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生命的学问 作者:牟宗三-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開宋明儒者,若平心睜眼觀之,有誰敢如此說,肯如此做,而忍如此說?佛弟子根據其出世間法而如此低抑儒家,基督徒根據其超越而外在之上帝亦如此低抑儒家。忠于其所信,維護其所信,此乃善事,然不必椋а圪H損自己所屬之民族之文化生命。如此貶損,豈可謂平情之論?豈可謂正視族囯艱難民生疾苦者所應有?(去年于斌主教在臺,基于反共之立場,勸人多宣揚中國文化,多講儒教。然某次聚談,仍謂從世間方面說,儒家很好,至于超性方面則不夠,最後仍當歸宗于耶。吾當時即明其認識不足。于斌先生尚能平心,虛心以聼。吾以爲此甚可貴。) 

  儒家所透徹而肯定之超越而普遍之道德精神實體,決不能轉成基督教所祈冻绨葜烁裰瘢椿浇谭绞较轮瘢ㄉ系邸⑻熘鳎虼巳褰讨疄榻桃嘟^不能成爲基督教之方式。此基本密義若能透徹,立見佛教之有不能令人滿足處,基督教之有不能令人滿足處。(雖然彼皆可各自成一高級之宗教,有其貢獻于人類。)亦可見中國文化生命有其獨立之價值,其所表現之形態有其獨立之意義。即依此而言儒家為人文教,中國的文化生命為人文教的文化生命。人文教非言只崇拜或限于世間生活中之倫常與禮文也。如此割截局限,何足成教?亦何足成一文化生命!若謂基督教只是祈蹲鞫Y拜以及婚喪之禮,可乎!凡道德宗教足以為一民族立國之本,必有其兩面:一足以為日常生活軌道(所謂道揆法守),二足以提撕精神,啓發臁校思醋阋詾閯撛煳幕幕J枪驶浇屉m不只祈丁⒍Y拜,以及婚喪之禮,然亦必凴藉其特殊方式之祈丁⒍Y拜,以及婚喪之禮,以成風俗,以爲囯本。儒家之倫常禮文亦然。此即其日常生活之軌道一面,而其所透徹而肯定之超越而普遍之道德精神實體,則正代表提撕精神,啓發臁兄幕幻妗6袊幕Y成之倫常禮文與其超越而普遍之道德精神實體尤具圓滿之諧和性與親和性,不似西方之隔離,《莊子·天下》篇所謂“明于本數,係于末度”,以及“其于本也,宏大而辟,深閎而肆,其于宗也,可謂眨识纤煲印敝T語,可謂中國文化生命之寫真。 

  儒家教養即依據此兩面之圓滿諧和形態而得成爲人文教。凡不具備此圓滿諧和形態者,吾皆認之為離教:或耶或佛。假若真透徹此兩面所成之圓滿諧和形態,則于人文教中之祭天祭祖祭拢t,何得云:只是自盡其心,字文其飾,乃至云:無賓作揖,無魚下網?此三祭中之盡心致眨嗣献印氨M心知性知天”中之盡,決非齊宣王所謂寡人之于民也,盡心焉而已之“盡”。齊宣王之“盡”實並未致其找玻且詠K未盡也。虛應故事而已。三祭中之天、祖、拢t,皆因超越而普遍之道德精神實體而得實,而得其客觀存在性。在圓滿諧和形態下之祭祀崇敬,主客、内外、本末混融而為一,形成一超對立之客觀與絕對。 

  人文教之所以為教,落下來為日常生活之軌道,提上去肯定一超越而普遍之道德精神實體。此實體通過祭天祭祖祭拢t而成爲一有宗教意義之“神性之實”,“價值之源”。基督教中之上帝,因耶穌一項而成爲一崇拜之對象,故與人文世界為隔;而人文教中之實體,則因天、祖、拢t三項所成之整個系統而成爲一有宗教意義之崇敬對象,故與人文世界不隔:此其所以為人文教也,如何不可成一高級圓滿之宗教?唯此所謂宗教不是西方傳統中所意謂之宗教(religion)而已。豈必一言宗教即為西方傳統中之形態耶?中國傳統中固已有其對于宗教之意謂。中國以前有儒釋道三教,而且在此傳統中,宗與教是兩詞:依宗起教,以教定宗。故常只說三教,不說三個宗教,而此三教實無一是西方傳統中所意謂之“宗教”。吾人即依中國傳統中所說三教,而欲使儒教成爲人文教。 

