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离上帝最近-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说,哈马斯并没有涣散,“我们有组织、有制度,杀死亚辛不但没有削弱哈马斯,反而令我们变得更强大、更团结。”至于以色列方面为什么对哈马斯“下死手”,扎哈尔又笑了:“你见过拳击比赛吗?落败的一方总要垂死挣扎,那时候他会胡乱挥舞拳头,以色列总理沙龙现在就是这个样子。”他解释说,在过去三年多中,沙龙的“定点清除”政策并没有奏效,修建隔离墙也没能完全阻止自杀式爆炸,所以才会采取这样的极端行动。

  扎哈尔的笑容难掩一丝紧张。交谈几分钟后,他匆匆起身离开。这个时候,他不愿意在一个地方逗留太久。

  想殉道吗

  女眷们都在另外一个灵堂亚辛家院子。亚辛家位于加沙城贫困的萨卜拉区,两层小楼,楼下是院子,与附近居民的房子连成一片。这就是为什么以色列一直不敢直接轰炸亚辛住宅的原因。

  蒙面的伊斯兰大学女生们,声嘶力竭地呼喊:“犹太人杀无辜者,犹太人杀无辜者……”一个叫伊纳斯的,拉起我的手问,“想殉道吗?跟我来。”周围人轻笑着,她冲那些人挤挤眼睛。

  先喝杯桔子汁,再吃三颗椰枣。桔子汁喝了解渴,而三颗椰枣,是仿效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当年冥想时,只食椰枣充饥的做法。

  “不是所有人都能殉道,”伊纳斯说,“真主只挑选最优秀的人殉道……你可以努力……”

  上千个穿黑色长袍的身影中,我好不容易找到乌姆·穆罕默德。她满脸疲惫,见到我时努力拉动嘴唇,露出牙齿,算是微笑。象其她女眷一样,她身上贴了个标明身份的纸条:烈士亚辛之妻。这大概就是她一辈子的标签。

  乌姆·穆罕默德瘫坐在一张白色塑料椅子里,与无数只排队伸过来的手相握。她真的累了,没人过来握手时,她的手也朝前伸着;有时对方伸出手,她却毫不知觉。

  女眷们说,等吊唁的人少些再同意我采访乌姆·穆罕默德。乌姆·穆罕默德背后站着亚辛的女儿,大约20岁出头,警惕地瞟了我几眼,拒绝说话。

  他们的孩子都是在结婚头几年出生。那时,亚辛的瘫痪程度还没有如此严重。女儿们都嫁了哈马斯,儿子们自然是哈马斯成员,兼作亚辛的保镖。

  站了半个多小时,吊唁队伍没有中断过。我只好蹲到乌姆·穆罕默德脚边,见缝插针问两句。

  “外面传来爆炸声,接着有人冲进来喊‘谢赫死了、谢赫死了’,”空袭发生时,乌姆·穆罕默德正在家中,她对我讲起当时的情景。亚辛遇刺的地方离家门口几步之遥。“他们不让我出去,说很危险,但是我没来得及戴头巾就冲出去了,只看到地上一滩血迹,”她的声音突然哽咽,“我连尸体都没看到,听说被炸成了碎片……”

  她的眼泪没有掉下来,嗓子发干,整个人好像早已被抽空。

  伊纳斯告诉我,哈马斯视亚辛为精神领袖,但乌姆·穆罕默德“仅仅是他的妻子”。不过,哈马斯将负责亚辛遗孀及家属今后的生活。

  以死相报

  3月26日。哈马斯连续第4天游行。队伍在一所学校的操场集合,有人上台讲话。25日,作为对亚辛遇刺的报复,两名哈马斯成员袭击加沙犹太人定居点,当然也送了命。现在,哈马斯正把两名死者家属推到台上,接受大家致敬。

  一名死者的父亲站在台中央,手里被人塞了把枪。他悲伤,又绝决,眼里噙着泪。见记者拍照,有人试图拿掉他手里的枪,老人不让,抓得更紧。当蒙面的哈马斯代表们致哀完毕,离开舞台时,老人一挺腰杆,敬了个军礼。



  原亚辛办公室主任哈尼亚不知从什么地方冒出来,他开始讲话的时候,突然停电了。黑暗中,他鼓动大家高呼:“兰提西万岁!兰提西万岁!”

