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刷盘子还是读书(1)-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乙可以拿出另一堆事实数字逻辑说坏,你来我往,好不热闹,但最后谁也说不服谁,不了了之。这类论战我喜欢观看,但不出手,因为可以获得一些资料,对自己也有帮助,兼听则明嘛。如果出手就一剑封喉或打断脊梁,论战就停了,我也获得不了资料了。
我把工学戏称为〃数字游戏门〃。在数字游戏门看来,原始的事实数据逻辑,不管怎么准确,都是垃圾。往往是自己找到的事实数据逻辑,越权威越准确,对自己的伤害越大,都可能作为呈堂证供。不是有那句台词吗:〃律师不来,我什么都不会说。〃
有人说,论战不是讲事实摆道理吗?那只是讲良心良知的人干的事。数字游戏门是不讲良心良知的,所以不讲事实和道理。最好自己什么事实数据逻辑都不出,全由对手提供。实在不行,必须提供时,要做技术处理,做好防守和抵赖准备。那么,数字游戏门依仗的是什么呢?是〃可重复,可检验〃的科学精神,当然是它的可操作版本〃是否有标准,能否贯彻标准〃,即数字游戏门玩弄的实际不是事实数据逻辑,而是检验标准 论战的目的是说服观众,而不是对手,观众接收了自己的检验标准,则不战而胜,对手提供的精准的事实数据逻辑全是呈堂证供。可以举个例子,比如说推销汽车,你的对手不断吹嘘自己的产品速度如何快,突然间客户接受了你的检验标准,认为速度越快越危险,优点立刻变成缺点,自然就卖不出去了。所以,数字游戏门收拾非同道中人,一骗一准,来两个杀一双。数字游戏门同道的决战,是争夺标准的战斗,而不是辩论事实数据逻辑。建立标准的一方是胜利者,另一方也不完全是失败者,因为自己提供的事实数据逻辑是被处理过的,不会做为呈堂证供。
数字游戏门出手,首先审查对手有没有检验标准,也就是整个论述的脊梁,如果没有,就说明是菜鸟一只,他提供的所有事实数据逻辑都是自己的大菜。如果有脊梁,则审查对手提供的事实数据逻辑能不能贯彻这个检验标准,如果不能贯彻标准,也是菜鸟,一出手就可以打断脊梁。如果既有检验标准,又能够贯彻检验标准,那就是数字游戏门同道,则需要靠真正的功力去较量。
第六节 科学神学的论战
第六节 科学神学的论战
又离题万里一通,读者不知绕糊涂没有。总算要谈到经济学了。自从《刷盘子读书》系列在强国论坛首发以来,被好事者四处转贴,好评如潮,恶语相向的也不少,影响力是我从未想到的。其中,有位好事者,与我一样也在日本,不过他是经济学科班出身,算准〃海龟〃,我只是外行,将《刷盘子读书》转贴到太傻论坛bbs。taisha
我是外行,缺资料缺训练缺自信,不能去讲事实数据逻辑。自然要把战斗引向信仰层面,要用我的神去压倒对手的神。我对自己的神有自信,不管怎么说,大家都口口声声相信科学。一上来首先打神主牌,不过是个〃小鬼〃,即〃是否有标准,能否贯彻标准〃。〃大鬼〃,即〃可重复,可检验〃先暂时扣下不发。
构思很清楚,如果对手认识〃小鬼〃,下面就引导对手进入自己的标准,不战而胜。如果不认识,则想办法激出对手的神主牌,然后用我的〃大鬼〃镇压。这是数字游戏门出手的不二法门。结果很令人意外,对手竟然不认识〃小鬼〃,一阵窃喜之后,却是深深的悲哀,一个在中国获得经济学博士的人,竟然不知道科学精神! 
