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异乡的白桦树-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异乡的白桦树
 


第01章第02章第03章第04章
第05章第06章第07章第08章
第09章第10章第11章

 


 
     
                第一章

    夜幕降临了,娜塔莎烤完最后一块苹果馅饼,把厨房收拾干净,走到客厅的窗
户边去等候母亲,透过那扇窗户可以看到市中心的列宁广场,这会儿街灯亮起来了,
人声似乎比白天还要嘈杂些。自从在海参崴港口当工程师的父亲去世后,母亲就天
天去列宁广场旁边摆小摊,夏天卖些自家屋前屋后种的黄瓜西红柿,冬天则把亲手
编织的俄罗斯纱线花帽披肩之类的东西拿出去卖,海参崴一年四季都有中国人来旅
游,母亲小摊上的东西总能卖掉,要不然单靠她每月1000卢布的养老金怎么过日子?
母亲迟迟没有回来,娜塔莎等得有点心焦,她关好屋门决定去广场上看看。

    列宁广场中央有几个卖艺人在吹小号,他们一见中国游客走过来,便吹奏起中
国国歌和“东方红”,那些中国人很高兴停下脚步听歌,大声笑着掏出钱来扔进卖
艺人的钱箱。娜塔莎看见母亲静静地坐在广场边的台阶上,心平气和地做着她的小
生意,一如从前在中学的讲台前上课那般认真。洗得干干净净的黄瓜上还顶着小黄
花,衬着边上光鲜鲜的西红柿很是诱人,摊子上盖着一块洁白的纱布,这就让家常
蔬菜也显得金贵起来,一旁的纸牌上是母亲让娜塔莎帮忙用汉字写的价格:黄瓜每
公斤10卢布(2 元5 角人民币),西红柿每公斤12卢布(3 元人民币)。娜塔莎轻
轻走过去蹲下身子:“妈,天不早了,回家去吧。”母亲看看广场上的游人,有点
儿舍不得挪动:“这些日子又热又燥,人家都买了黄瓜西红柿当水果吃,我再坐会
儿,卖完了回家。”娜塔莎不由分说把摊子上的东西一一收拾进塑料大包里:“妈,
我明天就得离家走了,你今晚还不早点儿回家陪我说说话呀。”母亲拗不过女儿,
站起来拍拍身上的大花布拉吉,跟着娜塔莎回家了。

    晚饭后母亲在餐桌上小心翼翼地打开手绢包,里面尽是些零碎小钱,有美元,
有人民币,也有卢布,母亲照例将美元和人民币挑出来交给娜塔莎,自己留下卢布。
娜塔莎把这些还带着母亲体温的钱推了过去:“妈,这次去中国进修学校里给了200
美元路费,到了中国马上能拿到那里的奖学金,这些钱你自己用吧。”母亲笑笑:
“我有这栋房子,有门前的小院,怎么也饿不着,要钱干什么?”这栋房子是前苏
联时期公家分配给娜塔莎父亲的,那时国家给工程师的待遇很不错,房子在市中心,
还有个小院子,房租却很低廉。苏联解体不久,父亲就去世了,物价又天天飞涨,
母亲一个人的薪水要养活娜塔莎就变得很艰难,于是母亲拔去了院子里的花草,把
每一寸土地都用来种蔬菜,好的蔬菜拿到街上去卖,卖剩的才自己吃,母女俩度过
了经济最困难的时期,一直熬到娜塔莎拿了副博士学位,留校当上教师,房子和小
院是父亲留下的遗物,也成了娜塔莎母女物质和精神上的依靠。娜塔莎在海参崴大
学教东亚历史,今年学校得到一个去中国上海F 大学进修的奖学金名额,如今到中
国去可是俄罗斯人十分向往的事情,何况又是去上海那样一个好地方,可是系领导
偏偏把名额给了才留校不久的娜塔莎,没有人跟她竞争,谁都知道这其实是学校给
这个不幸女人的一种补偿。26岁的娜塔莎有过一回短暂的婚姻,因为出生才10个月
的儿子死于医疗事故,丈夫把一切过错都怪罪在她头上,跟她离婚后独自去了莫斯
科。娜塔莎也明白这一点,拿到中国大学邀请信的那一刻,她感激地在领导办公室
里痛哭了一场。