  二号人物兰提西已经接替亚辛,出任哈马斯加沙地带总头目,同时,也开始了东躲西藏的生活。

 
 
 
  最后36小时

  3月26日晚拍摄哈马斯游行之后,我参加了几名记者的聚会。路透社加沙负责人、文字记者尼达尔在场,他是全世界第一个赶到现场、发出亚辛遇刺消息的人。尼达尔和亚辛住同一个区,几幢楼之隔。听见爆炸声,他穿着睡衣狂奔出去。当时他只是猜测亚辛家出事了。

  “现场像舞台那样保留着,亚辛的头颅上半部分已经没了……第一枚导弹击中了他的轮椅,第二枚干掉了周围的人……‘阿帕奇’飞得低极了,当时我们都以为还要飞回来炸一次……”尼达尔一遍又一遍向我们描述当时的情景。

  空袭来临之前两天,他们那个区的卫星电视信号就开始受到强烈干扰。巴勒斯坦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以色列无人驾驶侦察机在附近盘旋,亚辛也知道自己逃不掉了,召集家里人开会。

  通过与尼达尔、以及后来同空袭受伤者、亚辛家人的交谈,我拼凑出亚辛遇刺之前的最后36小时。

  3月20日深夜,亚辛右眼炎症突然加剧,痛得他差点从轮椅上摔下来。随从们给他服了些药,但他的情况越来越糟糕,一度呼吸困难,胸腔里嗡嗡作响。随从不敢延误,连夜将他送到加沙市中心的舍法医院。察觉到医院附近海滨公路上,以色列军队正在集结,随从未敢在医院停留,当晚将亚辛送回家中。

  3月21日太阳落山,亚辛简单吃了些东西,要求去清真寺礼拜。随从们与他商定,礼拜完毕后,将他转移到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没想到,礼拜完毕,亚辛却不愿离开清真寺了。

  “我预感自己快殉道了,希望如此,我不想偷生,”他召集家人说。

  22日清晨4时,附近居民陆续来到清真寺做晨礼。他们发现亚辛和他的家人、随从已经在那里坐着,好像等待大家到来。5时10分礼拜结束,亚辛向大家宣讲:“继续圣战,即使牺牲也在所不惜,直到讨回巴勒斯坦人的所有权利”。

  在爆炸中受伤的阿里回忆,当时他离亚辛很近,听见一名随从提醒亚辛,天空中有以色列飞机频繁穿梭。亚辛说:“我们希望能够殉道,我们来自于安拉,归于安拉。”随从说,可能有“巴奸”在亚辛乘坐的汽车上做了记号,引导天空中的以色列飞机。“那我们就不坐车,走回去,”亚辛决定。

  像往常一样,亚辛最后一个离开清真寺。“因为他多次遭到以色列的清除警告,担心殃及无辜,”一名住在附近的居民说,“这次谢赫也是等人散尽之后才走。”

  走出清真寺大门,随从再次提醒亚辛:“头顶有飞机,我们回清真寺躲避吧。”亚辛鼓励他们说:“我们不是准备要殉道的吗?”

  一名结束礼拜的巴勒斯坦人跟着亚辛走。亚辛让助手告诉那人,“不要跟着我,危险。”这是亚辛生前说的最后一句话。

  离开清真寺大约两百米后,第一枚导弹直接命中亚辛。

  阿里离开清真寺后,直接回家。刚进家门,突然听到外面传来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他的第一反应是:亚辛被炸!赶紧冲出去救人。等他来到现场,看到满地血肉模糊的时候,第三枚导弹在第一、第二枚发射之后间隔三分钟落下,4名像阿里那样赶来救人的礼拜者当场死亡,更多人受伤。

  差点陪亚辛挨炸

  2003年9月15日,美联社的一则报道惊出我一身冷汗。

  报道说,9月6日暗杀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创始人、精神领袖亚辛行动失败后,以色列7日计划再次下手,机会是亚辛当天在住所门前接见加沙伊斯兰大学学生。而当时,我正在现场拍摄照片,蹲在亚辛轮椅右侧……

  7日上午10时左右,数百名加沙伊斯兰大学学生高举哈马斯绿色旗帜,高喊支持亚辛的口号向加沙城东部亚辛住所进发。

  我追逐着游行队伍前行,准备在他们抵达亚辛住所前几分钟先行进入现场,抢占拍摄位置。半路上碰到巴勒斯坦摄影记者萨比拉搭车,目的地同样是亚辛住所。

  亚辛住在加沙城东一个人口密集的居民区。那里的房屋简陋破旧,排列毫无规则。亚辛住宅的外观同三个月前我对他进行专访时几乎没有变化,只是墙上又多了几条鲜红的反以标语。

  窄门一开,一双踏在轮椅上的大脚先伸出来。亚辛现身立即被十多名记者以各种姿势团团围住。所谓“各种姿势”,是记者间达成的默契,最靠近采访对象者蹲下,中间的半蹲,给身后其他记者让出拍摄空间。尽管如此,镜头与镜头之间仍然难免摩擦。起先我站在亚辛左手外围,屡屡遭到其他记者遮挡,于是绕到右边,试图打进“中心圈子”。

