此虽小道,然
肇自有唐,盛于当代,其流传当远于制义。制义数十年来衰弱己极,不
复成文字,而试律犹有工者,故制义窃谓不久当废,试律法度尚存,其
行未艾,即或为功令所去,人必有嗜而为之者。同人中叔子珊士孟调莲
士皆工此体,叔子为尤胜也。

又十一月初五日读杜登春《社事始末》条下云:“予尝谓时文不出二十年必
为功令所废,即此可知也。”李君在七十馀年前能预言八股文之当废,可谓
有识,但他思想本旧,并不是识时务,实只是从文章上论,亦能看出兴衰之
迹。所云试律将有嗜而为之者,此语未确,唯文诗优劣却说得很有道理,盖
虽同是赋得体,而一说理易陈腐,一咏事物尚可稍有情味也。

陈秋舫《简学斋诗》今在《七家试帖》中,《试律丛话》卷五极称道之,

有云:“殿撰试帖于咏史尤为擅长,《文姬归汉》全首云:
女有才如此,千金赎亦宜。存孤全友谊,忍死得归期。
一骑东风快,双雏朔雪饥。身如焦尾在,心岂左贤知。
大漠回看惨,陈留再到疑。经温刊石本,笳补入关词。
兵燹馀悲愤,门楣系孑遗。可怜书未续,无命作班姬。

直是一篇文姬小传,而情韵隐秀,居然班范之间,此岂寻常笔墨耶。”吴谷

人的《有正味斋试帖》中咏史数诗亦均佳,如《殷浩书空》云:
咄咄嗟何益,茫茫恨不穷。一生投热恼,几字画虚空。
悬腕书防脱,看天问岂通。光阴斜日后,心绪乱云中。
远势能飞白,惭颜莫洗红。肯教遗迹在,翻讶复函同。
高阁宜君辈,苍生误此公。西风回笔阵,渺渺羡烟鸿。

此诗刻画书空,唯六七联讲到殷深源,与陈作不同,却也写得很精致。《九
家诗》第一卷即《有正味斋》,咸丰中魏涤生又有选注本,与王惕甫《芳草
堂诗》合刻,称《二家诗钞笺略》。魏君曾撰《骈雅训纂》,为世所知,此
笺精要,刻板亦佳,与普通坊本不同,其视试律殆与越缦有同意耶。自序中
云:

夫赋得诗不足存,矧为之作注,纪文达公《庚辰集》固有哂之者矣。
顾吾观今之类书蹖驳舛盩,展卷即是,递相钞撮,几同杜撰,得如《庚


辰集》之本本原原,伐山自作,不由稗贩者,有几人哉。惜其不为类书

而为此注,使推其例以为之,当益为后学津逮,顾林犹幸其有是书以示

后人,使后之为类书者知所取则,其沾丐后人亦正未有涯也。
后又云:“后之读二家诗者不知视《庚辰集》何如,而注则不逮远甚,要之
与钞撮影撰,沿讹踵谬,浮谈无根者,固有间矣。”说的很不错,如上文所
引诗中末联“笔阵”注,除引《法书要录》“笔阵图”外,又云:

“又按此阵字借作雁阵解,盖以雁为书空匠者意关合,见陶谷《清异录》
上禽名门。”不单呆引出典,却就本诗用意上说明,这注便活了,嘉庆中有
《九家诗选注》,不能如此也。又如“苍生”句别家注只引《王戎传》,却
不知其更包有本传的“深源不起,当如苍生何”在内。《试律丛话》卷五论
李伯子的《西沤试帖》有云:

“又‘鹤子’句云,阅世应无纪,传家别有经。上句用《瘗鹤铭》‘鹤
寿不知其纪也’,下句用浮丘公《相鹤经》,而为之注者皆不之及,则何用
注之有哉。”(案:光绪中刊《七家诗注》均已补入。)尝阅黎觉人《六朝
文絜笺注》,在《荡妇秋思赋》题下有注云: 
“《说文》曰,秋,禾谷熟也。”
不觉失笑。由此观之,魏涤生诚不易得,虽是赋得诗的注亦何害哉。魏君还
有别的书如《同馆诗赋题解》等,惜均未能得到。

寒斋目下所有唐人试律的书共只十三部,其中却有一种很有意思,乃是
王锡侯的《唐诗试帖课蒙详解》十卷,卷首题作《唐诗应试分类详解》,书
签上云《应试唐诗分类详解》,《禁书目录》上却又云《唐诗试帖分类详解》。
王锡侯《字贯》一案是清朝文字狱中很苛刻的一例,《心史丛刊》中记其本
末颇详,所禁诸书我只见过《书法精言》,其次是这《唐诗试帖》。前有乾
隆戊寅(一七五八)自序,盖因丁丑新定乡会试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