    第二天清晨,娜塔莎和母亲来到了亚力山大小教堂后面的墓地,父亲就长眠在
这儿,母亲靠在父亲的墓碑上喃喃自语,她永远有说不完的话要向丈夫倾吐,父亲
墓旁有个小小的十字架,那里埋着娜塔莎未满周岁的儿子,娜塔莎把一朵小白菊花
放在儿子的墓前,又将父亲的墓碑擦得干干净净,这才搀起母亲离开。母亲把娜塔
莎送上了开往中国绥芬河的火车,娜塔莎要在绥芬河换乘去哈尔滨的火车,再从哈
尔滨坐火车去上海,她只有200 美元的路费,坐不起飞机,虽说坐火车路途会很疲
劳,可是能去中国,能去上海,她已经觉得太幸运了,要知道长这么大,她可是连
首都莫斯科都没有去过。

    在中国边境城市绥芬河换乘去哈尔滨的火车时,娜塔莎有几个钟头的时间来看
看她踏上的第一块中国土地,也许是中俄边境贸易日益红火的缘故,绥芬河火车站
附近到处可以见到扛着大包小包的俄罗斯“倒爷”,他们操着生硬的汉语,跟那些
不时吐出一两个俄语单词的中国人讨价还价,双方额头上都淌着汗。一个中国小贩
拎着几条丝绸围巾来到娜塔莎跟前:“小姐,买一条吧,上海货。”娜塔莎摇摇头,
双手下意识地捂住胸前的小包,除了路费,她身上几乎没有多余的钱,还有两三天
的路程才能到上海呢,哪能随便花钱买东西。一个年轻的俄罗斯女人走过来从小贩
手里拿过围巾看了看:“哼,他妈的什么上海货,最多也就是哈尔滨的东西。”她
一口地道的汉语,那小贩急了:“你瞎嚷嚷什么?敢说这不是上海货?”俄罗斯女
人的大嗓门也亮了起来:“你小子知道上海朝东朝西吗?想蒙老娘,门都没有。”
娜塔莎虽说在海参崴大学学过汉语,可女人的这些话她都听不明白,小贩见女人一
口松脆的汉语着实厉害,抢过围巾跑了。女人回头打量了一番娜塔莎和那个行李箱,
又改说起俄语来:“嘿,也是来倒货的?倒什么呀?”娜塔莎红了脸摇头:“我换
火车去哈尔滨,再去上海的大学进修。”女人露出一丝讥笑:“来中国不挣钱,念
啥屁书?”娜塔莎低下了头,她从来没有跟这样的女人打过交道,不知道怎样继续
这场萍水相逢的谈话。女人从小包里掏出一张名片:“我叫瓦丽娅,从莫斯科来,
老公是中国人,在上海也有生意,以后要有什么事给我打电话吧,老乡嘛。”

    哈尔滨至上海的火车上,一对新婚夫妇坐在娜塔莎对面,他们是南下上海度蜜
月的,从眉梢到衣着都洋溢着喜气。许是在哈尔滨俄罗斯人见多了,小俩口一点都
没拿娜塔莎当外国人待,午饭时那小新娘嫌餐车离得远,不愿过去吃,新郎就从包
里取出个被哈尔滨人叫作大列巴的面包来切成片,夹上火腿肠做成了三明治,很自
然地也递了一份给娜塔莎,娜塔莎红着脸想要推却,新郎倒不解:“小姐,这同车
同船本来就是缘分,吃块面包还有啥好客气的?”小新娘在一旁“是啊是啊”附和
着丈夫,还给娜塔莎塞过来一大盒巧克力喜糖,她见娜塔莎会说汉语,转眼就把她
当成了临时闺中女友,连带了多少钱去上海买首饰衣服的事都说了出来。娜塔莎看
着面前这对幸福的中国小夫妻,心里酸酸的,儿子死了,丈夫跟她离婚了,虽说去
上海是件大好事,可毕竟得撇下年迈的母亲一人留在海参崴,而且这会她口袋里除
了车票,只剩下计划好的几餐饭钱,一个多余的子儿都没有,吃了中国人的东西,
想拿出点回报也无能为力。小新娘还要拉娜塔莎一起玩牌,娜塔莎借口想看会儿书,
爬到了自己的上铺,用一本俄汉词典挡住脸,眼中贮满了泪水。