  好容易挤到亚辛近前,一只原本搭在轮椅上的手挡住去路。我拍了拍那只手,头也没抬地喊着:“请让一下,请让一下。”那人回头诧异地看了我一眼,稍稍犹豫,还是抬手放我过去。这时我才反应过来,手的主人是亚辛的贴身保镖。

  终于蹲在亚辛轮椅右边。由于街道狭窄,我的后背顶到墙上。后来从“半岛”台电视画面上看,我手里那支贴着“新华”标签的银灰色佳能24-85毫米镜头都快贴到他脸上去了。入乡随俗围上的头巾,也在推搡中耷拉下来。



  亚辛神情泰然,却难免劫后余生的愤慨和得意。面对记者们连珠炮似的提问,他扯着嘶哑的嗓子一一作答,底气十足。亚辛原属哈马斯中的温和派,多次表示可以有条件接受停火。但此次遭遇轰炸后却说:“以色列将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一名男生代表伊斯兰大学学生上前亲吻亚辛,他们带来的录音机不断唱着“亚辛,亚辛,我们爱戴你”。拍照、提问持续了大约20分钟,保镖伸手挡开所有镜头,说:“谢赫(对 
 
 
亚辛的尊称)累了”,推着亚辛进入窄门。

  蒙着头巾,只露两只眼睛的伊斯兰大学女生们还没有散去。面对镜头,她们羞怯地不知所措,纷纷转身。也有一名从头到脚黑纱遮盖、斜披绿色哈马斯绶带的女生“领袖”,对众多镜头慷慨激昂地发表演讲。看不见她的眼睛她的脸,只有热气急促地扑到话筒上。

  不远处,萨比拉朝我指了指相机,右掌一划,意思是“拍完了吧”。我们迅速到我的吉普车前汇合。

  一辆公共汽车停在我的大吉普前,伊斯兰大学女生们陆续上车。萨比拉说,乘公共汽车还没启动,赶紧开出去。

  美联社的报道中说,以色列军方在最后一刻改变计划的原因是,当时正有两家以色列电视台摄制组在现场拍摄。而这则报道的标题就是:“以色列记者救了亚辛。”

  我拿这则报道给萨比拉看,他吐了吐舌头说:“我一向不喜欢往那个地方(亚辛住所)跑。”

  巧遇亚辛夫人

  2003年11月19日晚9时左右,100多名记者团团守在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家所在的巷子里,等待采访前来拜访亚辛的埃及代表团。我身穿亚辛办公室“发”的黑袍、头系围巾,与一帮亚辛邻家小孩闲扯。

  我随口问了一句:“谁是亚辛的妻子啊?”“乌姆·穆罕默德(意为‘穆罕默德的母亲’,阿拉伯妇女生下第一个男孩之后,就被人以长子的名字称呼),”12岁的哈马德用手一指,“就是站在车库门边的那个女人。”

  一个蒙头巾、穿绿袍、戴圆眼镜的女人站在记者圈之外的暗影里,扶着车库门往外张望。一个眉清目秀的男孩(后来才知道是“哈马斯”四号人物伊实梅尔·哈尼亚的儿子) 正跟她说话,回头看见我,招呼过来认识。乌姆·穆罕默德的长相毫无值得称道之处,像大街上某个巴勒斯坦农妇,平常得让人过目就忘:肤色黝黑、牙齿发黄,不化妆,似乎从没化过妆。

  没想到亚辛夫人是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甚至有些傻气的妇女。她连自己的年龄都记不得,只知道1948年犹太人打过来的时候她两岁,和亚辛结婚已经40年,现在有8个女孩,3个男孩。“我应该有更多子女,但是安拉夺走了一半,”她说。她和亚辛是堂兄妹,“他姓亚辛,我也姓亚辛,”乌姆·穆罕默德拍着胸脯自豪地说。她是亚辛惟一的妻子。

  我想拐弯抹角地问她为什么乐意一辈子照顾一个四肢瘫痪的人,最后终于直接发问:“你爱谢赫吗?”周围的小孩听到后笑作一团。

  “当然爱,不爱能嫁给他吗?”乌姆·穆罕默德回答得很爽快。

  “为什么爱呢?”“因为他是个好人,他每天做5次礼拜,很诚实。”

