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亡命金三角十五年的血泪经历-2-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轰!轰!”我和大个子投出了手榴弹,个别女兵有恻隐之心,悄悄给了我们,木定果也装聋作哑。

              这顿暴打真过瘾!老山兵们早没了动静,吓跑了,我们冲上了山顶。

              “怎么少了两个人?”木定果清点人数,小黄两姐妹不见了!

              “佳玲!彩珍!”我比谁都着急,谁叫我与她们是金兰之交呢?保护她两姐妹们已无形中成了我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其他人都不约而同地傻望着我!不顾木定果的反对,我咬咬牙返身就找了回去。

              “呜呜呜!”听见了佳玲的哭声,她们根本就原地未动,吓傻了!

              这一带历史上确属独立军地盘,但早为缅政府军所占,被缅共付出血的代价从其手中夺来,缅共战线往前推移,独立军趁虚而入,又据为己有。从统战大局出发,缅共与独立军达成协议,双方共同行使对该地区的占有和通行权。但心胸狭隘的独立军却不断寻衅滋事,如果我们吓退绕道而行,岂不是迁就了独立军挤走我军、独霸一方的企图,助长了他们想当山大王的嚣张气焰?他们只会打冷枪吓唬零星过往人员,一碰到成健制的缅共队伍就退避三舍,不敢再强行阻拦。怪不得诺司令要娘子班护送我们过境,这时我们对司令员产生了由衷的感激和敬意。

              刚才的激烈冲突余波未尽,一路上都是如临大敌的独立军巡逻队伍,他们身着和缅甸政府军一样的灰色英式军服,左臂佩戴骷髅标志的臂章,有的连武器也和缅政府军一样,正是这副不伦不类的打扮常常引起我红色游击队误会,以为遭遇了缅政府军,从而导致了一连串的流血冲突。

              不时有一、二响摧肝裂胆的枪弹从我们头顶嘶啸划过,脚下的小路凸凹不平,疑有无数死亡陷阱。

              “炮匪”之死在我们特别是小黄姐妹心中蒙上了一层挥拂不掉的阴影,原来死亡离我们就这么近,没有预兆,没有响亮的口号,生命就在完全不经意间倏忽而逝,这与电影、小说里那些缠缠绵绵就义的情节一点都沾不上边。手无寸铁使我们更觉气馁,阴险窥视的死神使我们并不坚实的神经几乎绷断。

              “李翠,赵婕,丁兰,你们小组超前开路,其她的押犯人紧跟上!”

              开打后的木定果与刚才孤疑不决的她判若两人,显示出了老兵的坚毅果敢,这种大无畏精神使队伍士气大振,女兵都能昂首阔步,须眉当然也不让巾帼,没有武器,我们就扯根木棍抬着斗胆前行。

              “跟紧我,千万可别再掉队!”我叮嘱仍在抽抽噎噎的小佳玲。

              克钦独立军的政治目标是要争取缅甸克钦民族独立,把克钦邦从缅甸的版图上划出去,成立一个克钦国,这是一个极端民族主义组织。而缅共的口号是各族人民团结起来,推翻缅甸军人政府统治,建立一个各民族平等、自由、民主、统一的新缅甸。这两种政治目的完全不同的武装队伍目前的关系是微妙的,我们就在这种微妙的缝隙里安全通过,甚至经过了所谓友党友军的一个旅部驻地。

              越往里走,火药味反而消散了,友军们在寨子边空地上打排球,光着脚丫子踢足球、藤球、键子,对这支被女兵管制着的犯人队伍视而不见,我们长吁了一口气。(待续)

               



              *。*。*。* 2009…9…14 21:44:41   

            悄悄话  好友  信息  博客  搜索  回复  本主题下所有发言    第 22 楼




            文章提交者:卖妻葬妾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kdnet

              /中国知青的缅共生涯/

              /长篇纪实《红飞蛾萨尔温江绝唱》连载八/

              作者/红飞蛾

              接上篇《司令杖顽犊》

              /报到/填表/班长/

              傍晚,孟洪到了。除一人中途死亡,十三个中国知青由娘子连警通班不大完整地移交给了新兵队的领导。

              “好自为之吧,不要再翘尾巴,下次再被押送可就是另外一个方向了呦!”木定果用下巴朝中国方向努了怒,对我善意警告。

              “保证不会再劳小姐们大驾!”我拍拍胸膛。

              她们更辛苦,吃过晚饭,又急匆匆连夜返回孟牙复命,男子汉们佩服得直伸舌头。

              缅共新兵队前段时间的准确驻地在中缅边界棒赛镇的明明照相馆的华侨私家空宅大院,最近刚转移到远离边境已达两天路程的孟洪深山老林里,驻扎这里的用意很明显,这表示缅共部队在自己根据地内的合法存在,对横行霸道的独立军地头蛇是一大制肘。