 
                第二章

    娜塔莎喘着粗气,好不容易才将行李拖出人群,她第一次看到这样大的火车站
广场和潮水般涌来涌去的人流。一长列出租车排着队等候客人,头一辆车上下来一
位司机,走到娜塔莎身边:“请问小姐要车吗?去哪儿?”司机说的是英语,娜塔
莎有点不好意思,在俄罗斯学英语的人不多,连她这个大学教师能说的英语单词恐
怕也不比眼前这位司机多。不过司机的问话她是听懂了,她只是在犹豫该不该坐出
租汽车,坐出租汽车肯定要比公共汽车贵得多,可是她对大上海一无所知,这会在
火车站广场上更是辨不清东南西北了,她只好狠狠心对司机说:“去F 大学。”那
司机一声“OK”,身手敏捷地将娜塔莎的东西一一放进车后的行李箱,拉开车门对
她做了个“请”的手势。上海的出租车都擦得晶光锃亮,车内的座位套子也雪白耀
眼,连司机都戴着白手套开车。俄罗斯城里也差不多家家户户都有车,可那是前苏
联时期卖给老百姓的福利车,如今这些车早就老掉牙了,车身锈迹斑斑,开起来左
右摇晃,只要车轮子能滚动,也就算辆车,因为大部分俄罗斯人再也买不起新车了。
司机小伙子很健谈,听说娜塔莎是头一回来中国,就把上海好吃的东西好玩的地方
一一数了个遍,末了还送给娜塔莎一张叫车名片,告诉她这种湖蓝色的出租车是全
亚洲最大的出租车公司“大众”汽车公司的。从火车站到F 大学才开了十几分钟,
车费倒要27元,娜塔莎付钱时心里一阵阵作痛,这几张人民币是上火车前母亲硬塞
给她的,27元,母亲得卖掉多少黄瓜西红柿啊。

    留学生楼服务台的小姐验看了一番娜塔莎的护照和邀请信,见又是个住楼不付
钱的奖学金生,热情就不太高,更不用说拿出房间示意图来让娜塔莎挑选屋子朝向
了,她翻了好一会住宿人员的花名册,才懒洋洋地扔给娜塔莎一把钥匙:“1102,
正好也有个俄罗斯来的,跟你同屋吧。”娜塔莎说了一连串的“谢谢”,只要有地
方住,能安下身来,此刻她已别无所求。1102房间的门开着一条缝,隐约听到些人
声,像是在打电话,娜塔莎敲了敲门,说话的声音停了,一个栗色头发的姑娘走了
出来,她跟娜塔莎相互对视了几秒钟,双方便很习惯地用俄罗斯人的客套打了招呼。
栗色头发姑娘先自我介绍:“卡佳,圣彼得堡大学东亚语言系副博士,来F 大学进
修一年汉语。”卡佳听说娜塔莎从海参崴来,故作惊讶地耸耸肩:“海参崴,那是
个什么鬼地方?”娜塔莎知道因为圣彼得堡是从前沙皇的首都,那儿的人大多有一
种天子脚下臣民高人一等的作派,看样子卡佳比自己年轻,她也就不想去计较。房
间里原有两张床,卡佳先占了一张,又在另一张床上扔了不少衣物零碎东西,娜塔
莎小心翼翼地将这些东西归拢,拿到属于卡佳一边的写字台上,好像是怕原先的主
人不乐意,娜塔莎在做这一切事情时始终轻手轻脚,脸上挂着微笑。

    享受中国政府提供奖学金的留学生几乎都是来自发展中国家,除了免交学费和
住宿费外,每月还可以拿到800 元人民币的生活费,只是免交房租的留学生楼,比
起那些发达国家自费来华留学生的公寓楼来,条件就差多了。两人一间屋不算,厕
所盥洗室浴室全是公用的,一早一晚高峰时间大概就得排队等候,谁让这一切都是
免费的呢?不过娜塔莎已经心满意足了,由于她是以教师身份来中国进修的,生活
费可以拿到1000元,比起在海参崴大学每月2000卢布的工资要好得多。今天是周末,
留学生办公室的人不上班,娜塔莎还没有拿到这笔钱,可她已经开始在心里计划往
后怎样省下些钱来寄给妈妈。

    周末留学生餐厅也不开门,卡佳提议一起去学校外边的饭店吃饭,娜塔莎听了
吓一大跳,上饭馆那得花多少钱啊,坐火车来的一路上,她可是连餐车都没敢去,
再说她包里还有从海参崴家中带来的黄瓜西红柿,下火车前那对中国新婚夫妇又硬
是送给她一大袋子面包糕点,对付个周末足够了。卡佳一脸不屑:“看来海参崴人
真能省钱,跑到中国来连饭也不吃了,也不怕中国人笑话。”娜塔莎没搭腔,自顾
自把有点儿干瘪了的黄瓜放在脸盆里用水浸着,卡佳又添了一句:“这房里的电话
是我装的,你要是想用就平摊一半的钱,只能打中国国内,打国际长途你另外想办
法。”卡佳走后娜塔莎真的觉得饿了,她打开点心袋子,吃了一个面包,又吃了点
黄瓜西红柿,马上就很饱很满足了。她心里反复盘算着刚才卡佳关于电话费的一番
话,在火车上听中国人说现在中国的通讯业很发达,可以买各种各样的磁卡打电话,
便宜得很,她觉出卡佳是个性子厉害的姑娘,跟她这样的人住在一起,还是在钱的
问题上分得清爽些好,况且除了海参崴的母亲,她也没有什么人好联络。待卡佳吃
完饭回来,娜塔莎马上表示她不用房里的电话,另外去买磁卡,卡佳一听就说:
“那好,以后若是我不在房里时有电话来,你也别接,我不喜欢别人接触我的私生
活。”娜塔莎好脾气地点了点头:“那一定。”