  不难想像,跟亚辛生活在一起很难。乌姆·穆罕默德成天提心吊胆,一听到飞机的声音就睡不着觉。“我总是担心突然有一颗炸弹掉在房顶上,”她说。

  9月10日亚辛遭到以色列炸弹袭击,侥幸脱险后,乌姆·穆罕默德整个晚上象其他“卫兵”一样,在街上站岗放哨,生怕再遭不测。当然她也知道,对于导弹袭击而言,放哨是多余的。

  “幸好谢赫上次没出事,像兰提西(哈马斯发言人,2003年6月逃脱一次导弹袭击)一样,他们这些人,安拉保佑着呢,”乌姆·穆罕默德说。

  “那阿布·沙纳布呢?他就不受保佑了吗?”8月21日,哈马斯三号人物阿布·沙纳布遭以色列“定点清除”死亡。

  “他成烈士了,但安拉补偿了他,后来他们(哈马斯)自杀爆炸炸死了犹太人,这就是补偿。”

  “他平时去哪里我都不知道的,什么游行、讲经,我都不知道,”乌姆·穆罕默德说她从不过问亚辛的“事业”。她说自己只是每天亲自给亚辛做饭。“但他只吃这么些,”她比划出半个手掌。“因为谢赫身体不好,只吃大饼和汤,有时都不怎么吃东西。”

  一个小孩补充说:“我们在清真寺里见谢赫的机会比她在家见得还多。”我猜想乌姆·穆罕默德平时没人说话,所以见到陌生女子如此健谈。直到我不得不随埃及代表团进现场拍摄,我们的对话才告一段落。

  给亚辛和埃及代表们拍完照片出来,乌姆·穆罕默德还在那里。我给她看数码相机上刚刚拍到的亚辛,她觉得非常新奇:“太棒了,太棒了!”我提出给她拍照,她连连摇头。最后看看四下无人,把我拽进车库,关上门,允许拍照。

  面对镜头,她显然很拘谨。走出车库,一名当地男记者拿着全套摄像器材也过来了,问我们刚才是不是照相了?乌姆·穆罕默德头也不抬地回答:“没有,没有,我们只是聊聊天……”

  访艾哈迈德·伊实梅尔·亚辛

  2003年6月9日起的5天内,以色列连续7次袭击加沙城内哈马斯目标。以国防部长莫法兹宣布,所有哈马斯成员,“从低级成员到领导人”,均为以军打击对象。哈马斯的回应指出,以色列已经向他们发起了“全面战争”。

我提出采访哈马斯创始人、精神领袖亚辛。阿马德瞪大眼睛问:“你真的要去吗?真的要去吗?”他说,这个时候导弹随时可能落到亚辛头上。在我的坚持下,尽管不情不愿,阿马德还是开始联系亚辛办公室。14日下午一时,我们突然得到准许:一小时后在加沙城南部亚辛家中进行采访。消息传来的当时,阿马德的声音里充满兴奋,这也将是他第一次专访亚辛。然而临出门前一分钟,他却哭丧着脸说:“真希望他们拒绝采访……我有老婆孩子……”我说,那你留下吧,我自己去。阿马德的自尊心立即占了上风,执意陪同。

 
 
 
  亚辛家位于城南贫穷的居民区,只有一段公路水泥铺就,其余路程都在土路上颠簸。过去听说亚辛家周围戒备森严,夜间靠近住宅者都将遭到开枪警告。因此我想象,亚辛住在一个类似城堡的地方。下车后才发现只是几间普通平房,外墙上写着“武装斗争”和一些赞美哈马斯的标语,门口贴着被捕巴勒斯坦人画像,几名孩童赤脚在周围玩耍……与任何一个巴勒斯坦难民营的情景没有区别。

  门很小,只开了半扇。一个留着大胡子的男子把我们安排到进门左侧的一间小屋里等候。“谢赫在开会,”他说。“谢赫”在阿拉伯语中指有较高伊斯兰教学识及德高望重的人。

  以色列总理沙龙办公室13日向巴民族权力机构递交了一份建议,提出以色列将连续3天停止一切针对巴武装人员的“清除”行动,但巴激进组织必须同时停止自杀式袭击,停止向以色列南部发射火箭。也许亚辛正在与手下讨论是否接受停火?

  大约半小时后,四五个留着大胡子的男子从亚辛的办公室鱼贯而出,礼节性地一一与阿马德握手,却根本不看我一眼。“哈马斯不跟女子握手,”有人提醒过我。

  亚辛办公室大约20平方米,四周墙壁上挂着烈士像、金顶清真寺照片、巴以地区地图,还有一面大大的绿色哈马斯旗帜。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