我加紧催动〃小鬼〃去逼宫,力图把他的神主牌逼下来。终于神主牌下来了,虽然是个〃小鬼〃,不堪一击,但我却觉得很悲哀。原文太长,大意是说XXX之流的主流经济学家如何权威,如何公认,还是中国的国师。发表论文的经济学杂志如何权威,那些美国的经济学家是如何泰斗,非我等业余爱好者所能动摇。还说就象物理学的牛顿爱因斯坦不能动摇一样。且说我与他根本就不是一个讨论层次。中国的经济学界培养的博士竟然搞偶像崇拜,几乎让我晕倒。我在国内教授工学时,首先给学生灌输的就是科学没有权威,只有一个神科学精神,〃可重复,可检验〃。别的可以不学,这个是必须灌输的,鼓励学生在信仰科学精神的前提下离经叛道,挑战和蔑视权威。
游戏应该结束了,我干脆说出:〃如果是我的学生,早就不讲道理了,拍桌子打板凳打将出去。〃这是气话,也是实话,竟然胆敢藐视科学精神。终于他的〃大鬼〃下来了。说他的思维方式是:〃而我只有一个标准:对于科学研究来说,来自非经验世界的部分,逻辑必须是严格的;来自经验世界的部分,数字必须是真实的。这是我唯一相信的标准。〃结果出来了,但我还没有死心,继续循循善诱地解释〃是否有标准,能否贯彻标准〃,道理说得直白浅显,就差直接说出〃可重复、可检验〃科学精神,但得到的答复是不理解,不懂,还说有语法错误。连带着一些看客起哄,说如果自己的老师象这样的思维方式,他会笑死了,幸好教授的是日本学生。
论战该结束了,不同的信仰之间的争执是没有结果的,谁胜利了呢,不知道。信仰之间其实是没有高低对错之分,信科学的也可以信上帝,信科学的不比信上帝的更高贵,反之也一样。只是在工业时代,唯有科学这个信仰可以带来现实的财富与力量。但讨论结果却沉重打击了我对中国的希望中国的经济学是神学,进行的教育是神学教育,他们却是中国的指导者!历史翻过了一百多年,又回到了义和团用血肉之躯去拼钢铁,用巫术对抗科学的时代!。读者可以看看被这位经济学博士崇拜的偶像XXX是个什么角色。我原来在国内时没有仔细读他的论述,现在一下子看清楚了他和他所代表的中国主流经济学界。下面的一段是我在论战中评述XXX的一段。
〃谈到XXX。他说中国应该发扬比较优势,发展劳动密集产业,如纺织业做裤子。我当然认可他的标准和逻辑。他还说,装备业耗资大,技术密集,需要人少,不宜发展。我当然也认可这套的标准和逻辑。但是,把两个标准结合起来却有问题。我是做装备的,知道中国自己产的装备需要更多的人手,往往还是有意为之,外国产的需要的人手很少。当然,不可能要求XXX象我一样做装备,但统计局的各种统计反映了这个问题,但他却没有看见,统计局纯粹是摆设。这两个标准明显存在悖论,但还是有解决办法,即重新定义劳动密集产业,怎么定义是XXX自己的自由,但很遗憾我没有看见。比较优势是XXX理论的核心,我承认他的比较优势逻辑,但问题是他自己却没有贯彻这个标准,也没有用高等数学去修补和完善它。〃
XXX是没有科学精神的人,他不是小学生,而是神学士,中国的国师!这场论战落幕了,我保存了原始记录备考,在太傻论坛打出了自己最后的神主牌〃可重复,可检验〃这个科学精神后,任由众人评说,绝尘而去。GAME OVER!!!其后,我又参加了几次论战,发现作经济研究的没有科学精神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有一位据说有极强背景的网友斩钉截铁地说:〃经济学是艺术,不需要检验〃,更有许多人附和:〃经济学为什么需要检验〃。
每个把自己的事业当科学的人,虔诚地归依科学教的人,应该时刻在科学精神面前忏悔和反省自己,扪心问问,自己的行为,自己的学说,自己的实践是不是遵从并符合了主的召唤和教诲。中国的经济学,是科学还是神学?每个人,无论信仰,都可以扪心问问,是不是遵从了主的召唤和教诲。是,或不是!!!
