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黄维兵团突围前夕,廖运周与解放军及时取得联系。中原野战军6纵队司令员王近山亲自画了行军路线图,让起义部队从解放军第17 旅和6纵阵地通过,到达罗集附近的大吴庄、西张庄,沿途摆放高粱杆作为路标。待起义部队全部通过我军阵地后,解放军特意闪开的口子迅即合拢,一道用强大人力组成的铜墙铁壁矗立在跟随110师前进的国民党军18军面前。
就这样,12兵团的突围,由于110师的起义,化成了泡影。十几天后,连黄维本人也成了解放军的俘虏。
三、外国用间与反间
(一)从特洛伊木马的故事说起
著名的希腊神话中有特洛伊木马的故事:特洛伊战争讲的是古希腊人和特洛伊人之间发生的长达10年的战争。战争的结局是古希腊人佯作退兵,留下一匹大木马,内伏一支精兵。特洛伊人把木马拉到城内,埋伏在木马中的希腊精兵便打开城门,接应城外的自己人进来、攻陷该城。这个里应外合的故事,被后人称之为用间计。
古埃及人拥有过组织得很严密的间谍队伍。古基督教的领袖摩西把约书亚派到迦南城去“窥探当地的虚实”。据圣经旧约全书记载,约书亚为了取得那利哥的地盘,派了两名探子去侦察,他们藏在妓女刺哈的家里,躲过了那利哥王的搜捕,顺利探得情报而归。①
英国的间谍活动可以追溯到16世纪。伊丽莎白一世由于在西班牙宫廷里安插了间谍,事先就获悉了“无敌舰队”的征战计划。1914年,雷雨纳特·霍尔创立了正规的英国情报机关,他被称为“历史上最大情报机关的领导人”和“近代密码技术的先驱者”。
法国拿破仑有句名言:一个好间谍抵得上战场上200名士兵。法国的间谍活动,开始于1871年普法战争失败之后,在总参谋部设有情报机关,叫第二局。从此许多国家都沿用了这一称谓,将军队的情报机关筒称为二局或二部。
德国比法国的步子更快,普法战争后,即在柏林设立了间谍学校,把密
码破译列为重要的教学内容。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就破译了美国驻柏林武
官发往本国的全部密码电报。
美国甚至在尚未建国前就开始使用间谍和反间谍手段。内森·海耳是一
位倍受推崇的爱国英雄,他在独立战争期间化装成学校教师,在英国战线后
方从事间谍活动,后来被捕,于1776 年没有经过审讯就被绞死了,当时年仅
21岁。海耳的最后一句话是:“我很遗憾,我只有一个生命献给我的国家。”
这句话迄今还印在美国历史教科书上,并刻在那鲁大学的方形校园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麦克阿瑟宣称,盟军的间谍和反间谍活动使太平洋战争缩短了6个月。
美国中央情报局的间谍活动是世界闻名的。美国一位现代间谍—U…2 型高空侦察机驾驶员加里·鲍尔士,在莫斯科受审时吁请苏联对其宽大处理:“本人既非俄国人民的敌人,又从来没有在任何法庭上受过控诉,而且对自己的间谍行为深感痛恨和遗憾”。
苏俄的谍报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说拿破仑远征俄国时,俄国事先就知道其计划。日俄战争时,开战前俄国就破译日本的密码。1905年2月4日,日本驻俄国公使栗野慎一郎收到日本政府关于日俄断交方针的密码电报通知,并奉命于6日通知俄国政府。而前一天(5日)晚上,沙皇已知道最后通牒一事,原来日本驻荷兰使馆的密码本披俄国女间谍拍照了。
苏联谍报机关开创于1917年的肃反委员会。苏联领导人都很重视谍报工作。
斯大林认为:“要在战争期间打胜仗,可能需要几个军的红军战士。但
是要在前线破坏这一胜利,只要在某个军部,甚至只要在某个师团有几个能
偷出作战计划交给敌军的间谍就够了。”①
(二)外国的用间,主要有如下四种方式:1、“合法间谍”与“非法间谍”利用外交人员、侨民、出国旅游者和当地居民搜集情报。其中又包括“合
法间谍”和“非法间谍”两类。“合法间谍”指拥有外交豁兔权的使馆人员。他们以不受驻在国侵犯和搜查的大使馆为基地,以密封的外交邮袋做传递工具,冒着被宣布为“不受欢迎的人”而遣送回国的危险,从事间谍工作。其主要任务是:自己直接搜集情报;吸收当地居民充当间谍;同驻在国的非官方方面建立联系;通过间接的来源搜集情报。“非法间谍”指一些不享有外