  不喜宗教者,因儒家並未成爲西方意義之宗教而欣然,且欲並為教之意義而忽之,故述古,則謂其只是諸子百家之一,據今,則欲只作哲學或學説看。實則此並不通。其未成爲西方意義之宗教是也,然其為教而足以為日常生活之軌道,並足以提高精神,啓發臁校鵀槲幕畡恿Γ瑒t決不可泯。蔡元培先生欲以美術代宗教,铡病o論西方意義之“宗教”或中國意義之“宗教”,皆不可以美術代。謝扶雅先生謂蔡氏之意正合孔子之意,亦铡H褰讨套院凶罡咧囆g境界。然藝術境界與蔡氏所說之美術不同。凡宗教皆含有最高之藝術境界,然宗教究不可以美術代。宗教中之藝術境界只表示全體放下之諧和與禪悅。伲鼘嵮灾槐硎居伞耙庵局穸ā倍鴣碇抑C和與禪悅。故孔子曰“成于樂”,成于樂即宗教中之藝術境界。試看中對于樂之境界之闡明,皆當視爲儒教中之藝術境界.而非可視爲美術也,美術何足以代宗教?美術自是美術,教自是教。蔡氏之言,根本反宗教,亦根本反儒家之為教。彼固不明“宗、教”或“宗教”的意義與職責。吾人處今日,單據日常生活之軌道與提撕精神啓發臁袃闪x,而謂于科學與民主以外,有肯定並成立人文教之必要。若推廣言之,為任何國家著想,皆當于科學與民主以外,有肯定“宗、教”或“宗教”之必要。否則一民族決無立國之本,亦絕無文化生命之可言。 

  基督教決不能傳至中國而為中國文化生命之動力。謝扶雅先生謂基督教入中國機會太壞,緣份太差。此決不只是機會問睿壏輪栴}。洪秀全、帝國主義、商人、大炮等等障礙,只是表面。基本關鍵是在文化生命之形態不同。基督教若接不上中國之文化生命,決進不來。自利瑪福б詠恚敝两袢眨延形辶倌辍T囅牖浇虃鹘陶邘自芙由现袊幕咳艄码x言之,一個人受洗,祈叮鞫Y拜,唱拢姡泊酥T种,皆是外部之事件,皆可為之。然此決不相干。接不上中國之文化生命,決不能進來作爲中國文化生命之動力。而接上中國之文化生命,則基督教決必改其形態。 

  基督教之為宗教決非已臻盡美盡善之境地。自其歷史而言之,中世紀之形態固有病,近代之形態尤有病。自其本伲灾湫螒B亦非發展至盡美盡善者。此中根本關鍵,唯在其神學未能如理而建立。中世紀之神學乃照希臘哲學為根據而建立者。而希臘哲學卻根本與耶穌之精神相隔相摺幌嗉础J羌床秽匆d之精神與生命根本無學問以明之。中世紀之神學根本不能擔負此責任。于此,吾希望基督教中高明之士,能虛心以觀佛教中之“轉識成智”以及宋明儒之“心性之學”(以哲學玄談視宋明理學全錯)。基督教根本缺乏此一學問。其未能至盡美盡善之境,關鍵全在此。中世紀之神學不能説明耶穌之精神與生命,然心性之學卻能之。縱使以人格之神為信仰之對象,然若有心性之學以通之,則其信必能明徹健全而不搖動。如此方可說自拔于陷溺,騰躍而向上,有真的自尊與自信。否則自家生命空虛混沌,全靠情感之傾注于神而騰躍,則無源之水,腳不貼地,其跌落亦必隨之。此若自儒佛言之,全為情識之激蕩,頭出頭没之起滅。在激蕩中,固可有粗躁之力,然謂能超拔于陷溺,則迥乎其遠矣。此徵之西方人之生活情眨约捌錃v史文化之急轉性與戲劇性,則知吾之所言決非苛責。此亦當平情自反也。(常聞人言,巴黎污濁罪惡之場旁邊即是教堂。在罪惡場犯罪,到教堂去痛哭。痛哭一場,人天爽然。回來再犯罪。此只是情識之波蕩,何足以語于超拔。超拔談何容易哉?) 