第七节 中日教育体系中科学精神的差别
第七节 中日教育体系中科学精神的差别
地缘政治学决定了中国日本是一对生死冤家,除非一方彻底丧失大国的地位,否则这是不可改变的宿命。百余年的中日关系史实际是一部斗争史,虽然现在号称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但经济上的明争暗斗其实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日本学界对中国的研究是一大显学,各种著述层出不穷,虽然流派众多,观点各异,但主线依然是斗争,合作也是为了斗争。中国学界对日本的研究就少的多,也可能是我孤陋寡闻吧。通过〃海龟〃〃土鳖〃的论战,我发现中国的学界在甲午战争百余年后,依然原地踏步,与日本相差一个世纪之遥。1870年普军元帅毛奇声称:〃普鲁士的胜局是在小学教师的讲台上决定的〃,同样,从长期来看中日两国的斗争,实质是学界的斗争。
东渡日本以后,除了经济,另外一个困惑就是日本的教育。按原来的看法,日本的教育可以说一蹋糊涂。从小学开始到大学,以一个字形容足以,就是〃玩〃,基础知识极差,绝不配与中国学生相提并论。但是,在硕士以上的层次,中国学界的学术水平反而远不如日本。在企业里的表现也一样,实践几年之后的成就更远非中国学生可比。是因为硬件设施差吗?也不对,至少在高等学校之间没有可感受出来的差异。是体制问题吗?也不对,日本的铁饭碗大锅饭比中国要严重的多。在论坛上与国内精英或精英的代言人辩论几番后,我一下子明白了中日教育体系的根本差异,那就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比科学知识更重要的东西。有了科学精神,无限的科学知识可以通过研究得来,如果科学精神不在了,再多的科学知识也只是别人的财富。人在求学的最初阶段,科学精神的灌输比科学知识的灌输更重要。
日本的小学课程极少,每天早早放学,基本没有家庭作业,即使有也是查资料调查之类的轻松事情。上课也不正规,经常请山野匹夫,三教九流来做报告。经常组织学生去旅游参观,如去未来科学馆、船的科学馆、江户博物馆等等,许多大企业也在参观之列。
未来科学馆展示了日本的最新技术成就,H2火箭发动机、磁浮列车、太空舱、机器人、燃料电池……,或实物,或模型,或原理演示。很多展品还可以实际操作和实验,工作人员在旁耐心地解说、指导和答疑。在这里,孩子们被种下了科学精神的种子,培养了科学的兴趣。
船的科学馆展示了日本航海的历史,其实也记录了日本成为一流工业国家的历史。当时最大的水上飞机,最大的舰炮……,面对这些巨大的展品,你可以深切体会到现代工业的力量和人的渺小。
东京旧称江户,江户博物馆是东京历史的见证,其实也是日本历史的缩影。在博物馆的现代部分,展示的是日本第一辆自行车、第一辆黄包车、第一辆摩托、第一辆汽车、第一台电视、第一台洗衣机……。面对这些粗糙幼稚的展品,体会到科学第一的重要,每个科学第一的诞生,都标志着民族的一次跃进,迈入一个新时代。日本的国家电视台NHK,每周二有固定栏目《project X 挑战者们》,周日重播,则讲述的是这些第一背后的动人的故事。那些无名的挑战者们在简陋的条件,艰苦的环境下,克服重重困难,历经无数失败,去拼搏,去奋斗,去构筑民族的基础和柱石。节目的末尾会邀请挑战者们或亲朋故旧到演播室做客,连同那粗糙幼稚的日本第一甚至世界第一的作品。栏目的主题歌《地上之星》,催人奋进,催人泪下。挑战者们是地上翠灿的明星,民族的脊梁。
到这些展馆见学,我总是不禁想起自己的童年,青少年宫、航模队、无线电小组……。而今它们安在?
中国的教育历史也非常令人不解。在20多年前的那个疯狂的年代,教授被关牛棚,学校停课闹革命,上山下乡,但在我这个工程师看来,却是工业技术大跃进,各种工业从无到有,民族第一诞生的火红年代。反观今天,高考恢复了,大学扩招了,硕士满街走,学士不如狗了,博士教授满手抓了,重视知识了,重视人才了,科学的春天来到了,但工业的独立性没有了,国产技术突破没有了,民族第一消失了。为什么?!那个疯狂的年代大喊〃与实践相结合〃、〃与工农相结合〃、〃怀疑一切,打倒一切〃,〃打倒反动学术权威〃,虽然极左,虽然偏激,却蕴涵着科学精神,是科学精神张扬的年代,自然也是民族第一诞生的火红年代。而现在,说是学术腐败,坑蒙拐骗,其实日本也一样,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嘛。科学本就不是圣洁的殿堂,也是追逐名利的战场。最真实的原因是科学精神被抽走了,被偷换了。
在我的祖国,有人建国家大戏院,有人提议建文革博物馆,有人拍摄格格和皇阿玛,听说有人还要去拿奥斯卡奖。但可曾有人提议修建中国的未来科学馆,中国的江户博物馆,拍摄中国的《project X 挑战者们》?