① 见圣经旧约全书《约书亚记》第2 章。
①
参见1937 年3 月斯大林在联共(布)中央全会上的报告和结束语。
交特权的侨民、旅游者和驻在国居民。他们的便利条件是不大容易引起反间谍机关的注意,其活动也不因战争或外交关系中断而陷入停顿。但“非法间谍”面临极大的危险,一旦事露,将受严厉的惩罚。
利用外交官搜集有关驻在国的情报,似乎成了外国心照不宣、约定俗成的惯例,甚至己为历史所承认。拿破仑在任命一位上尉为法国驻维也纳大使馆二等秘书时说:“德拉格朗格上尉应对奥地利各兵团的兵力及驻地作出确切的记载。他的办公室里要有一只档案柜,存放有关每一兵团的索引卡片,并要随着军队的调动变更卡片的位置。”
1890年,美国驻巴黎的海军武官傅鲁普上校,在法国海军部的一个官员手中收买情报时被抓获。1914年,俄国驻柏林的陆军武官巴萨罗夫上校,曾从德国将军的秘书手中获得一份普鲁士防御工事的图纸。事败后被驱逐出境。
利用使馆做掩护,秘密刺探敌情的成功之例,有披称做“珍珠港的无名英雄”的日本海军少尉吉川。1941年,吉川化名“森村”,来到日本驻檀香山总领事馆任书记生。“他身穿绿色西装裤和夏威夷衫,以观光为名,雇上一辆出租车四处兜风。大约每4天一次,他从珍珠港旁边路过,仔细观察港内的情况。把港内停泊的美军舰船的类型和艘数;部署在夏威夷航空基地的飞机机种和架数;珍珠港防空状况等军事情报,用除了他自己谁也看不懂的符号,详尽记录在黑色笔记本里”。就在日本联合舰队开始袭击珍珠港前约12小时。吉川还发出最后一封急电:“6日珍珠港停泊舰船如下:战列舰9,轻巡3,潜水舰3,驱逐舰17。此外,轻巡4,驱逐舰2已入坞。航空母舰和重型巡洋舰已全部出港,不在港内停泊。舰队航空队没有进行航空侦察的征兆。”东京的大本营海军部立即向攻击中的舰队传达了这份情报。据参战的横须贺海军航空队《大东亚战争训》记:在必要时机获得所期望之准确可靠情报。以及对美国舰队及瓦胡岛之敌情了如指掌,此乃是对未来战争留下的良好范例。
2、重金收买
许多国家都不惜重金来收买和引诱对方人员提供情报。历史上最有名的是代号“西塞罗”的德国间谍。1943年10月26日夜,德国驻土耳其大使馆里来了个精明的小矮人,他对使馆情报官员说:“我能为德国政府做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不过你们要付出一笔大大的报酬,我可弄到英国大使馆里重要文件的复制照片。但是每张文件照片的价钱是5000英镑。”德国使馆立即向在柏林的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发了紧急电报,请示他如果同意的话,立即送来两万英镑。这笔钱第二天由专机送到了安卡拉。这几份用巨款买来的情报非常重要:一份是英国在土耳其的全部间谍名单;另一份是美国当时运交俄国的各种武器装备的精确型号和数量的报告摘要;再一份是英国大使送交伦敦的备忘录副本,上面记录着这位大使同土耳其外长举行会议,立促土耳其向德国宣战的经过细节。最后一份影印文件是同盟国的三国外长——霍尔、艾登和莫洛托夫在莫斯科举行外长会议上所作决议的初步报告。这些影印文件由特别信使送到了柏林。里宾特洛甫立即呈送希特勒。希特勒看后下令收买“西塞罗”所能搞到的全部情报。里宾特洛甫指示要把“西塞罗”长期雇佣,如果可能的话,可以付出更为合理的价钱。这样,在近半年时间里,纳粹耗资100多万英镑收买了大量极有价值的情报。但这次间谍活动有一个意想不到的讽刺性插曲,纳粹付给“西塞罗”相当于100多万美金的钱币,大多是德国人伪造的、一文不值的假钞票。
3、设网诱敌
故意让己方间谍落入敌手,制造假情报,诱敌上当。这种方法通常都是在极其秘密的情况下进行的。正如丘吉尔战后所说,甚至现在也不应描述当时为了欺骗敌人而采取过的所有办法。但战后竟然有几个“死间”侥幸活了下来,从他们透露的片断材料,可大体上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应用“死间”的情况。