  吾人肯定人文教,並非欲于此世中增加一宗教,與既成宗教爭短長。乃只面對國家之艱難,生民之疾苦,欲為國家立根本。中國現在一無所有。自鴉片戰爭以來,即開始被敲打。直至今日之共黨,以其唯物論,遂成徹底之毀滅。四千年累積之業績與建構、一切皆剷平。吾人坦然承認並接受此一無所有。惟一無所有,始能撥云霧而見青天,而吾華族之文化生命倒反因而更純淨而透體呈露矣。此亦如宗教所言,惟放棄一切,始能昄依上帝,惟全體放下,始能真體呈露。業績倒塌,而文化生命栩栩欲活。吾人現在一無業績可恃,一無業績可看。惟正視此文化生命而已耳。吾人亦正視西方所首先出現之科學與民主,吾人亦正視其作爲文化生命之基督教。然吾人所與世人不同而可告無愧于自黃帝以來之列祖列宗者,吾人決不依恃西人所已出現之科學以輕視自己之文化生命而抹殺之,亦決不依恃西人所已出現之民主而與自己之文化生命為敵,亦決不依恃彼邦之宗教而低抑儒家之教義。吾人所不如時賢者,即在吾人並無現成之恃賴。是以不如時賢之洋洋自得,而常蒼茫淒苦也。吾人所不自量力者,欲自疏導中西文化生命中而引發科學與民主,成立人文教以爲立國之根本。取徑不同于時賢,故遭多方之疑難。然試思之,世間寧有現成之便宜可資討取乎?大其心量,放開眼界,當知區區之意不甚差謬也。專此拜覆,敬乞指正。 


四十四年四月《人生》雜誌 



儒教、耶教與中西文化

貫之吾兄大鑒: 

    賜教並轉示謝扶雅先生函,均敬悉。關于謝先生函,弟意如下: 

  一、謝先生謂:“牟先生過去似在闡明儒家思想中亦有科學,亦有民主,諒係出自阿好比附之衷。”弟從未有此闡明,亦從不敢存阿好比附之心。杖缧质舅疲旱芤幌颉爸谎灾袊械澜y,無學統,有治道,無政道,似未言及儒家思想中有如西方之科學與民主”。不但未言及儒家思想中有,即就整個中國文化言之,亦從未言中國文化在過去有如西方之科學與民主。此若稍讀拙作《歷史哲學》及其他關于此方面之論文者,尤其與兄之一文,皆可不至有此隨意之猜想。 

  二、弟前在《人生》一六〇期曾與兄一長函,中言及“吾人不反對基督教,亦知信仰自由之可貴,但吾人不希望一個真正的中國人,真正替中國作主的炎黃子孫相信基督教。”弟知這幾句話是有刺激性的,有傷中國基督徒之尊嚴。但弟以“不反對基督教”與“信仰自由之可貴”兩端來限制,弟之真罩馑埔衙靼罪@出。這幾句話成爲反對者之口實。但依弟觀之,反對者似皆不能就弟之真罩舛瘩g。弟覺似皆無充沛之衷氣,與正大之理由。以前有人拿孫中山先生與蔣總統之信仰基督教來杜弟的口,弟亦只好無言。現在謝先生復以弟是山枺艘誀懡猓苡X這也只是笑話。其實乾脆說“信仰自由”就夠了,不必多有曲折。依現在的政治思想,一個人有權利自由退出其國籍,而何況是信仰?弟以爲,凡關于此類問睿且V諸個人之責任感的,是自由權利以外的話。故有“做主”、“希望”等字樣。(宗教有普遍性,亦有特殊性,不能僅拿普世以爲解。弟在一文中已詳言之。人不思耳。) 

  三、謝先生說:“至于基督教之一神論及神人之親切關係,以及大宇宙精神之呼召,我對神拢姑I身,均比儒教為真摯而熱烈”云云,此自是基督教以神為中心,以格位方式表現道之一特殊形態。儒教中心與重心落在“如何體現天道”上,其真摯與熱烈並不亞于基督教。關于此兩形態,弟自信在第二二九期一文中,已表示得很清楚。基督教自有其精采,弟一向極其欣賞而尊重。但願雙方各能虛心正視對方當體之本義及其特殊形態之何所是,以期[相即相融而不失其自性]。(文中屢說之語。)但一般人對于儒教,以其宗教之偏心,或因對于中國文化之憎惡,卻常是浮皮搔癢,不中肯要,或故意貶視,輕描淡寫,渿L輒止,而不肯深入。弟自信一文中,並無誇大比附處。弟常言,基督教重客觀性,枺阶诮讨刂饔^性,而于重主觀性中,儒教中心落在“如何體現天道”上,尤能達主觀與客觀性之統一。關于此點,該文中並未詳講。但虛心平心的讀者自能鑒及。 