              我们新来的13个人被安排住进崩龙族寨子的缅寺,这座破旧低矮的草房缅寺与孟牙河边气势恢宏的大奘房相比是小巫见大巫,披黄袈沙的僧人也廖廖无几,念经诵佛之声有气无力。这是贫穷的缅东北深山里的一个缩影。

              新兵队指导员李明昌戴眼镜,文质彬彬,这个云南保山县的老知青是1968年1月1日跟着缅共孟古起义红旗踏进缅境的第一批支援缅甸革命的先躯者,首战就失去了整条左臂。知青最崇拜的就是英雄,现在一个杰出的国际主义偶像就站在我们面前,那随风飘摇的一只空荡荡的手袖使我们马上就把他当做电影“回民支队”里那位为救马本斋而失去一条手臂的八路军政委,仅凭这只空袖子,指导员李明昌就无言地征服了这群冥顽不驯的初生牛犊。

              新兵队已聚集了一百余名新兵,都是在棒赛、黑孟弄、孟古边境一带招收的,此时正值毛主席5.20声明发表,中国知青热血沸腾,闻风而动,纷纷加入解放全人类的光荣行列。这批新兵尤以昆明知青为多,其次有云南外五县知青和极个别的北京知青、四川知青,我意外地碰到了从小在一个厂和学校长大的伙伴任南、和云,他俩是昆明师院附中的高中生,大我三岁,在瑞丽插队,比我先到新兵队三天,我们兴奋地拥抱、狂跳、遍地打滚。

              我们按正规程序履行了入伍手续,每人填写了一份缅共东北军区政治部印发的中文表格“新兵登记表”,内容名目繁多:姓名、年龄、民族、籍贯、文化程度、家庭出身、本人成份、政治面貌、原单位、家庭成员、通迅地址、入伍时间、入伍动机、本人履历等等,完全是熟悉的中国版本。我在最要命的家庭出身一栏犹豫良久,长了个心眼,不能填“历史反革命”,而理直气壮地填上了“革命干部”,事实也的确如此,何必自我作践!

              百余个新兵编为五个班,我们为第五班,又补充了两个新来的昆明知青给我班,其中一个还是从昆明偷偷跑来的昆明工学院的大学生。李明昌慧眼识人,指定面相特温柔的我为班长,不过主要还因为我的军帽比别人戴得正规,谁叫他们都大大咧咧歪扛着?

              虽然新兵班长不过是个临时角色,但这毕竟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当官,并拥有了生杀予夺的实权。在此之前,我的官场经历仅为少先队小队长和班上的学习组长,红卫兵少年长征队的小队长,但这些都和现在身处异国战争环境中的部队班长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我实实在在地体验了对手下十多条人命的责任感。真难以置信,我要对居然能把苟老兵都拱得进大牢的这群恐怖分子实施统治,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幸亏“炮匪”已光荣地告别了花名册,不然光他一个就够我头大的了!但猖狂的“八派”健在,“老土狗”也非乖乖狗,还有巨轮、牛B大学生等人格外挑剔的目光,还有如影随形的那两姐妹,除了保护妇女儿童的应尽义务,你能忍心和指望她们去冲锋陷阵吗?