在我的家乡有人会修漂亮的中心广场给领导巡视,有人会修连片的开发区等外商投资,有人会把教育专款奖给高考状元的班主任。可是,当年中小学的无线电小组,少年宫科技活动,还有工业基础课的现场实习,还有人组织吗?当年覆盖所有县城的公立图书馆,所有乡镇都有的文化站,如今还有多少在运行?
东渡日本,让我理解了现代国家的力量所在。与日本对比,现在的中国象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但支撑宫殿的基础和柱石却动摇、瓦解了……
第八节 中日经济改革方向决策依据的差别和结果
第八节 中日经济改革方向决策依据的差别和结果
中国正在进行体制改革,改革的指导思想是自由市场经济。自由市场经济在中国本身是一个神,于是我们不知道自由市场经济是什么,如何检验它是否建成了,现在建设进度如何了。符合自由市场经济原则的就是公平、公正、合理……(此处略去赞美的词汇若干)。不符合自由市场经济原则的就是人为、扭曲、畸形……(这里也略去谩骂的词汇若干)。既然是神,当然是不能批判和动摇的,要是有谁对自由市场经济大不敬,根本就没有对改革进程发言的权利。改革见成效了,说明自由市场经济就是好,是神的功劳。遇到问题和挫折,是因为体制问题,是因为改革者心还不够诚,向自由市场靠的还不够紧。实在不行还可以把所有问题都推给计划经济遗毒,即中国经济有原罪。人们们现在虽然下岗和不能受教育,但以后会好的,通过改革赎罪,将来一定可以上天堂。
其实科学也是宗教,科学精神〃可重复,可检验〃也是不能动摇的神。与其它的神行事逻辑完全一样。成功了是因为科学精神,失败了是因为对科学精神不够虔诚。或是因为原来的基础不好,即有原罪。或失败乃成功之母,即将来可以上天堂。在信仰的层面,科学与其它宗教是平等的,不歧视基督教、伊斯兰教,也绝对不歧视主流经济学家们对自由市场顶礼膜拜。只是,我坚信,向其他神顶礼膜拜或者可以得到心灵上的安宁(无论之前做了多么丑恶的事),但若想国家富强,还是应该崇拜科学精神好。
日本经济经历了十年停滞,也在大嚷构造改革,但只是嚷而已。改革步伐步履维艰,一步三回头,时而民营化,时而又实质国有化。日本式的大锅饭讲究终身雇佣,论资排辈,刚刚要打破,现在又重新捡起来。在外人眼中,日本的改革完全找不到方向感,市场?计划?放松管制?加强政府主导?一时间缤缤纷纷,如同蜻蜓点水,进一步可能退两步。学界的著述也是非常乱的,找不到头绪。但在反复观察后,我突然读懂了日本构造改革的指导神是谁科学精神。就象做一个前所未有大型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也会经常找不到方向感,这个时候宁可等,不断对各种方法进行测试和评估,在不断尝试中找到方向,因为唯一可信的是实践。如果简单的相信市场经济或是其他的神灵,按神的意思开工赶时间,大厦可能会自然崩溃,或被迫自己用炸药炸掉危楼。
经过各种试验和讨论,现在日本改革的方向感逐渐清晰了,日本学者近期的著书立说也逐渐表达出了这个相对一致的意见:日本的金融是脆弱的,根本原因是在这个强权世界上,操纵金融、造成金融风波的最大因素是政治,而日本政治军事腿软,无论怎么改革,金融都不会健康。于是日本试图建立相对独立的政治经济体系,要做正常国家,不过日本重新政治军事化要受到美国限制,于是日本官僚就缓慢但坚实地推进这个计划。近期日本突破和平宪法,海外驻军。开发间谍卫星,卫星返回技术,大型运输机,准航母都是这个国策的结果。
强化科技立国(加强科技基础),加强产官学提携(大企业集团加强对政府的控制,大学与企业互相配合),政府加强对新技术、新领域的投入和补助。这是日本一直在作的几项不显眼的改革计划。现在成果已经显现出来了,经济复苏是不是确实,还有待观察,但这次经济复苏与90年代的短命的经济复苏有个显著不同,这次复苏的基础是技术水平的突破,如数字家电,燃料电池、电子标签等,有坚实的技术储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