盟军诺曼底登陆前,即着手拟定和准备“霸王”战役之时,情报机构就开始制定一套迷惑敌人的“刚毅”行动。其主要目的是:堵塞一切可能泄漏有关战役准备和实施情况的渠道,并积极制造假情报,以便使德军统帅部相信,盟军将从英吉利东南部渡过加莱海峡进入法国。盟军情报机构为此相当频繁地故意把谍报人员当做“死间”空投至德军占领区。例如,在荷兰领土上曾投下几十名谍报员。其中许多人立即落入纳粹反间谍机关手中。由于盟军情报机构事先没有象惯例的那样给谍报员发放能避免拷打,安然死去的氰化钾,而是发了些无毒的假药片,指望这些人在严刑下向德国秘密警察供出专门制造的假情报。结果,这些间谍都成了双重计谋的牺牲品。但“死间”却起到了预期的效果,极大地迷惑了德军情报机关。它们根据“死间”的假情报。一会报告说盟军准备在荷兰登陆,一会说在加莱地区登陆,一会又说在法国南部登陆,甚至说在丹麦登陆和挪威登陆。德军统帅部对自己情报机关的信任发生了动摇,开始感到无所适从。直到诺曼底登陆战役开始,德军始终没有搞清盟军的登陆点,从而遭到了惨败。
4、反间计
在现代战争史中,反间计应用得最成功的事例,是希特勒离间除掉图哈切夫斯基。
图哈切夫斯基是苏联红军杰出的统帅,曾先后担任红军总参谋长,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第一副国防人民委员等重要职务。他的存在是对希特勒侵苏战争计划的重大阻碍。
纳粹特工人员研究了苏联领导层内部的关系和斯大林的性格,决定使用反间计,通过斯大林之手除掉图哈切夫斯基。
首先,纳粹情报头子海德里希在《新德意志》杂志上炮制了《一颗上升的新星》等文章,吹捧囹哈切夫斯基,但字里行间隐藏着激怒斯大林的词句。如说,“图哈切夫斯基是苏联元帅中最天才、最受尊敬和爱戴的,他有许多气质与拿破仑相仿,我们可以预言世界上将出现第二个拿破仑”;“图哈切夫斯基领导的红军,威望越来越高,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红军这颗星必将取代克里姆林宫上的那颗星。”斯大林看到这篇文章后万分恼怒,在上面那句话旁边狠狠地划上两道粗线,外加了个问号。他立刻召来伏罗希洛夫,叫其将这篇文章给政治局委员传阅。认为“无风不起浪”、“事出有因”。
不久,海德里希在艾伯特大街盖世太保柏林总部的地下室里,选了2名伪造笔迹的专家,摹仿图哈切夫斯基的笔迹,伪造了大量能证明图哈切夫斯基与德国将军们密谋叛乱的信件和收据。尔后海德里希亲自和苏联驻柏林大使馆的要员接触,故意把情报泄露给他。斯大林得知后,决定派内务部长叶若夫亲自前往,不惜任何代价获取这份重要情报。叶若夫以300万卢布的巨款,从德国间谍手中得到了图哈切夫斯基里通外国的“罪证材料”。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苏军元帅和另外6名将军则面对着同志的枪口,倒在殷红的血泊里。事后,希特勒、希姆莱等喜出望外,庆幸不用一兵一卒,略施反间计,就除掉了这么多苏军高级领导。而杀掉一个图哈切夫斯基,就相当于歼灭苏军几个集团军。
从以上事例中可以看出,用间和反间的复杂性。
当今世界用间与反间斗争,表现得更加激烈。这是一场方法多样、手段残忍的特殊战斗。
第二十章攻心为上
攻心为上是军事谋略的重要原则之一。攻心是相对死打硬拼而言的,是
以智取胜的重要内容。主要是指从政治上瓦解敌军,针对敌人的不同心理状
态施计用谋。战争的正义性是我军瓦解敌军的政治基础。敌人内部是有利害
矛盾的,帝国主义国家军队之间、帝国主义国家军队与仆从国家军队(伪军)
之间、敌军派系之间、敌军上下级军官之间、官兵之间充满着明争暗斗,这
就给我们开展攻心提供了客观条件。敌人的心理状态是有差异的,只有具体
地细致地分析研究,区别对象灵活用谋,心理战才能奏效。
一、攻心,古今中外皆有之
《孙子》说:“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情,暮气