    第二天是星期天,对面留学生公寓楼里的日本学生桥本太郎打电话过来,约卡
佳一块儿去逛街,卡佳问正在看书的娜塔莎要不要一起去,娜塔莎推说有点累,只
想在校园里走走,休息休息,其实她是没有钱才不敢出门,怎么也得熬到星期一留
学生办公室的人来上班拿到钱再说。卡佳似乎看出了她的心思:“帮你借辆自行车,
一起去吧,马路上的东西看看又不要钱。”桥本太郎是老留学生,已经在F 大学读
了三年汉语,讲起中国话来依然颠三倒四,不过这并不妨碍他在上海吃喝玩乐过开
心日子,他喜欢结识新来的留学生,义务为他们在上海当各种活动的向导,比如卡
佳只比娜塔莎早来一个星期,桥本太郎已经跟她熟得像老朋友一样了,还鼓动她把
新同屋娜塔莎也一起带出来玩。

    市中心的南京路步行街永远像一条流动的长河,数不清的游人就是那不息的河
水,凭着以往的生活经验,娜塔莎实在无法想象世界上竟有如此繁华令人眼花缭乱
的商业大街,仿佛全世界的商品都涌向了这里,最大限度地刺激着人们的物质需求
欲望,娜塔莎在最初一刻生出的念头是最好能长上十双眼睛,因为一双眼睛来不及
接受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视觉信息。走了一段路后,娜塔莎开始注意浏览起那些漂亮
东西的价格来,她突然发现,即便只是想在这儿小小地满足一下自己的欲望,也得
先备好个鼓鼓囊囊的钱包才行。一个蛋筒冰淇淋是两公斤黄瓜的价格,一身略为亮
眼的女套装标价竟是她在海参崴大学一个月的工资,至于那些首饰皮鞋提包之类的
橱窗,她已经没有勇气再看下去了。一群女孩嘻笑打闹着走过娜塔莎身边,她们都
戴着新颖漂亮的太阳眼镜,脖子上挂着银光闪闪小巧玲珑的手机,人手一罐可口可
乐,谁也没朝娜塔莎看一眼,娜塔莎心底却腾起一种无名的自卑和悲哀,她早就口
渴了,可是舍不得买瓶矿泉水喝,她是打定主意只出来看一看,决不花一分钱的。
桥本太郎和卡佳在一家饮料店各买了一瓶乌龙茶,娜塔莎说自己一点都不渴,只是
看着他俩喝,桥本太郎喝了一口发现这瓶乌龙茶是带糖的,随手就扔进了果皮箱,
又去买了瓶无糖的,娜塔莎看着替他心疼了半天。

    星期一上午,娜塔莎终于领到了奖学金,她将十张粉红色的百元纸币反复数了
又数,才放心地放入钱包内,留学生办公室的女会计提醒她,若现金放在身边不安
全,也可去学校门口的银行存个活期存折,娜塔莎对女会计笑了笑,她觉得钱还是
放在自己口袋里比较踏实。整个下午,娜塔莎都在房间里制定自己一个月的花钱计
划,留学生餐厅的中国菜不太贵,如果一日三餐吃最便宜的东西,一个月300 块钱
就够了。她想问要回国的留学生买一辆旧的自行车,这样出门就能省下交通费,还
能多看看上海风景,再算上买日用生活品和添些衣服,每月还是能给母亲寄去300
元人民币,也就是1200卢布,母亲要是有了这些钱,就能把黄瓜西红柿留下自己吃,
不用去列宁广场摆小摊了,想到这里,娜塔莎躺在床上欣慰地笑了,一抹斜阳透进
窗户,她觉得中国的阳光都是这么可爱。只有一件事比较麻烦,娜塔莎不愿把钱存
在银行里,放在宿舍里又不放心,毕竟房间不是她一个人独住,她想了许多办法,
最后还是决定将钱带在身上。她乘卡佳不在屋里的时候裁掉了两块手帕,给每件内
衣都缝上个小口袋装钱,钱每时每刻贴着她的身体,她每时每刻都会很安宁。

    人民币是不可以寄到老家海参崴去的,必须得换成美元,可娜塔莎入境时并没
有带硬通货外汇进来,不能去中国银行直接换美元,她想到了那个日本留学生桥本
太郎,他那有钱的父母每月都从日本汇钱来,桥本太郎随时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