  四、“衝天勁不足”一語,是意引。經兄查出是“衝力不足”。這是弟對不起謝先生的地方。但“衝力”與“衝天勁”意不相摺R赖茉撐牡慕忉專褰痰闹行穆湓冢廴绾误w現天道”上,橫說層層擴大,與天地萬物為一體,竪說以無限歷程的盡心盡性上達天德。衝力或衝天勁正是十分充足的。故該文有“無限的莊嚴、嚴肅與緊張藏在裡面”等語。何得以世俗一般人之“慢吞吞”與“馬馬虎虎”來牽連及儒教之本伲慨斈昴岵闪R基督教為奴搿牡赖拢瑓s反引孟子的話以表示“天行昂揚”之德。尼采之罵固無是處,然其反引,卻值得思量。此見張丕介先生所譯德人某解析尼采思想一文,載于《學原》某期,已不記。又“宗教是以無限的熱情欣趣道福”,正是契爾克伽德(Kierkgaard)的話。而契氏則是公認為真能體會宗教本伲幕浇绦叛稣摺R蚱跏厦髡h:“不敢自居為基督徒,只想如何成爲基督徒。”而“如何成爲”的過程是無限的。因契氏重主觀性(雖然尚不是儒教中正面的真實的主觀性),故有此深刻之精義,有此無限的上升之辯證歷程。若言衝勁或緊張,正當繋此而言之。此是“衝勁”之勝義。若一般基督徒只知祈杜c信仰,則其衝勁正是上下跌宕之激情。此是“衝勁”之劣義。基督教因以神為中心,重客觀性,開不出正面的真實的主觀性,(雖有契氏之重主觀性,但他的主觀性只是負面的、感受的、流逝的主觀性,而不是正面的、實體的,因而亦尚不能至真實的主觀性。)故在基督教下衝力不足,常不免落于激情。故弟以同情心,即言基督教,亦不願以寡頭無原則以冒之的“衝力”作爲西方宗教之本伲;浇陶且造‘魂得救與消除罪惡為其本伲4耸莻鞯勒咚焯熘v說的。但因不重主觀性,開不出正面的真實的主觀性,並不真能照察出什麽是罪惡(罪惡之具體意義),而期從根上消除之。(讀者勿隨便輕視慎獨、找狻⒚髅鞯隆⒅铝贾⒑B察識,這些如何體現天道上的工夫語。)所以基督教之表現上帝的意旨,常移向客觀方面,在政治社會上,表現而為義道(正義公平),在階級對抗方式下表現公平。此如謝先生所說“平等、自由、博愛三原則,實為基督教直接促成西方近代文明”。關此,弟無異詞。此亦即弟該文中所說宗教在文化方面的作用。然在客觀方面雖有成就,而在臁甑镁认飷褐饔^方面,則常無真切的表現,因主觀性原則不足故也。而此方面則為宗教當體之本伲V劣谥x先生所說“基督教與現代科學合軌”,以亞歷山大之“時空與神”及摩根之“突創進化論”為例,而認爲可作基督教之新神學讀,弟則以爲宗教與科學離開一點倒好。不獨亞歷山大與摩根,即愛丁頓與懷悌海,這些科學的哲學家,都可有一套自然哲學的宇宙論。這不過是多方引合上帝,要與神學之本伲鼰o關。 

  中國文化自不能無病。故自三十八年來,弟等多于中西文化之疏導效其棉薄之力。所為文字已不少。大體環繞兩中心而立言:一為科學與民主,二為宗教。看看中國文化何以產生不出科學與民主來,儒教的本伲饬x何在。看看西方文化的基本心臁卧冢浇痰奶刭|何在,其精采在那裡,其缺陷在那裡。雖不敢自謂必對,然力求客觀而平情,不敢委曲任何一方面,卻幾為公平的讀者所共許。人不應護短,然亦不應委曲古人。所望於時賢者在能順中西之大流而深入。 


四十六年六月《人生》雜誌 




關於宗教的態度與立場——酬答澹思先生

  《人生》第三〇一期載有拙稿《宋明儒學綜述》第三講,這一講是從宋明儒學興起的機緣說起的。其興起之機緣,第一點是唐末五代之無廉恥。第二點便是“佛教方面的刺激”。在這第二項下有以下幾句話: 

當時所謂佛教,大抵指禪宗而言。禪宗自唐代六祖惠能往下流傳演變,開出了五宗,即五個宗派。五宗均頂盛于唐末五代。此時社會大亂,而佛教大盛,可見佛教對世 道人心並無多大關係,換句話說,佛教對救治世道人心的墮落衰敗,簡直是無關宏旨的。宋初儒學,就把握這點來闢佛。佛教不能建國治世,不能起治國平天下的作 用,表示它的核心教義必有所不足。 

  澹思先生對于這一段話表示不滿,説是:“一為對史實之不符,二為對佛教批評之顢頇。” 

   我那幾句粗疏鬆弛的敍述,在當時順改記錄原稿時,即覺必致引起疑難。但當時也只是這樣粗疏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