              我的领导能力虽然没有独创性,但对自己的仿效能力还觉得满意,我首先就继承了苟老前辈的治班传统,当仁不让,掌管了本班财政大权,这是取得我在十五个人中绝对权威的关键。

              然而每月每人60元缅币的伙食费揣到我的军上衣口袋里,马上就感到当缅共部队中穷酸管家婆之不易。

              首先,伙食费开支必须置于对民主颇有研究的老红卫兵们的密切监督之下,连买棵葱都必须经过全班激烈讨论,举手表决才能通过。小胡子是付班长,其主要职责是于临睡前无一遗漏地向诸位公布我衣袋里还有多少钱,钱包必须绝对的透明。

              “明天是孟洪街子天,我们该打打牙祭了,去买几拽肉,打壶酒,祭祭光荣了的‘炮匪’,庆祝一下我们首战独立军突破封锁线的伟大胜利!”油条帮主“老土狗”仍象往日般习惯性地指使我,明显的越俎代庖。

              “我们在孟牙差点就被诺司令废掉,而今迈步从头越,是该庆祝一下。去寨子里买两只鸡来杀,进缅甸还没吃过鸡呢,不知缅甸的鸡啥滋味?”“八派”也要取代我行使公款支配权,他们的意识显然都还固执地停留在“哥老会”圈子里,竟无视我这个堂堂一班之长的军事权威。

              “买几条卡崩烟来发发,好久没抽香烟了!”牛B大学生对我下的命令更绝,显然已超越了伙食费的定义和使用范畴。

              “干脆;买头牛来杀吃,彻底改善一次生活!”哦,莫非猛干一台后就走人?

              “这一来个把月的伙食岂不被我们一天就胀完了?全班每天的伙食标准不能超过30元缅币;方能勉强维持一个月,哪能有咩一顿胀,没有咩烧火向?”副班长小胡子提醒,“当兵吃粮也只能一口一口地吃,不能意气用事,否则要饿肚子!”

              “管他妈的!吃光喝光,好进集体农庄,先痛快一回再说。晓得哪天也和‘炮匪’一样下场?谁知枪一响还会有几个人活下来吃饭的?这少得可怜的伙食费难说都还吃不完,不如先捞个饱死鬼当当!”巨轮此话如雷贯耳。这是对人生持悲观主义、现实主义的坦荡直白,道出了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中国知青的悲凉心态。

              我只有向民主妥协,买两拽肉,买两只鸡,打几壶包谷酒,这对艰苦环境中的我们来说实在够奢侈了,这已经花去了全班人十天半个月的老米钱。这就意味着在以后的半个月内,我们只能以清水煮小青菜或者辣椒沾盐巴苦苦度日了。而在孟牙领教过诺司令的藤篾拐棍之后,我们再也不敢“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况且我们五班有前科,在新兵队是挂了号的,连武器弹药都不发给,猎食无望。

              打牙祭痛快了一台之后,得赶快平仓,只好于学习训练之余去山林、河边、田坝弄各种凡能进口的野菜来抵亏空,马蹄叶、折耳根、苦耔果、芭蕉花、白花、野芹菜、酸芭树叶、蚂蚱、知了、蛇、野蜂蛹、竹虫……

              肚中没油水,肚子饿得极快,几乎是刚吃完上顿就以分秒计之苦等着吃下一顿。菜倒可以将就,可是大米饭是将就不得的,我们进入了当兵吃粮的最佳状况,我在遮放馆子封下的头岗纪录早已被我自己和别的人不断涮新打破,一顿能吃二、三公斤饭的锣锅肚大有人在。

              这种没有饱足的吃法,那每月区区60文缅币的伙食费根本就无法维持开消,半月不到,捏着全班人命脉的我开始心虚,使我胸部丰满的钱袋干瘪了!幸亏有帐房先生小胡子极负责任地每日向众人详细报告我的囊中情况,否则“炮匪”们审贼似的眼睛我可受不了。

              中国知青的罗锅肚、橡皮胃与缅共每月60文微薄的伙食标准不匹配,马上就遭遇了知青生活时领教过的饥荒,知青饥荒尚可靠周游列国乞讨四方聊以度日,而此招在异国军队行不通。好在指导员不忍目睹对缅共窘迫生活估计不足的生龙活虎们活活饿死,恩准我们向贫苦的山寨子民打白条派粮,而同处一山的独立军也在派,这就是两虎相争的实质性问题,鱼肉百姓!