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情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
此治心者也。”①
对于敌人的军队,可以打击它的士气,对于敌人的将领,可以动摇它的
决心。善于利用敌人将帅的心理差异及心态变化而用谋,这也是一种斗智艺
术。
《孙子》很重视对敌将心理的研究,如“怒而挠之,卑而骄之”等等。《孙子》说,“卒善而养之”,这就表明优待和使用俘虏敌兵的思想,在我国由来已久。《孙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实际上也是一种心理战。现代称之为:以实力威慑、外交讹诈达到政治目的。
孙武之后的孙嫔进一步提出:“凡伐国之道,攻心为上,务先服其心。
今秦之所恃为心者,燕赵之权。今说燕赵之君,勿虚言空词,必将以实例,
以回其心,所谓攻其心也。”①
后世兵家擅长心战的不乏其人,诸葛亮就是其中一个。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也十分重视攻心战。抗日战争初期,
毛泽东曾作过这样的分析:我军虽然对日军杀伤甚多,但俘虏不多,这主要
是由于“日军过去没有打过败仗而形成的自信心,其对天皇和鬼神的迷信,
其骄傲自尊,其对中国人的轻视等等特点”。毛泽东认为,只要我们认真执
行俘虏政策,这个情况是会改变的。后来果然如此。由于我们优待日军俘虏,
并进行耐心的争取工作,颇见成效。许多经过教育的日军俘虏,组成反战同
盟会,在抗日根据地还办了以野板参三为校长的日本工农学校,许多解放过
来的俘虏转变为革命志士,有的还加入了共产党,有的到火线喊话英勇地牺
牲了。他们在战时成为瓦解日军的重要力量,在战后回国参加了工作,还进
行中日友好的宣传。
瓦解敌军的原则,在红军时候就有了,以后成为我军政治工作三大原则之一。我军历来主张“对于敌方投诚的,反正的、或者放下武器后愿意参加反对共同敌人的人、一概表示欢迎,并给以适当的教育,对于一切俘虏,不许杀害、虐待和污辱。”正确的政策,具有强大的感召力,这是历史经验一再证明了的。历史还告诉我们:在军事打击的同时,开展政治攻势是十分必
① 《孙子·军事篇》。
① 《通典》卷一六一,兵十。
要的。“进行公开广大的政治宣传和政治攻势”,对瓦解敌人战斗意志,发挥了重大作用。例如,在解放战争中,仅济南、辽沈、平津、淮海战役中,就瓦解敌军42万。这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它极大地鼓舞着全国军民的士气,加速了革命战争的进程。
外国的一些著名军事家,如俄国的彼得大帝和库图佐夫,普鲁士的老毛奇和德国的克劳塞维茨,法国的拿破仑,以及约米尼等,都把心理战看做是除军事行动以外,以其它一切方法从精神上制服敌人的一种特殊的战争。
本世纪初,军事心理学做为一门独立学科问世以后,心战的研究和运用便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英军均设有专门心理战的机构,重视多种多样的心理作战,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心理战成为欧美军事心理学研究的最热门课题之一。一些国家还专门出版心理战的专著,对心理战进行系统阐述。美国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开始就集中了近30 所大学与军事部门一起总结这次大战中包括心战在内的军事心理学的成就,艾森豪威尔在分析战争的过程和结局后讲到:“在这次战争中,我们看到了军事科学的巨大变化。我认为,作为特殊的和有效的心理战方法的发展,就是这种巨大变化之一”;“毫无疑问,心理战是很重要的,应该有权在我们的军事武库中享有荣誉地位”。希特勒是个黩武主义者,可是也很重视心理战。他说:“宣传帮助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