              /困兽/愚训/虱子/

              缅共新兵队完全是一个中国知青世界,知青高度集中的状况比之在农村插队落户只有过之而无不及,队列里看来看去都是白嫩白嫩的知青面孔,此情即使在中国军队里也非常罕见,我们甚至没有身处异邦的感觉,几如当年校园军训生活和红卫兵时代,也无非比知青下乡生活中多了条手中枪而已。

              投身缅共队伍,我们满以为摆脱了中国文革精神桎梏,却没想到“风景这边独好”!手捧红宝书翻来覆去天天读;对老三篇做孜孜不倦状,枯坐熬时;语录歌吼得天昏地暗;早请示晚汇报、搜肠刮肚的自我“日燥(批评)”,把心都磨起了老茧。知青们最头疼最挠心的中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缅甸丛林中一丝不苟地再现。

              小至17、8岁大至24、5岁,从初中到大学的知青们从呱呱坠地、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就在共产主义摇篮里成长,在革命大洪炉里熏陶了又熏陶,巳被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到了牙齿,没想到支援世界革命反被鹦鹉学舌的丛林小儿捏着鼻子又倒灌一回。依葫芦画瓢的缅甸革命中国版本让人兴味索然,对文化大革命的超级大模仿如同嚼腊,但命运既然把我们安排在新兵行列里,就只好大智若愚,假装什么狗屁也不懂,虚心得像没瓤的葫芦,拿来装酒灌尿都行。可是每天要用一百倍的耐心洗耳恭听夷人说教,看班门弄斧,这无疑是一种精神折磨。我们本来是天生的叛逆者,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传教士,可是却成了来西天取经的愚氓唐三藏,就像学生教先生,儿子训老爹,如芒刺在身。

              本以为军事训练会醒醒瞌睡,从1948年就开始武装斗争的缅共想必应该是丛林游击战的光辉典范,够我们喝一壶,然而和浅俗平庸的政治课一样,所谓军事训练就是在一块野地里磕磕绊绊,大练正步走,搞进入首都仰光的阅兵动作,踹得飞沙走石,头昏眼花。大家故意迈左脚出左手迈右脚出右手,反时针方向前后左右转,整些农民动作出来互相搞笑,苦中作乐,以抵御日复一日在40度高温下的酷刑折磨。

              负责军事训练的是克钦族老连长,可他对战争的全部记忆和经验就是两年前的第一仗就被地雷掀翻变成了瘸子,他对铿锵前进的脚步声特别钟情,每天教新兵们走路就是他治愈身心残疾的需要和全部军事能力。

              其次,“厉行节约,每一颗子弹都必须用在战场上”是他的口头禅和训练宗旨,于是新兵队绝对安静,在他听觉范围内不允许有一声枪响。

              因此,他特别提倡与敌人拚刺刀和肉搏,“刺刀见红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和克敌制胜的法宝。”他高呼这个从隔壁舶来的过时口号,一厢情愿地把拚刺刀作为今后我们在战场上必须使用的主要战术手段来苦练。

              这是我们在腰杆上别把木头宝剑的顽童时代就玩腻了的游戏,小时打野仗拼刀子,不知磕断了多少沙灰条、晒衣竿、锄头把、老扁担、粟树棒棒,现在老大不小的还跑来缅甸大山上玩这种小儿科你说烦不烦?

              我们16、7岁就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按说该算“老红军”了,还有过文攻武卫、抢枪夺炮、包围昆明军区、滇东北游击军等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而且从小就受过军训,被训练得连武器抖散了蒙着眼睛都能安装。之所以敢投奔缅共,就因为我们对战争并不陌生,有持无恐,只管拿去打仗就是!把我们弄进新兵队简直是屈才,典型的浪费革命战争资源!

              在中国,读书无用的我们这一代对当兵梦寐以求,是最美好的理想和人生第一目标。然而,“犹太人”身份使我与报国之军无缘,是缅共在知青人生最灰暗的时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能实现英雄梦,演绎精彩人生的舞台,这种机遇绝无仅有,按说我们不该再抱怨。

              但我们讨厌新兵这道槛,只想一步就位,立建丰功伟绩。可我们的运气为什么总是那么差呢?一路坎坷,越不愿当新兵还是成了窝窝囊囊的新兵,离英雄抱负的实现总是差那么半步,这种精神折磨再延续下去,我们献身世界革命的热忱,慷慨捐躯的壮怀和革命英雄主义锐气都将在这个令人失望、沮丧、沉闷的境遇中磨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